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208120426
作者:[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琳娜·雷巴斯 著
页数:1128页

作者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俄罗斯领导人斯大林传奇的一生。全书分两卷86章进行阐述。

书籍目录

目 录
译者前言………………………………………………………………………… 吴 昊 张 彬
中译本序:“斯大林就是苏联”………………………………………………………… 闻 一
俄文版序:约瑟夫•斯大林是典型的俄国领导人……………………………………… 雷巴斯
插图(建议精选最有代表性的作为书前插图,放于此处;其他按时段插入书内相关处)
第一卷
——————————————————————————————————————
第一章 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家族的崩溃、母亲的个性、教会的影响、初识马克思主义、维特工业化、第一次被捕 / 1
第二章 流放与逃亡、斯大林成为党的工作人员、俄日战争开始、斯大林参加武装冲突和罢工、“流血的星期日”、娶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为妻、儿子出生、妻子去世、朴次茅斯和约、总罢工、尼古拉二世发布宣言
第三章 斯大林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彼得•杜尔诺沃是革命的镇压者、斯大林与列宁相识、“俄国革命的精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彼得•斯托雷平和国家杜马、社革党的恐怖活动
第四章 斯托雷平改革、梯弗利斯的剥夺、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岗位的冲突、斯大林被流放到维切格达和逃跑、当选党的俄国局成员
第五章 第二届杜马、斯托雷平压制革命、《路标》——知识分子的忏悔
第六章 斯大林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前往克拉科夫见列宁、流放图鲁汉斯克边疆区
第七章 欧洲同盟的形成、П.Н.杜尔诺沃的预言、战争前夕的欧洲
第八章 世界大战开始、尼古拉二世高尚的情感不合时宜、А.В.萨姆索诺夫将军的第二军团做出牺牲、齐美尔瓦尔得会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赞成帝国失败、德国领导层决定从内部瓦解俄国
第九章 将军们建议尼古拉二世实施独裁、英国人的阴谋、拉斯普廷被杀、二月革命
第十章 斯大林在彼得格勒——党的临时领导人、临时政府内的冲突、彼得•帕尔钦斯基和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国家的崩溃:彼得的俄国反对平民的罗斯
第十一章 最后的论据:呼吁“上街”、半个起义、逮捕列宁的尝试、工业家们寻求与将军们结盟
第十二章 斯大林是列宁的配角、盟国背离克伦斯基、克伦斯基出卖了科尔尼洛夫并转向布尔什维克
第十三章 布尔什维克获取武器、预备国会、克伦斯基——“俄国的灾难”、斯大林:夺权、党的政治局委员选举、十月革命
第十四章 军官和农民的情绪、高尔基试图阻止革命、斯莫尔尼宫的最初冲突、英法在俄国瓜分势力范围、解散立宪会议、国内战争爆发
第十五章 布尔什维克变成了“护国派”、恐怖手段不可避免、斯大林是列宁在劳动与国防委员会的副手、歼灭战、察里津的独裁者、娶阿利卢耶娃为妻、与托洛茨基的冲突、斯涅萨廖夫将军
第十六章 苏维埃高层“内战”的萌芽、斯大林输给了托洛茨基、英国和德国在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之争、德国的革命、斯大林和捷尔任斯基为清查彼尔姆失陷而出差
第十七章 斯维尔德洛夫之死、斯大林在彼得格勒和南方战线、А.И.邓尼金将军
第十八章 红军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斯大林解决煤炭问题、波兰战线、转向爱国主义、П.Н.弗兰格尔将军
第十九章 托洛茨基指责斯大林、斯大林冒犯列宁、“克里米亚国家”的终结
第二十章 在北高加索、为石油而斗争、东方政策、格鲁吉亚成了苏联的格鲁吉亚
