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级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63
ISBN:SH13003-667
作者:密洛凡·德热拉斯
页数:193页

作者简介


书中所叙述的一切本是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这一切可以写成一本当代革命史,一本专提意见的文献,或者一个革命家的自供。上述内容已经在本书中略为提到。不过,纵或这里的有关历史、意见和回忆的综合并不完全,总能反映出我是如何努力以尽可能简短的文字对当代共产主义作尽可能周全的描绘。有些特殊的或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被忽略了,但我相信,这反使主要部分更简单,更完全。
在本书中,我力求不涉及我个人的问题。但我的环境是凶险的,最好也不过是凶吉不可知,因此,我不得不在匆忙中草率地表达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我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对我个人的情况作更细密的检查,这将可能补充,甚或改变我的一部分结论。
我不能描述我们当代世界这个惨痛历程中冲突的所有方面。我也不能假装知道共产主义世界以外的世界,那是我未曾生活过的世界,这可以说是我的幸运,也可以说是我的不幸。所以,当我说及我自己这个世界以外的世界时,我只是为了要把我自己的世界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加以比较。使它的真相更清楚。
书中所写的一切几乎都在别些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不过,这里或许会有一种新味道,新色彩,新心境和一些新思想。事实上,仅仅这一些东西就足够珍贵了。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值得让其他的人知道。
读者请不要想在本书中找到什么社会哲学或其他的哲学,即使是在我所作的概括性的陈述中也找不到。我的目的只是陈示共产主义世界的真相,尽管我发现有时不得不加以概括,但是,我并无意通过概括性的理论化陈述去解释共产主义世界。
在我看来,本书中的材料以置身局外的观察方式来提供,是最适当的方法。本来,我的前提和结论都可以由统计数字,权威言论和重要史实的引述来巩固和证明。不过,为了使本书简明扼要,我宁愿尽可能少用统计数字和引证,而通过演绎或归纳的论证来表明我的观察结果。
我认为我的方法对于陈述我个人的经验以及对于我的工作和思维的方法都是适当的。
我成年以后,走过了一个共产党人所能走的整个路程:从权力阶梯的最低级爬到最高级,从地方性组织走进全国性组织以至国际组织,从真正共产党的形成和组织革命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在这段时期中,没有人曾强迫我拥护共产主义,也没有人强迫我反对共产主义。我是完全根据我个人的信念非常自由地决定一切的。尽管我是从迷梦中觉醒了,不过,我并不属于那些突然觉醒的一群。我是从本书所陈述的逐步构成的事实真相和结论中逐渐地、自觉地醒过来的。当我对于当代共产主义现实愈来愈疏远时,我就愈来愈接近民主社会主义的观念。尽管本书的首要目的不在追溯我个人思想的演变,不过这一演变也反映出来了。
我认为把共产主义当作一种观念来批评是多余的,因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间就存在了各式各样的平等和博爱的观念(而当代共产主义是标榜这些观念的),这些观念是争取进步和自由的战士们一贯为之奋斗的主要目标。批评这些基本的观念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无效和愚蠢的。追求平等和博爱的斗争本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尽管对共产主义理论的详细批评是需要的和有用的,但我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我把全部心神集中在对当代共产主义现实的描绘上,只有在必要时才涉及理论。

要在这部如此简短的著作中把我个人全部的观察和体验都写出来是不可能的。我只能把最紧要的部分写出米,在必要时还得用概括性的陈述来表达。
生活在共产主义世界以外的人可能觉得书中所述一切都很陌生,但在生活于共产主义世界中的人看来,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我并不想在对共产主义世界现实及其观念的描述这件事上求得特殊的功劳和荣誉。书中所描绘的现象和观念,仅仅是我所生活的世界中的真相和观念。我是那个世界的产儿。我曾对那个世界有所贡献。而现在我是那个世界的批评者之一。
这种不一致只限于表面。过去我曾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而现在我仍在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我的奋斗并不一定能产生它所希望的结果。然而,我个人行动的一致性却存在于这个长期不断奋斗的过程中。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革命的性质
第三章 新阶级
第四章 党的国家
第五章 经济上的教条主义
第六章 对思想的专制统治
第七章 目的与手段
第八章 本质
第九章 民族共产主义
第十章 今日世界


