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书评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508645030
作者:俞敏洪
页数:304页

人生终将辉煌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我一直都非常佩服三个伟大的农民,是他们的精神支撑了我这么多年。他们都有自己伟大的事业和不朽的功绩,但他们从弱者走向强者的过程,一直深深的激励着我。先说第一个,朱元璋。按照戏说历史的《明朝那些事儿》解释,朱元璋算得上是一个纯24k屌丝了,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叫什么朱重八。在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编著的《朱元璋传》的描述,朱元璋也还是一无所有,最后被地主逼到没有退路出家当了和尚,但谁也想不到他从和尚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宝座,并使得帝国基业几百年屹立与神州大地之上,其丰功伟绩何其高大呵!这是多么励志的故事啊,一个一无所有的七尺男儿,你还到底在担心什么呢?关于朱元璋的故事,学界争论不休;不管是杜撰的励志,还是真实的历史,朱元璋都给了我那些所谓的一无所有的人一个学习的榜样。再说第二个,毛主席。这个不能说太多,你们都懂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一直没有离开过一生的轨迹,从屌丝到知识青年,他耐得住寂寞;从知识青年到伟大领袖,他后无来者。他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有几个学习的地方:1、大街上的心静。伟大的西汉东方朔曾经“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躲到山沟沟不问世事就伟大了,高深了?牛逼的人总是在世界最前端,引领着世界前进;如果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出你的斗志,怎能证明你的激情豪迈和过人智慧?老毛深谙此道啊,该高调的时候高调,该低调的时候还是很高调。2、北大的八年读书生涯。那种渴望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之情,考研考博的兄弟姐妹或许更有感受。在这八年里,他读过读过多少书,找过多少牛人交流过,写过多少文字、观点,等等都得不到准确的答案,但这些积累和储备,谁说不是后来成功的基石呢?第三个,理所当然的是俞敏洪了。读完四年大学的他,不论你在大街上看到他,还是从讲坛上看到他,你都不会认为他是一个NSDQ上市公司的老板。08年在武大的近距离与他相遇,我简直要被他无所谓的打扮和无所谓的长相所折服;在他谈完他那些所谓的“失败学”之后,我豁然开朗起来——这么一个农民都能这么成功,我还有什么顾忌?长的没有他帅?不就是背诵牛津词典么?不就是大学5年里面读过800本书吗?但天也知道,当时的幼稚与冲动没有坚持四年,甚至还没有四个月呢——这才是俞敏洪的成功之处,坚持梦想。俞敏洪做培训很早了,我一度以为他的事业能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取代教育部的教育地位但不是收费地位。中国教育要的是分数,新东方最擅长的就是在短时间内给你高的分数;中国学生各种考试要的就是分数,而新东方最大的卖点不就是分数和成绩吗?这样一个连接学生和学校的中介,在这么大社会需求量的基础上,怎么能不玩转全球呢?奈何,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天翻地覆,最近收到的数据是新东方2013年巨额亏损,我深刻表示震惊。在《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中俞敏洪的一个点评非常有意思:“一切互联网的优势,都是效率的优势;一切改革的问题都是组织的问题”。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俞敏洪认识到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形式,传统行业已经开始面临着被踢馆的可能。在2014年的新年发布上,俞敏洪说“宁可死在改革的路上,也不死在成功的基因里”,这样一个发布会充分表明他有足够的认识成功和失败的区间,这是一个企业家的局限性之所在,俞敏洪很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本书里面,大多都是他在过去写的文章、思考的内容。放在今天,部分内容已经失效;而部分内容还在发生着作用;俞敏洪一直不变的到底是什么呢?我曾经试图去总结与归纳,但还是摸不清方向。但有些品质我不知道如何总结,归纳一下:在他身上,坚持的身影尤为明显。他读800本书的故事深深激励着我,读书不求数量但求感受与提升,但马克思不是曰过“量变产生质变”吗?俞敏洪一个从小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的人,如何有自己的选择能力呢?他自己解释是跟着王强学的;如果他可以学这些对他成功有帮助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呢?在他身上,坚持的劲很足。没有人坚持十多年做一件事,俞敏洪坚持背单词、坚持写作、坚持与青年人沟通、交流,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说其作秀也好、营销也罢,我看到这份激励的作用在这儿,这是我能学习的东西。在在他身上,永远有那份谦卑在里面。和农民的本性有关,还是与他读过的书之后的感悟有关?一个朴素的人,朴实的交谈,总是有很大人格魅力吸引别人的,这就是俞敏洪粗陋的外表在开口几十分钟内就征服了我的原因之一,这是一种力量,或者能力吧。我一直想写一些关于三个坚持的故事,这下总算机会摆在我面前了。第一个是俞敏洪的坚持,读书的故事和今天我的状态完完全全是模仿他,学习他;他读了800本书,我就要读一读800本书试试看;到底他是忽悠呢,还是确有其事。第二个坚持的故事来自于京东的刘强东,京东董事会每天早上8:30开会,坚持8年了(因为奶茶妹妹的出现,结果东哥去了巴黎……);第三个坚持的故事来自于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每天坚持60秒来谈论他的思考、见解和感悟,虽然只有60秒,但或许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坚持下来(目前已经坚持了大约6-7个月,中间没有一天中断过)。这些坚持的故事,其实就是成功的故事;你能在你喜欢的领域内坚持下来吗?俞敏洪能,刘强东能,罗振宇能,你呢?

俞洪敏:从不轻言放弃的男人

大家都看过《中国合伙人》吧,那里面讲了三个男人奋斗的故事,其中黄晓明扮演的角色原型你们知道是谁吗?俞洪敏。这个已经过了五十知天命的男人,他的笑容依然灿烂,而且富有魅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俞洪敏的职场励志丛书。柳传志说俞洪敏身上有一种“永不言败”精神。柴静说俞洪敏是一个知错能改,认真做事的男人。而我觉得任何成功的人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因为他的成功之路除了他的坚持和努力,还有他的睿智。据说俞洪敏每天晚上12点后都要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所以才会有这本书与大家见面,也会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这个新东方的创始人。翻开书能够看到很清晰地分了三个章节,《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就好像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做着这样的事,写给自己让自己更清醒,写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写给生活让自己珍惜曾经和拥有,这就是每个人需要看清,需要去做的。每个人都年轻过,年轻时都会有一段时间躁动、迷茫、不知所措,就如25岁时的俞洪敏,没有女人缘,没有事业基础,对他来说,那时就是每天都充斥着幻想,又被幻想不断打败的人,还好的是他误打误撞遇到了她的夫人,也正是他的夫人给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因为是他的夫人将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要有责任感的男人。如今52岁的俞洪敏越来越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与90年代时他刚开办新东方时比,他似乎变了一个模样,其实他根本没有改变自己的容貌,只是成功后的男人,在着装和自信方面都有着质的飞越,这也正是他的迷人之处。俞洪敏说30岁时还是一个穷光蛋,但是他没有气馁。第二次考大学失利后,与他一起复读的孩子回家娶妻生子了,但是他还是央求妈妈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于是他考上了北大。人们总认为马走的路最多,因为它总在奔跑,其实走路最多的不是马是骆驼,因为骆驼上路后就不会停歇。人也是一样,爱因斯坦九岁才能说话,但是不能阻挡他成为天才。朱元璋七岁才开口,但是无法阻挡他一统天下。人生就是如此,不怕你起点比别人低,就怕你不知道自己的能量,甚至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人需要自己拯救自己的。俞洪敏在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高的态度,又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可见一个人在这个世上总要继承点什么。读书的好处就是能够在这些名人身上学会理性思维,这也是很多人喜欢读名人传记的原因,虽然这本书不是传记,但是这本书里记载着俞洪敏成长的过程和他对生活的感悟,如果能对你有些许启发,那就足够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让我更详细地了解了俞洪敏,这个农村出来的苦孩子,如今知名的企业家,也是教育家。因为他创办的东方教育,他从33分的高考英语成绩,到如今创办英语教育机构的老总,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可攀登,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敢做,不信你也试试!

驶向生命未知之途

驶向生命未知之途文/王传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著,中信出版社,2014.5】人生在世,到底应该如何度过这漫漫长途?面对这个问题,古今贤达都进行不同的解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不过是想告诉人们对于现世必须恭敬对待。其实,生命就是一个不断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不断探寻未知的征途上,我们的生命才变得熠熠生辉。如果,你的生命旅途是能够看得见结果的路线,那必然没有任何惊喜和感叹。而俞敏洪的这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也正是这样一本关于自身生命感悟的结集。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的人生原本可以留在北京大学安安静静当一名教师,而他们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他的眼中,留校任教是一次能够看得见结果的旅程,不过就是从讲师一直到教授的道路。所以,他毅然决然投身到民办教育的热土中。因为在他眼中,民办教育刚刚兴起,或许里面有着未知世界的新奇。而这样的放弃与舍得也成为其人生价值的最宝贵基因。也正是这样的不断将自己的生命驶入未知之途的努力,成就了新东方的事业,也成为享誉世界的培训品牌。而直到电影《中国合伙人》的成功拍摄,新东方的故事和俞敏洪的事迹也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励志的典型。该书并非俞敏洪的个人传记,仅仅是其对生命感悟的随笔。他以“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三个篇章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思考。俞敏洪的成功无疑是励志的,但在励志的背后无疑是努力,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发挥作用,而这无疑也就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真谛。“写给自己”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自己成绩的总结,更是对于自己选择的顿悟。“写给年轻人”和“写给生活”则更多的一种告诫,一种劝导,一种对于当下年轻生活状态的教导。因为青春易逝,因为韶华易老,但是在青春和韶华远去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找寻到青春遗留下来的痕迹,对自己的生命有个交待。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做学问的三境界一样。俞敏洪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迷茫中,每个人都应该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确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不断迈进。最后,抵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明澈。而这无疑就是生命的最好旅程,在这样的旅途中,迷茫的经历每个年轻人都有,过渡到执着并非那么容易,获得生命的明澈感悟也并非简单。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和胆识,就是不断向着生命的未知领域发起冲击,从而能够收获到一个接着一个的喜悦。生命是条单行线,犹如下棋一样,悔棋必然是行不通的。而只有勇敢走出自己人生的那枚棋子,才能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结果。这样,未知的领域不断被打开,人生精彩的画卷也将徐徐展开。否则,每个人都沉浸在一段看得见的旅途中徘徊的时候,你的生命必然是没有光彩的。当然,驶入未知的过程更需要执着的坚守,不能被周围的闲话打断了自己的未来之路。这是作者的忠告,也可以给每个年轻人带来思考。