第二十一章 废墟中的国家、农民反对苏维埃政权、党内的反对派、喀琅施塔得叛乱、新经济政策、托洛茨基的失败
第二十二章 新经济政策——“第二个布列斯特”、全俄电气化计划、坦波夫起义、儿子瓦西里出生
第二十三章 俄国流亡者对苏维埃政权未来的预测、饥荒、没收教会财产、“伊里奇的恶犬”、当选党的总书记、列宁第一次中风
第二十四章 列宁与斯大林关于成立苏联的争论、奥尔忠尼启则与格鲁吉亚领导人的冲突、列宁第二次中风
第二十五章 两个权力中心——列宁与斯大林、“家族”与总书记的冲突、反对斯大林的《给代表大会的信》、托洛茨基——继承候选人
第二十六章 党的十二大:斯大林巩固地位、季诺维也夫想抵制“斯大林独裁”、红色将领们、德国的革命
第二十七章 反对图哈切夫斯基的第一案、希特勒的慕尼黑暴动、德国革命失败、红军留在了家里
第二十八章 新经济政策是反工业的、托洛茨基呼吁保护工业、军队威胁要干预、在政府机关中进行清洗
第二十九章 列宁之死、新领袖的成人仪式、斯大林再次当选总书记、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不喜欢布尔什维克
第三十章 斯大林再次提出辞职、托洛茨基被免职、布哈林建议采用斯托雷平的经验
第三十一章 伏龙芝之死、对图哈切夫斯基的侦查监视、“三驾马车”统治的瓦解、叶赛宁自杀、俄罗斯民族主义运动、新经济政策过时了
第三十二章 德国和中国在斯大林的世界地图上上升到首位、季诺维也夫失去列宁格勒、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力图报复斯大林、斯大林宣布工业化战略、捷尔任斯基之死
第三十三章 反对派被开除出政治局、“克鲁普斯卡娅是分裂分子”、斯大林与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白卫军》、乌克兰在斯大林的掌控中
第三十四章 布哈林反对斯大林的“白卫军”路线、发生在中国的危机、德特丁进行反对苏联的经济战争并资助白卫军恐怖活动、季诺维也夫谴责斯大林的错误国际政策
第三十五章 经济是如何发展的、“专家们”的双重性、基层党组织竭力追求利润、战争的警报、《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的纲领》、装甲车开进了莫斯科的街道、“集体化的代表大会”
第三十六章 斯大林的个人生活、“农民暴动”、新经济政策的终结、雅科夫•朱加施维里试图自杀、“沙赫特案件”、布哈林反对工业化
第三十七章 斯大林迂回前行、集体化的开端、兴凯湖军事事件、50岁寿辰、农村中的内战
第三十八章 图哈切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围绕军队现代化计划的冲突、十六大——社会主义的全面挺进、西方经济危机遏制了工业化、斯大林的干部们
第三十九章 俄国的历史是用得上的、图哈切夫斯基案、瑟尔佐夫案、“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打倒”
第四十章 斯大林的经济情报部门、政治局内的冲突:莫洛托夫与奥尔忠尼启则、“胜利者的代表大会”
第二卷
——————————————————————————————————————
第一章 莫斯科军事哗变的尝试、斯大林否定了恩格斯、斯克雷普尼克为何自杀、作家协会成立、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洛夫遭暗杀、亚戈达被撤职
第二章 与农民和解、“莫斯科审判案”、叶努基泽垮台、洛米纳泽为何饮弹自尽、“老革命家们”的倒台
第三章 作为主宰者的斯大林、整个文化的总导演、西班牙内战、苏联国内反对派的境况、国内不应有“影子领袖”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会战、奥尔忠尼启则的问题、图哈切夫斯基开始失势、奥尔忠尼启则自杀、斯大林与普希金、布哈林被捕、必选其一的选举
第五章 军事“领袖们”的覆灭、“军事政治阴谋”、地方党委实施反革命行动、全国各地的恐怖活动、“破坏性的”人口普查
第六章 斯大林政治改革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莫斯科和伦敦都想利用希特勒、日本情报机关对苏联国防能力的认知、布哈林之死
第七章 希特勒制定了目标、德国将军们在策划政变、慕尼黑协定、苏联预见到对德日之战、与日本的哈桑湖军事冲突、斯大林的私生活:孩子们
第八章 斯大林编撰其主要著作、除掉托洛茨基的命令、马德里沦陷、布拉格被占领、在哈勒欣河与日本的小型战争
