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书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100115345
作者:李昕
页数:346页

作者简介

他如何带领团队高调参与《邓小平时代》空前的版权竞争,并推动其顺利出版,使这本时代大书轰动一时、得奖无数、产生了不可比拟的社会影响?
他如何打动散文大师王鼎钧先生,获得其系列作品版权,并让这位被严重忽视的作家得到应有的文坛地位,也让鼎公感念这份“雕 虫化龙”的“引渡”之功?
他如何与杨绛、杨振宁、王蒙、金庸、李敖、李泽厚、刘再复、何兆武等名流大家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他如何发扬盗火传统,坚守人文精神,注重思想启蒙,秉持不官不商,激荡时代潮流?
这是出版人的五堂课,爱书者的启示录。全书以讲座形式,讨论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出版的理想理念,编辑的书事书情,做书的感觉感悟,尽在作者现身说法中,给人以启发和灵感。
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以从事出版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结合大量精彩、鲜活的案例,讲述编辑的思路和策略、经验和教训。通过《邓小平时代》、《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等经典图书的出版过程,以及与杨绛、傅高义、杨振宁、王蒙、金庸、李敖、李泽厚、刘再复、何兆武等作者成功合作的故事,让你了解出版人应有的使命、情怀、智慧和担当,从而得窥出版的真义。

书籍目录

序言:一言难尽说编辑 蔡长虹
自序:我的编辑缘
第一讲:激情与悟性
“编辑的素质和修养”讲座
第二讲:策划先行
“编辑的能力”讲座之一
第三讲:功在案头
“编辑的能力”讲座之二
第四讲:以文会友
“编辑的能力”讲座之三
第五讲:创新与增值
“编辑的能力”讲座之四
附录
三联的文化和传统
滞胀:中国出版业面临的困境
后记

内容概要

李昕,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兼编辑室主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从事编辑工作33年,是业内知名的出版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早年曾被评选为首届全国中青年优秀图书编辑,2013年被深圳读书月组委会评选为年度“致敬出版人”。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和编辑学研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有一系列文学研究和编辑学论文以及文学创作散见于报刊,曾应邀在国内多所大学和多家出版机构举办编辑学讲座,深受好评。


