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债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08652010
作者:[美]阿蒂夫·迈恩(Atif Mian),阿米尔·苏非(Amir Sufi)
页数:212页

书籍目录

第1章 波西米亚丑闻
凶杀悬疑小说?
国际证据
其他观点
大蓝图
第一篇 大毁坏
第2章 债务与毁灭
严峻的债务
大衰退期间的债务与财富不平等
穷人是如何变得更穷的
净值损失的地理分布
止赎与大甩卖
债务:反保险
第3章 减少支出
消费驱动式衰退
哪些地方的支出下降了
与债务有何关系?
超越财富效应
对证据的总结
第4章 杠杆化损失:理论
基本面与罗宾逊·克鲁索
杠杆化损失框架
经济体如何反应?
摩擦
无一幸免
重新配置?
第5章 对失业的解释
量化失去的工作岗位
摩擦,摩擦
为什么会失业?
杠杆化损失:小结
第二篇 沸腾与泡沫
第6章 信贷扩张
有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吗?
动物精神?
原因、结果及住房供给弹性
房产所有者的反应
搭泡沫的便车
第7章 灾难的传输渠道
储蓄过度
资产证券化
制造安全的债务
愚人链
不可避免的崩溃
第8章 债务与泡沫
泡沫的科学
什么是泡沫?
为什么债务可以助推泡沫?
为什么贷款导致了泡沫?
第三篇 阻止恶性循环
第9章 救银行,救经济?
挽救银行
最后贷款人
恢复信贷流动
是银行贷款渠道导致了大萧条吗?
银行借贷观的影响力
第10章 债务减免
干预的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失灵
历史教训
特别措施
道德风险
第11章 货币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的魔术按钮?
利率渠道
通货膨胀预期
财政政策是可行的选择吗?
政治瘫痪
第12章 责任分担
风险分担原则
责任分担式住房抵押贷款
量化分析责任分担式住房抵押贷款的收益
阻止工作岗位丢失
其他收益
为什么我们对责任分担式按揭贷款无动于衷?
债务是如此便宜!
更广泛地分担风险
为我们服务的金融体系
致谢


 房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对大萧条的解释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伯南克语),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大衰退的解释变成了一个新的持续性课题。但如同对于大萧条的研究,鉴于经济学家的派别与倾向,各方面仍旧很难达成共识,甚至还陷入了互相指摘之地步。尽管如此,以我浅薄之见,这本《房债》仍旧是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甚至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本。简而言之,这是一本讲述家庭债务、家庭支出与经济衰退之间相关性甚至因果关系的书,其主要的逻辑也可以简略概为家庭债务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减少,而家庭支出减少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影响企业开始进入收缩阶段,继而进一步导致债务支出失衡,从而引发经济衰退。从这个逻辑上说,书名翻译成《房债》并不算最佳,因为一则原书名借用了电视剧纸牌屋的(House of Cards)的模式,另则从内容上看,虽然房贷是2008年危机中重要的导火线,家庭债务的重要部分,但是也并非能全然覆盖家庭债务本身。这看起来是个小事儿,但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因为如果从家庭债务角度去理解,那么我们可以将本书的理论用于思考在股市等其他市场的借贷过高所导致的问题(譬如配资等所导致的股灾等)。首先说为何债务会导致经济衰退。从数据上看,作者指出,从1929年大萧条到2008年大衰退,诸多危机中都可见到债务过高与经济衰退的相关性。但这其中关联到底如何?作者以2008年危机中的放贷为例是如此解释的:由于存在贫富分化,穷人和富人的特征明显不同:穷人更多借贷买房,杠杆高,因此房屋对其边际消费倾向影响较大,而且杠杆越高,影响越大——这句话简单点说就是,对于放贷杠杆更高的家庭,同样的房价下跌,其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减少会越多。而与此相关的是,穷人在抵抗资产价格下跌方面又天然很弱。举个例子,一套房子100万,穷人贷款80万,自出20万买入,如果房价下跌20%到80万,实际上穷人除了要还的80万,自己那20万已经没有了。因此,一旦房价出现暴跌,穷人会迅速变得更穷,与此同时,其消费支出会迅速下降,如此一来,整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也就受到严重冲击。在这一过程中富人是什么样子呢。富人往往是贷款人,因为穷人从银行借到的资金多数都是来自富人。当房价下跌,富人的权益会受到优先保障,就像那100万的房子跌到80万时,银行会马上收走房子以保证自己的资产不受损害(止赎),而穷人则变得一无所有。