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3-07
ISBN:9787500601456
作者:伏尼契(爱尔兰)
页数:386页

作者简介

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叠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渊博学识,把他当作良师慈父,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蒙太尼里对自己的关怀。
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着热血青年。亚瑟决定献身于这项事业。蒙太尼里发现了亚瑟的活动后十分不安,想方设法加以劝阻;但亚瑟觉得作一个虔诚的教徒和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是不矛盾的。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亚瑟遇见了少年时的女友琼玛,悄悄地爱上了她。
蒙太尼里调到罗马当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尔狄成了新的神甫。在他的诱骗下,亚瑟在忏悔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以致他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他们的被捕,连琼玛都以为是亚瑟告的密,在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亚瑟痛恨自己的幼稚无知,对神甫竟然会出卖自己感到震惊,同时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来是他的生身父亲,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骗了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要发狂。他一铁锤打碎了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决裂。然后他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洲,亚瑟度过了人间地狱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回到意大利时,他已经是一个坚强、冷酷、老练的“牛虻”了。他受命于玛志尼党揭露教会的骗局。他用辛辣的笔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红衣主教蒙太尼里为首的自由派实际上乃是教廷的忠实走狗。牛虻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此时,他又遇见了琼玛,但琼玛已认不出他了。
牛虻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
牛虻的战友们设法营救他,但牛虻身负重伤,晕倒在越狱途中。敌人决定迅速将他处死。前来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图以父子之情和放弃主教的条件劝他归降;牛虻则动情地诉说了他的悲惨经历,企图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地发疯致死。
刑场上,牛虻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在狱中给琼玛的一封信里,他写上了他们儿时熟稔的一首小诗: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掉,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飞虻!
至此,琼玛才豁然领悟:牛虻就是她曾经爱过而又冤屈过的亚瑟。

内容概要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
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去世。


 牛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5条)

