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3308953
作者:(美)爱德华·阿尔比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爱德华·阿尔比剧作中文版的首度结集。作为当代西方戏剧界的领军人物,阿尔比始终深刻地反思和批判现实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尤其着力于挖掘人类的困境与人性的悖谬。他的作品以主题荒诞著称,对白辛辣尖刻,发人深省,渲染出震惊、黑色幽默等戏剧效果。
本集收录阿尔比的三部代表作。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以剧中男主人公马丁和一头山羊之间的性爱,惊世骇俗地表现了当代美国社会中产阶级家庭的危机。此剧获得了2002年托尼最佳戏剧等数项戏剧大奖。《在家在动物园》是阿尔比在其轰动世界的处女作《动物园故事》基础上加以增添、改写而成。此前的《动物园故事》创作于1958年,首演轰动一时,被认为其早期代表作。剧中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导致的孤独绝望,为了争一条凳子乃至相互残杀,令人印象深刻。《欲望花园》改编自英国著名剧作家贾尔斯·库珀的话剧《尽在花园中》,此剧因对美国金钱社会的辛辣讥讽而成为阿尔比改编剧中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一部。

书籍目录

前言/胡开奇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
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胡开奇
在家在动物园
人类的隔绝与异化/胡开奇
欲望花园
一个浮华社会的溃败与堕落/胡开奇

编辑推荐

《山羊:阿尔比戏剧集》作者是当代西方戏剧界最杰出的、同时也饱受争议的剧作家。中国国家大剧院2012年春季档上演《欲望花园》,中国国家话剧院英美戏剧顾问胡开奇先生翻译,并为每部戏撰写导读。

前言

前言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是当代美国乃至世界严肃戏剧的旗帜。从20世纪50年代末《动物园故事》首次上演以来,阿尔比的戏剧不断震撼着美国剧坛。迄今为止阿尔比共创作了三十余部剧作,曾获三次普利策最佳戏剧奖,两次托尼最佳戏剧奖,三次最佳戏剧文学奖,四项终身成就奖。其代表作有《动物园故事》、《美国梦》、《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微妙的平衡》、《海景》、《三位高个女人》、《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在家在动物园》等。作为美国严肃戏剧的代表人物,阿尔比始终锐利、清醒地关注着时代与社会,无畏、无情地反思和批判着社会现实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他曾说过,“人们在百老汇看到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是戏剧,只是一些批量生产的产品,它们只会使人沉醉或沉睡,无法叫人惊醒和清醒。”他的剧作经常先在外百老汇甚至国外上演,最终又回到百老汇。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胡开奇所有的文明对其宽容度都有着专断的限制。本剧表现了一个家庭如何被一桩无法想象的事件深深地动摇以及他们如何解决这困境。我希望人们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合理走向予以崭新的思考。——爱德华•阿尔比惊世骇俗地表现当代美国社会的荒诞家庭悲剧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 (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2002)获得了2002年托尼最佳戏剧等数项戏剧大奖。《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在2002年3月首演于百老汇约翰•古尔登剧院,共演出了309场。2004年,伦敦版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又开始了英国的首演。此剧剧名中的“谁是西尔维娅”取自莎士比亚戏剧《维罗纳二绅士》中普洛丢斯追求西尔维娅的歌曲《谁是西尔维娅?》。剧中的男主人翁马丁•格雷是一位美国社会中典型的体面、正直、事业辉煌的建筑师。他与他深爱的妻子和儿子过着理想的幸福生活。在他的幸运之周里,他三喜临门。