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花落知多少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8
ISBN:9787806399569
作者:三毛
页数:255页

作者简介

在丈夫荷西去世后,悲痛的三毛写下这部散文集,其中饱含她对丈夫的思念。荷西的死对三毛又是一场劫难,因此她在这本书中、在文学上、心情上都与早期大不相同,说情叙事极其内敛、笔调哀而不伤,诉说了对荷西的无比思念之情。

书籍目录

1 不死鸟
2 明日又天涯
3 云在青山月在天
4 归
5 梦里梦外
6 不飞的天使
7 似曾相识燕归来
8 梦里花落知多少
9 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10 我的写作生活
11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12 在风里飘扬的影子
13 童话
14 两极对话
15 三毛一生大事记

内容概要

三毛(1943-1991),台湾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惠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入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在中国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自杀而死,终年48岁。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梦里花落知多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4条)

  •     我上中学的时候,三毛已经过时了,等我看了几本她的书以后,才知道她已经自杀。有人说,三毛,是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死亡也要自己选择。然而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她和西部歌王的恋情。她写的第一个剧本《滚滚红尘》拍成电影以后,似乎冥冥中已有暗示。完美主义者会爱上比自己大的男人,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任何不完美。
  •     这本书是我的最爱~也是少有的每次阅读都能打动我的书之一~全书记录了三毛与荷西从相识、相恋、结婚、生离死别的过往。每篇都能从内心打动我。记忆很深的场景是~荷西在三毛楼下的大树下等她~他们坐在地铁口聊天~雪地里荷西边笑边跑边向她挥手道别~两年后再次相见~荷西将她高高抱起~三毛在荷西的房间里看到了整个屋子的她的照片~都已经发黄~荷西对他说两年前的夜晚他跑回家~泪湿了一夜~~~婚后的生活琐碎而不乏浪漫~过年的时候他们一起在海边看焰火~荷西抱着她许下: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的愿望~但愿人长久~每每看到这句话~心里便会莫名的疼痛~上天也嫉妒着他们的姻缘~ 我的思念~留在了荷西埋葬的国度~
  •     三毛的书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总是看不厌,看着看着就会不自觉地跟着她笑跟着她哭。《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我看过最让我心痛的书,也许是书中太多的爱,太沉重。沉重到让人心痛,让人害怕。有时觉得三毛是一个恐怖的女人,有时又为她难过,那种感觉自己也搞不懂。也许死对三毛来说是一重解脱,我想如果是我也会那样做的。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悲痛中的泣血,绝望中的哀鸣
  •     补记
  •     预备了很多眼泪,因为与她相依为命的那个人死了.不过却没有用上,也没有太悲伤,因为他一直都在.对她,他不曾离开. 高中时同桌朱世芳介绍过他们的爱情故事,当时觉得是那么的传奇和美好.看三毛的文字描述他们的情感,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柴米油盐,相濡以沫. 失去生命的另一半,任何人都不可能体会她的痛和艰难.郁郁而终是很容易的事,难的是继续生活.三毛的方式是仍然用两个人的眼看世界,用两个人的视角过生活.也许大家看着都会心痛,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       梦里花落知多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三毛
      
       那个孤零零的晚上,为着一个金发的小女孩,我仰望天空,把那些星月和云,都弄湿了。
      梦遗西国
       生命确是短暂,但是我们也可以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执着地去疯狂、去追求。
       荷西走了,三毛经历了生活中的黑暗期;荷西的灵魂留在了岛上,三毛游走四方、定居台湾;没有荷西的陪伴,三毛开启了自己的“后期生活模式”。岛上的邻居们还是那么欢迎她回去,她低价处理了房屋,赠送了各类生活用品,朋友们饱含泪水送她离去;她在欧洲转机时去了瑞士、去了德国,还是有那么多的朋友与她相聚及不舍的分别;在西班牙公婆家里,还有那么多的邻居与她亲热相拥,欢迎她回去,公婆虽然期待着荷西的遗产,但还是给她以温暖。
        白天,她给周围人群的感觉还是那样的洒脱与自然,她不提前与加那利群岛的邻居们说将要离开,临近了才到各家去告别;夜晚,她的内心还是那样的想念与孤独,她可以通宵收拾着房屋,把一切都清理打扫得精致,却睡在沙发上而不在地板上留下任何脚印。
      
       检验人员:你做什么来美国?
       三毛:我来等待华盛顿州的春天。
       检验人员:现在正是隆冬。
       三毛:所以我用了等待两个字。
       检验人员:在等待的这四个月里,你做什么?
       三毛:我看电视。
      等在美利坚
       回台之后,三毛进入文化大学去授课,生病期间,她想去美国休假。她的理由说辞是准备在美国等待着春天,通过电视麻醉自己的神经。
       课堂上,同学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国家故事,聆听着其他人的新奇事件,艾琳老师演绎了《伊丽莎白镇》中女主角的那句“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另一个人的倾听者”。月凤就要回台,三毛也淡然地说我也将回去,还是那样的自我。来自各国的同学们与老师们那么热爱着她,询问着她的裙子是怎么做的,让她讲述中国文化,他们互相分享各国的食物来作为分别的最后一餐。
       三毛在等待春天,因为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在路上。我们正走出冬天的房屋,出去看看旧物复苏;我们正踏步向前,去感受那温暖的阳关、去听鸟儿清澈的呼唤。
      