捱过临界点

距离听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四五天,还以为蛮久了呢。估计这个月看书看剧比较频繁,脑子不断受到冲击所致。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篇是新东方的建立成长、这个过程中事业和家庭的协调及对于中国教育的看法;中篇写给80、90后,以个人经历给年轻一代的建议;下篇写给生活,如何平衡工作与休息。总的来说,是一碗鸡汤标配,但是一口气喝下去,还是会腻。其中有篇提到“临界点”,深有同感。比如跑步,对一个从未锻炼的人来说,迈出第一步都很困难,诸多借口:下班后好累想休息就不跑了吧?天气这么冷跑步会出汗万一感冒了更不划算呢?跑步伤膝盖啊?于是一天天拖延,始终没有开始。自今年四月意识到血脂的问题,决心要跑步了。从开始的随意跑几圈,再是学习相关知识,下载Nike Running刷排行,慢慢提高。现在已经可以轻松跑10km了。我想,最开始跑步那几次,算是临界点吧。因为没掌握方法,跑着很辛苦,气喘吁吁、肌肉酸痛,便会犹豫纠结是否还要去跑呢。等捱过那个点,感受到跑步的乐趣,跑完后汗水顺着皮肤流淌,神清气爽;还有每次的一点点进步,或者速度提升或者距离拉远,都是满满的成就感。大半年过去了,跑步已成为习惯,月跑量80km左右,体重变化不是很大,但视觉效果好啦!更重要的是,精神好很多,白天学习不再犯困,要坚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会有“临界点”,跨过这个点,或许结局会不同。拿阅读来说,开始会很困难,总觉得抽不出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宁愿刷网页灌水也懒得翻开那一页。这时多给自己正面提示,耐住性子,即便囫囵吞枣也要看完一本先。慢慢累积,待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便会主动挤时间,各种方式来尽量多看一些。迈出第一步,捱过临界点,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共勉!

坚持就是胜利

先纠正一个错误,我的不是书评,咱给当代中国教育专家写书评根本不够格,这勉强算是一篇读后感而已。如果你正在锵锵地走在奋斗的路上,且步履艰难,那你必然至少有过一次绝望的经历。“绝望”是人类的天赋之一,我们这个种族善于在未来面前进行慎重而富有思考的抉择,我们绝望,是因为我们在困难如山倒时的无助和无奈,我们拥有希望是因为我们再次找到了战胜困难的方法且乐观着。我们之所以在绝望与希望两条道路上不停的交错前行,仅仅只因我们一直在奋斗的路上,在成功之前……这条路总对我们是那样的陌生而又神往,因为,我们不熟悉,不知前路的近与远,不知前路的坎与顺,也不知行路的天气如何,唯一知道的是“下一步,你,是否依然会坚定迈出”,我以为,在路上,方向和勇气,远比能力更重要。我就是这样,一次次的绝望过,又一次次找到希望,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寻找希望,是因为内我们的希望不是以信仰为基础,而是之于功利,所以,在无功无利的时候就容易迷茫和糊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我最初在绝望的时候,无意中拾起一根救命稻草,我甚至都已记不起这本书的来历和它是怎样让我知晓的,也许记住的是,当初这个名字特能打动我。我从没指望靠一本书力挽狂澜自己的颓势,只是寥解安慰而已。谁的成功都不可能被复制,可以被借鉴的只是战胜困难的那种精神,其余,个人认为皆属偶然。这本书是老俞的一些列杂记的收罗,我承认他有着丰富的经历,他的每一次演讲仿佛就是用他的过去堆砌而成,听上去总是有亲和力,不勉强,不高亢,富有生活而充满智慧与刚毅,这是我喜欢他和他的一切的原因,少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浮华,我因此而接受,只因这种真实或许可以被借鉴。书中从头至尾在强调这样一个道理,“要坚持”、“要坚持到底”,坚持是笨蛋或者运气差的孩子到达终点接近理想的唯一方式。那是一个个“坚持就是胜利”的好故事,这些故事就是一种有效的说服力,让我反思自己的很多失败,确实是因为遇到了诱惑或自己放弃的必然结果。也许不惜一切代价的坚持就是成功的本质吧,不要面对成功却抱有投机主义,总想以更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却总欲速则不达。成功的定义,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一种追求完美人格的过程,尽全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已然足够,这就是我的成功观。

绝望中寻找希望

书中道理看似浅显,但私下咀嚼总是让人感动,虽然之前嵛老师的故事听过很多,但这本书所讲的很多故事却是我从未听过的,我到现在终于相信,俞老师是一个真正有故事的人!我想只有一个真正有故事的人才会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去回味他所经历的过去并讲出最为浅显却最为值得铭记的道理。有些人说这本书太过浅显,说的都是大道理,我只能说你之所以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是因为你是一个缺乏故事的人。我摘抄了书中149条语录,因为我觉得这些话值得我去坚守和铭记一辈子。其实一本好书并不在于文字多么漂亮而是在于要琴瑟和鸣!而这才是最难得的。

在青春的路上——俞敏洪

有人说:你若成功了放屁都有道理;你若失败了,再有道理都是放屁。也有人说:成功的人提供的是经验,失败的人提供的是教训,我们要善于学习成功的经验,并以教训为诫。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一件事的评价就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而我对于俞敏洪的成功,是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万万没想到》中深知成功学的迷药很梦幻,有些人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造就,但成功是有共性的,我依旧在他的故事中读到了某些可资借鉴的成功的因子。第一:自卑的性格造就自我证明的源源动力。曾莉在《情商十五课》中提出:情绪无好坏,善于利用成事业。自卑的性格包含了太多复杂的小情绪,其中最最敏感的就是深深的卑微感和强烈的自尊心,因而尤其容易在与人相处中受到伤害。俞敏洪的”农民“出身却跃入”龙门“,极大地身份跳跃和同学间的对比,加剧了他的自卑感。然而,他把自己低落到尘埃,默默为同学服务,赢得同学的信任,虽然谈不上平等。就像他自己的话:同学和我在一起,不是因为我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人好。这也成为他领导力中的软实力。第二:情商高,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北大的才子都是各个地方的顶尖级优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形成极端自私和自大狂傲的性格,所谓”才子相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俞敏洪在北大的朋友,徐小平和王强都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他深知自己就是一个小罗罗,但他愿意俯下身向他们学习,而他俩也习惯性地以人生导师自居。当俞敏洪把新东方做大做强之后,邀请徐小平和王强回国合作的时候,他俩依旧不认可俞敏洪的土鳖作风,矛盾冲突不断。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其中,打架吵架想必是家常便饭,但有一点俞敏洪让人钦佩:忍,能忍。正如,他最后所说的:如果不是当初三个合伙时候,他能够忍,或许三个早就各奔东西。那么,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失败,也是新东方的失败。于是,我想起了日本武士道精神: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必成人之所不能成。情商的有一个原则:情绪控制。典型代表:越王勾践。此故事耳熟能详,不必赘言。唯一需要控制的尺度是:忍的限度。不是一味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最终俞敏洪把徐小平提出了董事会,也是忍的极限。情商又有一原则:自我决断,即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深知,做人难,做成功的人更难,尺度尽在为人处世之中。第三:学会合作,与优秀的人为伴。卑微的出身,容易潜移默化的造就卑微的心态,对于强者本能的存在一种距离感和不信任感,怕是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在比自己弱的人中获得存在感。柴静的自我剖析:遇到老、弱、病者,心理都会觉得轻松点。我也是这样的心态。但身边的总理却是典型的与强者为伍。俞敏洪的故事,从我读到的部分,也深刻的证实了与强者为伍,虽然在心理上被受折磨(这种折磨是自己对自己不优秀的摧残),但在实际中能向优秀的人学习,交流思想,实质的收获远远大于与弱者互相怜悯获得的心理慰藉。难怪,人际交往中有一原则: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我偶尔已经感受到与比自己更低沉和悲观的人相处,自己会深受其害。第四:青春不止,奋斗不息。俞敏洪说:青春跟年龄没有关系,有的人20几岁的时候青春已经死亡,有的人则过了80岁依旧有一颗青春的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才叫做青春。对此,我深表惭愧,自己貌似觉得25岁之后,就不是青春了,仿佛在称呼90后的时候,都是青春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态决定形态。我曾一度对自己的丧失了奋斗的信心,觉得或许26岁该嫁个人,过一个平凡普通的相夫教子的妇女生活。而今,我发觉自己一定会后悔,因为女人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人的生存意志即自我实现,而我的自我还没有实现,我的奋斗就不应该也不能停止。一个人,一本书,一点收获,足以。 2015.7.25

