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日本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3-9-20
ISBN:9789573250418
作者:茂吕美耶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網路上的超級大媒人茂呂美耶,專門介紹雜駁的日本之美給中文世界,繼《物語日本》之後,新作《江戶日本》大談江戶(東京舊稱)二百多年間的俠義、怪談、幕府、情色、生活、飲食、娛樂真相,帶讀者哈日哈到日本文化的精髓。對於和服的由來、色道始祖、將軍的餐桌、園藝的特色,或是正宗江戶仔的氣質,都一清二楚!

书籍目录

序文(吳念真)
(飲食)
速食都市★江戶美食★河豚與偷情★山芋與大黑★牡丹紅葉鍋★便當苦,誰人知★將軍的餐桌★
(生活)
和服★女人的天性★長屋★明日黃花★江戶仔氣質★寺子屋★
(情色)
大江戶戀愛★你愛我嗎?<初戀篇>★你愛我嗎?<夜這篇>★你愛我嗎?<眾道篇>★你愛我嗎?<心中篇>★色道始祖‧吉原★
(娛樂)
園藝★寫樂是誰?★茶道★相撲★庶民旅遊★
(幕府)
歷代將軍★參勤交代★
(俠義)
忠臣藏-赤穗四十七浪士
(怪談)
半七捕物帳<堪平之死>/岡本綺堂

内容概要

茂呂美耶(Moro Miya),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1986年至1988年曾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水瓶座的讀書人。因想在中文與日文圈之間架一座橋,而翻譯、寫文章。在網路上的暱稱是「Miya」,像是鄰家大姊,談日本文化就像話家常般的親切自然,長期製作主持【日本文化物語】網站: http://www.iris.dti.ne.jp/~o-miya/japan/,著有《物語日本》《江戶日本》等書,譯有《陰陽師》等。


 江户日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是台版《阴阳师》系列小说的翻译者茂吕美耶所著。作者是在台湾长大后回国的日本人,也曾经在中国大陆留学,因此对中文的掌握程度已在普通中国人之上。她擅长以恬淡悠闲的方式叙事,书中笔触仿佛在闲坐谈天品茗——像我这般囫囵吞枣,宛如考前读课本般匆匆读完,其实并不适宜。江户时代可说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太平盛世,两三百年的德川幕府成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江户城。而这本书就是以江户城的生活为中心,通过介绍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种种习俗趣闻,勾勒岀熙熙攘攘的众生百态。从将军到贫民,从武士到艺伎,作者描述江户人的饮食、生活、情色、娱乐、幕府、侠义、怪谈,叙述平实又生动,既不像史书那般枯燥,也不像传说那般无据。书中列岀了大量的史料照片和参考书籍,可见是经过一番认真考据的。读完此书,除去那些印象深刻的趣闻细节,有两方面让我特别感慨:一是在几百年前的江户,识字率竟然已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而垃圾的处理也纳入管理,虽说是特殊国情,但着实让我有些羡慕和佩服;二是那时候的情爱观,作者谈初恋、谈夜这(日本自古以来的夜袭风俗)、谈众道(同性之爱)、谈心中(殉情),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文化中更深一层的执着——其中每篇篇末的那句问话“你爱我吗?如果爱我,是否愿意为我……”更让人内心怦然一动。说到这里,扯些闲话。以前曾猜想茂吕美耶是个比较年轻的女作家,去看她的个人网站才知道和我母亲年龄相仿。她离异,有两个儿子,养了一堆猫猫狗狗,为了孩子和前夫保持着罕见默契的友情,带着深深的恋父情结独自生活(她不到二十岁时父亲已去世)。这样的女子,难怪会用那样的方式写作——很多事她已看过了,看开了,眼神不再天真,却仍然坦然乐观。她是一个客观而平静的导游,带着读者去看那个年代的日本,把有趣或者有意义的地方不慌不忙指点出来。我猜想,写这本书的时候,她也许带着淡淡微笑。
  •     带子博客nikita借给我的茂吕美耶日本文化系列好读。读到第二卷《江户日本》时,赫然发现作者也有覆述那个经典的〈八百屋阿七物语〉(我最初是从新井一二三的文章中读到)。蔬菜商店八百屋的千金阿七,真有其人,她在避火难时邂逅武士公子吉三郎(在新井的版本,吉三郎是侍僮),为了与他再续前缘,不惜纵火。结果未能再见情郎,当场被捕,最后死于火刑之下。茂吕转述的正是井原西鹤的《好色五人女》版本,内容更详尽。原来阿七与吉三郎第一次接触,是阿七母亲见到吉三郎想用镊子拔除食指上的小刺不遂,着手巧眼利的阿七来帮忙。就此一拔,情火便燃起来了。这也难怪,到底是极细腻的亲密接触。意外的是,原来故事在阿七被火刑处死后仍有下文。话说吉三郎未遇阿七前已有爱人,而且是“男朋友”,阿七不过是他的“外遇”。吉三郎是“众道”(男同性恋)中人。(看来将《好色五人女》送检淫审处,又会被个别审裁员评为二级。)茂吕说,众道在日本向来是寻常事,在武士和僧侣间更是风尚。故事继续,吉三郎一方面为间接害死了阿七而内疚,同时亦无颜面再见他的“盟兄”,最后出家为僧。那位盟兄苦劝无用,自己最后也出家了。茂吕介绍江户时代的情色爱恋多姿多采,而且开放程度,较现代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的“夜这”(男子夜袭女子寝室偷香)和众道更是前卫得来有规有矩、光明正大。食色性也,人对性有各种欲望本来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说到日本现在变成了色情产业的第一大国,茂吕认为“这是明治新政府抑揭日本传统性风俗的结果。”““日本传统性风俗本来极为符合人性,也与多神教、母系氏族社会的日本风土对路,但明治新政府为了确立“文明开放”新社会道德,积极引进西方一神教教条的性爱观和恋爱观,崇奉处女膜,推崇恋爱与婚姻必须一致,强制国民坚守一夫一妻制,弹压扎根于全国各地的性风俗,并制定父权至上的长继承权……。于是,本来光明磊落的性爱,变成偷鸡摸狗的行为;本来公平合理的民风,沦为伤风败俗的代表。国家抑制国民人性,约束国民性欲,后果便是今日漫无止尽的色情产业。””东洋文化跟我们几千年以来的华夏文化不尽相同,我们的父系社会也比日本的历史久远,似乎也应该比江户日本规范保守吧。然而茂吕说的,也实在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有些人性特质,要是不容摆上台面,躲在台底偷偷进行只会更扭曲更抑压,也更自欺欺人,反弹起来也会更稀奇古怪。近日看到朱处长的新闻,婚外情或寻花问柳固然是伤害家庭的事,但至少犯不着要抑压到要缩要逃,完全将一个领导人的风范毁于一旦。原文(附相关连结)刊于:http://blog.age.com.hk/archives/647
  •     個人不是那麽喜歡江戶日本那樣的町民習氣,這是一個鎖國的時代,沒有開放戰國時代的人才和開放貿易,以及平安時代的文化和神聖,那是浮華,自大的時代...........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碰巧在教母級女優 飯島愛 過世幾天后,看了一段粗淺介紹江戶時代(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文化的書的電臺節目(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里面提到了日本的色情文化。不敢獨享,敘于此處,也讓我們更加了解一下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女人...
        
      在江戶時代,色情業當然是江戶(如今的東京)最為發達,除了一般的妓女,還有日本特有的藝伎。人們常說:藝伎賣藝不賣身,但其實藝伎遇到了自己心愛的男人,也會獻出自己的肉體,但與妓女不同,并非純粹的金肉交易,而是一種一輩子的彼此關照和依附,或許更像是一種男女的戀愛(主持人 梁文道語)
        
      而藝伎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對自己身體的投資,也似乎比妓女來的高檔,作為藝伎的最高等級:太夫,更是對自己的身體關懷備至:她們對身體是一種藝術般的雕琢:對身體有害的食物絕不入口,沐浴的時候一定放菖蒲,衣物也都要薰香,女陰處也要放香袋,陰毛要時常修剪,并且要用醋來揉擦,使之又柔滑又細軟...
        
