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京华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30641392
作者:朱偰
页数:256 pages页

作者简介

朱偰(1907—1968) 字伯商。朱希祖长子。民国18年(1929)考取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21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授课之余,对南京的名胜古迹进行研究,亲自摄影和测量。在此基础上,着手编写《金陵古迹图考》,并在1000余幅画片中,精选320幅,另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图一考,文图并茂。接着又写成《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等专著。29年后,任财政部专卖事业局局长、关务署副署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去越南接受日本投降。解放后,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这期间著有《南京的名胜古迹》、《中国人民开发台湾反对侵略斗争史略》、《郑和》、《玄奘西游记》等。1957年,因批评拆毁南京城墙一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1968年7月含冤辞世。1978年12月平反昭雪。著作详见本志《著作目录》篇。
  作者父亲的话是对的,事实终于证明了那段历史的错误。人们又重新记起了他,报刊上也不时有回忆或纪念他的文章。感谢那些一直在关心父亲著作出版情况的前辈和同辈,正是他们的关心和呼吁,父亲的书得以陆续再版或重新出版。此次重版,取名《昔日京》,汇集父亲有关北京宫阙的三种论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史料之选择及其批评
第三章 元大都故城考
第四章 元宫城之四至及诸宫之地点
第五章 宫殿坛庙分叙
第一节 宫城诸门
第二节 大明殿
第三节 延春阁及玉德殿
第四节 御苑
第五节 万寿山或万岁山
第六节 太液池
第七节 兴圣宫
第八节 隆福宫及西御苑
第九节 不可考之诸殿
第十节 太庙及社稷二坛
第六章 结论
附图
一、元大都宫殿图
二、元大都图
三、兴圣宫 隆福宫 西御花园图
四、元宫城

内容概要

朱�(1907―1968) 字伯商。朱希祖长子。民国18年(1929)考取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21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授课之余,对南京的名胜古迹进行研究,亲自摄影和测量。在此基础上,着手编写《金陵古迹图考》,并在1000余幅画片中,精选320幅,另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图一考,文图并茂。接着又写成《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等专著。29年后,任财政部专卖事业局局长、关务署副署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去越南接受日本投降。解放后,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这期间著有《南京的名胜古迹》、《中国人民开发台湾反对侵略斗争史略》、《郑和》、《玄奘西游记》等。1957年,因批评拆毁南京城墙一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1968年7月含冤辞世。1978年12月平反昭雪。著作详见本志《著作目录》篇。
作者父亲的话是对的,事实终于证明了那段历史的错误。人们又重新记起了他,报刊上也不时有回忆或纪念他的文章。感谢那些一直在关心父亲著作出版情况的前辈和同辈,正是他们的关心和呼吁,父亲的书得以陆续再版或重新出版。此次重版,取名《昔日京》,汇集父亲有关北京宫阙的三种论著。


