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套装上下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020071920
作者:张恨水
页数:1179页

作者简介

《金粉世家(套装上下册)》: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为了系统展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我们新编了这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收1919至1949年间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为读者相对完整地阅读并珍藏这一时段的长篇小说提供一套优质的读本。

书籍目录

作者原序
楔子 燕市书春奇才惊客过 朱门忆旧热泪向人弹
第一回 陌上闲游坠鞭惊素女 阶前小谑策杖戏娇嬛
第二回 月夜访情俦重来永巷 绮宴招腻友双款幽斋
第三回 遣使接芳邻巧言善诱 通幽羡老屋重价相求
第四回 屋自穴东墙暗惊乍见 人来尽乡礼共感隆情
第五回 春服为亲筹来供锦盒 歌台得小聚同坐归车
第六回 倩影不能描枣花帘底 清歌何处起杨柳楼前
第七回 空弄娇嗔看山散游伴 故藏机巧赠婢戏青年
第八回 大会无遮艳情闹芍药 春装可念新饰配珍珠
第九回 题扇通情别号夸高雅 修书祝寿隆仪慰寂寥
第十回 一队诗人解诗兼颂祷 半天韵事斗韵极酸麻
第十一回 独具慧心诗媛疑醉语 别饶兴趣闺秀有欧风
第十二回 花月四围尽情吐心事 竹城一战有意作调入
第十三回 约指勾金名山结誓后 撩人杯酒小宴定情时
第十四回 隔户听闺嘲漏传消息 登堂难客问怒起风波
第十五回 盛会伴名姝夫人学得 令仪夸上客吉士诱之
第十六回 种玉向侯门尺书求友 系绳烦情使杯酒联欢
第十七回 歌院重逢自惭真面目 绣花独赏暗寓爱根苗
第十八回 谨谢主人怜不为绿叶 难明女儿意终惜明珠
第十九回 初议佳期快谈银幕下 又蒙厚惠释虑白镪中
第二十回 传字粉奁会心还密柬 藏身花架得意听娇声
第二十一回 爱海独航依人逃小鸟 情场别悟结伴看闲花
第二十二回 眷眷初逢寻芳过夜半 沉沉晚醉踏月到天明
第二十三回 芳影突生疑细君兴妒 闲身频作乐公子呼穷
第二十四回 远交近攻一家连竹阵 上和下睦三婢闹书斋
第二十五回 一扇想遮藏良人道苦 两宵疑阻隔少女情痴
第二十六回 屡泄春光偕行露秀色 别翻花样说古听乡音
第二十七回 玉趾暗来会心情脉脉 高轩乍过握手话绵绵
第二十八回 携妓消愁是非都不白 醵金献寿授受各相宜
第二十九回 小集腾欢举家生笑谑 隆仪敬领满目喜琳琅
第三十回 粉墨登场难为贤伉俪 黄金论价欲组小家庭
第三十一回 藕断丝连挥金营外室 夜阑人静倚枕泣空房
第三十二回 妇令夫从笑煞终归鹤 弟为兄隐瞒将善吼狮
第三十三回 笔语欺智囊歌场秘史 馈肴成画饼醋海微波
第三十四回 纨绔聚豪家灭灯醉月 艳姬伴夜宴和索当歌
第三十五回 佳节动襟怀补游郊外 秋光扑眉宇更入山中
第三十六回 山馆留宾归途行不得 月窗寻梦旅舍夜如何
第三十七回 兄弟各多情丛生韵事 友朋何独妒忽绝游踪
第三十八回 拥翠依红无人不含笑 勾心斗角有女乞垂怜
第三十九回 情电逐踪来争笑甜蜜 小星含泪问故示宽宏
第四十回 胜负不分斗牌酬密令 老少成集把酒闹新居
第四十一回 当面作醉容明施巧计 隔屏说闲话暗泄情关
第四十二回 云破月来良人避冢妇 莺嗔燕咤娇妾屈家翁
第四十三回 绿暗红愁娇羞说秘事 水落石出惆帐卜婚期
第四十四回 水乳樽前各增心上喜 参商局外偏向局中愁
第四十五回 瓜蔓内援时狂施舌辩 椿萱淡视处忽起禅机
第四十六回 手足情深芸篇诳老父 夫妻道苦莲舌弄良人
第四十七回 屡数奇珍量珠羡求凤 一谈信物解佩快乘龙
第四十八回 谐谑有余情笑生别墅 咄嗟成盛典喜溢朱门
第四十九回 吉日集群英众星拱月 华堂成大礼美眷如仙
第五十回 新妇见家人一堂沆瀣 少年避众客十目驰骋
第五十一回 顷刻千金诗吟花烛夜 中西一贯礼别缙绅家
第五十二回 有约斯来畅谈分小惠 过门不入辣语启微嫌
第五十三回 永夜涌心潮新婚味苦 暇居生口角多室情难
第五十四回 珍品分输付资则老母 债台暗筑济款是夫人
第五十五回 出入一人钱皱眉有自 奔忙两家事慰醉无由
第五十六回 授柬示高情分金解困 登堂瞻盛泽除夕承欢
第五十七回 暗访寒家追恩原不忝 遣怀舞榭相见若为情
第五十八回 情种恨风波醉真拼命 严父嗤豚犬愤欲分居
第五十九回 绝路转佳音上官筹策 深闺成秘画浪子登程
第六十回 渴慕未忘通媒烦说客 坠欢可拾补过走情邮
第六十一回 利舌似联珠诛求无厌 名花成断絮浪漫堪疑
第六十二回 叩户喜重逢谁能遣此 登门求独见人何以堪
第六十三回 席卷香巢美人何处去 躬参盛会知己有因来
第六十四回 若不经心清谈销永日 何曾有恨闲话种深仇
第六十五回 鹰犬亦工谗含沙射影 芝兰能独秀饮泣吞声
第六十六回 含笑看蛮花可怜模样 吟诗问止水无限情怀
