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好人的鸣奏曲

出版日期:2016-7-1
ISBN:9787515343885
作者:严彬
页数:150页

作者简介

《献给好人的奏鸣曲》,一本诗集,收录作者2003-2016年间写作的部分诗歌。作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诗集,以生活中的所有时间——从星期一,到礼拜天——区隔,每一天作为一辑,包含与自我、他人、生活、精神与世界的诗篇。这是一个既相似又不同的过程,如同每天见到相似的脸出现在地铁不同的人身上。
严彬的诗里,有一个时代敏感脆弱的个体,有微笑的普通人群像,所有人在自己或周围的空间里活动——“人”是其中的主体,他们以独立的或群体性的状态存在于作品中,表现着日常的荒诞、积极的悲哀,如细雨般数落着一个一个的人,以及这些人生活的时代暗影。在素材和文本之外,这本诗集还表现了作者迷恋的“语言的狂欢”。
借用严彬的朋友彭敏的话:他诗歌的风格化和原创性堪称独树一帜,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严彬体”。

书籍目录

【星期一】
精神病变日记(一)
太宰治,和我
国王的湖
午后
写给头镇的诗
老人与狗
诗人
太阳照在世界上
一生
死后
末代皇帝
歌颂兰花草的方式
我们的时代
红红的下半生
爱情
女信徒
这个夏天是怎样过去的
白衣飘飘

年轻时给母亲的十四行诗
大楼保洁员
三月三

公共舞厅
夏天来了,我们也喝啤酒
【星期二】
父与子
伤心时我就种一只麻雀
黄昏时写了一首诗
一对恋人的时间简史
马尔克斯之歌
三角坪之歌
先知
向女孩和白狗致敬的夜晚
寡居的女人
古典主义
浏阳河的背影
我死之后
穷人在夜里占领街道
哀伤
2016年初给爸的信
街头采访
小海
日与夜
【星期三】
死后
给自己的十四行诗
精神病变日记(二)
族长的秋天
夫妇
清明
精神病变日记(三)
父与子(二)
体检表:心电图
打渔的
上海见闻录
在婚礼前的告别单身派对
红尘
颐和园?比如李清
下雨天我的雨点多么小
掉头发了
伤害
清明
爱情
【星期四】
镜中
海子
有多少人经过悲伤的四环路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红玫瑰
幻想症或产品说明书
大神布朗和我
在北京,过年了
侠客行
人类一切凋零之时
给一位纪实摄影师
人类关系理解
在诗歌朗诵会上
【星期五】
经过一个熟人的墓地
猫多想绝望一次
荷尔德林已经在创作中
回应一首知识分子诗歌
聚会
五月的一天
如果这样也是爱情
伦敦
过年
你好,百花山
朋友们常常来看我
一封信
在公共聊天室
伤心的朋友
【星期六】
日记
画像
镇头
三月的故事
中国现代史
尤兰达•卡斯塔纽
保定
应召女郎
咸阳
安小姐的黄昏
一个老人的人民广场
小红
不安全年代
结婚记
日记
那个女孩五点钟开始在床上哭……
神父

达达主义
【礼拜天】
伐木、鸟语与墓志铭
与个人无关
海登的日记
唐朝
都灵之马
阿莲
十号线上的人们
医生王小二
自闭症患者
一个扫落叶的老人十四行
虚无
哈哈

内容概要

严彬,男,1981年生于湖南浏阳,工作生活在北京,是一位极具现代精神和个人气质的诗人。出版诗集《我不因拥有玫瑰而感到抱歉》《国王的湖》《献给好人的奏鸣曲》,著有小说集《观察家》《中等生活》。参加《人民文学》第四届 “新浪潮诗会”。参加《诗刊》社第32届青春诗会。入选“截句诗丛”第一辑。创办凤凰网读书频道并任主编至今。