但与此同时,富人的消费支出一则不会受到危机影响(例如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也没影响到富人的生活),二则也不会因为没有受到损失且相对更为富有而增加多少支出,所以也无法挽救消费驱动的经济。综上两点,当房价出现暴跌时,杠杆更高的群体净值受到危机影响更为强烈,其消费支出影响也最大,如此效益不断波及其他,最终引发一轮衰退。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自然大家要想问为何房价会突然下跌,而这也是作者在后面部分主要想解释的内容。从作者角度看,信贷的盲目扩张是债务增加的重要原因,而信贷扩张的原因可能在于对信贷可能造成后果的低估与过分乐观,尤其是以为只要保证流动性就可万无一失。但结果并非如此,对债务的安全性的高估最终催生了泡沫,而当泡沫爆掉之后,一切危险随之突然降临。止赎的外部性是另外一个扩大恐慌和造成危机蔓延的原因。止赎并不是一个符合借贷双方利益的选择,然而由于住房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已经如此之深入,因此就住房抵押做出灵活的再谈判已经因为受制于各种条款限制而变得几乎完全不可能。这种灵活性丧失导致了解决债务问题的最后方法的丧失。如此种种,衰退也就成为结果。但作者分析这一过程的动机是为了预防危机再次发生,也就是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结果。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金减计、债务分担、更多采用股权类合同而避免强制性的债务约束——尽管听起来过于理想,但仍不失为值得参考的一些方式。当然,作者在这方面的论述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展开了。以家庭债务为核心解释经济危机是本书的核心精要。正如本书所言,在此之前,经济学家分别从基本面,动物精神以及金融流动性枯竭等角度讨论本轮危机的成因,但在本书作者看来,他们只能算有相关性。虽然本书非常有说服力,但要让所有人相信家庭债务和危机的因果关系并非易事,但这不妨碍我们以家庭债务作为一项重要相关指标来预防风险。以上只是关于本书的介绍,字数不算少,也未必全然概括,但实际上其引发的思考可能要更多,在这里仅记下三点也备自我思考:1 我国的家庭债务的程度以及是否应该鼓励继续加杠杆?银行对房贷的钟爱是否也会成为推高家庭债务以及房地产泡沫的客观原因?2 2015年A股股灾中,信贷推升债务最终催生泡沫的逻辑是否存在?而配资的强制平仓等是否类似于止赎,其强制性加深了股灾?3 中国的贫富分化特征在债务上是如何表现的?
  •     文章从 房屋贷款,到泡沫生成, 已经泡沫破裂, 经济萧条, 财政政策 一系列 由房债导致的 经济事件 讲述 房债 以及 银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对于银行风险管理 和经济财政政策都提供的很好的借鉴对于个人来说1. 控制个人风险, 尤其是个人信贷风险银行,社会 经济过热时 是不会控制很严格的, 但一旦遇到风险, 个人承受的风险和负债会毁了你的生活2.认识财政政策 的原因,并合理预判财政政策等我 深入学习后再写吧
  •     《房债》读书笔记《房债》是由普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位经济学教授写的一本研究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书,探讨的内容其实就是本书的副标题:为什么会出现大衰退,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作者通过研究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和爆发的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如何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书中描写的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国内风起云涌的房地产市场,让人五味杂陈。读书笔记如下:第1章:波西米亚丑闻1. 严重的经济大衰退的起因往往开始于家庭债务的急速攀升,而预示大衰退爆发的先兆是家庭消费支出的突然下降。(关注几个经济指标,住房长期贷款已经验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待证明)2. 如果债务水平没有上升,银行业危机型衰退将比较普通。是攀升的家庭债务而不是银行业决定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在中国更可能是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加上家庭债务决定了经济衰退的程度)第2章:债务与毁灭3. 一个家庭的净值主要有两类资产组成:金融资产和房屋资产。家庭净值分布位于底层20%的家庭,几乎所有净值就是房屋,而最富的20%的房产所有者大部分净值都放在金融资产。同时,与最穷的房产所有者高达80%的负债率相比,最富的20%的房产所有者的负债率仅为7%。