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本无碍》章节试读

出版社:光啟文化事業
ISBN:9789575462789
作者:肯恩.威爾伯
页数:200页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1页

所谓成长,通常是指个人的眼界在内在的深度或外在的广度上的扩展。成长就是重新分配、重新划界、重新组合。是自我迈向更深、更广、更丰富之境的心路历程。  我们生活的空间与方向都是相对的:上下,内外,彼此,顶底,左右:我们所重视的价值也是相对的:好坏,生死,苦乐,上帝和魔鬼,自由与束缚。  我们的社会价值或美感,也常是相对的:成败,美丑,强弱,智愚。即使人类最高的抽象能力,也逃不过相对的领域,例如:逻辑是分析对与错的问题:认识论是研究实体与表象的问题:形而上学着眼于存有的问题。我们的世界好似由一堆对立性质所组成的。任何一个决定,不过是在选与不选之间加以分界:你的某种欲望只是在痛快与不痛快之间加以分界,然后死命地追逐前者罢了。当你坚持某种概念,不过是你认为对的与不对的观念之间加以分界。我们的教育只是教我们如何分界,在何处分界,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分界线而已:我们的法制体系也是在合法与违法之间分界:战争则是在敌友之间分界:伦理是为了彰明善恶的分界:西方的医学更是清楚地在疾病与健康之间分界。不论是身体琐事或终身大事,从小小的愿望到狂热的欲望,处处显出我们的生活原是划分界限的过程。  所谓的人生,就是不断分界的生活,难怪我们终日活在对立的世界中。对立的世界就是冲突的世界  生活中的对立与冲突,就是因为我们到处设界所招致。其实就这么简单,由于每条分界都是导火线,界限愈清楚,人们的防御愈强,生活顿时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我愈渴望快感,我便愈怕痛苦;我愈想变好,我就愈怕邪恶;我愈想成功就愈受不了失败;我愈贪恋生命死亡便变得愈加恐怖。总之,我愈珍惜某样东西,我愈被失落的阴影所缠绕。由此可见,我们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界限引起的对立问题。我们常把分界线误认为实体存在,然后玩弄正反两面于指掌之间,我们从不去反问界限本身的真假。  如果我们消除了痛苦,邪恶,死亡,疾病,那么生活自然就会变得美好,健康,快乐而且充满生命。这正代表了许多人的天堂观念。他们的天堂并未超越对立,只是由相对的,正面那一半特质堆砌而成:地狱则由另一半负面价值如痛苦,折磨,烦恼,疾病等等堆砌而成。现在物理学家已经证实了:所有的现实都是相对两极的统一。  除非与痛苦相连,我们不知快乐为何物。也许我会感觉到舒服,但若没有不适与痛苦的对照,我不会意识到我很快乐。这就是为什么苦乐永远是交替循环不已,因为只有在交替的对比下,我们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此,不论我多么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想孤立它们是不可能的。正如怀海德所说:苦乐就像是高峰与低潮一样,原是一个知觉的两面,所以想要强化正面,消除负面,实际上你已经毁掉了知觉的整个浪潮至此,我们逐渐了解,为何我们的相对世界如此令人沮丧!为什么科技文明的进步,不仅无益于我们的成长,反成了致命之癌。我们强将一切事物对立起来,然后拼命追逐我们认为好的一面。这般避苦求乐,避死求生,避恶求善,实在是痴人说梦,这和幻想一个只有高潮没有低潮,只有买者,没有卖者,只有左没有右,只有内没有外的世界一般荒诞。我们大多数人至今还很难相信,物体与能量,主体与客体,生命与死亡,仍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因为我们对分界线过于认真。分界线原是对立世界的始作俑者。 我们能觉知苦乐的不同也无妨,只要知道苦乐是不可分割的循环即可。  真正解脱不是逃避负面人生,而是由相对世界中解脱出来:随遇而安,超越对立,嫉妒不生;无得无失,虽有作为,不受缠缚;无欲无嗔,大自在人。不系两边,烦恼永息。)若要解决人间的敌对纷争,首先应该舍弃一切界限观念,不再以进步为理由,彼此竞争对峙。新的量子物理学家们无论怎么研究,也无法找到一条真实存在的界限,最后他们不能不承认,那些原始的范畴界限原来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产物。量子物理学家发现,现实并不是一堆孤立的东西及界限所形成的复合体。我们以前所认定的东西,原来都是彼此相互搀和的;宇宙内所有的事物和其他事物都有内在的联系性  法界内的基本现象既是〔事事无碍〕,也就是说:宇宙万物原是没有界限的。因此世界中每一种存在都与其他存在相互交融。根据张澄基的解释:“在无边法界中,每一样东西都同时包含了其他,圆满无缺,通达三世。