千年悖论

出版社:时事出版
出版日期:2000-2
ISBN:9787800095818
作者:张敞
页数:32/301页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由文坛新生代完成的足以向余秋雨地位发起挑战的大文化随笔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剖析力透纸背,不留情面,表现出一位年轻怪才的学问功底和深刻的思辩力,表现出新生代作家论证逻辑的周匝缜密和思想的自由度。

书籍目录

文丛总序
自序
无处收留
蒙古无边
为朱元璋画像
一个帝王的生活史
解剖曾国藩
回首爱新觉罗
千年悖论
神女生涯
隐士们
慕古者说
我是谁
我们
关于时间
后记

内容概要

张敞,本名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建昌。1990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有散文集《千年悖论》出版.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葫芦岛市分行.
张宏杰是所谓七十年代出生的写作者中的异类。年纪轻轻,就已经出版了两本著作,获得过“东方文学奖”、“辽宁文学奖”、“德国之声小说奖”等一系列较有份量的文学奖,并且被莫言、韩少功等实力派作家所关注。然而,这个七十年代人的笔下却极少出现过当下的生活场景,他喜欢静静地淹没在书房的故纸堆里,在历史中寻找灵感。他笔下讲述的,都是那些尘封的往事。然而,往事一经他叙述,就立刻生动起来。初读他的作品,你会觉得这个人差不多得七十岁往上了。他说自己人不老心老。他投资专业毕业,目前在中国建设银行葫芦岛市分行做信贷工作,却声称自己对钱不感兴趣。


 千年悖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书是师姐推荐给我的,很早以前就看完了。感触很多,让我开始用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看历史!史书的记载都是严苛而冷酷的,缺少以人为本的思考,或者说是缺少“人情味”。千年悖论,让我们觉醒,第一次从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历史人物的种种作为。他们是我们历史书上的一个个名字,但是他们也是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他们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标记,他们成为有血有肉,会疼痛和思考的,和我们一样的人。那么,这样的他们的种种被记录在历史中的作为,又是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历史一直给我们在做“定论”,但是谁能说这些都是准确的,都是真实的呢??千年悖论,让我们抛弃“定论思维”,开始新的思考。
  •     文笔优美!视角多元!不到30岁能成此书,确有相当功底与才华之人。据文字可推算出作者应是同代人,羡慕作者文风华丽、繁复中却能带出优雅与流畅之意。后半文略逊前文;作者也曾喜好科普自然,略感遗憾,书中依然有不少“文科生”式缺少足量论据或采样,而只根据结果简单、少科学、一厢情愿的过度猜测之法。
  •     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浩瀚的文明史为中国的史学家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们是幸福的,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具有超过五千年的文明的同时又拥有如此之多的历史记载。历史是理性的,然而史书毕竟是带有史学家主观色彩的。不论是野史还是正史我们对过去的事情只能描绘出大致的轮廓,毕竟谁也不知道到底历史是怎样进行的。我们本身就活在历史当中,我们的时代所拥有的技术不需要史书来让后人知道我们的生活,然而对于古人来说,对一个人的评价对于自己的后人是相当重要的,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处在中间的缓冲地带是可耻的。从一出生,我们便进入了历史,聆听了历史,时至今日我们仍不能准确说出其中的奥妙之处。我们不是在《千年悖论》中寻找一种答案,而是试着站在另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毕竟历史是会捉弄人的。无处收留之无可逃避的残酷:提起吴三桂,脑海中往往浮现出一个大奸大恶的乱臣贼子的模样。然而,历史是深刻的,剧集是弄人的,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我们总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亦或是怀有极深的误解,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历史缺乏了解的缘故。说白了,就是咱们书看少了。张敞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更接近历史的、符合人性的吴三桂,而不是刻板的将历史生搬硬套,我们在他的笔下,看到了一个亦正亦邪、时忠时奸、既能够在严苛的道德标准下约束自己又能够强忍国仇家恨而屈于异族的悲剧历史人物。自古以来,悲剧人物的诞生往往是由于出生在一个悲剧的时代,而吴三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们回到明末清初,朝代的更替造就了无数的英雄和狗熊,吴三桂恰是这两者的矛盾结合体“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反觉其薄”,仿佛是历史和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亲人被杀,女人被抢,身处在两面受敌的艰难之中,不得不做出一个无法两全的决定个人,常常会突然陷入外部情势所造成的精神陷阱之中。带着深深地负罪感,吴三桂抛弃里一切应有的顾虑,伴随着内心强烈的不安和深沉的哀叹,他就像一台行尸走肉的机器,为了活着而活着。