出书的人是为了装逼,但是总有一些是例外

  好似人一旦出名,便喜欢出自传体。无论是演艺圈的明星,还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亦或是成功的企业家。各行各业的所谓成功人士都不能免俗,说教的,励志的,鼓吹的,让人看得麻木,见得寻常。      前几天,台湾知名的偶像明星林志颖为了推广他的新书《我对时间有耐心》专程跑到武汉来举行了签售会,有个小妹妹是资深的林志颖粉丝,从得知消息起就开始兴奋,然后那天早早去排队,晚上在微信朋友圈晒图,得到偶像亲笔签名的兴奋之情显而易见,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也能理解,为什么一旦出名了就喜欢出书。      出书就是用来装逼的。      不过,也不乏有一些人的人生经历确实很有借鉴性的意义,或者有一些人的人生挫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并为之反省自己的人生历程。我认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在很多的文章中都曾见过俞敏洪的一些经典语录,比如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他对专注的解释,他曾经说过“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开始关注这个人。但并不热衷。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是以俞敏洪为真实人物而改编的,那样呆呆傻傻的二楞子,凭着一股执着和热情,做出了那样一番事业,这难道不值得让人反省与深思吗?      这也是我会拿起这本书来阅读的最大原因。诚然,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这里没有什么让你高瞻远瞩的人生规划,也没有让你望其项背的学习经历,更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真实,如同他一贯给人的印象。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自卑,因为在北大的自卑,他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把自己不当人看,从而能保有谦卑及真诚;他直言坦白自己的呆傻,因为三次高考才得以上北大,又因为成绩最差而只能留在北大任教,也因为经济能力不行只好放弃出国深造的求学梦,从而让他拥有越挫越勇,不断执着追求的毅力及忍耐力;他真情讲述孩提时代的艰苦岁月,认为孩提时代所有的苦让他有能力去承受人生的挫折,并坚定的相信自己不会是最苦的那一个,光明的日子总会到来。      他的人生历程里有很多让人惊讶与称赞的地方,比如能流利的背诵的英语字典,大学时代读了500多本书。。。。这些,其实只要我们愿意也能做到,因为这个智商没有多大关系,却和忍耐力坚持力及执着力密切相关。         出书的人是为了装逼,但是总有一些是例外。就是那一些例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   

只做自己

我很佩服俞老师始终如一的刻苦,然而,就此刻自身所想而言,我想要这样度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然后在生活中“宽待”自己,在精神上“苛责”自己。“当你不够聪明,你要做的就是如何用实践换取你的智慧和才能。”——我喜欢这句话,只有坚持学习实践,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慧与才能。文中的语言是那样的诗意、从容。1. 当人活得像样的时候不是有钱和有地位的时候,而是感觉到自己能够看得起自己,感觉到周围人能看得起你的时候。2. 所有东西的魅力在于你并不知道你到底想最终干成什么样子,单你知道你必须要往前走。因为任何东西往前走的条件是必须要有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3. 一个事做得多了,本质就会改变。4. 青春其实跟三个“想”有关——理想、梦想和思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思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碳素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的青春就开始成熟了。当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你就会有永不放弃的精神。5. 梦想是让你一直坚持、觉得特别幸福的事儿。梦想是将来回忆时让你热泪盈眶的事儿。6. 所谓传奇人物,只是做了一般人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7. 有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之后,我会抱着坚忍不拔的态度去实践,迟早会成功。8. 成功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你的智商,而是你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的坚忍不拔的态度。9. 身边有值得交往的朋友可以开阔你的心胸,让你更有见识,思想更有深度。10. 持之以恒比天分还要重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11.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需要你,就像你永远需要别人一样。12. 企业要干好,要注意三大块儿,一是利益,二是权力,三是人情。13. 未来总有一个人在等你和他相遇。14. 女人的温柔和男人的能力成正比。15. 第一,鼓励学生的梦想,提升学生的自信。第二,健全学生的人品和人格体系。第三,把学生变成一个自信、诚实、乐于助人、热爱生命并喜欢学习的人。第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16. 情商就是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的能力。逆商就是具有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的能力。17. 生命就是给人一种信心,给人一种感觉,给人一种美好。 18. 做老师的,要培养孩子的心情,培养孩子充满诗意、热爱生命的精神,培养孩子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挫折都对未来有信心的勇气,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生长在这个社会里是有尊严地活着的,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19. 一定要培养出孩子对某种东西的超级爱好。20.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自己设定的障碍。21. 生命的质量没有办法用时间来衡量,我们所希望的是我们越老越有智慧,活得越开朗,同事希望老了依然能对人类有所贡献。22. 微笑和友好的态度是你拥有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23. 人生,是一段曼妙的旅程。跑得快,不如跑得久。24. 任何事情做成功的过程就一个艰苦而单调的过程。25. 社会是绝对无情的,不会因为你被父母宠了,社会就继续宠你。26. 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和耐力,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27. 在做选择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内看,做一件自己从内心喜欢并且能够带来喜悦的事情,会让人真正拥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注重外在世界的感受,却很少回归自己的内心。28. 坚持做一件事情,你就会积累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经验、更多的资源,最后也就更有可能成功。29. 能自己决策的事情自己决策,不能自己决策的事情留给天意。30. 喜欢一件事情和药真正做好一件事完全是两回事。做好一件事的前提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31. 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我们能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大眼界,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32. 人为克服困难而生。对于人生的困难和痛苦,任何人都无可逃避。人与人的不同,并不在于一生遇到困难多少的不同,而在于面对困难所采取的态度的不通过。对待困难的不同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33. 困难就像生命的营养剂。人生的意义隐藏于困难之中,认为克服困难而生,只有我们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意义,充满惊喜。34. 我们唯一要记住的,就是要像黄河、长江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想要活得精彩幸福,全靠我们自己!35. “30岁前不犹豫,30岁后不后悔。”——人的一生不得不面对各种改变,要么主动求变,要么被动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改变,我们周围的人在改变,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这种改变,让自己更加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36. 人一辈子有两件大事要做:一是尽量去享受生命的美好;二是成就一番事业,活的做人的尊严。37. 急事慢做——成功是长时间努力、积累和进步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绝不是心急就能做到的。38.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积累、有耐心,因为我知道如何等待,所以我永远都能重新开始。39.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位置对于自己而言没有高下之分,当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满意时,那就是快乐的人生。40. 让我们来改变一下看法,学会放开心灵地生活,不去和别人比较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少,而是和自己比较是不是每天都能够生活得更快乐一点。“一日一生”,如果你的生命真的只有一天,你的心理还会有那么多的计较吗?41. 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也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也许,适当地被“逼”一下,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安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逼出来。42. 人的奋斗是一辈子的过程。我们拼的是耐力,拼的是专注,拼的是持久。43. 自己这一辈子到底走成什么样,由你自己决定。44. 不能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会吃尽失败的苦头;要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需经受更多的痛苦。但是,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漫天灿烂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45. “做人像水”,就是做人尽可能向低处走,对别人谦虚,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46. “做事像山”,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像爬山一样爬上去,要有山一样坚定的意志和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决心。人不能有傲气,单必须要有傲骨。傲气流于表面,不可一世,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来,是肤浅的一种表现;而傲骨是精神上的,是内在的一种气质,有傲骨的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心静如水,单内心却有很明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完成自己的使命有着钢铁一样不可动摇的意志。47. “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48.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49. 有时候我们确实想坚持心中的那么一点高贵,但架不住周围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傻瓜的想法,能够和光同尘同时又遗世独立的人并不多。世俗的眼光会以压倒性的力量使你屈服,迫使你变得和其他人 一样平庸。渐渐地,你就发现变得平庸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容易,也会让其他人更束缚,于是想现实屈服就变成了习惯。——只有在繁杂匆忙的现实生活中,永远保留一点对崇高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才能保有心中那座“披着霞光绕着云雾的雪山”。50. 我们应该努力成长,不惜一切代价使生命变得成熟。为了成熟我们应该去体验,体验自然、人文、社会和历史,由此使我们的生命臻于完美。51.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需要成长,变得懒惰、无聊和平庸;有太多的人忘记了应该去体验,变得胆怯、狭隘和固执;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承担的使命,变得苍白、迷茫和失落。52. 跳舞的时候,要像没有人在看你那样;唱歌的时候,要像没有人在听你一样。不仅仅是跳舞唱歌的时候,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如果做事情的时候担心别人的评判,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你就会非常的拘谨,就会把自己伪善的一面暴露出来,别人就会更加看不起你。在尊重别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前提下师心人性,比人会对你更加尊重。53. 寻找有意义的事情做,是填补空虚最好的方式,因为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填补了空虚,而且还会令人产生成就感。比如,用读书来填补空虚,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心灵地宁静;用旅游来填补空虚,不仅开阔了眼界,胸怀也会变得宽广。54. “优秀是一种习惯。”55. 在中古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呀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56. “放弃是一种智慧,缺点是一种恩惠。”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57.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调了。58. 诗意的生活不是故意去寻找的,不是拜托了一切世俗事物去浪迹天涯,而是这样一种能力——深处琐碎的事物却不被日常事物所淹没,总能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做一做白日梦。59.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60. 因为不计回报,所以心中便没有了怨恨,只拥有欢喜。61. 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走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计较于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了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黄河交响曲。62. 优秀的书籍就像难得的朋友,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总会及时地来到你的身边,忠诚地守候在你的左右,和你的灵魂金星温馨的对话。63. 在所有的生灵中,只有人可以用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未来。有的时候,我们的心能够走多远,我们的脚就能够走多远。64.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做人与处世的正道。65. 在学习、工作、生活之前,先给自己定位,问一下自己处于哪种境界,比我们匆匆忙忙像蚂蚁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重要。66. 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一点,宁静一点,静而后动,这样我们这辈子也许能够走得更远一些。蹭有幸现场听骨俞老师的演讲,一切言语都是信口拈来,从容自在。像俞老师这样的人,尚且如此坚持努力的不断继续学习,而我等还有什么理由懈怠,荒废本来就不多的时光。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拥有同样的特质——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与独立思考的思维,这样的特质我想拥有,也正在努力学习拥有这样的特质,并不是想要成为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只是不想让我成为自己眼中讨厌的没有思想的人,因为在精神上我想要让自己成为心中的自己。

