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衰探源》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9-12-1
ISBN:9787100027434
作者:曼库尔.奥尔森
页数:302页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1页

国家合理控制和利用分利集团的重要性
——观《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有感
费时数周,我读完了曼柯·奥尔森的《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以下简称《国家兴衰》)一书。过程艰难却快乐。联系到我自身所学得的经济学知识及了解的各种史料,我对作者的某些观点产生了共鸣,也对其中一些看法表示怀疑和不认可。无可置疑的是,《国家兴衰》这本书创造了一个新的观点——从分利集团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的增减和国家兴衰,这给予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重点,也使我这类“半专业”的读者能打开一扇门,窥探一番。从本书中,我总结归纳出的其价值在于清晰地阐明了分利集团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我的观点是,我们必须明白地知道国家合理控制和利用分利集团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简单地谈谈《国家兴衰》这本书的主要观点,以便为我接下来对自己观点的阐述和分析作下基础。
《国家兴衰》的关键词是“分利集团”。何为分利集团?分利集团和它名字一样,是一种分配性集团,即所谓的“特殊利益集团”,比如一些有共同政治目的、经济利益、社会背景的团体和个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共同目的、利益而结成的同盟。全书以此为核心展开。
我做了简单的归纳,作者以“分利集团”展开的观点有二。一,分利集团是索取利益的组织而不是贡献利益的组织。正是因为其索取利益的垄断性、排他性和狭隘性,导致公共利益因此受损。二,国家与分利集团的关系就如团体与个人的关系。比方说,个人必须为团体承担应尽的义务,但这对于个人来说一定是不情愿的,因为没有人会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力却得不到一分的报酬;同样,分利集团也必须为国家承担义务,它们也是极不情愿地在“委屈”的做着这些事,并尽其所能逃避所有可以不承担的义务。又如,个人虽然为集体履行了某些义务,做出了某些贡献,但很显然他并非热衷于此并长时间地有效地作出贡献;对于分利集团来说,为公共利益作出过贡献和努力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只能说是偶然的,是无法代表全部的。
综上两点,作者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如果国家的整体利益被看作一个米仓,那分利集团可谓“米仓之鼠”。因此,作者最后说道:“民主制度的稳定与经济的增长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即,国家自身缺乏“调节”这一功能,即使一个社会是个稳定而长足发展的社会(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霸主的英国),也会在分利集团的作用下走向衰败(英国在二次工业革命后逐步衰落,慢慢退出霸主之位)。
以上便是我纵观之下本书之观点。其次,基于此,我要提出我的几个质疑并试图利用我掌握的知识寻找到合理的答案。
第一,一个拥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稳定发展的经济的国家真的会因为分利集团的“个人行为”而慢慢走向崩溃吗?反之,某些国家(诸如德、日)的崛起的主要原因真的是分利集团力量的薄弱吗?
就举英国二战后走向衰落的例子。就我看来,英国非常的符合“一个拥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稳定发展的经济的国家”这一条件。从制度上来看,英国是启蒙思想的发源地,在漫长而艰辛的政治斗争和革命中慢慢建立起民主的、合理的君主立宪制(尽管民主制在英国没有在法兰西那个“狂热而疯狂”的国家进行的那么彻底)。从经济发展来看,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借助这艘船英国的经济腾飞,在19世纪一举成为世界霸主,并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保持着这种经济上的优势。那么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诸理由:19世纪末期美、德经济的崛起导致英国经济地位动摇;二战中英国英勇地守住了欧洲最后一块土地,重创法西斯德国的军队的同时却也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战后一举丧失世界大国地位。用一句教科书上的话说“赢得了战争,却又输掉了战争”;战后推行福利政策导致国民性的懒惰和经济发展的缓慢甚至停滞。在我看来,这些重要的客观事实(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才是一系列真正促使英国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我想说,分利集团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确实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很遗憾的是它不是真正占有主导地位的因素,它无法成为众多史学家口中所称的一根“事件发生的导火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德、日二战后的崛起好了。为使文章不至于看上去那么冗长,简单分析下日本崛起之原因。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以及朝鲜战争和东京奥运会的召开的契机是外因,日本本国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则是内因了。而分利集团的薄弱导致其无法对经济增长产生足够大的阻挠这一因素也只能将将放入内因这一范围内。据此,我不得不说,奥尔森的结论在抽象的意义上,在假定的前提下,他的逻辑是成立的。问题在于:奥尔森的结论回到实际生活当中,却可以得出“民主制度的稳定与经济的增长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这是与社会发展的事实相左的。
第二,国家调节的力量是不是被忽视了?
同样我先举个例子——罗斯福新政。此乃大家皆耳熟能详的事例,因此过程不再儡述。危在面对空前巨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危机的引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我认为就是空前强大的分利集团导致的),正是罗斯福的上台,并积极利用国家的职能推行复兴、救济与改革等诸多政策,力挽美国经济于狂澜。国家调节的巨大作用和立竿见影的成效在这个事例中可见一斑。在本文前面所提到的英国衰落这一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到些什么——英国正是在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国家干预经济后开始逐渐恢复到一个经济强国的行列的。同样的,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列宁的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等。所以我认为,国家拥有调节和控制分利集团这一职能,并能有效地使经济发展得更好。很遗憾,我的观点是与《国家兴衰》作者的观点背道而驰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对于《国家兴衰》这本书的某些观点不赞同,但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晰地阐明了分利集团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我重复一遍我的的观点,我们必须明白地知道国家合理控制和利用分利集团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长足发展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147页