       梦里面,大雁成群往西飞;而人是必须各自飞行的,交掌都不能够,彼此能看一眼已是一霎又是千年了。
       我慢慢地睡了过去,双手挂在你的脖子上。远方有什么人在轻轻地唱歌——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重拾台北
       生命没有了,但灵魂还在;灵魂渐远了,她心中依然。
       给自己一个繁忙的爱好,她去旅游,去环岛采风,去捡各种“文物”;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营造自己的房屋,她购买朋友的房屋,她要用最粗糙的杉木去制造家具,添置各国的物件;她享受独处的宁静,去国父纪念馆广场溜冰,出门不带伞而享受“雨禅台北”、让风雨浇筑着灵魂;她不想与父母出去旅游,就将各个门锁锁上,自己在房屋内修改裙子而忘了饮食。
       台湾“名人世界”的邻居们与她相处得很是融洽,给她添加食物,劝她早点休息,时常叫她一起聚会:依靠着静谧的内心,展现着自信与阳光,结交着各地邻友。
       就像邻居们平常的问候:三毛回来啦。
         
  •       三毛的书总是给人正气凛然而又不缺少亲和力的感觉。那股力量只能从一颗真诚而博爱的心灵发出,每每读到她的文字,心灵都是震颤。我也希望自己如三毛一样,自信潇洒快乐,爱自己,坦然接受这个世界赋予我的一切力量。
  •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     每一字,都似在泣血。
  •     高中读起还是以第三者淡漠的观望态度;现在再读,面对挚爱的生死别离痛彻心扉。
  •     为三毛对丈夫的爱情所震撼,喜欢三毛的真性情,洒脱!天下奇女子一枚!
  •        这是第一本让我边读边流泪的书。一直对散文类、言情类的书籍不敢兴趣,看到很多朋友说读这本书都流泪了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读了读。这一读,就喜欢上了三毛!
      
       印象最深刻的是“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章节,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荷西的思念,痛苦的、孤独的、迷茫的她。但文字中又很少出现“痛苦、孤独、迷茫”这种词语,只是在叙述她经历的事情。这样的描写反而更让人体会到她当时的心境,看着那些文字,眼泪就涌出来了,心揪的疼,我感觉我感受到她的痛苦了。
      
       我认为无论文字还是画笔,最难描绘的就是---“感觉”,所以才会有抽象画吧?三毛的这本书可能只能表达她内心感觉的万分之一,但读的人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泪腺了~
      
       三毛想念荷西的那大段描写,让我想到了我失去的爱人,虽然我们还是朋友。。。哪怕面对面,也觉得我们离得好远,刚分开尽是思念。那种深深爱着一个人又无法在一起的心痛感,在读到她的文字时再一次涌上心头,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了。我甚至在想,如果我是死了,那个人也会如此思念我么?
      
       总之,读三毛的这本小书,悲从中来。她是那么从容、淡定、独立的女人,想更多的了解她~现在她已经去另一个世界赴她爱人的约了,想想也是美好的事啊!
  •     喜欢惑。其他都不怎么记得了。
  •       人的一生那么短暂,够遇见多少人?经历多少场离别?因为一个人的死去,将另一个人的生命生生的割裂,前半生的快乐不复存在,剩下的时间再多,也不再算作人生,只剩怀念、责任、和等待死亡。
      我不曾遇见这样的一个人,或者说,那个人还没死,我并不曾察觉到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那人之死所带来的痛,应该是和那人所带来的快乐成正比的吧?不然为何会痛?爱又到底是什么?
      三毛可以在三十岁才答应她的荷西,做她的新娘,是不是说明,爱是不用急于一时的呢?
      而荷西的离去又意味着什么,我是不能知道的,这是必须要经历才能知道的痛。
      那这本书带给我的又是什么?里面并没有和痛苦做斗争的表述,倒是有挺多任由悲伤泛滥的片段。而三毛让人喜爱,是因为她的真性情呢?还是她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和她一直强调的别人对她爱?
      在她的所有故事里,除她以外的所有人都是爱她的,她朋友很多,但是她却常常不待见他们、让他们失望、甚至伤害他们。除了她帮克里斯付医药费,还有偶尔给邻居朋友的小恩小惠以外,仿佛从来没有见到她写她对别人是如何的,只写她对别人的不好。不知是不是我内心狭义,我尚且武断的认为,这是她对自己人格魅力的一种炫耀。
      但是其实,我非常非常希望成为三毛那样的女人,拥有超凡的人格魅力,不需要努力维系一些社会关系,成为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女人。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体会更好的人生,比如旅游、吃好吃的餐厅、和朋友喝咖啡、看书、看电影,但是我却不能将这些内化成我自己的东西。我总觉得我仅仅是流于表面。一旦尝试过了一些东西,就认为这些东西都没什么了,就算和别人谈起,也是泛泛的、不带什么兴味的。很难有我非常信服的东西,于是我的人生就一直陷入寻找、尝试、失望的过程中。电影如此、书如此、男生如此。
      我只喜欢抒发我的感情,但是我不反省我自己。在他人面前无法像三毛一样,打开心扉,善解人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就像她书中那个假装迎合她,问她要如何做小孩子的那个“问题人"。想的是如何让别人高兴,却忘了如何做一个小孩子又何须问别人?就是要做自己啊。
      我永远在想着如何才能说出让别人高兴话,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渐渐的就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     失去荷西后,她仍能把日子过得如此畅快。我这辈子都学不来她的洒脱。
  •       每每看三毛如此多彩的生活,我总会不断猜测那时的三毛多大啦,一算,也是个中年妇女了。在我的观念里,中年人的定义是成熟稳重,能解决很多大问题,却也被生活所拖累到没有自我的一拨人。但就是这么一个中年妇女,过的却比一个小女孩还要随性,洒脱。看她每天这么热闹着,我又疑问了,难道她都不用为生活奔波吗?生活对她而言没有压力吗?可以在三十几岁的时候继续去美国读书,各个国家四处走;看来经济很重要啊。她的和陌生人没有很多的防备,而是信任。而这样一个有点儿任性的性格,这样一个有时还嫌爱太多女子,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真心的关爱。有时看着她“抱怨"友人太多,无法一一会面时,总是非常好奇,她是如何在那么一点的时间里和这么多人建立深厚的友谊的。在处理房子的事情上,她处理的那么感性。在现代人的观念里是亏本,在她看来,将真心爱的物品放到那个更需要它的主人的手中,这是最好的安排。回台湾重新买房子,甚至我觉得我看到了不该在中年人身上出现的任性和冲动,只因心底欢喜。这么一个人,这么恣意的生活着,让我这个被生活禁锢了一半的人,心底嫉妒起来。许就是她身上所有的,我所没有的,更加让我向往她的生活吧。这才是享受生活,而我们,却是被琐事拖累,忙到忘记该给精神世界也来点氧气。
      