因此当你看见一件东西,其实,你看到了一切,反之亦然。换句话说:即使小小的一个粒子,实际上包含了宇宙,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中的无限课题及原理。”量子学理论推翻了视一切为独立个体的观点,开始提倡参与融入的心态,取代旁观的心态。西方科学一路颠颠仆仆所挣来的知识,东方人早知道了。这是因为东方人从来不曾对那些界限认真过,界限并未根深蒂固地种在他们的脑袋里,便自然与理智分道扬镳。东方人只有一个途径,就是道,就是法。向人启示现实真相是无界限的,也就等于向人启示所有的冲突与战争的荒诞无稽。这彻底的了悟,可以称之为涅磐,解脱,悟道,也就是由相对和孤立自绝的界限错觉中解脱出来。就在无界限的光明觉照之下,孤立的自我错觉,立刻融入宇宙整体中。通往着玄妙之境的大道,纯粹是经验之道,他不要求你盲目接受任何信条或权威,却要你透过经验,亲自去了解。当你有恒地向内寻时,迟早也会找到外在的一切。也就是说,你体悟出内在与外在,主体与客体,能观与所观原是同一回事,于是你便自然地回到本然境界。薛定谔:你不妨将自己投在大地上,怀着你与大地母亲原是一体的信念,平坦地伏在她的身上延伸出去,你和她一样坚强,也和她一样脆弱,甚至比她坚强百千倍,也脆弱百千倍。她携着你的手迈向明天,她也必然以新的困境与痛苦来更新你。不是将来某一天,而是每一天;不是仅仅一次,而是无数次。每一天她都无数次携你向前。因为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现在,而现在是唯一没有终点的存在。一体意识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是永恒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生无死。除非我们领悟到永恒的真谛,否则那终极实相永远是个难解之迷。当我们完全融入当下一刻时,时间好像顿时凝结了。那一刹那,时间根本不存在。当下的一刻,已超越了时间性。无时间刹那,便是永恒的刹那,它既无过去,也无未来,既无先后,也无明昨,因此深入当前这一刹那,既是深入永恒。难怪薛定谔说:〔现在是唯一无终点的存在。〕塞伯禅师说的好:〔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永恒,只有在当下中去寻。错失了当下一刻,纵然轮回千百劫,你也找不着。〕可是,好像很少人真正活于现在。我们活在昨天的梦魔及明日复明日的幻境里,他把我们牢牢栓在时间以及假象之内。我们的精力都耗在回忆与期待上,使得活生生的现在变得虚有其表,薄弱得只剩下一,二秒,成为永恒现在的一幅空壳而已。我们不是为过去烦恼,就是为未来操心,后悔过去的种种,害怕未来会自食其果。罪恶感更是属于过去的阴魂,它使我们变的十分消沉而刻薄,生活充满了遗憾。真正的现在,是没有时间性的,自然没有烦恼。如果你感到仍有的话,再仔细分析一下,它都和过去的罪恶感及未来的担心纠缠在一起。我们自知并为活于永恒的现在,才死心踏地地遵循各种修行法,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活于永恒中,如此,我们又肯定了时间,才会想要克服它,开始不论我们如何努力,只是徒忙一场而已。时间的束缚所带来的种种困扰,都不过是幻觉而已。除了现在以外,并没有时间。你所能经验到的,不论呈现何种相貌,都属于永恒的现在。可是我们很少人能感觉到当下一刻的永恒性,它是如此虚无缥缈,瞬间既失。  只有残缺的生命才可能经历死亡,整体永远不死。当人们把那有机部分视为唯一的自我时,死亡的恐惧便占据了人心,执著于部分的自我开始害怕归于虚无。当人们拒绝死亡时,实在是拒绝一个没有未来的生活。他渴望未来的许诺,能为他消除当前的死亡气氛。这种死亡的恐惧,不论潜在的或明显的,那迫使他向未来求救。总之,死亡的恐惧,使他对时间变得极其敏感,使他无法看出那个孤立的自我只是幻相,他的死亡也是个幻相而已。超越时间的永恒现在,就是醒悟出原来没有过去或未来。前面一无所有,后面一无所有。这正是死亡之境,因为死亡也没有任何未来。我们必先安于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才可能接受死亡。所谓超个人的心境,即是指不再执著于个人的身、心、思,虑的广阔胸襟。  即无创造,也无毁灭;即无命运,也无自由意志;即无修持,也无成就;这便是最终的真理。——拉曼那·马哈希修行法门无法产生悟境,悟境却能生出真正的修行。  铃木大拙的话:“当我们开始坐禅时,无须修行,悟境就已存在其中了。不论你坐不坐禅,你早已本具佛性。我们所以继续坐禅,是为了效法佛陀而已。因此,我们坐在这儿,不是为了成就什么,只是表现我们的本性罢了,这就是修行。禅坐本身即是本性的当下流露。我们甚至可以说,禅坐乃是人类唯一的修持,这种生活方式乃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二章:取其一半 - 第二章:取其一半