底蕴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首先,我个人认为标题可以改为“在绝境中寻找希望”,来得更加贴切。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不知所措,需要鼓起勇气,面对痛楚,去改变自己,迎接挑战,总有一天会看到黎明的曙光。这本书是老俞的人生体会,着重描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母亲,妻子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对走在社会之中,一群迷茫、被生活所迫的年轻人,给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阐述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态度;还有面对生活,如何做到坦然和乐观,不断自我修炼,达到人生的一定高度。最后附上老俞交朋友的八字箴言:真诚、关怀、倾听、谅解。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这本书很适合在大学或者刚毕业的年青人。从这本书中你可以了解俞敏洪。虽然我们很少有机会与名人交朋友,但是我们通过阅读他们的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收获。虽然很多道理都懂,但是这本书读完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奋斗的欲望。

渴望了多年的真实励志故事

在中国这个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的大环境下,我想自己和很多本对自己怀着远大抱负的同龄人一样,却是这一考的失败者,要走出这一失败的阴影,我也切身体会到这实在并非易事。在一所普通的大学,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自我重塑之路,我不断对自己说,要的不就是分数吗?不就是好成绩吗?我要夺回高中时失去的那三年,每一个考试都要得高分。认识新东方是在大三时在学校听的一个新东方讲座,这些老师充满激情和富有创意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更坚定了自己不要做一个loser的决心,尤其是对于自己因曾经没有学好而对其产生了排斥和畏惧心理的英语,我逐渐开始了转变,大量的做题、看语法书、背单词,虽然我在考了三次之后通过了六级,我依然在大学毕业前坚持参加每次的六级考试,目的是不让自己停止英语的学习,每一次的六级成绩也都在进步,当然只是个六级,实在是不能代表实际英语水平, 但是是新东方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决心和信念,坚持不懈也正是我所理解的新东方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俞敏洪和他的团队给了我们这些自认为是loser的屌丝们新的前进的希望和动力,让我们渐渐摆脱自卑,拥有自信。认识俞敏洪是在新东方06年在石家庄开始建立分校时他和王强、徐小平在石家庄体育馆里的现场演讲,当时热闹激动的场面如今仍记忆犹新,在这本书中基本都能找到俞敏洪当时演讲的话语,朴实却不乏幽默,更发人深省,这是我又一次被新东方的精神和文化所彻底征服,让我相信,自己所渴望的那个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就像俞敏洪本人给我的印象一样,他总能在我最绝望的时候给我带来希望和勇气。看过很多励志的书籍和故事,最后发现都是对那些老生常谈的重复,都给人感觉这不过是对那些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的再加工,看得多了,不免厌倦反感,觉得不过是通过杜撰的故事安慰生活中失意的人,再也不能从中找到奋斗的动力。而俞敏洪的故事却给人感觉是那么真实,正是对他自己的奋斗历程和切身体会的写照,他的经历能让怀疑自己的人重新审视自己——只要坚持,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坚信,只要不断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不要着急,不要犹豫,即使走得慢,终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虽然我现在仍是一个loser,但是我一定要坚持努力,虽然我不大可能成为像俞敏洪那样的winner,但是我坚信自己的努力会把自己带向另一个高度,起码比起停止前进的自己会好很多,对自己努力后的结局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心。俞敏洪和他的书给了我们每一个loser不要放弃的理由。

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感

刚开始想读这本书可能更多的原因是喜欢作者本人的励志故事。但看到一半后,你会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写出很多作者是如何才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也没有教我们很多如何成功的经验。(文中是有的,个人认为没有所有畅销书中的一贯手法,大肆的浮夸一些大道理)其实我觉得看完本书最大的收获便是告诉自己,要在位居低位时,有大气象。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很多财富而不是苦难。感谢我的出身让我有融入这个社会的勇气和活下去的能力。贫穷和困难带给我别人没有的体验,让我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断的成长,我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自暴自弃,我时刻努力向上。没有外在美貌、没有优越的环境、没有很好的导师。但是我在成长中找到了很多的人生导师,他们对我的人生方向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我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变成物质的奴隶,虽然我现在依然没有财务自由。但是我学会了做人,再做事。我也学会了和比自己牛逼的路人甲来做自己的榜样,比自己厉害的人作方向标和交朋友。我在不断的成长。很喜欢作者其中说的几句话。由于自己的出身环境给自己带来了做事的坚韧和不放弃,还有自己当初那少的可怜的见识。都给了自己在成长的岁月里很多帮助,应该说是助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有自己处在绝望中,和极度自卑中才会孤注一掷,破釜沉舟。能不能成功,要做哪些和不做哪些才能成功。好的方向大家都会说,但是大道理都懂,却依然没有人能做到。就像女士们一直的口号:“减肥”一样。是一辈子的事业,很少有人会真正的做到过。其实到25岁后,减肥不在是少吃一顿饭,或者少喝一口汤的事。最重要的核心锻炼。所以成功不是应该做哪些,不做哪些。应该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过程。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化我们的人事关系和处事方法。凡事到一定程度,必会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总之看完这本书,我不在为自己的出身和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一系列匮乏的资源而感到难过和抱怨。我感谢他们使我会变得的更好!!有了他们的磨砺我将成长的更加美好。日后定会有一株曼妙的花静悄悄的绽放!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使这个世界灿烂的不会是阳光 而是女生的微笑

我师兄之前在朋友圈中发过一段挺有意思的文字。(每次狂书店的时候,看见马云当封面的书籍时总感觉到恶心,事实他的确有点丑哈哈哈哈哈哈哈~或许他一语道中的,不过其实他表达直正的意思一定就是对同类所谓鸡汤文、成功学的书,然后冠以一个CCAV或者是名人、抑或是站在风口的猪的时候等等等等。一个不留神,此类就是成为畅销书籍。鸡汤喝多了,难免有时会沉伦其中。现实之残酷,有时也的确迫切需求一些能量、希望。对于一类此名的成功学、鸡汤文现在基业都是一目而过的。需说还是鸡汤,不些此汤还是有点香气扑人的-谁叫他叫俞敏洪。成功的人士说出的屁话也等同于金玉良言,重要的不是他成功后说了哪些哪类能量金句,而在于此人在成名前成名后都等同语出一致。坚持~使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女生的微笑。作出选择的时候应该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随心随性。俞敏洪老师每每出现在公众场合都淡定收放自如、幽默怡人,难以想像到他大学期间竟是不如意的邋遢哈。我想,必定是他那一份胸怀中的希望,哪怕一丝丝,都将慢慢点燃了他的人生。书籍中讲到的是更多的是老师的一些谏言,或许不尽适合我自己,不过当作一位偶像的故事来阅读还是挺有意思的。难免鸡汤,不过也不为一碗好汤吧。感谢俞敏洪老师~

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平淡才是人生

刚看完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感触和收获还是挺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平常心,但这往往需要我们有足够多的经历来支撑,看完这本书后,虽然自己还没到拥有平常心的境界,但我还是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平平淡淡才是真》,一本书一个故事,一种体验!

那些慢慢发酵的时光

俞敏洪的这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半自传心灵读本,倒是把我又感动了一番,不妨告诉你们,我就是比较喜欢读励志的读物,以致有些人经常说我,你看起来好励志啊!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可以模仿,看着名人的传记或者心灵鸡汤,我们也从中接收到一种启发或者激动,一激动就拼了命地学习了。俞敏洪,在我的眼里,他不是一个传奇,毕竟他朴实地跟我们一样平凡,他也拥有自卑,特别是他给我们讲他在北大的时候超级自卑的5年,因为自卑,他奋力反抗,他没有被自卑压垮,自卑反而给他前进的力量,这就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的人生有多种可能,只是我们的视野常常只看到一种可能,而且喜欢把这种可能标上“绝望”的书签。俞敏洪是我们的榜样,他高考了3年,最终上了北大,经常讲他老爸盖房子的砖头是靠平常积累起来的,而母亲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然后他在北大时候,普通话很烂,讲得像日语,所以苦练,他的功课成绩也时常排倒数,所以他也经常刻苦学习,即使到头来,也没有进入前三,但是他没有放弃过生活,他对待他人勤勤恳恳,例如给舍友提了5年的热水,以及经常跟舍友请教问题。在他的身上,我学习到最多的就是那一份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高考失利、被北大免职以及初创新东方所遇到的瓶颈,他都跨过去了。他说,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那就从小草长成参天大树;他说,想不被河流冲走,那就做坚实的石头沉淀下来;他说,不要太相信三十而立的话,他3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穷光蛋。急事慢做事很有道理的,这样子才会不出差错,人生也是一样的,近些年来,生活节奏过得越来越快,我们年轻人都着急着成长和功成名就,但是越急就越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慢下来,沉淀下去,于是我把这段时光命名为人生发酵的时光,是我们成长的时光,而成长需要慢慢地发酵,假如急功近利,那么我们也许便成不了名酒了。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鸡汤中的小心得