 做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居然把刘知几写成了“刘知己”……也不知道这是在哪个环节弄错了的……教编辑们怎么出书怎么策划怎么注意积累常识和各方面知识的书,自己咋出了介样儿的硬伤咧?“多读几遍,少出硬伤”么不是~
  •     前不久的时候,不经意间阅读到了来自前三联总编辑李昕老师所著的《做书:感悟和理念》,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我没有想成为一名编辑,但现在是一名书店人,在我们的书店里,对待每本书籍就像每一位编辑如获至宝般的对待,并且由衷希望能将好的作品分享给读者,引起共鸣,深入思考;当然,这就意味着在选书的方面有着一定的考验。同时通过这本书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一本书是如何诞生,这让我更加崇敬每本书籍在我手中的份量。鉴于自身对书籍有着某种眷恋和情怀,在选择阅读的书籍上,特别会注意哪本书的装帧更加精致吸引,哪种纸张触摸中更有质感,哪种字体的大小刚好引入眼帘,最重要的是内容编辑的让人读万遍也不厌,这都是一本书所包含的价值,也更是做书的精髓所在。我喜欢反复去研读一些书籍,特别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和古文,觉得每次阅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好似经历着不同的人生,感悟自己心境的变化,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脸上没有了太多的戾气,对待事物没有了过多的抱怨,一切都好像是意料之外的顺其自然。这当然得益于编辑人们不辞劳苦、孜孜不倦的昨天,才换来了能使我们收益的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传统的书籍已经渐渐开始被电子书籍、阅读器所替代,当然,阅读方式的增加是便于大众的需求;从《做书》中了解每本书诞生前那一字一句的斟酌,一笔一画的勾勒,一张一页的契合,一点一滴的用心,无不侵透着作家和编辑们日夜的坚守与精益求精的态度,虽说传统书籍在慢慢退居二线,但地位仍旧不可动摇,这反而更加激励传统书籍要如何蜕变才能更加优雅而不失贫乏。我们的书店主要以租书为主,比起一般书店要有书籍容纳量,我们更在意在选书的版本以及出版社和内容的质量上;这方便上我们一直希望能保有向编辑人那样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现在书籍市场的鱼目混杂,销量有时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利益背后的符号,但不能在历史的篇章下留下一笔。相对而言,我们更加希望读者去选择一部分内容质量上更引发个人思考和不断进取的书籍。这部分书籍更加有利于个人的升华和思维的拓展。那么,还有很多朋友就会说,书只要是新的,能看就可以了,当然这是没错的,每个人的定义标准始终是不一样,但作为书店会综合比较各出版社对书籍的编辑方式,尤其是在古籍的译本和国外名著的译本上,我们对于翻译版本的要求就更加高;除了本身因具有翻译的精髓“信、雅、达”外,实力过硬的翻译家、编辑以及出版社的专业权威都会纳入我们选书的范围。在《做书》当中讲述了很多好作品的来源,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无硝烟战争也不为过,它诠释了做书人对好作品的追求,对文化的传递;此外,在书中还有一点特别有感触,是关于编辑人对行业所保有的热情,作为一名编辑终日需要面对大量的稿件进行编辑,不仅要仔细的校对文字间的问题,设计的板式,也要思考书籍的卖点,市场的热度;没有对这个行业的激情,面对这项工作,不仅会失去原有的动力,也无法对发现好的作品给予帮助。这不禁要反问自己的这个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对同样的工作,是否是已经“了如指掌,恋无可恋“,亦或是说”过一天时间撞一天钟“呢?如何去保持这种热情;如果说失去了对原有工作的热情,那么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也是一样呢?当我们在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信心满满,都应该培养对于行业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也对自己负责,这样才会学习更多,得到的机会也才会越多,那么得到的也就更多。最后我还想分享的是《做书》中讲述到编辑人所拥有的使命和担当;他们对于作品的完美追求、精益求精,才有了一份好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被悉心呵护的作品才能换来属于它无尽的价值;做书店也是同样,我们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呈现在书架上供读者借阅,把这些无形的价值变为人生当中的宝藏,成为拿不走的财富;然而,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就现在的市场形式,我们同样也需要拥有向编辑那样的激情的坚持和对书的悟性,以及不断创新和改变。书不仅是一种情怀,也是另一种感受人生的方式,它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感知世界,让心灵不再经受无尽的漂泊,不管阳光午后,还是大雨磅礴,都能给人以安定,给予人温暖。每一家书店,都应该是做书的最后一个步骤,不仅仅是为了呈现好的食粮,也是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每一位爱书人,把这其中的文化理念传承下去,不管是十年树木,还是百年树人,只有赋予了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才能一直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     读书可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只要有兴趣,拿起一本书就可以读。