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策纵作品集2:文史杂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0065613
作者:周策纵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继《五四运动史》之后,周策纵教授续谈五四运动及近代思潮的精彩篇章
◎从古代社会与思想史的探索方法,到出土陶文的考释,从对内地学术界的印象到对青年学者的期望,一位学者的渊博学识与肺腑之言
本书由“文史宗哲篇”与“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策纵教授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及与饶宗颐教授探讨陶文考释等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章;“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则收录了周教授纪念胡适先生的文章以及有关五四运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简体字的文章。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周策纵教授在历史、哲学与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可说是周策纵教授在《五四运动史》之后续谈“五四”的精华之作。
------------------------------------------------------------------------------
我常说:五四运动是一件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目标永远值得大家去努力奋斗达成。它给我们的启发是非常巨大而长远的。即使是它的缺失,也提供给我们一种严肃而重大的教训。它不但留给中国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一些艰巨的使命,也留给所有的中国人一个远大的任务。从广义说,它也许可以鼓舞世界上许多学生、青年和成年人,对各种文化传统和社会问题,多引发一点兴趣,去共同努力创造一种能包含各个传统的新文明。
——周策纵

书籍目录

[上篇] 文史宗哲篇
一 如何从古文字与经典探索古代社会与思想史
二 “人与大自然”观念溯源:论“天人合一”
三 传统中国的小说观念与宗教关怀
四 论章炳麟梁启超墨迹释文书
五 四千年前中国的文史纪实
六 周教授龙山陶文考释书后
七 龙山陶文考释答饶宗颐教授
八 答周策纵教授
九 从王士祯和赵执信的诗论与诗试评“谈龙”争辩
十 陈致:“不”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十一 对《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一书的几点看法
十二 说“来”与“归去来”
[下篇] “五四”及近代思潮
一 胡适之先生的抗议与容忍
二 胡适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与贡献
三 论“胡适研究”与“研究胡适”
四 自由·容忍与抗议
五 以“五四”超越“五四”
六 “五四”思潮对汉学的影响及其检讨
七 我所见“五四”运动的重要性
八 “五四”时期中国的文化自觉
九 机器代人力,人文济科技
十 中外为体·中外为用
十一 中国语文改革与教学刍议
十二 “五四”五十年
十三 胡适风格(特论态度与方法)
十四 发刊词:我手写我心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周策纵,湖南省祁阳县人,是名满中外的汉学大师。周教授1942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1948年赴美留学,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其后任教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及历史系,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其代表作《五四运动史》(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于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响甚广。周教授于学无所不窥,甲骨、金文、经学、红学、历史、诗歌、小说、翻译等皆有所涉猎;为文熔铸古今,汇通中外。既为当今士林仰望,亦足为后世所宗。


 周策纵作品集2:文史杂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一直认为每一本书都会为读者推开一扇门。有的门后面藏有真挚的感情,有的门后面有丑陋的世态,有的门后面则是独辟蹊径,让你看见新奇的角度。而这本《文史杂谈》则让我看到作为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历史的另一侧面。一直很喜欢历史的我,对于每个历史事件都是喜闻乐见的,但是就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是看完先生的书,让我对于读书与治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每个字都有其含义与出处,每个句子都值得推敲,而每篇为文都有其实际意义与贡献。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让我看到一个学者的艰辛与探究,钻研学问的枯燥与乐趣,但是就像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用典的追求与发现的乐趣,在字与句之间发现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追寻到最初的源头,那种乐趣也是无可言喻的吧。而周策纵先生,学贯东西,不仅对于甲骨文、训诂学、历史学、文学都有独到的见解,更对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研究亦有很高的造诣。五四运动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历史教科书的样子,每次看完这段历史,都是让人心潮澎湃,热血翻涌的。那些振臂呐喊的学生,那些热心国是的商人、市民,都是中国最热血的人,他们会与历史一起永远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但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可能我会对于五四运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一个运动可以是鲜活的历史,可以延续至今依然有现实意义,可以多少年来激励了无数文人志士,这样的运动唯有五四运动,但是五四运动又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学生运动或者社会运动,它的起始年限甚至都备受争议,因为五四运动从来不仅仅是一次爱国运动,还包括了对于旧传统的摒弃、白话文的兴起,西学东渐的转变。最重要的也许是因为,从那一刻起,中国人,不只是少数的知识分子,真的开始觉醒,在所有新思潮涌入争论并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新的批判的眼光,去重新估价一切。