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9月
ISBN:9787540210816
作者:麦尔维尔
页数:490页

作者简介

扉页
卷首
目录+版权页
漫画家十训
工具
技法
网点


 白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有人如坠地狱,有人宛在天堂。”   ——狄更斯《双城记》   “七十五个死人头嘿哟!换一杯朗姆酒!”   ——斯蒂文森《金银岛》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老人与海》   “来吧,倦怠的旅人,沿着这迷人的小径,到波塞冬的圣殿里觅取清凉吧!”   ——麦尔维尔《白鲸》   “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游遍每一个港口。”   ——惠特曼《草叶集》   狄更斯和斯蒂文森是初中时期就结识的老朋友,海明威则是今年暑假才认识的,而麦尔维尔却是昨天一见如故的新朋友——其实他那部激情澎湃的《白鲸》,在我阅读《双城记》,探寻《金银岛》之前,曾安静地停泊在我的书柜上,后来被朋友借走了,就无缘再见了。有一回在朋友家的书柜里看到了,心内突然隐痛,如遇初恋情人一般尴尬。直到前天,在图书馆寻觅惠特曼的《草叶集》才得重逢,欣喜若狂,阅书不到四分之一,就决定趁着这股兴奋的劲头,立下结拜字据。   海洋,即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生命的坟场,亘古如此。大海的神秘,来源于她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无边无垠的渊博。没有哪一部上古文献和史书,从美索不达米亚山洞里的楔形文字到青铜竹简上的《山海经》,再到第一本在草纸记录的《圣经》,胆敢把人类对大海的谦卑篇章遗漏;也没有哪一部史诗,从埃及和印度祭司们口中湮灭的祷词,到《荷马史诗》,再到日本的《源氏物语》,敢大胆到忘记讴歌赞美神圣的大海。   可到了21世纪,狂飙的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地球上每一座山峰和每一寸土地,“望峰息心,窥谷望返”的古训在征服的虚荣面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连在一望无际的海洋面前,人类也不再像孩童时期一般恭谦敬畏——他们的和所有翅膀硬了败家子一样,开始威逼勒索自己的父亲母亲。有评论的声音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超越麦尔维尔的《白鲸》之处,在于从“疯狂的报复征服”到“悲悯着和命运战斗”的升华,也不无道理。   小说记录的是一个惊心动魄地向大海复仇的故事:“皮廓德”号捕鲸船的亚哈船长在与白鲸“莫比•敌克”的博斗中失去了一条腿,为此他纠集了一群亡命之徒、异教徒甚至食人族兴师报复,从南极到北极搜遍了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小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那噩梦般的惊险和戏剧般的迭起高潮。它像一部诚实的录像机,把19世纪海上捕鲸的镜头以及各种神奇的历险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呈现给读者。文风脱离了同时期英国文学的晦涩沉重,描写手法尽显美利坚新大陆的粗犷狂野,这在当时无疑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可惜这部现实主义力作在麦尔维尔有生之年未能受到重视,直到他谢世以后才为世人所热捧。   “离开了陆地,我们就是海洋的国王。”   “那些在战场上杀人的军人们也是屠夫,和我们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比他们可高尚多了。他们归来总能受到高贵的小姐女士们的热情款待,而欢迎我们的只有冰冷阴暗的酒吧。”   “我希望把这种荣誉和光彩都归功于捕鲸这个行业,因为捕鲸船就是我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   “我曾经听说某人捕获过三百五十头鲸鱼,我觉得他比古代某个自诩掠下三拜五十座城池的将军还伟大。”   ……   阅读的同时,我顺便查阅了一些捕鲸的资料,对小说又有了新的理解。一部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如果只是在讲述一个离奇的故事,那是很平庸的。好的小说不仅能提供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更能因其内里所蕴含的深意而长青不衰。整部《白鲸》,其实也是一个隐喻和预言,疯狂的亚哈(其实是取自《圣经》里一位波斯暴君的名字)船长象征的是19世纪人类疯狂爆炸的野心,而他手下的那群亡命之徒则象征着那些被虚妄野心蛊惑的人群。在那资本主义疯狂扩张的年代,金钱的幻象似乎成了一切行为的初衷和目的,包括各种侵略,也包括捕鲸活动。在加倍掠夺自然的同时,有限的资源还是不能满足资本发展的需求,怎么办?