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他人之痛苦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9867413444
作者: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
页数:176页

作者简介

這是蘇珊‧桑塔格2003年的最新論著,也是繼《論攝影》之後,另一部深入探討影像與當代文化關係的力作。桑塔格在書中追溯了現代戰爭與攝影的演進,近代反戰運動的發展,以及影像與新聞、藝術和文化之間的複雜與曖昧。那些源源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戰災影像,究竟是「記錄了」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了」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了我們對暴力的厭惡痛絕,還是磨平了我的同情心?旁觀他人的苦痛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還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邪淫趣味?觀看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們堅硬一點以面對內心的軟弱?還是令我們更麻木?或令我們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創傷?而面對這類由照片所帶來的遠方災痛的知識,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桑塔格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等重大議題。

书籍目录

旁觀他人之痛苦
致謝
附錄:旁觀他人受刑求
譯後記

内容概要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年出生於紐約市,在亞利桑那州和南加州度過小學及中學生涯,十五歲進入柏克萊加州大學,隨後轉至芝加哥大學就讀,十八歲自該校畢業,1957年從哈佛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學位。1960年前後桑塔格開始活躍於紐約文壇,被視為新一代的才女接班人。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恩人》,贏得名哲學家漢娜•鄂蘭的激賞;1964年發表的〈假仙筆記〉,被美國新聞學會列為二十世紀一百篇最重要的文獻之一;1966年結集出版的《反對詮釋》令她名噪一時,該書迅即成為大學校院經典,「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稱號不脛而走。六、七○年代之間,幾乎每部桑塔格文集都是一宗出版盛事,其談論主題從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法西斯主義、色情文學、電影、攝影到日本科幻片乃至當代流行音樂,筆鋒所及都得風氣之先,充滿睿智、卓見。1977年的《論攝影》榮獲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1978年的《疾病的隱喻》肇自1975年間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被女性國家書會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了世界的女性著述」之一。
除小說和評論文字之外,桑也涉足電影與舞台劇的編導工作,七、八○年代桑一共拍攝了《食人生番二重奏》等四部電影,並導演了皮藍德婁和昆德拉等人的劇作。1992年出版的第三部長篇《火山情人》,登入暢銷排行榜,是桑最雅俗共賞的一部作品;而2000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更為她贏得該年的美國國家書卷獎。2001年5月,桑獲得兩年一度的耶路撒冷獎,表揚其終身的文學成就。