 献给好人的鸣奏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代后记看,这个忧伤的年轻人彭敏1十多年前网络论坛兴起的时候,诗歌曾有过一阵如火如荼。如今,随着微信平台盛极一时,当代诗歌又开始春潮涌动。微信诗歌频繁地介入普通读者的日常阅读,诗集出版不断升温,诗歌奖项遍地开花,甚至有电视台开始举办诗人赛诗的综艺节目。这段难能可贵的好日子,诗人应该额手称庆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也必须保持相应的警惕。诗歌的热潮,往往伴随着诗歌的自我窄化。诗歌必须把自己扭捏成大众能够接受的姿态,才能不被嫌弃地呆在大众的视野里。微信诗歌的这次盛行,突出了诗歌中美的、你侬我侬的、普世价值与情感的部分,那些更加开阔尖锐、语言系统过于复杂、内容偏于含混暧昧、审美和价值不合正统观念的部分,则遭到了压抑和回避。自我窄化诚然是相当有效的传播策略,但对读者审美的长期宠溺,将会令他们在诗歌价值层面滋生出一种严重错位的傲慢:他们会将那些走群众路线的微信平台有选择地推送给他们的诗歌,当成了唯一至高的标准。从这个背景来进入讨论,无疑就彰显出严彬诗歌对抗上述新型流俗的典范意义。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读书类微信平台的运营者,同时也是一份影响力日隆的诗歌网刊的主编,严彬原本具备高度的市场敏锐度和互联网思维力,但他本人的诗歌写作,却抛离了那些更加“从众”的浮泛的抒情游戏,悖逆了当代诗歌的价值安全区和审美舒适区,呈现出我行我素的个人化色彩和先锋意识。严彬写诗多年,2015年至今,是他创作的喷发期和收获季。他的诗无论题材、价值还是表述策略,对一般读者其实都存在不少天然的藩篱,却仍旧凭借强大的文本活力在网络上斩获了许多拥趸,并在专业的诗坛声名鹊起,影响力日甚一日。他诗歌的风格化和原创性堪称独树一帜,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严彬体”。“严彬体”的叙述主体,通常是一个非常活灵活现可亲可感的当代都市中苦闷彷徨的男人形象。这个略带病态的男人,既不是1950-70年代文学中因政治波普而无限膨胀的大写的男人,也不是新时期以来个性解放、回归个人化之后的小写的男人,而是类似于“脉动”饮料广告中那样一个因身心或曰灵肉承受了压力而变得东倒西歪的“斜体”男人。在Word文档里,用“I”来表示。事实上,每次在聚会上见到严彬,他因腰椎不适,几乎都是整个人斜躺在椅子上去获得一个不那么压迫神经的姿势。一条白狗,一条灰狗出现在我的整个童年,将我驱逐很难想象是吗——我在镇上没有朋友我的朋友也是——《写给头镇的诗》铭肌镂骨的孤独感,是这个“斜体”男人最深沉的生命体验。这种孤独感远在懵懂的童年时期,便对“我”行使了它霸道的威权。“白狗”和“灰狗”在寂寞的乡村本应是称职的宠物,却像莽撞的他者,强势介入了“我的整个童年”,并“将我驱逐”。我的湖里尽是断枝断枝啊……我的湖是绿色的绿色多么沉腻多么像深渊藏着死亡的手杖——《国王的湖》一个“狭小的”、“尽是断枝”的湖,却被称为“国王的湖”,这大概是严彬为自己诗歌找到的绝妙譬喻。这湖绿得像深渊,并且和死亡有着密切的关联。“手杖”原本象征着帮扶、支撑的力量,死亡-手杖的成对出现,喻示着死亡在严彬诗歌中的特殊功能——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休止符与可怕之事,反倒酝酿着希望和解脱。在严彬几乎所有的诗里,都有“我”,“我”是他诗歌世界里的核心与王者。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出现在严彬诗歌中的事象,都经过了“我”的凝视,通过“我”才得以向读者输出。