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浮生: 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9863570249
作者:歐文.亞隆(Irvin Yalom)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中文版全球領先上市!
★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最新著作!
★十個令人手不釋卷的生命故事,展現深厚文學底蘊!
當他們來到歐文‧亞隆的診療室,那乍現的靈魂交會撼動人心!
八旬老者來訪,竟不求治療,只求亞隆細讀一份持續多年的通信…
從事助人工作、卻無法安頓自己,她是一個滿懷怨忿的護士…
「去你的,你才得了絕症!」讓亞隆重新檢視死亡焦慮,並為文致敬的,是一位癌末的編輯…
歐文‧亞隆身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大師,其深厚的哲學與文學涵養,為當代的心理治療領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風範。

「一日浮生」語出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馬可‧奧里略的《沉思錄》。當我們站在含括生死的長遠時間向度回首過往,每個人的一生無論歷經多少風雨、領受多少光環,都只是暫存於世的脆弱生命。

「我們全都是一日浮生」。然而在亞隆的諮商室中,每種生命歷程的幽微意義卻未被死蔭所遮蔽,反而在死亡的詰問下更顯立體。從壯年時開始接觸癌末病人,亞隆便有意識地凝視死亡,包括尋求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諮商,處理死亡議題;如今他自身也步入遲暮之年,對生死的體會更加深刻、沉澱。

相較亞隆以往的作品,如號稱「哲學三部曲」的心理小說《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新作《一日浮生》宛如一冊小品,呈現出十多段治療關係中的吉光片羽;在面對死亡的主旋律之下,更觸及老化、疾病、親密關係、自我追尋等人生課題。行文中有年邁者的和煦目光、有大師級心理醫師的透徹見解,也有身為凡人的情緒波動。

我們要如何以不自欺的方式,與過去的不堪、與死亡的必然和解?身為心理醫師,是否只能接受醫療體系對於病患的診斷與分類?這十個深刻的小故事,讓我們看見人類心靈的深邃、失落、感傷與幽默,所描述的不只是治療過程,更是生命本身。
觸動人心、發人深省,還有令人手不釋卷的精采鋪陳,《一日浮生》以對於人類靈魂堅定不移的目光,注視著所有生命中的痛苦、困惑,以及希望。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謝哲青/作家與媒體人、文史學者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曹中瑋/資深諮商心理師、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副教授
陳登義/精神科醫師、私立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院長
張達人/身心科醫師、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謝哲青/作家與媒體人、文史學者
蘇偉貞/作家、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书籍目录

推薦序   文/謝哲青
1 扭曲的治療
為什麼一位八旬老者會專程找上門來,只為了讓歐文‧亞隆讀一份持續數十載的通信紀錄?
2 虛實人生
當幼年喪父的陰霾延伸至案主的成年人生,歐文‧亞隆如何陪伴他走過新的死亡打擊?
3 阿拉伯式舞姿
年輕時的舞者回憶,能讓風韻猶存的老太太抵抗生而為人的限制嗎?
4 謝謝妳,莫莉
與半輩子之前來處理喪弟議題的案主重逢,方知治療竟也發生於不意之處。
5 別把我圈進去
年邁的心理治療師對上年老的天之驕子,他是否能點出令他難以融入老人院生活的關鍵因素?
6 給孩子們做個榜樣
以心理治療師和護士為例,當助人工作者無法安頓自己的身心,歐文‧亞隆能協助她們解開多少結?
7 放棄指望過去會變好
她在年老時決定回應寫作的天命,卻害怕面對過去以文字記錄的生命重量。兩個寫作愛好者之間的諮商關係,是否能指引出療癒的第三條路?
8去你的,你才得了絕症:向埃麗致敬
一位行將就木的癌末編輯,她真切的態度如何帶給歐文‧亞隆深刻的反省?
9 一哭、二哭、三哭
面對摯友發生精神患疾固然使人傷痛,而精神醫學的分類與標籤,是減輕或加重了這樣的傷痛?
10 一日浮生
歐文‧亞隆建議兩名情況各異的案主,閱讀馬可‧奧里略的《沉思錄》,他們將如何與這位西元二世紀的羅馬皇帝交心?