那就发动战争,去抢掠其他人的吧,这是人类社会超速发展的代价,也完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规则。所以不少人被屠杀了,不少人种灭绝了,而不谙人语的许多动物们,在它们还未被人类熟识之前就在人类的刀枪下灭亡了。   也许在亚哈船长以及他那一船丧命海底的船员们眼中,凶残的白鲸莫比•敌克是邪恶魔鬼的化身——这只是自私的人类卑谦的想法罢;而那在无数命丧枪口,被剜肉剥皮销骨的生灵眼中,谁又是贪婪嗜血的魔鬼呢?   或许美国前总统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也适用于人类与自然的战争:   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   还好,西方已经出现了停战的声音。东方沉睡的太阳似乎却还在等待黎明。近年来,日本复兴“鲸文化”的决定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打着“文化和科研”的旗号,计划每年猎杀1023头鲸,其中还包括20头濒危的座头鲸,这一计划不得不让世界再次对日本刮目相看了——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看另类的眼光注视大和民族——可日本仍不断地给世界送出“惊喜”,这却是值得研究的了。   为了拯救加拿大布瑟列侬地区的狼,一群音乐家特意采撷了狼群的哀号,制作了感动人心的《布瑟列侬》。上帝创造了伟大的鲸,而现在它们却躲在肮脏的海中哭泣。还好也有不少科学家收集了鲸优美的歌声——那是来自深蓝海底忧伤声音。   只希望这一曲《白鲸》狂想曲,不要成为它们的挽歌。
  •     一点美式文字风格都没有,竟然读出了国内舔菊文的味道。。 最后惊心动魄的三战,特别像给我军指战员写的赞歌。。你能好好翻译那直白的句子么??太糟蹋东西了。。。。。。。。。不过从年份上来说也只能理解。。
  •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只是每天在下班挤到地铁上时默默掏出电纸书,打开正在阅读的书目:《白鲸》,美国,麦尔维尔著。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里,我几乎可以忘却身边的环境,抛弃疲惫的身体,全神贯注投入到这个庞大的故事当中去。有时我回到学校吃完饭后,还会带着白鲸,到音乐广场去读。我坐在那儿,看着里面的数据,想象最庞大的白鲸到底能有多大:90英尺,27米,那样一条鲸会占满整个音乐广场,它的头还会压垮第五街的逸摩咖啡,尾巴则会将后面的来一份和教育超市扫翻在地。连足球场上最激烈的比赛都会中止,最高大勇猛的球员也迫不及待要看见它。所有的宿舍楼里都会探出挤满的脑袋和张望的眼睛。我可以游到它的旁边吗?假装是一只银鱼,在巨浪中跟在白鲸的旁边游上一段距离?“不要再说了,斯达巴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你也要明白我的心,有的人死在退潮里,有的人死在浅水滩里,有的人死在洪水里,而我,注定要死在巨浪之中,这就是我的命,早已注定好了的。好了,不要再说了,斯达巴克,握手再见吧,我的朋友。”旅行结束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心跳加快了,却被感动了。为什么每个人都终究逃脱不了命运的手掌。亚哈船长虽然被愤怒控制,却三次向他清晰的命运发起冲锋,显然他没有真的失去理智,因为他知道那是他的命运。一个捕鲸人的命运,就是捕鲸;一个因白鲸失去一条腿的骄傲的船长,势必要报仇;一个英雄的事迹,必然会被传颂;而一条被惹怒的最恐怖的白鲸,也势必会带来致命的灾难。诸多可能性中被选中的必然,构成了这部小说。昨天我坐在鸽子广场的椅子上身心放松地读着亚哈船长的故事,有一对外地来的老夫妻来到我旁边坐下,走了;有年轻人抱着小婴儿在我旁边坐下换尿布,走了;还有带着孩子的零食和衣服包袋,坐下歇脚的,后来也走了;我把帽子也戴上了,等到夜风渐起的时候,也站起身走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鲸灵
  •     夏日乱翻书。打开旧时的回忆,记念六一!
  •     一群疯子!! 不过很勇敢!!! 佩服。 想到大白鲨
  •     我是怎么看完的?我得想想~~总之看了好久,又似乎什么都不记得了。
  •     記得初中買了燕山的這套書。然而記憶力弱暴的我只能說看完了這本書卻不能說讀過了它。
  •     走,我们去海上思索人生。
  •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中文版有些部分写的有点儿流水仗;《白鲸》好像一本捕鲸业的浓缩版百科全书,叙事过程中不忘科普;战斗场面描写还说得过去,最具文学价值的或许是那略微拗口的、不知名的“捕鲸歌”和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亚哈船长的形象还算鲜明:执拗、残暴、坚强、不屈,这也可能是工业时代征服者的共同特质。
  •     翻译不太好倒是有所感
  •     初中在乡阅览室借的,据说这个译本十分粗糙。
  •     《白鲸》激发了我的航海家的欲望
  •     一半是小说,一半是百科全书;“捕鲸船就是我的耶鲁和哈佛”;比起捕鲸的宏大场面,我更欣赏麦尔维尔不时流露的戏谑笔法
  •     好像读完过吧?