既包括这个世界,也包括思想。我想这一点是五四留给当时代人们最大的一笔财富。先生书中也提到现时代很多人对于当时五四运动的批判,我想任何一个运动或者行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重要的是它到底是否最适合那个时代,并且对那个时代做出了最大的改良与推动,它的进步意义是否远远大于它的负面影响。南怀瑾先生批判五四运动“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这一点我不能赞同,传统文化固有其美丽绝伦的一面,但是也有其守旧落后的一面,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生死存亡之秋,我们没有时间去辩证的看问题,如果再固守守旧的传统文化,没有摧枯拉朽的革命力量去破坏、去拯救、去创新,去催生出中国人民的热血,真不知现在中华民族会处在何等境地。同时先生对于胡适生平的讲解也让我们看到那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为国为民的衷心。赞同朱学渊先生的这段话:“策纵先生的离世,标志着那出自传统、而走出传统的拼搏一代行将凋零一尽。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不平庸的一代,他们认识传统而检点传统,在祖国却无以施展,离乡背井后却大放异彩,这就是他们的才具和苦难。”掩卷沉思,推开窗子,外面是清冷的雪夜,我想那一代的大旗已经落幕,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是否能够继续开创新的历史呢?路还很长。
  •     读周策纵先生《文史杂谈》文/敦先生周策纵先生治学涉猎广泛,甲骨文、金文、经学、红学、历史、诗歌、小说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著文熔铸古今,贯通中西,高屋建瓴。《文史杂谈》是一部周先生的演讲稿、书信以及论文的合集,内容丰富,文史兼备。本书虽名为“杂谈”,实为水准极高的学术论文集。本书由“文史宗哲篇”和“‘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先生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演讲稿、书信、论文等。“‘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则收录了周先生纪念胡适先生的文章以及有关五四运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简体字等方面的文章。“文史宗哲篇”的专业性很强,若非专业研究者,很难深入研读。如,《论章炳麟梁启超墨迹释文书》、关于龙山文化的研究,以及与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探讨等,对读者文史哲功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该部分为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好的方法。比如,如何从古文字与经典中,探索研究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文史考证的基本素养和方法是什么;对于一些文化术语的重新认识,如周先生认为西方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称为“汉学”,这个提法就不够明确,容易混淆为“汉代的儒学”(与“宋学”相对应),或者理解为“汉族的学术”,而称之为“华学”就比较准确明了。周先生旅美多年,相对于大陆学术界,与港台学术界的交往更为密切。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大陆学术界的认识、评价却很客观,不带任何感情或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有一流学者的风范。认为大陆很多老学者受了乾嘉学风和“五四”以后“国学研究”或“整理国故”作风的影响,学术研究注重实事求是和精密求证,成就斐然。但是,后来受政治的影响,大陆学者损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损失,把曾经的研究方法看作是“繁琐考证”。“文革”后,很多优秀学者一时间仍然难以摆脱这种思想束缚。本书对于我而言,最大的看点是下篇“‘五四’及近代思潮”。作者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的文化思潮以及胡适先生的研究和解读很精彩。作者把“五四”放大成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来研究,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为止(1924年国共合作北伐)。全面分析这一大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文化、学术、思维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不能把“五四”运动单纯看成一个政治事件或学生运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来研究,突出青年知识分子的倡导性、独立性和主动性。强调“五四”的基本精神是抗议的精神,追求理知以批判偶像,创造新文化新社会以自强自救。“五四”知识分子们提倡怀疑精神,对整个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乃至社会制度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要求“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倾全力破坏偶像,打破思想束缚。学术界增加了批判和反对的精神,并引发“疑古”的风气,使人们抛弃掉盲目的“轻信”,理性研究学术。这种风气有过火之处,如有些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全盘西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有助于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数千年思想权威定于一尊的偶像崇拜,有利于解放思想,推动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另外,“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强调文化碰撞,创造新文化,“再造文明”的这种作风,正代表中国的“文化自觉”,放弃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五四”运动至于中国,似与启蒙运动至于法国。对“五四”运动价值的评估,作者始终坚持不能把它看成一般的历史事件。因为一般的历史事件事过境迁,随即为人遗忘,只能供学者研究;而“五四”运动却是一段活的历史,永远有着活泼旺盛的生命力。“五四”后,无数次的学生运动,基本都受了这场运动的启发,要求抗拒外侮、关心国事的精神,正是“五四”的精神,也是中国士大夫的传统精神再现,关心民生、忧心国事,以天下为己任。因此,研究“五四”运动,就要以“五四”超越“五四”。作者与胡适先生亦师亦友,深入交往,所以他对胡适、胡适思想的认识独具特色。