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风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ISBN:9787506315982
作者:阿城
页数:245页

书籍目录

1.自序
2.遍地风流
3.峡谷
4.溜索
5.洗澡
6.雪山
7.湖底
8.彼时正年轻
9.天骂
10.小玉
11.兔子
12.专业
13.秋天
14.夜路
15.火葬
16.打赌
17.春梦
18.大门
19.布鞋
20.接见


 遍地风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读阿城的文字,总要被冲击一下。或是如酷夏难耐一杯冰镇西瓜汁的慰藉,或是如寒冬郊外,燃起篝火,一簇又一簇火星溅起。遍地风流,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有凉意飕飕的从脚底渗入。是《溜索》中首领的畅快和豪迈,“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再回首,一声尖哨,便已过江。汉子们对着怒江撒尿,结果在万丈悬崖上看去,奔涌的怒江竟成了细细的尿水。此时此景,不需多言。《洗澡》里的骑马人如此随性,看着天边那朵黄云,吆喝几句,便策马追上。读着读着,便自觉汗颜,而平日洒脱的姿态在阿城笔下这些汉子们的映衬下也萎缩起来。阿城曾坦言不喜欢自己早期的作品,这里面包括《遍地风流》。这些小短文都是阿城年轻时在内蒙、云南插队时写下的。他自称这些早期稚嫩的文字中有一股腔调,而这种腔调恰恰是他竭力想摆脱的。读《遍地风流》,我没有读到腔调,我只读到了那昂昂的生命力,那如木头火星绽放的青春和恣意。我读到一股“气”,一股奔腾肆意的“气”。亦或许这就是阿城提到的“腔调”,倘若如此,那我也是爱极的。文如其人,说的一定是阿城。无论是《遍地风流》、还是《树王》、《棋王》、《孩子王》,读完阿城,一个阿城就活灵灵的跳到你的目前。刘小东说,浩瀚书海,倘若直选一本书,那一定是阿城的《遍地风流》。我无法确定这是否是朋友间的溢美之词,但对于《遍地风流》,我很确定,多年之后,我再次翻阅,一定不会有失望和沮丧。《成长》中的王建国成年之后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为毛主席纪念堂添砖加瓦,书中写道,当王建国面对天安门撒了一泡尿后,热风袭来,便是一袭泪水。言至于此,便是阿城。
  •     封建统治者,帝国主义,军阀地主官僚买办,这是旧社会的三座大山。对于我这样生于80年代的人来说,从知道这些东西开始就没有怀疑过打倒这些东西的正当性。好像这些东西天生就是要被人们打倒的,是这样么?直到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彻底击溃了我原先的偏执和愚昧。即使是地主,也不应该全部打倒的……其他各项也是如此。家具/阿诚《遍地风流》    王换三是王村人。他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有几亩地,没有牲口,春种秋收,靠的是家里人肩拉肩扛。收秋之后,换三的父亲做些小买卖,四处跑,积下点钱。年前回来,什么也不买,都交到换三母亲手里,父亲自己坐在炕上抽旱烟。  换三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养些鸡什么的,不吃蛋,让换三拿到集上卖了。卖了,钱都交到母亲手上,换三自己袖着两只手,在街上走走,和村里的人打打招呼。  过年前一个月,宰了一头猪也是拿到街上卖了。年怎么过呢?用自己种的土豆子换些豆腐,留十几个鸡蛋,杀猪留了血和肠,还有肺,肺卖不出什么钱,自家的土豆子做些粉条,包些饺子,敬过了祖宗,一家人也吃得热气腾腾。  王换三最记得父亲的不说话,母亲的勤俭。年三十晚上母亲舒展了一张苦脸,还会捏起嗓子哼小曲。父亲抽着烟不说话,只有额顶是亮的。  王换三听母亲哼小曲,不知为什么就会立志,让父母老了的时候,过年吃一顿肉丸的饺子。这个志胀得换三胸满满的。换三年轻,年轻人都是觉得日子无尽头,天大的抱负,拼命做就是了。  父亲母亲的意思是买地,农民的志气就是脚底下的地。王换三能娶上媳妇,也是丈人家看得起王家要买地。农民的信用,都在土地上。  媳妇过了门,帮着婆婆勤俭。王家的一股绳拧得紧紧的。难得的是王家的人不生病,王村的人都知道换三家迟早是要发的。  