  •     高中时读的,废寝忘食忘自己,哭,头疼。现在已经记不清情节…看了大家的评论才能猜想自己当初怎么那么喜欢,情节回忆起来一些,有空重读吧。不知她还会不会像高中时“席卷o的身心”
  •     湛蓝的眼睛,像大海、天空一样的眼睛——是怎样的一双眼睛能有如此的魔力?不管他是温顺明媚的少年,还是满脸刀疤的怪人,只有那双眼睛是从未改变的,就像他心中的情义和正直。那双眼睛,让我实在无法给牛虻贴上革命者的标签,无法用革命者给他全部的概括。他不是某个理念控制的屠刀,他不是某个主义操纵的枪支。13年前比萨神学院的少年,怎能用革命者来概括?他像一只幼年的豹子,或者像一只猫。他只是充满了年轻的正直和宗教赋予的同情心,当然这与他最尊敬的padre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即便他并不是意大利人,却愿意为了解放这个备受异族压迫的苦难民族的斗争中去。他的内心始终是柔软的,他需要父亲一般的padre,也需要吉玛的支持,仿佛在他们的庇佑之下,他就可以成为无所畏惧冲锋陷阵的战士。他信任他们,就像他信任耶稣一样。13年后佛罗伦萨的怪人,怎能用革命者来概括?他就像一个在爱与恨之中被撕扯成魔鬼的人,从内而外透着可怕的偏执、无来由的仇恨,当然除了他那双湛蓝的眼睛——亚瑟留下的唯一永恒的东西。他为什么仇恨?因为欺骗。因为他受到了他最信任的东西的欺骗。他以最大的信任向上帝的使者忏悔,却遭到无情的出卖;他把最真诚的敬仰献给了代表圣洁人格的padre,却发现他骗了自己十几年。那些圣洁的东西,不过都是男盗女娼,可怜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是那样受到禁欲主义的束缚,最正常不过的人性被他们看做男盗女娼,他们把人性捆绑起来,诅咒他,对的就这样成了错的。由爱生恨,恨得强烈,却恨不彻底。最难以割舍的联系就是血缘的爱。他以为是因为padre的欺骗使他看清了宗教骗人的面目,使他脱离并反抗宗教,却发现也是padre让他永远无法真正脱离和反抗宗教。不然怎么,到了战争的最后关头,红衣主教挡在枪口前面,而他选择放下武器束手就擒;逃狱之前他在最恍惚和恐惧的时候,祷告祈求不要病症发作;最后他非要红衣主教在他和耶稣之间做选择,并且愿意为了这个赌局压上生命的赌注。他难道没有别的选择吗?一定是赢或者死?他成全自己的生命也成全padre的信仰不好吗?对于他来说,显然是不好,他一定要把他最热爱的父亲拉出黑暗,拉到光明中来,即使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他。幸好红衣主教并没有让他失望。牛虻终其一生生活在非黑即白的偏执和极端的真诚中,他就是不愿相信欺骗和丑恶是常态,他要涤荡这一切,要么就为了它去死。牛虻是个彻彻底底的性情中人,他的终极信条不是什么主义什么理念,而是情义和正直,他反抗的是虚伪、欺骗。这份情义和正直就像他那双湛蓝的眼睛,不管经历多少苦难和创伤,欺骗和伤害,都永不磨灭。
  •     10年后再读一遍,依旧感情象波涛一样在胸口澎湃,我从不认为这是本红色小说,牛虻是真正内心和平常人一样脆弱的英雄啊。情感在内心纠结中的痛苦,是否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呢?如果没有,他是否能算一个完整的人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牛虻的坚强不屈,在流浪的日子遭受着非人能承受的苦难,他顽强抗争的革命精神,在和蒙太里尼的感情上,我认为太过于激烈了,当他让蒙在他和上帝之间做出选择时,非常深刻的是把蒙的内心真正的显示出来的,最后他的死对于蒙的打击上可以看出。再者是他对琼玛的爱情,一直不变但是他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
  •     超级喜欢,尤其是最后在刑场的剧情,当时就泪崩了
  •     本来对这种题材不感冒。结果看哭了,哭的很惨烈。
  •     在伊朗极其无聊的时候看完的,否则一定是看不下去。
  •     1. 牛meng不是mang; 2, 没有触动我, 以致我怀疑我看的是不是完整的版本。因为如果是完整的版本, 为何我不能像别人一样感受到牛虻的崇高伟大?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看完以后只是觉得“哦, 原来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没什么特别的啊,为什么别人评价这么高呢?”
  •     以前读过 教会了我什么是坚韧 坚持 面对挫折不畏惧不退缩
  •     很基,父与子【?】
  •     小时候以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样的故事,终于看完了,到完全不觉得是个关于革命的故事。实在太虐了,革命的部分完全没有牛虻的内心挣扎来得动人,无论和主教还是琼,再一次被这种病态的感情迷住了。带个cp脑说,亚瑟和主教之间的爱甚至容不下上帝。
  •     当时看不懂
  •     做一只快乐的牛虻
  •     小学看的很着迷,现在却记不起情节
  •     牛虻的坚韧与信念令人感动与震撼!究竟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在经历这么多磨难后,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牛虻让人敬佩,让人深思,让人的心灵为之颤抖……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必生追求,并愿意为此付出生命。亚瑟,神父。活着,也是一种无奈
  •     最爱的书没有之一,牛虻是我一生的信仰,陪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     在情感与信仰之间徘徊,选择逃避,得到的也就是失去的
  •     人是由经历塑造的
  •     牛虻 是信仰 和爱
  •     无论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阿瑟在监狱挣扎逃跑的那段,和结局写给喜欢的人那封信,还是让我想哭。
  •     是我太幼稚了吗?完全没有触动,总觉得是一群神经病
  •     曾经夜里哭过的一本书,不知为何
  •     比较喜欢的一个本书,作者笔下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很鲜明
  •     无论我活着,或者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
  •     不管我是活着还是死去,都已化作牛氓。人类与宗教斗争的历史就是流血的历史。
  •     记不得内容了,四星鼓励
  •     当时看的时候真的看哭了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     “我猜他有点神经质吧?” “非常神经质,但是非常勇敢。” (跑歪一下!开篇就觉得飘来一股清新浪漫的基情了……最后牛虻向神父的告白,呃,自白,看得好好感动!)
  •     初心男神牛虻亚瑟
  •     读了三分之一,没有特别的感觉,过一段时间再回头拜读
  •     虐死了
  •     初中时唯独两本小说读的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一本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本是牛虻。共同之处是情感描写的细腻动人和主人公不能抗衡的悲剧式命运。人物刻画至此我觉得是极致好了
  •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掉,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飞虻! 牛虻写完这首诗就走向了刑场,带着他对人民的爱,对朋友的坦诚,对爱情的忠诚,感人至深。
  •     最爱的书没有之一,连续集中断的十年都看过了,不过感觉后者作者强加了没意义的个人立场,让文章太松散了
  •     感动
  •     喜欢
  •     当年一晚上看完 读最后几章的时候激动到发抖
  •     10年夏天。
  •     神父这一角色在牛虻死后形象变得丰满了许多
  •     小学四年级时 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 被窝里哭的哗啦哗啦的
  •     高中时朋友推荐读的,没想过一本革命红书能这么好看!差点因为名字而错过的书~
  •     大学时代很喜欢的书
  •     Maybe it's me, but I was expecting something more than this.
  •     奇怪的外国人
  •     就是一切 ”亲爱的吉姆:信上的字突然变得模糊不清。她又失去他——又失去了他!一见到这熟悉的小名,她重又陷入丧失亲人的绝望之中。” “所以,你瞧,我亲爱的,你不用为了一记耳光这样的旧事而伤心欲绝。当然打得很重,但是我也承受了许多别的打击,我还是挺过来了——我还在这儿”
  •     磕磕绊绊读完,也是对环境背景太过生疏,有点难以理解主人公的感情,找个时间回过头再读
  •     中学时代,借了邻居姐姐的书,红皮的,第一次看书看哭。
  •     仅仅阅读最后几页也足以令人泪流满面
  •     小时特喜欢这书,共看了三遍。
  •     没想到我把它读完啦!这部小说我最喜欢的还是齐塔,喜欢就跟随,不再爱就离开,可爱。还有,难道,我是腐眼看人基?
  •     读的我都热血沸腾的 恨不得投入去战斗
  •     当年少时的他被一直敬仰的教父和耶稣背叛后,似乎忘记了正是他的信仰哺育他成为现在的牛虻。他死而复生,历尽苦难,誓要和教廷拼个你死我活。然而我想,和他悲惨泥泞的一生相比更可悲的,是他明明那样憎恶耶和华主,自己却活成了耶稣的模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