      聽到這里,我不僅想入非非地意淫起來,聯想到看過之前n部的日本a片,以及里面的女優,這些高級妓女才是真正懂得自己,職業和男人的女人,而與之相比可憐的現代女優們,在普遍不景氣的經濟大環境中,入了此業,除了拍攝前的被吃豆腐(有些直接被X),挑戰限制級的內容,行業規范的普遍落伍與權益較難保障,簡直天壤之別。(當然要想熬到太夫就像一線av女優一樣,個中滋味唯有自己知道)
        
      其實結合艷照門,當時的江戶時代的太夫(頂級藝伎)更像如今一部分演藝圈的女星們(當然,你知道,我不是說全部的女星們,而且,我也只是說:像...)
        
      ps:沒有任何歧視如今女星的意思,如果有類似的存在,也只能說明整個演藝圈乃至整個社會風氣與對她們的觀念存在很多弊端和偏見,她們是無辜的,往往身不由己...
      -------------------------------------------
      貼此更合適...
  •     200706
  •       一个日本人能够写出这样的中文,风趣、生动、别具一格,实在是令我这个中国人惭愧,我想我们多数中文作者是达不到这样水平的。值得品读的一本好书。
  •     个别地方用语比较别扭,是为了防止被和谐。
  •     她們的這些努力,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別人,她們的身體,是她們的工具。你說的對,她們對自己的身體,是一種投資。
  •     读的电子版 但真的很有趣啊 里面有好多小故事挺好玩儿的
  •       关于江户时代的社会的细节写的很细致,单纯地看日剧或是从其他书中了解到的往往只有一鳞半爪,这次倒是扫盲了。其中几个地方印象很深:
      江户时代的食物,最有趣的自然是牡丹红叶锅。
      服饰的话,日剧里总能看到武士和庶民的衣服差别极大,这次也算知道为何了。
      教育方面,日剧里也常常出现女性(包括年青女性)写字的场景,虽然其人家境贫寒,今次方知,江户时代的识字率颇高,单论江户城的话,已达百分之百。难怪难怪。
      爱情方面,"夜这"风俗算是霓虹特有,虽然...奇葩了些。
      说到爱情,还有"心中",便再说一说吉原。霓虹金这一点上始终改不了,就是爱搞些极尽华丽,只能用来观赏的东西,太夫就是此种产物。偏还有文人贬良家而赞妓女,真真可笑:若你有能力叫一家老小过得好,你媳妇何须省吃俭用擤鼻涕一次只用一张手纸?便是娶了个天仙太夫回家,要么对方也得家长里短为你张罗,要么日子过不下去两人一拍两散或是齐齐饿死。
      公允一点说,无论是太夫,还是花魁,确实富有魅力。书中写道女人也被太夫的魅力折服,也正因如此。错不在太夫,在于男子的劣根性。
      "心中"有许多也与吉原有关。宫九的虎与龙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落语段子,为了衣服而诓着一个情人与自己殉情,这也是吉原女子的可笑又可怜之处吧。
      幕府相关的破事已被大奥,笃姬等等科普过了。不再多提。忠臣藏的故事倒是第一次耐着性子看完了,然而还是不能理解,这样三观不正,善恶不分,只一味要为主君讨还公道的武士道精神。
      最后吐槽一下这个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的社会等级是很分明的,庶民在武士眼里跟草芥也差不多,武士在主君面前也十分卑微,大名又对将军毕恭毕敬,想要出人头地什么的已经是传说。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将军也受到各种规矩的束缚(参见对太夫好奇的某公),武士更是有许多的戒律(参见蒙脸去吃小吃的某人),庶民倒是自在,然而也够穷的,逮着饭团都不停乌麦乌麦,商人倒是略好些,又有钱,又不用被束手束脚,可商人照样得对官员恭敬不已,而且就算你再有钱,有些东西你身份不够还是不能用(这点可以对比娑婆气中少爷的破草屋跟江户城随便哪间屋子)。
      中国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可以出人头地,广大老百姓是不识字的;霓虹则是老百姓识字,可识字也不代表你能改变阶级。这是两国社会的有趣反差。
  •     八卦讲的风生水起,众道和花魁那段看的目瞪口呆,LGBT原来早年间跟武士道还有渊源,看过德川家康后再看这本书,突然一下很多东西能串起来了,要变作者脑残粉
  •       书中有些东西挺有意思的:
      
      武士阶层的各种基情,出现的原因暂且不论,就从时间上来说,16世纪(15XX)刚好和明代中期是相重的,那时候的中国士大夫们也是很好这一口的。这难道是巧合吗!
      
      没想到那个为了验证鳗鱼是否有毒,让乞丐先吃,结果却被乞丐忽悠的故事原来是霓虹的,从小就听过,只不过版本是蘑菇。
      
      没想到那么早的时候江户就有救火队员了,真是繁荣的都市啊!
      
      各藩原来就是各个城镇甚至村庄,有点儿像古希腊的城邦时代,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总算是明白了火影中为什么都是什么一两个忍者村就是一个国家了。
      
      所以感觉霓虹很是精致,虽然没有中华的恢宏大气,却有一种小巧玲珑之美。
      
      岛国就是有岛国的好处,小,而且躲避了各种外敌入侵。可惜当年的宋,明两朝,虽然建立了高度的文明,最终却被外族毁于一旦。
      
      
      
  •     喜欢《江户日本》这本书!通俗易通,很长见识。
  •     挺有乐趣,但偏于浅显
  •       相比之下,更喜欢之前汪公纪的那套书,当然完全不一样的侧重点,所以不是说这套就不好了。而且说来无论作者的翻译还是她的原作,都可以用上乘来说。
      
      现在要找一个能在感情、文学性以及对读者(观众)的了解度上做出如此人性化均衡的翻译者和作家,也不太容易了呀TOT
  •     比较有趣,不过还是觉得文字上和趣味上缺点啥,相比之下《一日江户人》更好一点
  •     才发现这是六年前的书评了,而作者已经注销了,自己竟也是第一个回帖的,不禁黯然,点了下“有用”,感觉仿佛在凭吊什么一样,那就这样别过吧!
  •       《江户日本》虽然是比较城市研究课程上推荐的书目,但我想它绝然算不上是一本专业书籍,至少从我在如此繁忙的一周之内竟将它整本阅读完毕还不曾瞌睡就可看出。
      
      连我这种对日本从不感冒的准反日分子都津津有味拿起来便放不下,看完《江户日本》后,唯一能说的,便是有内心而发的肺腑之言:真长见识了!
      
      所以之前推荐予他人的时候,总是说这本书说到底就是八卦,不过八卦的不是现在的当红明星艺人等等,而是江户时代的日本民生。不论什么话题,作者都有本事找到当下读者最会感兴趣关心的视角切入,风格亦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到了适当的时候也不忘抖一些惊世骇俗或趣味横生的遗闻逸事,用的叙事手法与语言风格也是纯粹当代流行语的风格,还不忘插入一些当代的人事物来作对比,霎时这些远古模糊的白纸黑字变得都形象起来,更让读者觉得亲切。不过也会错以为是自己时空转换不仅回到了江户时代还成了一名如假包换的江户仔,还是自己看的不过是一本现代的八卦民俗风情通俗读本。作者显然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揣测了半日心理才贴心地动笔写书的。
      
      这广告词写得有点恶心烂俗,然而《江户日本》确实写得好。当然,如果仅仅是八卦的话,那也不会让人长知识了。学历史的可将此书仅作消遣一读,也不会觉得太浪费时间;普罗大众读来也不觉得沉闷深涩,支出较少脑细胞,便可收获颇丰。
      
      作者茂吕美耶也是个奇人。生于长于台湾的日中混血儿,初中毕业后返日,二十岁为爱弃学嫁入豪门,二十八岁离婚后只身携一双儿女飘洋过海远赴中国郑州大学留学,卖过古董学过甲骨文,乐观抗癌逆转人生……若是看她生平,也能理解她为何独独钟情江户,更能够写出这般江户的江户了。
      
      说到底,她自己身上不也正沾染着最为正宗的江户仔气质么?所以她要是写起江户来,就不是史学家在做考据做文章,而是自己在写自己呢。
      
      所以她也只把末后几张纸留给了幕府将军与大名。忠臣藏四十七义士的故事虽是德川幕府时期少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出武士道挽歌,不得不书,却也写得云淡风轻,只让人为武士道的浪漫凄美而唏嘘感叹。不过,或许那便是当时大众民生对武士们的印象吧。
      