第九章 张伯伦、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想玩弄对方、勾心斗角时期的结束、“静坐战争”
第十章 斯大林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列宁反教会的指示被取消、工业转向战争轨道、苏联的底比斯、与芬兰的战争、英法准备轰炸巴库、对军事行动的分析:斯大林对阵“大块头”
第十一章 交战各方的战略观点、经济服从于巩固国防的任务、“古拉格”、苏联向西方推进、斯大林证实了与英美结盟不可避免
第十二章 英国想把苏联与德国分开、德国想利用苏联来反对英国、斯大林想使英德相互削弱、罗斯福决定帮助英国、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莫洛托夫-希特勒柏林谈判破裂
第十三章 斯大林的管理方法:要么达到目的要么死亡、Н.Л.沃兹涅先斯基和А.С.谢尔巴科夫、斯大林与军事技术装备的研制、文化向军事的转轨、刺杀托洛茨基
第十四章 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幕戏剧、情报机关警告德国即将进攻、南斯拉夫政变、德军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与日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关于斯大林没有准备好打仗的过失问题
第十五章 德国进攻苏联、边境战斗、德国将军们相信将速胜、进攻受阻、德国经济把闪击战钉上十字架
第十六章 苏联抵抗的组织工作、希特勒面临两难的抉择:进攻莫斯科还是基辅、建立战时管理中心——国防委员会、斯大林的讲话重复了谢尔吉都主教的呼吁、铁路运输是决定性因素、希特勒决定消灭莫斯科、保卫基辅是斯大林的战略失误、空袭下的斯大林与霍普金斯、列宁格勒危机
第十七章 莫洛托夫威胁要枪毙朱可夫、斯大林集团不得不分享权力、组织机制:动员和爱国主义、在前线的高层领导的孩子们
第十八章 最后的阅兵、斯大林与朱可夫的关系、斯大林高估了红军的实力、罗斯福希望参战、珍珠港、在莫斯科召开的盟国会议
第十九章 斯大林又一次不听朱可夫的意见、哈尔科夫的悲剧、“杀死德国佬”、第227号令:“不得退后一步”、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
第二十章 核问题:斯大林接见韦尔纳茨基和约费院士、斯大林格勒城下的胜利、勒热夫、斯大林:将军剧本的编导者
第二十一章 16岁的斯维特兰娜爱上了42岁的阿列克谢•卡普勒、瓦西里抛弃了怀孕的妻子、斯大林打压卡普勒
第二十二章 与丘吉尔的对决、“火炬”行动、斯大林赢得盟友、库尔斯克弧形圈、罗斯福与丘吉尔对世界格局各持己见
第二十三章 斯大林向盟国提出新的世界地图、德黑兰会议、斯大林以苏联退出战争恫吓丘吉尔、在德黑兰取得胜利
第二十四章 斯大林恢复大牧首制、克里姆林宫的内部斗争、马林科夫的高升、限制党的机关的权力、民族主义在各共和国抬头、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成立
第二十五章 斯大林和将军们、只有他才是凯旋统帅、白俄罗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动、第二战场开辟——与盟军竞相进军柏林和维也纳、华沙起义
第二十六章 丘吉尔背着罗斯福同斯大林瓜分欧洲、苏联在战后将主宰欧洲、斯大林不打算将东欧各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盟国雅尔塔会议是斯大林的胜利
第二十七章 胜利是新的战前时期的开始、刺杀希特勒、“我们与美国人谈不到一处”、英国人为何除掉西科尔斯基将军、斯大林的新想法:建立斯拉夫国家联盟
第二十八章 谁先攻占柏林——红军还是盟军、俄罗斯人攻克柏林、德国投降、莫斯科胜利阅兵、斯大林为俄罗斯人民干杯
第二十九章 盟国的波茨坦会议、斯大林得知美国有了原子弹、在伊朗巩固地位的失败尝试
第三十章 “秘密战争”的开端、斯大林的疾病、莫洛托夫同意制度自由化并被西方誉为“继承人”、斯大林狂怒、对战友加强监控
第三十一章 罗斯福永远回不来了、苏联情报机关在加拿大失手、苏联的“新十二月党”、克里姆林宫领导层的更迭、“空军领导人案”、美国人拒绝提供贷款
第三十二章 斯大林停留在战前的认识之上、对选民发表演说:“苏联前所未有地巩固”、Д.凯南的“长电报”、丘吉尔在富尔敦市发表“铁幕演说”
第三十三章 新的继承人、逮捕空军领导人、马林科夫失宠、“朱可夫案”、将军们的情绪