      这个混乱的社会,让人不自主对陌生人防备。我越来越没有信任别人的能力。
  •       高中时候有段时间因为好奇,看了不少言情小说,都是市面上热卖的。但都只翻了开头就看不下去,觉得情节、对话太幼稚太做作。动不动就一个灰姑娘很多帅哥追、一个英俊忧郁帅哥很多女生追,也不用干别的,就你爱我、我爱你的,看得我都要吐了。有些主角平时也不努力,成绩却永远都是全校第一,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去你妈的,老子全省奥赛一等奖的人最知道什么是勤奋了,就那点小聪明,还好意思说天资聪慧呢,滚你妈蛋。——后来我学会一个词,知道那些小说的特点了,叫玛丽苏。
      
      高中时候因为语文老师的熏陶,也看了不少文集,包括毕淑敏、季羡林、周国平、余秋雨、鲁迅、张爱玲、……,同学间私底下也流传看过韩寒、安妮宝贝、郭敬明、三毛、王小波、……其中某些人的作品我过了那个年纪就再没看过,但有几个人的作品,过了些年我又翻出来看了。比如鲁迅、王小波、张爱玲、三毛。
      
      我第一次重看三毛的作品是我外婆过世的那段日子。我回家奔丧,老家农村没网络,没事干,翻箱倒柜找了几本书看,其中就有一本三毛的文集。那段时间我情绪很低落,因为前不久才跟初恋分手,紧接着很疼我的外婆忽然过世,好几天都哭得很厉害。那时看到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看到荷西过世前后三毛写的那些生活细节,想到从前我初恋与我在一起的情爱细节,心里很酸。
      
      从前我知道《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因为郭敬明,觉得他写得真好,很青春,很有趣;后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渐渐明白,那些青春小说只不过是给我们一些感官上的刺激,过了那个年纪,就不受用了。而三毛这种生活散文,我们从前年轻的时候也许觉着没意思,等有一些经历了就会觉得感同身受。即便不能完全感知那种情景下的心境,但也能想象得出,因为我们同样经历生活的挫折。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不曾彻夜痛哭,何以畅谈人生?现在想来,虽然夸张了些,但也是有道理的。那些青春小说,从来不曾经受过生活的磨难与苦楚,总把生活想得太简单,所以那些年轻的孩子才喜欢看。而我们长大成熟的人就知道,生活不是这样,唯有那些真正热爱生活、感受生活、无论苦与欢都用心感受的文字,才能真正触及我们的灵魂,能让我们几次三番去细细品味。
      
      我相信,青春作家、言情小说,会永远层出不穷,但三毛不会再有第二个。比起那些做作的言情小说,三毛很用心地感受生活,她的人生,是绝无仅有的真正浪漫。
      
      五星推荐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在沙漠里很欢乐的生活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主要写荷西的去世)。相关笔记:http://book.douban.com/people/GayScript/annotation/1082398/
      
      http://book.douban.com/people/GayScript/annotation/1361264/
  •     感觉会把人看抑郁
  •        老早就听说三毛了,知道她与撒哈拉、与荷西都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然而却一直不曾读过她的作品,近日闲暇读了这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波澜不惊的文字,像是在读她的日记,这文字像是写给你读的,又像是只给她自己读的,平淡而毫不华丽,却有一种让你无法自拔的艳羡力量,因为她是三毛:一个满满的都是爱的女人。
      
       她爱自己的双亲,爱荷西,爱自己每一个朋友,也爱那亲切的陌生人。
      
       看得出来,三毛对生活很热爱,从她房子的陈设、她对家院的描述都可以看出来,甚至在房子就要半卖半送留给别人的时候还认真地把每一寸空间都认真清扫,她要把最好的留给别人,她甚至尽量不
      要在别人面前太过难过,免得伤情又让别人也难过起来。
      
       她把自己带不走的东西送朋友,而且送给最需要它们的朋友,而不是做最后的抛弃。每一个跟过自己的物品都是有感情的,就像一只小狗,养不了它了,要给她找一个好的人家,而不要让它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甚至对陌生人,她都尽量不去设防,让生活困难的老妈给她打扫庭院——尽管扫完以后她并不满意,还要自己再扫;送初见几次的人去医院,还支付医药费;所以她走到哪里都有一群朋友。
      
       而对荷西,这份感情,更不必说,虽然这本书里她提及这个名字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频繁,但字里行间的感情,难以掩抑
      
      
       我觉得,三毛最让人羡慕的,不止是她对荷西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她那深沉的爱,她对世界的态度。
      