人把世事万物都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划定各种界限 -- 从“亚当“为万物命名和定性开始;
把一个事物的两面完全对立起来,记不得“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老子》第二章);
于是人开始相信,可以只有美没有丑,只有甜没有苦,只有盛没有衰... ...
于是为了”只有“不断征战;
无意识:“终极实像乃是相对的统一”。
“也许我们会问:如果所有的相对都融为一体了,人类追求进步的冲劲岂不也跟着消失了?但愿如此!毕竟‘那山总比这山高’的错觉,使人类永远快乐不起来。...... 我并非反对......的发展,只是想打破人们的幻象,以为它们能带给人类幸福。”
与整个宇宙相好,就不要“老是仅取其一半而已”。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四章 無界限的大覺 - 第四章 無界限的大覺

“當我們識破部分的虛妄,便證入整體;當我們悟入"無自性"的當兒,我們的真我便成了大我。就在無界限的光明覺照之下,孤立的自我錯覺,立刻融入宇宙整體中。如果你硬要指稱的話,不妨視之為真我。不論你由哪個角度去看,面面都是本來面目。有位禪師分享他的悟境說:"我走回大殿,正要歸座的當兒,外境突然改變了。本是多重而對立的宇宙,由上而下,頓時面目一新。我一向嫌惡的事物,剎時都好像由我的自性深處流出,是如此光明,潔淨而真實。”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全书摘录2 - 全书摘录2

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优美的让人落泪。
我们将循着意识层次图由上而下进行,这朝下的趋向象徵着对立的协调,意识的扩展以及超越各种复杂性,但最主要的还是化解界限。我们已看出,每建立一条新界限,我们便进一步地限制窄化自己,使得我们本具的圆满意识从宇宙缩至生命体,缩至自我,最后只剩下一副空虚的角色面子问题而已。自我的比愈来愈下,非我的势力则愈来愈大。每一条界限都把自我的另一部分投射出来,成为陌生的异域,因此,某一特殊界限构成某种特殊的投射心像,使某一部分的自我变为非我。因此重新收回某种心像,就能化解那一条界限。当你意识到外在的某些心像,只是你自己的反影,原属于你自己的一部分,你便已经消除了自我与非我之间的那条界线了。你的意识得以扩展、开放、自由、不再处处设防。战争的导火线一被拆除,以往的世仇顿时化敌为友,甚至融为一体,你便享有更广大的空间伸展活动。投射而出的那一外界不再威胁你,因为它就是你。因此我们每深入一意识层次,便是籍着收回某一类心像而化解一道界限。
只要我们能找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就会体验出生命中自然生发的喜悦,意义不是来自外在的作为或财富,而是来自你的存在内所发出的光与热,并且能散发至外界,友人,所有人类,进入无限。
我们必须先接受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才能看出生命的真实意义。接受人生无常的一面,在每一口呼气中,将身心化为虚无。我们若能彻底地死于每一呼气,便能在每一吸气中重生。相反地,如果我们想逃避每一刹那的死亡与无常,我们同样地逃避了生命,因为生死本是同一回事。
总之,你内心有个很深的〔我〕识,它不会记忆、思想、心理、生理、经验、环境、感觉、冲突、知觉、情绪。这一切都会改变,却丝毫改变不了内在的〔我〕识。无情的岁月侵犯不了它,那就是超人格的智慧。
它从不认识时间,也不受烦恼所扰。它无形、无状、无色、无味、可是它却能够透过你的眼睛观赏一切胜景。它看得见太阳、云彩、星月,却没有人看得见它;它听得间鸟鸣虫声,溪流瀑布,却没有人听的见它;它可以拾起落叶碎石,别人却把捉不到它。
总而言之,人生最基本的欲望却乃是一体意识,可是他一生都在排拒它。我们虽然不断寻求一体意识,却又不明究理地故意不让自己找到,因为我们不断逃避现在这一刻。我们总是感到现在有些不对劲,还不够好,所以不肯安适其中,不断向前探寻梦想中更新更好的现在,于是我们跃入浪中,浮浮沉沉,在时光中追寻最终极的大浪,解除我们对真理的饥渴。我们从不正视眼前的浪花,却期待着一个浪花为我们启示潮湿的意义。我们永远在追寻,也永远地失落。
就是这个〔本来如是〕的大觉,遍存于一切,光照一切存有。它是一切生生不已的根源,先存于世界,又与世界不二。世间万物只是湖面的一个涟漪,所有的存在都是这个整体的流露而已。
除了现在以外,什么也不曾存在,连逃避此刻的造作也是此刻的一种跃动而已。永恒的现在就是所有生生不已的现象,浩瀚的大海自由自在地拍打着暗礁,湿润着五光十色的贝壳与沙石。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26页

因此,这一层次的心里治疗学家会为常感到压迫的人指出,那些压力是来自他内在所拥有的抱负及冲劲,只是他自己尚未意识到而已。如果没有那内在动机,他根本不会介意。想通这一点的人,以后若再感到来自上司,配偶,学校,朋友,同事,甚至自己的孩子种种压力时,便会视此压力为徵兆,表示他内在拥有自己尚未发掘的抱负及活力。他渐渐把〔我感到压力〕诠释为〔我心内有种潜伏的抱负尚未表现出来。〕压迫感一旦变成他自己尚未察觉的动机,他便有权做主,究竟自己要不要顺应这意图,还是暂时搁置。不论作何种选择,他很清楚,这是他自己的意图。压力管理的一种思路。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四章 无界限的大觉 - 第四章 无界限的大觉

