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传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302290766
作者:李清晨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免费试读(前四章) http://read.douban.com/ebook/214929/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 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 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
这是一出混合了坚韧、运气、热血、悲情甚至不乏血腥的大戏。
这本书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于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有激情,有曲折,有遗憾,有坚持,单论情节就堪比好莱坞大片。再加上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比小说更精彩的科普文。
——网友 imaginer
谢谢你的文章,我一直跟着在第一时间阅读。我的小孩出生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在十个多月的时候做的手术,我永远忘不了在手术室外度过的几个小时。
——网友zigzed
我出生时就是四联症,父母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借钱带我去医院做了手术,那时我五岁,做手术前的情形现在很能记得,指甲盖都是紫色的。现在我二十三岁了,刚刚从一所重点大学工科毕业。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放弃我,感谢有你们这些外科医生的探索……如果有能力,我要去帮助那些先心病患儿。
——网友 小白

书籍目录


前言
01破冰之举,拯救蓝婴 P001
02冷冷的心,沸腾的血 P021
03廿载一梦,伟业初成 P037
04绝地中兴,柳暗花明 P053
05千古谜题,凭谁能解 P073
06血浓于水,性命相托 P089
07续写神奇,风云再起 P105
08妙手成桥,仁心仁术 P119
09灼噬自己,照亮夜空 P133
10风湿啮处,当何如之 P155
11直面死神,祭出王牌 P169
12终极挑战,巧夺天工 P203
13落日余晖,为霞满天 P217
致谢
大事记
主要人物索引
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心外传奇》比起教科书上枯燥的前言,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只身在韩国有些孤单的外科医生,无数个图书管里埋头苦读的日子,聚精会神研读每一篇文献专注的样子。 总字数不多,但倘若每个专科都能有这么个人写下专科的发展史,结合起来,就是一部医学的长卷。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真这样的话,《心外传奇》的意义会更加深远!

前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明创造;人类的健康长寿,离不开医学科学的发明创造。在19世纪和20世纪,以抗霍乱、炭疽、狂犬病为代表的各种生物疫苗的创造和以青霉素、链霉素为代表的各类抗生素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被动地任由病毒、病菌宰割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有了保障。如今,这些发明创造的过程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光辉历史。进入21世纪,心脏疾病取代了其他因素,成了威胁人类生存的首犯。心脏医学,尤其是心脏外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及时有效地降低了心脏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正因如此,心脏外科学成为了医学科学的重中之重,享有极高的地位。心脏外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历尽艰辛,有几代人呕心沥血,同时又极富传奇色彩。    然而,介绍心脏外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史,尤其是以科普形式,作者要面临几个挑战。其一,心脏外科学专业性很强,要精确描述其发展史,必须对该学科有深入了解。其二,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要客观展现这段历史,也必须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深入了解。其三,要让大众读者了解这段历史,必须有能力以通俗的语言描述复杂的术式,还要能引人入胜。其四,普及科学发展的知识,不仅仅是传播,更重要的是要以丰富的内容呈现该学科的神奇奥秘,激发起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开始热爱这门学科,希望献身于该学科的未来发展。    值得祝贺的是。李清晨医生战胜了这几项挑战,为广大读者呈现出《心外传奇》一书。    该书以“破冰之举,拯救蓝婴”开篇,客观、精确、富有传奇性地介绍了心脏外科的第一例手术——B.T分流术。该手术在小儿心脏科医生海伦·塔西格的建议下,由外科主任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医生在其主要助手黑人托马斯的帮助下,于1944年11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成功完成。该手术由塔西格和布莱洛克次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此后,从世界各地前来观摩的医生络绎不绝,使得坐落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名副其实地成为心脏外科(小儿心脏外科)的发源地。以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手术开篇,不仅将读者引到心脏外科创立的源头,还富有现代感。众所周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已连续二十多年在美国最好的医院中排名居首,已是美国公认的“最好之中的最好”(best ofthe best)的医院。    在随后的两章里,李医生描述了实现开心手术的两项技术的创立和发展:由加拿大多伦多医院的比奇洛医生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刘易斯医生开创(但刘易斯在人体率先取得成功)的低体温下无血术野心内直视手术,和美国杰斐逊医学院的吉本花几十年研发的人工心肺机。这两项技术如今早已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使心内术野无血,延长了手术时间,让医生可以实施更复杂的手术,而且还保证了术后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恢复。李医生有声有色、淋漓尽致的描述,再现了当时这些发明者奋发图强、不惧失败、勇于探索、乐于竞争的场面。    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显然,李医生正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书的中间部分向读者概述了从古代到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期间,人类对人体本身(解剖生理)的认知,并着重介绍了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以奥地利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为代表的学者们对人体血液本身认识的过程。是的,没有血液循环的发现,没有血型的发现,就没有现代医学科学,更没有心脏外科学。