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梅花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532126194
作者:余华
页数:153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由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余华所著,精选其5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所记录下来的就是作者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
这些小说反映了现代主义的多个侧面,它们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并把这种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回归到最基本最朴实的自然界。

书籍目录

自序
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颁奖词
一 鲜血梅花
二 古典爱情
三 往事与刑罚
四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五 祖先

内容概要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鲜血梅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在《鲜血梅花》里余华抓住了血的意象展开文章,载体是唾手可得的武侠故事。有人因此将其归于武侠小说一类,实有违作者真实本意。余华早期的小说都离不开死亡和鲜血,发表于1989年的《鲜血梅花》尽管以阮海阔的复仇过程为线索,却始终隐略血腥场面的出现,即使两个仇家的死亡也只通过第三者(白雨潇)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余华在此篇小说尝试改变风格和题材,或许是突变明显,引起的评议中有称其为先锋派创作的重复,
  •     《古典爱情》,真是极其残忍、极其血腥的悲剧。无法想象,作者是怎样构思出这么一幕幕情节的。残忍、血腥的令人读不下去。为了心理健康,余华的作品,还是少读为妙。
  •     当我足够年轻,年龄停留在个位数上的时候,痴迷过《活着》和《许三关卖血记》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对余华所描述的社会环境很好奇。反到了《兄弟》,热情有所减退,我也算步入社会了,经验有所增长,发现再好的小说也说不过真实。大学后又关注余华出名前的作品《鲜血梅花》,其实武侠的帽子并不能戴到先锋派作家余华的身上,又不是古代社会拿把刀就是武侠了,硬要将其判为武侠,实在有违作者本意。余华只是追求了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而这种创新接近于诗意。我看余华的短篇也好长篇也罢,有个习惯就是非得一次性看完。因为他的文章的魅力不是在字词里的,而是在句子与句子之间,在意境与意境里的,所以不敢随便断开。余华对社会的构造即是创造出无数个巧合,这个创作特点在《活着》一书中富贵一家人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要说源头,《鲜血梅花》算一个,这种巧合是我不能断开看余华小说的第二个原因,譬如本来就找不到头的一条毛线,如果被切割成很多条,更加难以理清头绪。余华的文章总是带有愤青的幽默,这种幽默或许产生于文中的矛盾,即告诉读者的过多,或者太少,让读者感觉到逻辑上的奇怪。文章的开头说“阮进武死于两名武林黑道人物之手”, 中间有交代给读者“青云道长”和“白雨潇”“是阮进武威武一生唯一没有击败过的两名武林高手”。 这两句话可以推出的结论是青云道长、白雨潇就是“两名武林黑道人物”,但根据白雨潇所说“你的杀父仇敌是两个人。一个叫刘天,一个叫李东。”的事实,所以推出另一个更奇怪的结论,就是阮进武打败了两名武林黑道人物,结果两名武林黑道人物活着,他自己却死了。当然正常的读者是不会这么去推理的。他们在专注于情节进展的同时,或许会问:阮进武之妻十五年前已经因“两名武林黑道人物”失去了丈夫,明知儿子阮海阔虚弱不堪又不懂武林之事,为何还要让儿子去复仇,并且为此自杀。只是我们都没有怀疑,或者说都没有料到,这些恍惚而来去的梦境或回忆,最终都会成为生命的因果。纵观整个《鲜血梅花》的故事,其实作者所要讲的并不是一个江湖中的复仇。而是对于一种毫无目的的漫游和漫游结果之间的故事。阮海阔“莫名其妙”地寻找到了胭脂女,“神秘地醒来”后走向黑针大侠,“偶然”地错过白雨潇,又“恰好”没从青云道长口中问出杀父仇人。加上“一直往前”,所有“本能”的选择奇迹般地让他达成目标。复仇故事吗?当然不是,全文抓住了血的意象,在该见刀光血影的时候,却是白雨潇一句带过。整一个“恰好”的故事,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鲜血梅花》有无数次巧合,而真正使人着迷的,是巧合与巧合之间,阮海阔各种漫游的状态。