除了五十岁的生日晚会外,他还荣获国际最高荣誉的建筑设计奖和一项地标建筑设计的巨资合同。然而,当他惶恐不安地向友人袒露自己难以启齿的隐秘——他与一头山羊(西尔维娅)之间发生了难于割舍的性爱时,他四周的一切——家庭、亲情、生活和事业在瞬间崩裂了。《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对人们道德观的挑战在于,如何面对当代社会中的婚外性、同性恋、乱伦以及兽奸这类社会禁区,同时《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也传递着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渴望。马丁在事业上处于巅峰,家庭生活上幸福美满,然而,可以想象,这种种名誉地位和现代社会疯狂的物质文明,使人类日趋异化,也使马丁不堪重负,这就是他为何厌恶公众面具,醉心于寻找一片田园乐土的原因。乡间的美景令他流连忘返,忘却烦忧。此刻他爱上了一只山羊,并与之性交。在道德层面上,这种极端变态的行为,令人不耻,但在人的自然本性上,这也许是因人的异化而承受长期重压状态下的一种释放。正是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唤醒了马丁蛰伏在心底的本能和原始的欲望,尽管他的选择惊世骇俗,但他却觉得圣洁、愉悦和超越一切的爱……就戏剧风格而言,《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同40年前阿尔比荣获百老汇托尼最佳戏剧奖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2)一样,有一种现实主义倾向的回归:明晰的情节、具象的场景、风格化的对话。作为美国严肃戏剧主流作家,阿尔比剧作的前卫风格更多表现在事件与主题上,而不在戏剧的形式上。……在《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纽约首演之前的访谈中,阿尔比表示他希望通过此剧对观众进行“宽容度测试”,他说:“所有的文明对其宽容度都有着专断的规范。本剧表现了一个家庭如何被一桩无法想象的事件深深地动摇以及他们如何解决这困境。我希望人们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合理走向予以崭新的思考。”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人性的测试,一个极其复杂深层的探索:爱的本质、性的神秘、人类的移情等等。……《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一剧的副标题为:“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阿尔比指出其典故传承源于古希腊悲剧,“悲剧”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山羊之歌”。在第一场戏中,当罗斯问起那奇怪隐秘的呼啸声时,马丁酷然笑称它应该是“慈悲女神”。戏剧学者本特利在《戏剧生命》(Benlly,The life of the Drama)一书中写道:“在悲剧中,人是天使,也是野兽,两者搏斗着。”这一观念在《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得以呼应。马丁说是灵魂,斯蒂薇坚称性欲。当斯蒂薇指出他们的困境在于“你是一只野兽”时,马丁冷静地回答道,“我想我是……我想我们都是野兽。”马丁承认自己“痛苦不堪”和“深深分裂”,但斯蒂薇无法饶恕他,“慈悲女神”没有出现,只有一腔复仇的怒火,“你毁了我,那好,上天有眼!我让你跟我一起毁掉!”《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所呈现的这种极致状态中的人性困境深刻地完成了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剧终时,斯蒂薇满身血迹地拖着西尔维娅的尸体上场,关爱、同情和理解绝迹了,只剩仇恨、报复与误解。望着倒在血泊中的山羊,马丁仰天哀号着他与西尔维娅令人心碎的命运。他只能哭喊:“就没人理解这事吗?为什么没人能理解……我孤独啊……那么地……孤独!”此刻的马丁•格雷恍如俄狄浦斯的幽灵——痛苦地刺瞎自己双眼,永别人世的温暖与同情,消失在荒野中。胡开奇2012年4月于纽约

内容概要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是 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当代美国乃至世界严肃戏剧的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戏剧作品不断震撼着美国剧坛。阿尔比迄今共创作了三十余部剧作,曾获三次普利策最佳戏剧奖、两次托尼最佳戏剧奖、三次最佳戏剧文学奖、四项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三位高个女人》《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在家在动物园》《欲望花园》等。