在这里,我要提示读者,心脏外科学的发展还有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一肝素。肝素是抗凝剂,它防止血液凝固,才使血液可以在体外循环,在心肺机中流畅无阻,保证了心脏手术中人体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若无肝素,循环停止,人体就会死亡。任何一次体外循环都必须有肝素的应用。肝素是由一个叫杰·麦克林(Jay Mclean)的医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读二年级的时候发现的。    心脏的主要疾病有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心室纤颤等)、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心脏外科在治疗这些疾病中一直起主导作用。心脏外科医生植入了人体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和第一个心脏除颤器。同时,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创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心脏外科的进展。如今,心脏冠脉搭桥术、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主动脉修复/置换术等,已在全世界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但谁能想象出,在每一术式的背后,有多少人的付出和探索。这中间的一个个人物,一项项试验,一件件往事,在书中被描述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既令人深思,又令人陶醉,值得一读!    心脏移植的成功是心脏外科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是由南非的伯纳德医生在1967年12月完成的。伯纳德采用了斯坦福大学洛厄和沙姆卫于1960年所描述的技术。该病人只存活了18天,死于免疫抑制所引起的肺感染。心脏移植的进程也几经曲折:术后感染,免疫排斥,还有伦理上的争议等。但最主要的进展是,由于使用环孢素和单克隆抗体OKT3为代表的免疫抑制治疗,心脏移植的例数迅速提高,在l 995年达到最高峰,当年全世界心脏移植的例数为4500例。近年来,由于受到获取供体器官的限制,心脏移植手术的例数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每年3000例以上。心脏移植不仅为晚期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再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挑战了心脏外科的另一极限,证明人体的心脏是可以替代的,其提供血液循环的功能可以由外源替代。正因为如此,进入21世纪后,各种样式的心脏辅助装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患者治疗上,已逐渐成为心脏外科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    《心外传奇》以人工心脏的研发来结尾,寓意深长。尽管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功实施,但它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然而,这个过程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传奇故事。如果说,21世纪以前,心脏外科的传奇发展是人类在其自身内索取最大可利用资源来征服心脏疾病的见证——一个已经光彩夺目完成了的历史见证,那么,今天我们探索人工心脏将是驰向下一个里程碑的开始,一个飞跃式的里程碑!人工心脏的创研者们正在创造心脏外科新的发展历史,这又将是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辉煌历史。《心外传奇》意在激励读者们,尤其是青年读者们,勇于加入这些创研者中来,共同创造这一历史。    我真诚地向广大读者推荐《心外传奇》这部中国国内仅有的有关心脏外科发展的科普图书。    高卫东博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    2012年3月26日

内容概要

李清晨,黑龙江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现就职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
在医院,无影灯下救死扶伤;在家中,互联网上激扬文字。长期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文风多变,以通俗诙谐者为多,部分揭批文章言辞犀利,被网友评价为“咄咄劈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有激情,有曲折,有遗憾,有坚持,单论情节就堪比好莱坞大片。再加上真实性和科学

名人推荐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这本书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于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如果说B—T分流的手术点燃了比奇洛一反常规出奇创新的激情,那么这位挑战者的热血,则显然是因比奇洛的学术报告而沸腾起来的。在斯普林斯市举行的那次外科会议上,比奇洛的报告引起了巨大争议,然而同样在会场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外科医生F.约翰·刘易斯(F.John Lewis,1916—1993)却在赞叹之时暗暗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情。 同时代的人对比奇洛的评价是,他对自己的新观念总是非常慷慨,毫无保留。20世纪50年代不比现在,在学术会议上放映动态投影十分容易,在那种相对落后的会场条件下,比奇洛居然能把记录自己手术过程的电影胶片在现场演示,真可谓慷慨到家了。正是因为比奇洛在学会上将实验方法透露得足够细致,才使刘易斯有信心试一试。 但是,要想在这种极具技术含量与创新要求的挑战中取胜绝非易事,更何况别人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因此时人并不看好他,甚至不乏嘲讽。虽然许多朋友认为他是最聪明、最有判断力的天才,但刘易斯自己却甚为低调甚至有些害羞。当有人问起刘易斯是否介意这些批评的声音时,他回答得干脆而巧妙如果你很少意识到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就会大大减少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了。 沉稳的刘易斯当然很清楚情势,若要后发先至,则必须改进比奇洛的技术。他将狗降温至26—28℃,夹闭腔静脉八分钟,在直视无血的术野下施行了房缺(通过外科手段建立)修补术,结果是10个动物,最后有9个得以存活。在动物实验的存活率方面,刘易斯果然已经做到后来者居上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刘易斯的改进主要是对抗和最大限度地预防室颤——一种十分棘手的心跳节律紊乱。他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被气栓阻塞和过度降温造成的。于是他采取措施限制术中冠脉内气栓的形成,并使温度高于比奇洛所采用的温度,因此手术死亡率得以大大降低。到1952年,和比奇洛一样,刘易斯也觉得开展这种临床人体试验的时机已近成熟了。 现在,一加一美,一北一南的两个人都拔剑四顾跃跃欲试,只等决战时候的制胜一击。只不过科学上的这种争斗显然不同于你死我活的搏命之争,严格来说甚至并不存在真正的失败者,因为无论他们中谁获得成功都将是人类征服疾病的胜利。

图书封面


 心外传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3条)

  •     这本在多看上看的,李医生不仅病看的好,文笔也了得。一本科普书让他写出了章回小说般跌荡起伏,很好看。看完后,我愈加觉得现代医学的神奇,医学发展到最后,应该像种庄稼一样种出各种器官,然后想换哪里换哪里!
