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生命气息逗留》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 趁生命气息逗留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36470507
作者:(美)罗杰·泽拉兹尼
页数:382页页

趁生命气息 。 逗留。

大概是在初中毕业到才念高中的时间看的这本书。前段时间温习此作者的另一大作 光明王在书后封页上看到广告 想起自己确实读过这本书的总感觉外国幻想小说要么宏大要么心理刻画精细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内容记不太清楚 不过绝对是本好书可惜了 哎。。键盘坏了 故如此分行 不是梨花体。。

爱情与背叛

罗杰•泽拉兹尼短篇杰作集我并没有看过泽拉兹尼的其他作品,所以就从这两本书上写写自己的简单感想。说实话,看完《发条女孩》之后看泽拉兹尼的文字有种彻彻底底的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文字有种强烈的主流感,用词与叙述方式上都不同于其他作家。泽拉兹尼更柔软,更注重文学与文字的感受。不过,就印象最深刻的几篇文章感觉,心理描写并不是很出彩的地方。我更喜欢的是故事背后的韵味感。故事不是只有对话与描述与剧情,文字的组成与魅力也左右了故事的感受。《趁生命气息逗留》《灵魂的力量》我很喜欢这篇,虽然它比较偏奇幻故事。超能力下隐藏的是对自然与生机及生命历程的热爱。那个大概就是灵魂的力量。《趁生命气息逗留》非常精彩。以一个机器人的角度在剖析人的组成。从人物设定、故事节奏到语言上比如最后“趁生命气息逗留”的诗句引用,都恰到好处。这篇文章的意蕴极其美丽。《心所引擎》爱的背叛。不是一个好故事。标题的翻译太过分了,完全看不懂。不过此篇的语言不错。《半面杰克》还是关于爱情的故事。我都不是很感兴趣。这篇也一般般。《绞刑师》这篇比较像一篇硬汉派推理小说。从推理的角度而言这个故事很不错。科幻设定在于人造生命,里面关于是否应当创造人造生命的探讨也很不错。《永久冻土》写法很奇特。从某些层面上我觉得还是爱情的故事。那个女神用菌丝控制山的设定和《虫师》的山神很像。男人的贪命与贪心懦弱被刻画得很精彩。《洛奇7281》家用机器人造反的故事。虽然几乎是科幻小说用烂的题材,还是觉得这是篇短小精悍的好文。《来自苍穹的魔力》这还不叫奇幻小说么……就奇幻小说而言,除了爱情段落还是有些无聊外,这个故事的魔法设定与剧情推动都很好玩,惊险刺激有趣。这篇小说里有一个概念:万事万物都有魔力,有的魔力值高,有的魔力值低。大爱这种世界观。《富岳二十四景》最不喜欢的一篇。首先前面的情节推动很慢,大部分都是意识流般的流水账,讲述看到的景物与画中的景物的区别(读者又看不到画又看不到景物,这种比较有什么意义呢)。很后面才开始穿插回忆,而回忆故事讲得又有点快。最主要最悲哀的是,看完回忆故事,结合其他的描述及出场过的人物设定,我都可以猜出这篇文章的走向与主旨。所以再后面再次转回现在时态的忧伤流水账就真的让人很不耐烦。这24景中前22景都是你追我逃的故事,一再轮回的惊慌到虚惊或逃走情节看多了几次就开始厌烦。第23景的杀戮没有悬念,最后一景最后还是没有看到。科幻设定是赛博朋克的上传自己。这种主题我更喜欢迟卉的《归者无路》些。此外,或许译者的语言僵硬也是很有影响的。《回到杀戮之地吧,爱丽丝,我的爱》画面感极其强的一篇故事,很适合拍电影。整个故事让我想到的是平时消遣看的各种印度教或道教或神秘公司的迷宫或阵法,主角带着十几个人穿过阵法,每个阵里面都死掉些人,最后只有一两个人活着。这是一种很老很老的设定了。女主角黑化掉再被自己的执念所灭。……从某些意义上而言,还是一个爱情故事。另外,这种叙述方式前所未见。奇偶章节交互来支引两条线的故事不罕见,罕见的是这两条主线的时间线是不一致的。《卡米洛特的最后一个卫士》标题+标题注释比较剧透,导致开头及两人相逢没有悬念。对梅林的性格刻画我很喜欢。不过最后英雄杀死小人,女人为英雄牺牲的情节也有点太狗血了。我更喜欢《脸上的门,口中的灯》这本。泽拉兹尼很喜欢“神”这个概念,他造神、杀神、讨论神的想法理念。《脸》这本的文章显得短小而不失意蕴,灵气很足,而这本《趁》相较起来都是爱情与背叛,有些黑暗与僵硬了。另外《脸》的翻译更好些。

