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他人之痛苦》书评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9867413444
作者: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
页数:176页

旁觀他人之痛苦:我們要選擇漠視,還是正視?

自從相機發明後,影像帶給人比圖像更直接的衝擊。那些在戰場上攝得、被視為名留百世的照片,尤其得到人們的激動與理解。在相機發明的五、六十年內,相片的「真實」都毫不懷疑的被信任。但在攝影技術被人們廣為知悉時,早期影像的真實性便開始被人們質疑,並且一一揭穿。如在需要放大拍攝秒數以取得曝光的情形下,那些像是凝固了的動態風景,絕不可能在一眨眼的拍攝中可被完成,要取得這些影像,甚至得經過排練。而一些拍攝靜景的著名相片,又多數在攝影師對現場的搬動挪移下所製造。一直要到越戰時代,人們才可以肯定沒有任何一張名照是裝設出來的,雖然即使是一張在攝機過程完全無法挑剔的「真實」相片,其取景也脫離不了攝影師的個人態度。在現代,我們可以坐在家裡翻閱一本國家地理雜誌的圖片集,被拍攝對象的痛苦、悲傷、深邃的臉與眼所震撼,這就是我們對這些影像可以給得起的敬意。在其它地方,這些他人的痛楚景像,是被散落在如商場般的藝廊或美術館,一切的佇足在參觀的時限裡變得匆促而商業,罔論尊重。當電視上出現(又)一則關於災難現場或戰爭訊息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不過觀看,或轉開。我們不禁要自問自己,是否已經對他人的痛苦感覺麻木?我們是否對作偽的影像驚訝失望,不再信任所有(看起來像)技術完美、藝術品般的相片?是否厭倦了鋪天蓋地的影像,認為這些都不過是媒體操縱下的把戲?是否對在戰場上穿梭的記者和在災難現場的攝影者感到憤怒,認為他們不過是媒體的走狗,一群扒糞者?是否我們每個人,都已然對這些痛苦無動於衷?當我們在觀看這些影像時,只會彰揚自己犬儒的「知識」、「教養」和「同情」嗎?「現代文化的市民、視暴力為觀覽物的消費者、擅長貼近刺激又不致身受其害的行家,他們早已深受調教,懂得犬儒地懷疑『誠懇』的可能性。」「坐在椅上,遠離災厄,宣稱自己高人一等。」蘇珊.桑塔格一席話振聾發聵,讓人不得不羞愧,但是她也說明,並不是全部人類都是如此。「在那些優游富裕的地區,人的確有旁觀、甚或懶於旁觀他人之痛苦的曖昧特權,然而把世界與這些地區等同齊觀,卻是荒謬可笑。同樣荒謬的是,以那些對戰亂烽燹、滔天不公、慘酷不仁全無第一手理解的新聞吸納者的心態,去概括所有人對災難反應的能力。」一幅影像被完成了,但是影像卻不能為自己詮釋。一幅在塞內加爾的農村被殺害的幼童影像,可以被解釋為敵軍的兇殘,也可以被解釋成己方的內鬥。影像需要文字,才能賦予它意義──這也是蘇珊.桑塔格在本書並無附上任何圖片的緣由。觀看影像的我們,是否能看到影像觸動心弦時,那直接又赤裸的含蘊?

已知的殘酷

我並沒很愛這本書,某些行文用詞,令我想到了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很言簡義駭的內容。奇怪的是,台灣人評論這本書、閱讀這本書的數量居然超越了對岸的同胞好幾千倍,莫非,大家都是學術控或文青控嗎?對於桑塔格的觀點,跟我以前在AI當義工翻譯內容的感想是一樣的:無法親眼目睹的死亡令人麻木,目睹太多次死亡也會令人麻木。死亡之殘酷,是我們第一次知道死亡時就明白的,但是我們太把它當成理所當然,而不去思考死亡的意義在哪裡,而就只是單純的死,尤其,是別人的死。

