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最美的家》书评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44284050
作者:[日]中村好文
页数:192页

一见倾心的一本书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封面设计得很美。“走进世界最美的家”,书名很有吸引力,让人很有好奇心:最美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理想之家当如此

自看过作家上一本书——《去山里盖一座房子吧》,才开始关注既是知名建筑师,又是作家的中村好文;感觉此人和松浦弥太郎一样,都属于那种生活比较看重内在品质的人。作家的人文情怀,再加上建筑家的专业眼光,以及美轮美奂的实拍图景和一些信手画来的素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很愉快!

住宅的本心

村上春树先生曾经在自己的网站上po出自己书房的照片,一时引众人围观:一整面墙的书橱,长条形的沙发与长条形的木桌,透露出一股简洁而精致的Muji风,整件房间更像是一座小型的咖啡座图书馆。而曾被他力邀设计家宅的设计师中村好文同样进入公众视野,这位致力于设计家宅与家具的日本本土设计师,同样是一位颇有天赋的作者,他四处参观欣赏大师级知名住宅,为设计汲取灵感,同时将参观过程记录下来,分享给各位读者。最近出版的《走进世界最美的家》,记录了中村好文从1995年开始历经七年的 “住宅巡礼”,选取了他走访的8处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优美住宅,包括日本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美国伊姆斯夫妇的家、丹麦克耶霍尔姆夫妇的家、法国皮埃尔•夏洛的达尔萨斯宅邸、墨西哥的巴拉干自宅与美国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之家等20世纪杰出建筑,冠以“最美”的名号,图文并茂展现于书册中。中村好文亲自走进了这些“最美的家”,采访屋主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当然,中村好文是感性的,他并不是一本正经的采访,更多的是观察、闲聊,参观完亦不急于动笔,而是沉淀一年半载,最后将驻留于记忆中的感动记录下来。中村好文的文笔极为流畅,似乎是建筑自己在说故事一般自然,他说这便是他放下一两年再提笔的缘由:“能让人凭记忆就描绘出来,是好的内部格局的前提条件。”好的建筑自有逻辑,其一招一式的章法让人过目难忘。除了设计中浑然天成的建筑之美,中村好文显然更关注住宅建筑的“生活性”,他所描绘的,是最美的家,而不仅仅是最美的建筑,“所谓住宅,其实正是生活的点滴积累。”住宅的本质,是适宜的居住。查尔斯•穆尔曾这样表达:“感受伟大建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那栋建筑里醒来。”睡眠是最为居家的行动,当睁开双眼时,一天的生活便开始了,融入住宅,才能真正的感受其中的美。中村好文传授了我们一种绝妙的住家参观的方式:想象最是房中的各色人物——主人、客人、仆人,带上身份在屋中“走”,感同身受生活的流程,家的模样,住宅的精妙之处便在脑中小剧场里鲜活起来。在时间的流动中,住宅的魅力渐渐显现:“参观住宅时,我总希望不要过于匆忙,多花点时间……在房子里,我时而闲庭信步,时而驻足观赏;或是坐在椅子上欣赏四周的物件、感受光线的变化,或是闭上眼睛,聆听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还可以亲手抚摸家具和墙壁,屏住呼吸察看房子的每个角落。”一座住宅就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博物馆,除了馆藏,建筑本身同样回味悠长,让人拥有生理与心理双重的感动。一座住宅的设计体现了家庭主人的生活态度。伊姆斯夫妇改变了之前张扬的设计,作者试图揣测他们当时的内心独白:“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件建筑作品,而是将我们的生活整个儿装进去的朴素的箱子。”一语道破了住宅的本质,住宅承载的是生活,是情怀,美是仁者见仁,而那个装着生活的朴素的箱子,即使在主人离去之后,仍记录着他们生活的信仰。

最美的家,就是能在那里自然醒来,倾听海浪,沐浴阳光!

