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书评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40461256
作者:太宰治
页数:204页

关于失去人格

“人间”,在此处是指“人”;“人间失格”,是指丧失为人的资格。合上书本,我以为小说故事情节设计(包括大庭以被送到精神病院而告终的结局)完全没有达到我所理解的标题期望传达出的颓丧和绝望。然而朋友反驳,大庭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如此种种,难道还不算丧失为人资格的表现?是啊,如果诸如此类的种种都不算大件事,那什么才算呢?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些变得如此包容?是不是自己也快丧失了判断善恶的能力,继而要演变为逐渐丧失人格?

青春的挥霍与疼痛

很少会给较差的评价,然而读完后就是这样的感觉,还行都算不上,私以为翻译也占了大半原因,总觉得有些东西遗失了,完整性不够,又难能回味。好的方面,可以读得出字里行间的忧伤,自暴自弃,也了解了青春文学,说实话,如果在初中、高中时期读这本书,或许会产生很强烈的共鸣,有那种对世间的怀疑也有对自我的否定。在书的127页有段心里独白很好。“大人们都已接受过良好的训练,很容易对人产生同情,并且为他们自己脆弱的泪水感到骄傲。年轻人有时也会沉浸在那种安逸的感情中。从好的方面说,大人们的那些训练算是在自己与生活的妥协中进行的。那么,年轻人又是从何处学来的呢?”知道这是本很好的小说,希望以后能读原著。

还是写点东西吧

其实在阅读的时候我脑海里有一句话一直闪现,就是“贱人就是矫情”,但其实每个人都会矫情啊,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处柔软到“被棉花触碰都会受伤”的地方,毕竟人乃情感动物,而这之中的一些负面情绪难免会被放大,最坏的下场之一就比如叶藏终生浑浑噩噩,成了一个不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理解,虚情假意想讨好人间的小丑,所以我们不能自甘堕落,叶藏也知道自己的生活很糟糕,但他害怕,害怕形形色色的人们,所以不断逃避,沉溺于酒色之中。而我们的生活真的没必要这样子,我们会软弱,会害怕,有时候会退缩,会矫情,然而一觉醒来后,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软弱都丢给阳光晒干吧,自己要做自己的神,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尽管我们选择可能完全不同,但总能以自己的方式温柔的去拥抱幸福。ps.挺喜欢那篇 《奔跑吧,梅勒斯》的,一生有这样一份友情足矣。修改下,有些情绪只有经历过类似的才会懂。16520