以上都告诉我们,房产衰退的影响将会远远超过股灾的影响,并且加剧财富不平等的现象。4. 对于大衰退的很多居民来讲,房价下跌后其房屋的价值已经低于他们所欠的住房抵押贷款,因此实际上他们拥有的是负资产。2011年,有1100万套房屋-占所有住房抵押贷款房屋的23%--变成了负资产。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选择了保留房屋。选择卷铺盖走人,让银行止赎的个人将面临所有的信用积分都丧失的代价。5. 当银行从拖欠贷款的购房者手中收回房屋后,他们以极低的折扣价格出售房屋。止赎的外部性进一步拖累该地区所有房屋的价格。而银行不用承担甩卖房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但该地区的其他房产所有者却得承担。在2009年,全部的住房抵押贷款中,约有5%存在止赎的情况。在2009-2010年,30%-40%销售的房屋是止赎房屋或短售房屋。净值损失的地理分布,在信贷越疯狂的地区,房价下跌越严重。6. 止赎的溢出效应蔓延到企业。由于房价的下跌导致企业所有抵押品价值的下降,一些杠杆非常高的公司被迫以极低的折扣价出售资产。而低迷的甩卖价格又影响到其他公司,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7. 金融体系的作用是分散风险,而刚性的债务并没有帮助人们分担与房屋所有权相关的风险,而是将风险集中在社会上风险承担能力最低的人群身上。(从建行发布的4期个人住房贷款违约情况来看,违约者均为相对低收入者,年收入10万元以下违约率占比超过一半,年收入30万元以下违约率超过80%,年收入30万元以上违约率占比均未超过20%。)第3章:减少支出8. 在2008年1-8月,汽车支出同比下降9%,家具支出下降8%,装修支出下降5%。在2008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居民总支出下降了5.2%。9. 在那些认为是银行体系出现的问题导致了衰退的观点中,银行和企业扮演了主要角色,而不是居民家庭。作者认为企业投资下降是对家庭支出大幅下降的一种反应。10. 除了房屋的财富效应,止赎的外部性也解释了家庭支出的大幅下降。由于债务集中在低净值的家庭,房价下跌对他们消费的边际影响比高净值家庭大得多。第4章:杠杆化损失:理论11. 当债务导致家庭支出急剧减少时,经济体的自我调整会受到像利率零下限这样的摩擦影响,阻碍了储户弥补这个支出缺口。由于降低利率有可能会让经济落入流动性陷阱,政府不能地降低利率来鼓励储户转为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减少的冲击效应就是失业的大规模增加。即使在那些房屋价格下降不多的地区也最终会受到波及。第5章:对失业的解释12. 经济完全无法调整以应对源自杠杆化损失的大规模支出冲击。一种解释是技能错配,另一种是止赎延迟和政府救助降低了工人在大衰退期间寻找工作的积极性。第6章:信贷扩张13. 家庭自有住房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稳定在65%。在住房信贷繁荣的2006年达到了69%,到了2012年,家庭自有住房率又回落到65%。(中国2010年:75%)14. 作者支持是借贷高峰引发了房价上涨,而不是房价上涨引发了借贷高峰的观点,理由即使在房地产价格稳定的地区也存在信贷向信用次级地区蔓延的现象。(存疑,房价上涨还有可能源自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还是要警惕由于信贷扩张带来的房价增长)15. 在2002年-2006年,房产所有者借贷更为激进。因为更高的房屋价值,房产所有者可以获得的借贷额度可以高于从前。(国内的情况是其他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都逐渐下降,不良贷款率逐步上升,所以银行选择提高既安全又有稳定收益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从银行业追逐利润的角度来讲,放松借贷条件的责任不能避免。不过这一观点与上一条似乎存在矛盾,房价上涨引起借贷高峰?)第7章:灾难的传输渠道16. 资产证券化。将不同的住房抵押贷款放入资产池,然后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分层和销售。但是在评估时犯了两个错误:低估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概率以及这些违约的相关性。(不同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相关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紧密相关的,特别是同一地区。比较幸运地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业务)17. 资产证券化降低了银行对借款人的审查和监督动机。(银行无法有效区分自住型房产抵押贷款和投资性房产抵押贷款)18. 私营证券化为不合格的次级普通贷款创造了市场。2009年抵押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0%。(可以结合这条新闻一起看:苏州等城市房贷违约率连续攀高 官方要求压力测试)第9章:救银行,救经济?19. 