据说,感受伟大建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那里睡去,醒来。所以这一次,日本一位名叫中村好文的建筑师兼旅行家踏上了旅途,带领我们走进世界上最美的家,在那里倾听海浪,沐浴月光,沉入梦乡。他的第一站选择了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那里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住在安藤忠雄设计的房子里,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安藤忠雄。1979 年以住吉的长屋荣获日本建筑学会奖,又接连荣获阿尔瓦· 阿尔托奖、吉田五十八奖、普利兹克奖等建筑界重要奖项。安腾忠雄一栋展现住宅原始形态的杰作当初委托安藤忠雄设计住吉长屋的东佐二郎夫妇,已经在这座房子里居住了二十多年。住吉的长屋 模型这座建筑没有一个朝外的窗户,从外部看,会以为它是个没有光线的黑盒子。但是进入内部就会发现因为有庭院而非常明亮。庭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建筑面积,并设置在建筑中央。中庭巧妙利用了安藤建筑三要素之一的“自然”,将四季变化的自然引入日常的生活空间,还原成光、风、水、空气等元素,在有限的混凝土空间中塑造了一个“微型的宇宙”。钻进水泥墙上的入口,与明亮的街道相反,室内天花板的高度很低,营造出洞穴般的舒适感。室内并不像照片上那样让人感觉冰冷,反而流露出一种动物巢穴般温暖亲密的氛围。自然光沿着中庭朴素的水泥墙缓缓洒落,墙面因为光线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风情。佐二郎先生把中庭称为“光庭”,只要不下雨,就把这里当成有自然光的起居室使用。遇上天气好的休息日,他们会从早到晚待在中庭,沐浴清风阳光,仰望蓝天白云,把阳光在水泥墙上留下的影子当作日晷。那样一种简约却无比奢侈的体验,令人羡慕不已。这不禁让人想起安藤先生那句名言:“庭院是在住宅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它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忘却。”不同于一般需要脱鞋的日式住宅,人们可以穿着鞋逛到中庭,也可以穿着鞋前往厨房兼餐厅,当然也可以穿着鞋上二楼。仅仅是“不脱鞋”就能消除心理上的屏障,让屋子显得这样宽敞。二楼卧室仅在入口处设计了一处象征性的形状体现日本人进屋脱鞋的习惯 房子本身的造价并不昂贵,却有好几样专门为这栋房子设计的家具。连不锈钢洗碗池都是安藤忠雄专门设计定制的。安藤先生深知,要是不舍得在家具上花钱,整栋房子会显得单薄和廉价,所以决定在这些细节上慷慨大方。在细节上无微不至,成就了中村好文笔下世界最美的家之一——住吉长屋!

美和烟火气

中村好文说看建筑有两种视角,设计师的视角和居住者的视角,也就是从建筑本身和身处其中的生活状态来定义建筑的功能性、美感,与舒适感。《走进世界最美的家》是中村好文参观世界各地名宅后的感悟札记,他会用心体会建筑师本人的性格特质和当初设计的用意、会细心观察屋内人的生活方式、会设想自己住在里面的样子,因此他的作品除了有身为建筑师的专业解读,还有许多作为普通人的真切感受。他笔下的建筑有着令人向往的美,也不乏生活的烟火气。巴拉干自宅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外部柔和的光线与内部浓郁的色彩形成难以描摹的美感和仿佛能洗涤人灵魂的力量,每间房子的陈设都有一股神圣的宗教氛围,各种正方形的物件充满几何意义的美。最让人觉得与众不同的是,它没有一般建筑的“统一感”,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房间的样貌与风格。它仿佛在向传统的建筑审美挑战,但是它用静谧和专注告诉我们一个人需要有面对孤独的空间。如果说巴拉干自宅让我了解建筑的美是没有定式的,本身可以有强烈的个性,那么汉娜女士在哥本哈根的家所呈现的建筑美感则更多了生活的暖意。我特别喜欢与周边环境融于一体的建筑,巴拉干自宅低调的外观融于公路的街景,克耶霍尔姆宅邸则建在海边的小山丘上,水平屋顶架让房子完美地融合于背后的树影中,屋主也并未特地修建房屋前的杂草,反而在杂草掩印下有一条小道,可拾级而下来到海边。克耶霍尔姆宅邸并不遵循严密的对称结构,但踏进屋内就可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焦糖色的木板墙营造出室内温馨的气氛,白砖墙特意留出一块长方形空间用作壁炉,两边相对的同样是焦糖色的沙发椅让人忍不住联想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一起的温暖场景。这个建筑本身并不会让人觉得特立独行,而是在其中的家具、摆设、装饰点缀了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筑确实是生活的容器,它服务于生活。再读中村好文的住宅巡礼书,感觉非常亲切,我不仅在脑海中重构建筑的美,还畅想着在里面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滋味!

