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32768155
作者:(美) 希普勒
页数:360页

作者简介

在美国,穷是一种原罪。
为什么人们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教育、医疗和住房,就业、税收和福利,乃至性别、地域和文化。
穷,永远都是一个“系统”问题。
普利策奖得主,聚焦美国“穷忙族”,看见“看不见的美国”。
这是被人们遗忘了的美国。
洗车工无车可开,银行职员的户头只有2.02美元,医学教科书女编辑十年的收入,也赶不上一个牙医。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其中一些人的故事:他们的家人,他们梦想,他们的失败。而比他们更失败的,是他们的国家。尽管美国的富裕程度前所未有,尽管美国宣扬“劳动致富”的信条,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却令这一切饱受质疑。
对于书中写到的大部分人来说,愤怒是一种奢侈。他们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人们常常用“穷忙族”来形容他们,而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矛盾。
在美国,辛勤工作的人不应该是穷人。
美国的经济起起落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的生活除了更显艰辛之外,基本没有改变。最富有的和最贫穷的家庭之间的资产净值差异加大,形成两级分化的局面。富人学区与其他学区的资源差距进一步扩大。因哮喘缺课的孩子更多了,享受不到医疗保险的人更多了,忍饥挨饿的人更多了,遭受牢狱之灾的人更多了,做底层工作的非法移民更多了。
美国人普遍不了解贫困的成因,因此也不清楚该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他们信仰美国梦,认为即使是出身最贫寒的人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也让人们找到了责备穷人的借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资低是工人本身的错,因为工资低不过就是说明他的劳动价值低。在美国的大环境中,贫穷总是带有原罪的气息。
的确,在一个富有的国家当一个穷人,要比在一个贫困的国度当一个穷人,难熬得多。

书籍目录

作者说明
序言
引言
贫困边缘
第一章
财富与财富的另一面
第二章
徒劳无功的工作
第三章
引进第三世界
第四章
可耻的丰收
第五章
令人却步的工作场所
第六章
父辈的罪孽
第七章
亲情
第八章
灵与肉
第九章
梦想
第十章
劳有所得
第十一章
能力与决心
结语

内容概要

戴维•希普勒(David K. Shipler),1966年至1988年任职于《纽约时报》。他曾在纽约、西贡、莫斯科和耶路撒冷从事新闻报道,后担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首席外交记者。此外,他也为《纽约客》《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撰写文章。他还创作了另外三本书——《俄罗斯:破碎的偶像, 庄严的梦想》( Russia: Broken Idols, Solemn Dreams);《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应许之地的受创精神》(Arab and Jew: Wounded Spirits in a Promised Land),此书曾获普利策奖;《陌生人的国度:黑白美国》(A Country of Strangers:Blacks and Whites in America)。作为布鲁金斯学会客座学者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希普勒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美国大学,以及达特茅斯学院。