       从几篇闹学记里,又看出,她也爱憎分明,也有不喜欢的人和事,她有自己的爱好 ,却从不功利,学习不为考试,想家了就马上回家,迫不可待,这是个随性的人,是个感性的人。
      
       《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们应该去羡慕三毛与荷西的这份情感,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去学习,我们也应该像三毛一样,有这样一份心态去生活,不要那么功利,做自己想做的事,以能够让大家都开心而开心。就像三毛在美国卖房子,房子很便宜,却由于太远没有人买,三毛说:可是这给了多少美国家庭一个美好的梦啊。
      
       是啊,这可是真美好的事。
      
       有时候,我们其实比三毛要幸运许多。
      
       拉蒙问:Echo,你是在乡下长大的吗?
       三毛说:乡下长大的就好了,可惜不是。
      
       这么一想,我多幸运呀~我是在乡下长大的,我小时候还下过地里做农活呢~
      
       三毛是个很好的人,三毛的书是很好的书。这个渴望安静的人,这个浪漫的人,她心中满满地都是爱,让有她足迹和作品足迹的人,内心的爱也多了起来。
      
       三毛,你这满满都是爱的女人,我应该感谢你,是你让这个世界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我找到生活的态度,愿你和荷西安好,愿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也都安好。
       永远安好。
      
       2013.08.08
      
      
  •     大一时候。算是基本读完了吧,总是借了很多书却也不专一也不能够读很多。
  •     真实感性有趣
  •       一直看到三毛学习英文的闹学记,才感受到了她在撒哈拉的沙漠里面的生命和活力。伤痛之中,学习新的技能才给人带来新的生命力。逝者已逝,最痛的是世间伤心的人,面对曾经的房子,整理东西,售卖,跟过去说再见,回到父母的身边。
      
      爱着已逝,也许亲情才能让伤痛更缓和。这本书,读着都叫人心伤。
  •     其实平淡的日子才是最真最美的。这么大了还是期望拥有别人文字里的爱情。性格也很重要,少有人真性情真洒脱。
  •        开始读三毛,是被她和荷西,凄美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到后来,是被她的文字。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杜撰,也没有复杂的情节,三毛,对自己的要求,便是以朴实而简单的文字,记下生命中的某些历程。
      
       茫茫的沙漠里,父母亲远隔重样,荷西是她唯一的亲人,是她精神上唯一的支柱,是她无助时唯一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人。可是,才六年。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梦就破灭了。
      
       痛苦如海浪般袭来,昨日那句“我爱你”还在耳畔,可今日,你已经远离了。三毛是特立独行的女子,她在痛苦之后,平静地处理了所有的事情。不是放下,忘却了这份爱,二是这份爱早已融入了骨子了,痛的心都碎了,眼泪也早已干涸。
      
       作家司马中原这样评价三毛,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漂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三毛是真正的作家,她的文字里是她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没有半点虚假。
      
       只愿,三毛和荷西在远方,一切安好。
      
  •       
      
       听到王菲离婚的消息,心里还是有些许难过。这位我最为欣赏的女歌手,这个集各种光环于一身的女神终究还是敌不过命运的安排,再次在围城里败北。
      
       记得前段时间刚好看到杨澜访谈录采访了他们夫妻,看完后我还跟女友说感觉他们很恩爱,真没想到不久之后就曝出他们离婚的消息,再次和女友谈到他们夫妻时,我苦笑。
      
       其实写这篇文章,我本来是想写关于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的书评,可是几次落笔总是毫无头绪,思索良久都没能成文。虽然看过三毛的几部作品,但还是觉得对这位作家了解不多,也或许是对书的感触还不深。
      
       可是每次每当我有一些感触时总是希望将它记录成文,如果不成,脑中总是对其念念不忘,虽然明知自己文采不够,还是不断的在理思路整头绪。
      
       三毛和王菲都是我极为欣赏的女性,一位才华出众,将文章写的极有意思,捧着她的书总是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一位歌喉清丽,歌声空灵脱俗,听着她的歌就是一种享受。
      
       我不是脑残粉丝,只是听到自己欣赏的歌手离婚的消息有些感触,我也不愿去猜测他们离婚的原因。在我看来,两个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一定有很多因素影响,不管是天后还是普通人,我觉得做出这种决定的大多数人都是无奈的。如果局外人非要在他们身上找出一些他们离婚的原因,甚至带着不怀好意的猜测,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欣赏一个人,就要理解她,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是圆满的,特别是情感问题。
      
       有些书你看的时候总是想多看几页,或者舍不得将其看完,从小到大只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三毛的书能带给我这种感觉。我是前几年才开始读三毛的书,虽然我很小的时候她就已经成为名噪一时的作家。在我的印象里,三毛是个极具才气,很有灵性的女子。她的作品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撒哈拉的故事》,写这本书时她与老公荷西刚刚结婚不久,想来这部作品完成过程的那段日子应该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后来又看了她的《稻草人手记》《雨季不再来》,我总是能在她的文字里看到那个洒脱,有趣的三毛。
      
       后来去搜索三毛的其他作品,很多人对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评价很高,但是也透露书的内容与前几部作品风格不太一样,因为这部作品是在她丈夫荷西过世后写的。或许不愿意看到那个伤心的三毛,直到今年我才把这本书买来看。
      
       果然《梦里花落知多少》 的风格不同以往,尤其是开篇写到她丈夫的离世,那时的她一定伤心的要命,那样的文字简直让人看了心疼。我常在想什么样的感情能深到三毛和荷西那种程度:结婚几年还如热恋期一样,不管在何处心里都能惦记着对方,即使丈夫离世几十年依然不能忘怀,多次想随丈夫而去却因为放不下家人而放弃可是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杀。
      