      大半本书,写的都是普通市民社会的民生点滴,饮食、生活、情色、娱乐四大类,大抵如今不少时尚娱乐杂志精华集合起来,也不如它来得精彩生动。连个参勤交代这般死板的幕府制度,跑到她笔下既没有疏略精要主题,可还是写得绘声绘色,看的人就算原本彻底一头雾水一无所知也已经能够在脑中勾勒出这大名出行的行头气势了。
      
      看到后边心情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大悦,喜爱茂吕挑选的话题,喜欢她讲故事的方式,总是想要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要告诉读者的江户日本社会,是浮华凡尘?是蓬莱仙境?是芸芸众生?可是到头来还是那三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字了:浮——世——绘。
      
      然而便是这三个字,日本的浮世绘果然是丝毫不差地传神表达了日本市民社会的精髓了。再无其它更好替代。这也是浮华凡尘,然而就算是纵情声色,那也终究没有一丝花花世界的奢靡气质,这也是芸芸众生的日常琐碎,可是就算是长屋中一介庶民也不见活得灰头土脸,个个都是有声有色值得一书的;这也是蓬莱仙境,可那里边的神仙都时兴饮酒作乐花前月下。
      
      要说茂吕写得最好的,还当数饮食与情色此二章,不得不感叹真所谓食色性也。江户时期的日本人只食素菜与鱼鲜贝类,却是想方设法将寒颤的材料变作美食的江户庶民的故事更抓人眼球。而说起男女情事,原本风化史便是不管是正经还是不正经读史之人最爱钻研的一段,茂吕将日本的情色文化写得活灵活现,没有落入庸俗也未刻意搬出学术术语来故作高深,却倒是对于日本无论男女还是男男之间的感情逸闻冷眼旁观之颇有一番感悟,或许也是生平坎坷所至。才子佳人终究及不上祭口果腹之美食。那些道听途说来的佳话传说以一位女子细腻的心灵去品读,不禁让人顾影自怜黯然泪下,无论爱的是谁怎样去爱结果如何,都比无爱来得强啊。
      
      “你爱我吗?如果爱,愿意为我抛弃一切随我浪迹天涯吗?
      
      你爱我吗?如果爱,愿意忍饥挨饿、翻山越岭来“夜这”吗?
      
      你爱我吗?如果爱,愿意为我口衔菊花堂而皇之切腹殉死吗?
      
      你爱我吗?如果爱,愿意舍弃身份地位陪我行走心中道行吗?”
      
      然而这些个生死相许海誓山盟又真能承诺天长地久或只在朝夕的真爱么?或许是不相信的,却也要强迫自己去迷信传说。日本人或许并不在乎柴米油盐百年夫妻,便是那瞬间轰轰烈烈的绽放后凋败,此等爱色彩最浓洌来得最刻骨铭心的,便是真爱了。或者是知晓感情不过朝生夕死,那还不如在它正最当红的时日了断,便无机会留下遗憾与破败相了,也就便是圆满的了。
      
      不过茂吕这四问问得竭尽全力,痛彻心肺,为了我,用你的行动与生命来证明对我的爱,反到更像是现代烈女子的要求与呼吁。真的不用在乎我是谁你是谁,要的是你浪迹天涯翻山越岭切腹殉死心中道行,如此而已。
      
      看日本人写的江户日本,总感觉似乎古代日本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穷,但就这一点,普普通通的长屋庶民工作三两日便可将一月房租赚进,放在如今听来实在是闻所未闻的桃花仙境,若真有此等美地任谁不会趋之若鹜。可他们穷却也是同他们享受生活一样实实在在,不过穷酸相倒是没有,打肿脸充胖子也不是长久之计。
      
      江户仔之江湖气质或许便是在于这“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习性了。对外是汪洋大海,岛国自然地域狭小而土地贫瘠,经济农业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不过有大海作天然屏障与外头的交流自然困难,所以没有比较便不知道差距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简陋得多么可怖,也因为看不见人家的好,也没条件得到人家的好,所以心境自然平和起不了贪念,有些像是笼中之鸟井底之蛙,却日子也是过得滋润,因为所求不多。对内的话,森严的等级制度将人钉死,江户城的城墙便将将军大名武士的那个世界与普通庶民的世界仿佛生死相隔一般永远分离。对于庶民来说,对于武士将军阶层的敬畏与尊重那是天经地义的,但要说起是否有感情?或许倒真是没有。在中国,庶人可以发愤读书考取功名于是也进入了那上层的士人阶层也算是出人头地有个盼头,所以好歹上层与下层之间也算是互有些许切肤之痛,那感情便复杂许多。而在日本,连幕府制定的法规也清楚暗示着两者是毫不相干不可同日而语的,更没有那一天可以奢望着两者之间出现交集,因此既然不存在什么感同身受的可能,也就对彼此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而要说被置于下层庶民是否甘心?必然是不甘心的,然而在日本注定了的身份无可更改,所以对于那些武士将军再多羡慕与嫉妒都是无用,自然也就不会垂涎不甘那份地位,而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在自我伸张上没多大可能,那便只好找第三条途径来发泄那隐忍心中的不甘了。
      
      所以日本的流行世俗文化从来不是来源于宫廷或者上层阶级,却都是彻底的民间产物。从天妇罗、寿司、关东煮这些美食说起,都是从江户街头的路边摊流行起来,而当时的武士大名因为身份关系连品尝都无路品尝,这点也颇让江户庶民们得意;而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江户乃至日本女子的服饰潮流都是从吉原烟花市这等场所流行起来的,当时的女子无不纷纷效仿吉原中游女的服饰打扮自己,一来是日本人对于无烟工业的态度令人乍舌,二来普通女子宁可学烟花女子也不愿效仿将军夫人也算是一种讽刺吧。
      
      一般说来,被统治阶级隔绝于外仅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下层民众,尤其是当没有任何指望和机会摆脱命运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玩世不恭享乐人生的风气,因为除此之外便没有什么可追求,也仅有此种途径来忘却被疏离感带来的痛苦。加之本身的地理与物质条件限制,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江户仔气质就更能理解了。
      
      既然说了我只能做一只虫子,成不了大器,那我就做一只天天在度假的虫子,那也好带不亏待了此生。
      
      《江户日本》中的江户仔们实在是和我们想象中誓死忠君军国主义又过劳死的日本人形象截然不同。或许是当“黑船”频频出现给岛国带来了撼动与冲击,被迫迎战又看见了差距,才意识到自己活得多么可悲,自欺欺人的可悲;而明治维新全盘西化自开了江户城隔绝庶民与贵族的大门,无论是人事还是制度上的钳制都被打破,加之外部咄咄逼人的进攻逼得你不得不前进,江户仔们也就只好抛弃了得过且过享乐半生的生活态度,正是这种气质误国害人,而武士道便成了政府大力鼓吹而纷纷效仿的对象了,而刚刚出台的天皇崇拜更是给了这种精神一个普通庶民能够接受的基石。
      江户仔们便在这一把大火中付之一炬,只留下了一整个日本岛铜心铁肺的日本武士了。
      
      配合课上看的《花之武士》,更是深有体会,那种坐在灰堆里边家长里短的江户仔,在我们如今看来是活得卑微可怜,而他们也都是怡然自得如此一代传一代。关于和平与宽容这样的话题放在那时的江户来说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那个在晨曦中静静蹲下系上鞋带转身小跑着离去的身影和什么对于宽恕的觉悟毫无关系,那若隐若现并不明了却在那时准确地出现在我脑海中回荡的小曲儿,正说明了这不过是一个关于江户仔气质胜过了武士道精神的美好传说。
      
      只可惜,如今我们只有这一本《江户日本》来缅怀那早就已经不见了影儿的江户传说。
      
      其实,谁说那时的武士身上也没沾染一点江户仔的气质呢?有诗为证:
      
      春风吹,樱瓣飞
      
      离情依依眷眷心
      
      吾亦惜,吾亦恋
      
      此情此意谁与诉
      
      这不是什么花间词,而是1701年于松之廊拔刀砍伤吉良上野介而被判切腹自杀的浅野长矩的辞世诗,怎样看来都沾着一股浓浓的脂粉气。明治维新革走了江户仔气质,顺带把武士的浪漫美学也一同留在了那个时代。与如今相比,那时的武士个个也都算得上是“花之武士”了啊。
      