据说作者是全日本最会享受工作的人

起初知道中村好文其人,是听说它是“全日本最会享受工作的人”。然后翻来的作品看看,确实别有情趣。先是《去山里盖座小屋吧》,然后是《走进建筑师的家》,到现在正在翻阅的这本赏心悦目的《走进世界最美的家》。中村君的文字,有一定的文学气息,毕竟他建筑师之外的另一重身份是作家。书中配图也很精美,能很好展现家的温馨。

那些应被成为艺术品的建筑

这已经是我所阅读的第三本中村先生的书了,依然带给了像我这样的读者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本书与中村好文先生的《走进建筑师的家》同属于其“住宅巡礼”系列,可以说两本书相辅相成,共同描述了作者环游世界寻求伟大的建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的精美住宅。由于中村先生同样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所以本书不单配有了每个建筑的摄影,甚至作者将每一栋建筑进行手绘,而在这些手绘平面图上,作者甚至加入了其认为这栋建筑非常优秀的设计之处。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满是标注的平面草图。而对于这些平面草图,显然更让读者大呼过瘾,你不单能从空间上对于每栋建筑有了更形象的把握。你甚至可以从中吸取灵感,在你自己的居家设计中加入一些大师的小技巧。位于大阪市的佐二郎夫妇居住的长屋,外表上看来就是一个混凝土盒子,这样的外表跟所谓的最美的家,显然相差甚远,但当你走进去的时候,却被里面的别有洞天所吸引,无论是是房间格局的合理利用,还是玄关、中庭甚至是门边的设计,都透露着设计师的一些小心思,可以说任何细节都体现了所谓的恰到好处。这正是这栋住宅吸引眼球的地方,他代表了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居所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富有个性的设计感,就像带着脚链跳舞一样,这才是体现建筑师底蕴的设计。路易斯巴尔干在墨西哥的自宅充满了中美洲风情,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仿佛有一种神圣庄严的自然光笼罩在所有拜访者身上,冲击着他的视线,使他心中荡起感动的涟漪。巴尔干设计师被称之为“抚摸色彩的人”,这里说的色彩不单只颜色也包括光线,这座建筑正是这个称号的最佳诠释。玻璃之家是设计师飞利浦约翰逊的别墅,这位从小就衣食无忧的设计师,把自己后半生的所有建筑灵感都依附于这座建筑,所以你会看到在这硕大的别墅区里面,充斥着设计师的奇思怪想:作者将绘画廊、雕塑廊全部修建在这片区域,每一栋单体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观主题,甚至这栋别墅里面还包括了一间名为鬼屋的小型建筑,当你看到书中所展示的照片的时候,你就明白为什么它会有这个称呼了。本书是中村先生的历经数年的拜访经验所得,可以说作者将非常大的心血都花在了如何向世人展示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精美建筑,而对于建筑师来说,这些建筑也代表着他的一种倾诉,这种可视化的情感表达,更能让人了解他的性格、他的故事。建筑架起了参观者与设计师之间的一座桥梁,而本书则将这座桥梁再往我们这些读者身上延伸,让我们即使没有机会去世界各地走访,也依然能感受到这些艺术品。

住在建筑师们设计的房子里是怎样的感受呢?