快,趁生命气息逗留

什么是人?什么是生命?生命啊,你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生命是你触摸不到,计量不出的气息,像来自十二重高天的好风轻扬,吹在我身上,吹在你身上。生命来了又去,只留下美。美是绿树红墙,美是落日霞光,美是鸟叫,美是虫鸣,美是喜、怒、哀与乐。美是孤独,是灵魂的回响。美是拉住你的手,告诉你我的心声。他们称他弗罗斯特。他们称她贝塔。快,趁生命气息逗留,盘桓未去,去感受、去体悟、去领会,那生命的美。P.S.此文读之无数,再读仍感动如初。抬头看看星空,个人、人类,甚至宇宙,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渺小,不值一提的渺小。世间所有的纷争、迷乱、悲伤、迫害、金钱,放在宇宙的背景中,只剩下可笑和可悲。唯有生命,这茫茫宇宙间的奇迹,值得我们去敬畏。为地震死难者默哀。罗杰·泽拉兹尼构造的这个优雅、飘渺、弥望着远古之风的诗意未来末世,将永远是我的最爱。一个机器人,在广大的世界踽踽独行、探寻生命之美的身影,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记于2011.3.12。P.S.S.FROM far, from eve and morning And yon twelve-winded sky, The stuff of life to knit me Blew hither: here am I. Now—for a breath I tarry Nor yet disperse apart— Take my hand quick and tell me, What have you in your heart. Speak now, and I will answer; How shall I help you, say; Ere to the wind’s twelve quarters I take my endless way.. ——E. Housman (1859–1936). A Shropshire Lad 1896.

没有想到的浪漫

即便是把最后的出人预料删除,也仍然是个难得的浪漫之作人工智能之间的情感并不能是浪漫的唯一来源,但最后一小段仍然让人感到震撼。frost对于永恒目标的追寻同样让人觉得无比浪漫,好吧,也许不是同一种浪漫,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无线可能性的浪漫。

质量对比太强烈, 难以接受

如果这本书只有一篇小说 趁生命气息逗留 那么我给它的评价一定是满分但是为什么其他几篇那么味如嚼蜡 晦涩难读读了第一篇如此美好的文章又要读其他那些文章实在让我难以接受。。。但是不读完一本书又不是我的风格如此纠结了好几天总算把其他的读完在读一遍 趁生命气息逗留才算缓过来一点。。。