  •       看到的时候以为是本很闷的书 而且自己对日本没有兴趣,但读下来发现蛮有趣的,一边看一边笑 关于美少年之恋的那篇(不知有没有记错)反正就是男人爱男孩的 ,很唯美
  •        最近身边的人屡屡被小偷骚扰,且现在的小偷极为穷凶极恶,被发现了不但不跑,反而对你怒目相对,步步紧逼,视乎你欠了他什么东西,就差伸手上来抢了。
       所谓盗亦有道,江户时代的怪盗“鼠小僧(nezumikozou)”,十年闯入九十九家大名宅邸,偷盗三千两百两。但鼠小僧在平民心中是英雄,因为他只偷盗,不伤人,只偷富人,不偷穷人。鼠小僧入狱后,每天收到的礼物堆积如山。处决那天,沿途长达两公里的路边人山人海,为他送行。而之后每到逢年过节,都有人去其墓前祭拜。同样,十二代将军德川家庆时代的黑社会头目国定忠治在路上遇到正派的老百姓都要摘下斗笠或头巾以表敬意,而且终身不穿袜子,表示“自己非正派人,没资格穿袜子”。以上都是来自Moro Miya《江户日本》的记载。
       这本书最有趣的部分是关于江户时代的饮食。而日本美食里,我觉得最好吃的要数鳗鱼了。当时在江户城,鳗鱼师傅光是学剖鳗鱼就要三年,而且鳗鱼要从背部开始解剖,因为从腹部开始解剖,是对武士切腹行为的亵渎。。。。。。很是讲究。而这个时代的欧洲人不吃河鳗,而吃海鳗,大的有60磅重,据弗莱切在《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中的记载,人们在海鳗打上来之后要精心喂养,然后再烹饪。一般用酱牛肉来喂食,有些甚至用奴隶的肉,很是残忍。沃尔什在《吃的大冒险》中对鳗鱼的加工描述也别有心裁,首先在鳗鱼外面裹了粗玉米粉,然后旺火煎得很脆,这样就又烫又嫩了。记住,吃的时候不能用叉子,要用手捻起来吃。不过这种美式的加工方法让我想起开封菜,并不是很有胃口。总之,对一条鳗鱼的加工从饲养,解剖,到烹饪,食用都要用心细致,不能毛躁。听过现在的人用避孕药来喂鳗鱼,催其生长。
       回到小偷。记得以前的小偷技术很高的,我被偷了几次都丝毫没有感觉。而当下下手每每都被发觉,看来现在的小偷阶层也没有静下心来,苦心钻研,已经业务不精了,存在急功近利,利欲熏心,浮躁的心理。他们那凶恶,贪婪的眼神,简直就是在说:“不行,咱就抢吧。”
       回到鳗鱼。主编这几天去日本访问了,不知道回来带什么礼物给我呢,从这段时间他随手打赏我的都是吃的来看,很可能礼物是食品,如果是东京的“蒲烧鳗鱼(kabayaki)”朝发夕至,就再好不过了。真是让人期待啊!
      
  •     是个人都看得明白,深入浅出么
  •     把这个和一日江户人来看就会更体味到江户时代日本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文化呢
  •     论文需要,一翻而过。
  •     嘻嘻~~ 握个手~~
  •     呵呵 其实随便看看的话还可以拉~~ 本来就是大众书的做法 。 我原先是批评自己的 读书太苛刻了 。 借了读读也不妨哦~
  •       就个人喜好不太喜欢看女同志写的书,买了很久才找时间看完,内容挺有意思的,不过少有惊喜啦...有话没有说到底的感觉
      
      
  •        以武士道为精神内核的日本文化,在江户时代定型。但江户时代绝非武士阶层独享,它更像是市民文化的盛宴和狂欢。浮华世界,你我共享,浮世这个词,最贴切地表达了江户时代的特色。
       但到底怎么浮华呢?这本名叫《江户时代》的小册子将为你解说繁花似锦的300年时空长卷,绘声绘色为你演绎另一个时空的《清明上河图》。
       繁荣和稳定催生新型的文化。结束了战国纷乱的日本,迈入了世界历史上少有的长期和平,在一个自闭但又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大陆文化逐渐沉淀,武家文化慢慢消化,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逐渐成形;东京城市规模扩大,商业繁荣,新的阶层崛起;人口增加,流动性增大,社会在富足的漩涡里自由旋转。如此优良的大环境,不产生百花齐放的文化才怪。
       作者在本书的前半部分,着重描述了市民生活多姿多彩的一面,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之处仿佛身临其境。不明就里的人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江户人吃的很丰富,穿得很麻烦,读书可以不花钱,文盲率很低,谈恋爱很自由,性生活更人性,同性恋很公开,卖春理所当然,歌舞伎诞生并大放异彩,茶道花道异彩纷呈分支开花延续至今。
       后半部分描绘了幕府、将军、武士和武士故事,别看武士阶层带刀领薪一脸风光,其实被禁锢得发慌,不能随便娱乐不能随便犯错,日子过得胆战心惊。但幸亏幕府集权方式比较落后,远没有到达中国专制制度般随时对地奴役百姓的境界,百姓生活相对宽松自由,想干嘛干嘛,活的好不惬意。
       统治阶层和被通知阶层两相对比,市民生活妙处不言自明。
       当然,如果是个局外人,很难体会到如此的妙处。对江户时代市民生活的赞许,隐含着作者的日本身份认同,台湾和大陆对她或许只是个经历,或许还捎带不愉快。根在日本的表现,无非就是文字中处处饱含着归属的热情和永远无法释怀的眷恋,还有浅浅淡淡的优越感。对于一个用心搭建文化桥梁的女子,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求全责备吧。
      
  •       虽然是日本人写日本历史,但很难看到作者的任何“观点”,更多的只是平白的描述而已。文字非常有画面感,读完后,可以勾画出白描的江湖风情。作者算是半个中国人,文字风格非常中国,阅读不会有任何不顺畅的地方。不过本书不算是历史。
  •     清淡的小品文,是从《枕草子》继承下来的么?
  •        先前曾在假期时看过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物语日本》,个人感觉这本《江户日本》更好看一些。作者用她那俏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江户时期的日本社会,不能说面面俱到,可也基本上有了个大概轮廓。我想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以后阅读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会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日本江户时代的,某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习俗,比如,“江户时代的女人,如果将牙齿染黑的,肯定是已婚妇女;牙齿不但染黑,又将眉毛剃光,则必然是膝下有孩子的妈妈。”又比如日本传统性风俗“夜袭”(男子于夜晚到女子寝室偷香窃玉,黎明前离去的风俗);江户时代武士社会中的同性恋(恋童癖)于庶民社会中是一种雅癖。还有一些以前闻所未闻的,比如,日本国花是菊与樱两种,菊花是皇室象征,日本护照与议员徽章图案都是菊花;但樱花成为国花的历史却是始于明治时代,而且还是本居宣长的主张呢;梵高、莫奈、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均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神秘的浮世绘画家东洲斋写乐;怪盗“鼠小僧”次郎吉;使明治维新延后一年的“池田屋骚动”;有“德川家康再生”之称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称为“犬公方”的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等等。
       另外,作者还介绍了有名的赤穗四十七浪士的故事。以前通过《菊与刀》等书,笼统地知晓了这个有名的日本侠义故事,而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地讲故事,而是截取了几个片段来叙述,使里面人物有血有肉。所以通过这次阅读,这个故事在我的心里渐渐清晰丰富起来,也逐渐明白了日本人对《忠臣藏》如此的着迷的原因,正如作者所说:“四十七义士的行动,是统合了战国武士气质与江户武士道形式美的代表••••《忠臣藏》并非单纯的复仇剧,还网罗了背叛、面临人生歧路时的抉择、世间舆论、幕后支撑人士、将军与地方行政官员的对决等种种人性要素,现代日本人才会视其为‘男子汉终极美学的罗曼史’。”所以西方人永远都不会懂为什么在他们看来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却会引得日本人如此兴致勃勃的。文化差异的作用非同小可。
       本书的《半七捕物账》中选了《堪平之死》这个故事,与《物语日本》中的《半七捕物账•阿文的魂魄》相比,无论从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形象来说,都逊色不少。很令我失望。
       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汉语能说得这么好,能把江户时代的社会介绍得这么栩栩如生,仿佛作者就生活在其中似的。了解某段历史,需要正统的教科书介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普及读本来了解,作者很少涉及历史上的大事件,这些事可以交给教科书来完成,作者更多描述的是庶民的生活。庶民也许不能参与到历史中的大事件中,更不要说在历史上留名了,但每个人不正活在历史当中吗?几百年、几千年之后,当我们后代的后代,潜心钻研历史,极力想象我们现在的生活时,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PS:书中讲到江户时期的园艺,不知为什么突然对树这种植物浮想联翩,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世界上最长寿的树,要算非洲西部加那利岛上的一棵龙血树。五百多年前,西班牙人测定它大约有八千至一万岁。这才是世界树木中的老寿星。”百年的老树也好,还是千年的老树也好,面对人类世界的纷杂错乱,风起云涌,不知做何感想?他一定看得比任何一个人都透,如果你能说话,请你告诉我吧。也许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言已胜过一切。
       下辈子我愿作一棵树。
      
