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515508023
作者:陈希我
页数:400页

作者简介

一个人可以从自己国家金蝉脱壳吗?
第一部全方位透视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的当代小说
被媒体认为“够狠”的当代小说家,潜心跟踪十八年,九易其稿
直击第三波中国海外移民潮
偷渡、劳务输出、打黑工、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留学、假结婚、跨国婚姻、中介、蛇头、假护照、护照、签证、大使馆、移民局、商务考察、海外购房团、绿卡、国籍 、双重国籍、新移民法案、EB-5、移民公司……
陈千红,一个命运像水一样的女子,水是没有界限的,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水能包容污垢,流动不止。
二十多年前,为了更好地生存,陈千红流向日本,有了钱后回国发展。二十多年后,她带着从国内挣来的财富和唯一的儿子流向美国。从中国人睡到日本人,又从日本人睡到中国人;从没钱人睡到有钱人,从有钱人睡到有权人。这是家乡流传的关于她的不堪闲话。
她来自流乡,流乡这个地方有着移民的传统,最初从中原移民到南方,后来又移民到海外——有人下南洋,有人被卖到西洋当“猪仔”,近二十年,越来越多的人跑得更凶——跑北美,跑南美,跑欧洲,跑澳洲,还跑非洲,就连太平洋岛国也跑,只要给身份就跑,这一幅幅跑路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些人背后的故事烙印着时代的痕迹,《移民》正是用每个个体鲜活的视角,全方位透视近二十年来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反思狂热的移民现象及其背后的根源。

内容概要

陈希我,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博士。上世纪90年代初留学日本时,在酒吧、KABARE、PACHINKO赌场及码头混职。现居国内,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的苟且》、《抓痒》、《冒犯书》、《我爱我妈》、《大势》、《母亲》,随笔集《真日本》、《日本人的表情》,理论研究专著《享虐的文学》等。获“人民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次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部分作品被翻译、介绍到法、英、美、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
曾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年度文学新锐人物。香港《凤凰周刊》称其作品是“活脱脱人性阴暗的浮世绘”。


 移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上些天一个朋友跟我讲,赶紧攒够二百万,孩子大了直接移民意大利。连别墅带户口二百万足够了,还是大城市。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我在豆瓣上见过某个加拿大的别墅,四百多平米,卖了一百五十万。另一个朋友则感慨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管得太紧,他恨不得去香港生二胎。据他说香港的法律规定,只要是出生地在香港的,就可以成为香港的户口。只不过需要二十万左右。这本陈希我的《移民》开始,给了一个较新的数据: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欲要移民的人若对海外生活没有直接的体验,那可以看一下这本《移民》。移民潮中的中国人众生相尽相显露,而在移民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为人道明白?小说《移民》中塑造了一群移民的人。或者是出于对未来的憧憬,或者是出于逃离家乡,种种原因,这些人来到了日本——一个中国很近的邻国,却又并不亲近的国家。时过境迁,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像老一辈人那样有着深刻的仇恨。日本这个国家很有意思,说开放吧,A片还打上马赛克;说保守吧,苍井空等女优世界闻名;说现代化吧,却仍保留着竖排字的传统习惯……或者是风俗习惯之差异,有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很难理解。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经济排名全世界靠前,因而吸引了更多人才。才有更多的人想移民日本。