第六十七回 一客远归来落花早谢 合家都忭悦玉树双辉
第六十八回 堂上说狂欢召优志庆 车前惊乍过迎伴留痕
第六十九回 野草闲花突来空引怨 翠帘绣幕静坐暗生愁
第七十回 救友肯驰驱弥缝黑幕 释囚何慷慨接受黄金
第七十一回 四座惊奇引觞成眷属 两厢默契坠帕种相思
第七十二回 苦笑道多财难中求助 逍遥为急使忙里偷闲
第七十三回 扶榻问黄金心医解困 并头嘲白发蔗境分甘
第七十四回 三戒异时微言寓深意 百花同寿断句写哀思
第七十五回 日半登楼祝嘏开小宴 酒酣谢席赴约赏浓装
第七十六回 声色无边群居春夜短 风云不测一醉泰山颓
第七十七回 百药已无灵中西杂进 一瞑终不视老幼同哀
第七十八回 不惜铺张慎终成大典 慢云长厚殉节见真情
第七十九回 苍莽前途病床谈事业 凄凉小院雨夜忆家山
第八十回 发奋笑空劳寻书未读 理财谋悉据借箸高谈
第八十一回 飞鸟投林夜窗闻愤语 杯蛇幻影晚巷走奔车
第八十二回 匣剑帷灯是非身外事 素车白马冷热个中人
第八十三回 对簿理家财群雏失望 当堂争遗产一母伤心
第八十四回 得失爱何曾愤来逐鹿 逍遥哀自己丧后游园
第八十五回 衰服近优伶不亏好友 红颜计柴米贻笑方家
第八十六回 白玉锡佳名二花争艳 黄金供滥用一客无愁
第八十七回 私念故乡偏房兴去意 忽翻陈案记室背崇恩
第八十八回 故主宣言群奴半日散 旁人屈指一子八月生
第八十九回 临榻看新孙难言此隐 怀金窥上客愿为谁容
第九十回 露影太荒唐封金预告 怀诗忽解脱对月长嗟
第九十一回 泉水出山残文留旧迹 衣衫刺目烈火灭余痕
第九十二回 伏枕染重疴母怀戚戚 传笺盼一顾郎趾匆匆
第九十三回 半夜驰车娓婉谈浮海 清晨破镜凄凉卜’下场
第九十四回 病榻起疑团乍惊惨色 情场增裂缝各动离怀
第九十五回 强夺珠针病狂怀璧遁 永离鸳帐封步闭楼居
第九十六回 风景不殊游踪增感慨 情怀莫逆闲话自缠绵
第九十七回 冰炭人情失官求内助 泥云身世访主忆前情
第九十八回 院宇见榛芜大家中落 主翁成骨肉小婢高攀
第九十九回 谈笑弄娇嗔新装十索 言行失常态情局孤忙
第一百回 惨语断生平小楼伴佛 狂呼惊夜半烈焰冲霄
第一百一回 两老恸慈怀共看瓦砾 同胞作愤语全没心肝
第一百二回 对客道烦忧初尝苦境 替人流急泪重见残装
第一百三回 对坐无聊愁城生怨色 远来有意情海起新澜
第一百四回 上室迎宾故谈风土好 大庭训子严斥羽毛丰
第一百五回 得意让花骄权门夜叩 失踪惊屋闭旧巷空来
第一百六回 亦假亦真旧邻传噩耗 疑非疑是胜地觅芳踪
第一百七回 决绝一书旧家成隔世 模糊双影盛事忆当年
第一百八回 寄爱写小诗投邮有意 对亲作快语析产何惭
第一百九回 巨室瓜分最怜孺子去 情场球戏难受美人狂
第一百十回 航海倚英雌更谋捷径 弃家付儿辈独隐名山
第一百十一回 驴背遇穷途昙花一现 禅心伤晚节珠泪双垂
第一百十二回 金粉各飘零情场永别 轮蹄相驰逐旧事重提
尾声 消息索哀词人悲秋扇 生涯寄幻影梦老春婆

编辑推荐

《金粉世家(套装上下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前言

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使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在华夏大地上从“稗官野史”升级到与诗文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变为作家和读者表现人生、看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与形式上也经历了由文言章回体到现代形态的蜕变。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长篇小说也孕育萌芽,三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巴金、老舍、茅盾、张恨水、李劫人等重要作家和以《家》、《骆驼祥子》、《子夜》、《金粉世家》、《死水微澜》为代表的重要作品,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为了系统展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我们新编了这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收1919至1949年间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为读者相对完整地阅读并珍藏这一时段的长篇小说提供一套优质的读本。

内容概要

张恨水(1897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

章节摘录

