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重围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020108989
作者:徐皓峰
页数:236页

作者简介

《坐看重围——电影<师父>武打设计》的写作缘于作者执导武打电影《师父》的感悟。“坐看重围”,是一个隐喻,一种姿态。作者以其家学渊源,参详咏春、八卦、形意之拳理精髓;并论及功夫演员的养成、剧本写作和导演思维的误区、武打电影的先天不足、当下电影创作的困境与突围诸多话题。笔法曲尽其妙,涉猎既广而语藏机锋;叙事与议论皆备、情深处不免动容。

书籍目录

坐看重围·目录
自序: 吃尽穿绝
一、小说改编剧本
1、长河土岸到《一代宗师》
2、小说特质与电影型态
3、剧作真相
二、生成功夫演员
1、李小龙的演技
2、廖凡的武术课
3、咏春拳理
4、八卦手黑
5、燕青速成
三、武打设计
1、打斗型态
2、六点半棍
3、刀桩棍桩
4、坐对重围
5、八斩刀
四、武人们
后记:神巧不过习者门

内容概要

徐皓峰,1973年生。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
影评作品:《刀与星辰》
电影作品:《倭寇的踪迹》(编剧、导演)
《箭士柳白猿》(编剧、导演)
《一代宗师》(编剧)
《师父》(编剧、导演)
长篇小说:《武士会》《道士下山》《大日坛城》《国术馆》
武侠短篇集:《刀背藏身》(电影《师父》《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原著小说均收入其中)
纪实系列:《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大成若缺》