不管是在书店琳琅满目的架上,还是在咖啡馆偶尔遇之,或者千里迢迢随着一张订单寄到面前,又或只是从网络上看到的一字一句,书对于我们来讲,好像都是既成的物件,不用什么力气就能够得到的。然而书究竟是怎么来的,似乎我之前从来不曾想到这个问题。它在创作之初,笔者是怎样一字一句地斟酌,被编辑们看到之后如何修缮,到它送入出版印刷的流程之中又挤入了多少心血,直到最后经过反反复复的人的阅读和推荐,才呈现到我们读者的眼前,这些过程好像我们都以为是轻易完成的。但是《做书》这本书告诉我一个我所不知道的书的世界。在李昕的眼中,编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在这条坎坷路上,编辑们任重道远,更是在坚守理想、传承文化、关怀现世。这本书作为面对大学生的演讲,再合适不过了。书中没有过分华丽的技法或是炫耀,用很朴素踏实的语句告诉年轻人们,做书是件很辛苦、很劳累、很严谨的事情,无需任何渲染,就将编辑们的做事状态和心理一一铺程。我很幸运我能在面临毕业的时候读到这本书,让我有信念也找一份与书相关的工作,虽然大学的专业不是中文,虽然之前没有任何经验,但是在书里看到的爱书、惜书,和对好书的渴望、热情,让我觉得我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很多困难,去走这一条路。这本书里用了大量的案例,鲜活到常常令我感动不已。第一章里读到高贤君先生在遇到《白鹿原》和《历史的天空》时的事情,与同事日夜读稿,以及他在肺癌晚期时仍坚持工作,我当时可以说是声泪俱下,到现在再回顾起来那些事情都好像是自己将要亲身经历一般。那是一份坚持、是一份担当,是将毕生心血都付诸于出版事业的责任心。我知道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不同于往日在小说中读到的那些精心架构的桥段,这是一个真实的编辑的行为,让我了解到生命能够这样有意义。说罢了书里的内容,自然让我受益的地方才是真正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首先是这本书让我对书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出版社角度。原先我在读书时最多也只是知道一些出版社:岳麓、中华书局、接力、中信、三联等等。在选择书的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出版社,而从书里了解到,各个出版社其实是有所擅长的领域的,在出版或装帧设计方面也是各有特色。虽然我原来也有所意识,但是在最近去书店看的时候发现的确如此:三联出的书装帧都很简单却不失典雅,乍一看确实书本本身就带着文气儿;又发现其实这几年我买了很多中信出版社的书,简而言之就是文艺、小清新,实在对我胃口;当然我也买到过令我失望的书,只是看到作者或书名就急于下单,到手却发现在文字、纸张、排版上经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一度让我觉得现在的书市太过混杂,后来发现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现在看来,一家好的出版社也是能够对书的品质做出保障的,他们会投入很多心力在一本书上,自然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其次让我意识到我自己在读书能力上其实是可以有提升的。虽然我不一定以后能够成为编辑,但即便作为一个爱书的人,拥有像编辑那样的读书能力也是一件幸事。第一在读书的速度上。我之前的阅读基本都是随心所致,想怎么舒服怎么来,尤其不太好的是经常三心二意,读两页书就要玩玩手机刷刷微博。而且自以为在朋友范围内已经是读书很多的人了,标榜自己爱读书,却有时候一本书能拖拉到几个月才读完。书里有写韦君宜先生“看书稿很快、很准”,“一本长篇小说两小时看完,看完找作者谈稿子,告诉作者怎样修改”。看完这一段我几乎惊为天人,但是细细一想,发现自己值得努力的地方真的太多了,所以后来我就开始让自己专注读书,读书的时候不再随性,而是很严肃很谦虚地去读,关掉手机、空出一大段时间无人打扰,安心地去阅读,果然读书的速度和效率都有所提升。第二是在读书的方法上面。书里其实没有讲过这些,但是李昕先生的文章很规矩、很条理,让我不自觉地读完一章就会将写到的些内容做个小小的梳理,读完整本书后再看看梳理出来的条框,感觉清晰明了。我以前读书也从未有过这样的习惯,最近读些心理学的书也开始把一些关键点梳理出来,觉得真是个受益的好方法。第三就是更广博的求知欲。书里写道编辑应具有的专业素养,知识面需要“博”和“专”,而且“博比专重要”。想到自己原来阅读的内容基本都局限于文学类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觉得太过狭隘,有机会还是应该多接触别的方面的知识,让自己充实起来。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被书里的字字句句激励着,总觉得一定要把心里的感受都写出来才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这份感动和热爱,才算是从那么多编辑和笔者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步。(最后把自己的小总结也拍下来,让自己有空就多看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还是对编辑有用。 不过奇怪为什么三联不出商务出了。
  •     一气儿看完了,有意思。涨姿势不少。做书的套路深似海啊[捂脸]十年编辑,久坐案头,两个铜板,一生清贫[微笑]
  •     是各种演讲结集出版的那类书。感觉一般吧。干货不多,宣传文案略浮夸了。