 穷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可能比较适合记录片吧,可是在美国像这样为美国穷人发声,真正深入他们的内部,花了这么长时间,呼吁社会关注穷人,质问政府的福利政策,实实在在为穷人考虑是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看完很让人沉重,贫穷是真正可怕的一件事,更可怕的是那种恶性循环,永远拜托不了的诅咒,早孕,毒品,疾病,没有应有的教育,一代又一代,一直重演着。突然发现那种能真正脱离这种环境,靠着教育或其它什么东西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实在太了不起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只看着文字都让人感到绝望,很难想象那种正在经历的人们该是多么难过。
  •     本来之前是给4个星的,但是看到后面,我觉得5个星是可以给的,这本书值得一读。看到有网友评论说没写出什么东西,翻译生硬,原作也没什么价值。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至少不同意原著没什么价值的观点,反而我认为本书价值很大。我说多少了三五斗,一方面是我确实从书中学习到了东西,看到了美国底层民众特别是黑人墨西哥人的生存状态,给了我很多思考;另一方面是书中一章的名称“可耻的丰收”,突然让我想到叶圣陶的《多少了三五斗》,想起万盛米行的河埠头粜米的情形,那些丰收的农民以为多收了三五斗,日子会过得更好点,结果发现米多了,价格下来了,还和往年一样,甚至不如往年。我和部分网友的观点相反,认为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案例把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资源分配系统、福利制度等说的比较清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本书是一本仅仅生硬的介绍美国的各种对待贫困人群的制度和政策,摆出各类数据来说明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的确可能有一种更加令人信服的感觉,但是也仅仅是感觉而已,这样处理就会使本书的可读性大大下降,会有多少读者认真的去看那些生硬的数据治疗呢,除非是专门做学术研究的,对数据、对政策会仔细阅读,普通读者更多的在乎的是阅读的趣味性。再说,即便是专业的人士,如果读一本汇总了各种数据的书,还不如直接去查原始资料更为可靠,不是吗?同时,如果说作者并没有列出多少数据,没有过多的文字来阐述美国的政策和制度,就认为作者没有功底、粗制滥造了一本书,或者认为原书没有价值,那就有失公允了。须知,通过一个个人物把各种美国的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串联起来讲述,比列举一些数据更加难度大。作者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采访书中所叙述的每一个人的,在文字叙述上肯定也花了不少时间。没有人能够轻易的就把那么多采访过的人物的精髓提取出来,然后简化为一本三百多页的书。作者必然有一个提炼、修饰、完善的过程。说了这么多,还没评论本书所叙述的内容。不过我觉得我已经表明了对这本纪实类书脊的喜爱,感觉无需对书中内容做太多的复述。有网友针对书中所述的穷人特征进行评价,认为穷人具有劣根性或者什么其他劣质特征,进而认为本书写的不好,那真是太不公正的评价。书中所述的东西可能是一些人不喜欢的人或事,但是并不能由此否定写这本书的人。最后,再次强调,我觉得本书没有简单的摆出数据、对各种政策做硬性的解释,反而是以生动的人物故事串联穷忙族的特点,不光是从政策和人性层面分析,还从教育、医疗、保险、家庭多个角度分析,正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     一个人的贫穷究竟能到什么程度?这本书是写希望国的那些穷人,看似和我们我管,但是仔细想来却不尽然。每每走过街道看到那些乞丐,或者在垃圾箱里找吃的那些人,我们的心里究竟作何想?是活该还是怜悯,是过去给他点钱还是嗤之以鼻。这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的条件。”我在开始看到《穷忙》一书书名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揭示人们为什么贫穷的书,想到自己一无是处的生活,想找找为什么贫穷的原因,然后想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没想到这是一本纪实文学,书中罗列了许多人的不幸,以及他们无奈的生活。做的文笔不错,而且又一定的社会研究背景,这从他运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这点可以看出来。所以这本书不仅仅只是想通过某些人的不幸来赚取让人们的同情,作者把目的引入了更深的层次——社会、家庭、以及运气究竟带给这些不幸的人们的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一步一步的把生活过得更糟,进而揭示出美国梦的另一种“美国噩梦”。这本书还可以让准备去美国的人感受到你在美国较坏的处境是什么?以及给那些对美国生活抱有盲目幻想的无知者一些不曾接触过的美国。全书有这么几个章节写的比较好,需要阅读的朋友不妨先读读这几个章节,然后在决定是否继续读下去:“徒劳无功的工作”、“父辈的罪孽”“劳动所得”“能力与决心”。每个章节都可以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论题去展开挖掘,如果正在准备论文,或者从事研究的人员这本书是一本open your mind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美国的穷人状况有隔阂感。也有共通感。
  •     有时候很嫌弃笨人,不喜欢和做事效率低、学习能力差的人沟通,怒其不争。读了这本书里的例子,又觉得很多事不纯粹是基因不好或者不够努力,可能是陷入恶性循环,可能是内心不够强大,可能是机遇实在太差,有些人的遭遇令人心疼。然而社会不会等着他们长大,也没有人有耐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只能靠自己觉悟,做出取舍,更有力量,这样的要求对他们真的太高了…
  •     适合给盲目崇洋媚外的人看。
  •     全书通篇不厌其烦的举例子,只为说明一个广大中国人民中学政治课本就明白的一个真理“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因为把美帝底层人民的生活写的忒惨,边看边同情,突然反应过来我何德何能算什么东西也敢对生活流露恻隐之心。内容不错,翻译垃圾大概是谷歌机翻的
  •     “在美国,辛勤工作的人不应该是穷人。” 凭什么?劳动致富只是一种谎言。我一直很矛盾,一方面同情穷人,觉得人不应该过的那么惨。另一方面,自己还有一些从底层爬上来的朋友又让我觉得“谁让你自己不努力?” 但努力不等于勤劳,赚钱靠的是脑子,而不是辛勤工作,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辈子也脱离不了这种思维模式
  •     好压抑,中产和他们其实也就一线之隔