当银行业出现重大损失时,它的股东和债权人理应承担损失。可是在金融危机中,那些选择放松借贷条件的银行受到了政府的救助,它们的债权人和股东得到了保护。因为常常有一种观点认为保护银行体系是避免发生挤兑危机和鼓励信贷恢复流动者认同。作者认为银行的存款人和支付体系必须得到保护,但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股东没有必要得到政府的救助。完全可以在保证支付体系完整的同事,彻底将股东和长期债权人清理出银行。相反是大些有巨大债务的家庭需要得到政府的帮助,而且这样的救助对整个经济体更有帮助。20. 在银行业受到救助之后,银行贷款依然在2009年和2010年骤然下降。这与企业不想增加信贷所以银行贷款才会下降的观点更为一致,这也是企业销售下降后所预期到的情况。21. 不是银行贷款渠道导致了大衰退,而是负债家庭财富的巨大损失造成了消费的下降。在大衰退期间,大企业普遍在资产负债表上积累了大量现金,并不想增加信贷。所以拯救银行并不能真正地拯救经济,不如直接处理家庭的杠杆问题。第10章:债务减免22.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再谈判工作变得十分困难,即使这么做对大家都有好处。当房价出现暴跌致使购房者返回银行要求重新谈判住房抵押贷款事宜时,银行已经不再持有住房抵押贷款。所有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被放入资产池,然后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来销售。购房者需要同服务商(MBS的持有人)交涉,而这些服务商往往漫不经心。另一方面,服务商也担心其他借款人为了也获得债务减免而策略型地选择停止偿付贷款,服务商宁愿选择不那么做。23. 没有积极地减记住房抵押贷款债务是一个失误。负债的个人可能宁愿选择失业,因为债权人会立即拿走新工作可能带来的任何收入。24. 道德风险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大衰退这种极端环境。当一个病人因心脏病发作濒临死亡时,并不是向他说明应该少吃红肉的最佳时间。很多人都同意在经济快速下滑时需要政府的干预。任何政府干预都涉及到再分配。救助金融机构迫使无辜的纳税人承担不负责任地放贷所造成的负担。(任何政府干预都涉及到再分配,救助金融机构还是直接救助债务人,道德上都不是无瑕疵的。但是从整体经济的角度,直接救助债务人对整个经济帮助更大)第11章:货币与财政政策25. 当经济体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私人过度负债时,财政刺激不如家庭债务重组有效。第12章:责任分担26. 现行的债务合同缺乏弹性,作者建议政府应该鼓励责任分担式住房抵押贷款。当经济下行时,贷款人向借款人分担部分损失;当经济上升,借款人需要放弃5%的资本利得。责任分担式合同应该与当地的房屋价格指数挂钩,而不是购房者的房子挂钩。(我的理解就是类似股权类合同,与家庭无法控制的风险挂钩,避免无弹性的债务合同)27. 事实上,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主要由政府控制(房地美,房利美),它们决定了什么样的住房贷款合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28. 税收政策可能是阻碍创新的一个因素。因为责任分担式合同可能无法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太!牛!逼!了!标题翻译的不太好,明显作者是仿照纸牌屋(house of cards)来设计的标题,house of debt;解释了借贷与房价上涨的因果关系,以及杠杆率对于不同收入不同边际消费倾向人群的影响,还有支出变化如何影响失业率。伯南克吸取了29年的教训,但是美联储增加准备金并不能有效增加货币供给,私人负债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也归于无效。感觉这本真的体现了比较的意味,一味照搬美国经验,不考虑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比如贷款的止赎条款,法律执行有效性)是非常愚蠢的。强烈推荐!
  •     Notes: 1、危机实际对债务供需两端均造成冲击,不仅是一场金融危机,也是一场家庭债务危机。 2、作者认为应当进行大规模的债务减记,以让损失公平地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分配,刺激债务家庭消费。 3、对于地产泡沫和信贷扩张的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的设计很巧妙。 4、My View: (1)只有在减记有利于债权人,且因为复杂的交易结构难以推进时,行政干预的减记才是有效率的。 (2)实施减记的目标是:1)刺激家庭消费、2)债务市场出清。而原则则是应坚持定价和交易是有市场效率的。 (3)债务减记应该在 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通过杠杆化的SPV进行。
  •     写得很透,可以写篇书评。
  •     对于当今中国,这书会一语成谶吗?