译者简介:
胡开奇 戏剧翻译家、旅美学者、上海戏剧学院访问教授、中国国家话剧院英美戏剧顾问。著译作品另有《戏剧集:一九八四/动物庄园》《当代美国严肃戏剧》《英国当代戏剧文学》《萨拉·凯恩戏剧集》《迈克·弗雷恩戏剧集》《枕头人:英国当代名剧集》《怀疑:普利策奖戏剧集》《红色:美国当代名剧集》《谁害怕伍尔芙:阿尔比戏剧集》《奥利安纳》《屠神》《丽南山的美人》等。

名人推荐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是当代美国乃至世界严肃戏剧的旗帜。作为美国严肃戏剧的代表人物,阿尔比始终锐利、清醒地关注着时代与社会,无畏、无情地反思和批判着社会现实与人类的生存状态。——胡开奇(戏剧翻译家、上海戏剧学院访问教授、中国国家话剧院英美戏剧顾问)

章节摘录

马丁  (闻着鲜花)这些是什么?    斯蒂薇  摄像机吗?    马丁  不,这些。    斯蒂薇  芮楠库勒花。(又说)芮楠库丽花。    马丁  漂亮。怎么没香味?    斯蒂薇  这种花暗香,你那木鼻子闻不到。    马丁  (摇头,自嘲)嗅觉退化!接着就是味觉!触觉,听觉。哈!听觉!    斯蒂薇  什么?    马丁  什么?    斯蒂薇  想想你才五十岁。找到了吗?    马丁  什么?    斯蒂薇  剃须刀。    马  丁没错!剃须刀!我得再……买个剃须刀了。    斯蒂薇  你干吗要记起托德的名字?    马丁  那是问候的话,我不能忘的,待会儿罗斯来了问起比利,我不能说“他挺好。你……你儿子……好吗?”    斯蒂薇  托德。    马丁  托德。“老托德好吗?”    斯蒂薇  小托德。    马丁  是的,说漏嘴了。    斯蒂薇  不要紧。你让他们喝什么?咖啡?啤酒?    马丁  (心事重重)都行。你觉得这意味什么?    斯蒂薇  我不知道“这”指什么?    马丁  就是我什么也记不住。    斯蒂薇  不会的,你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没啥。你可以自己试一下……看能否记起我们家庭医生的名字。    马丁  (回忆)帕西!    斯蒂薇  对呀!    马丁  (对自己)谁会忘了这个?别人家医生没人叫帕西。    (对斯蒂薇  )我怎么啦?    斯蒂薇  你五十岁了。    马丁  不,不止五十了。    斯蒂薇  衰老的预感?一切如意成了万事不顺?全都这种感觉?    马丁  (悲哀)差不多吧。我干吗进来?    斯蒂薇  我听到你在厅里,我叫你的。    马丁  噢。    斯蒂薇  我叫啥名?    马丁  你说什么?    斯蒂薇  我是谁?谁是我?    马丁  (表演状)你是我生命的爱,是我那又帅又让人操心的儿子的妈,我的玩伴,我的厨娘,我的洗瓶人,对吗?    斯蒂薇  什么?    马丁  你不洗我的瓶吗?    斯蒂薇  (困惑)没一直洗呀。我可能——给你洗过一只。你有瓶吗?    马丁  人人都有瓶子。    斯蒂薇  没错。可我叫啥名?    马丁  (装糊涂)唔……斯蒂薇?    斯蒂薇  好。这次时间长吗?    马丁  长什么?    斯蒂薇  电视访谈。    马  丁  我觉得都差不多。罗斯说这次不是访谈——算是新闻专题吧。    斯蒂薇  在你五十岁生日?    马丁  (点头)在我五十岁生日。我想我是否该告诉他我的脑子在退化?要是我没忘的话。    斯蒂薇  (大笑,从身后抱住他)你脑子没退化。    马丁  我什么?    斯蒂薇  亲爱的,你脑子没退化……你哪儿都没退化。    马丁  (严肃)老年痴呆症,我还太年轻吧?    斯蒂薇  当然喽。那样不更好吗?    马  丁  (心不在焉)嗯。    斯蒂薇  笑话,你想得起这病名你就没得这病。    马丁  得什么?    斯蒂薇  老年……(两人大笑,他吻她的额)嗳,你知道怎样挑逗女孩!吻前额!(嗅着他)你去过哪儿?    马丁  (放开她,心事重重)他们几时到?    斯蒂薇  快到了,你说过,很快就到。    马丁  我说过吗?那好。    斯蒂薇  你找到啦?    马丁  什么?    斯蒂薇  剃须刀。    马丁  没有。它就放这儿的。(翻一口袋,拿出两张卡片)是这些!这些东西!这什么鬼东西!?“基本服务,有限公司。”基本服务,有限公司?什么有限公司?(男一张卡片)“克拉丽莎·艾瑟顿。”(耸肩)克拉丽莎·艾瑟顿?没电话号码,没……网址?克拉丽莎·艾瑟顿?    斯蒂薇  基本服务?克拉丽莎-艾瑟顿,基本服务?    马丁  嗯?每次都会有人给我这个,我知道我该回敬一张,可我没有。真尴尬。    斯蒂薇  我告诉过你要印一些……名片。    马丁  我不要印。    斯蒂薇  那就算了。