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三里屯

出版社:江苏文艺
出版日期:2008-5-1
ISBN:9787539928661
作者:城市中国杂志社+下划线工作室,SOHO小报,梁和平,严峻,冯唐,石康,张颐武,史建,张扬,左小祖咒,张大力
页数:30页

作者简介

目录>>>>>
三里屯前史
十年三里屯
被记忆点亮的三里屯
视觉日记,男孩女孩
三里屯的起承转合
三里屯闲话
我,三里屯,故事
视觉日记,阿猫阿狗
谁的欲望都市?
我们是如此堕落
没有前戏的城市
午夜怨曲
欲望恒久远意淫永流传
欲望自动化或完美的罪行
冷与热
人人头上一朵花
我是北京PRRTY动物
走吧
视觉日记杂七杂八
That`sBeijing这就是北京
地产伉丽的事业和人生
潘石屹 张欣:北京小资的教父教母
复合的北京
潘石屹:经验主义者的双手合十
北京:漂浮的都市
谁的城市?
北京城的沧桑与魔咒
拆、拆、拆、拆、拆、拆!
潘石屹 在进退中抉择
在三里屯创造出新的自然
三里屯SOHO:邻性的复活
三里屯·商家论道
北京、上海、台北、香港—与陈冠中对话:关于城市的八个Re
三里屯缺什么
再造三里屯
三里屯My FaIr ady
SOHO中国强力打造三里屯变身香港铜锣湾
太古地产明星项目大牌云集三里屯Viage

书籍目录

三里屯前史十年三里屯被记忆点亮的三里屯视觉日记,男孩女孩三里屯的起承转合三里屯闲话我,三里屯,故事视觉日记,阿猫阿狗谁的欲望都市?我们是如此堕落没有前戏的城市午夜怨曲欲望恒久远意淫永流传欲望自动化或完美的罪行冷与热人人头上一朵花我是北京PRRTY动物走吧视觉日记杂七杂八That`sBeijing这就是北京地产伉丽的事业和人生潘石屹 张欣:北京小资的教父教母复合的北京潘石屹:经验主义者的双手合十北京:漂浮的都市谁的城市?北京城的沧桑与魔咒拆、拆、拆、拆、拆、拆!潘石屹 在进退中抉择在三里屯创造出新的自然 三里屯SOHO:邻性的复活 三里屯·商家论道北京、上海、台北、香港—与陈冠中对话:关于城市的八个Re三里屯缺什么再造三里屯三里屯My FaIr adySOHO中国强力打造三里屯变身香港铜锣湾 太古地产明星项目大牌云集三里屯Viage

章节摘录

插图:三里屯前史 1984年到1990年,我在白家庄中纺街上的北京市八十中学度过了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六年。中纺街西北不到三里,就是后来著名的三里屯。那时候,三里屯还只是一堆没脸没屁股的六层红砖楼,除了离住着各种外国人的使馆很近之外,和北京其他地方,和中国其他城市解放后建设的街区一样,有个花坛,有个意气风发的雕塑,有几棵杨树或者柳树或者槐树,没有其他任何突出的地方了。那时候,我那个中学是朝阳区唯一一个市重点中学,号称朝阳区的北京四中。从生物学的角度,那是个伟大的中学,物种多样化,出各种不靠谱的人才,羽毛球冠军、清纯知性女星、不嗑药也对汉语有突出贡献的足球解说员、著名央视五台中层干部等等。我上中学的时候,他们年纪也都不大,分别是体育优待生、大字比赛学区获奖者、学校业余广播员、校团委副书记。后来,这个中学朝另一个方向多样化,连续出了几届北京市高考状元,那时候,我已经毕业很多年,那个著名的央视五台中层干部也快因为他的家事国事更加著名了。21984年到1990年,在北京市,中纺街和三里屯,在第一和第二使馆区之间,尽管没有任何酒吧,但是已经是个挺洋气的地方了。我曾经想,三里屯和三元里什么关系啊。一个自己给自己的答案就是这两个地方都和洋人有关,我们过去在三元里抗击过英军,我们将来或许在三里屯抗击美军。将来学生学历史的时候,这两个地名类似,好记。我的同学,三分之一来自外交部,三分之一来自纺织部。这些同学都散住在中纺街和三里屯一带。……