余华本人曾经评价古典音乐时说:“古典音乐处理一个高潮和另一个高潮之间的过渡关系,乐句和乐句的关系,确实让我很迷恋。”所以不妨怀疑余华是从音乐中继承了灵感,用之以小说。“因此阮海阔一旦走入某个村庄或集镇,就如同走入了一种回忆。”通读全文,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影响。我仿佛透过余华的眼睛,看到了卡夫卡。然而更出色的是余华本身叙述的灰暗平实的调子对于这句话的顺承。作为作家余华仿佛没有准备控制读者,而是讲述给读者,并且讲述的内容并不是强加给读者的,而是任由读者自己去摸索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在故事背后所留下的黑色幽默似的嘲笑和无可奈何,亦是生命所要思考的残缺。古龙在楚留香的系列里借其中人物的口,说过一个让人初见匪夷所思,深想却颇有道理的一句话。他说,我的仇人必要我去杀死,谁杀了他,我就要和他拼命。其实谁杀了仇人,对于“仇人死了”这一结果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古龙说不一样。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错了事当然要教训,但若是别人教训了自己的孩子,这感觉确是不甚舒畅的。仇人也一样。而阮海阔的“终极巧合”也即在此,他虽背负着上一辈的仇恨,寄根之处又已早断,但终究这复仇不是发自内心的,何况还可能为此丢命。如此多的巧合,真是让他长舒一口气,哪还有心想个中道理呢?我以为《鲜血梅花》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悲悯情绪和终极关怀。初始,人们因为没有退路而盲目地追求着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趋利避害的本能又引导人达成最终的目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造就了生命的起承转折。而当目标实现的时候,真正的问题才会出现,即因为是巧合的成功,人没有经过所谓自修的过程,当可以享受生来的目标时,却会迷失自我,无法考虑身前的方向。而此时因为生来的目标已经达到,所以同时失去本能。这时的迷失,才是人真正应当思考的时候。终极关怀,也只有此时开始的自修,才能从生命出发,还予自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第一诫就是“生命无常”,余华的小说只不过将无常二字更加戏剧化。中国人信佛者多,信基督教的也不少,但之所以没有个可统一的信仰,或许是因为中国人自古有老庄思想,信某神能掌握命运,不如信生命的无常,像《雷雨》这样的作品,或许就是因为对“无常”二字的怜悯,作为中国文学中悲剧发生的内核。阮海阔长到二十来岁除了为父亲报仇之外就是毫无目的的漫游,但这种漫游曾让他感到非常愉快。而现在不需要再走上“寻死”之路后,他应该会在凉亭里面壁很久,因为他要思考的不仅是身前的路,还是生命的向前。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 脉搏
  •     1,以漂泊和茫然为主题的集子,古典的犹豫和等待,血与火的母题,渺小和虚无,失落又失落,黑针和毒花,却是不见血的死,鲜血梅花便已成锈迹。
  •     没头没脑,颠三倒四,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     最喜欢古典爱情
  •     梅花的写的挺有趣的 感觉就是阮小子在一直失忆和记忆的波浪中随波逐流 古典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英雄救美 结尾就像末班车没赶上的尴尬
  •     余华早期短篇好到什么程度?好到我看了以后把写的东西都撕了,然后再也不敢随便提笔。
  •     不知道余华想表达什么,巧合?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并不信命,余华仿佛也不是这样的人。他到底想通过这个说什么?
  •     其实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     突破传统武侠小说的思路 复仇主体自我意识的缺失 沦为工具和被寄托着活着
  •     感觉看明白了,然后想想又没有明白。再想想觉得又明白了一点,但是还是没有明白。
  •     逃不开的宿命
  •     初见时感觉虽呕心但有特点。后来看过了朱颜血系列……
  •     我还是读不懂荒诞吗
  •     余华早期小说确实荒诞 先锋主义强烈
  •     余华的生存思考空间,迷茫残酷的世界,带些脆弱的温情。含而不露的文笔,像一个坐在悬崖上的孤独男人。
  •     世事无常,背负血海深仇踏上前路,仇人却被他人不经意间杀死。也许毕生的追求,也只是他人轻抬手指的小小动作。很像蝴蝶效应,于风暴之中,谁会想到曾经那小小的翅膀几下煽动呢?