  •     原来我们理所当然的医疗技术、手段拥有如此悠久艰难的岁月。说是科普,其实也有一点历史传记的味道。看着时间线一点一点往后推移,一代一代探索者背负着生命、质疑、甚至反对踽踽前行。有时候看到那些年份,会忍不住会想那时候的中国是怎样。。。越到近代,医学越是迅猛发展,可是我们的国家却越来越迟暮。。。实在忍不住叹息。另外,除了个别地方被绕的有点晕以外,书写得不错。
  •     “心外传奇”晚上一口气读完了,数次热血沸腾或震惊感动,现实和科学发展远比矫情文学或儿女情长更为波澜壮阔,扣人心弦。除了心脏外科发展史,本书还简要介绍到了心内科,血液学,冠心病,风湿,诊断技术,移植和免疫,人造器官等方面,是极好科普读物。为人类医学的进步奋斗!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为啥世界医学史老师五分之四的课时在讲中世纪及以前的怪力乱神?
  •     一段时间之前读了的,医学科普,很好的生命教育。读完之后,至少,不会再幻想穿越之列的了。现代医学,仅这一项,我就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
  •     一部心外科Q版发展/发明史,人物志,致敬! 话说作者的文笔实在是愁人。。。
  •     一部精彩的心脏外科史,一首天才的赞歌,也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作为一名医学专业从业人员,在阅读的过程中,心中一直不停的在向这些英雄(包括那些勇敢和无私的患者及家属)致敬。而在合上书本后,又忍不住向李清晨深深致敬。
  •     心外传奇——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
  •     心脏外科的历史介绍,很生动
  •     如《众病之王》一样,看到人心潮澎湃。人类进步的每一步都由无数的挫折与坚持凝聚而成,那些大众狂热追随的歌手演员如昙花一现,真正英雄必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恒久的熠熠发光。
  •     写的很真实,让读者了解到心外医生的真实的工作经历,了解到现在的医患关系,希望,这样的书能被更多的医学生看到。
  •     此书读罢,心脏外科的大体框架已在我心中形成。正如作者所言,大自然总是十分吝啬自己的秘密,不会轻而易举地让我们窥破,人类向征服的方向每走一步,都将付出巨大甚至惨痛的代价,关乎生命的秘密尤其如此。感慨颇深。
  •     无数的失败、失望、挫折和障碍,天然的,人为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混合了坚持与固执的信念。
  •     16.8
  •     如题,文笔新颖,用历史剖析的手法解读外人眼中难以理解的心脏外科医学发展史!科普小说的味道,用作者亲身经历视角,为小说赋予了真实性。
  •     一部心外科的发展史。向所有爱岗敬业、坚持与时间和死神赛跑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     最早在读库上看过部分章节,后来在微博上看过作者李清晨的快意恩仇,一直想买。终于得偿。
  •     带着贪小便宜的心理,习惯性来到打折区,误打误撞地被这本书名吸引(武侠小说情结啊),虽然从事着与医学八杆子打不着的职业,还是抱着外行看热闹的心态下了订单。忽略晦涩的专业术语,粗粗翻过一遍,惊诧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原来来源于那么多为医学事业如痴如狂的智慧身影:夜里冒天下之大不讳偷去墓场的解剖学家、拿自已做心脏导管实验的疯子福斯曼、无数次失败不气馁的李拉海……他们真正是人类值得铭记的英雄。建议每一个医生或立志从事医学的学生或希望孩子成为医生的家长读读此书,或许二十年前看到这本书会改变我的人生轨迹。顺带说一句,对物理感兴趣的初中生儿子说:“我可不想搞懂什么倒头的血管走向,让人头晕,不过书确实写得很精彩”。感谢李清晨先生百忙中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书,关注科学松鼠会。在当当第一次写这么长的书评,申明:这不是广告
  •     欧美的理性和爱,佛家的智慧和慈悲,同理。但是欧美有切实的路径来实现理念,而华夏则需将士大夫之观念和做法进行改革,则可切实改良华夏文明之鄙陋。
  •     这不是英雄传记,这里只有孤独的一群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艰难走进真理。这是一场左右手互博的斗争,如书中心脏外科的拓荒者李拉海所言:“无数的失败、失望、挫折和障碍,天然的,人为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混合了坚持与固执的信念。”
  •     若干年前,当我还在医学院进行本科学习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曾经说过,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在医学院学习的漫长时光中,我的确切身领会了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对于“医学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含义却一直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直到某一天,我有幸在手术台上,在直视下见到活人跳动的心脏。
    “我第一次看到跳动的心脏,真是激动人心的经历,那仿佛是在寻找通往天堂之门。”不是亲身经历那犹如天堂之扉开启一般美妙经历的人,是永远也无法理解丹顿·阿瑟·库利为什么要在《胸外科年鉴》这样学术性的书刊中使用如此抒情的语句的。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活人的心脏在我眼前跳动时,即便是完全不信神的我也几乎发出了同样的感叹!未曾亲眼目睹者永远无法想象,世界上为何会有如此神奇之造物。它如此精致与美丽,仿佛世界上独一无二之珍宝,却又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胸膛里。它的美超越人世间所有人造物,在人类所能创造的所有事物中,没有什么可以超越它。如果确实有天堂的话,那么站在天堂的大门之前也绝不会比直视跳动的心脏更为令人目眩神迷。它展现出的是生命的雄奇和美丽。它是生命之源。
    佛教禅宗有“顿悟”的说法,苦行的僧侣反复求索佛法数十年而不得,却于一朝夕见突然领悟,修成正道。当我亲眼见到跳动的心脏的一瞬间,我也好像“顿悟”一般,终于体悟数年前我的老师所说“医学是一门艺术”的真意义。
    医学的美妙,不仅在于他用科学的理性向我们揭示了人体之内如跳动的心脏般美妙的诸多脏器运行与维持人生存和活动的机制,还以此为基础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奥秘。医学以科学为媒介,向我们显示了生命之美。不仅如此,医学的实践者——医生们还用他们的一双巧手,试图修补心脏疾病造成的残缺,以此来挽救生命。这种行为本身难道不就是最伟大的艺术么?