科幻小说的文学性及AI

我对科幻小说没什么兴致。去年看了炒得很火的《三体》第一部,最后的感觉是也不过如此。如果单纯的论小说的科学素养的话,我可以打四星到五星,但是讲到小说的文学性,我不得不得给个差评。不过,据说最近《人民文学》刊登了刘慈欣以前发表的四篇小说,这似乎表示着严肃文学对科幻小说的一种肯定。我从来只觉得刘慈欣的科幻一流,但是小说是三流的。现在说刘慈欣的小说达到了世界水准,我觉得简直就是扯蛋。《三体》读了第一本我再没有兴趣继续往下读了。关于《三体》我另有评论,此不赘述。看不下去的现象又重新发生在了眼下这本小说上面。如果这本小说选集只选择《趁生命气息停留》一篇,我会毫不犹豫地打个满分。我只能这么告诉你,这本书除了《趁生命气息停留》可以称得上是科幻小说的杰作,还有几篇勉强算是优秀,其余作品简直就是垃圾。一、小说的文学性很少看到有翻译的小说,翻译能力是这么差劲的。出去少数几篇译文顺畅,其余诸篇行文晦涩,简直到了地球人无法阻止的地步。科幻小说注重的科学,但是它的文学性也血药特别注意。只有具有文学性的科幻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群。当然,我也不否定科学幻想在科幻小说的位置。二、AI作者罗杰·泽拉兹尼最喜欢的科幻题材就是“人工智能”“人和机器的区别及未来可能的冲突”。这和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的视角没有什么不同,谈不上是什么创新,也体内不上什么优秀。一篇《让生命气息停留》足以交代清楚,何必要长篇累牍地用好几篇的小说解释。不过,还是喜欢作者的见解。1、人是感性认识世界的,机器是度量世界的。人带有感性思维,机器是纯逻辑思维。人有感情,机器没有感情。2、如果出现人工智能,人和机器之间的冲突必然成为重中之重。3、未来有感情的机器人可能不是喜欢人类的,而是喜欢自身的。4、基于人类创造,人工智能更多地会带有和人类类似的思维模式。三、一点废话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翻了翻凯文·凯利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失控》论证了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最根本的是要先解决可经行自我调控的机体,带不带感情倒是次要的。科学家们试图利用“蜂群/蚁群的协调合作机制”仿真出人造的自行调控的机体,我想这一点可行性很高。但如果要创造出带感情的机器,让人类成为造物主,这可能需要很多东西。要承受的不单单是科学上的,还有伦理、宗教方面的挑战。要我说,真正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体是不可能通过机器创造的,肉体和港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者未来床生出介于两者之间,而又带有两者属性的材料,也不是没有可能。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就是解决了所用的材料,如果单单地复制人类的思维、情感各种各样的生存生活方式也很具挑战。带感情的机器也只会出现在《银翼杀手》这类幻想式的作品里,与其说是科学幻想,倒不如说是痴人说梦。智能机器很难造出来,但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中机器人智能化很难有所突破。将一个机器造成巨无霸遇到了诸多困境,科学家们却找到了另一种思维。好的方法不是让单一的机器智能化,而是让无数个弱智,类似于白痴的机器人构成“网络框架”式的系统,或者称其为利用了“蜂群效应”。我们知道,蜜蜂和蚂蚁是没有中央控制器的,他们的活动完全是由群体“民主意愿”驱使的,但是联合起来的思维单一的小动物们却能完美地完成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给我们的科学家带来了新的思维视角。我们何不把机器造的很简单,廉价,组成一个系统来执行任务呢?这一想法最成熟地出现在罗德尼·布鲁克斯的论文《快速、廉价、失控:一场太阳系机器人入侵》中,美国国家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已经将其应用到了实际当中,潜力是无限的。如果喜欢这类思想,建议选择看《剑桥五重奏》,相对来说,这一本科幻性更好,考虑的也更全面。力荐!

太萌

萌点实在太多,难以赘述。北半球的弗洛斯特机终于变成人啦,南半球的贝塔机在一起了。但是这个结局没有爱。弗洛斯特机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莫德尔机吗?“弗洛斯特?” “什么事?” “你是个傻瓜。” 被萌的倒地不起~~~

第一手资料……已买全两本的感受

趁生命气息逗留是我看过的最浪漫的科幻,已这篇中短做标题显然是成功的。书已到手,装帧质量凑合= =。内含:灵魂的力量趁生命气息逗留心所引擎半面杰克绞刑师永久冻土洛奇7281来自苍穹的魔力富岳二十四景回到杀戮之地吧,爱丽丝,我的爱卡米洛特的最后一个卫士想来科幻世界也不太可能再版了,为了泽拉兹尼国内难得能收集到的短篇,买这本书还是比较值的。

《趁生命气息逗留》

不明白,译者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人类所制造的机器最终是否能拥有与人类相同的逻辑?最终,是通过转换成人类的躯体实现了这个转变。可是,在什么情况下,机器人会有想要变成人呢?