  •     债务负担严重,就会大量缩减消费,一旦消费遭到抑制,又可能会引起经济衰退,大部分不富裕人群是无奈之举,70%财富由30%富裕阶层掌握,那?%消费由富裕阶层贡献?房产净值下降还不起房贷?有相关房产保险吗?
  •     作者利用统计数据逻辑清晰地、层层深入地论证了家庭债务的飙升导致了房产价格的泡沫并进一步导致了次贷危机。对于负债的低净值家庭来说,房价的下跌是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推升了财富的不平等。
  •     有意思的经济读物,现在读起来尤其应景。
  •     本书的作者是有野心的,他们想要重构当前社会的金融合同,把缺乏弹性的债务合同更换为富有弹性的股权合同,这实际上就是触及了金融系统的基础。作者们也是务实的,书的结尾他们也意识到这一想法是难以实现的。但是不得不说书里的内容还是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对债务导致泡沫与经济衰退的论述。
  •     还是这些research-based的书能把问题讲清楚,我觉得比动物精神什么的强多了...
  •     房地产泡沫破裂,会让财富分配更加失衡。低净值者将所有希望赌在房子上,所以房价下跌的损失也就最大;而高净值者却不依赖于房产,反而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对冲损失。
  •     对金融危机的解释严谨且有说服力
  •     消费是一切
  •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债务扩张导致了经济危机。论述逻辑是个人债务扩张-银行过度借贷-监管体系失效,并在这一过程中批判了现有的美国经济体系。文中大量论据来自现有的实证研究,整体来看很稳健:当然,有些具体的观点我并不同意。
  •     写的太好了,完美
  •     “金融体系将风险强加在承担能力最弱的家庭身上”,负债家庭的支出对净值冲击极端敏感。净值下降,支出下降,需求下降,经济危机到来!
  •     本书应该是一篇论文扩张而来。书中关于债务扩张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之研究结果十分吸引人,逻辑顺畅,该部分很有意思。如果没有作为政策建议的第三部分,本书会更好。从有用的部分评价4星,减去逻辑混乱的政策建议1星
  •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债务、房地产泡沫、失业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解答了以前的许多困惑。|住处这儿房价十万一平,租金却大约只有一百五十元一平方/月,回报率之低令人惊讶。楼下的许多店铺都在卖着低附加值的小商品,而这些商品无论如何大量滚动销售都不可能赶上地皮的价值——意味着这些店铺租金也是极低的甚至有可能是免费的。新闸路上许多店铺从年前就开始关闭现在三月了还没有租出去,这可是上海乃至全中国的中心地段啊。一切的一切都正在暗流涌动,而羸弱的看不见全局的人们(包括我)只能凭借非系统性的信息,充满水分的数据去从其他国家的经验里寻找蛛丝马迹。
  •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研究著作,论证由于信贷扩张导致房价下跌,止赎导致进一步房价下跌,负债家庭支出严重下降,失业率上升,导致进一步支出消费下降,最终影响全国经济。不过,最后一部分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增加通货膨胀,似乎能短期解决问题,但对于经济,对于普通人民真的好么;责任分担式住房抵押贷款,保持负债人对房屋净值的百分比不变,由借债人承担部分房价下降的风险,这样确实能减少止赎的比例,减少房价下跌,但是这样肯定会打击借债人的积极性,砸银行饭碗,在房价下跌时也不会有人着急卖房,因为自己都会承担损失。
  •     特别建议阅读本书的前两章 感谢作者!
  •     自己也是因为关注国内房价而找来一读,对于金融危机起源及债务危机的传导分析很是到位,但对于救助政策的批评好像过于理论化,比如说风险分担式信贷,监管问题固然让人头痛,但是专业的金融机构风控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通过个体博弈可以解决?
  •     16年7月3日,关注消费支出趋势,及抵押再融资趋势
  •     深入简出。
  •     债务是泡沫形成的推手,是将【资产价格奔溃】转移至【实体经济】的渠道(通过蚕食债务家庭净值的方式,使其限制自身消费,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同需求),是阻碍经济恢复的根因,是增加贫富不均的重要因素 而名义利率存在下限,工资具有粘性,中央银行很难在通货紧缩时直接控制流通货币数量,难以实行【债务减免】等原因,共同导致了【政府】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杠杆化的危机 本书提到的解决方案,在于债务合同责任制,即由债务人与债权人承担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 心得:联系当前房地场的火热,首先应当判断是否是由【债务杠杆】所撬动,亦或是【土地供给】方面导致;其次,书中提到了【全球储蓄过剩】导致了对【以美元计价资产】的巨大需求,从而导致【资产证券化】与【房地产】的过热,当前中国房地产,是否由某种【安全资产】需求所驱动?
