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僻处可有人行?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208125554
作者:张志扬
页数:960页

作者简介

汉语思想界最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阅读经验”散文首次结集;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
随书附赠别册,特别收入2011年度十大好书《燃灯者》作者、旅法人文学者赵越胜先生两万字长文,温情回顾三十年手足之情,讲述那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感人至深;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
10岁解放,20岁失学,30岁坐牢,40岁入翰林,50岁南迁,天之涯,海之角……
白身布衣,会饮江湖,在夜行中迷途问津
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
尽是一位思想放逐者关于阅读的私家记忆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包括三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书中,张志扬先生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彰显其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独特气质,同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学人引导者的一生,可谓罕有而可贵的私人记忆读本。

书籍目录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
目 录

一 一九八○年前
进入“文革”的身份:红,还是黑?—“文革叙事”三则
没有寄出的家书——摘自《狱中诗简十六首》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
奢侈的浪漫曲——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之二
追求美在性格的选择与形成中的作用—《人的沉思》之二
从坐相看江湖中人——游记之一
1966 年天安门记忆
记忆中的一次忏悔
二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
垂帘——海、高跟鞋、垂帘
炊烟
夜的葬礼——听“七步鸟”叫
审美代启蒙——回忆上世纪80 年代初的“思想解放”为何“审美代启蒙”
忌恨
不避讳者的旁白
象征交换与死亡
“忏悔”的皈依
“我留着我的心在海德堡”——旅欧札记之二
三 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
读“ 衰落”
给母亲画像——在母亲临终的日子
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
读越胜《燃灯者》有感
拣尽寒枝不肯栖……
“梦后”——听米沙· 迈斯基的大提琴
维纳斯断臂之谜——萌萌的问题意识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文学阅读经验》
目 录

读小说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读康· 巴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
无常的毁灭与不朽的生命——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于个性和天才
生存的两难处境——读易卜生《罗斯莫庄》
卡夫卡距离——读卡夫卡《城堡》、《法门》、《圣旨》
心灵为何焦灼?——读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托尔斯泰走了——读茨威格《逃向苍天》
走出性的两难——王振武周年忌日与振武谈《古歌》
记取:超越死亡的与宽恕的……——从西蒙《我生命中那段忧伤的故事》说起
关于《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及其问题》的信
读艺术
在返回感觉之根的途中—解柯尔维尔不可言说的焦虑
拒斥与神秘—评谷文达及其解读者
尺度与参照—关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问答二则
“把割伤手的刀包扎起来”—读波伊斯的装置艺术
用什么眼光看刘一原的“心象风景”?
抽象:自由,气韵,自由气韵?
“现代舞”还原只有一种路向吗?——从“中国现代舞路向”的评论看“思维语言定式”
技术全球化时代,艺术空间在哪里?

《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
目 录

母亲的死
视觉与思索——读《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放大》
找一个理由就能活——读《乡村医生》
性,活着的死亡意象——读电影《本能》的事实陈述
E 弦上的咏叹调——辨析《一颗冬天的心》中的两个音质
死去的是美黛莲——读《鹅毛笔》
电影《2046》印象
谁来忏悔?——读Absolution
阴郁的礼拜天(Gloomy Sunday)—读《布达佩斯之恋》
《暗算》中的不解之密—三个临风者之死
“升腾与坠落”:“二战”影片个案比较——德国占领下的法国与日本占领下的中国
肉体:没有灵魂的书写 灵魂:没有肉体的朗读
——小说《朗读者》与电影《生死朗读》 的一个西方传统隐喻
理想与罪——《香水》的象征域
机器人的梦空间(梦境也难逃?)
——《盗梦空间》与《山楂树之恋》随感
饥饿游戏——新罗马帝国的“罗马斗兽场”
西方影视政治伦理——电影札记

