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514703252
作者:郭小平
页数:386页

作者简介

社会转型、科技发展与人为决策,促使当代人类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现代风险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的“自然风险”,是一种“人造风险”。
我们所生存的“媒介化社会”深深地嵌入“世界风险社会”之中。媒体不仅是风险呈现、论争与沟通的媒介,还建构了现代风险。本书在“传播与现代性”的复杂理论背景下,将全球化理论视野与中国社会问题相结合,从社会建构的视角探究了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问题。本研究认为:
一、风险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体现了风险政治运作与风险话语权的博弈。大众传媒是风险的预警者,发挥了建构、批评与沟通的社会功能。大众传媒所建构的风险议题,主要涵盖生态环境、健康、高科技、公共决策、金融与社会安全等领域。媒体风险的建构,既受制于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还受制于社会的“硬控制”(政治、经济与法律等)与“软控制”(文化、社会心理、伦理、历史、地理等)。媒介作为文化、社会的再生产机制,媒体风险建构必然受制于其运作逻辑、再现逻辑与权力逻辑。无论是传递风险信息与呈现风险观点,还是“定义”风险,媒体的风险建构总是深深地卷入话语与权力的冲突之中。
二、风险传播从“风险告知与公关”的科技范式向“风险沟通”的民主范式转变,强调政府、媒体、公众、NGO组织等主体的多元信息互动,建构了社会对于不同风险争议的容纳力。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新闻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回应了风险传播实践的困惑,但这必须与一定的制度安排、公民素养、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相结合。
三、媒体要促进风险沟通,必须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保障公众的风险知情权、重建社会信任,并促使公众由对风险报道的批判解读向利用传播媒介参与风险沟通与决策转变。
该研究属于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前沿领域,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紧迫课题。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了传统危机传播的研究领域、理论视野并深化其学术内涵,为转型中国的传播社会学、风险政治学、危机治理研究开启新的理论空间。首先,倡导风险传播研究从“科技范式”向“民主范式”的转换;其次,运用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将研究视野从现实危机的报道扩展至可能、潜隐风险的报道,并结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反思“风险、传播与发展”的现代命题;最后,研究聚焦新兴的、复杂风险议题的媒介再现与沟通,如基因科技、工程决策、环境污染、全球气候暖化、核能、医药健康、“邻避运动”与群体性事件等报道研究。
二、立足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社会建构与风险沟通的角度,实现跨学科研究的交叉、整合与创新。研究不仅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等学科领域,还涉及食品安全、环境资源、公共卫生、转基因、工程决策等诸多领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媒体风险建构的传播机制、制约机制与社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传媒如何促进民主的风险沟通。
三、强化了“传播与现代性”的理论反思。从建构主义视角研究新型风险议题的媒介再现、风险话语的权力竞逐、集体行动的媒体动员、风险传播的范式转化,探究现代秩序与意义、“传播与可持续发展”、风险沟通民主等紧迫议题,在协商、对话中建构理性的“风险公共领域”,寻求化解风险传播理论困境的研究路径,尝试建构风险传播理论体系与分析框架。
四、突破传统研究只重视报刊与互联网的局限性,强化风险的视觉建构研究。针对现代风险的“潜隐性”,聚焦电视画面与新闻摄影对风险再现,探究视觉传播在风险建构中揭露、强调、浓缩与具象化功能。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风险传播研究的兴起