 新阶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副标题:对共产主义制度的分析英文书名:The New Class: An Analysis of the Communist System)这本书,要给一个评价很难。毕竟是一个“叛逆者”的反思,不可避免的带有很多的有色角度。但是,书中的一些观点,似乎,还是能够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找到一些印证。你可以说是按图索骥得出的结论,但是,他至少可以带给我们思考。于是,这本书的评价在我这就成了一个还行。我是通过微博知道这本书的。而后得知这本书在我国属于灰皮书系列(限制读者发行的政治类书籍),并且80年代初由中央政法委再版一次后就再没有再重印。以至于我在父亲浩瀚的书柜顶部东方出版社的灰皮书系类中也没有找到这本书。于是只能在网上下载电子版。好不容易在人大经济论坛找到了图书馆扫描的版本。但随后,网上这个书的电子扫描版就多了起来,连最大的某某文库也开始有。据说是因为能翻墙的先生们在轮子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后在国内大肆宣扬的结果。如果说这个事情是这样的话,那就真值得玩味。拉拉杂杂说了这样多的废话,言归正传啊。书的作者简单介绍下。密洛凡·德热拉斯是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南斯拉夫伟大领袖铁托同志的战友。长期的革命斗争让他发现共产主义种种不好,于是他提出要搞民主,实行多党制度,以期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不想给铁托同志为首的当权者镇压,投入到监狱,而在此之前,这本书已经送达西方,而他的大名于是为另一个世界所熟知。书写的很晦涩,估计是翻译的缘故或者别的什么,没有时间的同学,估计都很难看完这本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就不想多说什么对书读后感了,简单的讲书的内容和核心提炼下,权当给大家读书了。 老德认为,同以往由一个在旧制度下孕育并且成熟的阶级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发展规律不同的是:“新阶级是人类有社会概念以后,第一个由新的社会制度下培育的阶级”。这是新阶级的一个显著特点。且,新阶级以追求经济的完全所有和政治上的集权为己任。不断的从社会和民众中榨取成果,愚弄人民。老德同时认为,新阶级所以可以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共产主义对社会关系的完全颠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而有了发展的基础。共产主义是新阶级产生的温床,可以认为新阶级以共产主义的组织和思想为载体,不断的发展壮大。老德由此追根溯源,从新阶级发展入手,着重对共产主义的发展历史进行剖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比较有意思的一些观点和结论列举一些: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是特有的条件和特殊的党的存在。特殊条件是指的战争,特别是战争失利后原有的制度处于崩溃边缘特殊条件。特殊的党说的共产党这个由少数人组成的政治团队。因为在不利的经济条件下去摧毁旧社会,建立新社会这个任务只能吸引少数人的兴趣。而这个团队在组织上,指导思想上,都有很严重的排他性和教条性特点。正因为以上的特点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基本是在较为单一团体领导下在资产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完成,于是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需要同强大的反对势力做斗争,为了抗击强大的内外敌人,共产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必须要进行思想的高度统一和资源的高度统一,集中一切资源来壮大自己,抗击敌人。阶级斗争需要和共产主义思想的特色性让一个意识形态高度一元化,排他性极强的一个政治团体逐步建立,对追求经济的完全所有和政治上的集权长期的追求也逐步形成。革命胜利后,暴力和武装没有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反而成为共产党及其组织推行工业化的坚强后盾,并将暴力和武装提高到了偶像和最后目标的地位。这对以后的新阶级形成起到的关键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老德没有阐述说明。于是,革命的果实如同以往的革命一样,没有为民众取得,而落入了革命者及其围绕他们形成的官僚集团手中,而他们获取的方式在经济上的表达就是所谓的国有化。这也是共产主义欺骗性的根源所在。老德对共产主义的欺骗性或者称之为不现实性做了较为经典的论述:共产主义以一种新的方式解决各种关系的办法,带来了一种全新所有权探索,即所谓的国有化,以此为基础、起点及其核心的工业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件,他宣称一个没有剥削的制度和国家正在建立。这对民众来说,极其具有迷惑性。但是,在没有剥削的口号下,建立了一个绝度权威的新阶级。老德认为,在革命胜利后,新阶级没有形成为社会一个部分时候,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成员的意识形态与哲学观点高度一致”的特点依旧成为他们的铁律,以维持统治和壮大自己。