彻头彻尾的绝望

我生来胆小 大多时候却假装无所畏惧 我害怕很多东西 我害怕突然失落 突然不知所措 我害怕突然惊醒 突然再次失眠 我害怕突然得到 突然一无所剩 视觉的直接传达是我最害怕的 我曾经因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东西尤其是丑陋嘴脸吓得鬼哭狼嚎 也曾经因为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心里留有余悸 看电影时 我会害怕突然出现的画面 一切有关我不能臆想到的慢慢长大我开始害怕看完一本书 追风筝的人看完后我像丢了魂似的迷离呆滞 以后每次想起 都不敢回忆 与朋友交谈时只是一味的说好 至于哪里好 心知肚明却又说不出口 明明是我极其害怕的结局 我花了一整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人间失格 太宰治的语言让我害怕 我会盯着他的一句话发呆许久不敢呼吸 三岛由纪夫说 太宰治是我从未有过的 从一开始就产生如此生理抵触的作家 我现在的心境大抵就是如此 书中的人似乎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在自己有心机的安排下 经过过滤选择来展示给这个世界 没错 他的一切行为不过是他导演的一场SHOW 他演的用心 别人看的高兴 他心里也许是计谋得逞的窃喜 不过更多的应该是对别人的嗤笑 总觉得他是一个站在人性顶峰而观赏凡人喜怒哀乐的人 不过若是总是轻易看透别人 活着也该十分压抑痛苦 在太宰治这里 我只能看到我从未接触过的人性 我惊诧于他把我每日所见用如此不屑与痛苦的笔触描写出来 我害怕继续往后读会否定自己 从而麻木呆滞 不敢继续生活 对周围的嬉笑怒骂感到厌倦与抵触 或是活成太宰治的模样 或是活成太宰治嗤笑的模样 有的时候 也只是极少数的有的时候 我会看出别人的有意哗众取宠行为 有时把行为当做笑柄一笑而过 有时把别人当做笑柄敷衍了之 结果都是随风飘散 不再会想起 起初我不敢继续读这本书 不敢想象书中人物的存在 不敢直面他直剖心肺的语言 在我完完整整的读完后 又十分感激能遇到这本书 大概就是所谓的良药苦口吧 我只能想出这么通俗的语言来描写 在太宰治面前 我忘记一切华丽的词藻 太宰治说他讨厌描写景色 大概就是因为一般美妙的景色都掺杂在漂亮的词汇里吧 说到这里 或许当人们发现语言记录不了景色时就学会了绘画 当绘画满足不了时又发明了相机 所以现在大多语言只是在描绘相机能拍到的 而只有少数语言能描绘深不见底的人性 总之感谢这本书 最后引用我在书中摘录的一个让我感到害怕的句子 或许这就是将来的我 即使我心中极力抗拒“这次已不再是满脸皱纹的猴子笑脸 而是相当有技巧的微笑了 却不知为何看起来还是与常人有异 类似无血气的凝重 或是生命的艰涩之类切实的东西 在这笑容大概不存在 那笑容不像鸟 倒像鸟轻飘飘的羽毛”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最初听到这话是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听到的。前天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又一次看到相同的字句。人间失格在日文里的意思,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自传体遗作,写完这本书的那一年,他便与情人投河自尽,享年39岁。太宰治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并列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但太宰治一生都在怀疑与否定中度过,也在怀疑和否定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亡与出生都在同一天,在日本被称为樱桃忌。《人间失格》是以三张照片为序言,以三本手札为主体的内心独白。三张照片分别是童年,青年,白发苍苍已分不清年纪。三张照片引发的三篇札记,是自序的笔调,太宰治借用叶藏的内心独白来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叶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太宰治本人。第一张照片,大约10岁的少年被一群女孩子簇拥着,应该是其家族的姐妹们,他笑着,但是笑得很诡异,因为他笑的时候,紧握双拳,像猴子的笑。叶藏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大家庭的环境也让他见识到了人们的表里不一。这让他在很小的时候便懂得了如何掩藏内心,讨大人们的欢心。他习惯扮演小丑的角色,掩饰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他是害怕人类的,但更害怕的是小丑的角色被识破。叶藏说:“我将孤独的苦恼暗藏于心,拼命用天真无邪的乐天派掩饰内心的忧郁与敏感,逐渐成为为爱做戏的怪人”。第二张照片,是青年离家求学的经历,他是个长相俊美的青年,但依旧笑的诡异,让人有种厌恶之感。在逃离了家庭的束缚,他开始参加左翼的地下聚会,并不是因为他认同共党的那套理论思想,而是因为这非法的行动,让他感觉很舒畅。 他说“不合法,对我来说有点好玩。说得更明白点,这让我心情大好。世界上所谓的合法,反而都是可怕的”。他去找妓女,因为只有在妓女的怀抱里他才能睡得最为舒心,他知道这只不过是萍水相逢,相见之后即可不见。他开始酗酒,混迹于酒吧,并获得很多女孩子的投怀送抱。他孤独,苦闷,恐惧。他和一个有妇之夫,一个同样寂寞的人一起相约自杀。第三张照片,自杀未遂之后,他被带入监狱,这让他反而感觉到畅快非常,与其畏惧世人的“实际生活”,锒铛入狱反而来的更畅快些。但是出狱后的他,他和纯洁的静子结婚,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正常人的生活,但是由于亲眼看到妻子被玷污,引发思想的动荡。他痛苦并不是因为静子的身体被玷污,而是因为静子单纯的信任被玷污。因为自己正是因为喜欢静子单纯的信任才与她结婚的。于此同时他与朋友关于罪与罚的讨论也带给他无尽的荒凉。加之父亲的去世,身体和精神一下进入松弛状态,他开始迷恋吗啡,用身体去交换毒品。最后被送往精神病院,二十几岁的年纪早生华发,看起来像是四十多岁。最后他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回顾往昔,我都是在耻辱中度过一生。他的自杀让我想起了《少年H》,这是日本战后作家尾妹河童的自传作品。经历二战的他,也深感现实的荒诞以及人们的表里不一,在战后,青春期的他也曾有过卧轨自杀的行为。幸运的是那次自杀未遂,后来他告诉自己:“别去管别人会怎样,或是这个社会哪里又错了。只要忠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从今以后,要为自己而活”。日本战后有很多作家曾有过自杀的行为,川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也都是自杀身亡的作家。这与当时的文化不无关系。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兴盛,无赖派文学在日本主要是指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战败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疏远于主流之外,以颓废抵抗社会化。而这样一种通过萎靡的状态来疏远主流,抵抗社会化的姿态让我想起了加缪的《局外人》。同样都是战后的时代背景。加缪对主流文化的疏远和抵抗,与太宰治是一种完全相反的表现方式。加缪《局外人》是对所有世俗认为该热衷的事情都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冷淡和一种无畏的叛逆。最后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被以陪审团为代表的世俗力量判处死刑。那是一种局外人与世俗世界的彻底决裂。而太宰治则表现为一种人格的分裂,虽然面对人世的复杂,他恐惧害怕,不敢说一声的拒绝,他一直活在恐惧和逃避之中,他是边缘人的代表,最后走向自杀之路。《人间失格》里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不仅没有勇气奋起抗争,而且连幸福,爱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而为人,对不起