第二章 风险传播中的媒体角色:建构论的视角
第三章 媒体风险建构的类型与方式
第四章 媒体建构风险议题的类型化研究第
五章 风险传播的制约机制:媒体建构的视角
第六章 媒体建构的风险修辞:环境议题的视角
第七章 媒介议题建构中的风险政治:话语与权力分析
第八章 风险报道与沟通中媒体的“责任伦理”
第九章 在风险建构中实现媒体的风险沟通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导 论
一、风险传播研究的现状与评析
(一)国内外“风险传播”的研究现状
1、风险传播研究在国外的发展
2、风险传播研究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二)风险传播研究现状的评析
二、本研究的问题提出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风险传播研究的理论价值
1、“风险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性批判的公共话语
2、研究传媒的风险建构是对大众传播的深层反思
3、风险传播的理论困境亟待超越
4、拓展和超越了传统的危机传播研究
(二)风险传播研究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风险传播研究的兴起
第一节 社会转型、公共风险与大众传媒:反思“传播与现代性”的理论命题
一、社会变迁与“世界风险社会”的来临
二、中国社会转型与公共风险频发
三、反思性理论命题:“风险、传播与现代性”
第二节 “风险传播”的界定及其与“危机传播”的区别
一、“风险传播”的界定
二、“风险”与“危机”的比较
三、“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比较
(一)议题选择不同
(二)价值取向不同
(三)内容偏向不同
(四)学科基础不同
第二章 风险传播中的媒体角色:建构论的视角
第一节 现代风险: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建构
一、社会建构论的回顾
二、两种不同的风险观: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
三、风险:基于实在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中的媒体角色
一、“风险社会”中的媒体角色:“场域”理论的视角
二、媒体是风险的预警者
(一)风险预警:风险社会中媒体的功能定位
(二)风险的“文化之眼:“龙胆泻肝丸”与“注射隆胸”事件中的媒体
25
三、媒体是风险的建构者
(一)新闻再现即媒体建构
(二)风险报道即媒体的风险建构
(三)风险定义及其争议:表达谁的主体性
四、媒体是风险社会的批评者
(一)监督风险行为
(二)媒介的风险批评影响公众议程和媒介议程: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启示
31
五、媒体是风险的沟通者
(一)媒介的风险沟通:降低社会的风险焦虑与不安
(二)媒介的风险沟通:重塑社会的信任
六、“风险社会”中媒体角色的反思
第三章 媒体风险建构的类型与方式
第一节 媒体风险建构的类型
一、媒体直接建构风险:风险的定义机制
二、媒体间接建构风险:风险信息的传递机制
第二节 媒体风险建构的方式
一、媒体对风险的视觉建构
(一)风险的媒体视觉建构
(二)媒体建构风险的视觉表征:从图像到影像
(三)具象化:媒体风险建构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的媒介话语建构
(一)风险的话语建构
(二)媒介的风险话语:主观层次的风险呈现
第四章 媒体建构风险议题的类型化研究
第一节 健康风险的媒体建构
一、健康风险报道的主要议题
(一)食品安全风险
(二)医疗、药品与传染病风险
(三)美容保健类风险
(四)“物质滥用”风险
二、健康风险的媒体建构:“牙膏致癌”的健康传播研究
(一)“牙膏致癌”风波历时性的传播链
(二)关于“牙膏致癌”报道的媒介批评
(三)“牙膏致癌”风险报道的启示
三、“美丽神话”的电视建构:身体规训与健康风险的遮蔽
(一)消费主义幻象与“美丽神话”的电视建构
(二)电视消费主义幻象下的身体焦虑
(三)电视形塑身体意象及其规训功能
(四)电视中的身体消费与健康风险的遮蔽
第二节 经济风险的媒体建构
一、经济风险报道的主要议题
二、金融风险的监控与媒介责任:日本“活力门事件”的媒体乱象
5
(一)媒体光环下“活力门”神话的缔造与幻灭
(二)媒体、企业的“信息操作”与金融风险
(三)媒体的金融风险监控与责任伦理
第三节 决策风险的媒体建构
一、现代决策风险与大众传媒
二、公共决策风险的媒体呈现:垃圾焚烧发电的决策争议
(一)城市废弃物处置风险的新闻议题框架差异
(二)城市废弃物议题的媒介呈现:城市化与民主化的双重议题
第四节 科技风险的媒体建构
一、科技报道中的风险议题
二、科技风险的媒体建构:核能风险报道的演变