书中记录了中村好文拜访的8栋20世纪建筑史上的住宅杰作,8个所谓世界最美的家。当然这是作家的一厢情愿,也是从他建筑师的角度去看待和评判的,有些房子的设计简直是另住户苦不堪言,“冬寒夏热”,比如说书中第一章介绍的安腾忠雄设计的住吉长屋,不过那对日本夫妇却逐渐适应下来,安之若素,福气!……适合闲暇时拿起翻阅的一本建筑艺术类书籍。

这对日本夫妇用25年的时间告诉你,房子还能这样住?

有生之年能住在那些建筑大师设计的房子里,虽说听起来让人无比羡慕嫉妒恨,但是,很多绝不是一栋不做好心理准备就可以安居的房子。对住在里面的人来说,既有无上的愉悦,又有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精心设计的住吉长屋!怎么看都像“还在施工中的房子”着水泥墙,怎么看都觉得还在施工。就算建成了,那格局和环境也不像能让人舒适居住。老母亲一定困惑不解,说不定还会想:“我儿子儿媳凭什么要住在这种地方……”母亲参观完房子,从餐厅经中庭回到起居室时,不知是不是有些魂不守舍,咚的一声,脑袋撞上了眼前巨大的落地窗。喘过一口气来,她忧心忡忡地反复看了看儿子和“水泥箱子”,忍不住问了一句:“佐二郎,这房子……什么时候盖好啊?”又有一位建筑界大腕为了日本建筑学会奖的审查工作来看这栋房子,连他也不觉得这里像是住宅。有人问他作为专家怎么看待这个“家”,他一时语塞,最后说了句“这家的茶很好喝啊”,搪塞过去。冬暖夏凉?NO,冬冷夏热才原始这个家到了冬天就像冰窖一样冷入骨髓,可是夏天又比冬天更难熬。有次到了晚上,实在酷热难耐,佐二郎夫妇想,或许房顶有风,能稍微好过一点,便上了房顶。没想到房顶铺的楼板晒了一天,晚上正像地暖一样散发着热气,根本不是能睡觉的地方。夫妇二人当时就像“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一样狼狈地下了房顶,但实在不想回到桑拿房一样的室内,最后便在中庭的架空走廊上,像两节手电筒里的电池一样,前后躺着睡了一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都想进来一探究竟住在这里还有不少有趣的经历。有次,警察领着一位外国建筑师来找这栋房子。那位外国人一路都对警察说“长屋、长屋”, 警察便先入为主地认为是一处传统长屋连成一排的街区。他们按照地址找到了佐二郎先生的家,但警察对这栋混凝土上开了个长方形入口的房屋非常不解,小声嘟囔着:“难道这里面还有一排长屋?”满脸想进去看看的神情。再伟大的建筑也需要人的养护然而,这对夫妻竟然在住吉长屋中居住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而且过得安静祥和,怡然自得。在楼梯上、在架空走廊上,在隔着中庭的厨房,都能听到他们开朗的笑声。那声音里透出的愉悦让人心中舒畅。开心的笑声,把住宅作品升华为生活的一部分。佐二郎夫妇一边最大程度地尊重建筑的理念,一边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住吉的长屋为舞台,建筑师和住户互相切磋又互不相让,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对决。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还是阳光明媚,他们都以“来者不拒”的心态照单全收,经过经年累月的爱惜与养护,才将这栋房子最终养育成现在的样子。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佐二郎夫妇住在这栋极富个性的住宅里,却既不勉强也不畏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享受着自己的生活。靠着这对夫妇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加上他们的审美和乐观的性格,这栋房子就像一匹被驯服的烈马,经历长年累月的居住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个理想的家。想必安藤先生看到住吉长屋的居民与房子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也会很开心吧。


 走进世界最美的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