The world is not perfect, and that's what makes it special

我时常幻想成为一台机器, 因为我痛恨自己总是处在混乱无序无法自控的状态. 而机器不会, 他们总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他们有各种可以分出优先级的算法, 可以一一精准的做好. 你需要的只是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然后耐心等待他们做完. 他们没有情绪的起伏, 不会在某一天告诉你今天心情不好, 不想工作. 他们没有拖延症, 不需要看漫画, 不需要逛街, 不需要一起约会过无聊的节日. 他们不会去想那些奇怪的不知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他们的世界里, 充满有序, 简洁和优雅. 难怪总有电影会描述机器人试图统治世界, 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这样一种不可理喻的生物能够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 人类如此弱小, 力气很小, 跑的也不够快, 热衷享受, 会为落日流泪, 也会绿叶欢呼, 比任何一个分子更具有无法准确测量的特性, 一切都是在模糊之中隐约存在着. 你无法知道人类究竟从哪里生出那些与种族延续无关的情绪, 遑论那些人类对自身的杂乱的解读. 他们构建的自然科学体系充满无法解释的漏洞, 他们用以交流的自然语言连自我解释也做不好. 然而他们能造出优美的机器, 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 也改变整个世界. 你不知道他们究竟是造物主的神迹抑或一次失手. 总是有机器试图成为人. 这同样是科幻题材的俗烂话题. 人类的不可理喻好像蒙娜丽莎的微笑, 引诱着那些机器. 他们可以通过人类面部的特征数据, 计算出你是在高兴还是在忧伤. 但是他们永远不明白情人的归来如何能让人笑靥如花, 也搞不清楚亲人的远离让人怎样痛不欲生. 他们可以精准的处理庞大的数据, 不过永远也算不清人与人之间暧昧游离的关系.曾经有人发问, 如果高级的人工智能就是以人类智能作为比照, 那么他需不需要或者会不会继承出人类的混乱与谬误百出. 人类一思考, 上帝就发笑. 机器一旦开始思考机器存在的意义, 人类会庆幸自己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级物种, 还是陷入另一场更大的无序与苦恼呢.<趁生命气息逗留>无愧于科幻史上最经典的短篇之一, 随手捡起一段都能作为引发一轮专题讨论的引子. 甚至结尾处小小的罗曼蒂克, 也给看似冰冷的机器时代填上柔和的浅粉色. 篇幅虽短, 起承转合处仍具史诗风范, 高潮之处, 造物主般的神圣感夹杂着身为人类的脆弱与敏感一涌而出, 有着润物无声的煽情功效.人类终究还是茫茫宇宙中最寂寞的物种.