第三十四章 1946年的饥荒、在思想领域的斗争中绝不屈从于西方、斯大林给作家们下达新的任务
第三十五章 马林科夫得到了宽恕、西方的经济危机和斯大林的新希望、“马歇尔计划”、美苏爱国主义的对抗
第三十六章 米霍埃尔斯为何被杀、斯大林支持以色列建国、铁托有惊人之举、对俄罗斯东正教会的重视有所提高
第三十七章 斯大林不怕美国人的原子弹、东欧为何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封锁西柏林
第三十八章 与铁托决裂、杜勒斯有关分裂苏维埃集团的方案:“爱国者都应该成为斯大林的敌人”、在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苏联阵营精英们的分裂
第三十九章 斯大林孩子们的命运、青年人的思潮和期望、斯维特兰娜再婚
第四十章 继承人之间的战争、日丹诺夫集团的覆灭、“列宁格勒案件”
第四十一章 恢复时期结束、对农村的新“殖民”、外国电影上映、赫鲁晓夫调任莫斯科、斯大林的70岁寿辰
第四十二章 斯大林在朝鲜的“适度”战争、苏美歼击机之战、瓦季姆•马茨凯维奇的雷达跟踪器改变了空战的形势
第四十三章 В.阿巴库莫夫被捕、“医生案件”的内幕、“米格列尔人案件”、新的权力中心、“该治治国家政治保卫局了”、斯大林最亲密的战友们被免职
第四十四章 斯大林的遗嘱、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继承人作了报告、莫洛托夫和米高扬退居次位、更换统治精英的尝试、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成为中央书记
第四十五章 斯大林弥留之际、赫鲁晓夫与布尔加宁共谋拥戴马林科夫、领袖之死、新的“三驾马车”、修正斯大林的遗产
第四十六章 后斯大林时代之始、胜利和灾难、尚未被认识的经验
И.В.斯大林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长期在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和《文学俄罗斯》等媒体工作过,是俄罗斯著名的传记作家,传记作品有:《斯托雷平的生与死》、《维特传》、《库波捷夫将军》、《萨姆松诺夫将军》等,中篇小说《英雄之镜》被拍成电影。他还是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曾经担任过莫斯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修复观察委员会”主席,获得过“圣谢尔基•拉多涅日斯基勋章”和“神圣莫斯科大公达尼尔勋章”。叶卡捷琳娜•雷巴斯是他的女儿,当代俄罗斯作家。
吴昊,南京人,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毕业于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现任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侨界青年总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侨联顾问、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等。出版文集《外面的世界》,发表专业论文、报告文学和随笔等数十篇,其中《原来不是梦——北京奥运开幕式观感》被中、俄各大媒体网站刊登、转载,《我的奥运梦》获得“2013中央电视台全球侨胞中国梦”征文特等奖。
张彬,上海人,曾留学俄罗斯,现就职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期间,兼任新闻系系刊《新闻记者》的美术和新闻编辑,发表随笔等多篇。回国后,曾受相关部门之聘,作为随团翻译参加了十余次中俄政府间文化交流考察团的活动。现任上海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
目录


 斯大林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大致在书店里翻了下,扫了眼目录,照片很精致,章节很丰富,但是这么丰富的章节,居然没有斯大林搞了三年的大清洗,也没有莫斯科大审判的闹剧,猜测作者是斯大林的粉丝,对他的大清洗明知是他的过错,也就为尊者讳,还有“莫斯科军事哗变”,难道说的是图帅?这年头居然还有人相信斯大林大清洗真的清洗掉一些妄图推翻苏联的阴谋家?还相信图帅真的有阴谋?
