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13322198
作者:[日] 冈仓天心
页数:130页

作者简介

日本战国时代,茶道宗师千利休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他先是将地面清理得纤尘不染,然后轻摇树干,数片树叶飘零而落——一次无意间的侘寂之举即告完成。
千利休从茶道之中悟出侘寂之美。侘寂之美不可言说,有心无意任凭各人感受,真正领会者寥寥无几。千利休后为丰臣秀吉所忌,被赐切腹自尽,但侘寂思想随其所制茶杓 “泪”而一脉相传,为《茶书》所录述,亦经《茶书》而为世界所知晓。
日本驻美大使曾赠给建筑大师赖特一本书,赖特其后无数次向同行和学徒们讲述打开翻阅那一刻的感受:天哪,在遥远的东方,哲人早已为我们点明了建筑设计的本质。这本书就是《茶书》。
一百年前,旅居美国的冈仓天心有感于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的偏见与无知,用英文写就《茶书》。这册短短数万言的著作问世后,被视作东方美学宣言,成为欧美读者窥探远东文明的必读经典。
《茶书》通篇讲茶,却又通篇无茶。冈仓天心写作此书,意不在茶,而在于向世界推介东方传统美学思想。作为其精髓之一的侘寂世界观,在百年后的今天,仍深刻影响着当代设计哲学。从苹果、宜家到无印良品,从乔布斯、迪特•拉姆斯到柳宗悦、原研哉,这些名字的背后,有着千丝万缕、若即若离的共同精神渊源。
自民国始,《茶书》在国内就有多个中文译本,由小众社和读库联合出品的《茶书》,是重新进行翻译制作的版本。
冈仓天心的这部著作,英文名为The Book of Tea,中文译本多以《茶之书》为名。新版采用了更为精准的译名《茶书》。
译者谷泉,是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学者,对中日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深入研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结合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版本反复参照印证,并对原文中的疏漏错误进行了考据修订。新版《茶书》的译文兼具学术的严谨和文笔的洒脱,是无限接近原著气质的中文版本。
特别收入谷泉的万言译后记《茶的战斗》。

书籍目录

杯水之情
茶的流派
道与禅
茶室
艺术鉴赏

茶人
索引: 译名对照表
后记: 茶的战斗

内容概要

冈仓天心是明治时期的思想家、美术家、评论家和教育家,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的重要人物。他16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在那里与推崇日本文化的美国人费诺罗萨相遇,共同致力于拯救日本艺术品和日本文化。1890 年,冈仓天心担任东京美术学校第二任校长,培养了一大批美术家,1898 年 因人际关系被迫辞职,随后与一同离开的横山大观等人创立日本美术院。他于1904 年来到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 日本美术部工作,1910 年成为该部部长,其间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国游历,在美国用英文写就《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茶书》等著作,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
译者谷泉,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对中日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深入研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结合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版本反复参照印证,并对原文中的疏漏错误进行了考据修订。新版《茶书》的译文兼具学术的严谨和文笔的洒脱,是无限接近原著气质的中文版本。