人生的岁月,如流水地一般过去。记得满街小摊子上,摆着泥塑的兔儿爷,忙着过中秋,好象是昨日的事。可是一走上街去,花爆摊,花灯架,宜春帖子,又一样一样地陈设出来,原来要过旧历年了。到了过年,由小孩子到老人家,都应得忙一忙。在我们这样一年忙到头的人,倒不算什么,除了焦着几笔柴米大帐,没法交代而外,一律和平常一样。到了除夕前四五日,一部分的工作已停,反觉消闲些啦。这日是废历的二十六日,是西城白塔寺庙会的日子。下半天没有什么事情,便想到庙里去买点梅花水仙,也点缀点缀年景。一起这个念头,便不由得坐车上街去。到了西四牌楼,只见由西而来,往西而去的,比平常多了。有些人手上提着大包小件的东西,中间带上一个小孩玩的红纸灯笼,这就知道是办年货的。再往西走,卖历书的,卖月份牌的,卖杂拌年果子的,渐渐接触眼帘,给人要过年的印象,那就深了。快到白塔寺,街边的墙壁上,一簇一簇的红纸对联挂在那里,红对联下面,大概总摆着一张小桌,桌上一个大砚池,几只糊满了墨汁的碗,四五支大小笔。桌子边,照例站一两个穿破旧衣服的男子。这种人叫作书春的。就是趁着新年,写几幅春联,让人家买去贴,虽然不外乎卖字,买卖行名却不差,叫作书春。但是这种书春的,却不一定都是文人。有些不大读书的人,因为字写得还象样些,也作这行买卖。所以一班人对于书春的也只看他为算命看相之流,不十分注意。就是在下落拓京华,对于风尘中人物,每引为同病,而对于书春的,却也是不大注意。这时我到了庙门口,下了车子,正要进庙,一眼看见东南角上,围着一大群人在那里推推拥拥。当时我的好奇心动,丢了庙不进去走过街,且向那边看看。我站在一群人的背后,由人家肩膀上伸着头,向里看去,只见一个三十附近的中年妇人,坐在一张桌子边,在那里写春联。旁边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妇人,却在那里收钱,向看的人说话。原来这个妇人书春,和别人不同,别人都是写好了,挂在那里卖;她却是人家要买,她再写。人家说是要贴在大门口的,她就写一副合于大门的口气的,人家说要贴在客堂里的,她就写一副合于客堂的口气的。我心里想,这也罢了,无非卖弄她能写字而已。至于联文,自然是对联书上抄下来的。但是也难为她记得。我这样想时,猛抬头,只见墙上贴着一张红纸,行书一张广告。上面是:飘茵阁书春价目诸公赐顾,言明是贴在何处者,当面便写。文用旧联,小副钱费二角,中副三角,大副四角。命题每联一元,嵌字加倍。这时候我的好奇心动,心想,她真有这个能耐?再看看她,那广告上,直截了当,一字是一字,倒没有什么江湖话。也许她真是个读书种子,贫而出此。但是那飘茵阁三字,明明是飘茵坠溷的意思,难道她是浔阳江上的一流人物?我在一边这样想时,她已经给人写起一副小对联,笔姿很是秀逸。对联写完,她用两只手撑着桌子,抬起头来,微微嘘了一口气。我看她的脸色,虽然十分憔悴,但是手脸洗得干净,头发理得齐整,一望而知,她年青时也是一个美妇人了。我一面张望,一面由人丛中挤了上前。那个桌子一边的老妇人,早对着我笑面相迎,问道:“先生要买对联吗?”我被她一问,却不好意思说并不要对联。只得说道:“要一副,但是要嵌字呢,立刻也就有吗?”那个写字的妇人,对我浑身上下看了一看,似乎知道我也是个识字的人。便带着笑容插嘴道:“这个可不敢说。因为字有容易嵌上的,有不容易嵌的,不能一概而论。若是眼面前的熟字眼,勉强总可以试一试。”我听她这话,虽然很谦逊,言外却是很有把握似的。我既有心当面试她一试,又不免有同是沦落之感,要周济周济她。于是我便顺手在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来。这些围着在那里看的人,看见我将名片拿出来,都不由得把眼睛射到我身上。我拿着名片,递给那个老妇人,那个老妇人看了一看,又转递给那书春的妇人。我便说道:“我倒不要什么春联,请你把我的职业,做上一副对联就行,用不着什么颂扬的口气。”那妇人一看我的名片,是个业余新闻记者的,署名却是文丐。笑道:“这位先生如何太谦?我就把尊名和贵业做十四个字,行么?”我道:“那更好了。”她又笑道:“写得本来不象个东西,做得又不好,先生不要笑话。”我道:“很愿意请教,不必客气。”她在裁好了的一叠纸中,抽出两张来,用手指甲略微画了一点痕迹,大概分出七个格子。于是分了一张,铺在桌上,用一个铜镇纸将纸压住了。然后将一支大笔,伸到砚池里去蘸墨。一面蘸墨,一面偏着头想。不到两三分钟的工夫,她脸上微露一点笑容,于是提起笔来,就在纸上写了下去。七个字写完,原来是:文章直至饥臣朔。我一看,早吃了一大惊,不料她居然能此。这分明是切文丐两个字做的。用东方朔的典来咏文丐,那是再冠冕没有的了。而且直至两个字衬托得极好。饥字更是活用了。她将这一联写好,和那老妇人牵着,慢慢地铺在地下。从从容容,又来写下联。那七个字是:斧钺终难屈董狐。希望这下一联,虽然是个现成的典。但是她在董狐上面,加了终难屈三个字,用的是活对法,便觉生动而不呆板。这种的活对法,不是在词章一道下过一番苦功夫的人,决不能措之裕如。到了这时,不由得我不十二分佩服。叫我当着众人递两块钱给她,我觉得过于唐突了。虽然这些买对联的人,拿出三毛五毛,拿一副对联就走。