果然就发了。头几年还看不出来,等王家地里要请个短工的时候,王家已经有了二十几亩地了。  换三在庄稼上是把好手,地里,场上,入库。什么都瞒不了他。做王家的短工不容易,东家懂,占不到便宜,而且东家干起活儿来不要命。  后来又雇了长工,再后来家里都雇了人。到一九四八年土改的时候,王家划了地主成分,换三当家,是地主分子。  王家的地,房子,牲口,家具,都分给了村里的贫雇农。换三请人打的一套家具,桌子分到东家,凳子椅子床分到西家南家北家,柜子拿到村公所。  王换三自此再也没有看到过自家的家具成套的样子,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不料三十年后,政策变了,村里又分了地。王换三也摘了地主帽子。父亲过世了,母亲还在,有两个孩子都大了,老婆还能操持家里。  王换三站在子加分的地头上,当年的志气没有了。晌午的时候,有两个外乡人经过,问换三村里有没有旧家具卖,换三不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  换三回到村里,见场上聚了不少的人,就走过去望望。原来村里各家将旧家具都抬到场上,那两个外乡人在收买。  王换三突然见到当年自己的家具在场上重新摆成了一套。三十年过去了,好像各奔东西的朋友再碰头,各是各的风霜。  外乡人说南洋的华侨喜欢这样的旧家具,古朴。你们用旧了的东西,看看,人家出国啦。
  •     从包里面取出阿城的《遍地风流》,这个下午就把它看完。书分成三部分:遍地风流,彼时正年轻,杂色。读到《杂色》才知道这是最好的一部分,这部分写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看的过程中得调动我脑里面极度贫乏的历史知识,只有联系历史背景才能比较清晰地领会到故事的意思。饥荒,文革,1949年,缠脚,旧风俗例如(三妻四妾,召妓,赌徒),反右运动,土改等文化。凡是有人坐牢或者死了都深刻映射当时社会特征。读起来,像鲁迅在写阿Q,林祥嫂,孔乙己。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良莠不齐。文字功底还是很强
  •     每一个字都体现笔力,被吃小孩的那一篇所震撼,把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奇特之处描绘出来。
  •     遍地风流。风流?风云流动后的风流云散。祖国大地,遍地风流。散文中有种杂文的批判。有杂文的力量,有美文的朴素。阿城的功力那是相当地深厚啊。小故事中的小人物,在时代中的经历的各种荒诞。各种无奈。各种残酷。每篇的结尾,又是那么轻描淡写,实在是酷。余韵不断。这是一本不同年龄一定会有不同感触的书。溜索,非常喜欢。
  •     听梁文道节目时,总听到推荐阿城,说如果你没听过阿城讲故事就真是太可惜了。后来发现原来棋王也是阿城的。在太古汇刚好看到阿城文集,简练的文笔,画面感确十足。很多接地气的场景描述。
  •     就要这种粗粝,所有的精巧都太浅,很多故事读着笑也读着哭。
  •     文笔真的很干练啊!很有劲。基本都在讲6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个真假莫辨的故事,那个年代,不论怎样读,都是痛的。
  •     一篇一篇的小故事 读起来不费力 很有趣
  •     每个结尾都很精彩!
  •     不过依我的经验,青春这件事,多的是恶。这种恶,来源于青春是盲目的。即本能的发散,好像老鼠的啃东西,好像猫发情时的搅扰,受扰着皆会有怒气。
  •     让我想到布考斯基的苦水音乐
  •     厕所那个小篇印象深刻
  •     有一种口味叫做阿城
  •     景美得没边 故事却总是那个故事
  •     对北方风情的描写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魅力是巨大的。 对历史小生活的描写对我这个小年轻来说震慑是巨大的。
  •     我觉得不好看
  •     也是风格练习
  •     粗励朴素的文风...读起来太晦涩也太沉重
  •     kindle
  •     文章说不出哪里好,没有品出其中的滋味,只待下次温故知新。
  •     惊喜惊喜惊喜!阿城的文笔凝练,朴实却又华丽,他的故事如海,嬉笑只是随风移来移去的海浪,细细体会却又是深不可测!惊喜啊惊喜!