 坐看重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第一次见宋洋在横店。是夏天。夜戏探班。导演陈伟祥,我是编剧。在水边,灯光都是熟人老张。工作中的每个人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喊了“咔”之后,导演跟我寒暄两句,制片人陈其远领了宋洋来打招呼。他穿一身军装。眉目是好看的。并不热情,我们都是泛泛地应酬两句。就分开了。再也没见过。忘记怎么加的微信了。突然知道他演于正的《神雕侠侣》,样子有点变了。然后是《箭士柳白源》。我跟他说我是徐浩峰的粉丝。然后知道他演《师父》。我当时在厦门建组,想包场去看,结果厦门居然没什么排片。片子上映时,我和一个朋友去看当天的夜场,绵密逼人。也没好意思跟宋洋说,他的样子和我记忆里的那个已经完全变了。第一次知道徐浩峰,是郝明义推荐的《道士下山》。繁体版在大块出的。我当时失恋,老郝相信读书治愈一切,从台湾给我快递了两大箱书。柏拉图等大部头中夹杂着这一本。一口读完,文字瑰丽,有前辈遗风。我按照名字找了《逝去的武林》看,然后就成了粉丝。没想到徐浩峰居然长了一张喜气的圆脸。因为治颈椎病去约了太极课。三个小时边聊边学。老师是太极实战的高手,说对战姿势,防御,走路和坐、站。很有意思,只是回到日常来并不能保持。心里留下了痕迹。宋洋在微信上突然跳出来,问我要地址,说送我《师父》里小宋佳的烟环同款,我收到的快递里还有惊喜,是徐浩峰的《坐看重围:电影【师父】武打设计》。一口气读完。居然读懂了大半,太极课没有白上。徐浩峰说“神巧不过习者门。”我在悟相关的道理,觉得取舍不可投机。好师父好徒弟。电影的乐趣又多了些的感觉。谢谢宋洋。
  •     这是一本很难定性的书,说它可以开辟一个类别大概也不为过。徐浩峰是自成体系的,先读了小说大概就是看个热闹,先看了电影怕是也会迷雾重重。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文学,似乎很少见的一种类型就是将一件事的"理"说清楚(也许教科书得除外),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徐浩峰的魅力在于兼得了二者。第一次知道徐浩峰就是看电影《师父》,后来才知道他也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一代宗师里麻雀在手中不起飞的片段为观众掀开了武术世界的一小个角,原来真实的武术并不是电影里的花拳绣腿、大开大合,武术是对人身体的一种分析和运用,高手过招只一手而已,绝不你死我活,高下已在双方心中。体会这种设计的奥妙得先去看徐浩峰的《逝去的武林》,略知些拳理才发现其电影中表现的一招一式都不浮夸。在这本书里徐浩峰将其"理"掰开揉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晦涩,反倒很趣味,跟着读下去手脚都忍不住跟着比划一番,按照书里说的一招一式比划下来竟也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绝技已加身,就差一件趁手的兵器,这是玩笑话。书中提到的很多武打原理乍一听上去都甚是粗浅,不言自明,而我们被武打片洗了脑,多年来从未发觉这其中有何不妥:战场上骑马挥刀,刀不用时是垂着,攻击时从下"撩"而不是举着"砍",撩比砍力道大,垂着刀会把自身消耗的力量降到最低,战场上要的是持久而非姿态,这时再回想电影电视剧中的沙场拼杀,英雄人物在马上举着大刀一通乱挥,试想别说大刀,怕是一个杯子单手举高几分钟都会胳膊酸痛;高手突围,武功再高怕也抵不过人多势众,这时动作幅度要小,善用杠杆发力,势能最大化,这么做也同时是为了打不过时给自己留出体力逃跑,虽不英雄但却合乎人性。某武侠大片中两人大战上千卫兵,仍不忘旋转跳跃,也是要为这种表现主义深鞠一躬。当然,影视作品的武打追求的是视觉上的刺激,打的好看才有观众,只不过这股风刮得越来越邪,单纯的打已经刺激不了观众时,又"神来之笔"的加进了现代思维想象的奇淫巧技,点穴、轻功、冲击波,武侠、武打成了X战警,叫人哭笑不得。这也不能说错,不过对比之下,像《师父》、《箭士柳白猿》之类的电影会容易被低估。武打片曾经是中国电影最成功的文化输出,当下这股势力虽然已经孱弱,却不妨碍武打贯穿于各种类型片中,作为视觉上、剧情上的调剂和补充。打开电视随便换几个台就能看到武打场面,只可惜所谓的中国武术早就变了味道,沦为春节晚会中舞蹈一般的存在。还好在这条越走越偏的路上出现了徐浩峰,把武术当成一件正常的事来说。《师父》结尾的巷战被导演称作横线奥义塔,21世纪又有人打出来了。
  •     这是我没有看豆瓣点评,直接看书后的感悟:虽然在观看之前,已经有了解过最精彩的部分,甚至可以熟练的背诵。但发现整篇读完之后,才能领悟最精彩的部分实际上却是他描述的拳理。反而之前熟记的部分一点也不重要,那只不过是电影的一些八卦,比如廖凡拍电影学拳两月,箭士柳白猿里的蒙眼斗枪的是个话剧演员,于老还心生比试的想法,非要搭手将对方抬飞才心头窃喜。小念头,寻桥,八斩刀,六点半棍,在浅析咏春拳理的时候,我会合上书,思考动作,直到画面出现了,我才会接着看。看这本书耗时比《逝去的武林》长,原因有三:一、书没有电子书手感好(个人喜好);二、拳理太多需要思考;三、追剧(福尔摩斯)让我分心!最后还是那句话,愿我大中华将武术发扬光大,成为真正的现代国术!这是我看了豆瓣点评后的感悟:自己看完后再去看豆瓣的评论,简直觉得某些点评人是白痴……他们普遍认为讲电影剪辑和演员指导那块是最好看的部分。我认为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配读武侠,你对武术根本就没有崇高的敬意,整颗心关注在那些无所谓的电影八卦上,你去看商业片就好了,还能无尽吐槽……怎么判断一部武侠片是不是好片?一招一式的拳理都写出来了,你们认为是废话,还不够吸引不起劲,我劝你们以后还是看甄子丹,成龙吧……以上内容不喜勿喷……我个人觉得,热爱的事情就是崇高的,就应该是需要有研究精神的!你看武侠不研究拳理,你起个什么劲儿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书
  •     徐浩峰是武学大家,和他的艺术一样,多为晦涩,点到为止
  •     这是一本武功秘籍,读的时候分分钟带入自己是王语嫣(做梦)。
  •     揣摩了很久,看拳理的部分还跟着比划了一下,体悟,难能可贵的阅读体验。一个大的理解,武术既是搏杀技,自然是以保全自己为上,所以省时省力和高效是大原则,由此出发,延伸出各种发力方法,拳脚技巧