  •     人,自然以及宿命。
  •     当年就是读这本书,被家母看到给摔了,只怕没空再读了。
  •     我的生命。一半是劳作,一半是使命。这本书对我意味着半个人生。
  •     我也喜欢看男人的书呀
  •     莫名其妙得觉得这是部巨著。。。
  •     此版
  •     好厚,看不动了
  •     小学或初中的时候看过~当时觉得里面讲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这个故事后来还被搬上了荧幕~
  •     回忆起曾经读过这本书,年幼什么都不懂,白鲸却成了记忆的图腾
  •     理想和生命 孰轻孰重! 追寻的路上,生死同行!
  •     小时候读的第一本大书
  •     高中为装逼硬读的名著之一。但是却真心觉得好看,几乎当魔幻大片来看。海的澎湃,人和鲸的宿命,水手的生活,都写得很精彩,难得是讲知识理论也动人——虽然那些知识偶也忘光了。再看一遍都能闻到海潮刺激的咸味了。
  •     翻译《白鲸》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尽管有很多没有翻到位的地方,但是将这美国史诗翻成汉语的确是极具挑战的!有机会一定好好读英文。只有从英文里才能体会到Melville创作的风格,用词的讲究。读完一次就像洗礼一样,将人世间一直存在的罪恶一笔洗净。
  •     从肇始到幻灭,带着某种戏剧的感觉。无关于动物保护主义,更多的是……活着所要追逐的东西。
  •     白鯨最糟糕的中譯本,連那句在文學史上聞名的開場白都沒有翻譯到,翻譯的確可以說是一種再創作,然而再創作至少也應該尊重原著.
  •     经典名著,是因为塔莎奶奶的花园那本书中提到,即到图书馆借来一阅。
  •     值得一读
  •     这个版本最垃圾。
  •     人要有所忌惮,心中永存敬畏之心。
  •     第一遍读,没看序言,把这个当做一个科普读物来看,中间关于鲸鱼的东西感觉就像是动物世界;第二遍,才开始关注船长和莫比迪克的恩恩怨怨,序言说这是人与自然的纠葛,我信了;第三遍,开始单独挑出莫比迪克,他真的出镜不多,但却一直想象着他的巨大,看到最后为他感到悲伤——对此我真的愿意相信你是死在主角光环下的
  •     小时候是当海洋动物百科全书+水手生活志来看的,还在初中一次知识竞赛中把这本书当做奖品送给别人了。那时根本不知道这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经典,但是读不进去。
  •     小时候上学看的,感觉很惊心动魄,不过好像也影响了学习,还被家人责骂,不过还是很高兴能阅读它,挺好!
  •     五百页里有好多与情节无关的话,还总穿插对鲸的解说,大段资料跟百度来得似的,挺幽默,翻翻就好
  •     五星推荐
  •     Moby Dick (1851) - Herman Melville (1819.8.1-1891.9.28)
  •     航海始终是自己的一个梦,但捕鲸绝不是,不过还是不由得被书中描绘的海上冒险经历所吸引和震撼。
  •     这辈子唯一一本燕山…天哪都是小学的时候买的了
  •     “不要再说了,斯达巴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你也要明白我的心,有的人死在退潮里,有的人死在浅水滩里,有的人死在洪水里,而我,注定要死在巨浪之中,这就是我的命,早已注定好了的。好了,不要再说了,斯达巴克,握手再见吧,我的朋友。”
  •     驚濤駭浪 了然於胸
  •     没办法,小时候看的,影响太大了
  •     展现了另外的世界
  •     小时候看过,记得很好看,但是丢了;后来又买了另一个版本的,就不是这个味道了。不管你们怎么说,我还是认为这个译本很好看。
  •     姬旭升是什么人?这个译本简直是赤裸裸的无耻,豆瓣居然评到8分+,可见文艺青年们是如何装B的。
  •     人与自然的两种力量,亚哈船长身上代表着人生存于世的征服欲与雄性力量。亚哈船长,执念中的英雄
  •     中学时代。当时仅仅看到了一个漫长的冒险故事罢了。都白看了
  •     这个译本莫名其妙
  •     看得有点烦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