 茶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十分荣幸,通过微信小应用“阅邻”,抢读到@Zoom.Quiet 分享的这本《茶书》。1906年由英语写作,在世界引起轰动,以东方精神深入西方……不由得联想到林语堂。尤其是,不少对中国传说/典故的转译,语感上的陌生以及内容上的偏差,让我忍不住观照自身:我们所接触到的,希腊神话的中文译本,转译回希腊语,大概也会让希腊人极不适应。唔,作者说,“翻译意味着背叛。如同一位明朝作家所言,最好的翻译,也仅仅是锦绣的反面”。歌德说,不懂外语的人,也不会真正懂得自己的母语。不同的语言,背后是不同的思想结构/文化背景……当然,此书气质,与林语堂作品还是截然不同的。不过,冈仓天心也在《茶书》中,频繁进行文化上的对比:当代欧美/古代中国/日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开篇,作者说——西方什么时候才能理解,或者试图理解东方?亚洲人常常被你们所编织出的古怪事例和幻想所惊骇:不是把我们描述成以莲花的香气为食,就是连老鼠和蟑螂都吃;不是无力的狂热,就是可鄙的风骚。印度的灵性被讥笑成无知,中国的矜谨被视为愚蠢,日本的爱国主义则是宿命的结果。据说由于我们神经组织迟钝,所以感觉不到多少痛与苦!冈仓天心在后文中,则是不断证明了,日本人的神经组织非但不“迟钝”,而且极端敏感。在《花》这一章里,作者形容摘花少女,尚且称“她的手指沾满你的鲜血”。并有“甚至有可能,你被插在一个狭小瓶子里,只有一点点脏水,用以徒劳地缓解那预示着生命衰竭的干涸。”关于艺术鉴赏和禅宗精神的部分,常提到茶僧千利休——清洁小径,还需将秋叶摇落。满园朝颜,只留一枝置于茶室……而他的自尽,更是作为本书尾声。前几年看过一部日本影片,《寻访千利休》,不讨论故事情节,场景还是花了很大力气去还原的,也多少让我对“抹茶”礼仪、茶器、“茶道”精神以及那段日本历史有了一些了解。那句“平生,只为美低头”令人印象深刻。这本《茶书》中,还充斥着大量的景物描写、抒情段落……与“克制”的茶道相映,倒是忍不住联想到Aestheticism与耽美主义(不鳥萬如一:耽美是一种政治上的态度。唯美最多只是一种艺术风格。)同样是在《花》中,作者批评欧美国家“对花朵的奢靡浪费”,说,“对比之下,西方人这种对生命的无视,另花道家的罪过,显得微不足道”。书中不乏对西方文明的批评——或者可说是成见。结合译者谷泉的后记,《茶的斗争》,这种微妙心态,更具意味。潜意识里总以为,日本近代以来的全盘西化,和民族工艺的继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看到作者在书中疾呼“但愿我们对古代的热爱要更胜于去复制他们!”看到谷泉提到冈仓天心及其弟子对日本文化的继承发展,“民艺之父”柳宗岳的人生历程,才体会到其间曲折。谷泉在文末,从雷威讲到周瘦鹃,抛出一个浩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现化。最后一句是:茶的战斗,终究是文化的战斗,是人的战斗。也是近日,看到“雅债”公号的一个推送,关于非遗。贾珺然的态度是:不动声色。不要过度用力,不要拼命呐喊,也不扼腕叹息。深以为然,摘录于下:上周有朋友来店里,说起非遗的手艺和守艺人,提到为它们找到现代生活中新的价值和我们应该有的使命感的话题。其实我们的想法与此不同,我们反而是觉得面对非遗应该“不动声色”一些。不要过度用力,不要拼命呐喊,也不扼腕叹息。非遗的核心是“人”。非遗和现代科技最大的差别在于,现代科技的属性是无限趋于完美,不断更新换代,一代更比一代强。而非遗不是,它最好的往往在过去时,而不完美也是它的特征和属性,这个不完美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度”“手工的痕迹”“人的情感”。它的存在全靠人的传承,心手相传。当我们说到“保护”非遗的时候,其实就在承认它的脆弱,也在承认它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生长的原有土壤和社会环境。无论它曾经是生活实用品,还是人们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精神需求,这个土壤都无法输送给它生长的养分了。如果非遗的非物质性除了它自身的形态之外,也蕴含着生活的,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需求的话,它作为这个产物的属性也已经淡化了。人在生长,变化,消亡,传宗接代,非遗也是,产生,生长,延续,或传承,或消亡就是它的历程。当一个“非遗”不能让后人自觉传承而需外力被动留存时,它失去了原有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也就慢慢走向消亡。我们的保护就如同凭吊。没错,我们深爱这些项目,这些手艺,这些守艺人,而我们做的可能未必是呐喊和挽救。有些项目有新的土壤新的生长,有些可能就没有了。