    当你看到训练有素的心脏外科医生用粗细不及一根发丝的细丝,在心脏上穿针引线时,你实在无法不将他们视为和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巨匠。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只是将无生命的物质改造的如同有生命一般,那当代的医生们则是直接在改造生命、创造生命,这是我所能想到的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创造。
    然而,医学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医生们孜孜不倦的勤奋和努力,往往还要医生和患者付出血的代价。医学的发展从来没有坦途,人类医学的每一步进展都伴随着数不尽的血泪教训,甚至生命的代价。而这些现代医学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往往不足为外人道。不要说普通的受惠于现代医学进展的人们,即便是像我这样专业学习临床医学的人也对此间种种情事不甚了然。
    李清晨医生所作的《心外传奇》给了我们这些对医学历史不甚了了的人一个发现和学习心脏外科发展过程的机会。在这本书中,李医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抗心血管疾病的史诗般的奋斗史,刻画了一个个不畏艰难,勇于向“不可能的任务”挑战的英雄形象。也带领我们一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不为人知的阴暗场景。在书中,我们可以同李拉海一同感受首例交叉循环手术成功的喜悦,却也不得不接受Mustard医生连续十二次手术失败,死亡率100%的黑暗事实。事实上,只要耐心读完整本《心外传奇》你就会发现,在心脏外科的发展历史中,失败的故事总是比成功要多得多。而在医学领域,失败往往意味着病人的死亡。
    虽然很难让人接受,在医学界开疆拓土的尝试总是伴随着失败和随之而来的死亡。每一个医学成就的背后都埋藏这数不尽的尸骨。饶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们从来不会放弃向前开拓的任何一个努力尝试。因为每一个失败的案例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血粼粼的经验正是人类医学进步的基础。李医生所写的《心外传奇》中,不仅为医学发展历史上卓有成绩的人物树碑立传,还为那些挑战医学高峰路程中的失败者留下了一席之地。我们记住了伯纳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心脏移植手术的荣耀,却也记住了詹姆斯·哈迪等人之前种种失败的尝试。成功者固然值得令人敬佩,失败者的贡献也不应被人遗忘。
    李医生的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课外读物,对医学生了解医学历史的发展,加强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有非常大的好处。对于渴望了解医学发展的寻常人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这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医生在人类在对抗疾病的战争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人类在对抗心脏疾病方面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也展现了医生在疾病面前的无力和弱小。迄今为止,在医学发展史的任何一个瞬间,医生总是对出现在人类身上的大多数疾病束手无措。人们战胜了一些疾病,但是永远有更多的疾病是我们尚且无法攻破的。这是促使一代代医学家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动力,也是往往不为非医学专业人士所了解的地方。现代医学迅猛的发展使我们形成了一个错觉,以为人类已经战胜了大多数的疾病,医生如凛凛天神一般不可战胜。但实际上医生在疾病面前往往扮演着一个摇尾乞怜的角色,仅仅是偶尔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一两条生命而已。我想,也许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有更多的非医学专业人士能够理解这一事实,进而理解和支持他们身边的医务人员为人类健康所作出的努力,从而缓解一下当今略显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人类在疾病面前的挫折和失败,也可以算作医学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特之处。人类在医学领域的失败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得他们如同古希腊式的悲剧英雄一般,充满了悲壮的美感。李医生的作品,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这一悲壮的史诗,使得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也能通过阅读来领略医学的艺术性和美感,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平平淡淡
  •     浅显易懂的介绍了目前心脏外科的起源、发展、现状,半血腥半幽默的娓娓道来,没有按照时间轴来介绍整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但里面的文字衔接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读后回味无穷,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读物。
  •     讲了心脏外科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医学发展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对打算做科研的(不管哪个学科)朋友是很好的参考
  •     一下午就可以读完的小书,作为一本科普书足够引人入胜。前面几篇比后面的更精彩。
  •     内容浅显易懂,文字流畅~~对心脏外科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那一串长长的外国人名~~~~呜呼~~
  •     挺不错的心外科发展史,让人看到医学的巨大进步,也看到尚未企及的局限,只打三星因为我对作者有更大的期待,看过了国外医学博士临床医生的大作后,希望国内也有这样的医生写写医学知识普及,临床一线的故事以及对医学的思考。这本更像是回顾心外医学发展。
  •     有时候,读科技史就像看侦探小说,你虽然知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好吧,在科技史里是战胜无知、错误、疾病……),却更醉心于体会其间经历的坎坷与迷茫。你会在主角误入歧途时一同焦急,转而又想,“这问题反正已经解决了呢。”你也可能读到一半时心中一凛,“会不会现在我们笃信的,有一天也被证明是错?”读科学,比看魔法更让人惊艳。

    而在诸多的科技史主题当中,心脏外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它够细节,够重要,又够惊险刺激……同时,它还严重依赖整体医疗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以小见大,展现出科学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难以想象,在心脏外科发端的二战后期,青霉素刚开始大规模使用,没有B超,更没有体外循环的时代,就有人在尝试对决定生死的器官、血液循环的中枢进行各种修补,其间医护和病患们摸爬滚打,血流成河,有牺牲,也有成就,居然在短短六七十年时间内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六七十年,这远低于现代人的预期寿命,谁又知道,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又会见证怎样的奇迹。
  •     李清晨医生的这本书作为专业学历史可以学习很多,作为科普读物来说可以开启人们对医学的信心,值得一读
  •     学习了
  •     如果你想了解心脏外科,请读一下本书。作者是心外医生,热爱他的事业,写得热情洋溢,不错不错!很值得一读!