可是我认她也是读书识字的,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样藐视文人的事,我总是不肯做的。我便笑着和老妇人道:“这对联没有干,暂时我不能拿走。我还有一点小事要到别处去,回头我的事情完了,再来拿。如是晏些,收了摊子,到你府上去拿,也可以吗?”那老妇人还犹疑未决,书春的妇人,一口便答应道:“可以可以!舍下就住在这庙后一个小胡同里。门口有两株槐树,白板门上有一张红纸,写冷宅两个字,那就是舍下。”我见她说得这样详细,一定是欢迎我去的了,点了一个头,和她作别,便退出了人丛。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事,不过是一句遁词。我在西城两个朋友家里,各坐谈了一阵,日已西下,估计收了摊子了,便照着那妇人所说,去寻她家所在。果然,那个小胡同里,有两株大槐树,槐树下面,有两扇小白门。我正在敲门问时,只见那两个妇人提着篮子,背着零碎东西,由胡同那头走了过来。我正打算打招呼,那个老妇人早看见了我,便喊着道:“那位先生,这就是我们家里。”他们一面招呼,一面已走上前,便让我进里面去坐。我走进大门一看,是个极小的院子,仅仅只有北房两间,厢房一间。她让进了北屋,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一个上十岁的男孩子,在那里围着白泥炉子向火。见了我进来,起身让坐。这屋子象是一间正屋,却横七竖八摆了四五张桌椅,又仿佛是个小小的私塾。那个老妇人,自去收拾拿回来的东西。那书春的妇人,却和那个老头子,来陪我说话。我便先问那老人姓名,他说他叫韩观久。我道:“这里不是府上一家住吗?”韩观久道:“也可以说是一家,也可以说是两家。”便指着那妇人道:“这是我家姑奶奶,她姓冷,所以两家也是一家。”我听了这话不懂,越发摸不着头脑。那妇人知道我的意思,便道:“不瞒你先生说,我是一个六亲无靠的人。刚才那个老太太,我就是她喂大的,这是我妈妈爹呢。”我这才明白了,那老妇人是她乳母,这老人是乳母的丈夫呢。这时我可为难起来,要和这个妇人谈话了,我称她为太太呢,称她为女士呢?且先含糊着问道:“贵姓是冷?”对道:“姓金,姓冷是娘家的姓呢。”我这才敢断定她是一位妇人。便道:“金太太的才学,我实在佩服。蒙你写的一副对联,实在好。”金太太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实在也是不得已才去这样抛头露面。稍微有点学问有志气的人,宁可饿死,也不能做这沿街鼓板一样的生活,哪里谈到好坏?本来呢,我自己可以不必出面,因为托我妈妈爹去卖了一天,连纸钱都没有卖出来,所以我想了一个下策,亲自出去。以为人家看见是妇人书春,好奇心动,必定能买到一两副的。”说着脸一红。又道:“这是多么惭愧的事!”我说:“现在潮流所趋,男女都讲究经济独立,自谋生活,这有什么作不得?”金太太道:“我也只是把这话来安慰自己,不过一个人什么事不能做,何必落到这步田地呢?”我道:“卖字也是读书人本色,这又何妨?我看这屋子里有许多小书桌,平常金太太也教几个学生吗?”金太太指着那个男孩子道:“一来为教他,二来借此混几个学费;其实也是有限得很,还靠着晚上做手工来补救。”我说:“这位是令郎吗?”金太太凄然道:“正是。不为他,我何必还受这种苦,早一闭眼睛去了。”便对那孩子道:“客来了,也不懂一点礼节,只躲到一边去,还不过来鞠躬。”那孩子听说,果然过来和我一鞠躬。我执着那孩子的手,一看他五官端正,白白净净的。手指甲剪得短短的,身上穿的蓝布棉袍,袖口却是干净,并没有墨迹和积垢。只看这种小小的习惯,就知道金太太是个贤淑的人,更可钦佩。但是学问如此,道德又如彼,何至于此呢?只是我和人家初交,这是人家的秘密,是不便于过问的,也只好放在心里。不过我替她惋惜的观念,就越发深了。我本来愁着要酬报她的两块钱,无法出手。这时我便在身上掏出皮夹来,看一看里面,只有三张五元的钞票。我一想,象我文丐,当这岁暮天寒的时候,决计没有三元五元接济别人的力量。但是退一步想,她的境遇,总不如我,便多送她三元,念在斯文一脉,也分所应当。一刹那间,我的恻隐心,战胜了我的悭吝心,便拿了一张五元钞票,放在那小孩子手里。说道:“快过年了,这个拿去逛厂甸买花爆放罢。”金太太看见,连忙站起来,将手一拦那小孩。笑着说道:“这个断乎不敢受!”我说:“金太太你不必客气。我文丐朝不保夕,决不能象慷慨好施的人随便。我既然拿出来了,我自有十二分的诚意,我决计是不能收回的。”金太太见我执意如此,谅是辞不了的,便叫小孩子对我道谢,将款收了。那个老妇人,已用两只洋瓷杯子斟上两杯茶来。两只杯子虽然擦得甚是干净,可是外面一层珐琅瓷,十落五六,成了半只铁碗。杯子里的茶叶,也就带着半寸长的茶叶棍儿,浮在水面上。我由此推想他们平常的日子,都是最简陋的了。我和他们谈了一会,将她对联取了,自回家去,把这事也就扔下了。过了几天,已是新年,我把那副对联贴在书房门口。我的朋友来了,看见那字并不是我的笔迹,便问是哪个写的?我抱着逢人说项的意思,只要人家一问,我就把金太太的身世,对人说了,大家都不免叹息一番。