      
  •     真是本不可多得的睡前读物啊!
  •       茂吕美耶是何许人也?我不必多说也不该多说。单看书中的文字,竟是如此之好,介绍的详细不必质疑,也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我想她的优势就是她是用中文写作的,这样读起来便舒服许多了。
      我喜欢她的文字以及那些引子,尤其是在说江户的爱情的时候,那些文字美极了,每一个字都仿佛闯进了我的心扉,太神奇了,我恨不得把他们记录下来,但是我没有,因为我想忘记他们才是最美丽的吧。
      想了解日本的朋友们不妨去读一读,真的不一样。
  •     这本书 我仔细看过 写的很可爱
  •        刚刚迷恋上日本时,喜欢平安朝的浪漫绮丽,它有多愁善感的紫式部,神秘莫测的阴阳师。现在喜欢的则是江户。
       如果说平安是一首和歌,江户就是一行俳句。
       江户没有平安的奢华,相比之下略显平淡,但是在这个朝代里既有腥风血雨的武家战斗,又有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
       如果说平安是一位古典宫廷美人,江户就是一位浮世市井美人。
       平安的美美得虚幻,江户的美美得实在。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二本茂吕美耶的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江户的市井风貌,还能了解到德川各代将军的趣闻逸事。
  •         才读了四五十页,先简单评价两句。
        我还是“颇有偏见”的,一读序言便觉出是“大众书”,可亲之感立马减了半。非常坏的毛病。文笔自然不可能如推荐语所说的“比中国人写的中文还要好”,会相信这种鬼话就枉学传播了(现在连网上口口相传的好评都半信半疑了,也真可怕,有一天突然就想:我还能相信什么呀?。。。)但写的事儿还算有些趣味啦,只是终究以为它拿来消遣罢了(其实又有何不可呢?还真“盐水”,真以为只有研究性论著好了?),略长些视阈。
  •     讲的还挺有意思,太浅
  •     我家小妹喜欢,半价买来给她翻阅消遣。
    如诸君所言,不过如此。
  •     姐姐我更喜欢平安时代人鬼共存的吊诡与风华,江户时代是热闹的世俗生活,听得见小贩沿街的吆喝。
  •     有趣,不过真实性待考,居然还附了一篇半七捕物账,骗稿费啊?
  •     小人物版江户简史,以作者的经历来看日本文化对台湾的影响。
  •       最近最开心的事情是买到了茂吕美耶的《江户日本》和《物语日本》。其实还有一本《平安日本》,但是没见出版,我慢慢的收吧。
      这两本书非常非常好。作为书,封面的绘制风格和质感,书页纸质,还有插图,都和内容非常衬,当然最赞的还是内容。
      这位美耶大姐十分令人钦佩。
      这本书是用中文写的,用词文雅,风致嫣然。就算我从小用中文读书写作,到了同样年纪可能也达不到美耶的水平。以美耶的经历来看,幼年应该受过比较传统的国学教育,底子打的好,后天再继续用功,几十年下来,有这样的水准就不奇怪了。
      最早当然是通过梦枕貘才知道茂吕美耶。我只看过一点点美耶翻译的《阴阳师》,不过感觉这种闲寂的语感应该最适合梦枕的原文,以及平安朝的感觉。和大陆翻译版《阴阳师》相比,美耶的语言异化感最轻,至于很多大陆的译者,应该算是完全没有写小说的天分吧,只是白糟蹋了原作。
      很多书评都在强调茂吕美耶的随笔集《江户日本》和《物语日本》的切入点多么平易,讲泡澡,讲天敷罗,讲花魁太夫,讲茶道众道极道。其实不是这么简单容易的。
      看的出来,茂吕美耶是做过仔细的考据的,不仅纠正了一些传说里面不实的历史,对人物和年代也都交代的非常准确。这是下过功夫的。
      这两本书都很容易让人一口气读下去,写作水准堪称引人入胜。选材的确都是逸事,都足以满足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心,但是也不是谁都能写的漂亮。风俗散文集满地都是,但是除了一般都会堆砌的大量照片外,有多少能「写」到节节精彩,这还得好好挑一挑。
      还是直接截取比较有趣的部分:
      
      《江户日本》 Ⅰ
      你爱我吗?——众道篇(1)
      
      有个故事非常有趣,是大名与大名之间的求爱过程。双方身份既是大名,求爱过程当然也就不同于等闲之辈。
      话说十三岁就继承出云国(岛根县)松江城城主地位的堀尾忠晴(1599-1633,祖父是跟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立下战功的堀尾吉晴,俸禄十二万石),十六七岁时,长得风姿俊秀,博得“天下无双美少年”赞誉。当时二十三四岁的加贺金泽百万石城主前田利常(1593-1658,前田利家四男,青史流芳的名主),对忠晴醉心不已,于是托某位幕府旗本当媒介,转达情意。大概是回复还算不坏,那位旗本马上设宴充任月下老人,想牵这一条红线。
      当天,总计五人出席晚宴,月下老人旗本和其他两位陪臣,途中便退席了,打算让当事者尽情去谈情说爱一番。
      一位是遐迩闻名的美少年(但身份是一国一城之主),一位是势力仅次于将军家的加贺国之主,彼此年龄也相差无几,想必可以鱼水和谐,琴瑟相调。没想到……两人相对无言,有的只是沉默,沉默,沉默。
      年长且是求爱者的利常,焦急万分。暗忖,好歹也得说一句上道的甜言蜜语。凑巧当晚月明风清,于是利常按捺住扑扑心跳,打破沉默:
      “今晚月亮很美。”
      此时,如果是等闲之辈的美少女,大概会回个娇媚微笑,睁着大眼睛,点头回说“嗯”。
      但咱们的美少年不愧是一国一城之主,当下就回说:
      “看来尊兄特别喜欢月亮,那就让尊兄自个儿畅意观赏明月吧。在下先告辞了,免得干扰尊兄吟风弄月的闲情逸致。”
      说完,尽管月下老人旗本与陪臣拼命好言相劝,最后还是扬长而去。
      利常的那句“今晚月亮很美”或许有点笨拙,但对方可是权势仅次于幕府的大国之主,怎可以就这样甩头就走?这不是太不给人家面子了?即便是倾国倾城美女,恐怕也不敢如此大胆妄为。不过,这是咱们现代平庸之辈的看法。当事者的利常虽然丢了面子,却更加茶饭不思,坐卧难安。
      日后,美少年忠晴表示欲择日拜访利常,以表谢意。利常听到这个消息,雀跃三尺,马上命人兴筑迎宾室,三个月前就翘首引领,天天盼望重逢日期到来。
      这一天终于到了。利常一早就准备妥当,只等贵宾光临。不料上午10点左右,使者捎来忠晴急病的信息,告知主君将无法践约。利常气急败坏,整天裹在被窝里长吁短叹。家童送晚饭来时,也大声斥喝:“吃不下!”使得众家童与家臣大气都不敢吭一声。
      下午6点左右,忠晴的使者又来了。这回使者表示必须在利常面前传达主君交代的口信。家臣看那使者一副寒碜相,又没骑马,想必是身份低贱的武士。但又不能拒绝,只好先向利常禀报使者来意。利常一听,连忙翻身爬起来,往玄关大跨步走去。家臣纷纷拦阻,一国之主怎么可以亲自到玄关接见使者?利常只回说:“管不了那么多了!”干脆三步两步急奔起来。
      来到玄关的利常大声呼唤:“使者在哪儿?”结果使者身后出现一位美少年,回道:“在这儿。”原来一切都是忠晴想试探利常心意的把戏。当晚,利常和忠晴到底度过怎么样的良宵,吾等凡夫俗子应该也不难想像吧。(以上典故出自1614年刊行的《宁固斋谈丛》)
  •     江户时代的民俗介绍。这本书介绍了很多方面,虽然不是学术性的深入,但是写得很好。最吸引我的必然是家光兄的众道啊。
  •     不喜欢江户的男人呢。怪谈类的看多的结果...........
  •     浅显易懂教科书 车上看完的 很方便~
  •       读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武士道里有众道。而众道居然就是同性行为。
      