她是谁?    马丁  谁啊?    斯蒂薇  克拉丽莎·艾瑟顿,基本服务。她身上有怪味吗?    马丁  我不知道。(想了想)就我所知,我不知道她是谁。这礼拜我们去过哪儿?    斯蒂薇  (故作随意,伸个懒腰)哦,无所谓,亲爱的。如果你跟这叫艾瑟顿的女人有来往的话,这位……女强人……身上有股怪味……    马  丁  我怎么会跟她来往——她是什么人?卡片上什么也没说。女强人!?    斯蒂薇  干吗不呢?    马丁  也许你知道我不明白的事。    斯蒂薇  也许。    马  丁  或许我也知道一两件你不明自的事。    斯蒂薇  那就扯平了。    马丁  好啊。我看上去行吗?    斯蒂薇  上电视?行。    马丁  是嘛。(转7个身)真的?    斯蒂薇  我说了,没问题,很好。(指着)那条预校的领带?    马丁  (真诚)是吗?哦,真的,是那条。    斯蒂薇  (不客他解释)没人会碰巧系他预校的领带。不会的。    马丁  (思忖)也许是忘了它的来历呢?    斯蒂薇  不会的!!如果你真得了痴呆症,到了认不出我,认不出比利,认不出你自己的地步,那么……    马丁  比利?    斯蒂薇  (大笑)别装了!当你到了什么也想不起的地步,会有人递给你这个(指领带),然后你会看着它说(模仿老人可怕的声音)“呵!我预校的领带!我预校的领带!”    (两人咯咯笑着。门铃响了)    马丁  呵!劫数到了!    斯蒂薇  (实说)如果你在和那女人来往,我想我们就得谈谈。    马丁  (停住,沉默良久;实说)如果我是那样……我们会谈的。    斯蒂薇  (尽可能放松)如果不是女强人,而是某个二十多岁的金发姑娘,某位……“小姐”,人们都这么叫她们……    马丁  ……或许,最糟的是,就跟你一样?一样聪慧,一样机敏,一样果敢……只不过……新人?    斯蒂薇  (微笑;摇头)你让她们着迷,对吗?P6-9


 山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的中年建筑师爱上了一只山羊并和“她”性交,亲友知晓此事而引发了一系列麻烦——从惊世骇俗的程度看,剧作《山羊》或许比不上它讲述的故事。我对这部剧的第一感觉是它很像早于它首演三年面世的两部电影《美国丽人》和《白痴》(1998,拉斯•冯•提尔)的合体,在我心里左右绕不开中产阶级的精神危机与社会伦理对个体的包容度这两个主题。不过说到底,即便这只是当代艺术的一类老生常谈,我们面对这样的作品时依然会久久肃立,凝视着聚光灯下富足世界身后的荒芜。起先,《山羊》没有给我太多感触。我认同的价值观告诉我个人选择天经地义,马丁和西尔维娅恋爱以及他应当受无利害关系的大众尊重这回事没什么可议论的。后来细想,这种纯粹的书生之见大概too young too simple,仅适用于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条件下”,对纷繁的现实一言以蔽之未免笼统,人与外物交往不会如此简单。《山羊》中,表层的矛盾冲突并不在当事者与社会,而在家庭内部。马丁、斯蒂薇、比利、罗斯,四个人物彼此互为夫妻、父子、母子、挚友,考验恰恰发生于最亲密的人之间。在私人领域,关系的蛛网因稳固而脆弱,身份的一点游离就可能惹来灾难一场。好比罗斯背叛了马丁,假如他给斯蒂薇写信完全出于善意,但却也足以彻底毁灭相知四十年的友情。(要是罗斯如马丁所愿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事情多半不会发展到如此糟糕的地步)相比于公共空间,“自由”在这里更具危险性,不仅仅因为物我的界限远比前者模糊。彼此亲近的人们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宽容、理解、真诚的回应、爱,好像自身是棱角崎岖的残块,必须通过与他者小心翼翼地相互磨合才能达成圆满。然而,生命不也应当是完整的存在吗?马丁和西尔维娅相对时的情感又怎会不是人类精神另一种正当的渴求呢?只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矛盾犹如同一磁体的两极始终共存又相互排斥。萨特说“焦虑是自由这存在着的意识的存在方式”,意识不灭,自投悬崖的诱惑也始终在场。马丁跨出这一步,须要偿还的代价不只是难以治愈的自我否定。最后一幕,父子深谈时马丁在儿子面前不敢以“大人”自居,而比利则有勇气直言不讳:“你始终让我感到你对我成为同性恋的宽容要远远超过你的内心”……“为这,我要谢谢你”,两人之后的情绪释放是尾声前一抹暧昧的玫瑰色,可这片刻温情背后却是父权的难以为继。真相一经说破,伦理秩序轰然倒塌。通观全剧,我们很难指责剧中人谁犯了什么错,相反,他们在一些力量的作用之下打破日常禁忌,反而显露出前所未有的坦率。归根结底,倘若不以纵欲为目的的兽交并非一种罪恶,所有人又究竟因何而遭受折磨呢?爱德华•阿尔比自述这部作品“表现了一个家庭如何被一桩无法想象的事件深深地动摇以及他们如何解决这困境。