“我”是这浩荡都市中敏锐而又敏感的一员,对于琐屑庸常而又不乏波澜起伏的生活、强硬霸道而又常耍无赖的命运,都有自己独特而强烈的体验。我是个孤独的人常常被自己惊醒——《族长的秋天》我死之后会有什么新闻谁会问起我因何而死像怀念一条普通的芬兰河流——《我死之后》活着最大的形式感便是与众人在一起,而死亡则是与众人分离。在这个意义上讲,孤独其实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另一个名字。关心自己死后之事,无疑是生者莫大的悲戚,也显示出诗人强烈的“自我感”或曰主体性。严彬诗歌具有非常彰明较著甚至是高度泛化的主体性,而与此同时,这个无处不在的主体在生存现实面前又是极度柔弱的。强化的主体性与弱化的主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与命运、欲望的对峙中,叙述主体“我”常常显示出彷徨、无助、退让、不争、妥协乃至颓废虚无的性格色彩,对于加诸其身的种种压抑和挫伤,只是被动地承受、一味地克制,始终没有愤而爆发过。这使得严彬诗歌呈现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色彩和病态体验。这种感伤和病态脱胎于个人化书写,却不局限于这一亩三分地,而是裹挟着我们时代的生存伦理——他诗中“我”的欲望、失落、痛苦、挣扎,都植根于我们时代前沿的生存现场,并且具有显而易见的标本意义。作为一个从乡村来到一线城市打拼的普通青年,“我”的精神困境之上带着一个显著的标签:made in China,同时也是整个时代无可回避的精神顽疾。小说界这两年流行一个词“中国故事”,诗歌当然也讲述“中国故事”,尤其在1990年代诗歌将“叙事性”和“历史个人化”的概念带入当代诗歌之后,诗的叙事已然成为一种天然的传统。严彬的诗中俯拾即是各种角色化的人物、戏剧化的场景和故事,他喷涌而又带着压抑的情感常常就潜伏在这些人物、场景和故事之中。2每一种叙述精神困境的文学文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去为这种困境寻求突围的可能性。严彬的诗也不例外。翻开他的作品,很容易就会发现,对于欲望和死亡的倾心,是他诗歌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他诗中充满了各种“下半身”叙事,又饱含不倦的死亡冲动。寡妇、处女、阴部、乳房-死后、墓地/坟墓/墓碑、遗书、葬礼……是出现频次很高的词汇。弗洛伊德关于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观点在此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无论对欲望的张扬还是对死亡的孺慕,本质上其实都是对此在生存状态的无言批判和仓皇逃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通过幻想或曰白日梦的形式来实现的。你阴部的饭如果熟了记得给我盛上一碗——《在自习教室》我给她留言我给她点赞对着她的一张相片(她坐在高脚椅子上)我在心里暗暗想:也许有一天毫无理由地我会被她看上在一列火车上人越来越多她发疯似的爱着我——《道德家日记》我死之后会有什么新闻谁会问起我因何而死像怀念一条普通的芬兰河流几个人会怀念我为我写一段小说在和平年代不安招致的怀疑会有多少请告诉我该葬在哪里能吹到东南风——《我死之后》从这个意义上讲,严彬是一个“海子式”的诗人。和海子一样建立起一个秩序不井然的自我的王国,和海子一样“倾心死亡”。海子诗歌某种意义上的封闭和偏执所带来的情感力量,在严彬这里也同样适用。如果说海子的诗是一曲乡村中国的现代挽歌,那么严彬的诗则建构起当代城市生存图谱的黑暗坐标。