  •     这是一段闪耀着荣光的历史。固然像作者一样喜欢着李拉海的天才,更对哈维的隐忍肃然起敬,易怒到了要佩剑的程度的天才竟然能容忍自己探究的科学真理被一干鼠辈不屑,内心要有多强大才能为了理想不做无谓的争吵,差一点与这本书擦肩而过了,因为家里还有好几本科普没看完,最后一咬牙买下了。果然果壳人的文笔没让我失望,不像古板的医学史,严谨的科普专刊一样枯燥,充满了可读性,很有悬念,清晨先生不愧是科学松鼠会成员,典型的理科生加文采好~~最后非常非常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清晨先生在序中感谢了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他觉得这样的题材或许不像言情小说那样畅销,但每个打开这本书的人一定都是充满兴趣或者渴望改变的人。
  •     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这句广告语没错
  •     关于心脏外科的科普书,写的挺有趣,不沉闷,读完会觉得医生非常有牺牲精神,无私的救死扶伤、带领人类走向光明。医学研究、临床试验是枯燥的,第一次在人体实践往往是违背伦理、被议论被误解的。坚持真理不易,向他们致敬。
  •     艰辛的医学进步史,伟大的拓荒者!
  •     作者写得满怀激情,但是读来还是觉得不过瘾。全程覆盖了心外科的发展过程,但细节也不够,八卦也不够。也许是考虑不要用艰深的专业知识吓到普通读者,一些地方感觉没有写透,另一些地方又用了术语只能靠猜。心外发展一路下来,对人的解剖学认识必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搭在一式,有想法还要有技术能够实现,一些失败的案例看了唏嘘时也运也。 P.S. 看完这本,回去把《癌症传》的评分改成了五星。
  •     鸡大大推荐。读书的好处就是能保持宏大的人生观呀。
  •     都是干货,但太多无注释的专业词汇干扰了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心外科手术发展史,还是值得一看。
  •     在心脏外科的探索道路上,无数先驱克服各种压力披巾斩棘,有人功成名就,有人默默无闻,但毫无疑问的是,如今的心脏外科每年在世界上救了无数患者
  •     看了40%
  •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心脏外科创始阶段的一系列相关的人和事展开,难得的是写得跌宕起伏,已经做古的那群人栩栩如生,如在昨日。
  •     受益匪浅的书,看得出作者一颗难得的赤子之心。医学的美妙,不仅在于用科学的理性向我们揭示了人体中如心脏这般重大器官的活动机制,还以此为基础向我们展现了生命更深层的奥秘。不仅如此,医学的实践者——医生们还用一双巧手,试图修补心脏疾病造成的残缺,以此来挽救生命。这种行为本身难道不就是最伟大的艺术么?
  •     作者是个好作者更是个好医生,这本书对心脏外科史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惊心动魄,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     医学的发展,是用如此多的鲜血一步一步走来,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医疗技术,是如此的弥足珍贵,感谢这些伟大的人们。
  •     荡气回肠
  •     不是说书写的不好,只是跟我期望所看到的内容有点不太匹配。其实真的挺专业的,作为科普有一点点吃力。
  •     不是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是比绝大多数小说还好看的医学史!绝对写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读起来就停不下!每台经典的手术和手术的发展都写的很详细很生动,向外科大夫致敬!