有史以来贸易限制最大的减少不在于降低贸易限制的幅度,而在于缩短了关税壁垒的长度。当自治的小城之间的关税壁垒被取消,而代之以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的时候,关税壁垒的长度必然的缩短了。这个可以用当面积增大时,边界的作用减少来类比。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217页

“政府决不是社会中高压统治和社会压力的唯一根源。既使没有政府的帮助,许多市场也会形成卡特尔的垄断。消除某些形式的政府干预,促进自由贸易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会削弱卡特尔,但不可能消灭它们。而且,如果我们不想遭受更为严重的持续动荡之苦,就必须有政府的存在;而在特殊利益集团进行游说活动的情况下,不出现政府干预市场(即使这是长期能来人们所追求的)也许是不可能的。”
这段说的十分中肯。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165页

本书理论的政策含义就是:应该实行比较自由的贸易政策,并允许生产要素和企业毫无阻碍地自由流动。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七章 - 第七章

“自由放任主义思想的信条是:政府管理得越少,越好,只要政府对市场撒手不管,市场本身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以最通俗的语言说,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像一个恶魔,如果想将这个魔鬼用链条捆住,就会出现一个不用担心任何问题的理想乌托邦。”
政府是管理的越少越好,但肯定不是撒手不理。乌托邦只能是种想像,根本不可行。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272页

作者希望对凯恩斯的争论最好尽早留给经济思想史学家去研究,从而使所有经济学派的天才巨匠们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于博采各家之长,以发展更完善的宏观模型:继承货币主义与均衡理论家所坚持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宏观模型,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同时继承凯恩斯所承认的非自愿事业的可能性,但同时又承认,在稳定的社会内一种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不可能在持久地、自动地维持充分就业水平下的生产。奥尔森的冷静表现在他支持自由市场,但是也指出了自由放任下,自由市场也必然会衍生出妨害自由市场原则的组织。这个是一种内生的矛盾。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4页

无数历史事实表明:伟大的成就往往由最卑贱无名的部落所创造。登上地中海文化高峰的并非庞大的埃及帝国而是先前无人知晓的爱奥尼亚半岛上的居民。征服辉煌的希腊城邦帝国的罗马人,原来也是不受重视的蛮族。19世纪主宰全世界的西方基督教国家。脱胎于落后与混乱的中世纪欧洲社会,当时它们甚至无力抵御回教徒、马扎尔人与北欧海盗的侵略。而在西欧境内,领导西方进步潮流的往往又是那些地处边远而过去十分落后的国家;17世纪欧洲发展的中心在荷兰北部诸省,该地一向贫困落后,而且长期受西班牙的统治;18世纪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最初在英国兴起,而不是发生在当时最富贵豪华的法兰西。到19世纪后半叶,达到帝国兴盛顶点的英国却不得不将深入进行工业革命的领袖地位转让于过去一直处于沉睡之中的德国与遥远的美洲前殖民地———美国。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219页

“半个多世纪的自由放任政策没有给印度带来应有的发展,甚至还未能使它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主要针对政府干预弊端的自由放任主张显然是遗漏了某种重要因素,作者认为这就是分利集团,后者正是在印度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僵化的种姓等级制度。”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85页

九条推论:
1,不存在这样的国家:其中所有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都可能组成平等的集团并通过全面协商而获得最优的结果。
2,凡边界不变的稳定社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出现愈来愈多的集团和组织。
3,“小型”集团的成员具有较强的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而这种优势随着社会稳定时间的延长而递增。
4,总的说来,社会中的特殊利益组织或集团会降低社会效率和总收入,并使政治生活中的分歧加剧。
5,广泛性组织一般都倾向于促使其所在的社会更加繁荣昌盛,并力图在为其成员增加收入份额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其额外负担,从而只有当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所产生的利益与由此引起的全社会损失相当大时,才支持这种再分配行动。
6,分利集团进行决策较其中的个人与企业决策迟缓,从而使议事及协商日程拥挤;其决策多半倾向于固定价格而不固定数量。
7,分利集团使全社会采用新技术延缓以及在生产情况变化时阻碍重新分配资源,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率。
8,当分利集团发展到足以取得成功的规模时,它必然采取排他性的政策,并力图使其成员限制在收入相近与贡献相近的范围内。
9,分利集团的扩大将增加法律的繁文缛节,强化政府的作用,造成协议的复杂性,并改变社会演化的方向。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200页 - 奥尔森提出的三个关键点

分利集团,管辖统一,自由贸易是国家兴衰的三个关键点,这是奥尔森的理解.从我国这30年改革开放上理解,千万国企工人下岗,国税地税分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三个政策正好对应本书的理论,应该说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点应该感谢朱镕基,这些政策是朱镕基任上的功绩。
下一轮经济周期怎么搞?从现在18大前公开报道看1.事业单位改革与加速农村城镇化2.官员直接由国务院委派至地方3.整合东亚,东南亚,南亚经济圈。这3条应该是下届政府工作的重点。

《国家兴衰探源》的笔记-第273页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推论就是:最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应当同事是良好的微观经济政策。一种开放的与自由竞争的环境对于经济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国家兴衰探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