可是,有个词叫物极必反,还有句话叫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吴三桂怎会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不被这个时代所容忍的,那是一切都无可逃避的残酷。蒙古无边之野蛮与文明:辽阔的草原养育了一个剽悍爽朗的马背民族—蒙古族,八个世纪前,这群逐水草而居的铁骑像火山爆发似的,手握马鞭与弯刀,踏遍了整个亚欧大陆,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被征服的人们反复的质问自己:我们的文明为何会臣服在这帮野蛮人马鞭下?难道一群尚未开化的家伙能够统治璀璨文明的亚欧大地?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蒙古人做到了,虽然这段日子并不长,但依然值得他们自豪。元帝国的版图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曾经把地中海变成穆斯林湖的阿拉伯文化、已有四千年光辉纪录的中国文明以及继承伟大的罗马文明遗产的欧洲民族君主国无一例外都俯首称臣,尽管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在冷兵器时代,野蛮确实能够战胜文明,简单往往也能击败复杂,然而这一切的胜利必定只是暂时的屈服,因为从本质上看,落后必将臣服于文明。而八个世纪以前蒙古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告诉被征服的文明,你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事实证明,一个不善于用脑的民族注定会淹没历史的尘埃中,纵然他们曾经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最后他们几乎是空着手回到草原。他们对每一个文明的胜利已经为他们的失败买下了伏笔。为朱元璋画像之丑陋的屠夫:脑海中对朱元璋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里那张奇丑无比的画像,几乎扭曲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怨毒的眼睛,浑身散发着一股独裁暴君似的臭味。暂且抛开他所有肮脏之处,作为一个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君王,能够摆脱几千年来土地对农民的禁锢,且不说是被迫还是有意而为之,的的确确值得在史书上留下大名,流芳百世。后人对这位传奇般的君王冠以“猜忌、残忍”之类的词语,却不愿提及他所一手创建的大明帝国。众所周知,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对其性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的朱元璋,深受千年来乃至今天一直禁锢于中国广大农民的封闭落后的小农思想。而朱元璋正是牢牢地将这种思想贯穿到国家的统治当中,这种粗俗的想法融于大明帝国整个政治、经济、教育的框架之中,进一步束缚广大中国人民的思想,使之臣服于老朱家的淫威之下。按照今天的评判标准,朱元璋必定有着一个及其扭曲的心理,而回顾成就霸业之前他所遭遇的一切世间凄凉事,我们再次得到验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起到了决定性的左右,他所经历的种种必将为日后大明子民所承受的残忍买下了伏笔,这恐怕算作自食其果吧。我们常说朱元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这一点确实不假,就依作者所说,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的再次重复而已,只不过他比他的先辈们做得更加过火罢了,因为这并没有越过中国人的认知警戒线,或者说,这只是惯例一个帝王的生活史之无法逃离的禁锢:自秦朝嬴政至清末溥仪的两千多年的时间,封建君主专制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政治主旋律,也是当时最顺其天道、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中国人逆来顺受的陋习大抵也来至于此。历代君主往往被神话为天命之子,通达于神灵,而与其他的凡夫俗子区分开来,以突显皇权的合理性。身为九五之尊的皇上俨然成为了普天之下的焦点,人们以期盼的眼神注视着这位国家权力的掌握着,希望自己在他的统之下蒙受恩泽。人们总觉得享尽天下荣华富贵的皇帝乃是这世间最为幸福之人,嘴上虽不锁,但心里总是这般渴望,可普通的庶民有怎知道,紫禁城的天子却常常幻想着某天醒来的时候自己便不再是那个自己。朱厚照只不过是众多囚禁于金丝笼里的小鸟的其中一只罢了,在他眼中,做皇上远不如嬉戏打闹来得痛快,大臣的劝诫不过是过眼云烟。幽深的后宫之中,宫女、太监们弯着腰来巴结他、讨好她,皇上、皇后对这位帝国将来的接班人更是万般怜惜,小太子当然免不了骄奢淫逸。然而,后宫之外的他,面对的是另一个截然相反的世界,它枯燥无味、虽然享受这尊贵却像被绳子绑住了一一般,让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想逃开,却发现一排老头拦在面前,脸上印满了大明祖训、江山社稷。变态的环境必定不会成就一个合格的君主,而反叛不羁的性格改变不单是他自己乃及整个明帝国的命运。假使让他褪去皇帝的角色,改成军事家、驯兽师,或许还有一番作为,可是他没有选择,这就是封建君主专制的痼疾。高大的城墙为了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像一把利斧劈开似的将皇帝的居所与外界一刀两断,在许多人看的来这是合乎常理的,然而在朱厚照的眼中这代表了他这一生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由。作为一个皇帝他确实一个昏君,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这是历史强加于他的。所幸的是他和其他许多只知道荒淫的圣上不同,他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追求,他并不在意所谓的九五之尊之类的繁文缛节,他短暂的一生所做的不过是反抗封建礼教,追寻自己的自由罢了。