(一)核能风险的媒体传播史
(二)核能风险媒体建构的问题所在:与全球变暖报道的对比
(三)大众传媒对科技风险的重构
第五节 生态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
一、隐匿与呈现: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
(一)风险事件与环境传播的警示功能
(二)我国环境风险报道的内容变化:从“外部风险”到“人造风险”
(三)环境风险报道的能见度:从隐匿、遮蔽到合法化呈现
(三)环境风险报道的结构性制约
78
二、从环境风险到环境正义:外来物种入侵与“癌症村”的媒介呈现
(一)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媒介呈现
(二)“癌症村”报道中的“环境正义”诉求
第六节 社会风险的媒体建构
一、社会风险的典型“实践性后果”——突发群体性事件
(一)界定“社会风险”的两种取向
(二)转型中国的风险震荡:突发群体性事件
二、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发展逻辑:社会风险的媒介图景
(一)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条件:传播社会学的视角
(二)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逻辑
(三)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规律
三、社会风险与媒体的功能定位
(一)媒体的风险预警
(二)媒体的舆论调控
(三)群体性事件中的风险沟通
(四)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监督
四、大众传媒与公众维权的话语策略:以环境群体事件为例
(一)溪坪村污染事件:媒介再现环境灾难与公众维权的范本
(二)环境群体事件中媒介报道公众维权的话语策略
第五章 风险传播的制约机制:媒体建构的视角
第一节 媒体风险建构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媒体风险建构的“硬控制”:经济与政治的视角
(一)媒体风险建构的经济制约
(二)媒体风险建构的政治制约
二、媒体风险建构的“软控制”:心理、文化、历史与地理的视角
(一)媒体风险建构的心理制约
(二)媒体风险建构的文化制约
(三)媒体风险建构的历史制约
(四)媒体风险建构的地理制约
第二节 社会控制在风险报道中的主要体现
一、消息来源的控制
99
(一)风险报道对消息来源的依赖性
(二)消息来源反映“权力位阶”并建构风险报道框架
(三)消息来源挑战风险报道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二、新闻框架的设定
(一)新闻框架影响媒体的风险议题建构
(二)风险报道的框架制约媒体的意义建构
三、风险报道“议题——注意周期”的形成
(一)西方“全球气候变暖”风险报道的“议题——注意周期”
(二)我国“怒江建坝”风险争议的“议题——注意周期”
(三)跨文化传播中风险的“议题——注意周期”
第六章 媒体建构的风险修辞:环境议题的视角
第一节 风险传播修辞的批判性解读:委婉语的意识形态分析
一、解构“环境传播”的委婉修辞:作为理论资源的话语批评
(一)环境传播的“委婉语”修辞:从“说服”到“规训”
(二)生态批评视域的委婉修辞
二、环境风险传播中委婉修辞的功能
(一)掩饰消费主义后果
(二)遮蔽“风险责任”
(三)“洗绿”商业企图
(四)弱化生态危害
三、环境风险传播中委婉话语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环境形象建构:气候变化的风险框架分析
一、气候变化:中美外交中的重要议题
二、气候变化中的国家形象传播
三、《纽约时报》建构中国的环境形象研究的方法设计
四、《纽约时报》涉华气候变化的风险报道(2000-2009)研究发现
(一)涉华气候报道数量急剧增长:中国议题与环保议题的双重关注
(二)报道类别与形式框架:非事件性的风险议题框架凸显评论与特写比重
(三)消息来源的分布:西方视角下的“他者”环保形象
(四)报道态度:涉华气候报道以负面态度为主
(五)全球暖化风险的责任归属:中、印与欧美并列
(六)内容框架:环境议题政治化与经济化
(七)主题框架:全球风险治理的期待
(八)风险的呈现形式:文字主宰下气候风险的视觉化呈现
五、《纽约时报》建构的中国的环境形象及其策略
(一)《纽约时报》建构了中国负面环境形象
(二)《纽约时报》的报道策略:弱化、强化与话语置换
六、转型期中国环境形象建构的反思
(一)“他者”的想象:美国价值及其国家立场投射下的中国环保形象建构
(二)“自我”的反思:提升环保传播能力与建构“责任大国”的环保形象
(三)气候的政治:科学议题背后的国际舆论战与生态殖民主义的资本主义逻辑
第七章 媒介议题建构中的风险政治:话语与权力分析
一、媒体风险建构中的话语政治
(一)媒体的风险建构:谁在说?
(二)媒体的风险建构:说什么?