 旁觀他人之痛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自從相機發明後,影像帶給人比圖像更直接的衝擊。那些在戰場上攝得、被視為名留百世的照片,尤其得到人們的激動與理解。在相機發明的五、六十年內,相片的「真實」都毫不懷疑的被信任。但在攝影技術被人們廣為知悉時,早期影像的真實性便開始被人們質疑,並且一一揭穿。如在需要放大拍攝秒數以取得曝光的情形下,那些像是凝固了的動態風景,絕不可能在一眨眼的拍攝中可被完成,要取得這些影像,甚至得經過排練。而一些拍攝靜景的著名相片,又多數在攝影師對現場的搬動挪移下所製造。一直要到越戰時代,人們才可以肯定沒有任何一張名照是裝設出來的,雖然即使是一張在攝機過程完全無法挑剔的「真實」相片,其取景也脫離不了攝影師的個人態度。在現代,我們可以坐在家裡翻閱一本國家地理雜誌的圖片集,被拍攝對象的痛苦、悲傷、深邃的臉與眼所震撼,這就是我們對這些影像可以給得起的敬意。在其它地方,這些他人的痛楚景像,是被散落在如商場般的藝廊或美術館,一切的佇足在參觀的時限裡變得匆促而商業,罔論尊重。當電視上出現(又)一則關於災難現場或戰爭訊息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不過觀看,或轉開。我們不禁要自問自己,是否已經對他人的痛苦感覺麻木?我們是否對作偽的影像驚訝失望,不再信任所有(看起來像)技術完美、藝術品般的相片?是否厭倦了鋪天蓋地的影像,認為這些都不過是媒體操縱下的把戲?是否對在戰場上穿梭的記者和在災難現場的攝影者感到憤怒,認為他們不過是媒體的走狗,一群扒糞者?是否我們每個人,都已然對這些痛苦無動於衷?當我們在觀看這些影像時,只會彰揚自己犬儒的「知識」、「教養」和「同情」嗎?「現代文化的市民、視暴力為觀覽物的消費者、擅長貼近刺激又不致身受其害的行家,他們早已深受調教,懂得犬儒地懷疑『誠懇』的可能性。」「坐在椅上,遠離災厄,宣稱自己高人一等。」蘇珊.桑塔格一席話振聾發聵,讓人不得不羞愧,但是她也說明,並不是全部人類都是如此。「在那些優游富裕的地區,人的確有旁觀、甚或懶於旁觀他人之痛苦的曖昧特權,然而把世界與這些地區等同齊觀,卻是荒謬可笑。同樣荒謬的是,以那些對戰亂烽燹、滔天不公、慘酷不仁全無第一手理解的新聞吸納者的心態,去概括所有人對災難反應的能力。」一幅影像被完成了,但是影像卻不能為自己詮釋。一幅在塞內加爾的農村被殺害的幼童影像,可以被解釋為敵軍的兇殘,也可以被解釋成己方的內鬥。影像需要文字,才能賦予它意義──這也是蘇珊.桑塔格在本書並無附上任何圖片的緣由。觀看影像的我們,是否能看到影像觸動心弦時,那直接又赤裸的含蘊?
  •     我並沒很愛這本書,某些行文用詞,令我想到了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很言簡義駭的內容。奇怪的是,台灣人評論這本書、閱讀這本書的數量居然超越了對岸的同胞好幾千倍,莫非,大家都是學術控或文青控嗎?對於桑塔格的觀點,跟我以前在AI當義工翻譯內容的感想是一樣的:無法親眼目睹的死亡令人麻木,目睹太多次死亡也會令人麻木。死亡之殘酷,是我們第一次知道死亡時就明白的,但是我們太把它當成理所當然,而不去思考死亡的意義在哪裡,而就只是單純的死,尤其,是別人的死。
  •     攝影的審美和紀實功能一直互相矛盾,不論攝者還是觀賞者。森山說攝影非藝術因不是從無到有,就道出了問題的關鍵。攝者考量的是道德和審美,觀者面對的是道德和欲望,佛洛依德說是人類天生的死亡欲望。有幅畫叫男人被蛇咬死的風景,逃跑者恐怖回望的表情是個例 。不過這書只是提出問題或是解釋問題,很少寫到解決的方法或我們應以一個怎樣的態度面對戰爭照片或照片本身,,只間歇提出一些,如談到華爾華姿時叫我們建構心靈對面對,也是白說。或許根本就沒有正確的態度。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沒讀好
  •     很晦澀。但是很中肯。
  •     簡體版譯者是黃燦然,書後有對陳譯本的感想
  •     20110402-20110504
  •     陈耀成
  •     c
  •     “旁观他人的苦痛究竟是为了谨记教训,还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邪淫趣味。”每天看电影,却难以感悟其表达的真实况味。坐在椅上,远离灾难,宣称自己高人一等。 影像的泛滥,转载,评析,最后带来的是对现实世界的麻木。所以技术完美艺术般的相片影片终会大浪淘沙,留下的是平实真情淡入浅出,附以文字,盛久不衰。
  •     :无
  •     只是竟連同情也要小心。
  •     看的时候略嫌弃居然不配图、只在注释中留图片网址。桑格塔说:我不想有照片,因为我想提出理论,挑衅人去思考一些问题…………你需要文艺去做这类工作