  •     一直想买的书,李清晨的微博很犀利,不知道书如何
  •     语言通俗易懂的心脏外科医学发展史。
  •     虽然是介绍心脏医学发展的专业科普书,但内容不刻板枯燥,相反在了解一些心脏医学常识的同时也看到了医疗科学的发展历程,好看
  •     国内第一本心外科编年史,故事性弱,看到自己写东西时陷入的困境。
  •     当年因为这本一瞬喜欢上医学史
  •     引人入胜 精彩绝伦
  •     在松鼠会中,李清晨是我很喜欢的作者之一。他虽然脾气暴躁,语言毒辣,但写的文章文笔流畅,文章充实,偶尔还爆出一两句冷幽默来。
  •        去年秋天,我因为一些原因去过北京阜外医院。阜外医院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心外科医院。我亲眼见证了现代医学的先进。一位著名的心外教授对我说:“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很多器官的移植都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比如心脏移植、肾脏移植等等。”这位教授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个“但是”,这个“但是”也说出了现代医学的一些无奈。然而就像心脏移植曾经就是《聊斋志异·陆叛》里的一个神话一样,现在的医学无奈也必将会攻克。甚至现代人很难想像,人称“外科之父”的西奥多·比尔罗特曾经下过这样的断言:“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而从1896年德维希·雷恩成功为一位心脏外伤的病人进行缝合,到现在可以在人体永久植入一个人工心脏,心外科的发展不仅已经超出了比尔特罗的想像,甚至也超出了那些在心外科做出很多努力的前辈们的想像。
       那么,从被认为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到现在可以做一个人工心脏,这一路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呢?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医学带给我们的便利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是谁完成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例做这项手术的病人是什么情况?做完手术之后的情况又如何?时间再往前推,是谁做出了体外循环机,让心外手术成为现实?又是谁研制出了心脏造影术,让心脏病的诊断更明确?第一个肯于让他把管子插进心脏的实验者又是谁?第一个为先天性心脏病做手术的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手术?她的第一个病人情况如何……这些问题或许你没想过,但是只要你想到,这些问题本身就够有意思的。而如果有一本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这本书也一定很好看。《心外传奇》,就是这样一本好看的书。
       诚如本书作者李清晨所言,这本书并没有一个畅销书的名字(不过也还可以,至少作者没有傻傻地给本书起名为《心脏外科手术史》),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专门写一例特别有意思或者特别困难的心脏外科手术的书——惭愧的是,我就曾经是那个“不明就里的人”,直到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才知道它讲述的是心脏外科的发展史。这样一来,这本书里讲述的就是N例特别有意思或者特别困难的心外科手术。既然是心外科手术史,讲述的自然就是那些能够载入史册的手术,而能够载入史册的就只能是开创性的,而开创性的就只能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就会充满难以预知的困难和灵光一现的发现。这样的故事读来,自然让人既紧张又兴奋,只要开始就很难放下。
       这些故事中,作者本人最喜欢的是第一例做成体外循环的吉本,而我个人最喜欢最崇敬的是第一个把管子插入心脏,发明了心脏导管术的德国医生沃纳·福斯曼。要知道心脏导管术不仅开创了心内造影技术,让心脏病的诊断更直观更科学,同时也成为当代心脏病治疗中最常用的微创伤技术。我相信对于当代人来说,稍微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不会拒绝心脏导管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在一百年前,如果谁听说要把一根管子直接捅入心脏,这人一定会跳起来飞也似地逃跑,他会认为这是在谋杀他。甚至在医学界内部,也认为此项技术根本就不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福斯曼很难找到第一个肯配合他完成这项实验的人。这项实验和其他的心脏病还不一样,其他心脏病人都是以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肯于接受医生的实验。比如第一例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退休了的口腔科医生,当他觉得自己的心脏病已经太过严重也活不了多久的时候,他抱着为医学做贡献的心态同意了美国医生德弗里为其做人工心脏移植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名叫克拉克的口腔科医生对医学的贡献不亚于为其主刀的医生德弗里。然而克拉克毕竟属于垂死之人抱有最后一丝希望,而福斯曼要进行的实验要面对的却是正常人,没有哪个疯子肯于让他在自己的心脏上插个管子,万一把心脏捅个窟窿那是补不上的。不过,福斯曼最后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个疯子,这个人的名字叫沃纳·福斯曼——没错,他的第一例心脏导管术的对象就是他自己,他把管子插入了自己的心脏,而事件的整个过程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充满了惊险和传奇。
       福斯曼只是一代又一代为心脏病诊疗技术做出贡献的伟大医生之一。正是这些医生不断的努力,才让人类的心脏跳动得时间越来越长。去年我在北京阜外医生看到的最让人感慨的景象还是每一个窗口前面长长的排队。这说明心脏病患者还是很多,对于心脏病诊疗的需求还是很广。当然,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心脏病越来越有得治。所以我期待有越来越多关于心脏病的科研成果问世,有越来越多的好医生出现。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甚至希望我的侄子将来能够做一名出色的心外科医生。
  •     一本非常好的医学科普类书,讲述心脏外科的发展史,值得一读
  •     开始总感觉医学史是那么的乏味无聊,但这本书的确改变了我的看法,好像在看一本小说,跌宕起伏,让人久久不能插上书签。李清晨的书绝对是推荐的。