什么才时候才能再度流行这种幻想文青风潮啊——评罗杰.泽拉兹尼和他的《趁生命气息逗留》短篇小说集

RT。这个标题起得太长了点。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对这本小集子的综合阅读感受,而非仅仅是主打的《趁生命气息逗留》一篇。一直以来,对“新浪潮”的作品青睐有加,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满足一下内心试图文艺的某些情绪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流派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科幻作品,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科幻写作另一种存在形式。向来大家都把科幻文学、奇幻文学为代表的幻想文学划归为小众的娱乐圈子,大抵情况就是院墙内外的人们都在自娱自乐。而在我眼中,最有面相能突破这道所谓“主流与非主流”隔墙藩篱的恰好就是“新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作品。不管是勒古恩.厄休拉还是菲利普.迪克,无论是布莱恩.奥尔迪斯还是罗伯特.西尔弗伯格,在他们身上你很难看到传统科幻,类似“科幻黄金时代”的那种技术强悍技术影子。在保持原有的“以故事为中心”的前提下,作家更多地将内心的世界和想法付出笔端,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文字与其是在讲故事,不如是在内心独白。但是,很难得的是,在“新浪潮”作品中,我们依旧看到了传统科幻遗留的那种宝贵气质。在这些文字下面,越来越多属于科幻圈以外的读者开始关注科幻,开始阅读科幻,开始接受科幻,甚至写作科幻。而当主流作家向幻想圈跨界时,我们看到原先横垣在科幻和主流文学之间的堡垒和屏障凭空瓦解和消失了。于是,我们看到库尔特.冯内古特,看到多丽丝.莱辛、看到石黑一雄、看到科马克.麦卡锡。当我们忘记那些所谓的关于类型文学的分类和定义时,仅仅作为普通读者来阅读这些充满才情的文字时,我们并不能从这些字里行间中看出科幻和主流文学一直认为的“个性鲜明的鸿沟”来。两者都是并行不悖的,是和谐共存的,是互补的,都在通过虚构的幻想来扩展了人类在平庸社会中生存时日渐消失的想想空间。科幻不一定非要有严密的科学推理和无懈可击的技术细节,你不是技术控的话,你完全还可以走文艺控的路线。就像同样的幻想主题,在美国会拍成《异性》,而法国人就会拍成《永不回头》那种调调。你有娜塔莉.波特曼,我有苏菲.,玛索的局面大抵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新浪潮”的作家们做得尤为突出,他们跨越了固定的写作模式,而将视野放得更加宽广,于是我们看到了科幻在更大幅面上的多种可能性。代表人物,毫无疑问,就是罗杰.泽拉兹尼。这本短篇小说集集中展示了大师的文艺风骨,证明了幻想元素加上文艺调调是个什么模样,于是也就有了这本书中的这些故事。虽然不篇篇精彩,但是完璧微瑕,单从内容和阅读感受上来看,还是很满意的。你不得不佩服大师的手笔,至少放眼四周,现在在以写科幻出身的众多作家中,能写出这个调调,这种水平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倒是众多主流作家的跨界作品中,不乏类似、例如保罗.奥斯特和村上。当然新近大卫.米切尔无疑是值得点名推荐的,无论是《云图》还是《幽灵代笔》,都是相当值得一读的小说。也许这种契合正好是科幻、奇幻融入主流文学的捷径。还是说说这本书吧。全书一共11个中短篇。其中尤为推崇的是同名主打《趁生命气息逗留》和《富岳的二十四景》。第一篇应该是排行众多资深迷们口碑榜前列的作品。讲述了人工智能实现自我进化的一个故事。感人的地方在于人工智能希望学习人类的感情和那些形而上的无法用数据流精准表达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观念。文章中,泽拉兹尼试图通过弗洛斯特这台主管北半球的AI的语言来表达人类只所以独一无二存在的理由。当然,这也是一个相当感人的爱情故事——在文章结尾,人工智能转化为人,这种科技时代的“转世再生”成就了两个AI的前世姻缘,不得不为之动容。这种将意识、认知和数据流联系起来的作品,一直是“赛博朋克”的拿手好戏。将意识上传和下载,把灵魂等同于可操作的数据流一直是威廉.吉布森们驾轻就熟的。而罗杰.泽拉兹尼把这种在后来风行的“赛博朋克”风潮,在那时以更加文静和精致的文艺范呈现了出来。一直以为,自己最喜欢的两位科幻作家罗杰.泽拉兹尼和威廉.吉布森的作品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试想,如果让两人来同时写同一个主题的故事的话,会什么什么样的风格。活跃于两个不同时期的科幻作家的同命题故事在这本小说中实现了。那就是《富岳的二十四景》。