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沧浪濯缨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6201985
作者:吴蔚
页数:384页

后记

关于《包青天》小说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世时已经是妇孺皆知,有口皆碑,去世后更是号称“杲杲清名,万古不磨”,形成了奇特的包公文化。后人有诗云:“千古包家有陂泽,更无人说宋山河。”纵观中国历史,还没有哪一位官吏能像包公这样深入人心,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包拯少年老成,早在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公幼则挺然若成人,不为戏狎,长弥勖厉操守”,立志学习前贤,尽忠报国。他曾自述道:“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以素守,期以勉循。”他待人处事严肃认真,在日后的仕宦生涯中一直秉承了这种端正持重的天性。    本书讲述的是包拯“早从宦学”时期的一段故事。我个人的写作习惯,动笔之前不写故事大纲,只是脑海中大概有个计划,当故事展开后,情节都是顺势而为。在原先的计划中,是要在一本书中写尽包拯一生,平分为四个部分:从父宦游、汴京科考、庐州尽孝及重入仕途。“宦游”在计划中就是重头戏,因为当时的包拯风华正茂,随父亲包令仪来到南京(河南商丘),而南京交通发达,学风浓厚,晏殊、范仲淹等名士执教于天下第一学府应天书院中,日后崛起于历史舞台的名臣如文彦博、张方平、宋祁兄弟都于这一段时期在书院读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势必有许多精彩故事发生。然而故事的复杂程度最终超过了作者本人的预期,仅是“宦游”一部分,便占据了一本大书的篇幅。为了不影响到后面的写作计划,只得忍痛终结于包父辞官回乡之处。但从根本上来说,本书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有可能会有续集,会在我完成手头的写作计划后再作决定。    最初在写作的时候,作者极想将包拯写成一个仪表蒲洒、性情随意的公子,因遭逢变故才改变性格,如此更曲折,更富有戏剧冲突。然而经过反复考虑后,最终还是决定完整还原一个历史上最真实的包拯,以表示对这位青天的尊重。    小说中许多言语、观点,都是出自包拯本人的文稿、奏章。与包拯相关的亲朋好友,都是根据墓志及文献考据而来。情节中所涉及的茶税、交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等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事物,在真实历史上的确发生于这一时期。个剐案子为包拯真实经历,个刑案子灵感得自《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明人安遇时编纂)。因故事背景宏大复杂,小说情节所涉及的历史常识会有重复交代。但要说明的是,本书是一本历史小说,必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请读者不要将其当成一本北宋历史论文集,勿以学究的眼光来看待。    书中的称呼呈现多样化,如称呼年轻时未入仕途的包拯,有人称“包衙内”,有人称“包公子”,也有人称“包小官”,有书面语,也有口语,根据说话者不同身份而有所差异。    特意有此段说明,是因为曾有读者指出小说《孔雀胆》中称呼混乱,如大理诸人称呼段功“信苴”,而梁王则称“段平章”。事实上,大理称呼首领均是“信苴”,有诸多史籍和出土墓碑为证。而“平章”是段功所接受的元朝封官,梁王与这位女婿并不和睦,却又畏惧他的实力,因而直接称呼官名最合情合理,这一点,一样有诸多史籍为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并不期待小说中所有的妙处都能被理解,但是请相信,作者在写作每一本书时都是全力以赴,说是呕心沥血也不为过。远离混乱,珍惜自我,珍惜每一部作品。    关于本书,再多谈一点小小的花絮——早在《包青天》动笔前,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就已经先行预定买下电影版权。由于这一层关系,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角色最终会由谁来演。之前曾有电影公司追问我个人最中意谁来演韩熙载和秦蔼兰,认真想了许久,脑子中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包青天》也是如此,不过算是写作生活中的一点儿调剂吧。    在此,要特别感谢台北书展基金会和台湾好读出版社的牵线搭桥,他们在促进文学作品影像化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目光之远大,胸襟之开阔,着实令人钦佩。感谢福斯(Fox)的信任,在《包青天》尚未正式开始写作前就决定买下改编版权,我很荣幸,也期待凭借福斯(Fox)全球影响力的东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历史和文化。感谢嘉莉、米琦、文晶及各位律师,为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做了大量精细的工作。    《包青天》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大汉公主》《和氏璧》《明宫奇案》共同组成了作者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感谢杨瑞雪女士,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肖启明社长、刘海涛先生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你们是作者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我爱你们。    吴蔚    2012年8月30日    于北京