胡适一生最求自由,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知识界典型的自由主义者,为了争取和保障自由,主张容忍的态度,同时鼓励人人有抗议的精神。关于胡适容忍和抗议思想的源流,作者认为幼年时,父亲的儒家启蒙,教他要有容纳异己的雅量,不走极端,有容忍精神;但它所读的第一部小说《水浒传》又给他注入抗议的因子。母亲作为父亲的继室,在家族生活中的容忍与抗议平衡的态度,让他印象深刻;也受到了基督教学说、美国学生运动以及恩师杜威的影响。美国女朋友韦莲司对流俗最有反抗精神,胡适称其“最洒落不羁,不屑事服饰之细”,穿的衣服数年不易,从不在乎外界的评价。但她“极能思想,读书甚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女友的学识、思想水平和反叛精神对胡适先生的影响可谓巨大;另外,与环境和朋友抗辩也对他容忍与抗议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作者的研究鞭辟入里,独具特色,尤其关注日常琐事、生活细节对个人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对历史学习者很有启发意义。 注重从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研究中,挖掘作者的思想特征和为人处事风格。在《胡适风格(特论态度与方法)》一文中,概括胡适先生的作品与做人的风格。他的作品“平情顺理,清浅流丽”,即使反对别人,作品中却从来不盛气凌人、不讽刺挖苦、不骂人;别人骂他,也不对骂。作品的风格其实也体现了胡适做人的风格,心平气和,平易可亲,能够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立场,也能宽容和同情别人,虽然好同,但并不恶异;能洁身自好,也能替别人着想。胡适的形象在许多大陆后学的脑海中是负面的,或者是模糊不清的。但是,作者了解、交往、研究并勾画出的胡适先生形象可能是最近本真的,即是一位学识渊博、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潇洒文人,又是一位敦厚宽容、与人为善、提携后学的仁厚长者。
  •     如果不是突然想捡回文学,接着后浪出版公司又出版了这套《周策纵作品集》,我也许都不会与周策纵先生重逢,进而再读他的作品。  还记得第一次与周先生的相逢,是看他的《“五四”运动史》。那是一本被美国《东方学会学报》称之为“一本材料详实、内容丰富的卓越著作,任何一位研究现代中国的读者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参考书,书中作者把历史细节和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巧妙地交织起来,造成一种完美的有解释性的关于中国的研究,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书。尔后不论是研究中国近代史、思想史,还是文学史或传记的各国著作,几乎全部都征引了《“五四”运动史》的内容。而且在大英百科全书再版时,还特邀《五四运动史》的作者周策纵先生补写了“五四运动”条,使中国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成为世界知识的一部分。   但也就是这么一本书,还差点没能出版出来。那是1952年的一天,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位曾在中国停留多年的大学教授正与一位中国留学生讨论该生的博士论文选题。忽然,教授提高了嗓门:“什么!你说你要写‘五四’运动,不行!博士论文怎么可以写学生暴动?……什么?说这是中国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思想革命?简直胡闹!你若是坚持写这个题目,我们就取消你的奖学金!”这位中国留学生愤然而去。几年后,这位中国留学生顶住多方压力终于完成博士论文,接着他将该论文扩写成五十五万字的《“五四”运动史》,并于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他就是后来名满中外的汉学大师周策纵。这就是中国学者的气魄,还记得当时我看完了《“五四”运动史》,对“五四运动到底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后来,听说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周策纵作品集》,可能是因为看了《“五四”运动史》对周策纵先生已经有点小崇拜,果断买来阅读。其中《文史杂谈》是《周策纵作品集》的第二册,也是继《“五四”运动史》之后,周策纵先生续谈五四运动及近代思潮的精彩篇章。全书由“文史宗哲篇”与“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其中“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策纵先生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及与饶宗颐教授探讨陶文考释等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章;“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则收录了周先生纪念胡适先生的文章以及有关五四运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简体字的文章。  探讨古代社会思想史,只能从古文字中寻找答案。历史上,研究古文字有两次千载难逢的机缘,第一次是1788年拿破仑南征埃及,组织了一个“埃及研究所”,随军远征,为释读古埃及文字提供了钥匙。第二次就是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这次发现直接把中国古代的可信史推到了商代,也诞生了与之相应的古文字学,还给许多学者解决了饭碗问题。甲骨文的发现也让古文字研究者的思维方式随着改变,即根据出土的材料,重新认识古文字演变的源流。在《文史杂谈》这本书中,周策纵先生根据甲骨文推测古代社会和思想史的探索方法,以及对出土陶文的考释,可以看出其学识之渊博,几乎无所不窥。不论是甲骨、金文、经学、红学,还是历史、诗歌、小说、翻译等在这本书中皆有所涉猎,且均分析得头头是道,可谓是既为当今士林仰望,亦足为后世所宗。  除此之外,书中周策纵先生对红楼梦、经典与训诂、诗词、文史哲等方面的考究,也展现了其百科全书式的记忆和学问,实为学者的学者,教授的教授。这本书,可看。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在鼓楼图书馆转悠偶得这本书,翻了翻,文字学的眼光很专业也有启发处,但文笔确实输于作者的同侪,有机会会看他的五四成名作。
  •     推荐《中国语文改革与教学刍议——特论简化字问题》,真正的理性客观中立,绝非搅混水或无立场。此外,不要因为有些人没有立场,而抹黑了“理客中”本来的意义。
  •     谈汉学(作者认为是华学)、语文改革、近代思潮,篇篇有新意。周氏论文衡史,如此谦虚,着实令人钦佩。
  •     周的文笔比唐差远矣
  •     继《五四运动史》之后,周策纵教授续谈五四运动及近代思潮的精彩篇章。
  •     博学
  •     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历史的另一侧面
  •     诗性的行文方式,确有不同于“方法论”大家的美好感受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