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些英国佬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9867001290
作者:Kate Fox
页数:480页

作者简介

一位女性英国人类学家,用了整个上午,在一个火车站里“似无意而有意”地撞人,然后计算对她说“对不起”的人次。这是她的一项研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双臂瘀青累累”。近午,她走进附近一家酒馆,要了一杯白兰地。这杯酒,一半为犒劳自己上午的表现,一半为下午壮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她要不停地干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排队加塞,并观察他人的反应。
过去的12年里,她花了很多时间,在酒馆、商店、街角、夜总会、赛马场、彩票销售点等场所,研究自己同胞的社会行为及背后规则。她想验证一个结论的真伪,即“英格兰人已丧失其民族认同”。这话已传了很久,也传得很广,《谁是英格兰人?》、《英格兰挽歌》等书都是这样的看法。
为了深入研究,她甚至在“不便的时间”去了“叫人不敢恭维的地点”,接触和观察失序、色情、暴力、攻击、犯罪等偏差及反常行为。几年下来,她有了一个发现:社会上良好的、值得表彰的行为和原因,很少受到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倒是种种反常的、大家希望杜绝的行为和原因,往往是他们执著研究的对象。她对这种倾向感到沮丧,并开始“竭尽所能专注研究人类互动的光明面”。
此后,再去商场,她就观察奉公守法的平常人购物,找保安员聊天。在赛马场,注意的是人们的谦恭礼让“不同与平常”。她还研究了庆祝活动、网络约会、夏季度假、伦敦马拉松、移动通讯、家庭装修、品酒喝茶等等。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她用足够的统计学依据证明,仍然存在着主宰英格兰人行为的诸多共通规则,且跨越阶级、年龄、性别、地域、亚文化等社会藩篱。例如,妇女协会成员和成群骑摩托飙车的青年,表面上几无共通之处,实际上都遵循着一些同样的不成文规则。她把这些故事写进了一本书,叫《瞧这些英国佬——英格兰人的人类学田野报告》。《泰晤士报》称该书“叫人捧腹大笑”。只要生活是有趣的,真正来自生活的学问必趣味盎然。