界限之上才是神性本體,道,或所謂的如來世界。在那"本來如是"的世界裡,無善亦無惡,無聖亦無凡,無生亦無死,就是因為他沒有界限。
尤其是主體與客體,自我與非我,能觀與所觀的界限,更是虛妄不實。我之所以在本章中強調這一層次,乃是因為人類在自我與非我之間所劃的界限,是所有界限中最深不可撥的,也最難割捨的,它是我們所劃下的第一道界限,難怪惜之如命。我們的一生都忙著鞏固它,守護它,確保它的安全。自我与非我的界限,客体、自体、主体间性、体验之流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34页 -

你不妨将自己投在大地上,怀着你与大地母亲原是一体的信念,平平地伏在她身上伸展出去,你和她一样坚强,也和她一样脆弱甚至比她坚强百千倍,也脆弱百千倍。她携着你的手迈向明天,她也必然以新的困境与痛苦来更新你。不是将来某一天,而是现在,今天,天天,她都携你向前,不只是一次,而是千百次。每一天她都催你千百次向前。因为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现在,同样的一个现在。现在是唯一没有终点的存在。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三章:无界限的境界 - 第三章:无界限的境界

本章从西方的科学探知和东方古老的世界观说明“事事无碍”,界限是错觉和谎言的产物。
人类对万物划定界限的历史:
-- ”亚当“时代:命名,制造类别;
-- 数字时代:”人们借着数字创造出一种更抽象而普遍的新界限 -- 形而上范畴“,”在类别之上另成类别“;
-- 代数时代:”形上的形上“,”正如数字可代表所有东西,变数又进一步代表所有的数字“;
-- 公式定理时代:从数字中探讨关系。
20世纪初期,量子力学惊吓到了科学界,”好像有一天,你脱下手套,找不到你的手,却看到龙虾的大爪一般”。原子是所有现实体的基本构成要素,却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被视为一团星云,无限地向四周扩散”,并不存在个体间的明确界限,因此不能进行计数、计算、衡量等。量子学“为传统物理奏出了终曲”。
“于是旧有的范畴界限也随之崩溃”。
“西方科学一路颠颠扑扑所挣来的知识,东方人早就知道了。这是因为东方人从来不曾对那些界限认真过... ... 东方一向视现实为‘不二’。”
“根据现代物理的最新发现以及东方的古老智慧,终极的现实本是无界限的;所有想像出的界限,只会使人从宇宙的无缝天衣中抽离出来。他们本来并不存在,只是一种制造分离、冲突的妄想错觉而已。分立万物或观念的界限,追根究底不过是一种谎言而已。”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四章 无界限的大觉 - 第四章 无界限的大觉

凡悟出真理世界原本是無界限的,就是一體意識。我們用不著籍用宗教儀式或咒語,把它搞得神秘兮兮。既然真理世界原是無界限的境界,那麼一體意識只不過是認出真相而已,最自然不過了。因此,一體意識就是界限的大覺意識。否定它,就等於否定了相對論,生態學,有機生命哲學以及東方的智慧傳統。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27页

我们对阴影有了一层基本的认识以后,不妨继续探讨一下其他几种常见的投
射作用。就如同外在压力原是自己投射出去的意愿,义务也是自己投射出去的愿
望。当你不愿承认你所做的事是出于你自己的意愿时,便会生出强烈的责任感来。
家庭里最容易促成〔我是为你而做的〕的责任感来。父母感到有责任抚养子女,丈
夫感到有责任照顾妻子等等。到头来,大家都逐渐对责任生出反感来。反感愈强,
便会忍不住要〔揪出坏蛋〕,最后吵到婚姻辅导中心去。
当人们感到自己为这个或那个责任而承受无比压力时,其实是他试着想要做
这或做那的意愿投射而已,可是他不想承认。他告诉你的,正好相反:正因他不
想去做才会感到那是一种责任。这并非实情。如果他毫无帮助你的意愿,他不会感
到有此义务,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并不是他不想帮忙,而是他有意帮忙,却又
不肯承认,才造成责任的压力。他有意帮忙,却把这意愿投射在对方身上,好像
是那个人非要他帮忙不可,由此可见责任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他自己
没有意识到那份情谊。当对亲近的人生出怨气时,应该反过来抚摸自己内心的情谊,柔软,对对方的爱,想要做这件事情的动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亲人容易生气而对陌生人友好的原因吧,友好反而是因为没有情谊,没有投射。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四章 - 第四章