1. 专注我读书不够精,看过就是看过了。用智慧选择了目标后就要专注和坚持。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要学有所长和在每一行当成为超级牛人。以优秀人物为目标。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2. 分享与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压抑和痛苦。我也要注意朋友圈了。3. 给予先给予后获得。4. 无友不如己者跟着牛人跑。5. 女人的温柔和男人的(挣钱)能力成正比6. 欲速则不达急事慢做7. 上好课的要素授课内容、激情、励志和幽默8. 事情都是逼出来的9. 人事兼顾利益、权力和人情10. 对待朋友真诚、关怀(急人所急)、倾听、谅解11. 教育教育的精神是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美国初中就是读名著和上课讨论。要尊重孩子的尊严,让孩子有尊严。让孩子能自己承担责任。12. 修身自我批判、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努力一点,拥有一个感动自己的出口

一直也没觉得老俞算成功人士,但流利的背诵英语词典,大学四年读了500本书,大年初一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背熟了6篇新概念课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他的人生历程里还是有不少让人惊讶与称赞的地方。“有时我会被自己做事情的精神感动,越被感动就越想认真做事情”,做人像水,做事像山,人还是要努力一点,使自己的思想和血液都流动的更快一些,多留下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

痛苦、挣扎、不屈、顽强

看完俞敏洪的这本书,觉得他虽然激励人的能力不如郎达拜恩,演说能力不如马云,文章中没有让我拍案称奇的故事和论点,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他极其厚重的底蕴,他谦逊的人格和他朴实无华的作风,并且让我真真切切的从他身上吸取到了更多的营养。他说人们不是先学会做事情再去做事情的,而是先把事情做起来之后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到些什么的。他告诉年轻人先做人,再做事,不能因为别人随手在地上扔垃圾你也扔,不能因为别人总是迟到,自己也跟着迟到,你自己要有一个准则,这个准则一旦建立就不要破坏它哪怕你周围所有人都在破坏它,你都不能改变。你要是向他们学习,你就会越学越坏;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靠学习之外的能力打天下...在书中他也提出了他自己对思考的看法,他说当我们忙的连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时,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相当危险了。有时候我们确实想坚持心中那么一点高贵,但架不住周围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傻瓜的想法,能够和光同尘同时又遗世独立的人并不多。世俗的眼光会以压倒性的力量使你屈服,迫使你变得和其他人一样平庸。渐渐的,你就发现变得平庸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容易,也会让其他人更舒服,于是向现实屈服变成了习惯。但很显然他不是向现实屈服的那帮人,这些话折射出了他的那点倔强和一个成熟男人的傲骨。这本书没有严密的论证,没有新奇的观点,就好像是以一个老父亲的口吻跟你娓娓道来...借用封面语来总结:17万字心路记录,50年风雨兼程,20载创业前行,希望大家能从这本书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柳传志 柴静 推荐

带一点自传的口水书

相比电影《中国合伙人》,这本书更让人了解作者的生平,更现实。废话,那就是现实啊!老俞从乡下考上北大,一方面他的家庭生活环境是要比北大的很多同学差很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他的家庭给他的要比他儿时的玩伴的那些家庭强太多了。没办法,gap就有这么大,有的家庭是给人向前的推力,有些是向后拉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俞本身吧!努力的精神,虚心的学习,勤劳善良,主动的与人沟通,这些都是咸鱼翻身的先决条件。有一点想说这本书有点鸡汤文的嫌疑,但是怎么说呢?大条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上去空,听上去也空。关键大概在于读者自己是什么心态,心里有什么,眼睛里就看到什么;心里没有什么,就算近在眼前,也不会愿意去看,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去相信。又回到了我原来的想法,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主动想要改变,那别人就算去劝说也没有用。佛要渡人,也要看有没有缘分。回顾2015,看过的书实在太少,简直觉得惭愧。希望能多多努力。诚然书有好书、劣书之分,我不奢求一本书里面字字如珠玑,如果一本书里面有那么一两点让我有改变,有进步,那就很好了。

铸好宝剑,寻找希望

俞敏洪可能是我知道的最具人文气质的企业家——这是我崇拜和敬佩他的理由之一,也让我心甘情愿地打开这本灌了一些鸡汤的励志读物,耐心地反复品味。一直以来,俞敏洪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真诚善良、温柔质朴的“好人”——这源于我之前对他零碎片面的了解。而当我读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透过书中文字传达的电波,我才发现这个“好人”不仅有着如水一般的温和,也有着如山一般的坚毅。不仅有着如风一般的豪迈,也有着如雷一般的果敢。这本书虽然不是一本传记,但从他自己分享的文字中,我们也可以从中领略到俞敏洪独特的人格魅力。俞敏洪每天晚上12点以后有写作的习惯。书中正是撷取了他利用这些时间写的100多篇文章,根据成长、教育、梦想;亲情、友情、爱情;做人、做事、生活等主题进行分类,把他50年的人生经验和心路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真挚而质朴的文字,在日渐浮躁的现代社会,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思考。我最喜欢本书中写给年轻人的那几章。可能在飞速变革的时代中,他的视角已经有些落后。但他通过自身成长领悟到的这些道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受益无穷。我不妨将他的核心思想稍微整理,与君共享。如能与诸位读者产生一点小小的共鸣,便是读书的乐趣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是建立自信与自尊。俞敏洪说,没有经过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虚假的自信。这源于他自己在大学时自卑的经历。因此,在他成功以后,他最希望年轻人首先能够拥有自信与自尊,因为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这也是他在一开始就写到《80、90后胜过过去任何一代人》的原因。找到人生梦想,建立人生目标。在谈到新东方的创业过程时,俞敏洪说自己一开始的梦想就是为了多赚点钱能去美国读书,后来才一步一步把新东方做大。梦想与目标,一大一小。人需要有梦想,它是我们奋斗的源泉。但成就源自无数微小的目标。俞敏洪一直在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同时也善意地提醒读者要把目标和自己的能力匹配起来。为自己积累比钱更重要的人生资本。专注、坚持、隐忍是俞敏洪骨子里最为优秀的个人品质。可以说,这些品质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他和骆驼一样,跑得并不快。但在人生的跑道上,他却跑得比别人更远。出发,朝着目标不断前进!“你不知道这辈子能走多远。”俞敏洪写道,你只需要走在路上,向着要追赶的目标前进。诚然,这是出发前的最后一口鸡汤。但我深知,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挑战的勇气是如此珍贵,很多时候在尚未达到目标之前就已经被困难和挫折吞噬干净。“我始终坚信,人为克服困难而生!”但当我读到这样的豪言壮语时,我的心头为之震撼。回想起曾经被现实的挫折阻吓,不禁心生羞愧。能吓倒我们的,其实不是困难,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唯有自信,才能克服恐惧。人生之路道阻且艰,我们需要一把宝剑,来帮助我们披荆斩棘,保护我们跋山涉水。“自信”、“目标”、“积累”、“前行”,只有把这些元素注入原铁中,我们才能锤炼出锋芒闪耀的绝世好剑。然而,这些元素在现实世界中是如此稀有,仅仅有少数人能够发现。而能够真正融合这些元素并打造出属于自己宝剑的那些人,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如果像俞敏洪这样的一个人,在时代的浪潮下能够以农民的身份铸就成功的宝剑 ,那么诸如“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观点也不会令人觉得那么冰冷和绝望。因为在这个世界,即便到了夜里,总还有一些温暖的光。所以,还在迷茫的你,请同我一起坐下来,和对面的俞敏洪先生,聊一聊铸剑的人生。

笨人的笨功夫

俞敏洪在这本书中说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对年轻人的建议,虽然与之前看的心灵鸡汤有相似之处,但因为有俞敏洪的个人经历和魅力在里面,仍然十分感动。他说,很多聪明的学生因为一直缺少失败的磨练,进入社会后通常就谋求一份安稳高薪的工作,反而是笨人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磨练练就了专注和坚韧的品质,最终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对于我来说,高考前,觉得成功很困难,而进入大学后,发现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大学四年确实又是一道分水岭,不过再也没有了师长的叮咛和嘱咐,人与人的差距无形地拉大了。这种体会其实是一样的吧。

年轻人的指引者

推荐:这本书读过之后觉得内容并不是深刻,用很多比较短浅的故事,来讲解一些年轻人做事做人的道理!个人觉得,内容浅显对我们的理解特有帮助,很适合年轻阅读,起码我受益匪浅!当然这本书分的几个部分对自己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从做人做事到教育孩子(以后)都有比较不错的指引和点拨!书中最喜欢的话是:1、丘吉尔说的,你现在做什么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会喜欢现在做的事情!2、一心一意做的事情收获永远是最大的! 3、朋友之间的交往时平等和友好的态度,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当然,最重要的是无私!

