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情绪化管教

出版日期:2015-9-1
ISBN:9787111509285
作者: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蒂娜•佩妮•布赖森(Tina Payne Bryson)
页数:236页

作者简介

无须和孩子产生冲突,也无须愤怒、哭泣和沮丧
用爱与尊重的方式让孩子守规矩 使孩子朝着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方向前进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陈忻
积极教养专家/刘建鸿
联袂推荐
世界知名儿童教养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全新力作
每一次管教都是塑造孩子大脑的关键时刻
开卷之前一个问题
就在突然之间,一只碗被扔出厨房,里面的牛奶和脆谷乐麦圈拍花了整面墙。
莫名其妙地,被涂成蓝色的狗狗从后院跑过来了。
你的某个孩子威吓了他的弟弟妹妹。
这是本月第三次接到来自校长办公室的电话了。
你该怎么办?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希望你能够完全抛开之前对于管教这个词的所有认识。忘记这个词的意思,忘记在孩子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时,你耳闻目睹的那些家长的反应吧。
反躬自问:在管教孩子这个问题上,你是否愿意至少动脑筋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某种能够帮助孩子立即表现良好,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够使他们成为快乐、成功、温和、可靠且自律的优秀人才的方法?
如果你愿意,那么,我们也愿意将这本书献给你。
再也不怕管教孩子却导致事态愈演愈烈啦!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管教方法不伤害孩子、温和慈爱、有礼有节,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同时也觉得温和的管教方法收效甚微。
两位育儿先锋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和蒂娜•佩妮•布赖森,要来攻克这一难题了!继畅销书《全脑教养法》之后,他们再度联手打造了这部全新力作《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
本书为家长指出一个有效又有爱的管教方式:通过爱与欢声笑语,而不是严厉训斥,来获取对于孩子更为有效的约束效果。
通过点明“管教”的真义是“教”,而非吼叫或者训斥,作者阐述了家长要保持理智,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理性引导,将情绪崩溃的时刻变为让孩子成长的机会。
这样做能从根本上打破“错误行为—严厉惩罚—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不但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让家长和孩子双赢。
本书将解释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使用的管教方法与孩子大脑的健康发展之间的联系,展示了如何与孩子那正在发育的大脑打交道,帮助孩子建立有助于提高其情商的大脑连接,让孩子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
你将会在本书中找到:
•有效的策略:帮助家长辨识自己的管教理念,并找到最佳方法向孩子传授
•科学的方法:在设下清晰一致的行为界限的同时,与孩子进行冷静而慈爱的情感连接——无论他们的行为有多过分
•好用的技巧:帮助孩子摆脱小脾气,获得决策能力、洞察力、共情心和自我修复能力
•20个最优秀的父母也会犯的错误,让你防患于未然
•真实的小故事和有趣的插图,让你的阅读更加轻松愉快

书籍目录

开卷之前 一个问题
前言 关系导向的、去情绪化的管教:鼓励孩子合作,构建孩子的大脑
001  第1章 重新解读“管教”
004
三连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011
不能与不想:管教不能一刀切
015
屁股和大脑
018
那么坐冷板凳怎么样?难道它不是有效的管教办法吗
024
你的管教理念是什么
027  第2章 管教中的大脑
028
“Brain C”之第一条:大脑在变化(Changing)
033
“Brain C”之第二条:大脑是可以被改变的(Changeable)
038
“Brain C”之第三条:大脑是复合的(Complex)
043
应用“Brain C”准则
047
用去情绪化管教来构建大脑
050
通过设定界限来构建大脑
057  第3章 愤怒到平静:情感连接是关键
060
主动出击的教育
062
为什么情感连接排首位
072
该拿孩子的脾气怎么办?难道不应该置之不理吗
076
要如何在不娇惯孩子的情况下与其进行情感连接
079
情感连接行为设限两手抓
087  第4章 管教行为中的去情绪化情感连接
089
给情感连接划分阶段:反馈灵活性
090
情感连接准则之一:关掉鲨鱼音乐
096
情感连接准则之二:探求为什么
100
情感连接准则之三:想想怎么做
102