“人在自我与非我之间所划的界限,是所有界限中最深不可拔的,也最难割舍的。它是我们所划下的第一道界限,难怪惜之如命。我们的一生都忙着巩固它、护守它,确保它的安全。借着它,我们才能意识到独特的自我。”
“...看破它,就等于看破了所有的界限。”
“从正面来讲,当人意识到自己的自我原是那个整体便没有任何外物能带来痛苦,也没有东西能伤及宇宙。从反面来讲,这个慧见本身即是解脱,因为它认出了连受苦的自我本身都不存在。”
“受苦的只是有缺的部分,而非圆满的整体。”
“修行者......’你是一直是圆满的整体,它是纯粹的自由、解脱、光明之境。‘”
“...许多修行人常提醒我们,不用打倒自我,只需深入观察,你就会发现它根本不存在。””’往内看!往深处看,因为真我藏在心内。‘““于是我向内寻找自我时,我找到了整个世界。”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八章 人马座的层次 - 第八章 人马座的层次

我大概知道这章在讲什么了,放松。是我一直在练的太极拳中所要求的放松。
因为不能控制,所以自我认为是非我,这是界限产生的原因。
整个过程有点像是:我们一直在掐自己却浑然不知,意识反而在纳闷他为什么越来越疼。
因此我们也需要改变,我们不需要一个劲地告诉自己要放松,我们必须看出来是我们自己在掐自己。
难道说,最近打太极拳过程中一直想放松自己的尝试反而让身体更紧张?按照书中的指引,首先应该加强这种紧张,让冲突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面,然后将这种我们希望压抑的抱负转化。这样来说,太极拳想打好,完全是依附与生活中的自己。
原来我一直想做造物主,想做身体的主人,世界的主人?所以即使我已经是了,但我不快乐。我的身边堆满了精致的玩具,我要的快乐不在外面,在心中。
你能接受有意义的人生为人生,无意义的人生就不是人生?有阳光照耀的就是白天,没有就是黑夜?太阳一直都在,有无意义也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道听途说,评价出来的。
总之,别逃避虚无,别逃避阴影,别逃避死亡。想想阴阳太极,难道我们会抹去黑中的白,白中的黑?那是一,所以我没法否认二,三,万千世界。也不需要逃避这个文字,概念,说法。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61页

接受人生无常的一面,在每一口呼气中,将身心化为虚无。我们若能彻底地死于每一呼气,便能在每一吸气中重生。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二章 - 第二章

有趣的是,不论多么复杂或古怪的界线,归根结底,不外是区分内外二界而已。譬如,我们划一个简单的圆圈,便可看出它所显示的内外二界:你很清楚,在你画圆之前,内外二界根本不存在,相对的两边乃是界限所造成的,分界就是制造对立。于是我们开始了解,所谓的人生,就是不断分界的生活,难怪我们终日活在对立的世界中。
亚当很快就意识到了,对立的世界就是冲突的世界,当初他一定曾为自己分类定名的雄风得意不已。试想,”天”这么简单的一个音符,便能代表出浩瀚的苍穹,一下便和大地,海洋分开来了。如此,亚当不必实际接触这些现实客体,只需在脑子里为那些东西命名,便能将它们操之掌中。以前,如果亚当想要告诉夏娃,她笨如驴子,必须抓着夏娃,遍寻各地,直到找到一头驴子,指指驴子,再指指夏娃,还得又蹦又跳,做尽鬼脸,才能让夏娃会意过来。现在,籍着语言的魔力,亚当只需抬起头来说:”我的天,亲爱的,你真的和驴子一样笨”就够了。其实夏娃远比亚当聪明的多,她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根本不受语言魔术所动,因为她知道,语言有如双轫之剑,使剑者必死于剑下。
当亚当完成了这伟大的使命,不免志得意满起来,而且欲罢不能地,开始在无需分界的地方也划出界限来,以扩张自己的知识范围。他的自傲从”知善恶树”事件中表露无遗。当亚当辨认出善恶的分野,划出致命的分界线,他的世界就崩溃了。亚当犯了罪之后,他自己造出的相对世界转过身来折磨他,苦乐,善恶,生死,工作与玩乐……于是对立冲突的大军,攻陷了人类的阵地。
亚当在每况愈下的现实中得到了教训:他所划的每道界限都成了战争的导火索,界限一分,冲突随之而来,尤其是敌友之战,生死,苦乐,善恶之。他发现自己发展出来的划界本领,竟成了制造纷争的本领,真是后悔莫及。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七章 - 第七章

痛苦是智慧的启示,我们无法逃避,但只有我们了解痛苦,方可从中学习。
众多的心理治疗与意识启示方式之所以让人困惑是因为我们没有分清楚它们面向的不同意识层次。
压力来自内在动机和抱负,但人往往很难意识到。此时听广告也会有压力,是否因为我想消除这些广告,但却无能为力?亦或我就是希望安静下来却不能,就想把产生出来的烦躁给投射出去?
这样来说,投射出去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它终归会回来。因为那也是自己,虽然不喜欢,虽然带有抗拒,否认自己存在的事实是不会产生实质效果的。
责任产生压力,也是一种投影,但没理解。怯场,敌意。
认同非我,还原被投射出去的阴影。恢复我。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42页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瘦弱的老家伙搭公共汽车,一手提着一个牛皮纸袋;他不断地丢点食物到那纸袋内。另一位乘客终于忍不住地问他;他在喂的那个纸袋里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只鼬鼠,专门吃蛇的那一种。””你为什么带在身边?”老人答道:”我有酗酒的毛病,当我发酒疯的时候常会看到蛇,需要一只鼬鼠把蛇赶走。””你不知道那蛇只是个幻觉吗?”老人答道:”没有关系,袋里的鼬鼠也是想出来的。”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1页 - 4