这是新阶级为什么会具有排他性的根源所在。同时,政党组织正在进化成为一个新阶级,新阶级的的核心和基础就是党组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阶级是由垄断行政大权而享有种种特权和优先权的人构成的,并不是所有党员都是这个阶级的成员,即是前面说的革命者和围绕他们形成的官僚集团。对这一论断的描述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革命政党内部会有大面积的组织清洗和内部斗争长期存在。因为,阶级在没有稳定形成为一个社会部分前,为获得阶级的领导权而导致的阶级内部动荡难以避免。新阶级在历次的斗争中越来越强大,党却越来越弱小,直至新阶级的完全形成。新阶级领导权的获得,完全是因为广大的民众,特别是无产阶级和贫农。因为新阶级在一段时间内的利益、观点、信念和希望同部分工人阶级和贫农是相符合的,新阶级以无产阶级的名义用所有权的变更的方式获取了对社会的垄断。同时新阶级还将一部分的工人和贫农吸收入新阶级让他们成为阶级底层,让他们参与国家的管理和享受一定特权。这种调整可以用来壮大自己阶级的力量,逐步改变了单纯的政党组织性质,演化为一个新的阶级。老德认为,新阶级的所有权方面的特权表现为行政特权,并形成了权利就等于了财力的独特现象,行政权和经济权获得了高度统一。新阶级实质其实就是所有权阶级。共产主义的实质其实就是经济垄断和政治集权。还有些内容,就不贴了。。。。。。
  •     看过这本书我想到一个非常讽刺的笑话:一美国记者在苏联时代询问一位苏联人:你狠哪国人?美国人吗?答曰:德国人,他们撰写了社会主义,自己却不实行,而让我们在来承受。一种主义被政治化以后,在打着对其继承与发展,并力图宣传本土化、特色化以后,其本来面目早已面目全非。勿用质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革命中起到过凝聚人民力量的巨大历史作用。一位在亲身经历的背景下发现自身苦苦追求的东西最终离自己的初衷是差之千里,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固然社会发展中一些矛盾无法避免,但是有些人为因素却深刻的值得我们反思。当今的中国,一些人为因素使得生活在权力之下的人民背负巨大的负担,固然一些因素是自己出身以及能力所造成的困境,但是整个社会制度构建方面存在的剥削,却是其根源。在这社会矛盾越积越深的社会,我们寄希望于强人政治,但是西方百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强人政治固然带来一时繁荣,但却不能保证其长久的繁荣。一种制度的构架是社会运行的保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作者既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     cupl一、密洛凡•德热拉斯:从“信徒”到“异端” “我是那个世界的产儿。我曾对那个世界有所贡献。而现在我是那个世界的批评者之一。这种不一致只限于表面。过去我曾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而现在我仍在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 密洛凡•德热拉斯1911年生于黑山科拉欣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德热拉斯入贝尔格莱德大学,主修文学和法律。在大学读书期间,接受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同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左派学生团体中极为活跃。1932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1933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因参加反对王室的示威,被当局逮捕,判处徒刑三年。二十七岁时成为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1940年当选为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41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后,他是南共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5年至1954年期间曾任部长、 副总统 、联邦国民议会主席,是南斯拉夫四位主要领导人之一,并被视为铁托的继承人。在苏南冲突中他为捍卫南斯拉夫的独立自主做出过重要贡献,并参与了将南斯拉夫共产党改组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并推进其民主化以及废除“合作社”,实行企业“自治”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在此期间,德热拉斯是个满怀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憧憬并为之奋斗,是个不折不扣的共产主义“信徒”,是在南斯拉夫缔造共产主义历史的人。从1953年开始他同铁托等人发生政见分歧,1953年10月到1954年1月,他在《战斗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被认为是“修正主义”、“无政府自由主义”观点的文章。