(三)媒体的风险建构:怎么说?
二、风险话语建构中的文化认同
(一)他者:媒体对风险的建构
(二)媒体在建构“他者”中形塑风险的文化认同
三、风险运动与媒介:一种新的政治形态
(一)风险社会中新的政治领域
(二)风险运动与大众传媒的复杂关联
(三)风险运动中的媒介反思
第二节 权力竞逐的历时性透视:媒介主控风险话语的变迁
一、媒体建构中的风险论述
(一)风险冲突
(二)冲突中的媒介风险论述
二、媒体定义风险的优先论述
三、媒体风险论述的权力流变
(一)从历时性来看,主导性的风险论述不断的演变
(二)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主导的媒介风险论述不断受到挑战
第三节 权力竞逐的共时性透视:媒体风险论述中博弈主体
一、专家:风险的话语霸权与“不确定性”的挑战
二、NGO:风险话语权争夺及其媒体策略
(一)风险运动中两大社会角色:NGO与媒体
(二)环保NGO参与媒介风险论争的传播路径与话语策略
(三)风险变迁中NGO的媒介话语空间分析
三、政府与利益团体:市场与政治平衡中的风险论述
四、媒体:风险建构中争夺的焦点
五、公众:风险认知中的政治诉求
第八章 风险报道与沟通中媒体的“责任伦理”
第一节 影响媒体风险沟通的因素
一、“不确定性”、“潜隐性”与风险信息的呈现
二、“风险社会”中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主义素养
三、风险传播的社会场域
四、受众的“邻避情结”
五、风险采纳的“文化迟滞效应”
第二节 风险传播中的媒体责任伦理
一、媒体报道的风险伦理
165
(一)“布伦特司帕运动”:风险报道的教训
(二)对媒体多元化风险论述的期待
(三)对风险社会中“生活政治”的媒体关注
二、媒体风险沟通的责任伦理
三、全球风险话语中的媒体责任
第九章 在风险建构中实现媒体的风险沟通
第一节 风险传播的目的:促进社会良性的风险沟通
一、风险沟通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
二、大众传媒在风险沟通中的功能
(一)呈现风险信息,形塑公众的风险认知
(二)媒介构建交流的论坛以促进风险决策民主
(三)媒介的“公共参与”推动风险治理
第二节 大众传媒促进风险沟通民主
一、重构媒体的风险沟通模式:从风险告知到民主参与
(一)风险传播研究的传统取向:说服与告知模式
(二)风险传播模式的新取向:双向沟通民主
(三)风险传播模式重构的意义
二、风险传播的民主对话
(一)风险传播中的协商参与
(二)协商民主与风险传播
(三)“协商民主”在风险沟通中的媒体实践
第三节 大众传媒重塑风险社会的信任关系
一、大众传媒形塑风险社会的媒介信任
二、大众传媒形塑风险社会的政治信任
三、大众传媒重构社会信任
四、专家知识及其公民批判:维持风险认知信任的结构
第四节 倡导风险社会中公众媒介素养教育
一、公众的媒介素养缺失:受众“风险想象”与风险的社会放大或弱化
二、“风险社会”的公众媒介素养:从批判到参与
三、公众如何提高媒介素养并积极参与风险传播
(一)公众对媒介风险报道的批判性解读
(二)公众利用传播媒介参与风险沟通与风险决策
第五节 在风险传播中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想
一、坚持风险报道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一)风险报道中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
(二)反身性自我批评与风险报道的“中立、客观、全面”
二、提高记者的科学素养
187
(一)风险视域下的科学家与记者:数学模型与新闻故事
(二)风险报道中的消息来源:科技专家与人文社会学者兼顾
(三)科学与公众:“剂量决定毒性”与“绝对安全”的博弈
三、科学精神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融合
结 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湖北蕲春人,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播电视学系主任。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博士(新闻学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与数字新新媒体、风险传播。
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 ,2014年入选“华中学者”晨星岗。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青年访问学者(2011.04);湖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2011.9-2012.9)。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与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会员,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网络新闻评议会会员,湖北广播电视总台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研究员。


 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