去情绪化情感连接循环
102
情感连接策略之一:表达安慰
108
情感连接策略之二:认同,认同,认同
113
情感连接策略之三:别再说了,先听吧
114
情感连接策略之四:反射你所听到的东西
117  第5章 1-2-3管教:理性引导——为了现在,也为了未来
121
1-2-3管教
121
一个定义
125
两个原则
132
三个第七感成果
136
实践中的1-2-3管教
141  第6章 行为管束:R-E-D-I-R-E-C-T,就是这么简单
143
在进行理性引导之前:先说平静,再谈连接
145
帮助进行理性引导的R-E-D-I-R-E-C-T策略
146
理性引导策略之一:少说话
150
理性引导策略之二:接纳各种情绪
153
理性引导策略之三:要叙述,不要说教
157
理性引导策略之四: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163
理性引导策略之五: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的意思
167
理性引导策略之六:着重于积极的东西
170
理性引导策略之七:创造性地处理问题
174
理性引导策略之八:传授第七感技巧
184  结语
194  附录A 关于连接与引导的冰箱贴
196  附录B 亲子教育专家的挫败时刻:你并不孤独
202  附录C 给抚育者的提示
204  附录D 即使是最棒的家长也会犯的20条管教错误
211  附录E 全脑管教法

内容概要

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
国际知名畅销书作家、获奖教育家、儿童精神病学家。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的临床教授、正念觉知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时,他创办了第七感研究所,并担任执行主任。第七感研究所的目的是在个人、家庭、组织和社群之间提升洞察力、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丹尼尔•西格尔的著作颇丰,主题涵盖脑科学、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其中包括国际畅销书《全脑教养法》《第七感》等。他也是诺顿专业书系——人际神经生物学系列的创始主编,该书系包括《疗愈创伤》《情绪的力量》《创伤和身体》。
他曾在世界各地做过许多次演讲,并为专业人士开办研讨班,深受欢迎。
蒂娜•佩妮•布赖森(Tina Payne Bryson)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疗师,第七感研究所现任家长教育主任,以及加利福尼亚州阿尔塔迪纳区圣马克学校的儿童发展专家。
她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与丹尼尔•西格尔一起共同创作了畅销书《全脑教养法》。她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主持了多场会议和研讨会。
译者
吴蒙琦,香港大学语言学硕士毕业,主修方向神经语言学。


 去情绪化管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其实,看到过很多类似的话,例如下面这句:遇到不可理喻的事情,接受、处理、远离,不追问。最后这三个字,是生活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三个字。而且,这句话,本身也蕴藏了另一个意思就是:不要有情绪。毕竟这个世界不为你左右,地球不围着你转。包括你抚育的孩子。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是美国的教养专家,曾经有幸读过他与人合著的《全脑教养法》、《由内而外的教养》,这两本书的视觉不同,一个是讲如何科学的把一个儿童整合入这个世界,另一个则是将抚育者自身的转变,抚育者拥有优秀的内涵才能抚育出优秀的孩子。抚育者,这个词叫的有点儿怪异,因为抚育者不一定是父母,父母也不一定是抚育者,所以习惯了鬼佬的这种叫法就好了。这是我看的他第三本书《去情绪化管教》。如果一个人清晰化太严重,就会不可避免的把这种情绪的影响施加到其他人身上,特别是那个天然的认为你这个抚育者是他天生的保护者的那个儿童身上。而无论这种情绪是热烈的还是恶劣的。因为小孩子的大脑是可以改变的,也注定是要被改变的,和ta最近亲近人的思维、行为和情绪表达方式都会影响到他的大脑的变化。其实,情绪化经常的表现很多种,特别是当小朋友闯祸或者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做为一个成人确实很难控制住情绪,毕竟大家都不是感情动物。因此,这本书虽然提出了“去情绪化”的概念,但其实,连作者自己都经常做不到所谓的“去情绪化管教”。但是,虽然很难做到,但至少作者还是提供了一些可让我们学习、借鉴的方法,例如先平静、再连接。这确实是废话,谁都知道情绪来了先平静,可是有时候真的很难平静下来,特别是有些人还很享受自己的情绪,当然这些人可能有些变态。不过,确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变态,呵呵。作者在当你平静下来后,又告诉你一个理性引导的R-E-D-I-R-E-C-T策略,具体如下:少说话接纳各种情绪要叙述,不要说教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的意思着重于积极的东西创造性地处理问题传授第七感技巧上面提到的连接、第七感等之类的,其实都是作者自己在其他书中创建的概念。《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也是他的代表作。第七感,按作者的说法,是一种向内观视的力量,体悟他人,从而建立情感连结。有些像佛法,呵呵。心如止水,不为物喜,不为己悲。说白了就是,没必要情绪化,来来去去,就那么点儿破事儿,有什么值得开心或者高兴的?有那么多闲功夫生气,还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呵呵。