1954年1月他被南共联盟三中全会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两个月后他申请并获准退出南共联盟。同年12月,他在《纽约时报》发表谈话,认为如果党内没有真正的自由讨论,就应该实行两党制,应该组织一个“新社会主义民主党”来和共产主义者联盟对抗。为此,他在1955年1月受到审讯,被判十八个月的刑期,但缓期执行;1956年他在国外发表支持匈牙利事变的声明后再次受审,被判处三年徒刑,被关进了米特洛维查监狱(这座监狱也是他年轻时从事共产主义事业而被囚禁的地方);1957年他的《新阶级》一书在国外出版,他又被延长了刑期,1961年被有条件释放;1962年他又因在葛罗米柯访南前夕,发表《同斯大林的谈话》一书被判处五年徒刑,直到1966年底获释,但被禁止在1972年以前发表任何作品。1995年4月,德热拉斯病逝于贝尔格莱德。在此期间,德热拉斯亲眼目睹共产党主义世界不是自己梦想中的理想社会,开始反思共产主义制度,被共产主义世界视为“异端”,从一个历史的缔造者变成一个批判者。德热拉斯著述颇丰,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论性著作,主要有 1957 年出版的《新阶级》、1959年出版的《吉拉斯政治论文集》(中文版译为《德热拉斯政治论文集》)、1962年出版的《与斯大林的谈话》和《门地内哥罗》、1964 年出版的《麻风病患者及其他故事》、1966 年出版的《恩杰戈斯》、1969年出版的《不完美的社会》、1971年出版的《石头和子弹》和《颜色的背后》、1975 年出版的《生活时光》、1980年出版的《铁托内幕的故事》、1986年出版的《牢狱与理想》和1998年出版的《新阶级的崩溃》;;第二类是政治性传记,主要有1958年出版的《没有正义的国度》、1973 年出版的《一个革命者的回忆录》、 1977 年出版的《战争年代》和1986年出版的《浮沉》。此外,吉拉斯还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政论文和文学作品 。二、《新阶级》内容梳理:以“新阶级”为主线勾勒为整个共产主义制度“当代共产主义,是综合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国家的、及国际的种种原因的产物。对于共产主义的本质做任何片面分析的理论,都不可能完全正确。 ”《新阶级》的作者正是以“新阶级”理论为主线,综合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国际等对“新阶级”进行阐释,分析共产主义制度体系。全书共分为十章,以第三章“新阶级”提出为界,前两章论述了共产主义的起源和共产主义革命的性质,即“新阶级”的兴起背景;第四、五、六章,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论证“新阶级”统治的共产主义体系的特征;第七章论述“新阶级”统治下共产主义体系中统治者宣扬的目的与使用的手段的关系;第八章简要探讨共产主义制度的本质;第九章从共产主义世界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角度论述民族共产主义;第十章放眼世界,论述共产主义的国际地位。作者一方面描述对共产主义世界的观察,一方面通过演绎或归纳的方法论证其对共产主义世界的观察结果,也暗含了其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接近。第一章“起源”。介绍了共产主义的两个基本观念“物质的第一性”和“变化的实在性”。马克思尽管重视“变化的实在性”,但仍然认为客观或者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不变的。在科学主义流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认为找到了社会变化的客观规律,以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制度的基础,指导共产党的革命运动和社会民主党的改良运动。以俄国革命为例,作者论证了“共产主义只在工业不发展的国家得以发展滋长 ”,对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革命产生的基本原因。第二章“革命的性质”。在俄国这类本国资本软弱而附属于外国的国家来说,虽然有许多政党不满现状,但能够集中一切资源实施工业革命的政党只有代表无产阶级“热心工业”的共产党。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历史上的其他革命有着诸多不同,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一点,即共产主义革命要建立的“新社会中并无既定的关系存在 ”,而这种关系总得建立, “苏维埃政权”便担负起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执行的是工业化的客观使命 ”。在德热拉斯看来,“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实现任何一种标榜为革命的推动力量的理想。可是,共产主义革命却为欧亚两洲广阔的地区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工业文明。 ”而在这工业化和消灭其他阶级的过程中,一个“握有空前绝对权威的新阶级 ”得以形成。第三章“新阶级”。“新阶级”论是该书理论的核心,“谁是新阶级”、“为何是新阶级”、以及“新阶级的发展阶段”是“新阶级”理论要回答的三个重要问题。关于“谁是新阶级”的问题,作者通过几个关系的比较定位“新阶级”。