提出問題,沒有解決

攝影的審美和紀實功能一直互相矛盾,不論攝者還是觀賞者。森山說攝影非藝術因不是從無到有,就道出了問題的關鍵。攝者考量的是道德和審美,觀者面對的是道德和欲望,佛洛依德說是人類天生的死亡欲望。有幅畫叫男人被蛇咬死的風景,逃跑者恐怖回望的表情是個例 。不過這書只是提出問題或是解釋問題,很少寫到解決的方法或我們應以一個怎樣的態度面對戰爭照片或照片本身,,只間歇提出一些,如談到華爾華姿時叫我們建構心靈對面對,也是白說。或許根本就沒有正確的態度。

Susan Sontag是對的,但Jean Baudrillard也是對的。

我們沒有資格批評法國人所擅長的誇飾,Susan Sontag是對的,但Jean Baudrillard也是對的。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認同(甚至是體現)Susan Sontag在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裡,近乎悲憤地指出,戰場上的槍林彈雨要比某些理論家(尤其法國)所謂的超真實;所謂的影像即是真實(沒有影像;沒有戰爭),要來的真實多了(說粗俗一點,被子彈打過才知道是痛;身處威脅之中,才知道什麼叫做恐怖,而不是紙上的幾行字;不是影像裡的迷霧;同樣的,戰爭也不存在於那些常上談話性節目的”速思者”們的嘴中),那些喜愛浮誇的法國學者們,他們所說的,只不過是一群身處安全地帶的犬儒們所製造出來的理論,卻以為可以替這整個世界代言了!(我沒有回過頭去翻閱Susan Sontag的書,這裡可能有許多是我自己多說的、誤說的),但我們同樣也可以正視Jean Baudrillard(尚‧布希亞)的”警句”,讓我們來看看他某本書的書名吧,可能會產生與Susan Sontag的對”硬”。那本書即是尚‧布希亞的-波灣戰爭不曾發生,布希亞在裡頭提出了許多相當”過頭”的論點(在我看來是過頭了),包括以後不再出現戰爭,即使出現了也不再是一場戰爭;提出了海珊(美國的傭兵、佯裝阿拉伯的中央情報局幹員等等)是如何在一場不曾發生過的戰爭中與美國共謀,在不交戰的狀況下各取所需;描述了如何通過一場”充氣式”的戰爭以及連續轟炸同一個據點來達到了隱喻的效果;更重要的,一場戰爭是如何藉由影像、CNN記者、政府發言人、辯論家、觀眾等等得以成形。這書裡面的論點是相當”冷”的,死亡數據、無辜的人民及戰俘都成了揶揄這場假戰爭的工具,不過這不會是批評他的點,布希亞並不犬儒,他並非如其他評論者所說是一個後現代的信仰者,如果把他的理論當成一種遊戲(例如說他的理論用來評電視是可以的,但用來講一場戰爭則顯得太過兒戲),這樣的態度才是不折不扣的犬儒,膽怯地迴避正在膨脹的事實(我也迴避了布希亞的激進觀點,他認為這是不易察覺的,我則認為事實還沒他講的那麼嚴重,不過確實是朝著他劃好的軌道在進行,如果一直沒有改變的話,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他的理論是一種”警句”)。Susan Sontag手持的是一把現世的解剖刀(具有醫療性質),布希亞手握的則是一部啟示錄,這麼說吧,雙管齊下效果好。

关于给他人设定义的意义

在最后的《关于他人的酷刑》里,苏珊曾数次地提到当权者利用给他人下定义来得到他们对他人下手的理由。一个理由的提出是必要的,但理由的合理性似乎更能屈从于权力的拥有者。下定义就是“理由合理化”的一种形式,它通过转移特定名称的涵义或新增加一些名称含糊其辞地掩盖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并将人所共知的罪恶名称永远地作废了。


 旁觀他人之痛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