也是事有凑巧,新正初七日,我预备了几样家乡菜,邀了七八个朋友,在家里尽一日之乐。大家正谈得高兴的时候,金太太那个儿子,忽然到我这里来拜年,并且送了我一部木版的《唐宋诗醇》。那小孩子说:“这是家里藏的旧书,还没有残破,请先生留下。”他说完,就去了。我送到大门口,只见他母亲的妈妈爹在门口等着呢。我回头和大家一讨论,大家都说:“这位金太太,虽然穷,很是介介,所以她多收你三四块钱,就送你一部书。而且她很懂礼,你看她叫妈妈爹送爱子来拜年,却不是以寻常人相待呢。”我就说:“既然大家都很钦佩金太太,何不帮她一个忙?”大家都说:“忙要怎样帮法?”我说:“若是送她的钱,她是不要的,最好是和她找一个馆地。一面介绍她到书局里去,让她卖些稿子。大家说:“也只有如此。”又过了几天,居然和她找到一所馆地。我便亲自到金太太家里去,把话告诉她。她听了我这话,自然是感激,便问:“东家在哪里?”我说:“这家姓王,主人翁是一个大实业家,只教他家两位小姐。”金太太说:“是江苏人吗?”我道:“是江苏人。”金太太紧接着说:“他是住在东城太阳胡同吗?”我道:“是的。”金太太听说,脸色就变了。她顿了一顿。然后正色对我道:“多谢先生帮我的忙,但是这地方,我不能去。”我道:“他家虽是有钱,据一般人说,也是一个文明人家。据我说,不至于轻慢金太太的。”金太太道:“你先生有所不知,这是我一家熟人,我不好意思去。”她口里这样说,那难堪之色,已经现于脸上。我一想,这里面一定有难言之隐,我一定要追着向前问,有刺探人家秘密之嫌。便道:“既然如此,不去也好,慢慢再想法子罢。”金太太道:“这王家,你先生认识吗?”我说:“不认识,不过我托敝友辗转介绍的。”金太太低头想了一想,说道:“你先生是个热心人,有话实说不妨。老实告诉先生,我一样地有个大家庭,和这王家就是亲戚啦。我落到这步田地……”说到这里,那头越发低下去了,半晌,不能抬起来。早有两点眼泪,落在她的衣襟上。这时,那个老妇人端了茶来,金太太搭讪着和那老妇人说话,背过脸去,抽出手绢,将眼睛擦了一擦。我捧着茶杯微微呷了一口茶,又呷二口茶,心里却有一句话要问她,那末,你家庭里那些人,哪里去了呢?但是我总怕说了出来,冲犯了人家,如此话到了舌尖,又吞了下去。这时,她似乎知道我看破了她伤心,于是勉强笑了一笑,说道:“先生不要见怪,我不是万分为难,先生给我介绍馆地,我决不会拒绝的。”我道:“这个我很明了,不必介意。”说完了这两句话,她无甚可说了,我也无甚可说了。屋子里沉寂寂的,倒是胡同外面卖水果糖食的小贩,敲着那铜碟儿声音,一阵阵送来。我又呷了几口茶,便起身告辞,约了过日再会。我心里想,这样一个人,我猜她有些来历,果然不错。只是她所说的大家庭,究竟是怎样一个家庭呢?后来我把她的话,告诉了给她找馆地的那个朋友。那朋友很惊讶,说道:“难道是她呢?她怎样还在北京?”我问道:“你所说的她,指的是谁?”我那朋友摇摇头道:“这话太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若真是她,我一定要去见见。”我道:“她究竟是谁?你说给我听听看。”我的朋友道:“现在且不必告诉你,让我见了她以后,哪一天晚上你扇一炉子大火,沏一壶好茶,我们联床夜话,我来慢慢地告诉你,可当一部鼓儿词听呢。”他这样说,我也不能勉强。但是我急于要打破这个哑谜,到了次日,我便带他到金太太家里去,作为三次拜访。不料到了那里,那冷宅的一张纸条,已经撕去了。门口另换了一张招租的帖子。我和我的朋友都大失所望。我的朋友道:“不用说,这一定是她无疑了。她所以搬家,正是怕我来找她呀。既然到此,看不见人,进去看看屋子,也许在里面找到一点什么东西,更可以证明是她。”我觉得这话有理,便和他向前敲门。里面看守房子的人,以为我们是赁房的,便打开门引我二人进去。我们一面和看守屋子的人说话,一面把眼睛四周逡巡,但是房子里空空的,一点什么痕迹都没有。我的朋友,望着我,我望着他,彼此微笑了一笑。只好走出来。走到院子里,我的朋友,看见墙的犄角边,堆着一堆字纸。便故意对着看屋子的人道:“你们把字纸堆在这里,不怕造孽吗?”说时,走上前便将脚拨那字纸。我早已知道他的命意,于是两个人四道眼光,象四盏折光灯似的,射在字纸堆里。他用脚拨了几下,一弯腰便捡起一小卷字纸在手上。我看时,原来是一个纸抄小本子,烧了大半本,书面上也烧去了半截,只有“零草”两个字。这又用不着猜的,一定是诗词稿本之类了。我本想也在字纸堆里再寻一点东西,但是故意寻找,又恐怕看屋子的人多心,也就算了。我的朋友得了那个破本子,似乎很满意的,便对我说道:“走罢。”

图书封面