陈千红这个人从日本到美国,从开始的纯情少女,到最后的深谙世道,所谓的成长大抵如此。我想她的经历很像现在的一些人:最初的纯情,都会被淹没于大环境的纷扰的潮水中。最初理想,逐渐现实,接受了人情事故。从她的角度,人没有什么不可以付出的,自尊?为了生活,自尊又算得了什么?鲁迅也曾说过,人活着第一要义是生存,第二是荣辱。生存是排在荣辱前面的。因而要理解陈千红,理解她所处的那个环境。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算是很成功的。林飘洋、林金座、林通、陈千红、唐鹏飞等人,性格突出,形象鲜明,仿佛没有一个人是大恶,都是环境的产物。但不得不说,小说读起来有些晦涩难以入门。也许是由于将环境放在了国外,国内读者不熟悉环境描写,在最初的章节里,总觉得人物之间没有紧凑感,无法很容易的连贯在一起。还有一点,我看到小说有模仿《红楼梦》写作笔法的痕迹。比如这一小段“这笑话陈千红早已耳熟能详,现在林金座再次提起,又逗醒了肚子里的笑虫。林金座和林通也笑作一团,林金座直拿拳头擂林通,就连林飘洋也拿书掩着笑”。不一一列举。看这本书算是开了眼界。国外的环境,人物,生活境遇,移民潮中的众生相,都十分清楚的表现了出来。
  •     by潘理丽开始读陈希我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移民》,和我与先生向USCIS递交资料申请正巧是同一天。《移民》封面上的英文单词“IMMIGRANT”同先生每日跟我说的“IMMIGRATION”小有不同,我问先生这两个词用法上有何区别。先生在电脑那端跟我解释:IMMRIGRANT指人,IMMIGRATION指过程。来中国前,先生去给我外甥女买礼物。我说,什么都行,只是最好不要“中国制造”,从美国带个“中国制造”来中国,多傻。但最后先生还是只得买了个“中国制造”,因为别无可买。先生去了几家店,见到的所有小朋友的玩具都是中国制造。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富国盛世的今日中国,移民却成为越来越热的一个话题,这确实耐人寻味,值得深思。以犀利著称的陈希我笔下的移民会以怎样景象呈现令我好奇。陈希我的移民故事从北京首都机场候机厅开始:陈千红通过投资移民拿到了美国EB-5签证,带着她的“星期天”儿子林崛正在等着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即将远离故土,过往种种如同电影画面一样闪过这个中年女人的眼前:“当年,她一无所有,所以要逃亡”去日本;几年前在豪华气派的首都机场接从加拿大回来的她当年在日本时的初恋林飘洋;在北京的多年打拼;村里人的嘲笑……说到村里人、家乡和家,家是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歌手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这样唱道“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才不会害怕”,而陈千红的这个家?陈千红的儿子林崛是陈千红当年在日本时被中国男人强奸的结果。陈千红是受害者,按理说该是令人同情的,至少是家乡人的同情,但他们的嘲笑却毫无顾忌,甚至当着陈千红的儿子的面说陈千红“要去美国睡了”,这个缺乏温情的家乡,这群冷漠刻薄的家乡人,“是该离开这个鬼地方”。作为《移民》的两条主要线索,陈千红和林飘洋都曾经为了有尊严地活着而挣扎。“这是她紧接着出国的一次连跳。第一次靠家里,这第二次跳完全靠自己。说走就走,十分解气”,可是少女的骄傲却只不过是飞蛾扑火。在爱情的嫩苗刚刚开始在这对青年男女心中萌芽时,陈千红被强奸继而怀孕了,两人之间暗生的情愫还没来及明朗便夭折了。一个中国少女,在日本的土地上被中国同乡奸污,多么荒诞。而林飘洋,爱情的幻灭是正值血气方刚的青春期的他在延续签证被拒后毅然决定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大群居住在“中国城”的人中,林飘洋是唯一想要进大学深造留在日本找份正当职业的。一群混混留下了,一个真正要求上进的年轻人却不得不离开,这是另一个荒诞。当然,他也努力过,“花10万日元买了个经济担保人”。当我们为了某种不确定的未来而做一些违心的努力却又不得时,索性丢开那未来,离去,这是林飘洋的选择,可是,回国来,邯郸学步的悲剧却又发生在他身上,所以,他只得再次出走。作者在林飘洋身上寄托了一个尚未丧夫人格和尊严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远离祖国,他们的前途在哪里?”,“林飘洋觉得人活在世就得有一股气。当初不愿在日本非法滞留,也是为了这口气,去考多伦多大学,也是为了争口气,一个人要有一股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要有”。