我希望人们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合理走向予以崭新的思考”。从文本来看,剧作家本人似乎无意于价值判断,甚至在这个于高潮处戛然而止的故事里所谓“自身价值观的合理走向”是什么也不甚了了。借助“朋友”这一角色,批判终究离开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回到了人与社会的抽象对立中:“罗斯:(挥手止住比利。对马丁)你知道他们怎么判这种刑吗?你知道有些州会判你死刑吗?你知道他们会怎么对付你?新闻媒体?所有的人?随后一切全完蛋——你的事业,你的生命……所有一切。(那么冷静,那么理性)就为操一只山羊。(悲哀地摇着头。比利无声地哭泣着)“马丁:(停顿良久)关键就在这一点上,对吗?就是人们会知道!?就是人们会发现!?不然我什么都可以干,那才是关键!?就是人们会发现!?去他妈的……什么事情!?去他妈的什么意思!?就是人们会发现!?”除了说明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台词还揭示了当代人更为根本的内在道德缺失的病症。(“不然我什么都可以干”)不管怎样,我想阿尔比是在一个适当的场所进行教谕,让公共话语在公共领域产生意义;至于个体精神世界,对一位作者来说,只呈现不评价,不表明立场也许就是最好的立场。译者胡开奇在《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中阐述“阿尔比剧作中常有的哥特式深邃氛围,或超现实派的梦境及其一贯的神秘象征和刻意隐匿,使得评论界和观众都觉得此剧中的这只山羊只是一个象征,一种隐喻,剧中的兽交不过是剧作家对社会理念的文学性思考与探索。但《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的语言如此生动感人,场景如此逼真写实,令观众无法回避阿尔比刻意的告诫:有时候山羊就是山羊。”其实,本剧最具隐喻义的与其说是“山羊”或“西尔维娅”,不如说是整个事件本身。我们应该注意到,剧本中多次明确规定了表演风格。从头至尾,舞台说明时不时提示演员做出跳脱事外的情态,如夸张、故作惊讶、装糊涂、异常的冷静等等,以此在角色与情节间制造陌生化效果,荒诞就在剧中人自己审视自己,主体脱离主体的过程中悄然入侵。直到最后,四个人物摆成静态造型,马丁那三句茫然的“对不起”掷入凝固的时间里恍若无物,观众和戏剧的距离在这一刻忽然显现出来,如当头喝棒。现实中的“建筑师”阿尔比创造出双重间离,向观众解剖并展示了一种异常现象。然而,这样的设计成就了舞台仪式,同时也在仪式和真实生活之间掘开了一道宽阔的隔离带。相比台上的虚构人物,观众经历的“精神出轨”既安全又得体。在不知不觉里我们和剧中人站到了同一阵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走出剧场之后,观众将继续拥有剧作所导引的认同和反观的想象基础。读剧本的感觉很不同于看话剧。阅读时我享受反复咀嚼的快感,可同时总也忍不住脑补它出现在舞台上的面貌,就像我们会去幻想剧中的建筑师马丁要设计的那个“由美国电子科技投资二百亿美元建造的未来梦之城”伫立在麦田中将是一种怎样奇异的反讽。如果从这个细节延伸到终极,是否可以这样提问:在艺术的领地之外,人类智慧的造物还能帮助我们抵达自由自在的桃花源吗?
  •     一、《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爱,不管何种形式,是一种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即便社会规范、文化习俗和个人意愿也无法压倒它。”剧中马丁无疑是受现代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高压环境压迫,并十分紧张的。这种压迫和束缚首先体现在他爱上西尔维娅这一事件的“不道德性”和无法被世俗接受。他最真实的感受和欲求不的不躲藏、隐瞒、妥协于“正常人们”以及他们代表的纲理伦常,然而谁能说“爱”是“不正常”的呢?年龄 阶级 性别 血缘 物种。谁又能定义“正常的爱”的区间呢?其次,马丁对于妻子的忠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被压迫后的无力与软弱。社会地位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压制他,自我束缚的道德观念敲击他,这种心理的重压反应在生理上变成了他特殊的“阳痿”——他无法和妻子以外的女人发生关系。然而当他面对西尔维娅时,这种无法违背和真实无比的个人意愿,令他无法自拔地深陷这份热恋,这种爱是难以抗拒的。阿尔比这一出荒诞的戏,不仅是在反思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生存的困境和难题,也是在对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作出一次先锋的 赤裸的挑战,更是对“爱”这个恒久命题给出了自己的注解。