这听起来很正派,然而作为一个封建君主这无疑是和整个国家、整个封建史唱反调,一切都是徒劳的,在那个历史阶段来说,这注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为世人所接受。解剖曾国藩之一个固执的理想主义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两江总督、毅勇侯”……这位晚清重臣的头上笼罩着太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的为人处事常常成为后人推崇的人生准则。湖南人身上总有一股倔强的味道,这点在曾国藩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凭着这股韧劲,这个大山的孩子一路走向了中国权利的中心,然后他用一生的精力维持着这个苟延残喘的帝国。事实证明,他以一人之力无法改变整个腐败不堪的国家机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曾国藩的一生以这句话来概括在适合不过了。作为一名大儒,他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哪怕是脑中一丝闪过的邪念也会让他自责不已;作为一名臣子,他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对大清确是做到了大忠大义。然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儒家理想的执着追求。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曾国藩,那么我想称其为一个固执的理想主义者。在一个世风日下、岌岌可危的时代,曾国藩硬是坚守着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奉行苛刻的儒家准则,颇具一副出淤泥而不染、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风骨,乃至于后世子孙每每提到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儒都肃然起敬。他毕生所做之事,无不努力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可是,理想主义者必定会受尽现实世界所强加的种种磨难,失去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诸多快乐。晚年的曾国藩写到:自己一生“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想必,他一定是带着遗憾和无奈离开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世界罢。回首爱新觉罗们之来自蛮荒的征服者:回顾历史,我们不可否认,满洲人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些女真人继蒙古人之后再次入主中原,让汉人对他们俯首称臣。中国在爱新觉罗家族的手下度过了最后一个封建盛世,以至于把数倍于自己的汉人治得服服帖帖的。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和那些只知道吃酒打仗的蒙古人不同,并没有沉醉在游牧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之中,而是成为了汉文化坚定的守护者。这些质朴的满人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他们贪婪的吸收着璀璨的中原文化,臣服于异族巨大的文化魅力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来自蛮荒的自卑感逐渐上升为一种盲目自大的自豪感,乃至当乾隆帝看到马噶尔尼所展示出的当时世界上最强生产力的时候,麻木的大脑神经还停滞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当西方的大炮打开这扇尘封已久大门之时,天朝圣上竟然对这个“夷国”一无所知。可笑的是,当初这帮鱼皮帽子的汉子对外面的多么的好奇与向往,弹指一挥间,开放走向了封闭,渴望成为了无知。还是那句话,从哪来的回哪儿去吧。千年悖论之上瘾的毒药:自隋朝科举制创立至清朝末年的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读书仿佛成为了这个社会上所有男人的天职,田间地头的庶民看见了一个可以摆脱低贱生活的大好机会,而高官厚禄的天朝臣子们为了延续自己的公民地位亦是对其虎视眈眈。不管怎么说,科举制的出现绝对是有史以来一个最值得庆贺的创举之一,它的到来仿佛宣示着唯有读书才是实现人生抱负的正道。科举制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就注定了它具有封建性与落后性。然而,暂且先抛开其目的,将其纯粹地作为一种手段来开,它所体现的正是科学性与逻辑性,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个人觉得,用“上瘾的毒药”来形容科举制在后期所体现的消极作用是比较合适的。试想一个制度到底可以拥有多大的诱惑力,以至于每一年的三月初九日到十八日,数以万计的考生们从全国的各个角落准时汇集到京师的贡院门前参加会试,他们俨然已经忘却了一切的寒冷与疾苦,此时在他们的心中已全然被一种能够被吸纳进入统治阶级的兴奋与向往所占据了毒药之说并不是危言耸听,它确实能够拿出确凿的证据,不需引经据典,只要你看看当下的世界,听听过去的辛酸,便知道八股文中华毒害之深。神女生涯之风尘傲骨未看此文,怎会料到为世人所不齿的娼妓竟是源自神圣的女祭司。从神女到娼妓,这般截然相反的地位却是一落千丈的落差,这当中必有许多无法逃避的男性利益诉求之处。人类的整个文明史,无一例外都是以男性为主宰的,女人由于诸多先天的差异,自然沦落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青楼女子素来不为社会主体接纳,他们是被被迫孤立起来的弱势群体,世人对其冠之以“风尘”二字,足以体现鄙视之处。