之所以认为这篇小说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除了故事中浓郁的东瀛风味类似于《神经浪游者》外,更重要的故事的科幻内核——灵魂上传于网络,和威廉.吉布森笔下的《整垮珂萝米》似乎有点面熟。只是两个人的写作侧重点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赛博朋克”流的——涉及到网络的科幻小说都特别热衷于日本这个场景,这可能是因为日本是这样一种最佳的综合体——“未来世界的描绘总带著一种悲观与宿命的想像:跨国资本财阀的崛起、新兴科技氾滥的灾难、社会道德的茫然失措、个人存在对高压剥削的无能为力与消极抵抗等。”它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体,但是在全球浪潮汹涌澎湃下两者之间的矛盾变得越发的尖锐,因此也就成为了很多故事发生的优秀楔子和场所。看《富岳的二十四景》像是在看文艺版的《神经浪游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威廉.吉布森实际上也是在延续罗杰.泽拉兹尼“新浪潮”的衣钵,他所开创了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风潮,改变了“新浪潮”科幻小说对技术的抛弃,重新拾回科幻小说注重探索科技发展对人类影响的传统。如果说你很难在“新浪潮”的作品中看到类似金.斯坦利.罗宾逊或者哈尔.克莱门特那种近乎变态的技术细节的话,那么你在“赛博朋克”中会找到。但是在后者中,浓郁的文艺风格和以故事、情感相互摩挲的“新浪潮”特点依旧在后来的“赛博朋克”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以前一直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联系,总认为冥冥之中两者有着似曾相似的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终于理解了其实“天下武功出少林”。其他的故事中,《灵魂的力量》写得太玄幻了,有点《思动》的意思,而这部小说中那种灵魂感触的力量还是很感人,让人想起了大刘的《带上她的眼睛》。《心所引擎》写得太玄乎了,结尾有点生硬。本来设定还是很好的,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本来就是《星球大战》,非要拍成《纽约,我爱你》。《半面杰克》相当短小,当男人爱上了他的机器,这个就叫恋什么癖。《绞刑师》,又是一台拥有了自由意志的机器。罗杰.泽拉兹尼似乎很喜欢复活那些机器,但是当年还没出现《变形金刚》。现在想来,要是拍《变形金刚》的文艺版本,编剧兼导演非他莫属。《永久冻土》是奇幻+科幻,所以文章中那些科学解释不通的地方就都能解释了,奇幻解释不通的地方科学又能解释了。这种混搭风格也只有他老人家玩得转。新人切记千万不要试图走这种路线,人家是腕儿,玩的范儿;你要愿意你试试。《洛奇7281》又是讲述有了思维的打字机。算是小品文。还是很有趣。如果写续集的话,没准会写成科幻版的《电锯惊魂》也说不定。《来自苍穹的魔力》是罗杰.泽拉兹尼想把言情潜濡默化地融入到剧情中的失败尝试。本身剧情和悬念设置得就相当的白烂,这篇文章前半程还可以,到后面就有点进展得太直白了。《回到杀戮之地吧,爱丽斯,我的爱》,这个可以看成是血腥暴力加玄乎科幻版的《爱丽丝漫游奇景》。还是套用《永久冻土》的评价,凡是有读者认为里面的设置太故弄玄虚了。请参照相关评价。那些看不懂推理不清楚的科学技术背景,你就当看缤纷烟火好了。故事本身不错,但是泽拉兹尼把背景设置得太强悍了,但是却依旧没有解释清楚设置这些科技背景的用意,完全被当成浮云了,在这种太过绚烂的情况下看这个故事就跟散光看书一个劲——云雾缭绕,一头雾水——故事简单,但是那些背后五光十色的烟火灿烂呢,打酱油的么。所以说啊,看这种奇幻+科幻的作品,千万不能较真。《卡米洛特的最后一个卫士》,套用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古老传说,这种传说照进现代的故事有点类似“秘史小说”的风格。但是这仅仅是中短篇,不还不是长篇,如果不是那些文章注释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的话,至少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阅读乐趣。限于篇幅,因为读者也不要奢望能读出提姆.鲍尔斯的《阿努比斯之门》的那种精彩阅读感受来。不过总而言之,结局是好的,那还是圆满的,是符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要求的。整体而言,这是一部相当有诚意的小说集子。尽管内容不是篇篇精彩,但是完璧微瑕,依旧体现了一代幻想文学大师旺盛的想象力和文艺青年的情怀。试图在幻想文学阅读中看出文艺风骨,或者试图在幻想写作中融入更多更多的主流元素、文艺味道,那么这部书无疑是一部典范。还是老话,罗杰.泽拉兹尼就是文艺青年的典范,自然——他的小说,也是文青味十足的代表,不容错过。推荐阅读。以上。