  •     儿子三岁三个月,我二胎在肚子里马上八个月。老大正是叛逆期,本来就已经让人头痛了,我又从“健全人”变成了“老弱病残孕”的一员,管教人军事实力锐减,家里鸡飞狗跳,颇不安宁。真的,我一点也没有质疑我老公——包括是全天下所有做爸爸的男人——带孩子的能力。可是,在我卧床安度孕早期的几个月间,我深刻地领会了孩子必须有妈妈这一宇宙真理。我并不一定比我老公更爱孩子,但我却更自信能带好孩子。因为相比凭着本能带孩子的男人,身为女人,我更有责任感去学习育儿真经,更懂得学习带孩子的技巧。《去情绪化管教》就是这样一本告诉你育儿技巧的书。但是,它没那么“神奇”,不会告诉你什么立竿见影的小窍门,甚至连作者自己也说,因为孩子不同、情境不同,所以没有什么办法是一定有效的。看,连作者都这么诚实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读诚实的人写下的箴言?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不会让你在育儿中变得多么轻松,相反,它给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什么叫“去情绪化”?就是在你看见孩子把口红涂满大衣、把水放得满地都是、大发脾气、歇斯底里……时,不能大喊一声“够了!”然后把他丢进小黑屋。而是反复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冷静……难不难?做过妈妈的都知道,这比登天还难。但是,作者反复向我们强调一件事——要记住,当你的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不是他在故意惹你生气(当妈妈的都知道,我们多少次生气于孩子“故意气我”?)而是他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也许困了,也许累了,也许无聊了,总之,他绝对不会“故意”气你。如果他能“理性的”选择让你生气,难道他不能想到这会造成什么后果(挨揍或挨骂)吗?作者在书中以脑科知识为底本——当然,那些脑科知识并不重要,什么叫神经元、上脑、下脑,无关宏旨。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当孩子发脾气、闹情绪的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让他平静下来,把情绪化转化为理智。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无外乎“理解”、“共情”。前天晚上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去和一对朋友夫妇吃饭,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很合作。突然,他变得顽皮无比,不停地捣乱,掀碟翻杯。我阻止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没有一点成效。“你是不是故意惹我生气!”这句话分分钟就要出口。突然,我想起了《去情绪化管教》中的内容。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孩子中午没睡午觉,而此时已经是7点30了,他已经很累很累了,他不是在故意捣乱,他只是呆不住了。于是我问:“嘟嘟,你是不是累了,无聊了?”他马上点头:“嗯。”我说:“好。妈妈把这些菜吃完,然后我们就走好不好?来,先把这件衣服穿上。”儿子神奇般的不闹了,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安静地等我吃着东西、和朋友表示晚餐结束。一场暴躁妈妈大战熊孩子的戏码消弭于无形。当然,不是所有时候都这样顺利,很多时候,我依然疲于应付儿子的小情绪、小调皮。但是还好,我们之间,从没酿出过什么“世纪大战”,对此,我已经知足——真的,难道我还指望儿子是个天使不成?这本书,我是打算时常翻翻的。当然不是因为内容多么深奥难解以致要常常温故而知新。我只是希望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去情绪化,亦即高情商的人,在面临纷繁复杂的育儿难题时,能保持冷静、平静、安静,做一个永远温柔祥和的妈妈。读一本书,哪怕其中只有一句话让我收益,这本书就是值得的。在这种理念下,本书岂止值得,根本是超值。