作者简介

《包青天》讲述了宋仁宗即位初年,内有刘太后把持朝政,外有西夏崛起后不断扩张,大宋内外交困,危机重重。名臣晏殊因忤逆刘太后被贬为应天知府后,在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宴会。觥筹交错之际,离奇血案发生,更牵扯出一系列的怪案。南京留守之子包拯不畏艰险,一心要查明真相。世情错综交织,公道白在人心……

书籍目录

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制片公司(20th Century Fox)已购买本书电影版权,电影即将开拍。

编辑推荐

《包青天》在尚未成书时即被美国FOX公司买下影视版权。书中十分到位地刻画了包拯少年时期的形象。他少年老成,待人处事严肃认真,胸怀大志,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也秉承了这种端正持重的天性。《包青天》以包公破案为线索,形象地展示了“万古不靡”的特有包公文化。

内容概要

吴蔚,祖籍湖北,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喜文史,自称“故纸堆中寻生活”。已出版《韩熙载夜宴》、《孔雀胆》、《火唐游侠》、《璇玑图》等数本历史文学书籍。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商丘历史悠久,春秋时就是宋国的国都,虽不及京师开封富丽宏伟,却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城四面环水,外有外城,内有宫城:外城周十五里四十步,东有两座城门,南称“廷和”,北称“昭仁”;西面也有两座城门,南称“顺城”,北称“回銮”;南有一门,称“崇礼”,另有两座水门;北有一门,称“静安”;内城宫城周围二里三百六十步,大门称“重熙”“颁庆”。虽称宫城,却只是象征性的称号,并没有修建真正的宫殿,里面的大屋中供奉有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圣像。 虽然成为了陪都南京,但商丘城中的许多街道还是按照惯例以某字街命名,譬如城池南北中心大街称礼字街,应天府、府学、文庙等官署机构位于城中心的义字街,宋城县衙位于城西南的例字街,兵马府位于城东南的君字街等。应天书院则位于城外风光秀丽的南湖湖畔。大宋制度,京都天黑时即关闭城门,不得开启。众人回不了书院,便一齐往包府而来。包府位于城西北的习字街,是权贵富人的集中居处,崔良中及范仲淹等都居住在这一带。 习字街和礼字街交界的街角处有一棵老皂角树,高达数十丈,须得三人方能合抱。太祖皇帝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时,曾在此树拴马,马将树干啃伤,伤处居然长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一人的大洞,但树木不损,依旧冠盖如云,枝叶繁茂。因而皂角树方圆一带都被视为福地。 路过崔府时,官府正好派人送崔良中回来,大门处人声嘈杂。除了崔良中之侄崔槐和宋城县尉楚宏外,宋城知县吕居简也夹杂在护送的人群当中。吕居简是已故宰相吕蒙正之子,其妹吕茗茗新嫁给了崔槐,因而吕、崔两家算是极亲近的姻亲。 崔良中的女儿崔都兰和侄媳吕茗茗闻声迎了出来。崔都兰生得一张马脸,面色发黄,姿色平常。她对父亲遇刺昏迷一事明显流露出惊愕大于悲伤的神情,只愣在那里,似在神思。倒是纤弱秀气的吕茗茗相当殷勤,抢上前去扶崔良中的担架。 张建侯甚是心急,赶过去问道:“崔员外醒了么?可曾说出凶手的名字?”吕居简应道:“还没有。小哥儿不必烦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必将他人言语放在心上?况且小哥儿身旁有几个聪明绝顶又有侠肝义胆的朋友,称得上是大福之人。”