       三毛和王菲在她们各自的时代里注定是一个传奇,可是她们的情感,不管是无法选择还是自己做出了选择,都未能圆满。我感叹真情的难能可贵,我遗憾于“菲鹏恋”的惨淡收场。我再也不想妄谈他人的情感,真正的幸福与不幸福其实都藏在各自的心底,合不合适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即使做着美梦,梦里有所有美好的故事,美好的场景,梦醒后睁开眼那平日里最爱的满树的花已悄然落下 ,再也不是往日的样子。
      
       想想自己,作为普通人,还是好好经营自己的感情,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好好珍惜眼前人。如果你付出的是真心,我相信所有人都将会感受的到。
      
       最后想起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结尾的那首小诗: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     读完撒哈拉来的,笔分改变挺大,想慢慢读完吧,在这迷茫的日子里,去仰望梦境。
  •     小时候读过,现在不敢读这种过于动情的文章~
  •     和撒哈拉几乎完全不同的基调,三毛自由又洒脱的性格被埋在失去荷西的深沉的悲伤之中。
  •     读到一半要哭出来 读不下去
  •     荷西荷西 我生命里的那个人呀 你要快一点出现
  •     大学的时候从三毛的书里看到的是一颗自由的灵魂,现在才发现这自由背后的孤独。
  •       三毛算是一个个性敏感极其任性极其缺爱时而理智时而神经质的女人吧,荷西就是那个热烈的爱着她的又能够包容她的一切的男人,从17岁对三毛的一见钟情,六年的等待再到撒哈拉的爱恋,结婚六年还能十指相扣,从这点上说三毛是多么的幸运多么令人羡慕,然而荷西离去的是那么早,留给三毛无尽的伤痛,更可悲的是没有一个人跟她一样感同身受,也没有可以理解她那种伤痛。喜欢三毛跟荷西的故事。
  •       
      
      
      
      
      爱了这么多年三毛,现在才知道爱什么啊。
      
      
      喜欢她,在生活里总是顽皮得像个孩子,好像总是玩不累,喜欢她那样自由,可以去想做的地方,可以仗剑走天涯,喜欢她那样潇洒,不让自己被任何东西束缚。
      
      
      要是能感染到她的一些些好,也不枉读她这么多年了吧。
      
      
      
      
      
      她与荷西的爱情童话,好像已经在我的心中构筑了一个美丽的梦。
      每次读,心里都是道不明的滋味,太甜蜜了。就好像王小波和李银河。
      很多人说灵魂伴侣太难了,但看到他们的相爱,我们都会觉得很幸福,很安慰吧。
      
      
  •     少女时代的最爱。
  •     突然发现,不同出版社的同名散文集里选的文章竟然不一样...
  •     笼罩在失去荷西的悲伤绝望中。。。
  •       第一次接近三毛
      一开书页,便是荷西的死。
      那篇《背影》中,在模糊的雾气中的母亲让我真正动情,比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背影更让我为之心痛。
      这本书几乎就是三毛从巨大悲伤走向重生的记录。
      你可以看见一个女子是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
      你可以从她身上感悟到太多真善之美
      她的审美 她的胸襟 她的追求 她的固执
      虽还未拜读她那撒哈拉沙漠的狂野岁月
      但从这本由泪水垫底的书中我不难发现她骨子里的善良和不羁
      沙漠里和荷西的日子一定是艺术的
      在我看来她是个矛盾综合体 一个美丽的矛盾体
      可她的文字却不让人纠结 文字朴素却紧扣人心
      她就是那样一个 低调的 精彩的 真真实实的人。
  •     喜欢
  •     这个时期的三毛,刚刚经历过离别的苦痛,但文字中依然透着那份坚强和执着。这本有几篇是三毛的读者或采访三毛的人写的,从他人的视角看三毛,别有一番滋味。
  •     感觉好像是看过。只记得当初一个感触。刻骨的悲哀即使提炼出最美的诗情,是不是都是对它的亵渎呢?
  •     写的不错,我看了今年刚出版的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梦》,选的一些文章都是三毛可歌可泣的 ,推荐你看看
  •       三毛的书看了很多,这本也是以前看的,最近又翻了出来,总觉得看了略压抑,荷西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爱情,可是在三毛的世界爱死了,留下了痛苦。
      现在的社会,男男女女多是喜欢寻找刺激,而不是想寻找那心灵的净土,而太追求完美的人往往都是三毛那种痛苦的生活着,这个世界太多不完美,对的人永远碰不到一起,错的人总是相遇,茫茫人海中,像三毛能碰到荷西的情况少之有少 想想几亿分之一的几率 小的可怜 所以碰到了就幸福下去吧 没碰到的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继续前进不要堕落不要颓废努力提升自己让最好的自己时刻准备迎接自己的荷西
      