結語
致讀者
致謝
【附錄】延伸閱讀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俄羅斯人,第一次大戰後移民美國。亞隆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早年師承新佛洛伊德學派大師蘇利文(Harry S. Sullivan),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他並將存在主義心理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仍在加州派洛艾圖及舊金山執業。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包括心理治療經典作品《存在心理治療》、《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等,以及廣為人知的心理小說系列《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等。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立緒)、《時間等待區》、《謊言》(心靈工坊)等作品。


 一日浮生: 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閱讀過不少心理學書籍,理解現代心理學所涉及的範疇很廣,可謂當代顯學之一。或許該說,所有關於人類群體與個體行為的事物,莫不與各層面心理意識有關。過往,我從各類心理學著作中,已學得許許多多智識,但這本書又帶給我更多、更廣、更實質的收穫,那些來自作者反思的心理治療技巧、夢的解析、對死亡的認知、還有他那值得信賴的同理心,以及從不閃躲的眼睛。或許是因作者的年紀關係,這本書關於死亡議題的比重特別多,除了第10篇外,前 9篇可說是根植於死亡的存在意義探討。死亡味濃了些,但我並不排斥,"死" 原即是 "生" 的一部份,我們隨時都在自己的身體裡帶著自己的死亡啊。事實上,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可是從容浸淫其中,並充分享受作者所帶來的生命借鏡的反思呢。
  •     太多死亡的内容了。我上午还说想看他关于死亡的那本书,我现在退却了。我问自己:如果我马上要死了,我会怎么做。以前我回答过这个问题,我会说:我要去和每一位朋友交谈,去感谢他们;然后去旅行,也或许不;和自己最爱的人度过最后的时光。然而我现在发现,我并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我稍微思考一下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求求你,别让我死,我还不想死!我会乱了方寸,我完全不知道我要怎么度过,我甚至没有办法复述这个问题、说出那几个字。满满的恐惧,我会抓住一切来逃避这个现实,我会抓住一切去攫取。我想还是活得太混沌了,以至于我完全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自己好失望。另外,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我不要死。我要认真对待身体的各个指标,胆固醇、激素,摄入的那些工业合成品…我想活得久一点,至少活到我能够真正从容回答那个问题。
  •     黄晓丹(1)亚隆,你可以活得更长一些吗?亚隆,你可以活得更长一些吗?我想我一生中都在寻找一个亚隆这样的父亲。他是《魔戒》里的爱隆王、是另外一些什么人,但最终是亚隆。《魔戒》对你们来说,是阿拉贡或者弗罗多或者莱戈拉斯的故事,但对我来说,所有故事都开始于某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从噩梦中醒来,阳光刺眼、伤痛已愈,一个笃定的声音说:“欢迎来到瑞文戴尔”。接下来是无数失而复得的惊喜——久已失散的亲友欢呼着奔来,其中一个告诉他:“爱隆王守护了你一夜,现在你的伤完全好了”。托尔金将精灵三戒中主管治愈的维雅安排给爱隆王,来匹配他作为治愈者原型的身份。中土世界所有伟大的探险和爱情之所以可以展开,都有赖爱隆王的默默存在。他不能够起死回生,却能读懂生命的秘卷、重铸折断的宝剑,甚至携起爱女亚玟的手,把她送上无比灿烂的爱与死亡之途。如果有一个呼唤可以被听到,我想说:“爱隆王,请你不要航向灰港”。我是在说爱隆王吗?还是在说我们今天的主角——欧文·亚隆?我宁愿相信当每个来访者走出亚隆医生在旧金山那间诊疗室时,他心里的呼唤也会和我一样。亚隆已经太老了,老到他的来访者必须警告自己少一些依赖,以免在他离去时遭遇新的创伤。亚隆说不喜欢被这样小心翼翼地对待,时时刻刻被提醒人生快要完了。