  •     总有一种破败感,脉断人亡,
  •     短则短了,不过对电影来说足够了
  •     文字怎么比以前的东西别扭这么多...
  •     颇长见识,确有所得
  •     这本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 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想翻好多遍的书。文字和电影都好有味道,太喜欢徐的文风了,温柔至极而点中各种要害,幽默,固执。
  •     看过电影才来看这本书,没看之前想从中看到的是关于这部电影的种种设定,书中有,看时马上重新对剧情的一些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拳理讲太多,作为不会武术的读者,看起来乏味。
  •      如今信息爆炸,书籍同质化也很多。尤感觉美国出书容易,尤其是自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和丹尼尔·科伊尔后,形成了科学家写书的氛围,继承了论文引用的习惯。一本书的内容往往穿插、填补、评论数本往年的书,内容似乎充实丰沛,读多了只觉得老调重弹。但徐浩峰这本,全世界独此一家了。
  •     痛痛快快一通海说。后记满分
  •     .5 P132 “…我想让武打呈现出古典建筑的理性。”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41237867
  •     一句废话也没有。艺术片是希腊文化,商业片是基督教文化,抱怨艺术片逻辑差,看不懂,其实好莱坞才没逻辑,只是信息链接,我们养成了看信念看道德的习惯,艺术片不考虑这些,所以看不懂,
  •     写剧本其实是写小说,大多数读者是外行人。
  •     像是看了一本武林秘籍…
  •     徐老师文字清瘦,有节制,不废话。写作有这自知自制,从起步就让人起心慎读。武,术,道,理,点到即止地写,旧闻掌故穿切文章里,读感略涩,韵味却浓,回甘上佳,当荐
  •     虽然在观看之前,已经有了解过最精彩的部分,甚至可以熟练的背诵。但发现整篇读完之后,才能领悟最精彩的部分实际上却是他描述的拳理。反而之前熟记的部分一点也不重要,那只不过是电影的一些八卦,比如廖凡拍电影学拳两月,箭士柳白猿里的蒙眼斗枪的是个话剧演员,于老还心生比试的想法,非要搭手将对方抬飞才心头窃喜。小念头,寻桥,八斩刀,六点半棍,在浅析咏春拳理的时候,我会合上书,思考动作,直到画面出现了,我才会接着看。看这本书耗时比《逝去的武林》长,原因有三:一、书没有电子书手感好;二、拳理太多需要思考;三、追剧(福尔摩斯)让我分心!最后还是那句话,愿我大中华将武术发扬光大,成为真正的现代国术!
  •     习武之人多看看。尤其是形意和八卦、咏春的后人。
  •     内行话 真功夫
  •     笔记够记一大本子,期待今后可有印证。
  •     得了东西。
  •     练武者把自己处于一对多的境地,不知道要打几个,坐看重围这个名字,贴切
  •     以电影聊武术,以武术聊武技,以武技聊理念
  •     三星偏低,四星偏高,大众科普,因为师父而买的书,喜欢师父的可以一看
  •     手记,结构略松散,但确有真知灼见。
  •     作者语感颇有古韵,本书文字质感极佳,擅留白,切近人心。通过对电影与武术的讲解,不仅表达出电影创作的艰辛,更反映出回归真实武术的不易。本书重塑了武术尊严,细述拳理与功夫的奥义,借武术讲文化,从文化中聊武术。愿世间多些这样的作品!
  •     确实掌故不少
  •     第一章水,其他章节很好。
  •     2016年第34本。读到后面提到戴立忍,心想果然徐皓峰还是腕大以及知道《醉猴》竟然是刘家良最后的遗作!想到剧情都觉得心痛,至今记得那句“引刀成一快,肝胆两昆仑”[泪]徐皓峰文字质感极佳,深入浅出,不拖沓,余韵无穷,讲编剧导演那段给了我很多启发。
  •     武功秘决,30元就能学到, 了不起的传功者
  •     各种旁征博引,现在想想徐皓峰的《师父》和《箭士柳白猿》,我看懂了的也就十之二三。1000
  •     书比电影好看。 更新:后半部分讲解功夫太絮叨了,不喜欢…
  •     要是你既是真武侠迷,又是真影迷。那千万不要错过了。之前喜欢徐老师的影评,后来他导戏了,虽然庆幸多了好电影,但总觉得就不会读到他的电影解读了,好像少了个以前看片的朋友。偶然发现这本,一口气读完,薄薄一本,读了8个小时。精彩
  •     "我想让武打呈现古典建筑的理性。"可以的徐导。
  •     徐师傅是个文人啊,文字读来特别有味。前半部分很有趣,特别是讲电影和武林轶事的部分,巷战的设计构思。后面大片大片尽说拳理,动作一时脑补不出,也只能欣赏招式名称了。外行人看个热闹,是否有杜撰也无法辨别的
  •     徐师傅啊徐师傅,就是喜欢看徐师傅杂谈。
  •     内容详实,有理有据,自成一派。把传统武术的许多不传之秘都解释了,大勇气。
  •     徐浩峰真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讲拳理,一招一式的动作描述方法要像徐浩峰老师学习。《师父》这部影片真是给我专业一个很实在的礼物。套路运动员若还想有所建树,一过二十其实就该去学习传统武术,这才是武术最初的东西,套路习练的其实就是体操杂技杂耍,还不如从小学学京剧。想学咏春拳了。
  •     发生在天津的事儿
  •     神者过了习者门,势力过了公理门。现在不好以后也不好。
  •     图好
  •     喜欢上了这厮写的书,一本接一本追着看。冷峻、戏谑下春潮涌动,激情满满却剑走偏锋!
  •     中国武术实战到底怎样?按徐浩峰描述,师父一生只对一二人教真货,其他皆糊弄。如此,则市面上露怯之人皆可称未得真传。另外,所谓高手比试也从不面向大众,关门对决胜负无记录。完全是个死闭环,密不透风,外人不得验证。不过,他书里讲那些拳理,应该是真的吧。
  •     有点像随笔,当然了,很有意思的随笔。最后,宋佳在这部电影里好美。
  •     “对既成事实,不对的选择不认可,眼前难过,日后会好”。徐导真是不说空话、身体力行的模范。
  •     徐浩峰的书,常常读的民国的武人
  •     李小龙叔叔重打横版奥义塔,原来如此......
  •     爱极了徐浩峰,觉得他是个有风骨的人。武学说到底跟哲学相通。
  •     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