  •     2/12 一口气读完 泪流满面
  •     确实像书的名字一样,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
  •     虽然是一部科普读物,但像小说一样引人阅读。把复杂神秘的心脏以易懂的方式呈现。虽然学医,但是也是看了此书才知道这心外科的传奇历程。
  •     松鼠最美味的松子《心外传奇》

    从小就喜欢科普,自从听说了松鼠会,就开始买松鼠们的书,开始松鼠们出书的速度不太快,于是就照单全收,到现在有十多本了。今年松鼠们越写越多,而且内容也开始良莠不齐了,于是也就会漏掉几本。

    开始的几本都是合集,后来的都是单行本,在众多的作品中,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心外传奇》。虽然写的是心脏外科的发展史,却让人读着好像是一部传奇。

    这是一段时间并不长的历史,其中很多主角甚至现在都还健在,可是这段历史却并不为外人所熟知,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学医的人中又有多少能够了解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呢?可是谁又能够想到,在离我们这么遥远的一个领域,在这么专业的一个领域中,竟然有着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一个心脏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同时在没有现代医学的过去,心脏也一直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那里可碰不得,因为你打开心脏血液就喷涌而出,所以这一直是外科手术一个难题。不过人类的智慧总是无穷的,只要认识了心脏的工作原理,知道了心脏的奥秘,那么接下来一切都有可能。

    从第一例心脏手术,到心脏内部的缝合,从低温手术到体外循环机,从心脏移植到人工心脏,心脏外科不断地在取得进步,每一次第一都是激动人心,也备受关注,所以也是无数心外科医生拼命去抢夺的对象。当然其中很多人都是为了获得名誉,而且这种荣誉会带来巨大的物质回报,但是同时也为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无数心脏病人带来了多少治疗的良机。天下的名誉和利益如果不奖励这样的勇士,还要奖励谁呢?如果这样的开拓者得不到名利,那么将让多少人失去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要知道在心外科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要冒着多么大的风险,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还真不了解心外科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现在的心外科发展到了如此的地步,还一直以为心脏移植多么遥远,而且只是科学上的探索,没想到现在连人工心脏都变得这么普及,医学的进步真的日新月异,不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医学会变成什么样子了。但是相信等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医疗,只要你付得起钱。
  •     送给老公的礼物,他很喜欢,他现在是一名心脏外科医师,跟此书关系重大。
  •     作为一个医学的门外汉,满腔热血的一口气看完整本书。感谢无数先驱孜孜不倦的探索发现,让我们当代人可以享受现在的医疗技术和医护条件。据说医生是当代性价比最低的职业之一,真希望这种情况能尽快改善。
  •     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对我而言)太偏重描写人物故事的传奇性,作者的情绪表达太多了。
  •     用很简单的语言讲述心脏外科的发展
  •     一本心脏外科史科普读物,不是小说胜似小说。看完后彻底被忽悠进去了,生出一种来生也要投身心外事业的冲动。印像最深的是几个,布莱洛克对托马斯的知遇,李拉海的交叉循环,奥根斯汀对后辈的提携,福斯曼把导管插入自己的心脏,巴尼克拉克最后的选择。名副其实的传奇。
  •     小说也可以很有深度,很有获益,医学也可以如此兴趣,如此的医学史如何不让人喜欢?小说未必是最好的小说,确实很好看,很耐看的小说1
  •     一箱书到达后立即从中翻出这本书,为什么这么急?因为书评很不错!但是刚开始看时的确没有看进去,不太喜欢里面的插图。过了几天,再一次捧在手中的时候就没有放下。喜欢作者的叙事手法,惊叹里面那一个个关乎着全人类心脏外科发展的传奇故事,反思他(她)们的信仰与追求、创新与坚持!很是感动!谢谢作者!
  •     看了此书会更明白心脏外科的历史,内容很不错
  •     可读性很高,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对几个人物印象很深,对这个领域也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不过整体叙述逻辑有些随意,似乎是想起一段说一段,读完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历程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过作为一本科普书已经很好了,更系统的内容可以到医学史中找。
  •     虽然我不是外科大夫,是一名小小药师,但是一样推荐给位阅读此书,绝对不会后悔。人说字如其人,其实书也是如此,李医生在互联网上的文字较为激扬,长期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文风多变,以通俗诙谐者为多,且此人可谓侠骨仁心....再次推荐这本心外传奇给大家
  •     1. 本书装订朴素清新,加之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很喜欢。
    2. 内容撰写比较独特,确实是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如果医学院校的医学史教材或者课程能有这么生动有趣就好了。
  •     很好的心脏科普小说,没有那么多看不懂的术语.平易近人,让人了解了心脏手术的内外方向发展~
  •     很不错,在了解心外的完整历史这一点上,可以省去大量的翻检文献的时间时间了。文章有三妙:妙笔生花,妙处横生,妙不可言。
  •     永垂不朽
  •     伟大得历程。#奇怪的想法是,如果人的意识可以独立肉体存在,现代外科医学很多东西,就没用了。
  •     血液,血型,心脏移植,冠心病,BT分流,心肺机,人工心脏
  •     最初了解李清晨,当然是从他的博客开始的,文章言辞犀利,说什么都毫无忌惮,所以看到他的书,也就买了。但似乎跟想象的也有区别,同时买的协和和看见,倒是先看完了。