      我的荷西,和三毛的荷西一样,都被大海带走了,不知道未来是不是还有勇气面对,但是现在要好好的生活,完成自己没完成的
  •     很多人向往三毛的洒脱 但也不见得很多人都想成为三毛 荷西死后 文风不同
  •       一直觉得三毛是一个鲜艳的女子。
      之所以鲜艳,是因为真实。
      她与荷西的爱情,让我想到了张爱玲。
      张爱玲说,我也不会再爱别人,只能是凋谢了。
      有一些人出现,仿佛就是为了一人而来。
      每个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
      三毛说,青春结伴,我已有过,是感恩,是满足,没有遗憾。
      漫漫时光,若真没有遗憾,那是何等的幸运。
      她在写她的故事,我们在看自己的人生。
      回忆里的过往,结了硬痂,却要再次翻开,恐怕不是不痛的。
      上天赐给她六年的时光,却让她用一年来镇守。
      人生所悲哀的不是从未得到,而是得到后又失去。
      可是,她依旧告诉我们,要我们相信爱。相信终究可以得到幸福。
      现实来的太惨烈,有时候我们无比脆弱,轻易就放弃了爱。我们如此亲近,却又如此吝啬爱。
      有时候很庆幸三毛曾经如此爱过。有人如此懂她。
      三毛说,她结婚时,没有穿白纱,没有花,只有一把芹菜绑在头上。
      我们能说她不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新娘吗?
      她是世界上最美最幸福的新娘。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两极对话那篇看了头痛,别的也太哀怨……
  •        看完了《梦落》,这本书三毛大多数写的是自己在国外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荷西的死给三毛带来的伤害是多深,反而是三毛和无数亲朋好友相处相聚的情节,三毛敢爱敢恨,非常有个性,她不喜欢太多人聚在一起,但是呢又有那么多人想做三毛心里面最重要的人,她真的是很率真,至于活泼嘛那倒说不上,毕竟在她骨子里是一个安静的人,安静到可以一个人封闭在暗无天日的房子里三天,安静到一个人来到国外可以不见任何旧友,安静到可以一个人静静的去看荷西的碑。三毛是很爱荷西的,很爱,在荷西死后,那段写她去给死去的丈夫的坟墓重新上漆的场景写得格外悲伤,每次一提到荷西,眼眶就不知不觉的就红了。
       三毛的散文几乎全部是纪实性的,从她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活脱脱的个性十足的三毛,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会心生羡慕,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则可以完全忽视,记得写三毛在美国求学的那篇文章中,三毛成了那个班的强力胶,成了中心人物,她可以让整个班级都活跃起来,这或许与她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梦落》这本书还是挺好看的,但是三毛好像没有小说,都是散文,要是有一部她的小说就好了,当然散文也是非常不错的。
  •     当年我才十岁,我看得泪流满面。
  •     和读撒哈拉的故事的感觉截然相反,字字有泪,句句滴血
  •        近来不知怎么迷上了三毛,可能每一个读者读过他的《沙哈拉的故事》都会为之迷恋,初识三毛是在2002年初一时从姐姐的书架上看到的《沙哈拉的故事》这一本书,懵懵懂懂的读完了,却没有什么深的感悟,那时候还小,心智发育不健全,理解能力也很低,再加上人生阅历有限,她的书实在是难以融入进去。
       今年6月份,又重拾《沙哈拉的故事》,认真的读了一遍,了解了她的内心和她和荷西的感情,有时候会想,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生活的有滋有味,其实,他们追求的不是外在的满足感,而是内心的幸福感和充实感。
       我喜欢三毛每时每刻都在看书,她的一句我不希望让睡梦浪费了读书的时间,反思,现在上班对着电脑,下班对着电视,半夜不睡,早上不起的生活,哪还和书本接触,浮躁的社会环境,逐步吞噬着我们的心灵,将我们也腐蚀了,变的浮躁。书籍能净化心灵,这句话非常认同,旅行能开阔视野,也能平复心灵,这句话我也很认同,三毛是一个流浪的孩子,一个用一生的流浪来描写自己的人生,疯狂的爱上了他的书,从当当上又买来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了解了她对荷西离世的痛,认识了她的洒脱,人生何其之短,不要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了。
       一直都在告诫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知识有内涵的女孩子,做一个像三毛一样走遍万水千山的人儿,青春在脚下,脚下的路说长很长说短很短,加油,越努力,越幸运。
  •       最近突然又迷上了三毛……她不美丽、但她让人心动;她不浮夸、但她让人着迷 她一生在些许的叛逆中开始;在浪漫、洒脱中绽放;却又在刹那间褪败与凋零;与其说这是本小说,倒不如说是她与荷西之间永远的见证,幸福如花开般短暂、又如花落般凄美;默默苦恋了她六年的荷西,再像天使一般守护了她六年之后如同一阵青烟撒手人寰……谁又能正真的清楚?梦里,花落知多少?还好,曾经拥有!
  •     三毛的书,都是好看的。
  •        背影,题目并不太吸引我,联想到朱自清的同名,而已。
       冲着三毛最近才开始看,第一篇就很意外……
      
       丈夫荷西的突然离世给作者带来巨大的打击,只会讲台北话的爹爹姆妈闻讯赶来,想要陪伴作者度过这段煎熬的时期。意外的变故,加上语言不通,父母亲看着女儿痛苦,却自责帮不上忙,担心孩子自己委屈自己,而将自己的悲伤和年迈,遮在背后。
      
       初读《背影》,在故事的发展中强烈地感受到忧愁背后的深爱。本以为重在父母关怀走出荷西意外离世的阴影。然而再读愈觉笔触娴熟、连贯、自然,心灵颇受震动。
       那份忧,让爱变得刻骨铭心,而那转过脸来的和蔼、不多的言语,却是句句深沉的爱。
       唯有背影——
      
       “这个憔悴而沉默的妇人的身体,不必说一句话,便河也似的奔流出来了她自己的灵魂,在她的里面,多么深的悲伤,委屈,顺明和眼泪像一本摊开了的故事书,向人诉说了个明明白白。”
      
       可是,文章并不止于对“爱”的视觉捕捉,“背影”的触及心底,还在于爱的力量使人坚强,一颗柔软的心也会因此变得强大,义无反顾地遮住伤、扛起担——
      
       “可是她的手里牢牢地提着她的那几个大口袋,怎么样的打击好似也提得动他们,不会放下来。”
      