当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到加拿大时,林飘洋跑到大街上,举着五星红旗,“中国强大了”,林飘洋在梦中“那洋女人被他死死控制住,最后他把那洋女人强奸了”,意淫强国,不过如此。意淫的强大,始终不是真正的强大。“异乡也许有自由,但却不能给你安详,也许有财富,但却不能让你感受到关怀,他们魂孤魄单地飘荡”,此种境地,林飘洋曾努力地要改变,和安娜感情结束后,他回国来,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相亲,想要带个姑娘去加拿大和他组建一个家庭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未果。离开,回来,出走,归来,都是为了寻求一份他想要的生活。兜兜转转,千帆过尽,“林飘洋当初把自己的电话换了,却仍然保留着陈千红的号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现在他明白了:自己丢不掉陈千红。陈千红再丑陋,他也丢不下她。这就是爱吧?” 对于故国之情亦如此。陈千红在这一点上和林飘洋是不同的。男人们追求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对于女人,尤其是陈千红这样的女人,家国天下这样的情怀实在太宏大太遥远太虚无了。水一样的女人,这个词用在陈千红身上真是恰当不过,把她装进什么样的瓶里,她便呈现出什么样的形状。林飘洋、林金座、渡边太郎、唐鹏飞、孙武、魏小徵,这些陈千红经历过的男人,有些是她欣喜的,有些是不得已为之的,但她都能找到理由让自己接受他们,并逐渐发现他们令她喜欢的地方。然而,现实从来不因为人的妥协而温和。从日本回国后,陈千红在北京经商,一呆便将近二十年。虽然生活有些小小的变化,从千鹤到诺亚方舟,实质却没有太多不同,不过是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虽然千鹤的起步资金来源血腥,但陈千红确曾非常严格地要求着自己,将其当做事业倾心经营,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流氓闹事,警察的不作为,几乎迫使千鹤的经营陷入绝境,林千红被迫搭上了派出所所长孙武。大树底下好乘凉,孙武不是大树,但对于陈千红的千鹤,孙武确实如一棵大树遮挡着风雨。遇上王发展后,更多有身份有地位有权有钱的人走马灯似地在陈千红的生活中出现,陈千红的日子可谓是歌舞升平风光无限。在北京的很多年里,陈千红并未有过再次离开这个国家的打算,她受用着在这片土地上的如鱼得水,“她的一切都在这里,就像一棵榕树长在了这里,跟这块土地盘根错节;或者说,是一粒沙子长在海蚌的伤口里”,“在国内,还有一群亲人撑着,到了外面,就靠她一个人了”,“她一生都在傍靠山,祖国就是强大的靠山”。关于魏小徵,作者的安排很有戏剧性,汶川地震后,魏向灾区捐款十万,正是由于这笔出于对自己贪污受贿的不安而完成的“良心捐款”造成魏被有关部门给盯上了,进而导致魏的出逃。魏曾努力做一个正直清白的官员,“魏小徵接受第一笔贿赂,是用在儿子出国留学的保证金上”,孩子的未来即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未来而违心做下肮脏的交易。说到孩子,就不得不提作者着墨不多的魏小徵的儿子魏然,魏小徵出逃加拿大,“魏然说,从小到大,父亲在他心目中都是可敬的,严格,正直,他没想到父亲居然会是贪官。他感觉耻辱”,“让他把钱退了”,“让他回国,自首”,“我可以挣,可以借,用我一辈子来偿还”,做父亲的魏小徵走上了受贿之路的起因是为了把儿子送出国读书给儿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儿子知悉后,觉得耻辱,要用一辈子去偿还父亲的耻辱,这算不算又一个荒诞?或者说是作者提出的又一个问题:我们在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是在害孩子还是爱孩子?中文系毕业的魏小徵利用手中的权力扶持诗歌,而今日的这片土地,诗人和诗歌也都走了味了。一群仍然坚守内心的诗人们去了云南,原以为彩云之南会有一片世外桃源,但是,洪峰被打,马原被打,打人者是当地人。侵入者从来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在自己这片土地上的迁移,何况远涉重洋?作者不着痕迹地将虚构与现实巧妙地揉合在了一起,让人分不清戏里戏外。陈千红的主要活动场所千鹤和诺亚方舟,让我想起老舍的《茶馆》,同样是各色人等陆续登场的社会大舞台,喜怒悲欢的各种故事在这里上演。在这个万花筒里,很有些浪漫情怀的女人陈千红一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枕贪欢。 然而,非洲狂欢后魏小徵的不辞而别;儿子林崛的将来;王发展的沦陷;和陈千红关系密切的高官的被审查......这一切,像一场地震袭击了陈千红的生活,并且余震不断。绚烂的烟花过后,黑夜残忍地让人无法面对,陈千红惊醒过来,再次选择了踏上移民之路。