他当然是诚实的,但在我看来,其中也含有傲娇的成分——在意识到死亡迫近时,同时意识到84年一以贯之的生命泉流奔涌、以及相信死亡可以被谈论和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件超级生机勃勃的事。想起他戴着牛仔帽站在加州明黄色墙壁前的照片,我觉得他在说:“嗨,开始吧,我终于可以教授你们关于死亡的知识了”。“是啊,是啊”!我急忙点头:“亚隆医生,我不知道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幸运,在步入暮年时身心都做好准备,但我很愿意知道关于死亡的知识,而且只要是你在说,说什么都好”。(2)死亡之书我收集亚隆的每一本书。当Creatures of a Day: And Other Tales of Psychotherapy的中译本在台湾出版时,我为之一振。“哦,他还在那里,他还在写作”!过去几年,两位老师、一位挚友罹患癌症,当他们通过电话、邮件或者当面向我说起时,我想随手抓住一点什么东西塞给他,至少暂时挡在我们和死亡之间。每一次,我抓起的都是亚隆的书,之前是《直视骄阳》,现在又有了《浮生一日》。是啊,都是癌症。也许现代人被赋予了一个新的生命课题,就是在最终面临死亡之前,普遍拥有一个来得及思考死亡的漫长时段,亚隆的治疗理论也应运而生。他将死亡转化为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总结说:“虽然死亡可以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关于死亡的观念却能够拯救我们”。“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但回避死亡,恐惧就会蛀空人生。亚隆自己受益于对死亡的直面。八十年代他出版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定义了生活的4个终极问题: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并认为生活中所有的痛苦基本源自这4个方面的困扰。当时,年轻的亚隆正在带领晚期癌症患者和丧亲者团体,在与死亡离得最近的人群中,亚隆确认了这些主题。他说自己后来所有的著作都是在用不同方式扩展这本书的不同方面。三十多年后,75岁的亚隆已成为与维克多·弗兰克(就是那个曾在纳粹集中营仰望夕阳从而找回生活勇气的弗兰克)和罗洛·梅(就是那个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罗洛·梅)并称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他想要出版生命中最后一本书,于是选择修订《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但完稿之后,出版社发现新写的部分中有3/4都是关于死亡,便建议他抽出单独出版为《直视骄阳》。直至今日的《浮生一日》,死亡问题就这样贯穿着亚隆的整个生涯,成为他学说和生命的引领。不知道在哪本书里,亚隆把活着比喻成持有一张商场的限时兑换券。当暮色临近,打烊在即,而你的礼券还没有兑换出去,恐惧便发生了。在死亡面前,人们表现出千奇百怪的症状,说出各式各样的遗憾,但其核心同一,即遗憾自己从未真正活过。因此亚隆认为,死亡的发生虽然在人生的尽头,但想要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却得向相反方向去寻找,一一检视人生中被忽视、被虚度的岁月和被埋没、被歪曲的真实愿望。当他们带着各种行头、身份、银行存折、学位证书、爱恨情仇、语音语调、遣词造句来到亚隆的诊疗室,并在日复一日的咨询中摇落它们如同昨夜西风凋碧树,最后生命的真正主题会显露出来。而这样的觉醒一旦发生,哪怕是癌症晚期病人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它——甚至你只要曾在一瞬间实现它就永远实现了。所有走过这个历程的人都会惊叹自己居然白白浪费了一生去越陌度阡。但他们转即就会带着一种被亚隆治疗过的人特有的幽默感原谅自己,也许还会用亚隆式的语言安慰那些依然在谎言中挣扎的人:“是的,这就是人性”。(3)文学与哲学之书亚隆常常声称他只是用一种心理学式的语言翻译了诗歌和哲学的智慧。这个说法虽然谦虚,但大致属实。比如他说:“如果我们专心思考我们活着(即我们在世界上存在)这个事实,并且尽力想把那些让人分心的、琐屑的事物置于一旁,尝试去认真考虑导致焦虑的真正根源,我们便开始触及某些基本主题”。这段话完全可以直接拿来翻译叶芝的《随时间而来的真理》:“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我还用亚隆式以死观生的理念给陶渊明的《荣木》诗写了好几页的注解。每当这样做时我都很兴奋,想象自己一定是亚隆特别感兴趣的那类来访者,因为他是那么愿意透过文学和哲学来进行诊疗。