 包青天:沧浪濯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部也是发生在宋朝,讲包拯的,因为是先看了宋慈那部,先入为主的关系,总觉得这两部容易混淆起来,有几分雷同,张冠会李戴。也许是看多了吴蔚小说的关系吧。虽然看多了,但没有产生对此类小说的阅读疲劳,原因是历史+悬疑的主题正好是自己喜欢的 阅读类型。明知道是一部戏,也要跟进去;明知道真假难分,却乐此不疲。没看前,原本以为会是王朝马汉展雄飞、龙头虎头狗头三块铡、包黑子端坐大堂上,还有“V5~~~~”(这种传统场景设定想想就觉得喜庆)。其实不是,讲的是豆蔻年华初登场的包拯,没有大侠和铡刀,只有一个临时拼凑出来的推理侦破组,组员都是将来北宋的土豪栋梁,指导员是范仲淹,杨文广算编外人士。小说引人处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历史名人交集在一起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上至宫廷官家下达庶民仵作,还有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比如商丘风貌、茶经茗闻、以官开头的称呼......还有张巡和他的兵书传说,今人站在古人的身上回望在他们之前的古人、古事,间杂着作者的一些感慨式语句(如某章尾来一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循着推理进程享受几句哲理佳句,这种阅读感跟读穿越小说不一样,是种隐忍不放、点到为止,穿越小说却属于绝对的放荡不羁爱自由。很喜欢读页底的注脚和每一章的引语。河道上是川流不息的船只,河道边是络绎不绝的行人,青色的水上映着青色的衣,暖身后轻轻挥别再渡江!从”沧浪濯缨“的副标题看,会不会有《包青天》下一部?
  •     对于历史白痴来说,得到这本书真是久旱逢甘霖,而我对历史的恐惧一旱就是26年,如今终于不再空白。翻开本书引子,我读了两遍就了解了宋朝初期的历史。之后,那些独立的历史人物一个个神奇的串起来放在了我面前:《无衣》的创作和包拯的祖先有关;包拯的老师是范仲淹,我小时候在类似中华勤学故事里看到过某个古人不为皇帝御驾打动依然窗前苦读,某个古人划粥苦读,都是讲得范仲淹;而我一直以来喜欢至极的晏殊则是一位词才突出却无治世实力的大官,范仲淹劝诫包拯为官的那段话,范仲淹的品格让我对这位名人增加了许多的个人情感;《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他爹沈周则是包拯在应天书院的好友,《包青天》结尾是说那个女相士杀了原本不想杀的人崔中良,放过了石中立,后来这个石中立给沈括他爹沈周介绍了对象,我在想当时要是女相士按照原本的意愿杀人,是不是就没有后来鼎鼎有名的沈括和梦溪笔谈了,哈哈哈,觉得历史真是太好玩了。应天书院里,还出现了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毕升,说是个矮小的男人,还帮助包拯他们识别了《张巡兵书》的伪造。一翻开书就有扑面而来的电视剧即视感,画面感好强烈。作者会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揪住一两样物品,然后谈起它的来历,虽不能说融合得很好,但是这种做法简直是历史白痴的福音啊。我真是打小到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历史书呐。作者还是个女郎,她的博客下面写着“无畏历史”,这四个字真是深得我心。自打大西北回来,我一直想恶补历史来着,想不到就在这种强烈的渴望中,来了这么一本历史书,我真是太感激了!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013 1.23,四星(-),人物个性都不明显,叙述不错,流畅。
  •     俗烂题材在吴蔚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完全不一样的包青天!
  •     并不是推理小说,放在历史框架下看,还是很吸引人的。有一种历史潮流下,人事变迁的无奈感。
  •     不一样的老包,不过这部的情节推进稍差。
  •     北宋风情志,作为一部推理小说,出场人物几乎脑袋上都顶着一个大坑,故事线索和递进近乎于紊乱。多主人公的架构打造出来一个侦探天团,而恰恰和包青天没什么关系,不开心。
  •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国内推理探案小说,甚至要比程小青先生的霍桑探案都要出众。作者无论是在考据,还是文笔,亦或是布局谋划上都十分的杰出。只可惜着墨有些分散,反而对包拯这样一个主角刻画的不够鲜明,如果是想为系统作品的话,恐怕还需要在这方面下些功夫才好。
  •     比起作者其他书这本相对一般,情节不引人入胜,人物刻画也一般般。
  •     写的一般,不是很引人入胜
  •     吴蔚的书历史背景十分精彩丰富,推理过程也越写越好
  •     老包家喻户晓,吾辈不敢评论!
  •     是一个好故事,但文字中对于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再精简一些。
  •     看完这部小说,不谈文笔,不谈构思,我只想对作者说:不装逼你会死啊!
  •     我不会告诉你们我第一次知道包拯、范仲淹、晏殊、毕升、沈括他爹是一个时代的人的,但是我现在知道了!那些个独立在历史事件里的人,让他们活在一个故事里,有栩栩如生地性格,我想以后读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不再仅仅只是名字,会有很多感情在里面。这本书很有电视剧即视感,我不想忘记我读到这本书的兴奋感!历史白痴终于有救了!我会去看完吴蔚写的所有书的!
  •     吴蔚最新的这一个系列的小说,在讲故事上比以前进步很多。包括布局安排和悬念架构,但是新问题是结尾太仓促了!
  •     还行吧,总觉得有些散乱,无功无过。最终没有交待张尧行夫妇的行踪。沈周竟然是沈括父亲,还是挺惊讶的,不过想想年代接近,也就没什么了。
  •     中等之作,整本书中满了平庸
  •     低于3星。
  •     她的书虽然情节不错,但是容易虎头蛇尾,最后留下谜题未解就匆匆结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