而让一个非遗传承下去又需要多少人力的和非人力的资源与能力,它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也不是一厢情愿可以成就,更不是美好的愿景与使命感可以扭转。去看每一个非遗时,会感叹人的力量的伟大,也会感叹人力的渺小。想想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非遗,又有多少我们今天的人早已看不到的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呢?所以,“不动声色”的态度可能是一种选择。平静地去热爱它的现在,记录它曾有的和现有的光彩。就可以了。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只是陪伴它的一个旁观者。用力未必是唯一的选择。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典型的日本作品:美、极端、不易读
  •     反正我是不太喜欢这种非要从茶里发现禅、发现人生、发现民族精神的东西。 我适合偶尔沏壶茶,浅薄得活着。
  •     冈苍天心用英文创作一本书,经译者谷泉用贴近当下语言环境进行汉译,让人初次接触后,对美学、东方文化、日本文化及民族特性有了一些懵懂的概念。 虽然自己对于冈仓及谷泉的一些观念都有一些不同看法,但这不影响本人对这本书的推崇。 这是一本很好的关于美学、东方文化、日本文化的入门级别的书籍。
  •     #t# 东西文化冲突之下,一个日本人对茶道及东方文化的推崇;茶道的地位是如此尊崇吗?译者的后记也值得一读。 #读库小册子
  •     求道之书。
  •     执念在此便有了新解,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会失去对内容的感受,远离人心,思辨具有极大的魔力,但生活需要感受,这是在认真学习西方哲学半年以来最深刻的理解,本书缓缓道来,即是如此。 文化、价值如何选择,还待探寻。
  •     全书无茶,处处讲茶,以道论茶,以茶讲道,讲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百年前就能有如此意识殊为难的,无论道佛哲学,其实都是在探讨生命的意思,内心的空,薄薄的一小本书读了一下午,读着读着心思居然跑到无印良品去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就如乌镇剧院,反例则是国家大剧院。
  •     也许是因为一个日本人拿英语写的书,又要中文翻译出来,总觉得语言上怪怪的,作者的观点我也不能十分地认同。好在整书比较多元了,阐述了“茶道”在日本的历史演变,和一个日本人眼中的禅、道对茶的影响,还是有所启发和收获的。
  •     还好~有关茶室的介绍还不错~
  •     写茶的书不一定是教人养心静气的哟。作者愤愤不平,茶气是有点过,我还真有些不习惯。
  •     因读库推荐,有幸读到这本一百多年前的小册子。《茶书》通篇讲茶,却又通篇无茶。多亏译者后记,了解一些历史和背景,有助于对这本小册子的理解。文字及装帧的精美,绝对读库品质。纸张细腻致密,每一页都可以摊开180度平铺阅读,完美享受。
  •     质量非常高的一本书,读完后很感激能读到它。书中讲茶、道、禅宗、花、茶人的真义都非常让人着迷,从中也能看出译者出色的词汇运用能力。后记略长,能感受到译者的苦口婆心。后记里“传统不应该成为包袱”“不光要记得文化的保护,还要关心文化的发展”很有共鸣。
  •     《读库》附赠的小书,假期里断续读完。一百年前冈仓天心写给西方人看的,着意已不仅在茶,而在东方的文化与美学,语句朴素隽永,今日读来仍觉动人。禅茶一味,物我和谐的境界,在当下仍是孜孜以求的理想。
  •     很有哲理的书 制作也很细心
  •     初看有点偏激,实质是太爱茶了
  •     译者后记说中国没有茶道,中国有饮茶的方法。深以为然。某些传统文化家把茶道也作为中国传统,不如学习怎么喝盖碗茶和泡茶馆。土壤不同,文化不同,何必妄自菲薄。
  •     读库版最大亮点也提升其品质含金量的莫过于最后谷泉老师的一篇《茶的战斗》——非常有态度的文字。相较于徐恒迦译本,谷泉老师的翻译更显直朴,好几处细节语言的力道发挥是极喜欢的。譬如:“现实的道德标准,是应以往的社会所需而产生的。但社会何曾一成不变过?遵循共同的传统,便意味着个人需时时为国家做出牺牲。为了维持这个巨大的骗局,教育便鼓励无知。它只强调人民的行为应规范有序,却从不教给他们高洁的美德——自我意识太过强烈,就是不道德。”
  •     准备好本子,想做些摘录~ 读过发现,字字如珠玑,句句是箴言~
  •     一百多页的小书,却是近年生字最多的一本。太没文化了,惭愧至极。
  •     还好有后记,背景太重要了
  •     对残缺的崇拜与茶事的温柔试探。物哀之心。
  •     最喜欢译者的后记
  •     也如茶一样,一点一点,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了我的三观,引领我去更广阔的天地间畅游,仿佛列子御风的阅读感受。可评为我2017年度十佳图书之一。