  •     读来有惊喜。一开始以为是技术性来讲“做”书过程因此借来看,结果一翻发现以为是我党旗下的那个套路顿时好感全无。今天读了几页,惊觉其实很好读。可能多年从事编辑沟通的工作,作者文笔很通畅,就像在讲故事,很舒服。全书条例非常清晰,以编辑的素养为线索展开。尽管也有些套路话,但难得的是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读完意识到出版社的重要性,也了解了三联的历史。美中不足的是读到后来觉得行文有些啰嗦,而且,到底是我党旗下,太根正苗红啊~
  •     2016.第12本书
  •     实在受用。
  •     这个书可以说是近年来最让我感动的一本了。可能正处在对职业困惑的时间,好多事情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坚持,看完这本书很多事情确实有了答案。然而,还是理想很远,当下很近。
  •     出版人的业务心得书,对做书感兴趣的门外人值得看。
  •     一旦社会大众介入到结果的考量中,结果就变得更加不确定性了,而畅销书背后都是有故事的。
  •     语言很平实,讲得很在理。
  •     课堂讲义,谈了做编辑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不枯燥,列举了很多出版案例,虽然不是编辑,读起来也是饶有兴味
  •     虽然是行外人,还是觉得编辑是很值得去读一读此书的,每一章节都讲得很在理。第一章是编辑的激情和悟性,以自身的经历为引子,讲出了如何做一名好编辑,如何入行等等,其中的道理,用到其他行业,也是相通的,做一行爱一行,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还得有悟性和灵感~~,第二章主要是讲如何策划一本书,从选题,编辑,到营销推广方面都讲到了,还举了很多作者的一些事情,让行外人也感兴趣,第三章是功在案头,讲了编辑对于内容,文字,改稿把关能力,编辑的案头三种文墨等等;第四章文如其名,以文会友,白话即如何和作者交朋友,这是编辑的核心能力;第五章是创新和增值,这一章重复的内容不少,会和第一章的不少内容重复,应该说第一章也说了不少后面的内容的关系。最后,他讲述了三联的历史和精神,再次打了一次广告,总的来说,还是可以读的。
  •     三联毕竟是三联啊……很多经验小出版社很难借鉴的……
  •     诶…一本让我在考验面试尴尬死的书
  •     出版人的必读书。
  •     挺有意思的关于出版的书,学到了一些东西,知道了不少出版幕后的小故事。
  •     通读一遍,很有收获。对新编辑入门很有帮助。
  •     一个编辑的自我修养
  •     不光要看书还要知道书是怎么做出来的,书中提到了很多好书,也有幸读了其中很多本,只是购物车里又有可以放好书了
  •     想做编辑,可没有勇气从头来过
  •     有些出版内幕可以满足好奇心,有点意思,读完后感觉不太对味。对出版业人士也许不乏有益之处,但对追求真相的读者而言,不免有些铜臭气。尤其是自我主动审查阉割不值得津津有味地夸耀,虽然说三联树大招风,但毕竟比九州出版社风骨差远了,境界不够高。
  •     诚恳
  •     进入出版行业的入门书,当时读了一遍后来就做了这个。
  •     有些干货,有些逸事,作者有点小炫耀。
  •     感动,为一种坚持与专注感动。有很多生动的小故事,透露着机智与认真,几乎一口气读完,很好。
  •     编辑看重的是“影响”,是“不犯错”的“正确”。删删改改,涂涂抹抹,“品味”究竟指什么呢?
  •     看不到格局和性情
  •     案例分析很精彩,特别是图书出版的幕后故事,对于未入此行而有志于此的爱书人也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当然,谈的更多的是“感悟与理念”,编辑的规范和技术层面不属于重点。
  •     了解一个行业,带你认识书。
  •     感受到了三联对广西师大满满的怨念。
  •     讲了很多关于出版的故事编辑的素质读起来很有意思,对出版有了一点了解
  •     一口气读完,很是受教。作为新手编辑,有太多的东西要去学习。李昕先生以自身经验告诉我,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     写满了理想主义却又不无道理。谁让咱这行业就是这样令人又爱又恨却又欲罢不能呢!
  •     很實用
  •     非常值得一读的书。难得一见的匠心。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422】这是出版人的五堂课,爱书者的启示录。全书以讲座形式,讨论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更主要。当然是看八卦——三联是怎么竞争到《邓小平时代》、王鼎钧作品的版权,为什么金庸武侠作品三联不再版,林青霞的《窗里窗外》三联怎么没有抢到……
  •     很好看,三联不愧是三联啊。
  •     有点自吹
  •     一个字好!看!
  •     本书采用讲座的形式讨论了作为图书编辑所需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没有过多的理论分析,更多的则是作者从业30余年经历的现身说法。对于出版人而言是一部难得的指导手册,对于爱书者而言是选书爱书的启示录。
  •     诸多出版实务中的实例和细节,可供参考和研究。
  •     受益匪浅,应该多些这类的,尤其能突出时效性的
  •     盛景不再
  •     获益良多
  •     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一本可以坐着耗上一天的书,一本实用与启发齐飞的书
  •     看完才知道编辑对一本书起的作用比想象中大多了。
  •     管窥出版界事情一二
  •     一气呵成,事例生动。让我了解了以前完全不知道的编辑出版领域。不仅是一本编辑理论的好书,对其他工作和生活都有普遍指导意义。还得到了质量特别高的书单!
  •     很棒的一本书,看完后才发觉编辑这一职业里面是有如此之多的学文。
  •     放下這樣的執著,有一萬個不甘心~可是又能怎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