 金粉世家(套装上下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金粉世家最初想当闲书来看的,自以为看过电视剧便熟知情节,不料小说与影视作品出入甚大。刚开始读着这些琐碎小事很起腻,觉得同是钟鸣鼎食之家同是痴男怨女同是勾心斗角却不如红楼梦吸引人。后来却慢慢有了亲近之感,更觉贴近实际--整日整年我们不也是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结于别人脸上的眼色,纠结于旁人对自己的看法,纠结于面子问题吗?也许就为了摆脱不了这些旁枝末节的缘故,鲜有人成为“重要”人物,也就有了芸芸众生。有人说看了金粉世家都不敢结婚了,要我说看了金粉世家都不敢与人交往了。当面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会被曲解至何种地步,且对方自有其道理,更何况口口相传道听途说来的大都是有心人的偏见与一家之言。睫毛抖动,脸色泛红,嘴唇微瘪,面露难堪之色,便得赶紧想方设法补救,以免结怨。也是,一件小事看似不紧要,哪知坏印象和偏见就是这么始发和积累的。有敏感多思的,有后知后觉甚至无知无觉的,有咄咄逼人的,有软弱胆小的,有记仇使小心眼的,有容忍大度的,人人既无重样,一人也不会只有一个样,同样性子的人在一块都拌嘴呢,这样说来得罪人是不可免的。时时刻刻惦记着这些事也是心累,人生搞得都没有意义了,生命好像都浪费了。可细想来,我们好像也没其他什么特别重要的事要做呢。若说读书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际交往人情世故穿插其中,何不说读书工作是我们在跟人打交道办交涉的中场休息呢?若说读书是为了开阔眼界和心胸,使自己不拘泥于尘世俗务,那醉心于世事人情也达到了不做另一个选择即读书的目的呢。其实一个人可以不读书,甚至不工作,却很难做到不与一人接触交往。金太太最后吃斋念佛也难逃尘世干扰。既是如此也不好下定论这些察言观色你来我往的言语交锋没有半点用处和意义,或者不好说相比于读书工作这些“正事”,每日与人唠嗑心里打算盘就非常市井小民胸无大志,毕竟此领域有时更费脑子,没处理好自己怄气还把坏心情给扩散了。与人发条短信,说句话都要斟酌半天,就会怪自己没出息,与人有了小争执,感觉好像得罪人了,这时只好安慰自己小事啦,不要纠结,却也没有“大事”来转移注意力和排解郁闷。价值大小,意义有无,真只是相互较劲出来的一家之见,没个准的。以前常会看着别人打麻将喝酒唱歌娱乐方式好是低级无聊,不如静静看本书看部电影。可吵闹之人也很是满足他们的娱乐方式,很是快活,若要说两种娱乐方式哪种更有益身心健康,这可不一定,看书都有看抑郁的,反正都是为了打发时间消磨生命。小说中许多争吵误解,尤其是清秋和以燕西为代表的所谓“纨绔子弟”的矛盾,跟不同的生活作风选择脱不了干系。各人以自己的价值选择至尊至圣,对他人的则很有意见,也不是说燕西的灯红酒绿有多好,清秋的清冷封闭就没有一点问题,但是好与坏都是旁人的意见和评论,既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人有意共同生活,像清秋这样老想改变对方,燕西老臆想清秋瞧不起他,怎么可能成功?有意思的是03年的电视剧把清秋和燕西的爱情故事改编得过于唯美了,看了小说才知道张恨水笔下的金燕西与其说多情不如说重色(书中所有男性角色皆如此),没心没肺,伤心和愧疚都是演戏给人看(虽然谁不是如此),公子哥脾气,欺软怕硬,脑子里空无一物,没个定性也没个骨气。当然冷清秋最初被权贵诱惑迷了双眼亦是不争事实。两人爱情本无甚么基础,新思想倒成了他们冲动的借口。电视剧没忠于原著把金燕西拍成滥情的不学无术之徒是怕观众觉得太黑暗没盼头吧。这么说来倒是有点又是照顾又是瞧不起女观众(本来受众大多是女性吧)的意思了。还有好好一个小怜和柳春江的欢喜故事愣是拍成了悲剧也是醉了。没有读过张恨水其他作品,不知其态度,倒是在金粉世家里,他把女性角色一致刻画得比男性角色更有办事能力,更有担当,更果敢,更理性,每个少奶奶小姐多多少少都提到过要脱离男人,独立过活,这倒是与书中多次提到的“文明”和女权主义契合。只是最后真正做得决绝的只有清秋一人。李倩云曾美云邱惜珍之流也是借“文明交往”之名以色诱男玩弄他们的同时也成为他们的玩物。很喜欢最后树倒猢狲散的部分,世态炎凉描写倒不多,金氏兄弟尤其是凤举和燕西各种死要面子甚是可笑可悲,每对夫妻每个小家庭不同的应对也很有意思。
  •     从重庆一路读到舟山,总算把这几万来页翻过。读了一阵是读不大进去的,几次想弃卷,但又怕自此养成读书不郑重的恶习,有一阵几乎是强耐着读下来。看完先是对婚姻有一些失望,书里不论贫阔婚否,男性对滥交女友总是觉得寻常不过,乃至懒得敷衍,最可怕是女性本身也劝服自身努力去理解,想法替他们遮掩求全。百年前如此,不知道现在的婚姻家庭里对方是不是也信奉这样的生存法则。金燕西倒真是和贾宝玉一般是多情公子。宝玉对旁人和对黛玉是不一样的,和袭人碧痕也好秦钟琪官也罢,但在精神上对黛玉还保全着高贵的唯一性,对各花的怜惜也出自真诚。金燕西对别的女子和对冷清秋却是没别个不同,为一个体面罢了,家教风度礼节体贴无一差漏,心底里确实对所有异性都不认同尊重的。所以书上前半段看的我当真腻歪,但看了将近一半了又不忍心丢过。(以及金冷二人是什么时候珠胎暗结的,一句脖子以下的暗示都没有就突然几章以后大菜馆里诗词成事了还是书读少了,以为在山上一夜就真的是单纯赏月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呢,原来这就已经是足够直白的铺垫了呀~又见识新手法了,嗯~)后四分之一才有意思。