       苦难也许让人百毒不侵,但爱让我们不致麻木,依然敏感——
      
       “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回忆到这儿,我突然热泪如倾,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
       终于有泪了,那么我还不是行尸走肉,父亲,母亲,你们此时正在安睡,那么让我悄悄地尽情地流一次泪吧。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清清楚楚呢。”
      
       同时播放“夜空中最亮的星”会比较有感~
  •       她的爱情是抛开世俗的,没有污染,不可亵渎。也只有三毛这样真性情,见不得一点虚伪的人才陪有这样的爱情。也是这样的情感让人为她感到疼,在失去荷西以后,疼到了骨子里。读三毛的书,总是觉得思想是跟着她一起走的,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感染着我。之前看她的 《撒哈拉的故事》里面的每一篇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读完文字,他描述的东西就马上浮现在眼前。她的狂热,她的聪慧,甚至她的悲伤都牵引着我,让我向往……
  •     大概在梦里 我们都还好
  •     心疼三毛,没有荷西的日子真的很苦。看到那些文字都想哭了…
  •     中考前两天看完这本书,难过的不行,自己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奇怪的代入感
  •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纪念我心中的三毛,可是下笔时总是犹豫再三,生怕自己的拙劣的文字亵渎了三毛这样一个如神祗一般的人,我想这是每一个喜欢三毛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总是想靠近,去品味她的生活,去体会她的体会,去喜欢她的喜欢,却总是难于言表,甚至在内心里都怕无形中亵渎这位美丽的女性。
       三毛她不是神,她会爱的死心塌地,爱的撕心裂肺,她会哭泣,会流泪,她是坚强的,却不是万能的,但在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心中,她就是神。
       三毛这个名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扎根心底,当时可不知道什么作家,只是当时有个很有名的动画片,叫三毛流浪记,还出了漫画。原本以为三毛是动画片杜撰出来的,看着动画片,跟着跳跟着乐跟着笑。到了大约高中的时候,才知道现实中有一个叫三毛的人,只是已经不在了。于是买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从此爱上了三毛。
       三毛如此的热爱生命,投入生命,不止是因为荷西,荷西是她生命中的一站,却不是过客,因为荷西,她更爱生命,也因为荷西,她的生命开始有了缺陷,有了遗憾。还记得那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单纯的让人幸福,而时间流逝,当初的男孩和女孩已经不在,留下了一首:
       “记得当年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隐约的呢喃声音穿越了时空,蘸着露水,摇曳着清风,让我们的心酸了,疼了。
       看完三毛的书,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感性,她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人们却总是用坚强冠之来形容这样一个女子。她哪是坚强,如此的伤情,哪怕是在给朋友家人安慰的信里,也处处透露着对生活的无奈,她不是坚强,没有了荷西,只能用坚强掩饰内心无比伤痛的脆弱女人罢了。如果说她前半生如同童话一般的美好,而后半生,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她把现实变成了童话,如此优雅大方的转身,带着雍容,带着从容,开启了另一番天地。荷西的离开,她没有就此沉沦,因为人生中除了伤感,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东西。她流浪,带着对人性的怜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她是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有些人的作品就是有这样的一种魅力,在作品里,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她这个人,所以往往我们没读多少就开始感动,好像她就在我们面前娓娓道述,哪怕她只是一个无名的作家。而看到后来,方知她不仅仅是一个感性的人。犹记得自己初看时只觉得三毛的心思细腻却没发现她也有着犀利的看法,确实总是看到她的多愁善感却不知她也是如此深刻的人。看到她说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不觉拍案叫好,这样一个深刻的三毛。顿觉得之前自己愚昧了,若是没有严密的思维,深刻的认识,哪会将平常的生活也写出了人生的韵味,大起大落,不长的篇幅,便是人生百态。所以即使我们有三毛的境遇,也无法有三毛的心境。
       她,终究我们无法看透,正如很多人所说,她是个谜一般的女人,我们所做的,也只能管中窥豹罢了
  •       现在算来,三毛的书读的依旧不多,《撒哈拉的沙漠》是第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是第二本。之前零星的也读过一些片段,现在想起来还记得,第一次看三毛的文章时那种惊艳,她用一只平淡真实的笔描述着这个世界。一直都觉得三毛的文字是温暖的,她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坚强。
      
      三毛的朋友非常多,无论是哪一篇文章里面,不是在讲述她自己的事,就是讲周围朋友的。而且她认识的朋友都很喜欢她,对她都很好,只要她出现在一个地方,生活在那边的朋友就争着去接她,还让三毛留在家里住宿。我想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就能做到的,三毛交朋友是属于那种非常热心的,不管对方如何,她一定是掏真心给对方的。在撒哈拉沙漠住的时候就能看的出来,她的邻居们都非常的吝啬,却总是从三毛家里拿东西不归还,而三毛只是大大咧咧的装作生气一番,下次碰到来借东西时,还是忍不住给对方。在《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里,提到过一个叫克里斯的人,三毛与他只能算是泛泛之交吧,在克里斯遇到紧急状况住院时,三毛大半夜的跑过去救助,自己的钱花完了就跑去找朋友借,这份情谊不是任何人都会轻易付出的。
      
      如果在我们的一生之中,能够和三毛这样的人做朋友,真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
      
      在三毛的书中,常常有家书出现,几乎都是写给她爹爹姆妈的。看着她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遇到的一些人,去了哪些地方,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在这本书里,三毛写到爸妈去看她,那个时候荷西刚离开没多久,爸妈非常担心三毛的情绪,他们有很多的话想告诉三毛,也很想帮助她,但是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因为三毛的性格有点倔,也从来不会求任何人。但是这一切三毛都看在眼里,其实她一直都理解父母的苦衷,特别是当她看到妈妈走在太阳下背着沉重的东西在帮她时,那种深藏内心已久的坚强再也控制不住。她已不忍再让父母替她担心,不愿再把内心的痛强加给他们。
      