看得到终点的生活

俞敏洪生长于农村这样的环境下,童年时候对自然和外界的体验与向往在成年后依然有着明显的痕迹。包括对现实教育中的一些批 判。谈到小时候父亲拾砖头,累积然后盖房子的事情,对他的影响也很大,目标和积累,两者都不可或缺。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大,在留校后,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看到尽头的生活不是他所期望的,比如,如果这样做下去,就可以看到自己干多少年以后成为什么级别的教授,住着多大的房子,想某某某一样,总喜欢有些变化。这点比较认同,大部分人特别是上一辈灌输的是一个稳定,稳定的代价就是失去了更多的机会,为了稳定而不得不变得对当下的东西谨小慎微,担心失去,而实际上,作为人生的一个过程,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俞谈到人活到点子上的几个标准吧,一个是有一个喜欢的事情,而且是能够保证自己生活的,比如谈到一个商业上有敏锐洞察力的朋友,却喜欢草原和骑马,在得到一定的财富之后,在内 蒙买了片草地,开了个农家乐什么的,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并且又不会为生计发愁。然后就是要有一个相知的爱人。而他这个朋友的妻子也喜欢这样的生活。如果两个人对于生活的方式和追求的不同,就意味着必须有一方要改变或者忍受。关于成功,认为只有人死才会有关于成功的评判,因为只要活着,就在发展,不存在最终的成功,就像考上北大,也并不意味着成功,因为那仅仅是个开始,开办新东方,也不能说是成功,因为也有倒闭的风险,所以只要努力,就不在乎是否成功如何。有个例子,说小时候因为叫了老师的名字,被数学老师罚站一整天,因此而对数学老师厌恶,进而对数学厌恶,如果是另外一种方式处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有这些体验,所以在他成为老师之后,就会特别的在意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这也是作为教育应该值得考虑的,特别是在这样唯分是图的大的教育环境下。

俞老师的情怀!

俞敏洪应该是一个很真诚和有情怀的人。大学时喜欢的女生毕业去了新东方,教初中数学,后来也就没再联系。这本书,是俞敏洪各个时期撰写的回忆、讲演、鸡汤文等等的合集,有一部分很久以前就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俞敏洪活的真诚。他说自己自卑。自卑的人怎么敢承认自己自卑?可见他是克服了自卑。目标很现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让自己不断接近心中自己的模样。也就是说,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直面问题,勇往直前!这是一种成熟的心智!成长,就必须跟着牛逼的人走!

泛泛的雞湯

說實話,是我對老俞的期望太高了,不能怪他。整本書的語音非常樸實,可圈可點的東西則是少得可憐。貫穿整本書的一個核心其實是中庸兩個字,但是作者又用勤奮和堅韌做包裝,呈現給讀者的就是一碗泛泛的雞湯而已。當然,我覺得全書最有價值的一點是作者對於農村孩子所懷有的熱忱,以及願意為之做貢獻的精神,讓我肅然起敬。

出书的人是为了装逼,但是总有一些是例外

好似人一旦出名,便喜欢出自传体。无论是演艺圈的明星,还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亦或是成功的企业家。各行各业的所谓成功人士都不能免俗,说教的,励志的,鼓吹的,让人看得麻木,见得寻常。前几天,台湾知名的偶像明星林志颖为了推广他的新书《我对时间有耐心》专程跑到武汉来举行了签售会,有个小妹妹是资深的林志颖粉丝,从得知消息起就开始兴奋,然后那天早早去排队,晚上在微信朋友圈晒图,得到偶像亲笔签名的兴奋之情显而易见,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也能理解,为什么一旦出名了就喜欢出书。出书就是用来装逼的。不过,也不乏有一些人的人生经历确实很有借鉴性的意义,或者有一些人的人生挫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并为之反省自己的人生历程。我认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在很多的文章中都曾见过俞敏洪的一些经典语录,比如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他对专注的解释,他曾经说过“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开始关注这个人。但并不热衷。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是以俞敏洪为真实人物而改编的,那样呆呆傻傻的二楞子,凭着一股执着和热情,做出了那样一番事业,这难道不值得让人反省与深思吗?这也是我会拿起这本书来阅读的最大原因。诚然,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这里没有什么让你高瞻远瞩的人生规划,也没有让你望其项背的学习经历,更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真实,如同他一贯给人的印象。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自卑,因为在北大的自卑,他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把自己不当人看,从而能保有谦卑及真诚;他直言坦白自己的呆傻,因为三次高考才得以上北大,又因为成绩最差而只能留在北大任教,也因为经济能力不行只好放弃出国深造的求学梦,从而让他拥有越挫越勇,不断执着追求的毅力及忍耐力;他真情讲述孩提时代的艰苦岁月,认为孩提时代所有的苦让他有能力去承受人生的挫折,并坚定的相信自己不会是最苦的那一个,光明的日子总会到来。他的人生历程里有很多让人惊讶与称赞的地方,比如能流利的背诵的英语字典,大学时代读了500多本书。。。。这些,其实只要我们愿意也能做到,因为这个智商没有多大关系,却和忍耐力坚持力及执着力密切相关。出书的人是为了装逼,但是总有一些是例外。就是那一些例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

俞洪敏??

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大多数成功的商人都不是能算一个合格的作家。当然,这其中包括俞洪敏。前天开始翻他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竟然在迷糊中用了不到一下午翻完了!书的内容真心扯淡,鸡汤我便也愿意喝,但我真心喝不下那还没有煮熟的杂烩。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对前几篇的解释,多多次重复,多次重复(似乎是为了把一篇散文拼成一本书吧)…甚至有些地方逻辑不清,内容空洞无聊(当然,我不介意你把这叫做平实无华),看得只叫我以生死相许…可以肯定他这本书是没有人代笔的(要么就是给他代笔的人真心高明)但也得承认,书中的故事非常理智。一个人迫于对生活的压力创业,最终创业成功(这似乎是一个定理般的)。最后,希望自己也能充实的过完大学吧。

生命不息努力不止

这本书是领导推荐给每一位同事去读。之前有知道俞敏洪,新东方,也断断续续地了解到他的创业史,但这本书更能让我全新的认识俞敏洪,认识新东方的精神。电影《三个合伙人》看了不下于三遍,每一次看完后,感触不一样。我没有创业,也没有好朋友与我去创业。这本书和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是青春激情。年轻真好!年轻人就要不怕苦、不怕输、不怕跌倒,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做“有理想”“有梦想”“有思想”“有品德”的四有青年。每个生长环境造就每个人不同的品质。俞敏洪获得今天的成就,有他的努力、有他智慧、有他的热情、有他的坚韧不拔精神,还有他的好人缘。卑微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到卑微继续着卑微。在书的后部分分享他的工作方法,急事慢做,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将有限的精力放在重要事情上......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想要做优秀的人,就要去认识优秀的人,融入到优秀人的圈子,优秀的人有能让你敬佩的方面,就去观察、思考、学习。诚然,我还觉得心态很重要。读者本书,仿佛就在与俞敏洪本人对话,感觉这个人像水,感觉又像山。让人很舒服!

看得到终点的生活

俞敏洪生长于农村这样的环境下,童年时候对自然和外界的体验与向往在成年后依然有着明显的痕迹。包括对现实教育中的一些批判。谈到小时候父亲拾砖头,累积然后盖房子的事情,对他的影响也很大,目标和积累,两者都不可或缺。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大,在留校后,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看到尽头的生活不是他所期望的,比如,如果这样做下去,就可以看到自己干多少年以后成为什么级别的教授,住着多大的房子,想某某某一样,总喜欢有些变化。这点比较认同,大部分人特别是上一辈灌输的是一个稳定,稳定的代价就是失去了更多的机会,为了稳定而不得不变得对当下的东西谨小慎微,担心失去,而实际上,作为人生的一个过程,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俞谈到人活到点子上的几个标准吧,一个是有一个喜欢的事情,而且是能够保证自己生活的,比如谈到一个商业上有敏锐洞察力的朋友,却喜欢草原和骑马,在得到一定的财富之后,在内蒙买了片草地,开了个农家乐什么的,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并且又不会为生计发愁。然后就是要有一个相知的爱人。而他这个朋友的妻子也喜欢这样的生活。如果两个人对于生活的方式和追求的不同,就意味着必须有一方要改变或者忍受。关于成功,认为只有人死才会有成功的评判,因为只要活着,就在发展,不存在最终的成功,就像考上北大,也并不意味着成功,因为那仅仅是个开始,开办新东方,也不能说是成功,因为也有倒闭的风险,所以只要努力,就不在乎是否成功如何。

简单,奋斗,快乐——人生应有的状态

俞敏洪出新书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对象是年轻人,所以写的全是年轻人感兴趣的事情,学习啦、找工作啦、谈恋爱啦、创业啦。而且内容也比较浅,都是直白的大实话,符合年轻人的状态。那为嘛我一个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不迷茫不安也不年轻的中年妇女喜欢读这本书呢?因为我很想感受一下俞敏洪那种奋斗和不屈的精神,那是一种做人做事的精气神,非常可贵。我对俞敏洪其人的深度了解,除了电影《中国合伙人》外,是通过王利芬的优米网视频访谈而了解的,记得我看那个视频的时候《中国合伙人》还没有公映,俞敏洪在视频里谈了他对这部电影的不认同和无奈,谈了他对于新东方上市的后悔,谈了他对读书的热爱,谈了他的种种无奈和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以及他想建立一所中国私立大学的发愿。相对于优米网视频访谈,这本书内容上奥显得浅和少,但也恰恰符合它的定位,即是给社会经验不多、思想深度不够的年轻人看的,这样足以了。如果要写一写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新东方是如何在美国上市之类的内容,年轻人反而接受起来有难度。这是一本非常励志同时又很接地气的好书。唯一在我看来不够妥帖甚至比较失败的地方,就是这个书名起得太营销化了,什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明显脱离了书籍的主旨,我想这也绝不是俞敏洪先生想要表达的。人生固然有很多失望和失败,但也不至于绝望,连续三年高考不至于让人绝望,大学五年每一个姑娘看人不至于让人绝望,得了肺结核不至于让人绝望,美国留学没去成更不至于让人绝望……至于迷茫,是这本书给这样一群人的定义和处方。“迷茫”好像是当下很多人的状态,但于我而言,我真的很少迷茫,有什么好迷茫的呢。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做你能做的,接受你不能做的,仅此而已。分析老俞的个人性格和他的人生经历不难体会到,他是善良实在的好人,换句话说,他为人处世简单,在简单的格调下奋斗着、快乐着。越来越明白,人活一辈子,真的是要好好地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也要趁我们年富力强、身体康健的时候,好好去逐梦,去努力实现我们或大或小的梦想,不为被他人贴上“成功人士”的标签,只为内心渴望的那个梦的实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和快乐幸福。这样的人生,简单又富足。这是阅读这本书带给我的深深感受。