二、《在家在动物园》“-干嘛要说你呢?既然是无可奈何…干嘛要说呢?如果无能为力…干嘛要说呢?-(羞怯)彼此…分担?-一起无能为力?像两只狨般缠着?-有时候人们需要那样。”阿尔比笔下的夫妻似乎都活在藏着水下核电站的湖中,表面微泛涟漪,但深不见底的水下暗藏汹涌。这种看似平静的湖面的舒适、安逸是虚假且脆弱的,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或一个不起眼的闯入者就能搅乱这潭水。生活被一个个不怀好意的隐喻戳满了针眼,内核逐渐被氧化 腐朽。即使是在最亲密的人之间,似乎早就布上了一道无声的鸿沟。就算是有效沟通也无法化解隔阂,沟通成为一个讽刺名词。三、对话是什么造成人类的这种隔绝和异化,像是被关在一个庞大的动物园中,是人的本性使然,还是生存环境?对话成为一种陌生和奇异的状态,难以言说成为常态。人们生活在无止境的混乱和无序中不自知,和自己对话成为比与他人 社会沟通更令人手足无措的事。
  •     说明:现场听过该书前两部的剧本朗诵,下面的文章是听后感。当天,邻座的朋友手里拿着这本书边看边听,本人稍微看了几眼,并不是完全一样,大体一致。个人意见,胡言乱语。撞进季风书园的《山羊阿尔比戏剧集》剧本朗读会纯属偶然,——那天出轻轨站的时候看到了书店门口的告示,因为从来没有看过话剧,总是听说人艺啊,濮存昕啥的,都跟话剧有关。但话剧到底是啥,至今没见过。正好借着这个“免费”的机会,见识见识。——对导演不了解,对作者不了解,对译者不了解,对一切都不了解,完全是一个打酱油的,凑近人群,猫在后面,边听边看。前面一直不知所云,直到罗斯对马丁喊:你干了一只羊?!后面看下去,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很希望跟导演和译者沟通一下。但因为有事要离开,在第三场刚刚开始的时候,起身离开。也找了一下那个一直拿黄壳手机拍照的瘦姑娘,想把我的看法告诉她,可寻她不着,只得作罢。回来搜索一下,找不到导演、译者的微博和其他联系方式,那就把想说的话放在豆瓣里吧。因为没看完,不敢说对剧本的理解正确和完整;因为是外行,完全讲的是个人感受:——和绝大部分文艺作品一样,这部剧的主题还是裤裆里的那点事。但在中国,以这部剧目前的状态,无论是以任何方式呈现出来(话剧、小说、电视、电影),都可能无法引起一定程度的反响。原因是:它太文艺了,太阳春白雪了。如果当天有时间在结束时和导演、译者交流,我很想在现场做个调查:1. 听过老罗语录的请举手:;2. 看过高晓松《晓说》的请举手;3. 喜欢赵本山小品的请举手; 4. 大家喜欢黄渤吗?5. 看过《四平青年》的请举手?有人记得“二龙湖浩哥”吗?我预期中的答案是大部分人都看过。然后,我总结如下:老罗语录中,满嘴的东北话和“妈的”,甚至“傻逼”,反应的却是对荒诞社会现实的讽刺和一颗“自由知识分子”的灵魂;《晓说》里面,高晓松老师一如既往地拉家常式调侃,而内容却大多都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盲点;赵本山小品,满嘴东北话、都是小心眼,核心永远都是“男女关系”的误会;黄渤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青岛话、小人物;而《四平青年》则几乎是把原生态的民间生活搬上了银幕(当然编剧还是很棒的)。上述五个艺术形式(老罗语录除外),都有着极大的受众面,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我归纳为三个字:原生态。而这正是《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所缺的!所以,《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在国内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力。——回来后,搜索才知,这部剧早在2007年就已经排演过了。可惜,我是外行人完全不知道。因为是外国作品,《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译介进中国,天生就有不利的一面:外国的人名,外国的思维,外国的逻辑推进,外国的语言风格。——基本上,排演只能局限在有文艺气质的白领中间。具体到剧本,我想说说细节问题:1. 罗斯和马丁见面:a. “老家伙”——这太不像老朋友直接的称谓了。改成“你个老东西”、“你个老不死的”,才能体现那种亲密的友情;如果改成“你个老狗鸡巴日的”更好,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b. “你干了一只羊”——听到这里的时候,非常不舒服,这完全不像老朋友时间毫无禁忌的谈话。应该直接用“操”或者“日”这些粗俗的词语,例如“你操了只羊呀!”。后面,Stevie跟Martin的对话里面,无数次地用“操”,而两个老朋友之间却用“干”。