那少了的一星,是因为在生活上,太宰治确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无论怎样,都不该那样的颓废,不仅伤了自己,更伤了别人。看了他写的东西,他很清楚知道的所为,但是改不了,让我想起了松子那作家男朋友,那个怀才不遇最后只留下"生而为人,对不起"就离开的男朋友。知道悲伤了自己又苦了别人,最后只能选择自杀,这真是一种悲剧呢!

对村上春树影响至深的绝望凄美之作

残酷的青春•疼痛的青春•纯粹的青春,一部永恒的青春文学写给每一个正经历迷茫忧伤、彷徨无助的年轻人。唐诗的五言绝句里,有一句“人生足别离”。我的一位前辈将这句话翻译为:唯有“再见”才是人生。翻译得真好。相逢时的喜悦,总是倏忽消散尽逝,唯有离别时的伤心,残留绵远。若说我们是始终生活于经常面对惜别的世界里,是绝对不为过的。因此,我将这篇文章取名为Goodbye。若用来指现代绅士淑女的别离百态,或许言重了,但若能由是描绘出各式人生的别离模样,那便为我幸。太宰治的文学确实是无法超越的青春文学。

笔记

如果是真的,我真想向神明祈祷。神啊,请赐予我钢铁意志,让我通晓“人类的本性吧。一个人排挤另一个人,难道这不是罪吗?神啊!请赐予我愤怒的面具。P61每天做一样的事。只需遵从与昨天相同的习性。如果能控制粗鄙的狂喜,就不会有深入骨髓的悲伤。蟾蜍躲开路上的绊脚石,绕路继续前行。P65还有一种说法,比如每人盒饭里剩下三粒米,一千万人每天就会浪费好几袋大米;或者说每天每人少用一张吸鼻涕的纸巾,一千万人就会节省一整池纸浆,诸如此类的“科学统计”,曾经让我不堪重负。哪怕我剩下一粒米,浪费一张纸,也会觉得自己浪费的大米和纸浆已堆积如山,继而心情沉重,觉得自己似乎犯下了滔天大祸。但这些都是“科学的谎言”“统计的谎言”“数字的谎言”。吃剩的三粒米不可能会聚到一起,即使作为普通四则运算的应用题,也不过是最粗浅直接的。这其实就是“科学事实”的假象。P68