亚隆总是深切地提到那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逝去的朋友——霍妮、弗洛姆、里尔克、黑塞、卡夫卡、加缪、克尔凯廓尔、萨特。他甚至为斯宾诺莎、叔本华和尼采一人写了一本书。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在《直视骄阳》中,亚隆只是常常援引伊壁鸠鲁,到了《一日浮生》里,文学和哲学几乎成了约到亚隆医生的通关秘诀。甚至当咨询陷入僵局,他直接掏出一本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扔给来访者。而那个来访者果然眼睛一亮,严丝合缝的生命之匣打开了。每次读到这样的情节,我就和挚友杨庆相对喟叹。杨庆作为治疗师感叹亚隆对于设置的把控能力,我则激动于亚隆对文学和哲学之治疗潜能的肯定。在亚隆之前,上一个让我这样感慨的人是罗洛·梅。我的专业是文学。关于焦虑、恐惧、无意义的体验而最终是缺乏创造力的问题在写作中集中爆发。在大学时代,我遇到了罗·洛梅对于尤金·奥尼尔、贝克特和乔伊斯的分析。他给了我一个双向的角度,既通过心理治疗来克服创作瓶颈,又意识到文学可以被当做心理治疗的媒介。亚隆和罗洛·梅都能够自然而然地服从自身的创造冲动,不以学科的表面分类,而是诚实地以存在体验为原则使用知识,从而拓展心理治疗的范畴。亚隆说得很直接:“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去尝试新方法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能承受住焦虑”。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未曾创造,未曾创造是因为无力诚实,无力诚实是因为承受不住焦虑,承受不住焦虑是因为孤独。大多数人无法通过独自领悟哲学来解决创造和死亡的问题,但当亚隆医生与你坐在一起时,情况就不一样了。(4)亲密之书在《叔本华的治疗》中,亚隆虚构了一个叔本华哲学的现代代言者菲利普,他的身份是一个九流大学的教授,自顾自讲着没有人要听的哲学课,但他确实深深地理解和认同叔本华,并且在某些时候可以打动亚隆。于是亚隆化身为治疗师朱利斯与菲利普展开了一场理念与关系之战。菲利普认为生命的结局不是生离就是死别,所以最好不要爱上或者依赖某个人。但亚隆更认同尼采,相信在生离死别之前还来得及建立深厚的旅伴关系,可以共享生命的虚空与激情。他把菲利普的人生策略叫做“避免借贷生命,以免偿还死亡”。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后,曾奇峰写了一篇序《被治疗成一个人》,意思是说菲利普的思想只是用来隔离情感的,而人活着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人的情感和关系。“为什么要把他治好”?有人不满地问。在很多个疲惫的夜里,我心中也会浮现出菲利普的形象——他的电话簿上有上百个女士的号码,他只想随便弄一个来睡上一觉,然后不顾风雨,坚持开车把她送走,自己则回来蜷缩在壁炉边看一页哲学书——让人神往的宁静。我相信哪怕是亚隆也会在某些时候羡慕他。但对于亚隆来说,仅仅孤独绝对是不够的,孤独必须在拥抱人生、肯定爱与激情的大背景下才有价值。我总是想提醒他:“亚隆,你又弄错了”。亚隆有各种各样的错法——少收咨询费、跑到病人家里去做咨询、以及直接进行哲学辩论,每次都让我瞠目结舌。但他好像无意追求完美。他写的故事里,每出现一次恍然大悟的“我又错了”,就连带着一次转机。他无法预料金妮何时来,菲利普何时来,也无法预料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他只是将自己投入到来访者正巧叩门的时刻,并且永远不后悔“如果我遇见他时,已有我今日的领悟,我的表现将会更好”。因为在每一个此时此刻,他都拿出了最大的真诚。在《一日浮生》的后记中,亚隆甚至将这些错误视为一种治愈性因子,他说:“这些故事中的来访者,在治疗中一次又一次地,按照某一种我根本无法预测的方式,收获了适合自己的营养。……在每一个的这样故事里,我都创造出了一种(或者说意外制造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治疗方法,它们不可能被人在任何一本治疗手册中找到。所以说,正是因为我们永远也无法确认自己究竟是如何帮助到来访者,所以,我们这些治疗师就不得不在陪伴他们自我探索的道路上,逐渐学会与这些未知和神秘和谐相处。”(5)回向之书这回亚隆又弄错了,这好像是他写的第三本“最后一本书”了。当年他在《直视骄阳》中说到:“大多数读者都想知道我在75岁时写这本书是否是为了面对自己的死亡焦虑,我想我应该更加坦诚一些”。接着他说出了最大的恐惧:“在我死后,那幅画面将变成我妻子独自一人钻进车里,不会再有我的凝视,更没有我的保护,这带给我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痛苦”。