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馔馐谭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60998526
作者:齐如山
页数:158页

作者简介

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
奠立了国剧的理论基础
近代社会掌故的宗匠
平实自然的饮食小品
亲切的、浓浓的旧时味道
阅读季•高端人文知识普及读物
大家之书,有厚重的思想,纯正的知识,宁静的文字,是汨汨流淌的甘泉,绵绵不绝的文脉,有我们心智的滋养之道。
我走进,我聆听 ,我在读……
“阅读季”丛书精选中外大家的普及类人文著作,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好书,为作者苦心孤诣,勤读精思所成,绝非粗制滥造,泥沙俱下之作,实为所涉及领域上乘的作品,有很高的阅读价值,特别适合作为图书馆、单位、家庭的基本藏书。
“阅读季”丛书第一季收入以下八本图书:
邓散木讲书法 邓散木
古汉语入门 蒋绍愚 李新建
古文字四讲 姜亮夫
吕思勉谈读书治学 吕思勉
品唐诗 施蛰存
王阳明生活 王勉三
中国文学小史 赵景深
中国馔馐谭 齐如山

书籍目录

一、官席与火候菜
二、中国菜的种类
三、中西宴席之差别
四、道地的中国食品
五、中国菜的烹饪法
六、因国宴谈到中国官席
七、谈炒木须饭及明朝太监
八、前清御膳房
附录一:自传
附录二:我的外公齐如山

内容概要

原籍河北高阳。作家、学者,一代国剧理论家。穷其一生致力于国剧的研究,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他和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长达20余年的合作,为梨园的传奇。
他还是活的历史的记述者,现代著名乡土小说家台静农称赞他具“科学家的精神”,“有如科学家,亲身采辑,然后分析实验,才得到结果一样”。他对于社会中的文化习俗、方言土语、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都极感兴趣,并悉心加以调查研究,写了大量的民俗文章。文笔平实自然,亲切有趣,自成一家,是独具齐氏风格的 “风土志”。
1962年,齐如山病逝于台湾