对我们这代人而言,乡村早已是个模糊的背景,城市却仍将我们悬置在一个无根的区域。严彬诗歌展现给我们的颓废、阴郁、寡欢,因此就不能被他个人所垄断,而势必要升级为我们时代的切肤之痛。颓废,作为现代艺术一项重要素质,在严彬诗中得到了率性的呈现和极致的诠释。颓废让严彬诗歌呈现出柔弱的文本性格,似乎像佳人肌肤一样吹弹可破。然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颓废和柔弱,恰恰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审美策略,用以对抗那些貌似强硬狰狞之物。“你像刀锋/一下,一下/收割我的身体”(《颐和园•比如李清》),“现在好了,只等天黑/死亡四通八达”(《女信徒》),“由各自的爱人看守到死”(《爱情》)……类似的句子让读者像仅穿薄袖轻衫在荆棘密布的林中快速奔跑,行进的途中根本没有防备,直到停下来,才察觉身上早已伤痕密布,疼痛不堪。个体的颓废和时代的颓废虽然同构,仍需要相互充实和扩容。严彬笔下游荡着众多凡俗经验和时代隙缝中的小人物,这使他诗歌的质地坚实而繁茂。一种高度敞开并试图去辨析、撩拨、破坏、拆解和捣毁的诗歌作业方式,对抒情性形成了有力的拥抱和佐助。“选个好日子将它涂黑/再写上一些人的名字,将它/涂黑”(《给海子》)。作为一个诗人,涂黑时代轻而易举,涂黑自我则需要审美的胆略和技艺。英勇以至严苛地敞开自我,使得严彬的诗歌获得了异乎常人的爆破力和阅读快感。别人的欲望潜行在黑夜,他的欲望和不洁,则在诗中舞蹈、升华。当然,这种自我是一种基于主体性的艺术建构,与诗人本真的自我虽然盘根错节,却不能混为一谈。娜拉也在思考我曾经四次想到过死今天新年有人送我一件和服质地是亚麻的大概是夏天穿的吧那我还是活到夏天好了娜拉也在思考我没有做出荒唐事回家时看到妻子笑脸相迎——《太宰治,和我》日本天才作家太宰治,十八岁开始修炼自杀的艺术,一生都被死亡的情结五花大绑。他三次吞服安眠药,一次上吊,结果都功败垂成。其中一次,跟一个同居了三天的咖啡馆女招待相约殉情,结果他被救了回来,女招待却真心死了。三十九岁,太宰治和另一个情人用麻绳互绑,跳河而亡。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绝望,在此告辞。理解了太宰治,也就理解了严彬这首阶段性的代表作《太宰治,和我》。“我”和出走的娜拉一样对婚姻感到绝望,不择手段地寻找活下去的理由。故而,一件到夏天才能穿的衣服都成了救命稻草。三月二十六日,是海子卧轨的日子。“我”没做荒唐事,生活也用妻子的笑脸相迎给出了大方的奖励。如前所述,诗和诗人的生活不能够直接对号入座,当诗歌的叙事性已然成为传统的一部分,无疑要将这首诗看作严彬对一种时代症候的艺术处理和审美表达。它是虚构和隐喻,要解决的是时代境遇中个体与死亡和婚姻两大命题的基本关系。诗中的“我”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是天地众生。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在种种面具背后,为自己谋得一个安全稳妥的容身之所。极少有人会像严彬那样,无论待人接物还是提笔写作,都那么直接露骨地传达经验、表露情绪,大刀阔斧地剥开自己的血肉和心魂,无论其间容留这多少晦暗、幽深之物。他使用口语时的轻逸、自如,他传达经验时的直接、有力,都借助贯穿始终的情绪之火熬制得恰到好处。3写到这里,这篇评论已接近尾声。其实,性格和阅读都偏于感性的我,并不胜任诗歌评论这样需要理论功底和学术视界的文体。不过,能把我人生中最后一篇诗歌评论献给最好的兄弟,也是一大幸事。