内容概要

张志扬,即墨哲兰,1940年生于武汉,1980年进入学界,1994年南迁海南大学,任职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其人为学之属乃既坚守学术个性又不断推进问题者。主要研究方向以“清理西方形而上学马厩”为始:
(1)重审西方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得出“语言两不性”,即语言既不能证实本体也不能证伪本体,使本体论和虚无主义的所谓“两级摇摆”成为虚假对立;(2)追踪西方哲学史开端裂隙的“阴影之谷”,由此发掘其演变的“临界思想”资源,着重描述其“偶在”特性并提出非对立同一的悖论式“偶在论”;(3)先是为了消极地作为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机制,(4)后才意识到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既能审视还原自居“普世价值”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地中海区域以“功能性善”为其属性的“民族文化种性”表现,其向世界推进的“科学进化论”外表是“启蒙主义”实质是“殖民主义”的帝国梦想,又能审视复兴东方民族文化种性之驾驭技术理性或“神性”、或“德性”以救治西方技术化到非人属的物义论倾向。
循此以“归根复命”是焉。


 幽僻处可有人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张志扬:中国思想界的脚力刘小枫张志扬恐怕是我国学界学历最低的哲学教授——如今六十岁以上的教授,没有硕士、博士学位不算稀奇,因为我国到八十年代才初建三级学制,但张志扬连本科学位都没有……日本以数十万大军攻占武昌后的第三年(1940年),张志扬落脚在这个“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古城,父亲是长江码头上的“脚力”(挑夫),老人家断乎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中国未来新时期的思想界“脚力”。高中毕业后,张志扬以优秀成绩考上大学,但没有如愿上大学念文学,命运莫名其妙地分配他进了农机学院,时在五十年代末——两年后,因实在念不进农机,张志扬主动退学,次年重考大学,虽成绩优秀却再次被分去农机学院。张志扬干脆不去报到,放弃当大学生的资格,到武汉钢厂夜校任语文教员……“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张志扬年方26岁,次年便莫名其妙地被捕,一关七年——那个年代被捕入狱的人如今大多有了一段光荣历史,张志扬的单身囚室对面的单身囚室关的就是一位老资格共产党人。神奇的是,张志扬在狱中开始自学哲学和德语,七年狱历等于念成哲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一同入狱的其他人大多要么疯掉要么乘放风时跳楼走了……莫名其妙地出狱后,张志扬被分派到一所乡村小学喂猪,一喂三年,可以算作他的博士学历——张志扬最早的哲学论文是在猪圈旁边写就的。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国家成立社科院,设考招聘研究人员,正在喂猪的张志扬凭狱中学力考得副研究员职称。我念研究生时,读到他在猪圈旁写的文思并茂的文章,感铭至深,禁不住给这位副教授写信时敬称“老师”(我在北大时的老师们,当时大多也都是副教授),他却坚持自称“大哥”——等我见到他时,果然一副大哥样,从此视为大哥……直到如今,坐过七年单身牢狱的张志扬,身板仍然硬朗如大哥。张志扬的学术生涯始于改革开放,八十年代中期从湖北省社科院调至湖北大学,受命支撑该校德国哲学研究所,九十年代初南下海南大学,与友人共同筹建海大社科中心,教书育人至今。凭靠狱中修炼得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功力,张志扬在八、九十年代致力研究德国现象学和存在哲学;2000年后,张志扬的思索进一步在政治哲学、诸神学与哲学之间展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哲学向政治哲学——用语言两不性去西方本体形而上性;政治哲学向诸神之学——用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去西方一元一神性;诸神之学向哲学——用元典的无形之道去西方意识形态性。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狱中学历磨练出来的硬朗思想个性和雕刻时光的独特文风始终担挑着中国哲学思想百年来的艰难重负。2008年8月于中山大学古典学中心注:本文系为刘小枫老师《思想的临界——张志扬教授荣开七秩志》一书撰写的“前言”。《思想的临界——张志扬教授荣开七秩志》,贾冬阳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     文 / 陈华文哲学家在我们眼中,都是讲逻辑、重理性的人,也许是这种人因为学术研究的缘故,给人们的印象是成天皱着眉头想问题,一点都不可爱风趣。