令人失望的《人间失格》

太宰治笔下的不少人都有神经病啊。我看了十几页《人间失格》的时候,就觉得主角有神经症,没想到后来真住到精神病院里了。另外,太宰治的许多小说没有清晰而连贯的线索或动机,小说呈段落化,剖析人的内心,虽然形式上和传统文学很像,但是内容更接近现代文学。这是我对他的文学的最大的两点感受。目前已经看了两本太宰治的书了,搞不清《人间失格》为什么可以被称作“经典”……个人觉得,大庭叶藏不是正常人,这首先就不具备典型性(我觉得这在文学上还是挺重要的一点)——我所说的“不正常”不是普通人在某种不合理的社会情况下变得不正常(这反而是一种典型,比如卡夫卡、皮兰德娄的一些作品表现的就是这些),而是这个人原本就不是正常的人(至少太宰治的文字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有时候读《人间失格》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郭敬明,当然太宰治比郭强多了……看来封皮上把《人间》说成“永恒的青春文学”是有道理的,可能是无意间与一些青少年的心理不谋而合了(当然太宰治的心理问题要比这个严重多了)。(但是《人间失格》的最大优点是它的细腻,在读的时候很容易能让读者感到那种面具人生的孤独,但也仅仅如此。一旦读完再回想,就会有以上写下的感受。)说句可能会有人不爱听的话,虽然太宰治在中国很有名,写作上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和日本的大家,比如夏目、芥川、安部比起来差远了。而且所谓私小说就是经过了美化的自传吧?日本人喜欢给各式各样的东西起名字或称号,现在我觉得“私小说”有点儿无聊。不过对那些渴望了解作家的读者而言,它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我觉得,重庆出版社《晚年》里收录的几部小说都比《人间失格》强。PS。1.《人间失格》和《小丑之花》中的大庭叶藏不是同一个人吧?学历、情人的名字、朋友的名字和多少程度都不一样。2.《Goodbye》真可爱,很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至少现在如此。只不过如果作者再写下去,甩女人的情节多了之后,读者会不会开始觉得腻歪?3.这几天在网上搜索安部公房的书,有的书竟然介绍说他是村上春树“最倾心的前辈”。这本《人间失格》也说了,是对村上影响至深的绝望凄美之作。怎么?村上春树竟然成了日本文学的标杆了?虽然知道是为了宣传,但感觉很无语。4.日语翻译常出现完全保留日语原字而不顾意思通顺的情况,更糟得的,有时候汉语中也有该词语,但意思不太相同,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误差。例如日语中的“人间”其实是人、人们的意思,“爱情”不单指爱情,也可以泛指所有的爱。这是我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一些错误。在网络漫画中就更多了,尤其是涉及到题目的时候……另外,我在网上看到《人间失格》的一个版本的编辑推荐语,里面竟然写着“人间从来就是失格,从未平衡过”,我敢说,写出这样的话的人,既不懂日语,也没看过《人间失格》。

自理解 人间失格

这本书有毒,它让我颓废,想死亡。它让我感觉自己是行将之木的老人 用力呼吸却呼吸不到空气,又如一摊烂泥,稀松无法站立。读它后的一月里,我厌倦了工作,厌倦了父母的说教,时刻感觉到压抑,感觉自己不离开会疯掉,想一个人逃离,逃离到无人认识的地方。幸于朋友联系,开导下,没有做疯狂的举动,选择回家做减法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因为人生无意义已贯穿我身上的每个地方。在家时,知乎上看到人间失格的一个评论,说 太宰治的人生无意义,其意义就是人间失格。恍悟,此 我身上的人生无意义 开始冰解。回北京,在三联,偶看到陈鼓应先生的 尼采新论 爱上尼采这个疯子,开始走出来,并开始恢复元气。而后理解那句: 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看不到不想看到的,代入 【人间失格】想到自己也许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决定买回来再读一遍,在读中~~~生而为人,十分抱歉。他是个像神一样的孩子。最后 : 这本书有毒。我很喜欢。

怎样变成非人?