  •     文/严杰夫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最早对于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的评价,无非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那段话:“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而对斯大林早期革命事迹的了解,大抵则来自茅盾的那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因为这篇小文章,大多数中国人才知道,斯大林原来是格鲁吉亚人,而不是俄罗斯人。不过,随着汉娜•阿伦特的《论极权主义起源》、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红轮》等作品被人们所熟识,曾经那个革命领袖俨然早已蜕变成一副暴君的姿态,被排置在希特勒等极权狂人的队列中。不过,无论是毛泽东,还是汉娜•阿伦特,亦或是索尔仁尼琴,他们对于斯大林的认识和评价,都是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这种立场的差异造就了斯大林在当下拥有着伟人和魔鬼两种反差巨大的形象。这样的“斯大林”不过是不同人群观念的拼凑,自然无法反应出客观真实的历史形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于斯大林知道的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于是,重新梳理斯大林的一生,及其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也就变得极为重要。幸运的是,随着冷战结束以来,前苏联档案的不断解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前苏联及其领导人的历史。作为苏联时期最重要的领袖,斯大林研究自然也就成为重中之重。雷巴斯父女联手写就的两卷本《斯大林传》就是其中的代表。与此前大部分与斯大林有关的著述不同,雷巴斯的《斯大林传》将视角立足于整个俄罗斯历史。作者认为,斯大林及苏联的出现,是由俄罗斯的传统决定的,是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里,斯大林不再是一个红色革命的符号,也不是乌托邦革命发展到极端而生出的妖孽。在雷巴斯眼里,斯大林就是千年俄罗斯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坐标。理解俄罗斯的传统,首先必须看到俄罗斯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于一个农作物生长周期每年只有五个月的大国来说,想要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就决定了俄罗斯始终都是一个军事结构,且其体制是动员式的。这种长期贫瘠的资源环境,再加上来自西方和南方的威胁,俄罗斯被迫选择了独裁的政治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大林的残暴和多疑的性格,实际上是继承了伊凡雷帝、彼得大帝的“基因”。因此,在《斯大林传》中,雷巴斯给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俄罗斯帝国的传统是如何流淌到这个出生于格鲁吉亚鞋匠家的男孩身上的:在学生时代,斯大林并没有一开始就投身于革命道路,而是听从母亲的安排计划将来能成为一个神甫,因此他从小受的是神学院教育。然而,神学院的学习让斯大林接触到了帝俄政治家沃洛斯基的集权观念。在投身于工人运动之后,青年斯大林又在受到马克思主义感染的同时,继承了尼古拉二世和谢尔盖•维特对实现俄国工业化的强烈愿望。成为社会主义党员后,斯大林则无意识地和帝俄晚期的改革家斯托雷平有了某种思想上的共通之处,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制度的变革实现俄国的现代化。甚至在1914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后,斯大林仍然在被伟大的俄罗斯传统感染着。雷巴斯借莫洛托夫的话写道,西伯利亚是给斯大林留下了些什么的,而这种“什么”不只是打猎的习惯,还有更深层的东西,首先是对辽阔的俄罗斯和俄罗斯人的感情。因此,在雷巴斯看来,理解斯大林的一生,必须从他对俄罗斯传统的感情来着手,正是这样一种感情决定了斯大林在走上政治舞台的前台后,才会选择以一种强压的政策来对待国内统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感情,支撑着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带领全苏联人民争取到了战争的胜利。当然,在谈到斯大林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在他统治时期内持续不断的清党运动,毕竟正是一波又一波的残酷运动,造成了20世纪20-40年代内,苏联和东欧国家数千万人丧失了自由和生命。