内容概要

作者:Kate Fox,英國社會人類學家


 瞧这些英国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谁是Kate Fox心目中,全英国穿衣服穿得最奇特的人呢?Kate Fox说,是:「英国女王」。每次在新闻里看见英国女王,常常忍不住打心底对她的穿著感到佩服:她的布料都去哪里剪的?她是从哪里找到颜色几乎跟衣服一样的皮包?她出门前,如何确定头上戴的是帽子,而不是她客厅的灯罩?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5793d0100bbvq.html Kate善意地把英国人根深蒂固的阶级意识,公平原则,以及节制的特点归到最本质的原因是社交不自在。认为腼腆的岛国人缺乏欧陆人天生的热情和灵活社交的天赋,拘谨而小心,保住面子,不让自己受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太投入(认真)!”保持距离是理智最佳的策略。当然,这种明贬实褒的虚伪在英国人几乎是本能的反应,所以也不能太相信Kate的结论。其实,英国人颇为得意自己被外国人普遍厌恶的冷淡,理智地节制情绪外露在他们看来是成熟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个人对kate论述中深有同感就是英国人按部就班的特点,从现代几大流行运动规则的制定,到车站自动排队(即使一个人也自成一队)。对任何意外和不顺利都认为是和变幻无常的天气一样理所当然,抱怨也就足够了,并不指望事情会变好。即使抱怨,也要轻描淡写,切忌太认真太冲动。更不会有人因为不满意服务,大声叱责其他人引人注目。钱则更是需要无数委婉的代词和礼貌的sorry,thanks包装后才可讨论的禁忌,最好不要提及。 总之,这就不是一个直接的国家!不能说是奉行中国哲学的中庸,但也遵循着含蓄打哑谜的生活方式。这很符合岛国人民用暗流汹涌的潜规则区分排挤外来人的需要。模棱两可和拐弯抹角的美感需要从英国人玩弄文字的嗜好即可看出(见各大报纸双关语大标题和火车上纵横字谜的流行)。作者还谈到英国男人在示爱上是如此的脆弱,年轻人互相贬低来表达爱意(个人感觉心理学上这种方法很难奏效,除非你还处在小学六年级的心理年龄),或者极其委婉地暗示并认为date(约会)这个词让他们压力很大,难怪《BJ单身日记》里的Darcy同学要在Bridget小心翼翼地鼓励之下才面部僵硬地蹦出一句:“Will you marry me?"。 除了被迫变得观察力敏锐的英格兰女性,恐怕他国女性完全无法察觉到这些拐弯抹角低调到无人察觉的暗示。这和对隐私重视到名字都不想泄露给你的英国人,所有求爱都小心翼翼地在沉默的“黑暗”中进行,就像蹩脚的喜剧侦探片里总也不能和助手用暗号接上头的主角。看来和中国人一样,英国人也极其重视面子。不同的是,英国人更看重维护他人的面子借此维持自己的面子;而中国人则更看重自己的面子而根据对方的地位判断该给或者留多少面子。以餐馆就餐为例,如果菜不好吃,英国人通常不计较,主要是因为他们对餐馆美食的期待相当低。实在需要,也会很不好意思地示意服务员,sorry(对不起),可能我口味比较重,是不是可以给我一小瓶盐?甚至,要付账的时候也sorry,消费也对不起(sorry,可以给我们再来一瓶xx酒吗?),尽量不直接谈钱。真遇上什么不可原谅的,也会顾及店家面子,绝不会大声宣扬,只是回去后跟亲朋好友抱怨,大家于是决定都不再去某家餐馆了,而可怜的老板永远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来了。(看到此处不禁脊背凉意嗖嗖,估计他们对他人所有的错误或者不良行为,都只会背后指责,当面绝不戳穿,然后你就被悄悄指责、嘲笑、排斥着~~~,而你永远不知道。)餐馆的菜不好吃是默认饮食口味象征个人品味的中国人绝不能忍受的,不仅会叫来服务员,抱怨菜不够新鲜、火候差了、口味淡了,甚至叫来厨师,要求换菜或退菜,而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至于其他食客都没有扭头张望的好奇。买单时也绝对没有特意含蓄钱的必要,虽然可能跑出去结账,但如果没有朋友在旁,一旦账目算错了,通常会直接指责索要多收的钱。当然,也有为了面子,显示自己多么富有,不在乎钱,而特意给小费,或说不用找了,等等。餐馆里的服务员面子问题,估计从来就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内,中国人关心的是这次请客自己的面子有没有做足,领导或朋友的面子是否顾及到了。通观全书,笔者认为Kate所指出的社交不自在只是表明的问题,真正的根结在于英国社会秩序依赖于法律根植于阶级分层。作者谈及的每个问题,从家具布置到婚庆礼仪,穿着吃喝无一不进行着分类讨论(按阶级分)。这绝对不是国人常用的知识分子,农民阶级的分类,而是使用上层阶级,中上,中中阶级,中下阶级...这种等级序列。看看,上中下也就算了,一个中等阶级,还分中上,中中,中下?!从作者不遗余力的区分习惯来看,这三个阶级有着巨大的鸿沟,在行为也在心理上。而英国人敏锐的阶级雷达很快就通过扫描你的谈吐,习惯,衣着得到准确的判断。那些像《红与黑》里的于连一样醉心于向更高阶级攀升的人,一旦被发现来自下等阶级,立刻被鄙视。英国的阶级和富裕程度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中中以上的阶级,关键是品味而非钱,而所谓的品味也未必就符合审美或逻辑,很可能只是为了区分。就像可笑的上层阶级吃豌豆一定要左手用叉子,右手用刀慢慢把豌豆挤到顶端,一次顶多就8颗,而如果直接用右手拿叉子舀,一次至少十几颗,并且也不见得有不尊重妨碍其他宾客就餐的不礼貌,为的只是区分!但如果过分在意显示自己的阶层,则和暴发户恨不得把所有金银首饰挂上炫耀,穿牌子字样明显的的衣服,被斥为和原始人在自己门前摆满了兔子野鸡,炫耀今天打猎了多少一样可笑。 所以,想打入英国人的圈子,成为英国人的朋友何其困难!我连努力的愿望都没有。来之前,有朋友说,小心在英国得抑郁症,那里阴霾多雨日光太少,其实压抑的还有这里极少互动的人际和单调的业余活动。英国人摆脱束缚的方式是去酒吧或者度假(前者我没兴趣,后者没钱),或者对着狗儿真情流露。说到狗,英国人爱宠物甚于小孩,即使你被狗也咬了也一定是你居心不良,他们认为宠物都天性善良,有鉴别好坏的天生洞察力。不相信?Kate有证据:英国保护动物协会早于保护儿童受虐协会六十年成立! 总之,算是本有趣的书,打算在英国待上几年的人可以看看。反正是外国人,不必故作高雅,但也至少不说toilet(厕所),改说lady's room(女用洗手间);不要动不动就Pardon(请重复一次)?而要说sorry(不好意思没听清)? 而那套虚伪的礼貌(背后的鄙视),学礼貌看透虚伪就好了,希望不要几年下来动不动就假惺惺地抱怨自己多么愚蠢费了多大的劲才侥幸拿到博士学位!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I have read the first chapter and decided that the best way is to know some British myself
  •     网上找到的是不完整的版本。。杯具。所以没看完。
  •     很有趣的一本书,去过英国不多次又想再体验“文化对应”,看这本书是最好的选择
  •     杀鸡用牛刀
  •     作者本身也挺经验主义的哈
  •     人类学!真是笑死我了,英国佬其实又闷骚又好玩,现在走在街上也会像Kate那样不自觉分析路人的社会阶级性了哈哈哈~如果Sherlock读人类学相信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凭他那惊人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下次不想出去也来试试英国式借口“我家的泰迪熊今天生日”“我的邻居吞了颗牙”
  •     don't know we have translated version. Funny one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