目标 坚持 如此就是人生

书中间,过程很多都是老生常谈,且有部分重复,也有一章是直接引别人写的故事(P239),但这书写出了一个近人的俞敏洪,及一些好平凡的道理与生活。最大感触?该是,什么事情都想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想想自己最喜欢做的是啥,并能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产生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做的事该对社会有价值。

累了,喝喝鸡汤

俞敏洪每天晚上12点之后会坚持写一篇文章,《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以下是本书的句子摘录:1.一个人的成长有两个条件:要给予足够的时间,生命的热情永不熄灭。2.看得起你不是因为你有钱,而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存在着某种精神,有了不起的气质,有别人不能做的事情。3.我后来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当一件事我能看得到头的时候,我就不愿意去做了。......再加上一辈子当不了一流学者的前提条件,所以我觉得必须出来,去追逐一个未知的世界。4.当你向前走一万步,你越往前走越有意义。为什么?因为你在两边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和人。但是,当你坚持走到100万步,你就变成了旅行家。所以,一个事做得多了,本质就会改变。5.理想(坚持下来,就有勇气说永不言弃)、梦想(努力去追逐)和思想(不停探索,思考未来的生命应该怎么过)。6.梦想是让你一直坚持,觉得特别幸福地事儿,我觉得梦想是将来回忆时让你热泪盈眶的事儿。7.旅行+书屋+慈善+教学,曾国藩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李健《向往》曰“我知道,并不是,耕耘就有收获”,这就是我一生的归宿。8.面对不真实的东西,作为当事人,我就一定要有冷静和充分的认识,如果我真人模狗样地把自己当成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人。9.只有从失败中、从错误中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经验和教训,成功带来的只是一种被包裹的虚幻。10.但是毕业后步入社会,成功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你的智商而是你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的坚韧不拔的态度。而这一切都对那些绝顶聪明的,习惯了凡事都轻而易举完成的人来说,反而更难了。11.自己需要多听、多看一些关于父母亲的文艺作品,家的概念被我孤立了,边缘化了。12.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真知)善(人格、价值观)美(内心喜悦、欣赏和创造)的渴望。这个世界上除了真善美,还有什么更值得人类追求的东西呢?13.我们做老师的,要培养孩子的心情,培养孩子充满诗意、热爱生命的精神,培养孩子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挫折都对未来有信心的勇气,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生长在这个社会里是有尊严地活着的,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14.中国的机制是官本位,这造就了中国社会对上不对下,所有的行政体系不断地强化必须对上面负责不用对下面负责这一点。这种现象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尊重,导致人的尊严不断丧失。15.80后是喜欢问为什么并怀疑一切存在的一代,他们在寻找这存在背后的合理性,如果发现不了合理性,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理性来重建秩序。16.我们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社会就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你得学会先接受这些毛病,再去想办法改正这些毛病。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之中,10年前,我们谈论着理想和未来;现在,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创业和工作。17.气质、风度、思想、学识和智慧,人类相互之间的兴趣和尊重来自于内心世界的伟大和由此产生的谅解能力和领悟能力。18.五大能力:a.天赋;b.劳动能力;c.专业技能;d.创造力;e.领导力。19.有的老师一辈子都没教导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难道说是学生天生弱智?答案是否定的,而是因为老师没有激发出孩子内心那种追求未来的渴望和热情。20.合格的老师。第一,鼓励学生的梦想,提升学生的自信;第二,健全学生的人品和人格体系;第三,把学生变成一个热爱生命并喜欢学习的人;第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21.什么是情商?就是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的能力。什么是逆商?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22.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23.《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告诉我们,当你发现本来拥有的东西已经没有了的时候,必须赶快去寻找新的东西。人被逼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勇气和智慧,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24.在浮躁的社会,如若能将自己的心培养到禅的境界,你就了不得了,因为你心如止水,做任何事情都能静下心来去做,怎会有做不成的呢?25.没有经历过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虚假的自信。26.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27.《圣经》中上帝花6天时间,却把第7天留给了自己,用来欣赏自己在前6天里创造的人和自然。表达了什么?“有些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28.新东方流传一句话叫作:“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你的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第二就是丰富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你未来创造事业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工具。29.九个字牢记: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为什么强调悄悄干?一是人们喜欢谦虚的人,有一种信任和安全感;二是人们不希望身边的人比自己牛或者看起来比自己牛;三是虚张声势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没有底蕴的人,撑不起多大高度;四是,悄悄干是有风度的表现,有风度的人一定不会有点成就到处炫耀,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未来和别人的感受。30.优秀是一种习惯,生命是一种过程,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放弃是一种智慧缺点是一种恩惠。31.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32.要引起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前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做,就像知乎名人那样。33.使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女生的微笑。参考资料:1.《蓝莲花》歌词,许巍2.《人生三境界》,本书后记,链接:http://chuansong.me/n/645277

绝处逢生的动力

高三学英语时已经知道鼎鼎大名的新东方,但很可惜,认识大BOSS俞敏洪竟然是在大学二年级。不认识他时,他已出名,认识他也是因为企业家如牛根生、马云、柳传志的一些活动介绍中总会有俞敏洪在一起。也知道了这位就是新东方的老板,确未认真去了解,心想一个办学校的能有多少钱呢?他能跟马云比吗?有柳传志这么的传奇吗?有蒙牛的飞速发展吗?自我回答:应该都没有,但是为什么哪里都有他呢?带着这个小小疑惑一晃好几年过去了。猛然一天,所有人都在议论《中国合伙人》,碰巧看电影时没有别的大片,就跟朋友一起看了中国合伙人,几眼就明白了这个电影是在讲新东方的故事,情节是这么的吸引人,这么励志,这么上进,看到了友情,爱情,办实业的规则,对命运的不妥协。。成冬青-俞敏洪交织在了一起。回到家立刻就打开电脑百度了下俞敏洪,高中英语都不会的农村孩子竟然考上了北大,竟然背会了几本大厚字典,办学的经历,努力的奋斗,他的故事激励了我整整一个月之久。很少看名人传记,因为觉得名人写书都是找人代笔,除了一些野史什么都看不到,学不到。但再次认识人俞老师,确是通过这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毫不避讳的讲,文章字字珠玑,讲了家庭、父母、工作、生活、爱情各个方面,如同长者在敦敦教诲做人的、做事的道理,看完后慢慢的正能量一舒胸中郁闷疲惫之气,让我在单位一直向别人推荐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才懂得为什么俞老师可能不如马云有钱,不如柳传志传奇,没有蒙牛这么飞速发展,但别人还是尊崇他这位老大哥,这就是人格的魅力。他那执着,他的努力,他跟阿甘一样,但他干什么事都是踏踏实实,一心一意的去做,所以才能取得旁人没有的成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本好书,不读不快,我们都是下一个俞敏洪,也许我们不如他成功,但至少学会了做人做事,我们的人生也就圆满了吧。

励志导师

俞敏洪的文字充满积极正能量,给人一种向上不屈的精神、一股隐忍坚韧的力量。他曾是北大的英语老师,工作七年离开高校成立新东方,继而让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对于同样身为老师的我来说,俞敏洪写的书是很有启发和影响力的。他对于新东方老师的要求,对我一样适用,并能给我未来的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助益。他要求身为新东方的老师具备四点素质:教学内容、激情、励志和幽默。俞敏洪说:“不要太相信三十而立之类的话,不要太给自己压力,生活是慢慢过的,我30岁时还是穷光蛋一个。只要保持努力的心态,坚持目标不放弃,早晚都会成功”。给时间一点点时间,我始终相信,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勤加修炼,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成的,当你知道一个方向,抛开一切世俗的评判标准,守护好自己的心,默默耕耘,总是会成功的。不要羡慕跑得快的人,做那个一直都在奔跑一直都怀着渴望在前进的人,只有跑的久的人才能更接近于自己的目标。