      
      以前看阴阳师,每每提到和尚之间的同志行为。都觉得哇~~~~~
      
      
      现在才知道,原来,同志在日本是如此的盛行过。
      
      
      只是,同志的爱并不是因为爱所以爱。而是因为生存之需。
      
      女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同为武士的你,才能与我生死与共。
  •     我有日本战国情节!!!!T-T语言通俗易懂,特别适合我这种脑残儿。。。。
  •     作者是日本人,生于台湾,在大陆留过学。这本书以一段段轶事趣闻构成,叙事和描写都闲淡悠然,犹若品茶,全然没有翻译的感觉,应是中文写作。也许是台湾与日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更为完整,她的中文,读来颇为古意盎然。
  •     她們對身體是一種藝術般的雕琢:對身體有害的食物絕不入口,沐浴的時候一定放菖蒲,衣物也都要薰香,女陰處也要放香袋,陰毛要時常修剪,并且要用醋來揉擦,使之又柔滑又細軟...
  •       看完《一》再看《江》,感觉比较好,有由点及面的深入感,尽管后者本身也是通俗版的江户庶民文化展示。
      
      和服、长屋,园艺、茶道,相扑、旅游,美食、浮世绘……从将军到贫民,从武士到艺伎,无所不谈。对同性爱、色情业以及婚恋方式的解读,则像可爱的八卦。
      
      作者茂吕美耶,是生于台湾的中日混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来郑州留过学,所以,能够在日中文化间从容游走。她的几本书,都是直接用汉语写就,还建了个名为日本文化物语的繁体中文网站,谈市井日本记录生活随笔。
      
      最适合不习惯正史的读者。
      
      迄今为止,茂吕美耶出了5本自著的书,大陆发行的有4本。她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翻译,在台湾推介了宫部美幸、冈本崎堂的大量作品,更是梦枕貘(《阴阳师》系列作者)最信赖的中文代言人。
      
      
  •       茂吕美耶是一个中日混血儿,出生于台湾,初中后回到日本。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曾在中国郑州大学留学。 她是运途坎坷的日中混血儿,二十岁为爱走天涯弃学嫁入豪门,离婚后只身携带两幼子千里迢迢留学郑州,为了孩子和前夫保持着罕见默契的友情,卖过古董学过甲骨文,乐观抗癌逆转人生。此后以写作为业,用中文写作日本文化。最大愿望是当座无形桥梁,交流中国与日本的文化。网络昵称是“Miya”,制作“日本文化物语”网站:http://miya.or.tv,用中文写作日本文化,浏览人次近百万。此外,茂吕美耶的生活随笔区:http://blog.ylib.com/miya,每天亦有大量访客。她是一个温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日本民族的历史记忆,目睹不同时代的日本文化。她就如此默默地以简显易懂的美好文笔,传播着中日文化的交流。著有《物语日本》、《江户日本》、《平安日本》;译有梦枕貘《阴阳师》、冈本绮堂《半七捕物帐》小说系列等。最近miya大姐正在进行将《牡丹亭》译成日文的工作。
      
      
      
      
       起初,茂吕美耶在网上发表文章,多是一些个人生活随笔和心情日记,此外也翻译一些有关日本文化的趣文。她的文章不属于纯文学,她始终很普罗大众,关注的是庶民文化生活。从吃饭谈到洗澡,从忍者聊到怪谈,遇一题则追根溯源有头有尾。也由于个性的语言风格,得以成为梦枕大师《阴阳师》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miya大姐反复推敲语言,力求完美,这也使得《阴阳师》的中译本文笔优美,意境盎然,保留了原文神秘极富禅意的精神。由此成为梦枕貘大师最信赖的中文代言人。
      
      
      
      
      Miya大姐充满生活情趣,平日阅读面也较为广泛,尤爱奇幻推理和历史文化,因此,其文章也以历史与推理为主要元素,从一个题目入手,考证分析而后轻松叙述,使作品皆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她最新在大陆出版的著作为《物语日本》和《江户日本》。
      
      
      
      
      《物语日本》为作者早期“日本文化物语”网站上的文章集结。书里讲的全是琐碎驳杂的日本文化侧面,谈拉面速食面、说澡堂泡汤、讲忍者剑客、扯发财猫、《荒城之月》、《竹取物语》、岁时纪事的寻常小景,内容所及时时处处展现了日本庶民文化的根本性格。“物语”可说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在别的文化里微不足道的事物,到了日本,都成了大学问,禅道、花道、茶道、香道、剑道……事无大小高低之别,皆被钻研出了名堂,这些寻常里短在茂吕美耶说来无不头头是道。
      
      
      
      
      《江户日本》以江户城的生活为中心,通过介绍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种种习俗趣闻,勾勒岀熙熙攘攘的众生百态。江户时代可说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太平盛世,两三百年的德川幕府成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江户城。从将军到贫民,从武士到艺伎,作者描述江户人的饮食、生活、情色、娱乐、幕府、侠义、怪谈,叙述平实又生动,既不像史书那般枯燥,也不像传说那般无据。书中列岀了大量的史料照片和参考书籍,可见是经过一番认真考据的。
      
      
      
      
      从旅行、赏花、食物、园艺、浮士绘,幕府将军等话题起笔,茂吕美耶在文章中写其渊源、传说、人物到如今的遗留,相互独立,连缀起来就是一幅实实在在、悲喜交加的日本民俗画。书中虽然旁征博引、深入考证,但叙述却不高深,文字流畅而俏皮,分明有股江户时代的庶民娱乐气息。
      
      
      
  •     庶民文化之美!不错,看来《物语日本》还有《平安日本》,都该找来看看了:)
  •     写风土的文章尤为难写,写好了就是风骚,写差了就是土鳖。茂吕姐姐的笔法让我好好过了一把江户的隐。尤其是最后那段《忠臣藏》的背景,让人读完唏嘘不已。
  •     有趣的日本文化介紹,每本有自己獨特的敘述脈絡和方式,喜歡。
  •     內容說不上突破,惟經她查證的資料,不少也很有用。相對戰國日本而言,有感這本不論取材、文字甚至內容也較佳,雖然某程度上是因為江戶時代文化與社會發展大放異采為今天日本文化的根基所致,但至少她傾向描述鮮於勉強解釋。
  •     原来瞳姐也看过这本书~正准备去买《物语日本》。不知道Miya的另两本书什么时候能在大陆上市。
  •       在彼岸台湾,近几年活跃着两位以中文写作的日本奇女子,这就是新井一二三和茂吕美耶。两人有同样的留学和游历中国的背景,对日中两国同样怀着情愫,以同样流利的中文文笔,各自从一端带我们一窥东瀛世界的面目:新井一二三引我们留连现当代日本文苑的良辰美景,而这里要谈到的茂吕美耶则领我们穿越时光的长廊,尽览三百年前日本庶民世界姹紫嫣红的浮世声色。
      
       翻开茂吕美耶的《江户日本》,像是读着三百年前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卷的文字版,字句虽然浅淡,但内容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活的,你从中看到江户庶民的生活,象你早晨上班喝到的豆浆一样新鲜——
      
      《江户仔气质》说江户的职人数木匠和泥水匠最吃香,但没有一技之长的庶民也不是没有活计:
      