关于“新阶级”与共产党的关系,“这个新阶级的创始人不是存在于整个布尔什维克式的党内,而是存在于那些甚至在它还未取得政权前即已构成核心的职业革命家。 ”“党制造了这个阶级,但是,这个阶级靠党长成并利用党为其基础。这个阶级愈来愈强,而党却愈来愈弱,这是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无可逃避的命运。 ”关于新阶级与官僚的关系,“构成这个进行统治的官僚集团(或者,用我的术语讲,这个新阶级)核心的只是官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并不是行政官员。实际上,那是一群党的官僚,或者说是政治官僚。其他的官员实际上只是受这个新阶级控制的机件,这些机件可能笨拙而不灵活,但是不论怎样,在任何社会主义社会中都免不了有他们存在。 ”而且这些官僚与非共产主义国家的官僚不同,“在非共产主义国家的官僚的上面通常有选任的政治主人或公司老板,而在共产党人之上既无主人也无老板。 ”上述定位的这些人为何是“新阶级”,德热拉斯从“所有权”和“与其他阶级的特殊关系”两方面论证。作者借用了罗马法的规定,“财产构成物资的利用、享受和储存。而共产党的政治官僚利用、享受并储存收归国有的财产。 ”“形式上的所有者是国家。但是在实质上,由于行政权的垄断,只有极狭小的行政者阶层享有所有权。 ”而在与其他阶级的特殊关系中,作者认为“新阶级”根源于无产阶级,而在“新阶级”取得政权和确立权威地位之后,“这个新阶级对无产阶级和贫民的兴趣只限于利用他们去发展生产和控制这些最勇猛和最难驾驭的社会力量。 ”此时,整个共产主义社会只有两个阶级——新阶级和无产阶级,而“新阶级”却一直声称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代表”。进一步,德热拉斯以苏联为代表,刻画了“新阶级”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英雄时代),列宁时代“新阶级”开始出其不意地萌芽,“尽管列宁并未意识到,但组成新阶级这件事却是由他开始的。 ”第二阶段(共产主义伟大领袖的时代),斯大林直接创造了“新阶级”,“他以最野蛮的手段创造这个新阶级,甚至对这个新阶级本身也不惜牺牲。”第三阶段(现实人物的时代),集体领导时期,“新阶级”得以巩固,因为“新阶级本身已厌倦于教条式的清洗和训练性的会议……它现在必须设方法保护自身,甚至防范其所拥戴的领袖。 ”第四章“党的国家”。这一章描述和论证了“新阶级”在政治领域的控制形式。以苏联为例,“新阶级”控制了苏共,再通过苏共控制国家机器,从而达到维护其统治的目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军队变成党的军队,政府变成党的政府,国家变成党的国家,“政府、党和国家的三位一体并在实际上掌握全国财产的事实,使共产党的国家自行腐败,而且必然会产生特权与寄生作用 ”。在上,制度指向独裁,“这种独裁就是这个制度本身,就是这个制度的肉体和灵魂,也是这个制度的本质。 ”在下,国家的手伸向一切,“它的权力已渗入社会和个人的所有毛孔,它深入了科学家的视界,诗人的灵感,甚至情人的梦境。 ”第五章“经济上的教条主义”。在经济领域,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被颠倒过来,“经济已成为集中的政治,即政治在经济中起几乎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实行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国有化、集体化中,在苏联却成了本质意义完全不同的教条。“新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背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初衷,使之成为剥削无产阶级的工具,并造成经济的低效和巨大的浪费。第六章“对思想的专制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实行思想专制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渐变成“新阶级”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通过口号的宣传,文艺作品的审查,意识形态的教育等手段,“一方面禁止其他不同思想,另一方面把自己的思想武断地强加于人 ”,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他们的思想如同他们吃饭一样的机械,他们的脑子所以思想是应付最基本的需要。 ”第七章“目的与手段”。共产主义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共产党在夺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非道德的、不讲伦理的手段,而“新阶级”总是“抬出它的理想主义的目的来替非理想主义的手段作辩护 ”。而“有史以来,还没有过一个理想的目的是用非理想的手段达成的。正如历史上没有一个自由社会是由奴隶造成的一样。最能表现目的的实质及其伟大者莫过于用以达到目的的手段。 ”因此,共产党人面临着“周期性的道德危机 ”。第八章“本质”。对当代共产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多种理论。而德热拉斯认为,“共产主及其本质不断地由一形态转变为另一形态 ”,“当代共产主义是现代极权主义的一种类型 ”,以“权力、所有权、意识形态”三种要素控制人民。