 我爱北京三里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那天大胖发短信过来,说有个叫冯唐的文章写得很牛。冯唐这个名字我听过,王小波的老婆就曾在博客里对这个人赞许有嘉。他的那本《活着活着就老了》我也一直都很想看看。本来想去买的,可是书店没卖的。后来我又去了趟图书馆,找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一本《我爱北京三里屯》。把这本书借回来以后我才发现上当了,这是本关于三里屯的图文集,图片比文字多,而且只有第一篇是冯唐写的,其他的什么人都有,写得不堪入目的不占少数。。。冯唐的那篇我看了下,坦白说,我也不觉得有多好。最后我得出结论:这本书的主角是三里屯,冯唐只是个跑龙套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其实,我羡慕这些为三里屯写文章的人,我羡慕这些爱上三里屯的人。我想我为什么就没去过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个每个去过的人都愿意为她写一笔的地方;一个我和我的朋友都喜欢去,我们的记忆在那里重合最多地方。如果有这样的地方,我想我也会爱上。
  •     这书对于不了解三里屯这10多年变迁的人,有点讲历史的意思。N多人回忆文章的集合,有大众名人,如冯唐、潘11的老婆等,也有很多小众人群,比如艺术家、歌手等等,配合着图片。PS.挺佩服冯唐的,吃喝玩乐什么都懂,事业发展的还挺好,不知道是天生聪明、选择正确,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     <只有秘密才会有这样的力量> 对话:严峻/城市中国UrbanChina○ 所有浪漫的东西在非典之后都没有了 这个社会越来越亢奋。非典以后整个社会亢奋到一个新高度,也一直亢奋到现在。这种亢奋容不下地下文化——不能说地下文化吧——就是一种独立的感觉。现在需要更商业、更漂亮、更有序、有体系、有管理,然后有更多更大的利润——其实就是更资本主义化吧。但这跟文化是没有关系的。整个社会需要的是“繁荣”,而不是文化。 (UC:但是你说的“文化”,本身也是西方传来的、是资本主义的啊。) 在中国,任何西方传来的东西都是中国的。人家都说柯特科本就是中国人。约翰列侬,也是中国人。所有这些都被中国的受众重新理解,诠释的过程中,塑造出一个新的。 所有浪漫的东西在非典之后都没有了。那种乡愁的,浪漫的,愤怒的,反叛的,焦虑的,疯狂的。 疯狂不见了,恐惧出现了。就是这么回事儿。 (就是因为疾病吗?) 我觉得不是疾病。是社会发展到了无温时代,或者说前奥运时代。 比如说压抑。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压抑变成解除压抑。解除压抑的过程中,人们是喊得最凶的。因为这时有机会去喊、去释放了。骚动,做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释放出各种浪漫的情怀,结成各种各样的小圈子,秘密的小圈子。但是这种东西在压力释放完之后就不再被人需要了,小圈子不是再那么重要。 非典来了,恰到好处,它把前一个时代总结掉了。然后每个人都有了一个机会放慢,并跟以前的东西告别。好多人在非典前后不知所措,出现精神危机,疯了的差不多都是那会儿疯的。别的圈子都是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秘密慢慢的不再重要,甚至秘密不再被值得被保留和向往。 03年8月15号河酒吧签了转租合同,过了不到两个礼拜新的酒吧就开张了。但再没有人进去过。我们那个时候已经知道,河酒吧的那种繁荣、所有人聚在一起的那种——不能说是幻觉吧——就那种家庭一样的欢乐的感觉,它,它到头了。 在同时,迷笛音乐节,在03年10月,迷笛音乐节也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特别高浓度的认同感,也就慢慢消失了。 ○ .豆瓣比酒吧更像是一种聚会我觉得下一代的小孩,他们的聚会方式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豆瓣。豆瓣比酒吧可能更像是一种聚会。 南锣算一个,新的小资和学生可以去的地方。但它也没有原来三里屯南街那种感觉。它更干净,更被管理更被规训。我觉得,反正,大家混的方法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是两回事。 ○ .一颗缓释胶囊,甜蜜的能量 (UC:你觉得以前三里屯那个圈子对现在摇滚、流行乐的影响大吗?算是一个萌芽?) 它不是什么东西的开始,它是一个尾声。但是它像一个缓释胶囊,给我们后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我们这些人后来各有各的选择,非常的不一样。 (那对你呢) 我不知道... 对我来说,它有一种很甜蜜的能量……我也不能说它在天空照耀着我去干什么,但这种能量对我当时的身体和精神地塑造是有改变,有帮助的。 ○ .为什么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不用疯掉,不用灰心 (UC:三里屯这段日子对你们每个人都是一种标签化的,都留下了印记。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印记当成一个辨认,去辨认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是吗?) 不不,它是一个阶段,没法去辨认。它只是一种记忆。其实它就是一个秘密。 河酒吧和南街的记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秘密。很难跟被人分享。即便是写一本书。 