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基础理论

出版社:澳杰夫•刘易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302299189
作者:杰夫·刘易斯
页数:376页

作者简介

《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第2版)》全方位介绍了与文化研究相关的各类主题视角,体系完整,阐述清晰,是一本非常适合新闻传播学专业师生使用的教材。《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第2版)》结合大量实例,浅显易懂,非常适合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了解文化构成和文化理论 第1章当代文化、文化研究与全球媒介领域 导论:当代场景 全球资本、文化价值和新的电视现实 全球化与一种当代文化的政治学 案例研究1:定义戴妃 文化与文化研究 文化的定义 后现代文化案例研究2:恐怖主义:对美国的一次后现代袭击 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批判性调查/文化政治 解构 文本研究 经验方法 基于政策的研究 文化研究方法的优势 第2章社会理论与文化研究的基础 导论:“文化”的基础 文化与社会 埃米尔·涂尔干与社会结构 涂尔干与象征主义 马克斯·韦伯 现象学与文化研究 社会学的根源 马丁·海德格尔 阿尔弗雷德·舒茨 彼得·伯格 符号的互动 文化人类学 克利福德·格尔茨 第3章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 导论 马克思与黑格尔 黑格尔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自然主义 象征控制 德意志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假设的批评 法兰克福学派 阿多诺与大众文化 瓦尔特·本雅明与机械复制 路易·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超决定论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 主体位置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解放与文学 安东尼奥·葛兰西 霸权 有机知识分子 葛兰西与文化研究 科学、语言与批判理论 于尔根·哈贝马斯:批判理论与交流行动  第4章从英国文化研究到国际文化研究 导论 文化研究的文学之基 F.R.李维斯 流行文化和李维斯传统 大众文化与流行/民间文化 文化主义与一种新的文化研究的形成 伯明翰中心:概观 理查德·霍加特:工人阶级文化 雷蒙德·威廉姆斯:文化的问题 E.P.汤普森与历史文化研究 斯图尔特·霍尔:文化研究的转型  英国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第5章语言与文化: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导论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C.S.皮尔斯 符号学:费迪南德·索绪尔  结构人类学: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早期的罗兰·巴特和符号学的时机 神话和意识形态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评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文化路径 后期巴特 解构:雅克·德里达 主体与语言 解构 写作 德里达和文化研究 米歇尔·福柯 福柯的后结构主义写作 权力的问题 真理和理论的问题 规训与惩罚 性史 福柯与文化政治 福柯与治理 精神分析理论:雅克·拉康 政治与差异:德勒兹和瓜塔里 反俄狄浦斯 《一千个高原》 第二部分文化地点 第6章女性主义:从女性气质到特征碎裂 导论 女性主义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和妇女参政权 妇女与高级现代主义 西蒙娜·德波娃:法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性特征与政治解放 性政治 男性的凝视:劳拉·马尔维 后结构主义与女性主义 欲望与自由:朱莉亚·克里斯蒂瓦 其他的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者 再现的问题 福柯和女性主义 杂志和文化女性主义 安吉拉·麦克罗比和英国的文化女性主义 文化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当代政治中的女性主义 当代女性主义文化政治 扶持行动/性骚扰 分离的女性主义和电子人女性主义 后殖民论的女性主义 …… 第7章后现代主义及其后 第8章大众消费与青年文化 第9章身体 第10章全球化与全球空间:本土转型 第11章新媒介文化 第12章全球恐怖与新的语言战争 关键术语词汇表 参考文献 人名及专用词索引(A—Z) 译后记

编辑推荐

《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第2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作者:(澳大利亚)刘易斯 译者:郭镇之 任丛 秦洁 郑宇虹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E.P.汤普森与历史文化研究 威廉姆斯保留着与李维斯文本价值观的某种联系;汤普森则有过之。他的里程碑式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80)代表了文化理论与政治学之间实质性和批判性的联系。和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一样,汤普森试图描述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社会与政治环境。然而,汤普森并未满足于仅仅从精英群体控制与精英群体利益的角度去扭曲历史。相反,他想写出属于工人阶级本身的历史,即在日常实践与日常文化中所体验和投入的历史。也就是说,汤普森的史料编纂避免了某种感伤主义和怀旧主义,这在李维斯的乡土主义中表露无遗;也可追溯到霍加特对“二战”前后英国工人阶级的比较研究。 此外,汤普森的研究并不仅是描述性的。汤普森从工人阶级历史阶段(直到19世纪30年代)的视角和经验出发,试图按照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解释工人阶级的状况与文化。虽然到他的著作出版时,他已辞去英国共产党的领导职务,但他仍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将阶级定义为“社会与文化的形成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在它们自我作用的相当长时期内被研究”(Thompson,1980:11)。汤普森解释说,阶级的“形成”“发生于一些人由于(内在的或者分享的)共同经验的结果,感觉并表达他们之间——并相对于另一些利益与他们不同(通常是对立)者——的利益认同”(Thompson,1980:8~9)。这种描述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一种研究人类群体的人类学方法联系起来,类似于芝加哥学派描述社会的方式,即通过复杂的组织与影响来解释过程与认同。与芝加哥派社会学不同的是,汤普森更加关注阶级与阶级形成的政治环境。 因此,汤普森与威廉姆斯对待文化的方式明显不同:威廉姆斯关注的人民有一种产生有机、互动以及共识性整体的能力;而汤普森从阶级和斗争的概念出发,却坚信文化永远无法组成一种单一的生活方式,只能在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间发生冲突。显而易见,他的工作建立在阶级的宏观结构之上。然而,他用于分析文化的冲突模型激发出许多关于文化与文化差异的观点,近年来正大量涌现。不过,汤普森式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或多或少地将阶级结构视为同质范畴;却不像马克思那样将这个范畴视为经济“基础”的产物。也就是说,汤普森与威廉姆斯一样,也拒绝了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的模式,并坚持经济与文化必须互动,才能生成认同、行为和信念。也像威廉姆斯的《漫长的革命》一样,汤普森也彻底抛弃了阶级统治的概念而假定:权力的差异有助于但并非决定了阶级文化的形成。工人阶级的尊严与自由,也和反抗的行为一样,是自我的决定。汤普森对工人阶级的描绘并非一个受压迫的、迟钝的社会组合,而是有被压迫性也有能动性,二者构成动态、复杂、混合的社群。工人阶级不仅是被决定的,也是有决定能力的。


 文化研究基础理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有一定深度。 展开充分。
  •     提纲挈领。 简明扼要。 案头必备。
  •     比较基础的读物,有点收获
  •     快被这本书弄哭了。。。不过写得很好,算是我的启蒙教材了!
  •     简单清晰,脉络流畅。例子举的简单,举的好。是本好教材
  •     作為考試參考書還不錯
  •     应该说的确很好。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