但同时,她对未来是茫然的。选择了远方,却不知道远方有什么是自己期待的。小说结尾,陈千红的初恋林飘洋从加拿大回到中国,让陈千红感觉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她要跟这个土地在一起,跟这里生死与共”,她任由飞往美国的“飞机划过了玻璃墙外的天空”。我不喜欢给作家贴标签,曾见到有文章说陈希我是中国的耶利内克,我颇不以为然。耶利内克笔下的女钢琴教师和陈希我笔下的嵇康乐果除了在虐恋上相似外,实在有太多不同,而虐恋的作品多了,像陈希我那般只注重精神层面描写而对叙述故事没有太大兴趣的作家却不多见。从2003年开始接触陈希我的作品以来到我读《移民》之前,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便是陈希我似乎从来都无意于展示一个精彩的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故事给读者,他只是借助一些情节表达作家本人的思想。前两年我曾向朋友推荐过陈希我的一篇小说,朋友读后跟我讲文字固然是极好的文字,但对于热衷于看故事的大多数普通读者,深刻有余趣味不足。而《移民》让我读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陈希我,冷静而非冷血(面对农民工林开福的死),理性却不乏激情(魏小徵决定出逃加拿大前与陈千红在非洲的疯狂情爱),犹疑却又坚定(陈千红候机时得知林飘洋回国后她坚定地选择与这片土地同荣辱)......在我读《移民》的过程中,我想,我一定得向我这位朋友推荐陈希我的这本新书,因为它在保留了陈希我犀利和深刻的鲜明个性的同时也很有趣,视野开阔,故事精彩,可读性强。全书围绕着陈千红和林飘洋,纵横交错、洋洋洒洒地泼洒了一副千姿百态的移民大画卷,数十种去往日本的美国的加拿大的澳洲的非洲的中国移民类型、以及自己这一代没有能力移民也要努力给孩子争取一个香港身份的;法国移民在加拿大,犹太裔移民在美国;有这几年被主流媒体用来为国贴金的外国人移民中国。在陈千红和魏小徵非洲的狂欢旅程中,作者用激情洋溢的文字描述了非洲马拉河边草原上角马迁徒的“天国之路”——我们的祖先也曾逐水草而居,“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我们的家园地肥水美风轻云淡,谁想要离去?如果陈千红的诺亚方舟总是高朋满座夜夜笙歌,真的是一条通往“天堂之路”,她定然不会想到要再次离国,别的都不说,单是日本的伤痛就是她一生无法抹平的。“择善而居,驱利避害”,本质上,人和角马没什么不同。都说作家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我却怎么觉得陈希我在《移民》这本书中提出为什么移民这个问题的同时还向读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呢?这答案是:对于这片脚下的土地,如果你还深爱着,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不妨死磕到底,因为,“移民就是去不是家的地方”,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背井离乡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当然,我这么说,家妹一定会从鼻孔里不屑地“吭”一声:“那你干嘛要出去”,很简单,我只是个想要安安静静过小日子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爱人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陈千红或我,留下或离去,都是因为爱。爱一个有爱的家,爱明天将会升起的太阳。 转载自http://zgzjcxw.blog.163.com/blog/static/12195710720139892221293/
  •     移民,对国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从达官显贵到凡夫走卒,自认为有些见识或眼界的都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逃出国门,为生存、为避命或者就是生生厌恶这个地方,似乎只要一离开这片土地,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如书中所说“金蝉脱壳”,从此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但世事往往很难预料,向往光明?谁知不会堕入另一种黑暗。陈千红,凭年少无畏闯入日本,结果被欺骗、强暴,只得结婚生子;林飘洋,命运与他的名字一样,飘洋过海、一生无依,在日本被强力中断的初恋,移民枫叶国,结果连相亲都被嫌弃;魏小徵官场小心谨慎,隐忍多年,一招不慎抛弃老母出走加国,留学在外的儿子认定父亲就是贪官,不愿沾染毫分,要他回国自首。