然而读了张志扬的《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全三册),也许会改变对哲学家片面的认识。80后、90后的青年人可能对张志扬感到陌生,然而曾经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的年轻读书人,对他格外熟悉。张志扬1940年生于武汉,现为海南大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湖北省社科院调至湖北大学,随后在90年代初南下海南大学担任教授。同时兼任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教授。近年来,出版了《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在绝对与虚无之间》、《西学中的夜行:隐匿在开端中的破裂》、《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的阴暗之谷》等哲学著作。《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主要由《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文学阅读经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三册散文随笔组成。三册书中的40余万字,均为首次发表。书中,张志扬回忆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难以释怀的人生故事和独到另类的文艺感悟。他以“硬朗思想个性和雕刻时光的独特文风”,彰显着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气质。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尽是一位哲学家关于阅读的私家记忆。这三册散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志扬读书思索的身影,同时在朴素、简练且有深度的文字里,显示出他令人嫉妒的才学。在《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文学阅读经验》一册中,汇集着张志扬近年来研读小说、欣赏艺术的切真感悟。他读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题为《无常的毁灭与不朽的生命》的文章中,他开头就真挚而热情地写道:“不管高更如何,也不管毛姆如何,只有《月亮和六便士》摆在我的面前:一个多月来,我备受他的折磨,必须把它唤出的感受精灵释放出来。”他为什么如此感叹?那是因为他感叹毛姆的文学天才。因为天才首先带着生活的新鲜感受,发现新的层次或属性为传统的内容所不相容,因而无法借用传统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新发现的缩激活的内心冲动。卡夫卡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大师,张志扬尤为喜欢他的作品,他们两人多少有些“气味相投”。读完《城堡》、《法门》、《圣旨》之后,张志扬挥笔写下题为《卡夫卡距离》的感悟。他写小说感悟的一个显著特色,并非拘泥于小说内容的铺陈叙述,更不会进行感性的赞美,而是在研读的过程中碰撞出独立思想。张志扬可以说是“书评”中的高人,也许这正和他的哲学底蕴有关。张志扬在文章中对卡夫卡给予优美的评论:“卡夫卡想以绝对的否定性,既不要城堡,也不要自我,而一切归于寂静,这时全善的另一世界,思想不在喧哗。”张志扬也何尝不是这样?他之所以在当今熙熙攘攘的大众中优雅低调,是他不屑于那些所谓的名气,他更乐于在宁静中放逐思想。对于艺术美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张志扬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抽象是审美当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同时也是艺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题为《抽象:自由,气韵,自由气韵》的文章中,他探讨了艺术中抽象的本质。他认为,抽象当然是针对具象而言,即超越具体形象的限制。然而,超越有限度吗?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整个艺术界顿时语塞,也许艺术界永远都不会有整齐划一的答案。张志扬的高明之处,就是使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追问中引发重新的思考。这也许是张志扬作为哲学家存在的真正价值。来源:深圳特区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03/14/content_3167101.htm