因为笔者是日本文化爱好者,因此尝尝看一些日本的动漫和轻小说,同时也对日本文学有着稍微了解,而在诸多动漫和轻小说作品中,都介绍了日本文学家太宰知的遗作《人间失格》,译为中文则是“丧失做人的资格”。有人评价这部作品充满了满满的负能量,读了其中某些文字之后的确让人很不舒服,例如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世间就是个人之见的争斗”,诸如此类的文字,而我读完之后也是觉得自己的心情莫名变得低落,然而想着仅仅心情低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想着从小说中寻找答案:大庭叶藏(主人公)是如何主动或被动地“人间失格”。故事还还是要顺着时间顺序发展:第一个阶段:大庭叶藏的少年时期。无疑叶藏在世人眼中是幸福的孩子,无他,只是因为他出身良好,父亲是国会议员,自然叶藏小时候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而在大正末年以及昭和初年的日本,仍然有好多人吃不上饭。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让叶藏感到高兴,因为他无法感知他人,认为这一切都很疑惑。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专制者,而在叶藏小时候,他曾经被家里的男仆和女仆侵犯过。他认为告诉父母是没有用的。而为了与世间人之间的联系,他就充当了一个“小丑”的角色。第二个阶段:大庭叶藏的中学时期。这个阶段的叶藏还是一如既往的充当着大家“开心果”的角色,可是这样子叶藏就幸福了吗?结果在一次“小丑”表演之后叶藏的一个同学直接就说:’骗子!”。而叶藏为了使自己的把戏不表露出来就和这个人经常在一起。而叶藏仿佛在这个人面前脱下面具一样,他向这个同学表露了自己的梦想:当一名像梵高那样的画家。而这位同学对叶藏做出了两个预言:叶藏未来会成为一个情场高手和一个很有名的画家。第三个阶段:大庭叶藏的高中及以后叶藏终于离开了故乡,到了东京。初到这花花世界,他仍然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空虚,在这里他遇见了堀木正雄这个人,这个人教叶藏怎样饮酒、怎样与女人相处,而因此叶藏变成了一种真正的游戏人间。这时叶藏的父亲离开了议员的位置,而因此没有理由在东京有房子,于是叶藏只好开始了租房的生活,而叶藏和堀木正雄的大手大脚,也让叶藏陷入了困境。叶藏周游于各种女人之间,但是其精神却越来越空虚,第一次殉情自杀,被救,后来叶藏充当低俗杂志的漫画作者,他的精神也越来越差,一次次,在一个药店老板娘的引诱下, 他开始注射吗啡,一步步,终于家人知道了,叶藏就开始了自己“精神病人”的身份,此时他彻底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作品结尾有这样的文字:“今年,我将满二十七岁,由于早生华发,在周围人眼中,我已年过四旬。”可能有人认为叶藏是自己作的。偏偏没有顺从父亲,结果却一步步沦陷。然而当我们再翻开小说时,就会发现,错的到底是谁?小时候的叶藏本来也算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但是家里仆人对他的侵犯,让他对于周围的有了怀疑,他相信过人吗?他不告诉自己父母的情况,因为叶藏从小就知道“真理似乎总站在深谙处世之道的人那边,他们总会巧舌如簧地喋喋不休。”因为父亲是政治家,叶藏从小观察周围的人,看着政治场合周围人的社交,当面相互恭维,背后相互诋毁,然而双方都相安无事,这让叶藏大惑不解:“若我知晓那奥秘,也许就不会如此惧怕人类,也不会对每个人都尽力讨好,更不会与人的生活对立。”这样的情绪和疑惑一直伴随着叶藏以后的时光,周围人的曲曲折折的话语他不是太明白,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他已经对人这种生物的理解产生了疑惑。他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来自哥哥们的救赎。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沦中感受着这世界的恶意,最终他被这世界判定为精神病人,终于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在二十七的年华,头上长了白发,不到三十的人却宛若四旬大叔。叶藏错了还是这个世间错了?笔者的答案是:这个世界的确让人疑惑。

现在我明白了

不同时期看不同感受。生无可恋者真的很脆弱,一点小事都会另其无力承受。小到只是吃饭,聊天都有很重的包袱感。靠什么都没办法摆脱下沉感。谁愿意一直在悬崖边拉着往下掉的人的手。无感者看着只有嘲笑,觉得浮夸,有感着看着却很无奈,深陷其中。这本书不该被出版。

