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
ISBN:9787536686168
作者:范福潮
页数:204页

作者简介

《书海泛舟记》用书体味时代,窥学人治学方略;慕前贤生活风范。                借着这些充满个人生命体验的文字,未经过那个纷纭乱世的人大略可以修正一下对动乱时代的偏见。独占莲花自在心,河伯海若幻道身,清风一过知秋水,浮名散尽是天真。

书籍目录


一生能读几多书
还书
集腋成裘
初学记
曾伯伯
梁老师
续诗赠书
“牛棚”说书
巧读《诗经》
游思软系
换书
吴山夜话
捡书
踏雪寻梅

内容概要

范福潮:一九五七年出生,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现在中国石油某公司工作。


 书海泛舟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期待范福潮先生在《南方周末》上的专栏?大概不会少!拿到书,重新读过,在那个革传统文化的命的狂暴风雨中,父亲和少年,闭起门来,点起等来,拿起老书,把传承千年的知识,传给幼子。不仅在家,少年他所交接的人,他所经历的事,验证了这话:斯文丧尽非秦火。我生也晚,爷爷只来得及给我打下《论语》和《孟子》的底子,教我习《九成宫醴泉铭》,就这点,已经让我受益匪浅。羡慕而且庆幸我们国家还有这样的家庭,这样的人,可以把我们的传统一代代的传递下去。看看这书,看看这传统,不是死读书,而是那种精神,那种气质。在人海中,鹤立鸡群。
  •     文章短小精悍,各篇之间似无线索,然,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恍惚间,那道线索渐次清晰起来。对于历史,作者深得春秋笔法,寥寥数笔,道尽冷暖,让人看罢不止是悲切。
  •     这个人不是所谓文坛的的谁,他好象在石油公司上班但他太厉害,不对,更厉害的是他老爸象这样的文字培养和阅读训练,几成绝响他写的文章都隽永深厚,有很多奇人隐事然而最感人的还是这本书的后记,写母亲的,我看哭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实在找不到实体书,就只好下了个PDF,然后居然一口气读完了!其中回忆文革时期的那些文字,尤其是作者与他父亲的故事,非常非常不错。即便在那样荒唐的时代,仍然有一股清澈的潜流。这正是中国的未来所在。
  •     作者认真读书的态度很值得赞赏
  •     刚上大学那会儿,每周去系图收发报纸信件,顺便抽出南粥里从来没人读的“文化”版,惦记的就是“秘密书架”和这则专栏有没有更新。
  •     这里,你既能读出读书人对书的一种执着,也有一种执拗,沉腐,书是人类的脊梁,多读多想本是一件好事,只是觉得应该保持一个度,超出了可能适得其反,未必是件好事,所以对于成功学人来说,读了太多太多的书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一家之言
  •     与书中父子相比,我的读书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踏雪寻梅一篇,直是让人叹息。
  •     值得反复读。
  •     本来想给四星的,但是后记真的很棒,感人!
  •     前三分之二既是写书亦是写人,洵为佳作,后三分之一不过就书论书,倒似科普一般,没什么意思了
  •     纯正的读书人,开篇便被惊到了,有这样的父亲真是一个幸福的事情
  •     喜欢读书,喜欢笔记
  •     得而化于心,如春风拂面。
  •     好
  •     1
  •     收获甚多啊,书中书的好处就在这里。
  •     由于相当坑爹的古文水平,也只是看个热闹。里面的故事还挺有意思,不过各种的趣味,那只能想象了。
  •     文笔老实、有料,据说作者人不老实。
  •     作者在动乱年代仍然受到了很好的古文教育归功于他的父亲
  •     回忆作者父亲对读书作人的教诲之点滴,传承尊师重道,教学相长的思想。是培养家庭阅读的好参谋,须用心领会。
  •     甚是羡慕有这样的父亲和读书经历
  •     能写这本书也是可遇不可求。它时刻提醒我们:要有一个好爹,有文化的爹!
  •     羡有此父
  •     那个年代的人对书的感情是现在的我们不能及的
  •     印象最深的还是作者文革那段时期的经历,那个年代的书,对有些人来说简直就是宝贝,那些爱书如命的人们,今天看来似乎难以理解,结合那个时代的遭遇,更有悲剧性。虽然是个惨无人道的时期,依然有书带来的快乐。作者有一位好父亲,国学功底深厚,真是幸运。也许是受到其父指导,很多文章似乎过于短小,意犹未尽,觉得不过瘾。