我是当红楼续书来看的,想来大观园抄家后也大约这般场景,看各人小算盘大计较。不过金没有红草灰蛇线的宏伟布置,一对比一股小家子气迎面而来,但萧索的局面把握还很是应当的。金冷二人婚后也可当做宝钗二人金玉结缘后来对照(假使曹雪芹来写的原版),有点意思。写最后金冷重遇一车一驴反变一僧一道简直是神来之笔;金太太西山觉大限也很动情;金燕西离京车上散纸饼也很具美感。整本书写到最后近五分之一才越来越有滋味。最后用梅丽和小谢的别传作结,也很有匠心,让我想起来金庸《神雕侠侣》结尾不写杨龙写张君宝和郭襄。不过金的篇幅更适当,也更细腻写实,神的结尾几乎是倚天的独立前传,我不是十分赞同。
  •     金燕西劈腿冷清秋,白秀珠几天之间就成了旧人。书里冷清秋的性格还没有白秀珠来的讨喜,白秀珠小性子到底是直来直去的,冷清秋却是敏感至极要强至极。逼着金燕西将两人关系在两家挑破那段就是,虽然金燕西是在踌躇犹豫,但冷清秋那股逼人的劲儿足以见得结婚后,肯定是个要把金燕西看的死死的妇人。金燕西给阿囡写信那一段很是喜欢,戏里是给小怜写的,那时候看戏就很印象深刻。梅丽要去做傧相,但这戏全都到了小怜身上了,又是新衣服,又是剪头发,家常事真是热热闹闹快快活活的。那时候剪短发是女子赶时髦,那时的齐肩短发或齐耳短发可真乖啊。金鹏振捧的戏子叫“玉芳”,他老婆叫“玉芬”,名字起得真好,一看就知道有戏。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挚爱。想起还是甜甜从先锋千里迢迢捎回来的。
  •     跟电视剧有差距,上部没看完就弃了,有红楼梦的影子
  •     ╮( ̄▽ ̄")╭ 没看完但是不想看了,读的时候脑海中总是浮现陈坤、董洁的模糊印象,别是种趣味。
  •     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
  •     清秋可悲可敬可叹,别的不做评价
  •     西郊芳草年年绿,多少游人似去年。金粉到落败的这么一家,意料之中却也让人唏嘘。不过这本书放如此重视教育的现代,貌似是没什么太大的借鉴之处,倒是可以思索一下 爱情…
  •     算不上地动山摇
  •     前面写得太拖沓。
  •     只有上
  •     纸质不太好,也不太好看
  •     就像看到人生的春夏秋冬一样
  •     不一样的燕西,不一样的清秋,燕西你还能更渣么!
  •     看到分家 燕西不归 大火中清秋出走 居然就哭了
  •     小的时候看电视剧,只觉得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惋惜。但看了小说,不禁感到金燕西哪里有爱情?不过是个顽固子弟罢了,美化太多。冷清秋的傲气,至于现在很多女子都不如她。作者许是最后受到丧女之痛吧,尽是悲散
  •     几年前看的全套,跟电视剧配套看的,发现书到底不如电视剧浪漫,可能剧集即使要把人物美化和理想化吧,一旦真实就不那么令人神往~
  •     在我,第七十回方始好看,九十回方引我入胜。
  •      那年六月底 期末 不觉得怎样 略有些仿红楼 另外 果然看书跟看剧很不同
  •     开始读书的时候脑子里想太多,还把人设的经历联想到自己身上。后来看到一句话说“读书不要想太多,只要发觉世上还能有人写出如此趣味就足够了”,看书就不再往自己身上搬了,于是也看出了乌衣巷这个大家庭的悲剧。只是于我而言消遣的意味居多,没什么感慨
  •     不忍
  •     早年比较喜欢的一本民国作品
  •     故事重叠,人生如梦。
  •     重读。
  •     其他作品没看过,至少这部证明,张恨水不是个很会写小说的人。
  •     西郊芳草年年绿,多少游人似去年?落叶难寻,覆水亦难收也。纸醉金迷温柔乡里走一回,大梦初醒,终将晚矣。
  •     从第一次想读,已十年有余。那么多的自由时间都没有读完,竟是工作后的地铁上读了大半,最后是在去美帝的飞机上才读完。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不肯好好读书的。故事与电视剧相去甚远,那道之可真是女中豪杰,全书印象最深。冷清秋之冷艳也不过如此,黛玉的眼泪配上秀才的酸腐,竟十分令人乏味。王玉芬是王熙凤的影子,却没落得命丧黄泉。张恨水毕竟笔下留情,只是让家族四散,并未家破人亡。有些事写得也没交代,如玉芬偷看了小谢与梅丽的信件后又如何?有些事又太巨细靡遗,与当年看名利场的感觉恰好相反。总之这长度实则没有必要了。
  •     这本书告诉我们 读了再多书的女子也会被蛊惑会一时冲昏头脑。
  •     心理描写细致的作品再爱不能
  •     金粉世家
  •     读了三分之一就看不下去了,讲的就是富家少爷怎么泡女学生的嘛!