从“革命的,教条的,与非教条的共产主义”三个阶段来看,权力始终占重要地位,而“权力本身即为一种目的,也是当代共产主义的本质。 ”第九章“民族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共产主义大家庭却矛盾重重,“像共产主义的其他一切一样,一度曾是革命家的事业的国际共产主义,后来竟转变成为共产党官僚的共同地盘,而各自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互相斗争。 ”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共产主义革命既在一国取得胜利,一个新阶级就起而当权 ”,而这个当权的“新阶级”不会将其辛苦得来的特权和利益让与他国。第十章“今日世界”。作者通过全球视角来扫描共产主义世界,以更清楚地确定其国际地位。当今世界大势将趋于统一,即生产的统一;当今世界的冲突,主要是制度的对立,而“两个制度各想以其自己的形式来统一世界。 ”而统一不应是生产的形式到处相同,也不是所有制与政府相同,而是日趋不同从而互相结合,这样“未来的世界可能日趋复杂,同时也更为统一。 ”西方国家的“垄断制度”和共产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世界统一的重大障碍,而西方国家凯恩斯主义正在流行,共产主义国家的领袖“为自己辩护不接受现实而攻击现实” 。最后,作者乐观地看待未来,“无论如何,世界总要变的,并且将依照其向来行进和继续行进的方向走向更多的统一、进步与自由。 ”三、“新阶级”在中国的瓦解之路苏联共产党垮台的真正原因是它的三垄断制度,即共产党员以为自己想的说的都是对的——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以为自己的权力是神圣之上的——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为自己有不能说却可以尽管做的特权福祉——垄断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 苏联共产党“三垄断制度”的背后,一定意义上来说便是德热拉斯所指出的“新阶级”。“苏东剧变”是“新阶级”垄断统治的结果,苏东的实践并未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前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模仿苏联模式,制度中也隐藏着一个“新阶级”。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土崩瓦解,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改革一步步瓦解“新阶级”的结果。经济领域市场化。改革开放的重心是经济体制改革,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大幅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新阶级”统治下的一个重要矛盾——“财产在法律上被认为是社会的和国家的,但实际上却由一个小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加以经营” 而“如果不危及这个新阶级的地位,这个矛盾是不能解决的”,通过市场化改革,国家和政府的经济权力不断缩小,多种所有制形式重新出现,“新阶级”自然就失去了其所有权基础。而且,通过市场化改革,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以提高,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 。不过,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部分领域行政管制过多,国有企业体制也需进一步改革。政治领域民主化、法治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步。基层民主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广泛建立;高层的集体领导制度正式化和稳定化,个人独裁得以避免;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协商民主制度形式得以保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代议民主制度形式制度化、规范化 ;公务员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公推公选”、“民主评议”等新形式得到运用。法治化的过程中,“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立法、司法、执法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迈进。但是,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较小,公共部门仍存在着不透明、不民主的现象,官员贪腐和特权化严重,官僚主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且司法仍不独立,法治受到政治干扰。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伴随着对外开放,一方面对外的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另一方面对思想自由讨论的空间扩大。