      没有技能也不用紧张,只要身体健康、双臂有力,能够挑起一把叫卖担子便行了。身强力壮的可以叫卖蔬菜、鲜鱼、木炭、油、盐、豆腐、刀刃、金鱼,甚至是租书;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的人,也可以叫卖鸡毛(用在毽子板上)、诗笺或色纸(七夕节用)、浮世绘(号外新闻)等。万一穷得连担子也买不起,那就准备一支锥子,于清晨或傍晚沿街喊着:“吹竹筒穿——洞——!”一定会有女人家叫你过去帮她生火。总之,只要肯干活,就不怕会饿死。
      
       《山芋与大黑》谈烤鳗鱼技术的费时:
      
      这个“一剖、二烤、三蒸、四烤”的技术非常难学,如果让一些冠军级鳗鱼料理厨师来说明,他们可能会一本正经向你说:“剖三年,串八年,烤一生。”……阿弥陀佛,还好我志不在烤鳗鱼,否则,剖三年、串八年、烤一生,那我休想嫁人了。
      
      《大江户恋爱》谈奇特而不离人性的离婚习俗:
      
      基本上,江户时代是丈夫有权休妻,妻子无权要求离婚。然而妻子也是有暗道可走。一是丈夫擅自典当妻子的嫁妆时,岳父可以出面要求离婚;另一是妻子干脆跑到“缘切寺”求救。神奈川县镰仓市东庆寺与群马县尾岛町满德寺,正是幕府法定的“离婚辅助所”。凡是在上述两家寺庙各住满规定日期的已婚女性,均可恢复自由身……这样看来,江户时代的女性地位,其实也没有现代人想像中那么男尊女卑。
      
       这样兴味盎然的文字在《江户日本》中俯拾皆是。作者明明写的是历史,却没有一般历史书的枯燥和沉闷,何故?原来作者与一般的历史书的写法,眼光不同,写法不同,笔墨不同,因此效果也不同。她的眼光是庶民的眼光;她的写法是炉边品茗闲话家常式写法,每个读者都是她的朋友;她的笔墨是正笔闲写的笔墨。正笔是指她对史实的推理演绎,走的的以小驭大路线,闲写是她以无数生动的小细节消解了史实的单调枯闷,这些细节松驰了历史、生动了历史,活泼了历史。她的正笔闲写就这样一张一弛,使读者在微笑中认识了历史:
      
      江户时代,有夫之妇若是红杏出墙,与别人通奸,丈夫即使将妻子与姘夫绑在一起,斩成四段,也不会被捕入牢。看样子,想偷别人妻子,似乎要具有“被斩成四段也无畏”的精神;而想吃河豚的人,也必须提心吊胆吃得惊心动魄,才够味吧。话虽这么说,很少有人会真正将自己的妻子与姘夫斩成四段,通常是由姘夫付钱了事。据说,一七三零年代,大冈越前守裁决了一宗通奸案,命令姘夫付赔偿费给“正夫”,金额是金子一枚,相当于七两金币。结果,这个判决,反倒成为一种行情,姘夫只要付出五两或七两,便可以偷人家妻子。
      
       与其说她以庶民的眼光、以细节松驰了历史、生动了历史、活泼了历史,不如说是改写了历史。虽然她也如一般正史,写了所谓幕府、大名、武士阶级的命运和生活,但那却是经过她的庶民的眼光消解的历史:“哎哟喂啊,大名真不是等闲人家担当得起的地位,还是当庶民比较幸福”。她的重心显然放在描绘更加广大的庶民的世界,不但以细节指出庶民比贵族、武士活得更单纯因而也更洒脱,而且指出现代日本衣食住行庶民文化的种种风习,正奠基于江户庶民的智慧和创造。
      
      浮世绘描绘“民众生活习惯和日常景象”,作为庶民的浮画绘画师东洲斋写乐的命运,某种程度上无疑是江户庶民命运的隐喻。茂吕美耶说:写乐创作浮世绘的“时间仅有十个月,而且不但来历不明,日后也不知所终,宛如一颗流星,来时无声无息,去时无迹可寻。” 不妨认为他是隐身于江户庶民的世界自在逍遥去了。或许对他来说,下笔惊风雨泣鬼神的浮世绘人生终究不如“乘桴浮于人海”的人生更自在。他只是隐身,千千万万的江户庶民则是埋名,然则没有名字的他们创造了江户时代的繁华,在《江户日本》一书中他们比历史有上名的幕府、大名和武士的名字更令我们难忘。写乐以隐身来让历史记住他,正如江户庶民虽然集体埋名,后世却在衣食住行的种种风习中、在浮世绘中,无法将他们遗忘。《江户日本》谈的正是庶民文化之美。
      
       我这里大谈《江户日本》,几乎忘了作者另一本同样充满趣味的《物语日本》,它拉拉杂杂由剑客忍者谈到拉面、泡汤、速食面、末代将军及女儿节,内容比《江户日本》更芜杂,然也同样有趣。读者如能两书在手,当更能体会傅月庵对茂吕美耶作品价值的评价:所谈统一在构成日本庶民文化性格的重要部份,有一种物语的、驳杂的日本之美,更具人间性、天下性.。在某种程度上,茂吕美耶的《江户日本》、《物语日本》还有刚出的《平安日本》,在日中文化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浮桥”。
      
  •     后半关于历代将军和战争忠义的话题真心不感兴趣 不然应该是很有趣的书吧
  •       关于日本,每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同文同种、近在咫尺,历史上的交流不可谓不多,更是中国革命输入之源。     对于日本,深究之下,除去近代的仇恨,我们却只看到一片茫然,甚至连共同文化根底的历史,也所知甚少。     相较于枯燥死板的历史书籍,本书用轻松的语境,为我们展示德川幕府的江户时期(清朝同期),二百多年间的人文历史面貌。从侠义、怪谈、幕府、情色、生活、饮食、娱乐等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一个立体、丰富、真实的古代日本社会。其中有与中国相近的,也有日本特有的文化现象,前者让读者会心一笑,后者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日本。
  •     我能说这本书让我更好地理解银魂了么- -
  •     抛却民族恩怨来说的话,江户时代的风情还是很让人贪恋的
  •     感谢郭少的高端台版书,我又有文化了一些,不过竖排繁体看起来真的不适。
  •       书做的很精致,内容也丰富。作者的中文功底很好,语言通俗而俏皮,适合不喜欢一本正经的钻研历史,却对民俗野史好奇的人们。
  •       首先得说,作为江户社会文化状况的普及读物这本书相当棒,作者语言风趣幽默言谈间处处透着俏皮可爱,让你不由得跟着拍桌大笑顺便被某些民俗风情闪瞎铝金钛合眼╮(╯▽╰)╭
      
      以下是一些简略记录:
      
      文章里有一篇提到了江户末期流行的一种“妾妇道”,说的是一些以色艺为业的美人儿。当时的小老婆名目是“雇工”,每月可以拿一定数量的津贴,而在进入雇主别墅之前还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置装费(至少三五两,一两相当于现代的12万日元左右),碰到大名或富商甚至能得到十多二十两。这些美人们最初会努力向主人撒娇卖乖尽情揩油,过了一段时间后,于某个大冬夜,趁主人刚睡着时故意尿床惊醒主人,反复多次后被忍无可忍的主人送走。为啥要这么做呢?那是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遣走她们是需要赡养费滴!如此这般,小妾们便"表面上哭哭啼啼,内心偷笑着再去找下一个凯子"~这里看得笑死我了,而书里好笑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
      
      另外,在情色篇里某处提到了「八百屋阿七物语」,这个故事恰好前两天在另一册小书上也看过介绍和片段,不过那本书的作者只讲了阿七和吉三郎前半部分的苦恋可没说吉三郎是个娇嫩小受orz!西鹤作品原来有这样的反转啊大力点个赞!(重点错!)在介绍「东海道四谷怪谈」里某出剧时,看到"娇贵千金化身黑道大姐"这段莫名觉得好带感(好吧我又扭曲了= =)以及当初看「菊花之约」的时候我就说哪里不对(╯▽╰)(虽然原著很正常很朦胧但。。咳咳)最后,"今晚月色很美"真是个好故事。(众道篇各种和谐在此就不多言啦~)
      
      正经一点的脑补比如,看到介绍浮世绘那篇会想到《混沌武士》里三木役的菱川师宣,发现原来这人居然算得上是浮世绘的祖师啊。接下来是鸟居清信(擅长元气明朗风格美人画);接着是铃木春信(此时为浮世绘黄金时期,浮世绘也由初期三色版画进化为十色以上的锦绘。锦绘的出现是由于有钱没处使闲得无聊的大老爷们儿们搞"绘历展览"竞赛引起"绘历"热潮)其它著名浮世绘画家还有喜多川歌麿、葛飾北斎、溪斋英泉等;但最令人好奇的是東洲斎写楽。
      