在新书《一日浮生》中,影像继续闪回,但结局发生了变化:“当我看着她即将离去的模样,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辛酸和伤痛。然后,突然之间,这一切都消失了,我‘咔哒’一声回到了现实。她就在那里,就在我的身边,生机勃勃,容光焕发,冲着我微笑,就像美好的九月一样新鲜和闪亮。瞬间,一种暖洋洋的喜悦涤荡着我。我为自己此时此刻还能和她活在一起而无比感激。于是我赶紧快步跑到她身边,拥抱她,开始了我们的傍晚散步。”他们一同生活了六十多年,在携手迎向死亡之后,亚隆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能量来重新回向生活。我已经很熟悉她了,玛丽莲·亚隆,斯坦福大学的比较文学教授,《乳房的历史》的作者,博士论文写的是卡夫卡。她是欧文·亚隆中学时代的女神,当时他仰望玛丽莲就像罗恩仰望赫敏。她胸部丰满,欧文不知在哪本书里表白自己一贯热爱大胸,并把它上升为热爱人生的标志之一。啧啧啧,关于亚隆,我什么八卦都知道。玛丽莲还看过我的诊疗笔记,里面有着我对亚隆医生的爱,和对她的羡慕嫉妒恨。哦,不,那不是我的诊疗笔记,那是金妮的。金妮,她一定是亚隆最爱的病人,亚隆为她写了一整本《日益亲近》。她那么年轻、那么会写作,克服了创作瓶颈,正走向真正的生活,正像我对自己的期许一样。在《一日浮生》中,亚隆建议艾丽效仿四十年前他和金妮工作的方法,用咨询笔记来抵偿费用。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她已经那么老了。金妮现在在哪里?我好像还认识另一个人。《一日浮生》中的新病人酸溜溜地把亚隆推荐的女治疗师叫做“你的凯瑟琳”。“你的凯瑟琳”是亚隆三十年前的学生,而且“美得不可方物”。他是在说朱瑟琳•乔塞尔森吗?《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欧文·亚隆思想传记》的作者?哦,也许酸溜溜的那个人是我,我多么羡慕她能在亚隆的柔光中思考和写作。还有那些一闪而过的人影。亚隆又提到多年前那个短发、纤瘦、轮廓优美有力的晚期乳腺癌病人,她是在《爱情刽子手》还是《诊疗椅上的谎言》中出现过?还有罗洛·梅,他曾经是亚隆的分析师,帮助年轻的亚隆应对来自死亡的焦虑和启迪,而又恰是亚隆陪伴他度过弥留之际……他们在这本书里一一重现,使我意识到《浮生一日》也是亚隆对人生的回向之书。用这本新书来重新走回与老友共度的人生,而他们已永远亲密地生活于永恒之中,不再惧怕分离。(6)终场有人问亚隆“我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Skype你么?”他回答:“可以呀。不过记得尽早,我老了”。时候真的到了吗?我分明记得他陪我走过那么多树叶微黄的日子,就像加拿大老诗人Earle Birney在一首名为End的诗中告别年轻的爱人:蔚兰我爱,在你的春天,你执我的手,走入我茫茫的雪野。现在,你必须往回走,夏日依然为你等候,让阳光充满,让盛夏持久……刊发于2015年7月4日 周六《新京报》书评周刊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尽管我觉得没能真正触及到她,却因为我愿意陪着她进入幽暗,而且在和她讨论她的死亡时并不躲闪,因此给了她一些极为可贵的东西。”“罗洛的年龄比我长,回顾我们的晤谈,多亏他从来不曾退缩过,反而从头到尾逼着我往更深层去走。” —好像是一种检视并拥抱自己存在的每一个面向的可贵勇气,打动到我
  •     俺怀念中文书啊! 英文老费劲了!! 在体会一把西方公共资源的counseling后,我只能说,跟老爷子差太远了!!!
  •     很喜欢欧文亚龙,他每写一本书都在试图解决他自己的一个问题。上次看的当尼采哭泣在探讨我者与他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问题,现在他老了,写的书时时刻刻都在探索死亡。认真的老头子
  •     
  •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它靠近死亡。“我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Skype你么?”“可以呀。不过记得尽早,我老了。”
  •     亚隆的每一本书都那么好。相信这本书在未来的时光里会被反复阅读。
  •     若生命太轻,总需要一些东西来增加重量,我把它称之为“意义”。这正是一本给人以意义的书,敲响生死大砖,将孤独掏空,又一遍遍地检视自我与他人的灵魂。“不多久,你将一无所是,你将不知所终”,活在死亡的强光之下,这不是诅咒,而是礼物。(一些治疗技巧:典型的一天、程序阻断、专注当下的治疗关系、个性化与信赖直觉、“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吗?”)