在《斯大林传》中,雷巴斯未回避斯大林对反对派的镇压,事实上,在写到斯大林掌权以后,主人公对身边不同集团和派别的镇压,已经成为了作者笔下的主要内容。然而,在讨论这种派系斗争时,雷巴斯毅然将斯大林的这种独裁与曾经俄罗斯帝国的帝王们联系到了一起,他认为“从圣者弗拉基米尔大公到彼得大帝,他们在生活中都远非天使,也曾让鲜血流淌成河”,因此无论是清洗列宁格勒集团,还是暗杀托洛斯基,斯大林都是为了捍卫俄罗斯(当时的苏联)的国家利益。他无休无止地镇压党内的不同意见和派别斗争,就是为了粉碎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意图。斯大林采取的这种极端措施,最后遭致了他的接班人、曾经作为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的极大反感,成为赫鲁晓夫在上台以后大力批判斯大林的重要伏笔。而俄罗斯传统对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的影响,就更加容易理解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斯大林的外交战略,可以被看作是彼得大帝或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帝俄对外政策的翻版。譬如,在二战前夕,斯大林与法西斯阵营的意大利签订协定,是为了“让罗马承认黑海只能由苏联一家来控制”,而在这段时期苏联实施的一系列扩张,包括“在占领比萨拉比亚后,保证了南翼的安全,并沿着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河口修筑了一条防线”,依然是为了抵抗来自南方和西方的威胁,以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而战后,斯大林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却计划在莫斯科举行已中断了几个世纪的东正教普世会议的纪念活动,尽管最后会议未能召开,但斯大林试图复兴“第三罗马”的努力,恰是极好地证实了他内心对于俄罗斯帝国传统的向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雷巴斯将斯大林塑造成为一个极为独特的共产党领袖形象。尽管斯大林的一生也不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然而与列宁或托洛斯基相比,斯大林就显得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因此,在接替列宁成为苏联统治者不久,斯大林就取消了延续自十月革命后的新经济政策,而改为实施更符合国家利益的“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这样的政策尽管对民众的日常生活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却的确帮助苏联在短期内形成了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实力。雷巴斯在《斯大林传》中,摆脱了以往知识分子精英的自由主义立场,也抛弃了社会主义的阶级立场,而是另辟蹊径自俄罗斯的历史和现实去试图解释和理解斯大林及其代表的苏联历史。雷巴斯给予斯大林的评价极高,他认为,斯大林是一个与彼得大帝比肩的强国的创建者,“圣彼得堡的伟大帝国在1916-1917年间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却因一个鞋匠的儿子而得以复兴”。对于雷巴斯的这种观念,我们应该理解为当下俄罗斯在世界格局中陷入颓势的自然反应。沙俄帝国早已远去,而红色的苏联也已触摸不及,在这样的落寞中,大部分俄罗斯人即使不再怀念红色的苏联时代,恐怕也没有办法忘掉帝俄曾拥有过的黄金岁月。在历史上习惯了强势的俄罗斯人,当然无法适应今天的日渐式微。因此,雷巴斯才会说,“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现象,它在千年之中经历了数次大的劫难,但还是能够站立起来。俄罗斯若是否定斯大林和他的残酷的合理性,就是不愿意了解他之所以会出现的环境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可以说,雷巴斯的这种观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的想法。到了21世纪的今天,俄罗斯人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才选择了普京作为“帝国”新的继承人,因为他让俄罗斯重现出了帝国曾经的身影。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最近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上做出那一系列动作的原因。