  •     鲜活的心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跳动,忙碌之时甚少注意这枚实则不可或缺的器官。
    从诸多脏器维持我们身体的运行之上还阐述着生命的奥秘。
    《心外传奇》让我这种并非医学专业的人看到了看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过程。
    看医学的进步,看面对生命停止的无奈。医学者无疑是伟大了,但并非是逆天的。
    心情跟随作者起伏。
    从《心外传奇》看到一个平日看不到的世界。
  •     通向未知之地的道路艰辛而充满不确定,需要很多的勇气
  •     科学本身虽已充满魅力,但对于更多人而言,科学家在其中或幸运或悲催的遭遇,和他们在面对这些遭遇时的淡定和坚韧,才是更具魅力的部分。展现这些部分是科普和科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     写的心外医学史 没学过医的应该不怎么看的懂吧
  •     每一个故事都有根据文献进行考据,真实精彩又感人,尤其适合那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正遭遇挫折的人读,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独自前行
  •     作为一个和医学沾不上边的人,看着心脏外科的医学史也被深深的吸引了。。感受到了医学进步的不易。医学失败是人的生命啊 感受到痛 但又不得不说那些促成了现在的医学发展。 讲的很通俗易懂。而且情节如小说一般 没有那么学术化。很棒!本来很感慨其中一些人为的错误的手术失败,但确实想想如果完全没尝试也不会又后面的成功。。在那些过去的时代也是承载着不少压力的
  •     所以说,学习跟人体有关的事情会增加对生命的理解。当你感到绝望的时候,去医院走一走吧。
  •     一本心脏外科医生送给我的书,读起来开始还不费力,后来就越来越费力。那么薄的一本书,也是我最近看得最久的一本书。一个一个的故事串起心脏外科的历史,每一篇背后都是生命的绽放出的奇迹。读起来热血沸腾的,也学到了很多,有关医学的,有关战争的,当看到医生为了试验把导管插进自己的心脏,当看到父亲为了孩子把自己当作供体,当看到陌生人心脏移植……我读到了更多的关于人性关于爱关于对生命的敬畏。
  •     罗胖推荐的书经常是坑,但这本除外。没想到在这心外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有着史诗一般的精彩剧情。与其他科学不同,除了二十年自费研究无人问津的苦闷外,心外先驱们还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内心伦理拷问。先贤们太牛,膝盖已经不够用了。
  •     心外科手术的发展真是用生命换来的,曾几何时,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用健康人体提供的,多少父母冒着危险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儿女做手术供体
  •     我自己对这类型的书本来就很感兴趣,只是这种书一直以来大多都以枯燥的教科书形式出现,心外传奇无疑是颠覆了这种传统的。
  •     故事讲述得很精彩,这本书的故事讲的很好,读的时候经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比如拯救蓝婴,先天性心脏病会因为供血不足,出现嘴唇发蓝的症状,女医生想出了办法,却无法得到高人的协助,最后只好同普通外科医生合作,完成了手术;比如一个人花二十年去研究人工心肺机,一个人花二十年去研究人工心脏;比如医生向一位同时失去女儿、妻子的男人要求用她女儿的心脏做心脏移植的供体,这个男人在如此的悲痛中说“既然你们不能救我的女儿,那么你们就用她去尝试救别人吧”。
  •     一本有趣的医学科普书,也是一本站在医生的角度看医患关系。就是那句“究竟是谁在影响医学的发展”
  •     一本介绍心脏外科发展史的书,我也是在家人出现心脏问题后才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恰好这本书用来扫盲了。这本书里没有看不懂的医学术语,也没有毛骨悚然的手术场面,就是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话,把波澜壮阔的医学史平静地告诉你。
  •     看完啦
  •     很好看的一本医学科普书。主要讲述心脏外科的历史,看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是如何克服当时学术界的反对,如何推陈出新,创造心脏外科手术历史,有感动,也有唏嘘。同时也能了解不少关于心脏方面的医学知识
  •     的确如名字一样:小说一样,好看,心外医学史。翻看一下,觉得不错,能够比较生动学习一些心外知识
  •     确实,不管在什么专业上,踏出第一步都很需要勇气。这本书就是那些勇敢的心脏外科医生们前进的足迹。
  •     需要靜下心來好好讀,配圖真心粗糙,醫學門外漢讀起來有點吃力,感覺只能當故事書讀。
  •     人类无法抗拒死亡的来临以及时间的流逝,但是一直在努力,让死亡来的更迟更迟些,为此,医学界在摸索。心脏,大约是除脑部外最大的拦路虎吧。书上从先天性心脏缺陷发现讲起,解剖,思索解决方法,做动物实验,在人体上实施,出问题,解决问题.....后面又讲述了血液循环发现过程,很好
  •     一部关于心脏移植的史诗。
  •     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关于心脏外科的发展史。穿插了近代医学的许多关键发现和发明。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无数的医学科学家对无限未知的医学的不停息探索。欧洲和美国的医学先驱们引领了过去几百年近现代的进步。1543年 近代解剖学的著作诞生。对比中国同时代 明嘉靖朝代 我们古人在做什么?科技发展的全面落后开始了 ?还是已经开始了?
  •     最早是在《读库》上看到一篇关于心脏造影术历史的文章,比小说还精彩。这本书范围更广,文笔也好,可以当小说读。
  •     恰巧看过“神迹”这部电影,电影拍得很好看,再看此书的第一部分时就有了情景感。难得有一本能让普罗大众看得懂的医学史书,此类科普方法值得推广。
  •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医学科技进步史有了非常强的可读性。读这本书,使得我对心胸外科的发展有了更丰富的了解,不再单纯停留在技术发展的层面理解。我想,读过这本书后,我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更加的热爱。
  •     Kindle.cn 一代又一代巨人的肩膀托起了心外科的今天。想成功,天赋、毅力、机遇,缺一不可!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这书看起来会比较枯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