自在流淌

夜晚會有上千只眼睛,白晝卻祇有一隻。而心,最好不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我會歌唱人的行動和女神的懲罰,那不是在我們冰封的世界中冰封的花園裏,滿足或不 滿足于愛的折磨。那頭豹子就是全部。 ——永久凍土[趁生命氣息逗留 (王爽 譯 这部短篇科幻集中最明显的特色是神话的风格和其中自然流淌的科幻与诗性,其结果便是独特的奇妙的韵致,事实上在整部书中,人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同名短篇《趁生命气息逗留》呈现的艰苦思索与不懈追随这样明显的热情,最早做出这个反应我是在看《永久冻土》的时候感觉到这点。连直接对面的复仇都成了一个音符,其活力没有因传奇化而模糊,反而有一种近似于宽容(虽然结尾没有直接写)的和解。复仇,温和。看似两种不相干的风格。因为作者温和的凝视。无论是科技还是人类都没有互相凌驾,卡列夫里基拿着他的弦,爱丽丝同样可以走向自己的疯狂。所以才有《趁生命气息逗留》深情的悼挽。《绞刑师》的认真,《半面杰克》的自在。《富岳二十四景》悠扬而富有情调,一个常见的网络与现实世界的剧烈冲突轻易地抛下了虚张声势的剑拔弩张,变成一支小调,而我们紧随玛丽追逃的目光同样地起伏紧张。

白璧微瑕

这周看的又一本短篇集,其中最喜欢的一篇,(很没新意地)就是书名那篇《趁生命气息逗留》。对我来说,《趁生命气息逗留》这篇的抢眼之处一是在于想法,更重要的是在于角色形象塑造。人类灭绝、机器接管世界——这不新奇,新奇之处是某台机器为了赌约而想要变成人。当然这个母题在《绿野仙踪》里就有铁皮人的先例,但是铁皮人最后之所以有了心、成为人,不是因为他得到那颗假心,而是因为他在与桃乐丝一行的途中学到了人类的感情。泽拉兹尼的理论却完全相反:人之所以是人,关键还是要靠生理结构支持。弗洛斯特就算吞噬扫描再多人类书籍、了解再多人类的文学艺术,也仍然无法变成人类——直到它造出一个人类的躯体,并将自己的意识移植进去。一旦变成人,之前的老总瞬间无理由转职为小弟。这篇里充斥着的人类至上主义价值观我倒并不敢完全赞同——人类虽然已经灭绝,但仍对机器有着至高无上的统治力(看看那个因为挖矿时误伤人类就受到永远惩罚的挖掘机),绝对统治总有残忍的一面。但人类就是这样残忍而又奇妙的生物:弗洛斯特拥有人类的身体后,以往录入的诗才有了意义——虽然在诗最后还是被作为了把妹的工具。还有上下界司命用机器逻辑吵架的部分也很萌。但是这么多故事总体来说有个我不很喜欢的地方,就是泽拉兹尼在表现人类感情的部分基本只有男女爱情这一个主题,其他情感几乎全部缺失——什么人机恋、三角恋,篇篇如此,看多了不免觉得过于狗血。像《趁生命气息逗留》和《卡米洛的最后一个卫士》的中心情感动机鲜少地不是爱情,我就比较喜欢。另外这些故事不是一个人翻译的,所以翻译水平也有明显的参差不齐,李克勤译的《趁生命气息逗留》很好,但其他篇目里则会出现把honest mistake翻译成“诚实的错误”这样的误译。综合起来考虑,还是没有打五星。附:《趁生命气息逗留》标题出处,豪斯曼诗集《什罗浦郡的浪荡儿》第三十二节。什罗浦郡的浪荡儿A.E.豪斯曼三十二来自远方,来自黄昏和清晨,来自十二重高天的好风轻扬,飘来生命气息的吹拂:吹在我身上。快,趁生命气息逗留,盘桓未去,拉住我的手,快告诉我你的心声。现在就请告诉我,我便能够回答,我如何能够助你,直到我踏上漫漫旅途,向那风的十二重彼方。


 趁生命气息逗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