  •     浪迹天涯,疾风前行!
  •     想象奇特,内涵深奥
  •     反武侠!
  •     鲜血梅花算是比较温暖的了吧。古典爱情,柳生把小姐惠从刀下救出,刺向她的心脏又背起那条断腿,一波三折,余音袅袅惊心动魄。仿佛听到了瑶琴之音。杨柳篇没有懂全部,只懂得了一种彻骨的寂寞。其余两篇意识流,未完。
  •     鲜血梅花 中 可以看到很多书的影子 并不是雷同的意思 或许是某种还没有被我阅读到的获取的 从文学家的创作中可以看到的人类社会历史共同性
  •     对里面的此文献给少女杨柳印象最深,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     先鋒小說,看起來有點懵
  •     好久没看过这种完全不知道在说啥的小说了。。我的装哔能力下降了
  •     一个移用了武侠空架子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     终究是看不懂
  •     很神秘,有点古龙小说的感觉
  •     梅花剑上最后一朵梅花
  •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莫名地吸引着我,一遍一遍的读,难以自拔。
  •     表示没看懂
  •     ( °̥̥̥̥̥̥̥̥˟°̥̥̥̥̥̥̥̥ )我程度太低,故事好看,但难懂深意
  •     《鲜血梅花》是对传统武侠的戏仿《古典爱情》则是对才子佳人式爱情反转《往事与刑罚》写了一种奇特的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留下一个仿佛田螺姑娘的神秘少女《祖先》我猜测村人进了树林以后都变成了猿人。人是主体,情节故事变得虚无,空间时间随着主人公的活动随意切换。
  •     好难懂
  •     喜欢余华,结局总是惊喜。As a reader,我认为海阔是无奈的,寻寻觅觅多年 为父报仇 可是最后却发现自己的目的早已不明确,一次次的寻觅自己早已知道的人。多年来的旅程不过是原地打转,最后连目标也没有了。 当时的混乱 社会的无序也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是两个无名小卒杀死了 名声在外的阮。然而阔海这个完全的''小白'' 竟在无意识中''复仇''了。
  •     武侠解构,诗化的语言与轻盈的节奏,命运。 真的像梦境一样。
  •     余华应该去写武侠小说 估计现在也是个大家了
  •     《鲜血梅花》反讽武侠;《古典爱情》反讽才子佳人;《往事与刑罚》似乎在作一种形而上的叙事;《此文献给少女杨柳》仿佛巴赫的卡农,与格非的《褐色鸟群》同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祖先》的精彩好像刚刚开了一个头,就结束了。
  •     怎么说,第二章的古典爱情的人肉市场,令人恐惧和作呕,有点黑暗。而且献给杨柳的看不懂,真的可能我阅读水平的原因,很不解
  •     觉得自己记忆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回忆我会以为这本书的名字是《剑血梅花》
  •     课堂论文相关
  •     还是长篇好,除了古典爱情其他的就那样吧…余华的一贯套路
  •     看完了前两篇。其实挺类似的故事,世事无常,循环反复,兜兜转转却发现都只不过是命运的嘲弄。期中古典爱情那篇结局真是看得我突然愣了下,哭笑不得。
  •     是宿命也是无奈
  •     很喜欢这种颠覆性的写作
  •     不懂何为意识流的我总之是一脸懵逼……
  •     个人比较喜欢这一本,因为含有武侠、穿越、古风等等因素在里面,虽朴实但很有吸引力。
  •     渐渐遗忘的目标竟然在无意中实现了,诠释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宿命的力量。非常巧妙的构思,同时也非常刻意,这篇小说最明显的缺陷还是语言太欠自然,极其生涩啰嗦,像出自石化症患者之手,读着吃力又尴尬。
  •     真看不懂……太有深度了
  •     只记得古典爱情写一篇,这个书生最后还是不能和心慕之人在一起。
  •     得道多助,帮助他人,不知道比知道的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