  •     “战争受害者的照片本身已成为一组修辞,它们重申,它们简化,它们煽动。它们制造了达成共识的幻觉。”
  •     旁观。是的,只是旁观。不仅仅是对他人,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     吳老師贈書
  •     我看的是别的书里的片段
  •     暴力与战争影像传播的历史……在诚品敦南店看到的书 又勾起了台湾的回忆啊啊啊
  •     读过英文版
  •     桑塔格对现代文化的一次猛烈抨击。war and photography
  •     很有意思. 新聞相片與戰爭實況的討論, 值得反思. 新聞工作者的角色是建構, 還是記錄?
  •     作為傳媒工作者,影像閱讀者,文化消費者;雖不可避免每天"看"他人的苦難,但至少要知道自己只是一名冷眼旁觀者.
  •     多说的话是屁话 经典!
  •     記得那年在香格里拉一間青年旅舍,因病而留在旅舍竟然找到大陸出版是黃燦然的譯本,名為《關於他人的痛苦》,關於不及旁觀深刻使人一聽便記住,翻閱了十數版便擱下。去年竟因著吳爾芙及Jane Addams(有關男女的差異與及戰爭的關係)而想起這本書。
  •     虽然不完全认同,但很有启发!
  •     人之为人,自知谁无死。然而于远超人寿的集体历史中,追忆的价值却带给我们复杂的讯息。
  •     因為太晦澀難懂所以薄薄一本都看了好久,雖然點都對,但是又能說明什麽問題,能被人看出來的痛苦都不是最痛的痛苦,對痛來說,只有憐憫和無所謂,沒有感同身受。
  •     良心與責任 觀看與旁觀
  •     他人即我
  •     照片恍如真實。
  •     社会的恶症很多时候是由家庭教养加上天性所定,美国的社会暴力就是法律纵容,家庭缺乏重视所致,如果这样同等的叛逆暴力的人藏身亚洲社会,会从小受到排斥与抨击,可是在外国却成为力量与勇敢的象征,其开发的战争与虐囚等等只不过又是埋藏在顽劣不堪的青少年成长后爆发的冰山一角罢了。
  •     作者观点犀利,书不错,不过怎么也找不到乔治·巴塔耶的书......
  •     4.0 相對直指的是對於影像的認知和相互間的關係,談到現象但本質可能涉略的不多。
  •     不评分
  •     簡體版譯者是黃燦然,書後有對陳譯本的感想
  •     停止起于窥探,止于麻木的消费性观赏。
  •     Thank you, I mean it. “这些照片以孤苦无告的蚁民百姓为焦点,却又把他们打回孤苦无告的原形……他们的姓名在图片说明中一律从缺,拍摄人物照却不列出对象的姓名,等于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与名流文化同流合污,同时助长了对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摄影口味的贪婪需索:只授予名流姓名,而将其他人贬降为他们的职业、种族及惨况的代表性样本。”
  •     他人的痛苦在激起我们怜悯之心的同时,是否也有一丝念头飘过:“啊,还好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旁观他人的痛苦究竟是为了谨记教训,还是满足邪淫趣味?是令我们感同身受,还是变得麻木不仁?英文书名是“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另一个版本的翻译是《关于他人的痛苦》,个人觉得翻成“旁观他人之痛苦”更合适。
  •     何止战争摄影,几乎所有的记录和表现灾难、痛苦的艺术手法,在当前都存在借怜悯之意开启公众同情感宣泄渠道或曰满足公众自我欣赏的本能欲望
  •     修正了許多來自On Photography的想法
  •     沒注意到有簡體本,不過繁體本的譯文也不錯
  •     學術伴手禮類的讀物
  •     辩证思考贯穿全文,良多启发。
  •     这是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关注现世的独立思考成果,简直是金句王啊!感觉photo有关课程都应该列进必读书目了,同时配合着罗波卡帕的失焦。这是一本值得重读的书。
  •     即使见了再多惨痛的影像,那些未曾经历的人们永远不能感同身受。
  •     既然难以想象又怎能习以为常
  •     解構戰爭影像所代表的意義,同情心批判,還有這之間所發生的弔詭,真正從戰場歸來的勇士們,他們無語也無批判,過於真實的場景以融入他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這些安逸之人才想尋找批判的內心效果,如此冷感的人們說明我們平凡,生處在太過於安全的環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