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040407167
作者:汪正龙
页数:269页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马克思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从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与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兴起,马克思早期的感性论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马克思与当代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与现实主义问题,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多重内涵、当代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六个方面清理马克思美学基本话题、准话题、问题域在20世纪美学思维、命题、体系建构中的作用,凸显了二者的继承与被继承关系,发掘思想史、美学史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潜在线索。

书籍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走向
一、美学研究的形而上学颠倒与批判之维的确立
二、延伸与拓展: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变迁
三、从马克思的美学到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关联路径分析
四、重估马克思:马克思的美学与21世纪
上编 马克思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
第一章 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与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兴起
一、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
二、从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到卢卡契的物化理论
三、批判理论和批判美学的兴起
第二章 马克思的感性论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
一、马克思早期的感性论思想及其理论渊源
二、马克思论感觉和感性的解放
三、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
第三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内涵
三、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评价
第四章 马克思与当代意识形态批判
一、马克思与作为哲学批判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
二、马克思与作为社会学批判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
三、马克思与作为文学批评范式的意识形态批评
四、马克思与作为文化批评范式的意识形态批评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与现实主义问题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与文艺思想关系的重新审视
二、马克思、恩格斯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三、对恩格斯所说的“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的不同理解
四、卢卡契与20世纪现实主义论争
第六章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多重内涵、当代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一、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历史语境与多重内涵
二、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
三、鲍德里亚等人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挑战
下编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关联
第七章 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比较与结合中的美学问题
一、作为解释学家的马克思与弗洛伊德
二、比较与改造: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形态与路径
三、综合与创新:理论形态重建
四、结合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文化与美学机理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
一、现实主义美学正统在苏联、东欧的确立
二、颓废艺术还是文化遗产: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对现代主义的重新评价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话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形式主义关系的演变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形式主义相结合的基本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形式主义对话的美学机理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
一、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
二、福柯与马克思
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社会学研究
一、马克思的艺术社会学思考和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传统的形成
二、大众文化批评
三、介入或自律: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思考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及符号学问题
一、马克思的语言观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二、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结语 马克思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
二、马克思的实践观与中国当代美学
三、马克思与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论中的人学范式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内容概要

汪正龙,男,安徽南陵人,1965年3月生,文艺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及西方美学。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奠基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多方面的,其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自然不容小觑。单就文艺问题及美学理论而言,马克思的理论光芒在诸多美学思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20世纪美学思潮中“马克思”质素的深入讨论,是对马克思美学的还原。当然,这一“还原”是建立在马克思美学自身的丰富性前提之上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将文学界定为事件(event);而在马克思那里,文艺问题又何尝不是多维展现的意识活动呢?正是这种丰富性,成就了马克思美学的巨大张力,更为其后的纵深发展提供了视角。且不说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思想如“异化”、“意识形态”、“感性”等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的基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其他文艺思潮之间也存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重要问题虽在西方学术界有所涉及,但大多悬而未决。汪正龙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正是在马克思理论与20世纪美学观念、思潮、范式等问题的关系研究中的开拓性著作。《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马克思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属于历史影响研究。包括第一至六章,下编为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关联,属于逻辑关联研究,包括第七至第十二章和结语。本书的基本内容是考察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双重关系,一方面是马克思的美学观念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生发于马克思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其他美学和文艺思潮之间的逻辑关联。就前者而言,把马克思本人的美学问题和准美学问题纳入20世纪延伸了的美学情境和变形了的美学图景中加以重新审视,即考察马克思原本相对偏重于政治经济学维度的美学问题、准美学问题如何演变为艺术、文化、上层建筑层面的美学问题,清理与评估马克思美学话题、准美学话题在当代美学中的演变轨迹,以及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生成和演进的影响,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思潮的对话与碰撞中反观马克思思想的潜能与前景。这其中如“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与批判理论、批判美学”、“马克思的感性论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马克思的自然观与生态美学”、“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文化批评”、“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观及现代效应”以及艺术生产理论的强势影响。就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关联上,作者以宏阔的视野,重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现代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艺术社会学、语言符号等流派或问题域,展现了马克思美学巨大的阐释力。对这些问题的考察、论证与提升,自然不是作者“闭门造车”,而是整合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在一个比较宏大的视域中透视与马克思有关的20世纪美学的问题域,进而从美学这一个侧面对马克思与20世纪思想史的关联进行新的解释和论证。马克思美学不仅与既有的美学理论发生碰撞与对话,更启迪着当下美学理论的多重建构,本著作正是以21世纪的当下为立足点,审视马克思美学思考的现代性与未来前景。不仅是当代意识,作者在书中体现出的本土关怀也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当代美学属于20世纪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热烈讨论,实践论,审美意识形态,人学取向等等,都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内在精髓与致思方式。作者在充分考察了这些讨论成果后,也进行了反思,认为在研究方法和视野格局上存在明显不足,并充满责任感地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创新路径。就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构而言,本著作研究了从马克思的美学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路径和马克思主义美学重建的方法论问题;并开创性地解决了这样两个理论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怎样经过卢卡契的物化理论开启20世纪工具理性批判和批判理论、批判美学;马克思早期的感性论在近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以及马克思的自然观所包含的生态维度,当代生态美学对这一重要理论资源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国内首次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理论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认为二人在文艺观上有接近之处,但不尽相同,马克思的美学有哲学美学成分,涵盖了感性、人的全面发展、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批评等多重内容,恩格斯的美学基本是文艺美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的一种概括,它影响了后来马克思主义美学中重方法和重政治两种类型不同的现实主义理论。除此之外,本著作还就国内学界较少涉猎的问题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这两大最具异质性的美学思潮的关系,关于意识形态的本体论建构与意识形态的文化批评,等等。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本著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与批判精神。首先,在对马克思美学(或哲学)资源的挖掘上,立足文本,观照这一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而没有断章取义。这期间既有理论沿革,又不乏话语转换,更有新的美学理论模式的建构。如在“马克思的感性论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这一部分,作者在梳理了德国美学的“感性”本义之后,立足《神圣家族》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原典,为我们呈现了马克思的感性观,并顺承马克思的感性论在20世纪美学延展的轨迹,我们呈现了一幅立体的理论演变图景。在其批判性上,作者对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诸思潮的关联性研究,不是单纯的影响研究,而是辩证地将其置于美学基础理论的框架内,从中既反映出作者对马克思美学原典的批判性阐发,更有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可能形态建构的期待和努力。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反思,更能显现出本著作的当代意识。作者在《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中的诸种努力,对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持有的开放态度。把马克思的理论学说作为一种理论资源,重视与其他文艺甚或哲学思潮的对话,把“误读”、“别解”等观点看作是对马克思美学的丰富;这种对话还体现在基于马克思理论的宏阔视野而显现出的跨学科特点,把哲学本体论、价值论融会于审美事实中,更把政治经济学的视界作为美学讨论的重要语境,“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成为关联研究的精彩之笔。其次,基于审美艺术实践的理论创新。文学艺术是形式的,而又不仅仅是形式的;是自律的,而又不仅仅是自律的。本著作正是从文艺实践的复杂性出发,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与突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之,《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一书在马克思与当代思潮的对话、碰撞中探讨马克思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轨迹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生成的不同路径,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其中关于美学当代化、中国化过程的历史、形态、现状和问题,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本土关怀,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我们关注。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架构大,视野宽,完成度也很高。
  •     这本书是对马克思美学的一种梳理,从问题域到理论流派,梳理全面简洁。感佩于作者的学识,也感慨追随马克思主义的学人与著作之多。这本书并不好读,作为入门书目有一定难度,从每页大量的引号与注释可窥一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