  •      (本文摘自“行在边圻”的新浪博客:《哲学家张志扬老师七十华诞诗话会在汉举行》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3853a0100bxhd.html ) 我接到通知的时候呢,已经时间很紧了,所以来不及写一首诗,加上我这个人比较笨,在这方面没有那种急智,所以呢,我只好说几句干巴巴的话。  我认识志扬兄是在1980年,在武汉大学的德语进修班、提高班里,当时进来一位风度潇洒的青年,当时我们都是青年,他和一般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一样,我就觉得这个人有点特殊,于是就主动找他聊天,谁知道一聊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有二十多年吧,将近三十多年了,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长期以来我对志扬兄是心悦诚服,志扬兄不光是我,而且是跟我们同年龄的那帮人——就是经过下乡知青后考上研究生的,在武大、在华师大、在湖北大学,先是读研然后工作的这一帮人共同公认的大哥。对于志扬兄的学识和人品大家是没有话说的,这都是毫无疑问的。当时我们在外面开会的时候,我们武汉作为一个群体,首推的就是志扬兄作为我们的代表或者说是发言人,在这方面我觉得是有原因的。根据我的亲身的感受,我第一次被志扬兄所震撼的是他当年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夜行的里程》,讲安徒生的一个故事,我觉得那篇文章写得太好,几乎是没有看到过的,有那么好的文笔,有那么深的感情,那么细腻的体会;后来通过不断的接触,发现志扬兄在哲学方面有一种特殊的眼光,有一种哲学感,有一种哲学的直觉。我们搞哲学的,搞长了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说你这个人学哲学,不在乎你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乎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哲学有一点像诗,有一点像艺术,他需要有那种感觉,志扬兄那种感觉特别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经常你哪篇文章给他看,只要他看一遍,他三言两语就能指出你这篇文章的重点、缺点或长处,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他不是根据你的句子分析,而是凭他的直觉,而且非常到位。很多学生晚辈都喜欢拿文章给他看,就是希望在他那得到点拨。我自己也很有感受。当然我和志扬兄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有些不同,记得我们当时经常在聚会的时候争得面红耳赤,经常是打口水仗,志扬兄采取的办法经常就是沉默,随便你们去说。然后呢,偶尔他就冒出几句话让你想半天。所以说志扬兄的这种风格就是和他的年龄和人品是结合在一起的,我和他有将近三十年的交往,我觉得我对他的了解不在乎对具体的观点的分析或是做了什么事情,而在乎一种心灵的相通。  再一个我觉得志扬兄的思想不是一种张扬的。现在有很多搞哲学的也好,搞文学的也好,搞评论的也好,都很张扬,这个送礼,那个推荐、鼓吹,有一帮学生就形成一个流派,然后这个派的人就互相抬轿子,志扬兄他根本就不搞这些,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个上面。他不讲门派,我们谁听说有张门弟子?没有,(下面插话:有,我们都是……邓:那是私门弟子,它不是一个宗派。)中国人搞文学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搞宗派,喜欢抱团,我们入了它以后就结成了一个死党,谁要是说我们老大不行,那大家就群起而攻之,我觉得这个非常要不得,志扬兄在这方面呢,我觉得是树立了个榜样,虽然在社会上,在学术界,在文学界,大家都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们从武汉出来的,志扬兄也是从武汉出来的,武汉帮,武汉派,汉派或者是清流,等等这些说法,但是从来没有一种正式的约束,大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这样一种倾向,而这样一种倾向,我认为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它是一股潜流,它不是在表面上那种咋咋呼呼的那些泡沫,而是潜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股潮流,一种思潮,不管你现在叫得多么响,什么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但是背后的那个灵魂,有一种一脉相承的时代精神或者时代感,总的来说我们这种时代精神是在潜流里面,不是在那种表面的公开的那种场合叫得很响的,而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今天的这个聚会很明显的很多人是素不相识,只是一种神交,只是通过读过志扬兄的一些文章就为他所吸引,为他所打动,然后就不远路程地跑到这里来,来见志扬兄一面,我觉得这种事是很令人感动的,也从里面就窥见这个时代究竟是什么东西在集中着中国人的心,什么东西在背后起作用,暂时看不出来,但是一旦时机合适,它就会形成一种狂风出现,这是我的一种感觉。  