社会的自由,学术的自由,文艺的自由,让人们能够自由思考,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得以增强。此时,已没有一个“新阶级”能够以单一的意识形态统治公众的思维。但是,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也使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式微,给国家治理带来困扰。如何重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并且使之不阻碍人们自由思考,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中国结束了原来的封闭状态,不断走向开放,融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而封闭的“新阶级”也消失在地球村之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心。由于他自身经历的特殊,他对共产主义制度的分析则显得尤为透彻。和单纯地站在政权的对立面批判不同,德热拉斯非常了解共产主义体制的理论形态和执政的真实面貌,他的结论来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验。本书写于1957年,但现在站在历史的眼光来看,不得不佩服作者惊人的预见性。他对共产制度的描述,在数十年后读起来仍然十分熟悉。本书的主要结论是,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并不会真正地建立一个美好的大同社会,而是运用恐怖和暴力维持一个垄断权力和社会的新阶级。任何共产主义国家,无论自称奉行何等意识形态,只要垄断权力的新阶级没有消失,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     瓦屋。。。1963年的中文版。。。
  •     无比伟大的预言之书……句句与眼下情形相对应……不可能被允许之书……
  •     解毒书单系列
  •     动物门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人,那些是猪了……
  •     直到今天,仍有意义
  •     凌厉的批判却看不出个人的偏见。
  •     需要感叹的是这本书出版的时间,单纯观点看,大部分在当代已经较为了然。但强调职业革命家作为一个阶级这点,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把共产主义政府的现实与马克思理论的脱节,从这个发自理论本身的角度进行了良好诠释。
  •     预言家
  •     现实的力量与生命的力量比任何暴力更为强大,比任何理论更为真实。另:令人纳罕的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二当家,在书中出场频率居然极少,难道有所删节?再另:这个译者在翻译时不知作何感想……光明正大痛骂上峰会不会暗爽?!
  •     呵呵,三星表态度
  •     不可说。
  •     21#反洗脑强效解毒剂。所做的预言几乎都实现了,对现象分析得很到位,现在对此仍然历历在目,唯一缺憾的大概是对更深层原因的解释吧
  •     此書解答了我對政黨、國家、人民及其之間關係的疑問;若10年前讀該書,我將以移民或從政作為奮鬥目標。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4519622.html
  •     犀利地观察。不过作者是在用自己所批判的方法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
  •     觀點深刻但欠分析,在其時代可謂極具預見性。所讀版本為中央日報譯印。
  •     了解下,但是世界观已经被它毁了
  •     德热拉斯有点普列汉诺夫的感觉:得到了权力时候依然保持了对权力的敬畏
  •     有对新现象的细致表述,但由于水平问题,没能找对更深层的根源。
  •     可能Milovan Djilas对Marxism提出的最大挑战在于,Bourgeoisie不仅会上升而且还会以Proletarius的面目进行自我再生产
  •     :无
  •     ~~当年标记过
  •     大拙若巧,马列主义本就是看似机巧实则浅薄而又不持久的理论,所以它才会在带来了短时间内的疾风暴雨之后迅速地衰落下去。所谓阶级,根本就是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外在的形式或许会改变,但内在的实质却不可能发生变化。资产阶级被消灭了,可这并不代表阶级被消灭了。阶级还在,矛盾也就还在。矛盾一激化,社会就必定自然而然的产生革命进而瓦解,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阶级。道分阴阳,易有乾坤,此为定数。人类社会,说到底不过是反反复复瞎折腾而已。无趣得紧。
  •     铁托的副手对于共产主义从本质到发展,从理论到当时世界的应用等等。不知是原著还是翻译的问题,虽然内容并不算太深,但读起来有些晦涩。分析的思路可以借鉴,至于结论,大概还是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吧。
  •     哑口无言
  •     灰皮书系列,七十年代不少读书人的“启蒙”读物之一
  •     每一个字都膜拜
  •     解释了我一直的问题,为什么共产主义国家都有一样的结局
  •     吉拉斯吐得一嘴好槽......