  •     *对于管教,你是怎么想的?是否和我一样,一提到“管教”,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犯的错误,就是“管”并“纠正”、“惩罚”?对于孩子犯了错误,你又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到几种处理方法?立刻阻止并说教?咆哮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采取当下流行的冷处理方法让孩子去面壁思过或坐冷板凳?你觉得哪个才是最好的方法?哪个才属于“去情绪化管教”?由确定怀孕开始,怀孕十个月,到今年年中孩子出生后产假照料他的两个多月,我读了不下二十本与育儿相关的书,市场上比较主流的西尔斯,西尔斯亲密,还有定本育儿等等。关于育儿的保健和生活照料方面的知识我看了很多,而对孩子管教方面的书籍则一般是实例式的斗智斗勇式,或是记录式的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和问题分章分节地进行指导。但尽管读了这么多,对于上面的问题我还是无法完美回答。对于孩子,你真的只有亲自全职照料过,你才能明白其中的辛酸。明明是自己生下来的小家伙,一个软软的可爱的胖嘟嘟的小家伙,但闹起来真的会让你崩溃。随着他的长大,能把家里的东西全翻出来弄的乱七八糟,到了晚上不愿睡觉大声哭闹,咿咿啊啊抢你手机抢你正在吃的东西,拿不到想要的就放声狂哭等。你明白他还小,根本还听不懂你说的道理,但当他闹起来时,我还是很难忍得住不生气。尤其是在我感冒时和休息不好的时候,直接就会大声骂他,因为我指望能通过生气来让他害怕,从而控制他当下的行为。但生过孩子的都知道,你怎么能指望一个一岁不到的小家伙看懂你深层的含义呢,宝宝对害怕的最直接反馈就是哭的更大声,然后你就真的崩溃了……当你好不容易哄好他,看着他静静坐着自己玩玩具的背影,看着他望着你时露出甜甜的笑容,看着他睡着时圆圆的可爱小脸蛋,无限的自责就会涌上心头。你算什么英雄呢,骂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宝贝,骂一个最不会记你仇最信任你的小宝宝……孩子爸爸不止一次对我说,你不要那么暴躁,不要一点就燃,对宝宝多点耐心,对待你父母的态度也要再好点,不要那么轻易就跟他们吵起来,虽然你们之间无伤感情,但对宝宝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不好的示范,会影响他以后的性格养成的。其实我心里比谁都清楚暴躁的不好,也十分想要改变,但每次在理智出来阻止之前,争吵的话语就先说出口了。随着孩子的长大,我想要改变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因为我父亲也是一个容易暴躁的人,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脾气暴躁会遗传的这一说法,与其说是遗传,倒不如说是因为亲子间每天一起生活,孩子每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结果。我太了解这种性格对孩子童年留下的小阴影有多大影响,也十分明白这种性格对以后生活工作所会产生的局限性,我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更阳光的童年,幸运的,我遇到了这本书——《去情绪化管教》。*当这本书刚到我手上时,我对管教的理解如上文一样,一提到“管教”,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犯的错误,就是“管”并“纠正”、“惩罚”。我对这本书的内容的预想就是,它会针对孩子犯的不同错误,给你不同的应对处理方法。孩子哭闹时,你该怎么不带负面情绪的纠正他?孩子犯错时,你该怎样控制自己不暴跳如雷,对他进行理性说教并适当有效地惩罚他?是的,这是我看了书名后立刻就能猜想到的相关内容。但当你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完全就不是那回事。书本的立项很清晰,就是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在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时安抚好孩子,马上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是短期目标;而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够使他们成为快乐、成功、温和、可靠且自律的优秀人才的方法,这是长期目标。你以为它会罗列出很多实例,然后引章据典地分析再给你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no,完全没这种东西。虽然它的立项目的在育儿上,但与其称它为一本育儿参考书,倒不如说它是一本家长的自我修养成长磨练导论。它深入地从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的层面上分析了何为去情绪管教以及去情绪管教的必要性。*以下稍微剧透一点,孩子的大脑正如在建的房屋,脑干和边缘系统组成了被称为“爬虫类脑”的区域,它存在于谷类大概重臂两道这一个天面上,此部分被称为下脑。人类生气,吼叫的本能与下脑相关。此部分被称为上脑,人类的思考,共情等能力。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第一反应是生气,伤心,失望,如果我们任由这股情绪发泄出来,也许面对孩子的我们就会表现出尖叫,吼骂,瞪,甚至体罚,此时我们就是把管教交给我们的下脑去完成,任由情绪控制我们的行为。而孩子面对我们的怒气时,可能会害怕,会畏缩,会顶撞,但不一定会真的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因为面对我们下脑发起的攻击,孩子第一本能就是以下脑迎击,更何况孩子比成人更不懂控制自己情绪呢。