  •     谷泉先生的翻译,读来可谓酣畅淋漓。一本十分好的书。虽然一本很小的书,说的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茶,”却诠释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禅宗是中华儒释道升华后的超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最朴素的认识。
  •     总说「通篇讲茶,却通篇无茶」确实能激发读者的好奇,但这种引发好奇的张力似乎又与作者本人的哲学不同,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我爱这样的文字,原本茶书就应该这样写,茶书的魂本身就不该是茶,而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正如只写景色的游记难免会落入下乘。
  •     小书,但是做的很有味道
  •     小道通讯赠书,感觉有一点点不知所云…可能还是道行不够深,得再静心多读几遍
  •     正文温润且坚持,后记比较有情绪但可理解。
  •     2017年已读017。
  •     以茶为载体,通篇讲日本美学和哲学,对西方美学的示威,几处对西方审美的点评也是很犀利。总体而言,全书对我还是有一点难度。
  •     全篇讲茶,全篇无茶
  •     惊讶于作者的言辞激烈,本来他写的茶道与禅宗文化,不该如此,但看过后记又恍然大悟!借用译者的一句话,茶的战斗,是文化的战斗也是人的战斗!
  •     茶事载体 讲些日本的美学、传统、历史、批判 粗略地讲,范围广地讲、有立场地讲 还好去年正好读了太阁,写茶室的几篇总算能略有共鸣地读了两遍 不太喜欢最后两章,有点太中二惹
  •     由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书虽薄,但字字珠玑,在我看来难免某些内容偏激一些,但无碍能让我心沉静下来感受作者及译者对于茶文化以及文化本身的苦心孤诣。
  •     开始只当随便看看 后来发现竟为名著 茶神自杀那一段挺令人动容
  •     犀利得很
  •     写茶又不写茶,作者和译者对于个人美学及文化审美的想法都值得考量,有启发。
  •     译笔欲顾及文学的简美与原文之剀切方面实在是两失,译者谷泉的后记亦体用不明,说得浅陋而带毒。唯一可取之处是附带了中英文索引,顶好的封面装帧也只是皮相,可惜。
  •     读库小册子,一篇篇认真读下来,对艺术和美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茶道有了认识。禅茶一道,说的其实都是艺术,都是人生。
  •     极好的茶道入门读物,从茶道的兴起发展讲到“民艺”的概念。因为是对西方文化的“宣战书”,所以才谈及相关内容是语气有些刻薄,是为一憾。
  •     小小的一本口袋书,最喜欢里面“茶室”一篇,其实阐述的道家和禅宗的理念:具有动态特质、注重变化的哲学,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胜于追求完美自身。生命和艺术的活力,在于它的成长性。
  •     贡布里希说“知道才能看见”,一切皆同此理,茶道,无论千余年前的兴盛,还是东渡之后的生根发芽结出更加辉煌的果实,都是需要我们从心底去认识个发现的。茶,如果作为遗传符号的话,已经写进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集体潜意识的。
  •     通篇无茶,却处处讲“茶”。在一百年前东方传统文化被西方误解、轻视、甚至否定之时,冈仓天心以茶为契机,从历史、宗教、建筑、审美、花道及人格修养等多个切面向西方阐述东方美学与哲学思想。化繁为简,以小搏大,看似借道论茶,实则以“茶”论道。文笔丰沛,如列子御风,似无还有,似虚实盈。谷泉老师的万言后记《茶的战斗》,既是警钟,也是醍醐。
  •     看了这书跑了好几家抹茶店。
  •     很有手感很精致的读库小册子,180°翻转好评~ 正文略中二,忽略这一点的话值得二遍。谷泉的后记很生动。还他妈是个帅哥!
  •     最早是从『壁下观』了解冈仓天心这个人的。这本小册子流露的审美趣味和『阴翳礼赞』相合。关于茶,关于东方审美,关于东方哲学,很有趣。
  •     做了摘录 https://tinyurl.com/teabook1
  •     珍视传统,才能如此自信宣言。极端容易过火,但不严肃的态度,永远是不温不火淡如水。译者的后记,同样铿锵;谦卑,但不痛心
  •     反而觉得译者后记更得我心
  •     应该先把背景在前言中介绍了可以更有助于人们阅读吧。其实还可以,我也不怎么喜欢西方文化哈哈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