  •     最近在左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人的成功(脱离贫穷)啊,不仅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看历史的机遇。
  •     越忙越穷,越穷越忙,不止物质。
  •     贫穷就像一个流着血的伤口。它会削弱防御能力。它会降低抵抗能力。它会引来捕食者。 看这本书需要不停换气......虽然我看过不少纪实文学了,可还是有很无助快要溺水的感觉。就像你知道你所看的人文社科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切。你都知道,可是你还是会很难过。对我们都知道原因,可是,怎么解决呢。阶级归于人性中的攀比虚荣,或说最开始生物性的自保行为。好的,可我们怎么去解决。什么样的社会契约才能达到你们所谓的平等所谓的公正???又或者无助和痛苦其实就是一种常态?
  •     基于事实上的分析若能更丰富更深入就好了
  •     书中提到的NGO代表有点官僚、提到的媒体代表有点不近人情,反而有些善良的律师代表。
  •     哪里的穷人都不易
  •     一个时期的纪实,难以相信作者是忍着怎么样的感受把这些负面信息全部以乱糟糟地笔法一点点写出来。
  •     穷且益zuo,不坠青云之志。
  •     展现了社会的另一面
  •     贫穷是流着血的伤口,会引来捕猎者。
  •     译丛系列里也是参差不齐 这本书写得就还挺随意
  •     实话实说,这本书真是读不进去,只好随便翻翻翻完了,具体内容根本就没看。哈哈。只知道说的是一个字,穷。穷穷穷。
  •     细节丰富,对深化贫穷恶性循环链的认知极有意义,弱点是缺乏总结与梳理。贫穷是一种遗传性极强的原罪,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逐步改善,而非幻想一飞冲天。
  •     和BBC《美国的贫穷小孩》异曲同工
  •     2.5 周五 贫穷就像一个流着血的伤口,它会削弱防御力,它会降低抵抗力,它会引来捕食者。
  •     文字拗口啰嗦,对生活描写很多,缺乏有深度的分析。只是一本描述美国穷人生活的书。
  •     穷者恒穷的怪圈有时并不是仅仅通过个人努力就能逃脱的,然而还是能从评论里看到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并将穷困认定为穷人的原罪,真是幼稚。
  •     テーマ自体がおもしろいけれど、翻訳のせいかな?ドライで読みづらい。
  •     讲赤贫者“美国梦”的破碎。
  •     略读标记
  •     穷人各有各的不幸,富人的生活是在查漏补缺,穷人的生活却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苦难交替出现,总有一关逾越不过去,进而坠入万丈深渊。需要注意的是,穷人虽然穷,虽然痛苦,但不能一概而论说他们不幸福,有希望就会有内在的幸福,而希望是针对所有人的。
  •     时效性稍差。文字版的Shameless直视感。很多问题社会确实是有能力去解决的,只是受限于制度无从下手。政治这事儿真是躲不开左右左的转向。
  •     触目惊心。贫穷把人们变成了什么样子?因为贫穷,失去了防御能力,更别提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真的可以选择吗?试想如果在他们那样的位置,会有怎样的选择呢?感恩父母给了我受教育的机会,更应该好好努力。
  •     翻译不好,太难嚼了,读了三天终于读完了
  •     如果你处于底层阶级,那么你最好“单身、健康、男性、自律、爱学习”,否则基本没机会走出底层。记得曾经看过相关议题,下面有人留言抗议:“难道穷人就没生孩子的权利?”穷人当然能生孩子,只是,生了孩子就别想脱离底层了,安安分分世世代代给富人做牛做马吧。(中国的女性还有做小三这条路,算不算比美国好?)
  •     《北美折叠》
  •     贫穷意味着没法进攻、防御无能,小问题就是大灾难,无助而绝望。要想挣脱这束缚,需要找到问题所在,打破认知的局限,有方向有决心有可执行的方案,找到切入点,以及有必要的硬实力,还有并不会平稳顺利的过程。几乎整本都是低潮,看得都要抑郁了(>_<)
  •     比较不错的一本反映美国底层社会生活的书。
  •     故事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生活依旧是未解的难题。
  •     虽然美国人的这点穷也就是还不清的信用卡,算不上多穷,作者如社会学家般对穷人案例的细致描绘,贫穷真的如一个黑洞会把人往下吸,脱离怪圈需要一个离心力
  •     不能遗忘,不应欺侮,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很艰辛了。
  •     一个一个真实的故事,会看到一些和自己很像的故事,还是觉得这个社会客观讲,适合每个人生活,就看你自己的欲望和能力、资源是不是匹配吧,不然怎么样都很苦
  •     编译一般。
  •     任何国家的穷人都一样,没法接受良好教育,生活环境恶劣,挣扎在梦魇中。如同《人生7年》一样,阶层很难改变,读完心堵。
  •     令人绝望的一本书,投胎真是个技术活。
  •     金钱是人性最好的试金石
  •     太难读了 坑
  •     图书馆偶然遇到的美国底层阶级有色记实书籍。作者有自己的想法,无所谓对错那都是她的所思所想。中国的底层实际上比这本书里惨多了也更没有希望多了。国家社会的发展会给人们更多提高生活水平满足需求的机会,这一点美国强于中国。总之要努力,单身健康自律爱学习这都没啥错,只是单身似乎没那么好受而已。
  •     看看另一个世界的一部分样子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好莱坞里见识到的一大群美国人。看了,为自己身在中国还是有一些庆幸,同是身为女同志的无奈与担当。
  •     好的教育、好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对于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要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模仿别人的生活
  •     很多人很努力很努力,但是仍然不成功,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是不是考虑除了存量的问题,还要考虑增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的田野。不该把结局想得那么早,只要还有机会就来日方长。
  •     记录在美国底层劳苦大众的生活。 他们中也有一部分白人,但更多的是黑人,拉丁裔、非裔和亚裔的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 永远做得不可能出头的工作。即便如此,生活还是得继续。 而从中最终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看得到,摸得着那个人人都向往的”美国梦“,但基本不会属于白人之类的种族。
  •     防止穷忙,关键是工作要有价值的,且是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