但如果我们稍微停一停,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办,在处理问题前先表达对孩子充分的理解和爱,给孩子和自己一个能冷静单纯谈事情的冷却时间,不单单责备孩子,而是去倾听他的心声,并与他一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话,那我们和孩子在解决这次问题上,都是调动了我们的上脑来处理事情,通过避免激活孩子下脑,转而调动孩子上脑的过程,使孩子在短期内改正错误行为,在长期上更爱思考,认识事物界限,避免再犯,也使其变得更聪明。以上,就是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上脑教育的方法和必要时!*书上在开卷时提出一个情景,如果你的孩子出言不逊,你可以让他再说一遍,并且试着更加礼貌一些。如果他对弟弟态度不好,你可以要求他在每天睡觉之前做三件对弟弟好的事情。最近,看完书的我终于有机会尝试验证书中所说。我跟我姐平时走得挺近,于是我姐的四岁的儿子和我这不满一岁的宝宝见面机会也很多。四岁的哥哥刚今年被送进幼儿园,小孩子学习事物特别快,尤其是脏话。那天,哥哥放学回家见到宝宝第一句话又是脏话,然后他妈妈听到了说他,他就直接用脏话骂他妈妈了。我姐直接就怒了,捞起个衣架作势就要打下去,哥哥则一手抓住他妈妈拿衣架的手,一边叫嚷着“妈妈,我再也不敢了”一边跳着脚在躲。我知道,他那句“再也不敢了”只是当前形势逼出来的一句敷衍话,因为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犯了。我把我姐拉到一边,让她尝试一下其他方法,例如,陪他儿子站到镜子前,她稍微躲在镜子旁边,让她儿子从镜子中只看到自己,然后把回家后说过的脏话重复对自己再说几遍。按书上说的,其实第一步应该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情感连接,让孩子知道你有多爱他。当对于此时暴怒中的我姐来说,尤其是还没看过这本书的我姐来说,说明太麻烦,她也不一定听的进去,于是就直接支招了。小子对着镜子骂到第二遍,很快就不吱声了,两眼还泪汪汪的,于是我让我姐捉紧时机跟他讨论听到脏话的人是怎么想的,如果别人对他说脏话他会有什么感受。后来我姐说这个方法真的管用,小子后来再犯过一次后应该就真的记住了,后来再也没听他说过这类话。现在,我姐也在读这本书了,相信通过学习,以后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上应该会有截然不同的情况!*对于“管教”这个词,它关注的重点并不在“管”上,因为任何一次对孩子的管教,其最终目的都不是给予惩罚或者类似的回应,而是“教”。接受管教的学生不是接受惩罚的囚犯,他们只是需要通过教导来获得长进。惩罚也许见效很快,但只有教育才能才能在长期上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通过思考避免再犯相似的错误。以下是对书上提出建议的几点小总结(摘录+自己小结):1.高效的管教不仅是制止不好的行为,提倡好的行为,还包括教会他各种能力,以及在孩子的大脑里建立各种连接,以使他将来能够拥有更好的决策能力和自控能力。2.孩子们并不是因为生性粗鲁或者觉得我们是失败的家长才打我们。他们动手是因为还没有那个能力来控制情绪和冲动。而且他们知道自己无论表现得多么糟糕,都不会失去我们的爱,所以他们才能从我们身上找到足够的安全感。3.孩子犯错后,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先冷静下来,通过共情去理解孩子想法,并对孩子表达即使你犯错,我还是爱你。4.对孩子行为还是要设限,让他知道界限在哪,家长要坚持但不刻板地遵守你和孩子一起设下的界限。5.管教不用太啰嗦,说“不”或者其他类似意思的话不要说得太多。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是全脑教养法那个。我觉得我就是爬虫类大脑占上风的那种………管教的意义在于教,育儿先要育己,这几年对于自己的情绪处理一直在反思中,是新生命给了我这个契机
  •     作者为儿童心理学方面专家(UCLA),作者上一本书《全脑教养法》目前美国亚马逊儿童心理学分类排名第二,400+评价。 本书目前美亚4.7分/150+评价,从英文原名来看,强调了Calm the Chaos,即处理孩子造成的混乱(犯错)。
  •     西格尔的几部书都脱胎于第七感,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只是角度不同,但是重复阅读几次,有助于把理念内化。这并不仅仅有助于育儿,更让人对共情、理解等能力做一次一种自省。
  •     有些招数很实用
  •     是个老道理,却是颠扑不破。在实践中依然深刻感觉,只有建立情感链接,试图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达到共识。
  •     简直想打十颗星!大人孩子都适用!
  •     非常受启发!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要首先平静下来,调动彼此的理性进行对话。对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     适合任何成人看的一本书,当然看过类似情绪的自我管理,或者沟通课,那么没必要看了。如果没有看过,那么花些时间是值得的。 如果单单把这本书看成是对孩子的教育,是错的。如果看成是对自我的管理,或许是有收获的。 比如你在书中可以发现双方沟通的前提是什么?孩子是不想表现的如你所愿,还是不能?还有解决大多数问题的方法论——三连问。这是本书开始的内容,快速的浏览一下,在决定你是否有读下去的必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