  •     最前面几章比较警醒,还是要量力而行!控制风险是第一位的。
  •     经济决定金融。大衰退期间,不救经济就银行,舍本逐末,事倍功半。本书算是回归可这一本原。美国经济是消费驱动的,家庭部门负债问题也是经济危机的源头风险。中国不同,中国经济是投资驱动的。但在房地产问题上有类似性。
  •     以史鉴今,以美喻中。 信贷过快膨胀导致房价泡沫,最终危害实体经济。古今中外,例子太多。房价泡沫导致的经济危机远比股票资产价格膨胀导致的危机后果严重的多。没什么资产能一直偏离其价值,且也没人知道价值合适修复。但一旦泡沫破裂,必然伤经动骨,买单的也只是大多数负债投资的穷人。
  •     当高杠杆、高房屋风险暴露和缺乏金融资产这几点组合在一起时,对于社会中最弱势的家庭来说是灾难性的。
  •     看到有萨默斯、莱因哈特等推荐才读的,开始几章陈叙了 09年的忘记是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型衰退,是财富的大洗牌。这部分还可以。 问题是后面几章提出的政策令人瞠目结舌----鼓励制造通货膨胀、要求减免那些不负责任买房者的债务(这还不带来道德风险才怪),对于一个奥派经济学的赞成者,我只能说这是一顿胡来!
  •     2016年10月22日读,2016-346,图201。
  •     为论文准备略读。分析美国08年经济危机的原因,逻辑链条完善。
  •     通俗易懂
  •     2017第十一本:作者的观点总体是围绕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展开,三部分从债务人,债权人以及政策制定逐一论述,对于危机的反思,本书并未提出新颖观点,但细分领域的挖掘确实有值得称道之处……第四章对供给方观点的批驳其实很有意思,摩擦对经济调整的影响在2016年的中国已经得到验证
  •     债股关系偏离MM定理一个原因是债务清盘需要成本和大量时间,使得资产价值受损。所以债务应该股权化,对信息敏感而又能分担风险。但是耐用品消费下滑真的是这次危机的关键吗?好像也并不清楚。
  •     小心高杠杆债务
  •     经济危机就是通过债务杠杆来剥削穷人的,金融致穷由此可观。灵活的债务设计在理论上确实能够提高穷人的抗风险能力,但作用会不会被市场的投机行为给抵消掉?另外就是,现代经济总是嵌套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这种长期有利但短期的劫富济贫改起来又有多少阻力呢?一家之言吧,但确实精彩。
  •     惊闻城镇月收入2600的乡下均价预期要破2W,对于买不起的我来讲,看这书还蛮开心的,一些诸如请自己打点好自己的债、留点后路否则政府才不会鸟你之类的分析也挺应景的……金融市场毕竟是极少数人的游乐场惹,责任分担式信贷机制就仅仅只能是个模型吧。
  •     更像一部论文 反复论证了加杠杆的危害性
  •     顶级的经济学研究的典范。老美的研究实力令人叹为观止。
  •     1月5日读毕,本书所探讨的中心明确,主要是围绕住房抵押贷款债务展开,进行了深入分析,大衰退之前往往会存在私人债务的过度积累,而泡沫的形成往往与贷款者的侥幸心理有关,而事实上当泡沫破灭时,借贷双方都将面临巨大损失,当然私人债务的积累也会引发失业率的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     【20170319】逻辑链条清晰,需要看第二遍回味。读书比较待整理。
  •     这个书坑了。前面分析的消费支出衰退,杠杆化伤害还凑合。但是后面提出的责任分担式信贷基本没可能实现。虽然说信贷扩张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古往今来的法律和习俗,都是保护债权。债权融资的领域,如何做股权融资啊?!
  •     加深对市场,对杠杆的理解
  •     看完这本书理解了很多国家政策。高净值才是王道。负债的风险太高了。
  •     好多基本概念没看明白。经济学金融学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开始看起。
  •     好书,对当下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     好喜欢这个的量化研究过程,如此简单又如此清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