  •     娓娓道来,像是小时候爷爷奶奶坐在门口讲的故事,精彩!故事是好故事,可故事里的人很悲哀,悲哀的不是一件事,悲哀的是一件悲哀的事后一生都因此悲哀。
  •     重读过夏志清先生的扛鼎之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后,本打算按原定计划阅读兰色姆的著作《新批评》,然而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将原定计划搁置。检索了些夏先生在著作中所列举的一些作品的文本资料时,无意间打开了阿城先生《遍地风流》的电子文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于《遍地风流》中我们似乎看到,自被共党垄断文艺界后,最为精炼与纯熟的一种短篇小说。从不同角度看,这薄薄的集子里既有着古代文学“笔记体”的传统,又同时承袭了晚清与五四前期的讽刺风格。语言中不见夸张富丽的辞藻,简单干净的令人不禁赞叹作者的匠心。虽然这部集子里有不少难算为佳作(有些太简单了),然而综而观之,可以不吝啬的讲阿城的这本小集子,堪与李锐先生的小说集《厚土》并驾齐驱,合称作当代华语语系文学迄今于短篇小说领域中的“双壁”。
  •     遍地风流说得是太阳 是海水 是血液
  •     作者的视角好,笔下的好故事自己会说话,不够精彩的故事,三言两语用文字功底给补上。因此,皆上品。
  •     爱阿城的古意侠气,最爱峡谷
  •     最怕平淡里透着的酸涩,够人闷着哭好一阵子了。
  •     阿城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中文作家了
  •     简短的几篇小文章,却有很多的故事,这才称得上是故事。当真是有“山气日夕佳”的韵味在,这种感觉缓缓的沁人心脾。可读性很强,可是现在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写小说了吧。
  •     朴素的文字,朴素的故事,每每读到最后都叹出口气来。人间百态,世事无常。
  •     很有意思的书,没经历过那个时代,通过这一个个小故事简单了解那个时代。文字与语言很有意思。
  •     有意思
  •     大写的灵气。
  •     常说魏晋名士常风流,阿城先生却写,真正的风流在世俗。先生的语言是很好的,扣一星是因为对那个年代,确实少了些共鸣。先生写那段时期的各地风情,有一种冷静的批判,有一种不露声色的嘲讽。
  •     从第一篇峡谷就能看出来,只要阿城想,他完全可以做到句句都是好句子。啊,天哪,他写得也太好了吧。太有意思了。寒假得空了想配插图。
  •     阿城的风格是必读
  •     第一次读此类作品,阅读功底较差,还需磨
  •     文笔太老辣了,不动声色地说些残忍的故事。
  •     写的真好。一篇篇短短的,很有神。
  •     很短很短的短篇小说。单读一个故事韵味不大,整本书读下来却看见了一个时代。一个为了伟人的口号,不断牺牲不断悲剧的时代
  •     要怎么写,才能写出来的就是白话。
  •     世俗“其实是无观的自在”,总是超出观者的预料。但“观者”的存在又是体现世俗的要径。如何静静旁观,而不制造世俗的大观奇观,是阿城的用心所在。
  •     不推荐买,除了开篇四五个短文很是精彩(跟后面的短文们完全不是一个level),其余的内容基本平铺直叙,全无阿城成熟时期的笔力,毕竟是人家下乡时的随笔,被出版社以上山下乡三十周年的名义拿来出版..写得相对随便和粗糙,若是抱着感受阿城白描功力的初衷去读,恐怕会越读越失望……
  •     估摸是因着年代的隔断和阅历的差距,其实没多读懂阿城文字里的深意,但是,他的文字读起来真是舒服啊,就像是那只刚从石头里蹦出的小猴子,跳啊跳啊,到处都是脆生生的活力。话说阿城的文集新版出了,好想买啊==
  •     快消时代,读到平实,朴素的文字最珍贵。
  •     故事竟然可以讲成这样 竟然可以这么讲 连着看了几本以文革为背景的书 最喜欢这本
  •     轻松的讽刺,有趣的文笔,真实戏剧的人生,想找其他本来看。
  •     喜欢这种不加雕饰的文字,仿佛是直接从心底涌现出来的。印象很深的是一个人物对江湖的理解“早年听人念说《红楼梦》里面有个凤姐,就是在个王府里,倒是懂江湖的,算得上是个江湖英雄吧,江湖是什么?江湖是人情世故,能应对就不易,更别说什么懂全了。打?那是土匪。”
  •     三四页的长度就可以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他全篇不用形容词,每个比喻都能让你琢磨半晌。标点符号在他那儿起的不是语法意义上的作用,而是节奏,文字的节奏感。
  •     多半文革事。阿城的语言风格平素入俗,描写动态颇为生动活现,值得学习。
  •     初读阿城的文字,觉得既素俗,又颇有“点点点”之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