- 心理分析学以及大部分的传统心理疗法,都是为了愈合意识与潜意识的过度分裂,帮助人们正视自己全面的心理活动。这种疗法企图重新结合角色以及阴影,重建一个坚强健康的自我以及比较正确易于接受的个人形象。总之他们企图重新组合一个人的心灵,帮助他在角色层次活出一个自我来。
- 再往深处看,我们发现佛教之禅或者印度的吠陀哲学,是为了愈合有机生命体与外界尘埃的分裂,开展出一个能与整个宇宙认同的打我意识,迈向一体意识。
- 正负两极之间拥有同一个现实,不论现实的两端具有天壤之别,却仍是无法分割的整体,相依相存。
=> 上述均为铺垫陈理,下面是精华:
***** 我们不难了解,为何世界上各大宗教或者玄学传统,都是能够突破相对世界的假象者,为大彻大悟的觉者,就是因为他已经由相对世界中解脱,不再为荒谬的人生问题所烦恼,更不受人世敌对纷争所骚扰。她的宁静不是用彼岸来压此岸,他超越两者之上,不再以善治恶,而是彻底超越善恶。不再以生制死,而是处于超越生死的大觉之中。要诀即在于他们不再分开两边而执着善者,而是融合正反两面,他们能升华至一种境界,不知超越,而且包容两边。这就是一体意识。这里引述印度经典为旁证:真正解脱不是逃避负面人生,而是由相对世界中解脱出来:随遇而安,超越对立,嫉妒不生;无得无失,虽有作为,不受缠缚;多欲无嗔,大自在人。不系两边,烦恼永息。*****
=> 这段很棒,今早地铁上读到的时候觉得一直困扰的问题有了个解答。解脱不是离苦得乐到达彼岸,而是接受整体,有乐必有苦;禅定也不是到达一个三摩地的状态,而是接受一切后的心安理得。也就是臣服后的安心。
- 宇宙万物是没有界限的。因此世界中每一种存在都与其他存在相互交融。根据张澄基的解释:在无边法界中,每一样东西都同时包含了其他,圆满无缺,通达三世。因此当你看见了一件东西,其实,你看到了一切,反之亦然。佛教徒称之: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 有一点玄乎,不过也应了那句一粒沙里见世界。
- 当佛教徒说万物皆空,是指界限的空物,并非指所有的存有都变成虚无,真空。
- 终极境界必然是相对两极的统一。
- 专注,对我们十分有用,也十分重要,可是它也有隐忧,一旦习惯单独注意某件事情,就容易感到显示原是一堆独立的事物所构成的。
- 人类在自我和非我之间所划的界限,是所有界限中最深不可拔的,也是最难割舍的,它是我们所划下的第一道界限,难怪惜之如命。
你当下一刻的心境,始终就是一体意识。根本不必费心去销毁那个不存在的自我。你只要加以观察,在你遍寻不得的那一刹那,你就已经身处于一体意识中了。佛经中就有一段精彩扼要的开始:只有苦,而无受苦者;只有一连串的造作在行,却无造作之人;道在眼前,终无行者。
受苦的只是有缺的部分,而非圆满的整体。这种觉悟,修行者以“消极”的语气来说,便是-一旦你恍悟到那有缺的一部分只是幻觉,你便由痛苦中解脱了;以“积极”的语气来说,便是-你一直是圆满的整体,他是纯粹的自由,解脱,光明之境。一旦悟入那圆满的整体,便自然由痛苦及死亡中解脱出来。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五章 - 第五章

永恒并不是绵延不止的时间,永恒是霎那的当下。
“...当下这一刻的本质就是永恒。”
时间进入人的意识,是“为了荒废人们的生命。” “我们的精力都在回忆与期待(拖延)上,使得活生生的现在变得虚有其表,薄弱得只剩下一、二秒,成为永恒现在的一幅空壳而已。”
“真正的现在,是没有时间性的,自然没有烦恼。如果你感到仍有的话,再仔细分析一下,它都和过去的罪恶感及未来的担心纠缠在一起。”
......“因此宗教家才会提醒我们,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出自于对时间的执着。时间是束缚以及它所带来的种种困扰,都不过是幻觉而已。除了现在以外,并没有时间。你所能经验到的,不论呈现何种相貌,都属于永恒的现在。”
“神秘学家并不是为了活于现在,才怂恿你忘怀过去与未来;他们一口咬定,没有过去与未来这一回事。过去与未来只是人们妄加在永恒的现在之上的界限而已。”记忆也不代表过去,只是你现时经验的反映。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四章 無界限的大覺 - 第四章 無界限的大覺