真诚与恐惧

与其说太宰是颓废的,不如说他是真诚的;他是看透了世界的假象和人生的虚无,不愿假装隐藏在内心,把那些绝望呼喊出来,并用真诚的心一直思索着这些问题的。太宰是纠结与痛苦的,因为他的过于真诚,他无法忍受我们略过生命的意义和归宿不谈,他执着地面对着这些问题,面对着生活的真相,当然也许世俗意义上的奋斗、权位金钱的骄傲、甚至是感情生活的浓厚,是生命中辉煌、美好而轻松的因子,比起思考死亡后我们去哪里,但,太宰和生活不能和解,既然已恐惧着死亡,恐惧着意识的将要消失,对一切都将归于毁灭感到绝望,那么他就不能不在这条注定荆棘丛生、无人敢走的路途上继续下去。"刘小枫:加缪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可否自杀。断定了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等于回答了哲学的根本问题。如果这一论断就某一类型的哲学来说正当而且真实,诗人自杀就应该是这个严峻哲学问题中最严峻的部分。一般的自杀是对暧昧的世界感到绝望,诗人自杀是因自己对世界所持的态度的绝望。"太宰治两个层次上的纠结和恐惧人世间的生活并不是一片宁静平和的伊甸园,充满了邪恶、虚伪、残忍和黑暗,即便不如霍布斯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但足以对善良的心灵造成毁灭性的精神打击。家庭生活中亲人间的虚情假意、学校生活中同学老师的无聊虚伪,让他感到厌烦,感到空虚。在意识上做到了超脱,但在行为上他不得不受着规矩的限制,甚至用做作的幽默来掩盖内心对世俗生活的失望,这是一种折磨,用自己的假装来对抗世界的假装,在这种内与外的极大冲突摩擦中,似乎能得到一种快感,然而他自己知道面部表情是冷漠的,如同那三张照片,阴森恐怖。他精心布局一个广大的秘密试图抵制他悲观意识的展现,顺从不合时宜的要求,绝不争吵,为自己留出宁静和不受打扰的时间,好专心致志的忧郁和绝望。当察觉迷惑了所有人的谎言可能被别人识破时,就像大厦的地基腐朽了,他变得恐怖绝望,试图伪装,却似被扒光衣服暴露于众人眼前。“牛尾巴一甩拍死落在自己身上的苍蝇”,他被这一幕吓住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与残忍,如此的短暂与偶然,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连自己基本的存在都无法掌控,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意义又从何谈起。也许这个镜头是某种隐喻,是世俗强大的规则,是生命之外某个控制我们生死的力量……另一种纠结与绝望是更形而上的。人是什么?什么是活着?人死后会怎么样?因为看透生活的贫乏与狡诈,他觉得死亡是对此的一种告别,然而对死亡之后的无意识和不可把控,如果死亡拉开的是同样无聊痛苦的序幕,如果死亡都不能解决问题,那该怎么办?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对空间转换的不适,对熟悉事物的怀旧,对死亡的恐惧,都是源于对永恒性的追求,对不能担保永恒的恍然,因为无法预知哪一天是终点,但确信必有一个终点。而死亡虽然是这一切的终结,切断了时间的延续,但正因为死亡后是巨大的虚无,我们不知道,所以对永恒性的迷恋,甚至使我们想要自杀,尽管那是邪恶、黑暗的永恒,但他毕竟是我们融入永恒了。太宰治一生多次追求自杀,对现实的生活厌恶透顶了、找不到意义了,索性一头扎进海洋里,扎进茫茫的永恒里。这里生存与死亡的界限已经模糊或消除,练成一片成为永恒。他认为死亡剥夺了意识,就不会再考虑意义的问题,然而悖论是,你死之后没意识了,你还是没法确定会不会为意义的问题纠结,换句话说,你所设想的只是把自己抽开来的冷观的别人的死,或者你自己的在死、将死,却没法体察或思考自己的已死,因为主体的无法移置。这无解。


 人间失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