 昔日京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昔日京华》,朱偰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935年,日本侵华愈甚,故都北平危在旦夕。时任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的朱偰先生出于“士既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保存故都文献于万一,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的考虑,遂着手对北京建都七百年间的宫殿古建进行系统研究,并于当年夏天北上,实地测量摄影,历时两月,得照片五百余张,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后相继出版《元大都宫殿图考》《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北京宫阙图说》,收入商务印书馆《故都纪念集》。今一并再版,取名《昔日京华》。本书首先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的学术著作,作者对元明清三代宫苑建置考证颇详,并附精确地图。明清故宫于今尚存,考证相对较易,元代宫殿已湮没六百载,作者亦作了深入研究,并在细节方面也十分注意。如提到元代宫中植草文献二条:“世祖建大内,移沙漠莎草于丹墀,示子孙无忘草地也。”(《玉山雅集》)“元世祖思创业艰难,故所居之地青草植于大内丹墀之前,谓之誓俭草。”(《草木子》)本书于学术之外,更显作者情怀。1912年清帝逊位之后,故宫文物即遭变卖、盗窃不少。1924年清室出宫,翌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然而由于时局动荡、管理不善,监守自盗屡见不鲜,“所可叹者,该院成立十年,然古物被盗、珠宝被窃之案,几无年无之”,得悉大量文物流失,作者深感痛惜。30年代“辽东失守,幽燕垂危”,“故都文献,有不保之虞”,作者乃尽力编书以存史迹,“至若还我河山,固我边圉,保我文献,宏我民族,则我国人之公责,著者于编辑之余,所馨香而祷祝者也”。书成之后,面对时局危困,作者亦不忘“外患日益,国难日亟,怅望燕云,感慨系之矣”。于今75年已往,新中国定都北京,历朝文物得以大力修缮、合理保护。但是也曾出现文革时期的大规模破坏,其消极影响,永远也无法弥补。时至今日,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方面部分古迹旅游开发过度;另一方面部分古迹仍不受重视,保护不力。鄙人去岁居京师,工作之余亦好寻访历朝古迹,见紫禁城东南池子有皇史宬,明嘉靖时建,即珍藏国家重要典籍文书之金匮石室,然而如今却是居民杂处其间,于文物史迹则缺乏保护规划和相应措施。类似问题并非仅此一处,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蔡舰 2011年3月25日)
  •     重版前言里朱偰之子对其父的回忆令人唏嘘。书本身确是学术性较强的著作,其中连御花园中二亭之顶的形制不同都详细配图说明,足见作者用心之深。书内配有大量黑白照片和数幅拉页地图,故都风貌一一经眼,如读史书甚或历史小说时置于手边对照,该是件有趣之事。
  •     1935年,笼罩在北平上空的战争阴影日益浓厚,《何梅协定》签订后,国民政府的军队从北平撤出,几乎丧失了对这座城市的控制。同年七月,时任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的朱偰,因感于“风云日亟,故都文献,有不保之虞”,北上北平,对七百年古都之故宫苑囿,坛庙寺观,其现状及沿革,作系统之考察与研究,“冀以激发国人民族之思想,而长慷慨赴义之志气也”,原定写出《故都纪念集》七种,后仅完成三种,即《元大都宫殿图考》、《明清两代宫苑建制沿革图考》、《北京宫阙图说》,1936—1938年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百花文艺将三种合为一本再版,定名为“昔日京华”。作者朱偰是朱希祖之子,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然自幼秉承家学渊源,又有机会得接前辈宿儒的謦咳,故文史功底深厚,而对生长于斯的北平古迹,兴趣尤深,“暇辄浏览宫阙,考察坛庙,稽其沿革,穷其制度”,1932年,朱偰自德国柏林大学学成归国,被罗家伦延揽至中央大学,任经济系主任。专业研究之余,朱偰致力于南京文物古迹的保存整理,有《金陵古迹图考》、《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多种著作问世,建国后南京一部分城墙得以保存,朱偰居功至伟。以经济学者的身份而于两京之制度文献如此用力,在今天看来恐怕是难以想象的吧。不过朱偰毕竟是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学者,不徒于著述中发思古之幽情而已,虽然他自谦曰“余既非建筑学者,又非考古学家,徒以一己之兴趣,发乎兴亡之感慨,勉而为此”,但除序言之外,正文中绝少感慨文字,几乎纯为一科学考察报告,所以读起来并不轻松。从现代的科学眼光出发,朱偰前人著述并不满意:“明清以来言故都掌故者,大都剿袭旧闻,敷陈词藻,欲求系统清晰,图绘精审,然以递嬗沿革之状,昭示后人者,实难多得。”而《昔日京华》,即以“系统清晰,图绘精审”取胜,在继承传统的考证方法之外,还借用摄影等现代科技手段,要以准确翔实清晰为旨归。然而作为朱偰著述的最初动机,北平几百年的旧都地位,北平作为传统文物制度的载体和象征,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意义,却又是意味深长的,特别是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危机时刻,这一切都显得更为突出。在时局危急的1935年,除了朱偰的“故都纪念集”之外,其他有关北平的同类文字正复不少,如由北平市政府秘书处组织编写、汤用彬等执笔的《旧都文物略》,表面上是为导游而编辑,而实际则是市长袁良“以北平为五朝国都所在,文物繁复,欲使成为游览区,一新世界耳目,以压日人野心,颇事整修,并有斯著”,其编纂主旨亦云“在发扬民族精神”,并期于“振导民气,发扬国光”有所裨益。这是官方的,民间的则有《宇宙风》杂志出“北平专号”,一时文人感怀之作颇夥,后于1936年结集为《北平一顾》出版。按照董玥《民国北京》中的研究,新文化人对于北京的怀旧式书写,也是在战争威胁日益严峻后开始出现,并在1936年达到高潮。如此看来,今天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文化古城”北京,其实也是在特殊语境下被建构出来的产物了。而在1933年榆关事变前后,北平的一些文化人(包括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就有设北平为“文化城”之议,以便战争来临时可以保持中立,并借助国际舆论保护北平文物不受日军侵害,此实即后来袁良欲使北平“成为游览区,一新世界耳目,以压日人野心”之意。当时亦有将故宫文物南迁之举,后来因战事缓和而又迁回。鲁迅曾作《崇实》一文讥讽此事。而设“文化城”之议亦曾引来傅斯年的愤怒谴责。不过到了1935年,朱偰在《北京宫阙图说》中则批评故宫文物“陷危城中,司保存文物之职者,对于古物陈列所所藏瑰宝,从未未雨绸缪,早为之计。至于今日,已不能南徙,文物沦丧,典藏者不能逃其职也。”对于文物未能南迁,言下有无限惋惜及痛心之情。在1930年代的语境中,危机重重的北平城所引发的知识界各路言说及举措,其间种种错综关联,仍有进一步钩稽探讨的空间。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民国商务版。看过。
  •     这本儿书可谓是朱老先生生前的心血集合,内容上绝非一般意义的纸上谈兵云云,而是老先生一步一脚印儿在京城奔走的血汗烙印所在。尽管内会儿的白话文在我们眼里还有着文言文的特色使得本书读起来尚稍需揣摩,但也完全能够领会其意。而本书对于老北京城苑考察之深入、探查之细致、研究之完整也是同类书籍无法达到的。
  •     作者细致入微的考证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北京自元代的皇城建筑史。
  •     朱偰先生研究北京宫阙建筑历史变迁的一大动因是“明清以来言故都掌故者,大都剿袭旧闻,敷陈词藻,欲求系统清晰,图绘精审,然以递嬗沿革之状,昭示后人者,实难多得。” 这也决定了本书的考证色彩和适于作为后人研究北京古都的参考资料的特点。不过最让我感叹的还是下面这段话:“夫士既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保存故都文献于万一。” 这是何等悲壮,又何等炽烈的情怀!盖与抗战烽火中陈寅恪、冯友兰诸公的著述心情相类。如是悲凉之感,若无亲身体会,必无共振可能。
  •     6
  •     旧日宫殿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