这样来看,这本《斯大林传》在让我们重新认识斯大林这位 “熟悉的陌生人”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理解了俄罗斯人对于帝国的向往。因此,《斯大林传》就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还是一部俄罗斯的断代史,正如斯大林自己所说的那样,“斯大林不是我个人,斯大林就是苏联”。当然,我们最后还是要说一下,理解雷巴斯对斯大林的态度,并不等于认同他对斯大林的评价。毕竟,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政治清洗带来的持续屠杀是不容置疑的史实。对于这种野蛮的行径,任何堂皇的理由都无法洗清其中深负的罪孽。不过,历史或许已对斯大林的这种残暴给予了回应。以赛亚•伯林在1952年——斯大林时代的尾声来到苏联,他观察到,斯大林对国内社会操控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在“博爱和平等”的幻象中,忍受无情和压抑的体制,但伯林同时也指出,在这样的体制下,统治者要记住绝不要让人民整体痛苦到彻底的绝望,感到生不如死,无论自杀或者被杀都比活着好。伯林的这种观察尽管无法被直接用来回应或反驳雷巴斯的“现实主义历史观”,但我们却知道斯大林时代有太多的俄罗斯人感到了那种绝望,斯大林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正是其中的一位,所以最后她选择了自杀。
  •     斯大林这个名字,在二十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是一个著名的符号,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字眼,这个名字是社会主义苏联的象征,既有冷酷独裁的一面,也有英雄主义的一面。关于他的传记,从美国到欧洲到亚洲,都有人在写,各种语言版本层出不穷。《不列颠百科全书》收有他的词条:“世界历史上最复杂、最强大和最矛盾的人物之一。”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在英国下院的讲话中这样评价这位帝国的敌人和同伙:“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生活于其中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这些评价将斯大林这个名字放置在“世界历史”中,放置在“我们这个残酷时代”中。俄罗斯作家巴雷斯父女的两卷本《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最令人称道之处,就是从历史和时代的角度论述斯大林的一生。丰富的历史资料、宏阔的时代画卷、复杂的国家关系、诡谲的巨头较量……将斯大林传变成一部俄罗斯近代史诗。打开这卷书,恰似重回上世纪波澜壮阔的欧洲战场、悲壮卓绝的世纪风云。斯大林原本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的母亲希望他当一个牧师,以获得稳定的收入。而他最终成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俄语中的意思是钢铁。雷巴斯说:“要知道斯大林可不是横空出世的,他是欧洲的自由主义传统与俄罗斯历史环境的产物。俄罗斯立宪民主党人与当局作斗争时曾请求过‘地狱之河’的帮助,他们当时并没有料到这将带来什么后果。这个意志坚定、清心寡欲、理智且残酷的领袖的出现,是对那些毁掉了俄罗斯国家的帝国精英所犯的错误和罪行的革命报复。斯大林站在与维特和斯托雷平未完成的改革相反的那一面,他重建了国家,并依靠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将其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这种评价和普京的说法不谋而合。普京在公开的电视直播交流节目中这样评价斯大林:“显而易见,从1924年至1953年,这个国家,这个当时由斯大林领导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历史,知道它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要从历史中洗去教训。我们应当记住:是谁建立了俄罗斯,是谁捍卫了俄罗斯的尊严,并使俄罗斯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我们应当保持这些记忆和保持时代的连续性,并把我们历史中最好、最优秀的传统移交给我们的后辈。”所谓“我们历史中最好、最优秀的传统”,和俄罗斯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居民生活远逊于西方国家的贫穷处境紧密相连。这片广阔的土地,一年中的大部分月份都处在严寒之中,与欧洲其他国家阳光充沛的土地相比,简直是拿冰冷的地下室与温暖的朝南阳台相比。