那么最后我想以一个回忆来结束我的谈话,在1986年还是1987年,我们游青城山,在游青城山的时候,志扬兄在上山的时候出了一个上联,叫做:我上山山高我高崇高之外。当时我想了一下,就对了个下联,这个下联对得不是很工整,后来经过皮道坚的修改比较工整了,我对的是:水下谷谷深水深深邃其中。这个对联对得不工整,后来皮道坚就改成:你下谷谷深你深深邃其中。这样“我”和“你”就对起来了。我想这就是我和志扬兄和我们一帮朋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一方面崇高之外,追求道德上的崇高;另一方面追求思想上的深邃。这一点类似康德所讲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律。谢谢大家。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被书名吸引来看这个书,结果大部分都没看懂,形而上学……只有个别书评和影评让我有印象。大部分文字让人感觉绕来绕去,是纯粹观念之间的关系,看得发昏。写事件的那部分有些很感人。
  •     我比较喜欢第一卷。我也时常问自己,为什么不能从怨恨的过去时中爬出来?有些事情本来就在消融中,何必用感叹的方式再现消融的过程?
  •     ★★★
  •     三本打包卖,而且许多旧文观点重复,应该再精简点啦,可能是期望值太高啦。
  •     哲学思辨波澜壮阔,奔腾如脱缰的马,握不住的烈风,但最终各归其位,鞭辟入里。还原事件事件是小,还原为大。历史具象背后清清楚楚,是对哲学来去的深沉扣问,对经验感受的验证取舍,到底为的是洞开思想之门,更大更宽。文学体验则坚硬生涩如作者之言,展露无遗的是生命到哪里去的终极命题——生命为一个圆,一圈之程,回到最初抵达最有力,最初即原点也即毁灭;没有人真正需要进入另一个人的生命,也不可能;以及生命最终要在自欺中得到圆满,走出历史,奔向自然。如此淋漓,俨然是作者拼就起的一幅形色斑驳、进退两难却无时无刻不在抗争着的生命画卷。
  •     打开这书,就像打开一扇又一扇的房门,房间里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然而这样并非毫无意义,因为“门”真的是开了。
  •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张志扬,即墨哲兰。2016-4-29
  •     可以翻翻
  •     仅读第一册,干货较多。
  •     只看了文学的。。。辩证法用得溜。
  •     非凡!
  •     不是很通俗的文字。但值得一读。电影赏析,分析细化的另人发指哈。
  •     太可爱
  •     张志扬坦诚,自己的文章,并非学术界的八股,所以写出来的都是自己喃喃自语。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文字,他的喃喃自语与我们何干?在他看来,哲学是对于存在的揭示,对于我们而言,文字是对于存在的偷窥。同样,我们能够从张志扬的文字中学到什么?真诚,思考的真诚。
  •     看了其中一本《E弦上的咏叹调》;语义上较劲,篇篇如哲学小论文般悔涩难懂;
  •     不好好说话的典型
  •     选读,赵越胜的文章也很好哈哈
  •     思想界的伟人,独特的观点发人深省,用另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视角解读我们的世界,不可多得精神食粮,强烈推荐。
  •     读了第一卷,和电影的部分
  •     读了这么久了,还只是选读了一些。进入不了张志扬的生命里。文景这套选编了很多之前集子里的文章。个人三卷最喜欢“文学阅读”,其次“事件阅读”,之后“电影阅读”。
  •     三本都读完 花了不少时间 因为文字艰涩 虽不是学术界的八股 但喃喃自语中又少不了八股的痕迹 从语言上来说 是很不友好的书 也可能是自己对各类哲学词汇不甚了解的原因 总是和作者间隔着天地 幸好仍可管中窥豹地瞧见张志扬的思想 有些观点 鞭辟入里 极其深入 深入到不可再深入的地步 还在深入 直至将脑袋里挖得空空 如果有机会反刍 感触会更多
  •     才刚刚开始看第一本,读起来好绕口,难懂,得细细琢磨,道行太浅,细细琢磨依旧不懂;研究过哲学的,应该感觉会好些,我还是觉的好绕啊= =|||
  •     真是烂到家,我能说,其根本就不懂电影,根本就不懂文学,要是花钱买这种书真是他妈脑子进水了。张志扬貌似在一本正经的严肃书写,究竟认真起来,什么鸡巴玩意儿,文笔烂,思想也真是无趣。操,看其一篇就读不下去,也就知其的书是什么货色了。
  •     张先生,可用一句诗表达。他自己说过的,寂寞沙洲冷。
  •     受益颇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