可笑的是,自古以来青楼妓院从未间断,恰恰是因为这个抛弃她们的男权社会无法节制自己的性诉求,而将其一次有一次的搁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让人啧啧称赞的奇女子,而他们也确实来自风尘之中。柳如是和顾眉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们富有才华、敢爱敢恨、既圆滑世故又高傲不羁,她们们中的一部分拥有者大部分中国女子不敢奢望的爱情,仅凭这点足以让她们在同类面前挺起胸膛。周作人曾说,士人的高下在他对女性的态度中即可鉴别。我们同样可以说,社会的高下也在于他对娼妓的态度种即可鉴别,这当中定可体现善良与虚伪之别。如今从“娼妓”到“失足女”这一称谓的转变亦可见之。隐士们之不进则退:自古以来,隐士们总是在世人面前享受着极大的盛名,他们在常人的眼中成为了一种气节的象征符号。从本质上说,这种归隐的行为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反社会、脱离实际的,按理说应被世人所摒弃。然而,数千年来,隐士们却在这个社会生活占据着极高的社会地位,整个国家对这样一种消极的人生选择的态度是极大的包容甚至是赞许的,历代朝廷都异常尊重隐士,这是一个深奥古典的怪圈。隐士们大多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他们孤僻高傲,对世俗不屑一顾,却热衷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达到一种无为的境界。他们年轻时也大多渴望过功名,然而做官除了才华更要有相当的运气,现实摆在面前,儒学已经深深内化在他们的思想之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不能为天下立命,只得修己安人,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好不快哉。慕古者说之认识你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又要到哪里去?日本人说宋以后再无中国,韩国人又说明以后再无中国,而我们所谓的炎黄子孙对此不屑一顾,自认为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代延续,何来这无稽之谈。从来没有那个民族会像我们一样对自己祖先的文化如此的冷漠,不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文化大革命都是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死,毫不留情。是在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华民族若褪去那黄头发、黑眼睛,若撇开那尚存的亭台楼阁,若不论那所谓简化的方块字,我们的身上还留有多少祖先的痕迹?无论是日本动漫、韩剧,还是好莱坞大片,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入侵已经无处不在,本来就已千疮百孔的中华文化再次遭受了无奈的排挤。国人对于异族文化有着奇特的巨大包容心,然而对于自身的优秀传统被冠以“落伍、古板”之类的字眼。韩国人穿韩服,日本人穿和服,那么还有多少人知道占人口90%以上的汉人穿的是汉服呢?更别说穿过了,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否定自己的文化就是否定我们自身,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国最大的文化任务便是重塑中华文化的魅力,使之再次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当中。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有胸襟与情怀,但才华眼光稍欠,更有一股庸俗的愤青稚气。
  •     文笔优美!视角多元!不到30岁能成此书,确有相当功底与才华之人。后半文略逊;作者也曾喜好科普自然,略感遗憾,书中依然有不少“文科生”常见缺少有力论据而只根据结果简单、少科学、一厢情愿的过度猜测之法。
  •     对历史的解读,建立在对人的心理的挖掘上。很精彩!让我深深震撼的是朱厚照。
  •     大学时从图书馆借了3次,读了好多遍,无疑的,对于那时刚从高考中奋战过来的我来说,作者提供了一种多么新奇而不同于教科书的视角,然后我知道历史不只有一面。我们看的记述历史,看的究竟是所谓的客观记述还是记述人自己的历史观。真正地历史又是怎样的面目。永远记得这个黄色封面的书。
  •     物極必反 這些都不是悖論 而是最基本的法則 滿族漢化 為者敗之 執著失之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     烂得很,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     一直说吴三桂是汉奸、叛臣,但读了之后才觉,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吴三桂他别无选择。他只是奔腾历史长河中一条较强壮的鱼,再如何也无法改变流向。因为他的背叛,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民族的信仰,所以他被遗弃了
  •     后半部分不是很给力的说
  •     割裂历史 而非还原历史
  •     非常值得一读,让你对已逝去的人和事重新燃起兴趣。
  •     本科时读过,写得不错的一本书
  •     28岁的深刻洞察力。
  •     行云流水,恣意喷发的写作风格,一直很喜欢。张宏杰先生读史如读人性,因而得以让历史直接通透至遥远的现代人。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和这本,每本都是佳作。难怪柴静也要推崇备至。
  •     有声小说总是不全,凑合听到的那些还不错,就是略显罗嗦。
  •     张敞=张宏杰
  •     埋葬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的手。
  •     太教科书化了,看着会睡着的~~~
  •     非常惊艳的全景讲述,对历史对现代对生命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