c. “叫了两个小妞”——记忆不是很清楚了,大概是。这样的效果不够好,哪里像两个嫖客的用语啊。要改成“两个逼”,“两个小姐”,“两个贱货”,或者“两个骚逼”都可以。——当兵出身的任志强说,他们老战友见面的时候,那个场合说的话简直不能听,都是脏话。作为男人,老友间肆无忌惮地脏话连篇,极为正常,是感情好的标志。2. Stevie和Martin争吵a. 台本正是从这里才开始比较吸引人,原因是Stevie屡次用了“操”这个字,于是引起在场观众的嘻嘻笑声,但远远不够。在后面的台本里,stevie还用了“乳房”“阴茎”* “阴道”,跟事情本事、当场的气氛和情节完全脱节。应该把“乳房”换成“大咪咪”或者“大波波”,“阴茎”换成“鸡巴”,“阴道”换成“逼”!只有这样,才符合口语习惯、符合事件本身的推进和人物情绪的表达。b. stevie无数次重复说“你操了一只羊”时,完全没有戏剧效果;要改成“你操了羊的逼”,重音放在“逼”上,那样的效果才震撼。(*忘了阴茎是在哪里说的了,有可能是罗斯跟马丁的对话里面)总结:1. 尽管几位演员已经摆脱了童自荣似的配音腔,但整体的感觉还是太文艺、太不生活化;整个剧就是个龌龊事,所以别往高雅处整;2. 此剧要想大火,必须大改,狠狠改;没有看过英文剧本,如果译文本身就这样文绉绉,放弃也罢;如果是译文的问题,那不妨大动(就算直译,也可以做到更好。很想知道,前面用“你干了一只山羊”和后面用“你操了一只山羊”中,动词在英文里的区别);3. 当天,导演周可的表演最好。但想提个问题:假如梁思成操了一头羊,林徽因会是怎样的反应?4. 当天,四个角色的性格特征都不够突出;换句话说,一个男人,可以饰演那三个角色。如果男主角是黄渤,如果女主角是董洁,如果罗斯是崔永元,如果billy是小沈阳会如何?我当然知道出于传播需要,要对粗口控制。只是,如果是舞台演出,就可以适度放开。基本就这些,免费观摩了2个小时左右,算是一点反馈吧。周可,加油!胡开奇老师,再琢磨琢磨译文!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2015年第78本:就像书中译者引用本特利的一句话所言:“在悲剧中,人是天使,也是野兽,两者搏斗着”。阿尔比的戏剧确确实实展现了天使与野兽的厮杀,一方面是或死水微澜或危机重重的生活,一方面是惊世骇俗的挣扎与宣泄。人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冰川,绕过百慕大,循着一条有益的直线前行,却在断裂与隔阂中迷失,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孤独、恐惧与无可奈何,那些内心的狼奔豕突,只能独自背负,或者屈服于本能与欲望。
  •     任然是古典的现代剧,三一律、伏笔推进与高潮,看起来热闹实则没什么嚼头,另一方面更可恶地把读者观众变成了某种窥淫癖。既不是人与神斗争的古代悲剧也不是人与社会斗争的现代悲剧,就是一个密闭空间里一些中产阶级的闹剧,仅仅是闹剧而已。这样一本破书居然能如此高的评分,你国文艺青年真是读了一肚子屎的说。
  •     单把关键词拎出来反而触目惊心 行文中却处处谨慎 小心翼翼 像是在拔中产阶级的腿毛 扎实 辛辣 想想又觉得他们的日子真是无聊给憋的
  •     喜欢《在家在动物园》和《欲望花园》
  •     讲道理 评论写的很精彩
  •     本想给四颗
  •     相比异化主题光怪陆离的《山羊》和《在家在动物园》,《欲望花园》真是正统的一气呵成高潮迭起,好喜欢杰克这个角色,不过虽然在之前就猜到遗嘱肯定有用,却没想到最后是这种出场,跟我中途就脑补的死亡效果完全不同。杰克最后那些“你们要挺住!”的发言也…超可爱!图丝据说原设定是逃出集中营的犹太人
  •     受小青青之贈於2015晚夏,季風書園
  •     冷静不下来!!
  •     阿尔比的视角集中于家庭,最喜欢《欲望花园》这个剧本
  •     读前两部时的惊愕和抵触有些扰乱阅读,第三部《欲望花园》感觉最好,真实易接受。很喜欢对“花园”这个意象的使用,把人物对金钱的渴望具体化了,作为一个隐喻穿插在里面,带着些寓言的神秘感。“如果花园荒草丛生,那么这花园人家必有事端。”
  •     欲望花园
  •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是三篇中写的比较好的。剩下两篇有些地方翻译的比较牵强,词不达意,主题也相对比较老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中产阶级的堕落势必属于上个世纪。
  •     复旦研究生剧社
  •     读完送他,跟他在星巴克对台词有些台词实在羞耻度爆表……
  •     更喜欢欲望花园,山羊也不错,不太喜欢在家在动物园中
  •     因为这本书成为阿尔比的忠实粉。推荐《山羊》和《欲望花园》,完美展现了现代荒诞性悲剧的魅力。
  •     爱情是不受固有道德规范局限的抽象,人类的爱情却一定承载道德,可是社会道德在崩坏...你们知识分子要不要脸?!