  •     高二帮给同桌抄作业同桌送我的书
  •     这个电视剧从播出就没怎么看过、因为一直觉得不接地气故事情节进展慢吞吞的,看了小说倒感觉很真实,清秋在小说里比较真实没那么白莲花,燕西就是个花心渣男,只不过一富遮百丑迷了冷清秋的眼睛,还是金老爷子看得明白,知道他们的婚事,就说那个女学生学问很好未必看得上燕西,不过是年纪轻的人,经不起纨绔子弟的引诱
  •     作者在文中总是试图学红楼梦,无论是人物的衣着描写或是语言。表示看书时总是看到红楼的影子总感觉怪怪的。另金燕西就是宝二爷和琏二爷的集合体。
  •     虽然也是自己作的,但清秋绝笔信确实是惨,可也决绝得好,后来再去看燕西的电影倒显得多余了。。。金家的女孩子们倒都是可爱的,少奶奶们多少却有些面目可憎,是宝珠和死珠的再现么。。。另外,跳舞看戏太拖沓,打牌狎妓好无聊。。。
  •     看完电视剧后再看书,感觉有点毁童年……但是书更真实
  •     看了書,燕西是真渣啊~
  •     讓我的小心眼來看,金燕西、白秀珠還有她表姐玉芬都不該有好下場。哼。
  •     故事的大背景,大家族由兴旺到衰落,燕西的爱情走向实在是老生长谈,没有新意。比较喜欢凤举和晚香、小怜爱情、翠姨的插曲,两个男傧相最后的爱情比较无趣,显得多余。白秀珠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讨厌,冷太太笑道总看成太太冷笑道(?)
  •     “西郊芳草念念绿,多少游人似去年” 世事无常
  •     当年,一首《暗香》红遍大江南北,再也没忘清秋短发的一回眸和一身乳白西装的燕西。翻了小说,却没想到,燕西原来是这么薄情。不需要白家的政治原因也印证了那句齐大非偶。豆蔻时节本就耐不住热情,何况又是那般的少年。可惜我的高傲你始终不懂,你的生活我始终无法渗透。于是。朱门忆旧,热泪向人弹。
  •     张恨水文笔很美。不仅仅是讲爱情。冷清秋的离别信充分说明了一个女人拥有才华和高情商是多么重要。
  •     1.初开卷感觉像是红楼梦。2.爱你时,你是一切,挖空心思就为接近你。不爱了,做什么都是厌倦,都是错。人生若只如初见。。。
  •     齐大非偶。
  •     看到最后几百页手都在抖,到结尾又是一阵虚空,先前那种又堵又闷的感觉也平息了,只剩空茫。想不到到后面最把家族当回事的是先前闹的不像话的凤举,燕西简直自私的令人发指,连凤举都斥责他难道妻子孩子都不管了么。全篇最令人撕心裂肺的是清秋的诀别信,一个浪荡子,一个有些虚荣心三观正有点小作的文艺女,何止是齐大非偶,最后简直是两看相厌。“行矣!燕西。生生世世,吾侪不必再晤。”“行矣!燕西。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秋虽非君子,既对君钟情于前,亦雅不欲于今日作无味之争论。”她到最后还有担忧“若至晚辈,则南朝金粉之香,冠盖京华之盛,未免兼取而并进,是非青年所以自处之道也。”可惜这样的女子,金燕西配不起,金总理倒是有说过,女子福薄,男子不配。可叹“金冷婚约,不解而解矣。”这一片繁华终是落了幕
  •     小時候讀到的第一本張恨水,從爺爺的書櫃裡偷出來的。好文字、好故事、好才情。文人報人學人,兼三者於一身,真是才氣驚人。
  •     我真是卯着一股劲才把它看完了,张恨水真是能写啊。
  •     读过上半部了,发现作者写的确实很细碎,细碎的看着压抑,个人原因,不太喜欢。
  •     得了,即使不让我写这篇,我也心甘情愿地看了!
  •     就是突然想看民国小说,找了这本来。几乎花了一个学期才看完!看完才发现,原来跟电视剧是有出入的。
  •     所以一个冷淡的所在,最怕是有过去的繁华来对照呢。
  •     民国红楼…
  •     什么叫做傲娇毁一生。什么叫做傲娇毁一生。秀珠妹妹uccu。顺带心疼一下清秋。金燕西真人渣。我说完了。
  •     看到开头就知道是个悲剧,中间也是无数次的在铺垫渲染这个气氛,金粉世家中不止冷清秋,还有太多太多,还是那封信说的好,决绝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