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长城义乌兵

出版日期:2014-5-6
ISBN:9787020102050
作者:王贤根,吴潮海
页数:356页

作者简介

看到你们的长警棍,我不由想起明代时戚继光训练怎么打倭寇。他就地取材,把毛竹削尖,很长,5人或7人一组,先用毛竹竿挡住倭寇,使他们近不了身,盾牌兵再上去击杀,非常有效。我们也要有好的兵法和有效的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以戚家军—义乌兵勉励民警
东海波涛永难平,黄河之水何时清。
义乌自古多义士,强将手下有强兵。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赋诗推荐
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支以将帅姓氏为名的军队名扬千古:一是南宋的岳家军,一是明中期的戚家军。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主力来自浙江义乌,史称义乌兵——南灭倭寇,北修长城,为修筑司马台、老龙头等城墙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后长期坚守从山海关到居庸关西的敌台。他们以敌台为家,繁衍生息,在长城下发展为无数个“义乌兵”后裔的自然村落。融南北风俗文化的“义乌兵”后裔,四百多年来,以坚韧的毅力与意志,世代守护长城。该书首次掀开了这段厚重的历史。
长城脚下的义乌兵后裔——普普通通的农民,四百年来以守护长城为神圣。他们的感人传奇,走进人民大会堂,走上中央电视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彰显的魅力,无不充溢着长城文化的精髓,依然崇高、坚强、不屈、雄伟。守护长城的同时,他们思望故乡,追寻宗族的根,坚守民族的魂。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他们千里认宗叩祖,缔结“亲情友好村”,两地政府和人民共谋经济、文化的发展……
作品笔触生动,构思新颖,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着力地体现与弘扬了浙江地域文化、中国长城文化与中华民族宗族文化的精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抗倭寇,戚继光义乌招兵
1 神奇的土地
2 族亲相见
3 一旅当三军
第二章 守长城,义乌兵千里北上
4 北上!北上
5 望京楼上
6 老龙头之谜
7 长城,活生生的族谱
第三章 长城脚下的义乌兵村落
8 “楼台军”的古村落
9 悠悠的乡愁
10 一位哲人的目光
11 清明祭
12 长城基石
13 立根之台
14 故乡有多远
第四章 英雄身后的依依深情
15 在董家口长城上
16 椴木峪 媳妇楼
17 两地书
18 飞车寻家谱
19 古墓群中的石碑
20 祖上义乌南关第一甲
21 黄崖关下
第五章 神圣的重托
22 “要在长城上守一辈子”
23 空寂中的“虎啸狼嚎”
24 神圣的重托
25 八面来风
26 逛楼
第六章 保护长城是天职
27 走保护之路
28 市委书记点将
29 现实与未来
30 板厂峪
31从“资本主义尾巴”起家
32 一位农民的梦想
33 灵仙洞的秘密
34 惊现213座明窑
35 长城美食桲椤叶饼
第七章 义乌兵后裔南下寻根
36 义乌兵后裔桑梓行
37 温馨的热土(上)
38 温馨的热土(下)
39 认祖归宗,缔结“亲情友好村”
40 玫瑰有约
41 回“家”的感觉真好
第八章 联结“秦义之好”
42 引进义乌模式
43 幸福的期待
44 特殊的欢送
45 不眠之夜
46 不宣的誓言
第九章 千年守望
47 与戚继光后裔一席谈
48 历史的丰碑

内容概要

王贤根,浙江义乌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总参谋部大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著有纪实文学《援越抗美实录》、《中国秘密大发兵》、《西线之战》、《西部之光》、《火红的阳光》、《邓东哲将军纪事》、《雷神》、《远泉绿色之梦》,散文集《山野漫笔》、《用自己的头站起来》等。作品荣获多项文学奖。
吴潮海,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义乌市志(丛书、年鉴)主编,义乌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西土如梦亦如金》、《现代都市不是梦》、《华山天下雄》等。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瞭望》、国务院《管理世界》、《沪港经济》、《中外第三产业》及《中国作家》、《报告文学》、《江南》、《东海》等。