      值得一提的是浮世绘作为一种民间版画兴起于江户,虽具有高度艺术风格但当时被视为宣传单或海报并不受重视,江户末期至明治之间甚至被当作瓷器包装纸送往海外。画作内容多取材于民众日常生活,色彩创意独特,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反映其文化背景。莫奈、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均受过其影响。而江户时期的所谓画家指的是幕府御用"狩野派"、大名撑腰的"琳派"等,浮世绘画家在当时身份不高,充其量算画匠,因此许多画家来历生平都没留下详细记录。但在这一坨人中,写乐应该算得上是个谜一般的存在(星星眼(*_*)
      首先是他画速太快,创作期仅10个月左右但留下140多部作品,平均算下来几乎两天一幅甚至每天一幅;而当时他的竞争对手歌川丰国一个月也顶多画四幅。加上考虑到浮世绘必须画家与雕刻师刷版师合作才能上市,有人猜测写乐是多人小团体;另外其画风在十月内分四期,每阶段落款都不同;另外写乐的画对象相当非主流(小众),却受到了出版业大手"耕书堂"的鼎力支持,即使在“宽正改革”后的出版业低迷期,耕书堂老板茑屋重三郎也依然出版写乐的作品,各种原因皆是谜。
      
      再比如看吉原篇的时候除了了解到遊女们的等级和官窑的粗略概况,脑补了恶女花魁和仁医里华丽丽的“花魁道中”外,最大的感受就是→吉原销金窟无误!果然好色不是所有人都好得起的。。T——T
      
      另外还有饮食篇里提到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很少吃兽肉。追溯到8世纪,朝廷曾经下过肉食禁令,之后天皇又多次下诏对相关方面进行强化,贵族阶级们改掉了吃肉的习惯;另一方面由于们多在寺院学习文字知识,受佛教思想和寺院教育影响,他们也渐渐远离了肉食。此后除了生病的病人和一些美食家,日本人都比较少吃兽类的肉了。另外家畜等作为劳动力,日本人并没有屠宰并食其肉的观念;明治维新后在政府鼓励下才渐渐又开始吃肉。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日语里的“牡丹锅”“红叶锅”“樱锅”其实都是来自寺院隐语。(牡丹——山猪,红叶——鹿肉,桜——马肉)
      
      有趣的东西很多,最后想说的还是忠臣藏的原型,关于“赤穗浪士”的前因后果。
      作者用一个章节四十多页的篇幅相当详细地叙述了从浅野事件发生到最后四十七义士复仇成功集体自戕,想必也是经过一番查证的吧。虽然在最后的结语里也点出当日浅野在殿上拔刀的原因仍然是个谜;四十七义士侍奉的浅野比起被杀的吉良其实要平庸无才得多(事实上吉良是个受百姓爱戴的明君,相反浅野却是个性情急躁节俭到近乎吝啬的平庸之辈);义士们也并非所有人都是为浅野本人而参与(不少人是因为大石)等等,但历经一年又十个月的周密部署和辛苦忍耐,(想到另一本书写的关于义士们背负着各种骂名和白眼终于复仇成功的经历)综合起来一想仍是不免唏嘘。有时候抱着固执的决心去做某事,或许最初的目标会渐渐模糊掉,而放不下的就只是那个仪式性的或是对自己而言带有某种意义的目标在支撑着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吧。
      
      关于武士道,江户时期的武士道已经不同于战国时期,(家永氏似乎也曾经说过武士道的本质其实并不是江户时期所宣扬那样);而《忠臣藏》大概正是因为四十七义士的行动统和了战国武士气质和江户武士道形式美的代表而被日本人誉为“男子汉终极美学的罗曼史”吧。
      
      当然,作为轻松的科普读物,毕竟不可能谈得更深入透彻,这些便需要自己接下来继续花功夫去挖掘了。啰啰嗦嗦了这么多,其实关于此书的感想就是一句话:亮点自寻,笑点奇多,欲知详情,且去读来乐一乐!~:D
      
      
      
      
  •       個人不是那麽喜歡江戶日本那樣的町民習氣,這是一個鎖國的時代,沒有開放戰國時代的人才和開放貿易,以及平安時代的文化和神聖,那是浮華,自大的時代...........
  •     我个人总觉得江户和明末有异曲同工的感觉,浮华梦断.
  •     不得不说,人家日本人的中文功力都要比我深厚,惭愧惭愧。读起来酣畅淋漓~
  •     这书真是太幽默了(噗
  •       带子博客nikita借给我的茂吕美耶日本文化系列好读。读到第二卷《江户日本》时,赫然发现作者也有覆述那个经典的〈八百屋阿七物语〉(我最初是从新井一二三的文章中读到)。
      
      蔬菜商店八百屋的千金阿七,真有其人,她在避火难时邂逅武士公子吉三郎(在新井的版本,吉三郎是侍僮),为了与他再续前缘,不惜纵火。结果未能再见情郎,当场被捕,最后死于火刑之下。
      
      茂吕转述的正是井原西鹤的《好色五人女》版本,内容更详尽。原来阿七与吉三郎第一次接触,是阿七母亲见到吉三郎想用镊子拔除食指上的小刺不遂,着手巧眼利的阿七来帮忙。就此一拔,情火便燃起来了。这也难怪,到底是极细腻的亲密接触。
      
      意外的是,原来故事在阿七被火刑处死后仍有下文。话说吉三郎未遇阿七前已有爱人,而且是“男朋友”,阿七不过是他的“外遇”。吉三郎是“众道”(男同性恋)中人。(看来将《好色五人女》送检淫审处,又会被个别审裁员评为二级。)
      
      茂吕说,众道在日本向来是寻常事,在武士和僧侣间更是风尚。故事继续,吉三郎一方面为间接害死了阿七而内疚,同时亦无颜面再见他的“盟兄”,最后出家为僧。那位盟兄苦劝无用,自己最后也出家了。
      
      茂吕介绍江户时代的情色爱恋多姿多采,而且开放程度,较现代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的“夜这”(男子夜袭女子寝室偷香)和众道更是前卫得来有规有矩、光明正大。食色性也,人对性有各种欲望本来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说到日本现在变成了色情产业的第一大国,茂吕认为“这是明治新政府抑揭日本传统性风俗的结果。”
      
      ““日本传统性风俗本来极为符合人性,也与多神教、母系氏族社会的日本风土对路,但明治新政府为了确立“文明开放”新社会道德,积极引进西方一神教教条的性爱观和恋爱观,崇奉处女膜,推崇恋爱与婚姻必须一致,强制国民坚守一夫一妻制,弹压扎根于全国各地的性风俗,并制定父权至上的长继承权……。于是,本来光明磊落的性爱,变成偷鸡摸狗的行为;本来公平合理的民风,沦为伤风败俗的代表。国家抑制国民人性,约束国民性欲,后果便是今日漫无止尽的色情产业。””
      
      东洋文化跟我们几千年以来的华夏文化不尽相同,我们的父系社会也比日本的历史久远,似乎也应该比江户日本规范保守吧。然而茂吕说的,也实在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有些人性特质,要是不容摆上台面,躲在台底偷偷进行只会更扭曲更抑压,也更自欺欺人,反弹起来也会更稀奇古怪。近日看到朱处长的新闻,婚外情或寻花问柳固然是伤害家庭的事,但至少犯不着要抑压到要缩要逃,完全将一个领导人的风范毁于一旦。
      
      原文(附相关连结)刊于: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647
  •     恰巧这本书,我看过⋯⋯
    恰巧觉得写得也就那样⋯⋯
  •     图书馆看到过这本书,本来有买的冲动的,但见到图片那么多,有点怀疑,就没买。看了你的评论,觉得我的理性还是对的。当时就觉得后面的附录貌似有点价值~~~~
  •     这本最好看
  •     前部分蛮好看,后面讲幕府的不感兴趣,弃
  •     很多文化的细节不是正统书里会写出的,很值得一看~
  •     读了以后,对“江户仔”典卖老婆也要吃美味路边摊的潇洒,印象挺深的
  •     趣味横生,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