“只有苦,而無受苦者;只有一連串的造作在行,卻無造作之人;道在眼前,終無行者。”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36页

除非你自己一时与那些情绪,感觉,记忆,经验认同,否则它们伤害不了你。
因此消除烦恼的根本之道,便是不于它们认同,认出它们并不是你那个真正的觉
者,没有什么好执著放不下的,它们便会自然消退。
等你练习这〔不认同,不执著〕的法门一段时间后,你便会发觉,你一向忙著
自卫的那个自我,愈来愈透明且逐渐隐退。这并不表示你被分解了,或飘在虚无
缥缈中,而是你开始感到气质的变化,你的欲望或伤痛不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这些表面看来凶猛的波涛,只是纸老虎而已,丝毫动摇不了那更深的自我。
因此,即使你的身心遭受痛苦,恐惧,或屈辱,只要你能保持观者的心境,
它们便侵犯不了你。你不必与它们缠斗,就能超越它们。如果你的眼睛涂上红色,
你便分辨不出红色的东西来。你的眼睛必须先擦干净,至少没有红色,你才能看
到红色。换句话说,当你能够审视自己的苦难,你便已摆脱了苦难。没有了苦难。
但凡能觉察痛苦者,本身即无痛苦;但凡观照恐惧者,本身即无死惧;但凡能认
知紧张者,本身即无紧张。正视这些处境,便已超越了这些处境,不受它们暗中骚扰。觉察出我的意念,情绪,不与他们认同。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1页 - 5

- 大行者们只能指出一个方向来,期待我们亲身去体验它。通往这玄妙之境的大道,纯粹是经验之道,他不要求你盲目接受任何信条或权威,却要你透过经验,亲自去了解。试着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你当前的处境,尽可能看清自己及周遭世界。别用思考,只是单纯地看!
可是,朝哪儿看呢?几乎普世的修行者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往内看,往深处看因为真我藏在心内。他们并无意告诉你那在你内心的真我究竟如何,他们只是只想你的内心深处。这也并不表示,终极的答复真的在你内,而不在你外,而是当你有恒地向内寻时,迟早也会找到外在的一切。也就是说,你提无处内在与外在,主体与客体,能观与所观原是同一回事,于是你便自然的回到本然境界。
- 永恒的真谛与一体意识的本质,就是“活于现在,超越时间”,成为“此刻之子”。超越时间的现在,乃是由时间通往永恒,有死亡进入永生的窄门小道。
- 人不可能在时间内超越时间,我们愈想努力去客服它,越是强化它的作用。
- 过去只是记忆,未来只是预期,它们都是当下的经验而已。时间只存在于现在,包含在这一刹那之中。时间的束缚所带来的种种困扰,都不过是幻觉而已。除了现在以外,并没有时间。你所能经验到的,不论呈现何种相貌,都属于永恒的现在。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九章 超越的自我 - 第九章 超越的自我

只要能看到问题,就不再为问题所困扰。
这章一直到读完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知道自己懂了什么。依稀记得书中提到活得像神话中的故事一样,但作者这样表述是想告诉读者什么?
还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问自己,我难道就这样接受作者的荒谬说法?虽然尝试去按照作者的引导思考时,也觉得是那么一回事。可内心深处似乎有个声音一直在问,为什么会有这个境界,合理性何在?
等等,中国人是有这种传统的观念的,不论是受佛家还是道家的影响,是存在天人合一这样的观念的。我似乎也是默认了这样的论调的。
从本章的一开始作者已经假设该境界的存在,然后讲到西方文明对超越观念的压抑,谈到这种压抑产生的危害远远大于角色,阴影,自我,人马座层次的压抑,它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心态。可是,我这会似乎跟丢了,我不知道作者提到的压抑的对象是什么。。。回到本章开头,作者说到被压抑的是人们的超个人观念,然后社会形态似乎指的是瑜伽,灵修,妖术等提到的案例。
荣格认为,人的大脑中具有相同形式的心理现象,这是人脑在几百万年的时间中记录下来的;他称之为集体性的潜意识,也即超个人意识
随后作者开始提到过上一种神话般的生活意味着在生活中有着超然的存在,这就是关键了,神话不是关键。作者可能是想说神话世界中是没有界限的,而现实世界中充满了各种高级的抽象推理。
随后作者似乎也明白应该讲解超个人意识的由来,但没有例子,我还是觉得很难理解。应该是在这本书中很难展开对神话原型的详细讲解,更何况作者压根也不知道此时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人有着怎样的民族历史宗教等背景。那也需要专业的人士来解读原型意象。
下面的四段话,是作者提到的简单的不需要专家指导的个人进入超个人境界的方式。老实说,可能因为我在汽车上看外面风景的原因,我倒觉得那风景是我们:读了几遍后的感觉。
但这是否和克氏的说法矛盾??因为我印象中克氏是一个劲地反问读者:有没有可能在当下一刻就进入那种境界?
不认同,不执着是作者提的方法。听起来不难,但却委实不易,因为这需要你我认清楚问题,看清楚的同时就已经跳出来了。再直白点,可否说成看开?
进入超个人层次意味着放下人马座,但却并不意味着失去该层次,我们只是消除了其中的界限。作为观者,对事物情感平等。世界与我们是一体的。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时间流逝,物是人非,我认为我还是我,我并为未因为它们发生改变,或许样貌变了,或许嗓音变了,但我还是我。那就是超个人的智慧?
我曾认真地想过轮回这件事。如果那个我真的只是一个不随岁月磨损的观者的话,轮回是存在的,不过我没有记忆,这个为什么也不是容易找得到答案的。
思绪,快乐,忧伤,焦虑,心境那都不是我,那只是我观察到的东西,将我这个观者和这些我所观察的混为一谈就是人生虚妄的来源了。所以,我大概了解尼尓和克里希那说神在你心中,了解你自己的原因了。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33页