      滚滚红尘中相遇了,便是再也无法分离,即使阴阳相隔,我的心也要随你而去。
      
      三毛写荷西的爱,有太多的片段值得回忆,而三毛是这样写家的。最爱正在晚饭过后,身边坐着我爱的人,他看书或看电视,我坐在一盏台灯下,身上堆着布料,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将那份对家庭的情爱,一针一针细细地透过指尖,缝进不说一句话的帘子里去。然后有一日,上班的回来了,窗口飘出了帘子等他——家就成了。三毛对于家的期盼就是能每天等心爱的人回来,这是多么纯粹的爱,多么简单的要求。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老天给的期限才不过六年。
      
      三毛说: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一直以来都没有敢看荷西去世的那些文字,哪怕是只言片语都不曾阅读。我不知道三毛是付出了多么大的勇气来完成的,但我明白,那肯定是撕心裂肺的疼痛,亲眼看着最爱的人离去,亲手把最爱的人送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坚强如故的。在荷西去世三年后,三毛终于下定了决心回到她和荷西曾经的家,那个靠近海的地方,他们厮守过很多的白天和黑夜,留下过许多珍贵记忆的地方。我想三毛一直不愿回去那里,是内心不愿承认荷西已经离开的事实吧。三毛多么希望有一天,在她回去的时候,荷西已经做好饭菜,站在家门口迎她归来。
      
      花没有了,阳光下露出来的是一片黄黄干干的尘土,在这片刺目的,被我看了一千遍一万遍的土地下,长眠着我生命中最最心爱的丈夫 。三毛写下这段话时,内心的爱也随着荷西去了吧。在往后的岁月里,再也没有那个人等她归来,深夜的时候,再也不会有个人拉着她的手才能睡去。
      
      对于三毛来说,荷西不是离去,而是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荷西去世之后她就不怎么开心了呢 人生开始和结束的几年都不太快乐吧 中间还是精彩的 她说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着 痛快吗?痛快吧。
  •     这本书看得最最难过
  •     有刻骨铭心的伤感和隐藏的喜悦后面的伤痛。
  •     那一年的相遇,记忆那么清晰,高三的荷西,大三的三毛。那个在圣诞舞会上傻乎乎的荷西,那个成熟大方的三毛。荷西手捧一束鲜花,一脸认真地对三毛说:“你等我六年吧,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好不好?” 转眼间,早已物似人非。是时间走得太快,还是他们相互赶不上对方的步伐?是该说造物弄人呢,还是该说命中注定?
  •     不如该爱的时候爱得轰烈,该痛时,痛得剧烈,也不惜此生了。
  •     伤心的人不要看!
  •     2016~2017.1
  •       或许是我不该选择这本 梦里花落知多少 荷西的死对三毛的影响很大 翻开书的前几章都感觉到她的哀伤 甚至于读的时候都认为这不是三毛写出的东西 直到后面三毛回了台湾 又去了美国 才感觉这还是三毛 我很喜欢她 我以后还会读她别的作品 但从这本书开始我有点不是那么喜欢她了 如果说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的三毛事洒脱的 自由的 一切按自己的方式而活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喜欢 可是从这本书里面我看到的她也是那样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 这样的她 又是实在太过自我了 完全没有顾及到自己那父母的感受 想到父母的时候回了台湾 可是又自己搬出去住了 也许是没了荷西 只习惯于自己过了 但看到书的后面她把自己西班牙的房子卖了 放弃国外的一切 又回到父母的身边 我又觉得她其实是知道自己的自我的 可是她改不了因为她是echo
  •     台湾是一生,沙漠是一生,荷西在时是一生,荷西死了是一生,早已不是相同的生命了,那些信,总是不很明白我。
  •     这是一本让人一直噙满泪水的书,悲伤如斯,三毛对荷西的爱几度让我喉咙像卡住什么东西似的,总觉得是感同身受,虽然离我而去的不是丈夫,而是那深爱的初恋。
  •     读前面几篇都会哭 荷西突然的离去对三毛真是残酷 但不太喜欢后半部分对话、西沙的部分 总觉得三毛的故事必须是荷西 不喜欢别人来扰了这份纯真 所以四星
  •        记述自己的生活,非虚构的小说,语言及句子很简单朴实,完全没有刻意的雕琢,发自内心流畅的写作。
       这本是三毛集中间的一部,初读着就是失去丈夫荷西的哀伤文字,记录的也是生活点滴,平凡但暗含着力量。
       不死鸟这篇印象最为深刻,完全想象不到写下这样文字的人会自己终结生命。
       很喜欢她的文字,对他的人生也充满着好奇,一定会再看三毛其他的作品。
  •       我觉得穿肠的毒药莫过于看过撒哈拉的故事之后再看梦里花落知多少,真的是不忍读的,尤其是那句童瑶,哀伤之极,尤其是写到家里人在荷西死去时分房子的时候。
      那生的生死的死,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啃著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
      把这些写出来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     亲爱的三毛
  •     云在青山月在天。
  •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我们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以前在微博看各样的安妮宝贝 张爱玲 王安忆的女人鸡汤 会不以为然 然而当认真读了书读了她们的故事 才明白 你看到的或温暖或坚强的语句 背后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沧桑才能举重若轻说出这样的话
  •     梦里花落知多少与以前的三毛作品不同,以前都是三毛自己笔下的自己,现在让我看到了旁人眼中的三毛,真实的三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