夜生活,是气味,是酒精。做成纪录片也没有办法——用任何东西都没法把它主要的东西呈现出来。只有少数人,可能一百个人,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一百多个人,我是说,对他们的影响,被他们带到了别的地方去带到他们生活中间去。 最初在那儿的人跟在迷笛音乐节的人特别像。野孩子出来的王娟小丽小河,他们就特别单纯特别天真。它是一种充满了爱的空气的感觉。我记得有一晚,一个女孩捧着一个特别大的蜡烛,喝多了之后就对别人说,对我许一个愿吧,肯定能实现的。——这种单纯的感觉对这些人的塑造都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有的人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不用疯掉,不用灰心,可能会得到一种正面的东西来帮助他。这种感觉跟迷笛音乐节很像。 秘密在那时候,是一种很罕见的东西。即使到现在,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普遍还是很冷漠紧张。那种东西,跟童话似的。但是好像确实实现过,它就在那儿了。这种东西我觉得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挺大的。 它就是一个很浪漫的东西。但我们都知道浪漫的东西都不会长久,这是肯定的。 (你前两天不是还去过三里屯?你对现在的三里屯是什么样的感觉。) 没什么感觉,就一条街呗。跟我没什么关系。 (那么你说的,那一百个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人,是不是他们心里都会对一个什么有一个愿望?对于真理或者对于...) 跟真理没有关系。 (跟爱?) 跟爱也没有关系。爱一说出来,就把爱给异化了。在这种气场里是没有概念的。我现在也必须很谨慎的,才能用“概念”来谈论它。它其实就是一个感觉,但是一个很强烈的很完整的感觉。 (但是你们这帮人当时就是有一种下意识,大家在一块儿玩。) 对。那个愿望就是一个纯娱乐的。摇滚乐地下摇滚什么的,你看那么愤怒,大家一块儿在那骂警察,其实那就是一种娱乐。如果大家能一块儿打警察,那就更娱乐了。当然你不能打,只能骂。挺娱乐的。就是挺开心的一件事情。 ○ . “北漂”这个概念不适合我们。 北漂是有目标的那些人。 。。。这段谈话并没有被这本书全部收录, 但它是能代表这本书的一种气质的吧!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当我看到JC也在其中就不再往下读了。。。。
  •     地产广告书能整成这样
  •     牛书,呵
  •     都他妈滚蛋 我没上幼儿园就搬到三里屯,一直到高二。你知道在哪儿批发冰棍,在哪儿卖废品,在哪儿理发最便宜,在哪儿能吃到毛鸡蛋么?三里屯不只有欲望和酒吧,有小学,有街坊,有电话缴费点。这是一个生活的地方,只有你们光想着浪啊浪
  •     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划 都是战士
  •     没去过也就罢了 读过还没有成行 岂止憾事一桩
  •     我感觉 三里屯变迁和咱们的人生也是贼像贼像的
  •     我才知道原來北京以前的city night是這樣的~
  •     显然又是本楼书
  •     “我们饱受贫穷但没有感受贫穷,长大后心中没有对社会的仇恨,有对简单生活甚至简陋生活的担当。我们穷过,我们不怕。”
  •     想要看看现在的三里屯。突然想起很久前一个伪艺术家男人告诉我的宋庄,然后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愤青。哈哈~
  •     圣诞PARTY上收到的礼物,其中的精神食粮,对了,物质食粮也很不错哦。 看书后开始遗憾,前几年去北京,应该抽时间去三里屯 但是那时还小,什么都不懂。
  •     這是不是就叫做集體回憶?
  •     想去王8 可惜已不再
  •     翻了几篇
  •     原来真正牛逼的是南街,那时我还在马神庙排队买煎饼果子呢
  •     我喜欢北京人写书 那种味道 谁都没有
  •     三里屯是一个城市的缩影,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城市发展的缩影。这个缩影里有爱恨情仇,也有着诸多的无奈与迷茫。
  •     远不如真的三里屯,作者应该是“冯唐 等”
  •     我真的很爱北京三里屯
  •     三里屯上太阳升
  •     一本三里屯的人文历史百科全书。
  •     北京对我的伤害太大了
  •     格林尼治村
  •      我爱北京不只是三里屯。。
  •     三里屯的前世今生,就是北京的前世今生。
  •     有点广告的意思。算是文化类的书?文章质量不高,反正不和我的口味。
  •     内容编排很新颖
  •     整个感觉就是在宣传SOHO啊,不过有些文章不错,还有一个帅气的摄影师
  •     行文都很流畅,but not my area
  •     对无缘相见的那段曾经三里屯时光,充满着无限的向往。
  •     好大一本三里屯SOHO的广告……
  •     三里屯过去的繁华
  •     冯唐写的序,里面提到很多地方,出现很多人,城市总是如此,离不开人也离不开建筑,很多的酒吧消失了,出现了,记忆里的那几个依然在记忆里。
  •     有三句话想说:1.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赞!2.这本书只用看前100页,后边的随手翻翻图片就成。3.夜晚动物多寂寞,其中包括你和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