我的记忆又回到了2009年的那个夜晚,北大未名诗歌节的活动现场,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我和严彬相互之间的惊鸿一瞥。他带来了一本自印的诗集,其中一首令我惊为天人,印象深刻。此后多年,了不通音讯。直到2013年春天的某段时间,我们开始莫名其妙地频繁遇见。无论是2009年的短暂相遇还是如今的过从甚密,我们彼此对对方的感觉大概都是:这个忧伤的年轻人啊。万万没想到,三年时间竟然又这么快过去。三年间,我们玲珑的身高依然裹足不前,生活和写作却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我读到他越来越多的“代表作”,这些“代表作”更新迭代的频率让我惊讶不已。他的写作正处在一个狂飙突进、日新月异的喷发期,不同于一般人苦苦耕耘多年才能略略更新一点自己的诗歌面貌,他的写作常常像“变脸”一样迅速创制出令人一次次动容的典范性文本。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诗中经营着浪漫童话氛围的瘦哥哥,却凭借着那种高纯度的哀婉气质征服了诸多专业与非专业的读者。两个月前,在南京某高校一次关于我新书的交流活动上,一个面容略显哀戚的女孩起身对我说:我知道你和严彬是特别好的朋友,我在他朋友圈经常看到关于你的消息。我很喜欢他的诗。对于你转型写鸡汤这件事,严彬真的没有意见吗?是的,他当然有意见。事实上,关于人生道路和选择的探讨,始终是我们之间交锋激烈的话题。这种探讨对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要,乃在于我们都是命运的围场里最忧伤的猎物,都在苦心孤诣地寻求一个突围的可能。令人欣慰的是,无论前路是一马平川还是荆棘塞途,我们都在交相砥砺,并且仍将继续齐头并进。
  •     G20一过,停摆的物流开始运转,收到严彬的两本诗,一本是正常自由体诗《献给好人的鸣奏曲》,一本是非正常自由体截句《国王的湖》。截句,好像现在突然流行,就像八九十年前流行郑振铎冰心翻译的泰戈尔体,或者周作人们从日本俳句而衍生来的小诗。我不知道为什么流行,就像股市里的炒概念吗?热闹的事姑且不提。我在大学时就认识了严彬。他那会热切地在白板纸上写诗,装订成册。我也读过一些,读完,我就沉默,时至今天,我依然提不出什么看法。记得当时他喜欢莱蒙托夫,读《诗人之死》,也迷过鲁迅《野草》,当然,还有特拉克尔,更多的海子、顾城。至今,从严彬的日常装扮上依然可以看出海子或者顾城的影子,蓬松的长发,或者长筒帽。当我看见他写的《国王的湖》时,下意识地想起海子的一句诗“王在写诗”。王也许是孩子,一个不断从新闻里,从阅读里,更多地从生活里看见了死亡或灾难。莱蒙托夫活了二十七岁,海子活了二十六岁,特拉克尔活了二十七岁,顾城活了也不到四十岁,新进写入诗的太宰治,也不过三十多岁。那种以太宰治为代表的揪心的自我虐杀,并不必然地取决于社会文化体制的大环境,更像是自我决断。王一头扎进了自己挖的湖泊里,拒绝了外部世界,死亡变成了核心议题。这种描述也许一贯成为严彬行动的背板,成为其诗的材料或者底色的一部分,没来得及宣泄的情绪导致个体与现实关系极其紧张。从浏阳镇头花木山水里走出来的严彬,侨居于大城市里,观看北京四环的尾灯,闻着尾气,描述着同样侨居于北京的外来者,提着鸟笼的北京胖子,偶发的坠楼新闻,不断感慨,“有多少人经过悲伤的四环路”。他不可能像行走在巴黎的波特莱尔那样,成为合格的闲逛者,也许同样体验着行人插肩而过的那份惊颤,只是严彬的精神原乡和普遍的中国人一样存在于回不去的乡土或者镇上。他们在城市里体悟着生死而有不甘,情绪毫无着落,飘飘荡荡的无根感。这种感觉总让人想到文艺女青年丁玲早期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那批最终走向革命,不满于侨居身份的青年,比别人更加果断地冲入革命阵营里。