如果你能接受自主及不自主的两面,你便不再感到老是受那不自在的深层活
动所欺压,反而对身体会产生出一种责任感来。这责任感并不是处处要你为身体
辩解顶罪,而是你对自己的感受自行负责,不再需要怪罪或感谢任何人。毕竟你
是所有自主及不自主的深信活动的最终来源,不是它们的奴隶。
接受那不自在的一部分也是你自己,并不表示你就能够操纵它了。你无法使
自己的头发长的快一些,或停止胃部的蠕动,或使血液倒流。你只是把不由自主
的那部分和自主的同等对待,均视为你自己,并放下一心想作造物主,控制自己
与世界的野心。奇妙的是,一看破这一层,立刻生出自由解脱之感。你原来的自我
意识一次最多只能处理两,三件事,可是你的有机生命体,不需自我的插手,可
以同时进行深层百万次活动,从复杂的消化机能到神经输送系统,到知觉反映等
等;它所需要的智慧,绝对超过自我常炫耀的那几招把戏。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第60页

这本书也是放了好几个月才决定好好看看,篇幅其实并长,开始读起来还顺畅,往后到超人格部分就比较费劲了,不过还是很好的一本书,一体的思想虽说很难做到,不过是个很好的方向,类似这方面的case很多,比如中医之于西医,相对西方人,国人应该是很容易接受的吧。
另外,作者能够把中国的哲学思想融会贯通起来,很不错。
超人格部分的内容和灵修相关,想起same soul, many bodies这本书。

《事事本无碍》的笔记-全书摘录 - 全书摘录


我来到人间,成为时间,为了荒废人们的生命,当时刻一至,便毁于一切。
我窗下的玫瑰,既不与过去的玫瑰相比,也无意与任何花朵争艳。它们甘于本来的模样,与上帝共度今朝。时间对于它们而言根本不存在只有玫瑰而已,它存在的每一刹那都是最圆满的……可是人类却会记忆或拖延,他不活在现在,频频回首,过去丝毫不知珍惜周遭的美好,只知踮着脚尖眺望未来。除非他有一天也和自然一起活于现在,超越时间,否则,他永远也快乐坚强不起来。——爱默生
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坦然寂静,既是大道。
活在超越时间的现在
众生无边誓愿度,真理无上誓愿成
除非你自己一时与那些情绪,感觉,记忆,经验认同,否则它们伤害不了你。因此消除烦恼的根本之道,便是不与它们认同,认出它们并不是你那个真正的觉者,没有什么好执着放不下的,它们便会自然消退。
道中既无法可修,行者只需保持天真一片
突然,我发现自己被裹在火焰一般的彩云里。最初我以为失火了,熊熊火焰好像就在附近的大城里;转瞬间,我会过意来,那火焰原来在自己内。刹时,我沉浸在一阵强烈的喜悦中,紧接着,是一大股难以言语的觉悟。我不止开始相信,我简直可以说是亲眼看到了,这个宇宙绝不是死的物质所拼凑的;相反的,它是一种活生生的临在。我渐渐意识到自我内的永恒生命,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永恒的生命,而且所有的人都是永恒不朽的。我认识了宇宙的原则:原来一切万物都义无反顾地共同为每一个个体以及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我还看见,这个世界以及所有世界的基础原来建筑在我们所谓的爱上。我知道,世上每一个人以及全人类迟早都会寻到他们渴求的幸福。——巴克
街道上的尘土及石块,都如黄金一般可贵。乍看之下,每一座门就好像立于世界的尽头,我一望见那一片绿树,立刻神魂恍惚地被引渡到一座门的另一边去……一群男孩女孩在街上嬉戏打滚,就好像流动的珍珠一般,丝毫看不出他们是有生有死的生命。所有众生都适得其所地活于永恒中,永恒就在眼前……————特拉亨(Traherne)


 事事本无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