  •     at home at zoo终于看完了。阿尔比的性描写一向刻骨。
  •     高中看的,当时就已经发现我对美国中产阶级这些鸡零狗碎的思想虚无一点也不感兴趣了。
  •     凌厉
  •     还行,题材深刻!
  •     有时候我们是那样地沉浸在满足和幸福中,以致我们觉得几乎要被淹没但我们不在乎。
  •     恕我浅陋粗鄙 不懂荒诞文学的深意。
  •     《山羊》
  •     在家在动物园,算得上最喜欢的剧本了,每一次读,都感到震颤
  •     很震撼的戏剧,除了对家庭生活中各人的自私的苦感现实了不起批判,节奏感和语言也很精彩。
  •     阿尔比,美国戏剧史上的一个怪才,荒诞派戏剧的不可或缺的代表。
  •     永远在本能的欲望中揭示人性-社会的全景式真相。永远出人意料。
  •     深刻,讽刺,物质社会的堕落,不被他人理解又或者他人无法理解,有些东西是有两面性的。
  •     当代剧本,现代手法,对人深刻描述
  •     《山羊》:爱作为一个事实,是任何社会规范、个人意愿都无法否认的。有时候,山羊就是山羊! 《在家在动物园》:文明是一种虚伪,人性之私和人的动物性是难以磨灭的基因。 《欲望花园》:人被工具奴役了。
  •     《山羊》和性爱宝典;《在家在动物园》,在家部分赞:女主对混乱无序的向往,文明社会的危机;第三个不记得了,不好看
  •     可是你们没有爱的能力却空有欲望
  •     书不错,虽然现代戏剧没古代的那么庄重,但胜在对白总能出人意料。
  •     太厉害了。尤其佩服《山羊》。非常高密度的情绪、不属于语言有效但无法说明的道理、确乎被归入禁忌但完全能够激起认可的道德情感!情节节奏都很合适,结局巧妙而有力……著名剧本翻译家胡老师附上的三篇点评在规范啊异化呀中产呀这些概念里转圈。剧本又不是文化批评,何况批评的批评似乎也不是这三篇的样子……
  •     暑假开始看的,后来去学校就没看,期间作者死了,现在放假了继续看完。第一次看到草山羊会吃惊发笑,第二次看到就无任何新奇了。所以表面的还是无法直击内心。然后联系现当代艺术随意乱想会~
  •     “爱,不管何种形式,是一种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即便社会规范、文化习俗和个人意愿也无法压倒它。”
  •     山羊,你是人的异化吗?
  •     虽说阿尔比的台词风格很让人厌烦 但是不得不说 他的思考和社会性真的太!特!么!厉!害!了!
  •     一分兽以成十分人(?
  •     读了不少的戏剧了,是不是人格慢慢地向“戏剧”靠拢了。悲观主义的乐观。
  •      研究生剧社最近要排的戏:父亲爱上了一只山羊,并性交了,儿子爱上了爸爸,并接吻了。)
  •     山羊 深深打动了我
  •     可我是个人。我只有两个乳房;我站着走;我只在特定时期内哺乳;我用厕所。你爱我?我不理解。
  •     每个剧本都在试探观众的道德底线。
  •     2017.1.26简直是对人的欲望与罪恶的极致拷问。
  •     考沃德式?!
  •     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
  •     我在想生活就是个婊子养的,可我们还在其中啊,它就像是时不时在路上抛锚的车子,推一推踢一踢,还是会向前走的,痛点无奈点
  •     先看的话剧在看的剧集,同样的感觉……一种深深的虚无感!
  •     如果不是前幾天得知他去世,我可能還不會那麼快的去看他的作品。驚喜之餘發現我對人獸又有了新發現。。以前真是native。。
  •     不知道是因为翻译还是原本就这样 讲真的我不太喜欢阿尔比设计台词的方式啊 这本书里的三个戏剧感觉都一般 没有给我眼前一亮 要挑最喜欢的话 那就欲望花园吧
  •     美国中产阶级的烦恼!喜欢最后一个《欲望花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