  •     当年南周有,很喜欢,现在没看完,年纪不同了。正如书中王师所说:“谋生艰难,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王师是个奇人,而父亲更是,谈到对作者的国学启蒙,俨然大师。说到很多借书故事,比如梁老师,还书总要包上书皮,不揉不皱不涂不卷边折页,疑难之处则以纸条写好夹入,又有廖叔叔者,借书不肯还,虽然可气,到底还是一个“痴“字使然。那个时代被横斩一刀,文脉已经被摧毁不复再来了。只能以”父亲“的话以安慰:“山水草木,人情世故,游戏玩耍,生活百态,都是书,有字书易读,无字书难读,能从无字处读出书来,才算不隔。”
  •     作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引经据典,妙趣横生。本书是作者对过往的回忆和追念,前部分大多说的是自己的父亲,后半部分以儿子教育为例。可见作者求学爱书的攀山之旅,
  •     回血的一天,开始读这边高中语文老师推荐的书。文化氛围太重要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教育。 ps:希望明天真的是新的一天!
  •     非常喜欢这本书,没想到六七十年代读书人嗜书如狂,看书的爱好比现在人刷微博还要勤快。因为心仪别人家一本书而厚着脸皮不还也甚是可爱。这本书叫我羞愧,20岁了,书没读几本却这样浮躁,一看文言文就头大还不如当年的小学生。
  •     书香世家的读书法,可惜又岂是旁人羡慕得来的呢
  •     我有个坏习惯。先尝口鸡蛋,如果味道不错就去看看老母鸡长啥样,结果这只老母鸡不行啊,幸好孔子有言:不因人废言。还是把这只鸡蛋吃下去了/饭前课间闲暇短时读物。/要是小学读到这本书就好了...
  •     作者以书为乐,尤其其与父亲共同讨论书本的细节,让人敬佩之余感受到更深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     读书当如此。愈感当下教育、读书之脱节。
  •     后头稍无聊了些。
  •     特殊时期的亲戚邻里书友,难以评述的岁月,过于喧嚣的孤独,现在有网络书友。“父亲”遣词造句太仙!“父亲”标准太严,说宫女背秋水都完全不懂。大劈棺哈哈哈。萧乾先生翻译的英国散文家兰姆姐弟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转过多少道手了,艾特田晓菲大神。"即使一生不留一篇文字,遍读古今中外佳作,也是乐趣。文章之法,自古有道,潜心涵泳,便知高下,莫与时论较量。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投奔他,一定是他复辟奴隶制的帮凶,众多党羽从四面八方而来,他能不高兴吗?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政治评论、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青楼上的姑娘。”
  •     今年看过最好的关于读书的书。感觉自己之前看书真的太过于随兴所至,牛嚼牡丹,没有系统接受学习的方法训练。读书果然是童子功啊。所谓家学渊源大约也就是这样吧
  •     书中的情怀,值得一读。
  •     这里写的是范先生读书的故事和心得。读书不得法,不动心,不如不读。
  •     前半本真好,后半就有点端着了。
  •     读书是件有系统的事,特别是国学。而学童启蒙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从小打好基础,做好规划,精耕细作,才能避免“纵读万卷书,也是过眼云烟,到老只是书虫而已”的局面。省之。
  •     谈书的书么,宜夏也宜冬。作者家学深永,如此父亲自是旁人羡慕不来的。刊在南方周末上的篇篇都是好文字,写那个时代有悲悯有生趣,提到的读书法子千金不易,而刊在上海中学生报上的文章则稍次些。
  •     看完这本书,我打算读国学经典了
  •     是作者从小与书的故事,是心得,也是书单。
  •     让我嫉妒的父亲,让我嫉妒的蒙学,以及永不复来的时代
  •     在这本书里,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读书、治学的方法河见地。而且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又有了想再读一遍的想法。
  •     很好的一本读书指南
  •     通过这部书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也通过作者了解到如何读书的感悟。
  •     可以让我读二遍的书少之又少 这是一本
  •     挺有意思的书
  •     诗一样的生活。
  •     人生必读之书。
  •     书在爱书之人眼里真是至宝,此间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