 中国馔馐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是一本很家常的书,娓娓道来,非常亲切,如温水一般。吃是大事,每个人每天都吃,普通人食不甘味,更不求甚解,吃了就是吃了,果腹而已。若问:这道菜怎么样?会回答:好吃。问:那道菜怎么样?会回答:好吃。高人会去探究,吃不只是吃,如何吃?吃什么?什么人吃什么?怎么做?菜名由来、配料、各地差异、中西对比,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成了学问。若问:这道菜怎么样?他不会只答“好吃”,而是告知怎么好吃、为什么好吃。书不厚,然而读来很有意思。热爱生活的人,往往从吃开始,但不是寻常的吃,他们能够看到吃本身以及吃背后的东西,对于吃的体验,也就更深厚和丰富。吃的区别,可真是太大了。就算同一味菜,不同的人谈起来,其实也会透出不同的味道。这和每个人的学识、阅历等又有关系。附录的两篇文章,一是齐如山自传,其实也是交代“吃”背后的东西,另一篇是齐如山外孙女的回忆,从她的角度做出了补充,也很有趣味,尤其是大家族中的日常,也是交代吃和文化的背景传承。有很多菜式都还在,然而历史断裂了。幸亏有这类书,还可以接续上。
  •     严格来说,这不应该算是书评,而是私人阅读手记及读书随感。2008年《梅兰芳》上映,映前卖点是陈凯歌、黎明和国际章,映后却是余少群、王学圻大获好评,我注意到的是孙红雷演的那个邱如白,也就是齐如山。齐如山在戏曲方面造诣颇深,同时著作颇多涉猎历史与社会学,于是当即寻来,可那个时候刚好毕业在即,阅读齐如山这件事,便匆忙开场,草草收场。2012年冬天,蛰居边境,识新友,竟然曾比邻而居两年不相识。那正是读不下齐如山的时期,于是重读齐如山,奈何面临去留之择,尚未开始,便已结束。今年某日,百无聊赖随手翻开《中国馔馐谭》,竟然顺畅的读了下来,薄薄一本小书,不几日便读完了。所感有三:其一,亲切。齐先生是高阳人,留学欧洲后长期生活于北平,熟悉河北与北平的乡情,书中所述娓娓道来,一无今日学术著述普遍存在的僵硬体例、范式;多用平易近人之白话,且又多乡土方言。当读到“乱”之烹饪法时,生活轨迹雷同的我读来真正是亲切之极,脑中不禁浮现儿时家人种种影像。离乡日久,可慰乡愁;其二,解惑。少年读古龙,有豆花楼,实在想象不出豆花是什么神物。后来负笈远乡,再也见不到心爱的老豆腐,只有类似的豆腐脑。只是食来寡淡,再无醇厚。心中便生疑惑:豆花、豆腐脑和老豆腐究竟啥区别?奈何多年不得其解,虽有所谓“文化人”在报章撰文解惑,但窃以为说的并不明白。原来齐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已经留下答案,是我自己屡次错过。至于“黄菜”一说,从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今是真的明白了;其三,随遇而安。这非源于读齐先生文字所得,而是得于读这本书的始末。很多事,该发生的时候自然就发生了。最后,一本书,好与坏,在不同人眼里天壤之别是正常的。我读这书,没有任何目的,却读出许多。倘若一个人为了论文而来可能就大失所望了。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中国菜的优越感。边看边能念出一段报菜名,这些菜你爱吃不爱吃?爱吃也吃不了,因为我没钱。
  •     @电子书
  •     不管读什么,都得跟吃的有关系~!大家之范,今世难以企及啊…
  •     有很多敲黑板的素材
  •     常识科普。宜吃饱洗净手读。
  •     一本小书,极有趣。大师研究吃也是很认真的,炒木须饭的掌故可以费两三年的功夫去查证。凡对吃感兴趣的学者,写出来的文章都很有人情味儿。齐先生家学渊源,这种吃喝玩的学问,真的要家境好的人研究起来才比较有情致。
  •     人情味浓
  •     出版社配的开篇语看得我尴尬。 但书本内容真心让人馋嘴发饿,和陈梦因的《食经•平常真味》混着看,越发觉得我不懂过日子。
  •     口水长流
  •     一本有趣的书,读到“洁樽候叙”的时候觉得古代文人交往太妙了,会心一笑
  •     写的都很平民的话,很温暖的感觉
  •     作为一本谈吃的书,内容单薄了些,也没什么系统体例可言,写法太过随意,什么都说到一些,什么都不讲透,于是读来缺乏快感,没有食指大动的冲击。文人细馔,还是要读袁枚、汪曾祺、陆文夫等。
  •     吃的学问
  •     漲見識了。
  •     有意思的小书
  •     读来感觉像是个老人对你侃侃而谈 对中西饮食的分析令人深思 好书 推荐
  •     小时候看家里老人写的旧日记,说是前清朝的时候,只花了几个大子儿就吃到了宫里拿出来卖的折箩,味道是真不错。当时还以为是老祖在扯淡,今天看了齐如山先生的回忆录,方知此言不虚,老祖口福不浅啊,O(∩_∩)O哈哈~
  •     满脑子的「炸八块」(ㅍ_ㅍ)
  •     我看不进去是我的问题。
  •     腰封“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笑死我了,也不知道哪位给封的。看着像是在台湾写专栏的笔法,前几篇雄心勃勃,后几篇七抄八凑,有种向台湾人民普及最高贵的北平文化的使命感,有点好笑。
  •     语言平实,读起来很是惬意舒服,关于中西饮食的对比以及原因的分析很是到位,看附录才知道齐老是京师同文馆的学生。除了正文,齐老外孙回忆之文对了解齐老一家很是重要,真正的大家之文,值得一读。
  •     三星半,写得亲切温厚,说中国菜种类丰富之缘由,说中西宴席、烹饪法差别等等,都有根据,大胜时下层出不穷的搬弄没根底的”典故“,点缀”食物的回忆“等等的写食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