 千古长城义乌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四百五十四年前,戚继光慕名走进义乌,决意招募义乌兵组建新军,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祖上是从义乌迁徙安徽定远,又从那里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个鲜为人知的奥秘与喜悦,竟成为戚家军的重要来由。日后的戚家军—义乌兵,横扫倭寇如卷席,以极小的代价换取重大的胜利,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独树一帜的辉煌奇迹,难怪随军幕僚徐渭感慨写下“帐下共推擒虎将,江南只数义乌兵”的壮美诗句。明朝的皇上,最为忧患的乃是败走漠北的元贵族部落,他们的骑兵不时侵入长城,甚至逼到北京城下。危难的境况中,他们想起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他北守长城。他深入边关调查研究,建议朝廷调义乌兵坚守。义乌兵在戚继光统领下,一边守边关,一边修长城,尤其是建造司马台长城、山海关老龙头,创造了我国长城修建史上的奇迹。义乌兵成为长城沿线守军楷模。后又调部分北上。上万义乌兵——史称南兵(在义乌招募时,邻县少量青年闻讯应征),坚守山海关至居庸关西的每座敌楼,护卫京城,让明朝北域这带十六年无战事,边贸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数百年的历史,沧海桑田。长期坚守城楼的义乌兵和他们的后裔,在长城下拓荒种地,于是蜿蜒连绵的长城脚下,像花那样开放着众多的义乌兵后裔的自然村落,他们世代以守护长城为己任,直至今天,他们仍以坚忍的毅力,出色地在那里创造了人类保护长城文化遗产的奇迹。我是在故乡馈赠的报刊和《新华每日电讯》上读到几位义乌兵后裔自觉保护长城的动人事迹的。义乌市志编辑部的同仁九度奔波长城沿线,追寻戚家军—义乌兵守卫长城、修建长城的光辉业绩,寻访义乌兵后裔守望长城、坚守戚家军精神的事迹。后裔千里回江南,认祖归宗,与义乌亲人、商人探讨致富之路。在商场上拼搏多年,已成为千万亿万富翁的十几位义乌亲人,深入长城脚下的小山村,走访义乌兵后裔,与当地政府、企业商业经营者、义乌兵后裔,探求走富裕幸福之路的途径与措施。秦皇岛与义乌两地政府与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而频繁、热烈起来。我三次自费到长城沿线采访,三次赴义乌与市志编辑部同仁交流,并由他们陪同到当年招募兵士的村落查阅宗谱,收集史料。我深深地感到,义乌市志编辑部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开挖和史料征集,为秦皇岛与义乌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似乎看到,一个新的奇迹又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所以,坐在义乌市志编辑部主编吴潮海办公室,我真诚地说:“这书我们俩合作,我来执笔。”奇迹背后,是精神的升华。这些奇迹,包括义乌商业经济的繁荣,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这,正是本书思索与追寻的目标。2011年10月,写出初稿,11月中旬到义乌,交吴潮海修改。12月回京做局部改动。二十多年前曾在一起撰写北京亚运会报告文学的《文艺报》余义林,热心将此作推荐给《中国作家》,副主编萧立军兄听我一番述说,当即表示:“二十几万字,刊物发太长,用十万。”这就是2012年《中国作家》(纪实版)第一期上的《千年守望》。2013年开春,我们总参几位战友与莫言聚会,对他获诺奖表示祝贺。其间,他看到《中国作家》上的《千年守望》,真诚地说:“戚家军就是义乌兵,抗倭寇,守长城,这书值得看。”1989年我在军艺文学系毕业实习期间创作的《援越抗美实录》,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约,并在他们的首肯、激励下完稿的。出书的过程中,因我操之过急,与人文社擦肩而过。书后来发行不错,海内外有十几家报刊连载、选载。但我内心仍有些许的遗憾。故这回希望成全。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责编王永洪和资深编辑脚印,我曾随他们赴杭州参加一部作品研讨会,一路上,他们谈的许多想法,对我们的创作与修改,大有裨益。正在这期间,责编提议书名《千年守望》改为《千古长城义乌兵》。作家朋友童禅福、朱晓军、王槐荣、骆有云等,对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出谋献策。数位摄影家提供了精美的图片。尤其是亦师亦友的莫言,最后看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稿,有感而发,步前贤徐文长《宴游烂柯山》韵作诗一首:“东海波涛永难平,黄河之水何时清。义乌自古多义士,强将手下有强兵。”并热情地推荐给广大读者。借此,我们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今年恰逢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30周年,亲爱的读者,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一股或淡或浓的墨香已经悠悠地散发开来,我已感应您对长城、义乌兵及其后裔和义乌、秦皇岛这两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域与文化的关切和关爱。奇迹令人感奋,蕴含的深层意义的文化,仍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所在,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王贤根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它提醒了我们,长城并不是北方人民的事,而是整个中国的事。挺好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