文艺青年拿起的不是诗而是枪,“一种可怖的美诞生”。表面上,身体从浏阳镇头位移至北京四环,心里却时常从北京四环杀到了浏阳镇头。充满魔性的故乡并不会因为精神的返乡而得到澄清,书写得越多反而变得越模糊。它必然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背影,“浏阳河的背影”,“我的奶奶不能复活了/我的母亲也就死掉了/这么多年来浏阳河的水/我为什么再没有喝过”书写死亡,凝视死亡的同时,也许会走到模仿前人命运的阴影中,但也可能是另外的契机,青春的过激的情绪,并不是诗的唯一命题。青春的潮湿走廊里的衣服都会晾干,而关于诗,又何尝只有一个死亡声部呢?布鲁姆所称的强力诗人的书写和行动,一度会给后来的仿效者带来压力与阴影,只有那些更为有力的诗人通过自身的书写,以雄辩之姿让人觉得自己从不受过往的诗人影响。这是个有趣的事,像是诗歌竞争榜一样,有着野蛮而雄辩的技术话语。只是,我在阅读严彬的诗,回想他的轨迹时,其实很难有技术性的评判,就像以前的论文答辩上我遇到的尴尬,一个对现代诗不感冒的老师质问,你到底谈论的是诗,欣赏的是诗,还是谈论的哲学。诗,有必要用那么复杂的技术话语,进行无休止的阐述吗?当时红着脸,就像被中央台采访路人甲关于某事件看法一样,你怎么看?其实,我没有任何看法。不记得谁说过,不绝望不发疯,是新的美德。到了快四十而不惑的年纪,我们怎样做一个父母才是更加重要的课题。既然有了“诗人之死”的因,但愿结出“诗人之生”的果。作者:王勇,我的校友,一个实现了理想主义的人——也许不对,人人都有不理想的处境。
  •     他的诗纯真、坦率、又忧伤,语言弥漫着金属的特质,时而像阳光,时而又像寒冷的刀锋。在静静的阅读中,可以让人抵达爱和痛苦的本质。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你走后 /风景熄灭了/ 城市在降旗 /我觉得很好笑 /不过是爱情/ 又不是牺牲 《白衣飘飘》
  •     这是个忧伤又无力的诗人。读过严彬《国王的湖》。他关心周边的事,什么都关心,细细听来,他的诗是在吶喊,是在扯掉你身上的东西。
  •     这里的孤独、敏感、脆弱、死亡都透着一种奇特的迷人气息。严彬是自己的歌者、猎手、黑洞,也是这个时代贫瘠中的富有和绝望。还是……我的小小少年。
  •     参加“青春诗会”是我十年来写诗的愿望,如今实现了,自然开心。
  •     这是一个令人坐立难安的诗歌文本。你会被这里的敏感自我虚无却又锐利的痛刺到...
  •     伤心的时候读一读,能使高兴。 高兴的时候读一读,能使平静。 有时候,诗人在农场里和樱桃西瓜睡觉。 有时候,他在梦里呓语。 他是一个好人,他有一颗好心。
  •     作为同龄人,对严彬在叙事上的“冲动”,感同身受。同样习诗多年,我却没有他的那份纯真。读完整部诗集,确实有醍醐灌顶之感,好人好诗,祝愿严兄多出佳作,注意休息。
  •     严彬见了就不忘的一个诗人
  •     荒诞的蓝色
  •     精神中央的颤栗
  •     真诚的诗人,优秀的诗歌。一读就令你印象深刻。
  •     富有忧郁气质的小男孩,朋友们亲切地称之为书记
  •     很久以前,一个偶然的邂逅,发现一个名字很有趣的公众号,人•岁月•生活,于是关注。后来喜欢上他的散漫的游记,爱上他的诗。终于有一天,他开始卖诗集《国王的湖》,然后才认识了这个忧郁的严彬。再后来买了这本诗集,我对诗集充满爱意,里面有那么多撞击我心灵,抽打我灵魂的句子,痛并快乐着。 愿大家都安好。
  •     他是一位有特质的诗人,敏感而敏锐,矛盾而执著,沉重又灵动……复杂极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