国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特点,是决定这个国家千年历程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千年传统,以雷巴斯的观点来说,是自伊万雷帝、彼得大帝伊始的国家管理方式的延续,那就是以军事化的方式管理人民,以超出其他国家的勤劳、坚韧、勇毅去征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以超出极限的努力去挖掘这篇土地的能量。这是俄罗斯人唯一可取的自救之道。于是我们看到书中对斯大林式管理方式的描述:懒惰的人将受到严惩,对迟到的人扣除百分之二十的工资上缴国库。对欺骗和隐瞒处以极刑,哪怕是曾经获得英雄奖章的国宝级专家,一旦被发现与厂商勾结私下修改武器制作的细节、导致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也毫不留情地枪毙。在雷巴斯看来,斯大林的残酷、多疑和其他阴森的性格都是无关紧要的,他只不过重复了在他之前伊万三世、伊万雷帝、彼得大帝做过的事情,而这些帝王的铁腕都曾令老百姓处境艰难。斯大林从历史的深处伸出了他的铁腕,他要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要苏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为此他毫不吝啬使出镇压、清洗、甚至对自己的人民发动战争的手段。即使战争的铁骑即将踏上苏联土地,他仍坚决反对托洛斯基等人要将苏联诸侯割据、分而治之、以保平安的论调,他坚持苏联是强大的、完整的,任何想要削弱苏联的力量,“哪怕是梦想”从这个国家切下即使是一小块领土并且“把这一小块送给某个保护国”的人,将被“满门抄斩”。对他本人也不例外。一旦他犯下重错、使国家利益遭到重创,惩罚就将降临到他头上。当1939年6月22日德国闪电袭击苏联、导致苏联国内一片混乱的时候,斯大林看到手下的军事将领们走进自己的房间,他双腿发软,语调微弱,以为这些人是来逮捕自己的。在他的原则中,没有正确预计敌人来犯的时间,就是犯下重错。然而他的确为与德国作战做好了准备,并准确预言了敌军的进攻路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了斯大林的国际声誉,这是一场重新瓜分欧洲版图的战争,英美苏确立了新的势力范围。这场战争足足占据了第二卷近七成的篇幅。如果说对国内事务的处理会为斯大林减分的话,那么在国际事务中的争斗则为斯大林大大加分,他坚定不移地捍卫苏联的利益,巧取豪夺:背着罗斯福与丘吉尔瓜分欧洲、为了牵制日本而延长日本侵华的时间……他是一个可以为了苏联的利益而无视任何其他国家利益的领导人。他不相信任何人,也不需要别的国家的赞美,当苏联的党报为了歌颂他们的领袖而刊登丘吉尔称赞斯大林的文章时,斯大林看到刊出的文章勃然大怒,怒斥报纸的主事者是蠢货——是怎么样一种不自信才会需要别国的吹捧?有那种无聊的需要吗?不但在战争之中,而且在战争之后,每个国家的首脑都在为本国利益绞尽脑汁,都是伸手派,都要索取。正义,不过是弱小者摆在谈判桌上的砝码。在巨头们的谈判桌上,连放这类砝码的位置都没有。斯大林对这种国际关系有幽默的描绘:“丘吉尔是这样一个家伙,要是你不盯着他,他甚至会从你口袋里掏走一个戈比……而罗斯福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也伸手,但只拿大票子。”这正是巨头的世界,说到他们的继承者,罗斯福之后有杜鲁门,斯大林之后有普京,而丘吉尔则被称作英国最后的雄狮,曾经的日不落英帝国再也没有能够傲视世界秩序的领袖。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斯大林传》牵动人心的原因之一。这个清心寡欲、被称为清教徒式的大国领导人,一直到死,都住在一个简单的房间,在沙发上铺床,餐桌也是办公桌。唯一使他钟情的是花园。这个人的生活空间是被修剪树木和田间农作填满的。他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但个人需求并不多。巴雷斯说,或许在用剪刀剪掉枯萎的树枝时,他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浩瀚及其与自己内心世界的交融。他孤家寡人,妻子自杀,女儿叛逃。而这个孤独的人从未有一刻放下他的野心、他的铁腕。这种人的幽灵,直至今日,仍在全世界的政坛徘徊着。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五毛,坑。
  •     不严谨
  •     翻过就觉得不怎么样,毛子遗老遗少在怀想帝国光荣罢了
  •     无味 没有激情
  •     毛子在怀念他们的强者,即使曾经给他们带来了不堪。
  •     读到1/3处的感觉,很像王树增的风格,大略前社国家的历史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的风格,这类作品的特点是,视野很宏大,不过细节和专业欠奉。
  •     回望苏联的荣光与黑暗
  •     此独夫不负钢铁之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