  •     欧文·亚龙的10个咨询小说,我又要吐槽他写的小说真不咋的了。只有第四个故事“谢谢你,莫莉”触动到了我。
  •     249「我也想做心理醫生﹣﹣」
  •     关于生死,看到比较顺畅
  •     看完并没有太多触动,缺乏我最感兴趣的关于一个人是如何艰难转变的部分
  •     A man is deliberately designed to be mortal.曾经有过一瞬,会放下自己的自命不凡
  •     每次读欧文·亚隆的书,最感动的是,那些人尽管不完美,却鼓起勇气努力认识真实的彼此。
  •     心理分析治療的方法有萬千,但最根本的卻是要用全然的臨在,與對方一起活在當下,把對方視為完整的人來看待。感謝亞龍,感謝生命。
  •     我觉得我可能就是喜欢这种很老又慈祥的人写的书,好像你们已经爬到山顶,站在树下,告诉我从山上能看到什么。但是你们从不会说透,你们告诉我,我想要知道的,都要自己爬上去看。
  •     心灵确实是极为复杂的世界,但是太迷人,进入这个世界之后所有外在的东西都好苍白。
  •     亚隆真是节奏大师,他谈话的节奏感把握极好,这可能源自于他的纯粹觉知力,看这本书极为享受,除了他炉火纯青的把握,还有每一个来访者的人生故事都很感人,心灵确实是极为复杂的世界,但是太迷人,进入这个世界之后所有外在的东西都好苍白。
  •     关于生命的故事,看到了越来越自在的亚龙,也许这中间也包含年龄的因素,更增添了一份觉得咨询师是越老越吃香的行业
  •     Yalom的智慧總是讓人沉醉其中,是一生的mentor,慢慢琢磨。
  •     真实而有力。
  •     感谢让我读到这本书。
  •     台湾学者的译笔是真好,完全没有当代译者生涩的英式中文的影子。我们日日汲汲营营,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焦虑死亡何时到来,又曾有几日是为自己而活,只活在当下
  •     好的故事书 好的教科书
  •     心理治疗师能够为来访者提供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以自己的全然存在,陪伴对方走在自我探索的路上。不要企图说出什么有智慧的话语,不要寻找什么神奇的解释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简简单单地将自己此时的存在献给来访者,并且相信他们,能够在治疗中找到自己的所需要的东西。
  •     十个出其不意的故事,让人感叹人之妙
  •     真实而有力
  •     我无言,默默对坐一阵子,最后由我翻案: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几个星期前,当我终于了解你的父母没给你爱并不是因为他们残忍,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爱可以给时,我跟你说过的话,还记得吗?记得再清楚不过,那时候你说我应该放弃指望过去会变好,这句话抓住了,一直在我心里盘绕不去,虽然我不喜欢它,但它很有帮助,让我跨越了一道难关。放弃指望过去会变好是一个很有用的观念,我用它帮助了很多人,也帮助过自己,但今天,在这里,我把故事还给它,你给了它一个既有创意,又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你并没有放弃指望过去会变好,但却为自己写了一个新的过去,你走出了一条极为出色的道路。莎莉把故事放回她的公事包,抬头一笑,说了一句我所听过最美好的称赞。这也没什么难的,如果你碰到了一个好心的巴士司机。--记住,放弃指望过去会变好。往前走,别回头
  •     居然会有人给打“灵修”的标签
  •     适合丧失重要亲人、经历过死亡焦虑的人。
  •     Never get bored reading Yalom.
  •     欧老的这本书我不是读的,是听的。因为是台版翻译,说实话我一开始很不习惯。明明都是中国字,我还是很不习惯。我这个人视觉加工比听觉加工要好很多。听了三遍才好像理解其中的意义,还有几次把名字和人物搞错了。 后来就在车上听,一个人开车上下班的时候。听着欧老讲故事。尽管欧老是精神科医师,但是他出版的小说中人物核心都是“正常人”,这大概是因为他信奉存在主义,从这个角度,人面对的只有四个问题。所有的咨询故事逼近的内核。 欧老八十了,他的咨询故事,对于死亡的坦然,让我心神涤荡。他的真实让我敬佩,他的人性让我会心一笑。 咨询故事中的人性让我很熟悉,那十个故事里的来访者,我仿佛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他们。它是别人,就是我们,也是众生。 说来见笑,这本书应该是我15年最有收获的事情之一。
  •     关于咨询,存在于当下的状态。自由,责任,生死,故事。一切自然随和。
  •     听完…要再读一遍
  •     “去你的,你自己去得个绝症吧”。毁了我的一个晚上
  •     台译本,不太好。
  •     那种对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敏感和觉察,真是让人羡慕啊......看到“我最喜欢的精神科医师之一,凯伦霍尔尼”那句就笑了,有种狼哥说我最喜欢的作词人之一是高晓松的微妙笑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