  •     怀念每天都有文献读的日子。
  •     “过去我曾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而现在我仍在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我的奋斗并不一定能产生它所希望的结果。然而,我个人行动的一致性却存在于这个长期不断奋斗的过程中。”
  •     对共产主义的兴起和剖析非常深刻,对共产党的组织和统治方式论述也很到位。某种程度上来说,它预言了共产主义的破产和失败。另,全书通篇都有非常浓的火药味,难怪它在中国从未公开出版和发行过。前五章最值一读,最后两章因时代关系,已无多大价值。十星推荐!
  •     16在意识形态上,这样一个政党必须凭借两点,即近代工业化必定会产生而且是有用的,以及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信条。这种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它的革命的一面。
  •     社会主义
  •     读得很快,盖其多论断而少论证。
  •     入木三分
  •     Fuck~神作,理论版《1984》+《动物农场》…等。后来一些人的理论起源。
  •     跟一本纳粹德国高层腐败的书类似,在中国这个阶级姓赵。
  •     一部曾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不过今天看来很多内容都成了常识。Ps:台湾的译本太潦草,很多译名都会造成今人的理解偏差。
  •     我所读的是香港译林出版社的翻印本。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40604402/
  •     以现在的观点看,只能给三星,以当时也历史背景,应该给五星。
  •     同样是官僚,南斯拉夫的官僚、苏联和中国的官僚都是不一样的。你南铁托后期中央财税就基本下放地方,自治体制搞得各地都像资本主义垄断大公司一样,不知比苏俄那批体质内部的经济平等主义特权到哪里去了
  •     社会主义官僚集权体制,官僚特权阶级
  •     书中的许多观点让我想起托洛茨基,还有别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为何无产阶级革命会在落后国家成功,结论与我们教科书相似,为了实现工业化,从而保证民族独立。只是教科书只强调其必然性,而不提其中的偶然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新阶级利用国家控制一切。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快速工业化,而工业化会导致民众要求民主政治,最终结束专制。
  •     偏见很深,只有具体现象描述可取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内容比较难懂,读起来很费时费力。 读完这本书有种出世入世的感觉,对现在所处的环境或说是制度吧,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但目前的情况,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或许也已经习惯了吧。 真的感觉从小时候,我们这些一代代的祖国的花朵的创造力被无情禁锢,甚至说是被洗脑,灵性被无情扼杀,成了某独裁阶级统治下的发展其统治规模的工具。 我觉得我是庆幸的,有幸见到了很多社会的阴暗面,还读了这本书。因为考研的经历也算对马克思主义等有了大体了解,读这本书时能有更多感触。这样呢,有机会摆脱一些禁锢独立思考,有但还远远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 其实到底孰对孰错我也不敢断定,因为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情。但我却坚信美国的制度更好,至少人家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自由、民主。 总之希望这个新阶级能对人民更加友善吧。
  •     很久之前读过的书,读完感触颇深,至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看法,这本书当代中国可能会很有启发意义。内容不多说。
  •     谈不上理论深度,精彩之处是源自第一手经验。该书貌似现在还不能公开出版,可见其锐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