由陈千红串起的一系列人物,演绎了一出移民众生大戏。从80、90年代单单为挣钱出国,到如今的各种目的。偷渡、留学、投资、旅游……方式用尽只为离开,去到不是他乡开始新生。可是,出去的却在回来与留下之间犹疑,其中的甘苦书中早已道尽。作者说“一个人是否能够从国家中金蝉脱壳”,可能吗?他其实已经给出了回答。回到现实,面对第三波中国海外移民潮,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单从经济社会层面上来说,国内有许多不足,分配不公、贪污腐败、污染等都在刺激国人脆弱且不堪重负的神经,而移民他国能够得到解决或者缓解,起码环境好了,福利也不错。 可是精神层面这一重要的问题却往往被忽略,主流身份上的认同在他乡很难实现,确实有移民能做到市长、州长,但那有几个?更多的还是小心翼翼守着他乡给你的福利、身份,游离在主流边缘,在那里你始终是外国人。他乡变故乡不会那么容易,或许等到世界变成真的地球村时,到哪里都是故乡吧。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记忆的闸门打开,一幕幕,皆呈现在眼前,我所认识的那些人,听过的那些故事,一一重现在眼前。原来,往事并不如烟。在读这本小说前,我自己刚刚写了个相类似题材的2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也算是对前些年认识的那些人、听来的那些故事做个交代。
  •     当陈希我不再用身体解释灵魂的时候,他具有了鲁迅的气质。
  •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受益!
  •     上当了,一点都不好看。#20140221
  •     我觉得我很像林飘洋
  •     反思的段落有启发性
  •     还不错。
  •     陈老师这次的选题很吸引人啊,以至于拜读的时候可以直接跳过一些硬伤。
  •     跑路者或为求生存,或为求发展,准备跑路的人买这本书或为看热闹,或为做准备,跑路,是人们掌握命运的另一条道路,《移民》是一本好书,记录了各阶层跑路者清醒之下清晰的痛苦。
  •     全方位透视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的好书,要读!
  •     一批批的中国移民潮不断涌动 跑路各凭本事 我们跑来跑去 流来流去
  •     作者想说的似乎很多,但说不清楚~
  •     想说的东西太多,又写的笨拙,400页装不下。不过还算真实吧。
  •     读到后面,五毛党的赶脚。。。
  •     写得不怎么好,但一定值得了解。
  •     宜宾做假房產証Q「78110879」 本服务宗旨:███信誉第一质量可靠诚信户期望的产品与一站式,做客户们永远的伙伴,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和倡导的理念。我     们站在客户的立场,重视客户的意见,不断完善我们的系统和相关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
  •     久违的长篇
  •     看得纠结看得累——人类的历史就是跑来跑去的历史。原来移民是这么回事。
  •     读完本书,会产生迷思。此前常常有等我有钱了一定要移民的想法。读后常想,原来移与不移都如此不易,然后会反问,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会过的如此不舒心,不容易。
  •      精神上没有摘下枷锁自我解放的人 漂流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还是自困
  •     作者心里阴暗
  •     这书写的挺犀利的。。。最后还笔锋一转写起了归宿感
  •     勉强三星。作者想说的太多,看起来却说不清楚。bklyn public lib central
  •     本以为这本书是写作者经历的纪实作品,读了才知道是小说。从主人公的经历可以看出这篇作品作者用了相当长的年限完成的。对移民潮的各种方法都有涉及,很全面的展示了一个不了解的移民群体的生活。陈千红更是一个有姿色有情义的奋斗女人,她的经历和事业以及生活跃然纸上。
  •     对一些人而言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 <权利情感>(王泽鉴 创) 才走上这条路的。选择自困、还是开放,当然结果不同。http://book.douban.com/review/6335503/
  •     名不副实,结构松散,不知所云!
  •     他们为何去往外国?又为何要回到祖国?
  •     信息量很大,值得一读。
  •     马上就要看完了 好几页是空白的 郁闷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