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人格——荣格》章节试读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997重印)
ISBN:9787535413123
作者:冯川
页数:294页页

《神话人格——荣格》的笔记-第58页

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以“性欲”来解释无意识的基本性质。他认为性的需要并不是人类生活唯一的基本需要,相反,人的“精神需要”有时反倒比“饮食男女”更基本更重要。
精神需要中最重要的是对于神话、宗教和艺术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涉及人生意义这一终极问题,而且非常现实地涉及人们以什么方式共同生活的问题——例如只是出于物质需要和性的相互利用而聚集在一起,还是在宗教和神话的庇护下共谋发展并避开可能面临的毁灭和灾难。
荣格认为:只知道性欲(以及各种物质欲望)的心理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相反,这种“唯物”的心理学实际是一种没有心理(没有精神)的心理学。

《神话人格——荣格》的笔记-摘记 - 摘记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旧约·传道书
唯识宗渊源于印度大乘佛学,大乘佛学所说之“识”共有八种,谓之“八识”。阿赖耶识是“八识”中的第八识. 前七识则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 八识中,前五种类似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感官知觉. 第六种可解为现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第七种与个人无意识有相似之处. 而阿赖耶识作为第八识则颇有些类似于集体无意识.阿赖耶识为梵文之音译,有时又意译为“藏识”,意即其能够含藏诸法(各种幻觉及世间万事万物在意识和感觉中的表现)之“种子”(原型)。玄奘译《成唯识论》卷三引经颂曰:“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南朝时著名译经家真谛所译之《转识论》说:“(阿赖耶识)亦名本识,一切有为法种子所依止;亦名宅识,一切种子之所栖处;亦名藏识,一切种子隐伏之处.”(《大正藏》,第三十一卷)可见,其性质正相当于蕴藏着种种原型的集体无意识。
正像集体无意识的种种显现可以消逝而集体无意识本身并不消逝一样(参看本书第二章第一节),阿赖耶识也往往被称为“无意识”,意即所含藏的种子不会失落.不仅不会失落,因其是“种子”之故,还可以随时变现出大千世界之诸色诸法诸相,所以它又被称为“能变识”或“第一能变识”。《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作为第一能变识可以“有种种相转”,即可以通过末那识(第二能变识)和前六识(第三能变识)而变现出物我之种种“现象”和差别. 但第七识和前六识作为“能变”和“能转”,其最后的根据却是阿赖耶识.《成唯识论》卷四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余转识得生.”正是指末那识和前六识(余转识)均以阿赖耶识为最终之依据. 这不能不令人想到荣格关于意识和个人无意识往往潜在地受集体无意识暗中制约的观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儒张载
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对于他的艺术是非本质的,它至多只是帮助或阻碍他的艺术使命而已。艺术家在个人生活中也许是个市侩、循规蹈矩的公民、精神病患者、傻瓜或者罪犯;他的个人生涯也许是有趣的或无可避免的,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作为艺术家的他。(荣格:《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或者《心理学与文学》(1950),作者未指明出处)


 神话人格——荣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