痞子精神演绎传奇人生

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他眼前,最后他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老师;第三件事是他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他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他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他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今天尽管已经实现了初衷,但他还在努力着,想建得更好。   树草理论,让梦想疯狂生长   人有两种生活方式:像草,或者像树。前者尽管也在成长,但毕竟是一棵草,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自己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俞敏洪的“树草理论”,所阐述的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对命运的主动抉择。而他本人的曲折经历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   1978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直到第三年才考上大学。然而,俞敏洪在北大的时光是辛酸多于快乐。如果说他那些侃侃而谈、能力出众的大学同学是一棵棵正在竞相拔节成长的小树,那么土里土气、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他就是一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草。他的大学生涯过得很失落,很压抑,也很自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时我国兴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北大留校任教的俞敏洪也想跟上这一潮流。他多次被拒,后来终有了肯接收他的大学,可提供的奖学金太少,他为了筹足出国的钱不得不在校外兼职办英语培训班,而恰恰由于这一事件,俞敏洪受到了学校的严厉处分,以致颜面尽失,1991年不得不离开北大。   之后,他义无反顾地甩掉了北大这个包袱,开始相信商业的力量。在北京冬日的寒风中,俞敏洪骑着车在大街小巷刷广告。手冻麻了,拿起二锅头喝两口暖暖身子,这时候的他显出了痞子的狠劲。不过,枪打出头鸟。很快,江湖的险恶就让俞敏洪有了深刻体会。虽然招的学生越来越多,但也断了别人的财路。先是他的广告被对手覆盖,后来当场就给撕了,并把他的员工给一刀捅到了医院。为了和公安兄弟拉上关系,俞敏洪豁了出去,一气喝下一斤多五粮液,直接被抬进了医院。创业路上几多艰辛。此时的他完全没有了北大的书生气,痞子精神附身了,一个企业家的身影渐次清晰。一个人创业是孤单的。俞敏洪想起了海外的“兄弟”徐小平、王强。于是,他不远万里,前去邀请他们回来一起办新东方。他们来新东方,怀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和对自由的憧憬。靠着这种梁山聚义的草寇方式,借着当时英语学习热和出国热,新东方开始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痞子加文人,商业的完美结合   如今,新东方占据了全国70%的出国培训市场,并在上海、广州、武汉等49个城市设立了诸多分校,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外语培训机构。   新东方的成功,打造了俞敏洪神话。许多人称他为“留学教父”、“教师首富”。但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的一句话却颇有意味:“新东方的成长秘诀:三流文人+痞子精神。”特别是痞子精神,概括得尤为精到:“其实我更喜欢用疯长的野草来形容,我喜欢那种状态,如野草般强韧,疯狂的成长,恣意的蔓延,霸气的扩张,好不快慰!”其实,这种疯狂成长的背后,是被压抑的激情和喷涌的生命力。这种压抑之后的喷涌常常表现出一种痞子精神,一种无知无畏,不瞻前顾后,绝地求生的勇气和意志力;一种绝望后的放松,一无所有时的释然。俞敏洪的创业史、新东方的成长史,这种痞子精神充盈其间。但是,他毕竟是北大教师,怎么也算个三流文人。所以,俞敏洪的“痞”不同于街头混混的低俗,不同于那种没有是非原则的暴发户。他的“痞”是一种被逼无奈后显出的狠劲,可称之为“雅痞”。不管怎样,教师、痞子和商人,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就这样被搅和在了一起。一代“雅痞”真实地体现在俞敏洪身上,真可谓是商业的完美结合。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俞敏洪的故事,体现出了一个创业者的旺盛而又隐忍的生命力,是一个不是传奇却又在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离奇”的个人成功故事。这一个不是传奇的故事的力量在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因此勇敢地叩打命运的大门,追求那满载理想之光的梦想,因为从此他们将秉持这样一种信念:俞敏洪都能获得成功,我为什么不能?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笔记

他的公益演讲,对于公益二字,当之无愧。他并没有炫耀他的新东方,也没有要我们去报班,买书,就是纯粹的演讲,讲他的经历。那时的我还不太懂什么是创业的艰辛。只是感觉他过去不太顺利,高考考了三次,后来吃了一番苦获得成功。但是他当初举的例子记忆犹新:当你处于最后一名,后面没有别人,你会孤独寂寞,唯有向前跑,超越他人,你才能俯仰人群,并且要不断向前,才能不至于落后。大学的时候看中国合伙人电影,才更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1-现在市面上充斥各种鸡汤文,成功学,但你去看看那些作者,他们受了什么大灾大难,一点小挫折就好像天塌下来,无病呻吟,又没有多大的成就,妄想成为他人的导师,这样的人我看不惯,甚至厌恶。看俞敏洪的作品,虽然也属于励志书,但是他是以真诚的心,讲述他的事业,讲述他的挫折,他的人生感悟,因为他有资本,一方面是事业的钱财的资本,一方面是他的个人修养,他的道德品质,他的好习惯,让我们由衷佩服。即使是上市公司的老大,也不奢侈,大忙人一个还看了很多书,这才是典范。-2-俞敏洪说到他的其他合伙人,他想表达的是浓烈的感谢。他从这些朋友身上学到了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他向他的老师学习到的是坚持阅读,一有钱就买书,有空就读书的好习惯。他说自己家里有很多图书,女儿看到家里有这么多的书,加上自己平时的阅读,让她也形成了良好的爱读书的好习惯。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当一个人经济富足了,他可以选择到外面去饱餐一顿,或者去旅游,享受自己的诗和远方,但能够用来提升自己的,成本最低的方式还是读书。其次,他从另外一个朋友身上学会了自我批判精神,这不是自创,早在几千年前的论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一味去抱怨。-3-本书中他还谈到了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母亲。父亲母亲与自己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关系,这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难以割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带头作用,有些是学术学习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他的道德品德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知道,很多名人他们的父母并不是那种高端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却能有所成就,就是因为父母亲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用行动告诉它们什么是真善美。俞敏洪说: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高的态度,又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坚韧不拔、绝不放弃的精神。父母成就了我的个性,我的个性中融入了父母的优点,他们个性中的矛盾也结合到了我身上。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几乎每一点都能够从我的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现在的我们也没办法追究自己父母过去是如何教育我们,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原生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好的环境给下一代,可是千万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4-作者他把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分成了几种,分别是:天然能力、劳动能力、技术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他结合个人经历解析了这些能力对人的发展有何作用。我们常常理解的就是年轻人没有什么经验,而中老年人做事非常的沉稳。当一个人经历的多了,他了解的自然也多了。我们常常把年轻人比作一张白纸,他们也许有丰富的理论经验,但是社会中往往那些经验都用不上,只能是纸上谈兵。理论都是经过加工,让人觉得美好或者是高深的东西,理论具有稳定性,现实时常多变,唯有以不变应万变,加上个人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社会。困难重重,很大原因是我们想的,我们理解的这个社会与现实中往往不同,如果我们因为某个事失败,倍受打击,很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年轻人还是要培养好的心态,同时加强各方面的技能。-5-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好的品德,那么好的品德究竟该如何历练培养出来。由于好的品德,过于抽象化,作者用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体现出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耐力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流行跑马拉松,我们经常可以从朋友圈里看到大家运动打卡的状态,我也曾每天坚持过,但是跑了十几天,就会被各种因素扰乱自己的计划,难以坚持。但是我们看下村上春树,他这么多年来,不论下雨还是天晴依旧坚持跑步。全是靠耐力,坚持,写小说也是如此,放到我们身上,如果你有一件特别想做的事情,你能够持之以恒的做好,就像我现在能够每天坚持读书打卡,把这种耐力用到其他事情上,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成功。其次就是有耐心。时间有限,我们想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得以所愿,将满足感延迟,获得的幸福感也会更大。我们还要学会隐忍,要学会忍耐孤独寂寞,要学会勇敢的面对失败,还要能抵抗住他人的侮辱。人这一辈子,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度过的,所取得的成就,虽然有时候是一个团队,但是真正落实到他本人身上那件事情还是靠他自己一个人完成。如果不能够适应孤独感,难以获得巨大成就。至于其他,就是考验定性。-6-阅读了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本书之后,我想先列几句印象深刻的话:1、不做被喂饱的熊。2、用严厉和冷酷改正自己的缺点。缺点就如身体的肿瘤,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影响自己的健康。3、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4、超越生命的临界点。5、好书如挚友一般让人心安。6、人一旦被物质所控制,就会失去独立精神、主动精神。生命就会扭曲变形。看了这么多的励志书,我一直在思考,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满意,让他人认可。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克服自己的缺陷,让自己不断进步。无论是什么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人以为富人就可以高枕无忧,穷人就困难重重,其实不然。人面临的问题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自己的欲望。一旦松懈,欲望就会战胜个人的理性,一发不可收拾。努力克制自我,战胜各种欲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例如减肥,很多人就是吃太多,动得太少。个人欲望就是希望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那些热量高的东西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又希望少动,多走几步会觉得累。如果可以少吃多动,就是在像自己的欲望宣战,再加上坚持,好身材会如期而至,也可以收获健康。本书虽然分为了三个部分,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其实还是像个人回忆录,这也是俞敏洪的书籍和大部分励志书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俞敏洪的经历,很有特色,出生于农村,家境不好,但是有做事坚持的父亲和品行美好的母亲,支持他,鼓励他。因为从小受过苦难,面对成长以来的各种困难可以咬牙坚持,而且他在书中说到的临界点,让人有共鸣。每当我晨跑的时候就会出现跑不动的那个时期,如果咬牙坚持下去,随后的几圈会轻松自如,一旦放弃,就功亏一篑。哪怕俞敏洪获得了成功,依旧每天坚持读书,锻炼,磨练自己,这才更有人格魅力。

平凡人的努力书

很喜欢俞敏洪的朴实幽默。更多的,这是一种经历了很多之后,才会表露出来的淡然和智慧。而个中经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很难理解。正像书中所说——建立新东方后,就不想出国了。因为建立新东方,让自己成长的很快,远超过出国的收获——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象,羡慕的是表象。但往往最有营养的,是过程。这一段,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真真切切的体会。让人深深羡慕的,是俞敏洪所说的几点,我想也是他成功的基石:少年时的磨砺养成的坚韧性格,北大的一帮益友成就的见贤思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格,才会认识一帮益友;正是因为益友,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读这类书总是挺矛盾。其实最好的时间,是在大学中读:依然天真,依然容易被鼓舞(或说忽悠),然后热血沸腾,准备大干一场。而且很多事情,也只有在校园中最适合做。很认同俞敏洪所说的:大学的头两年,放松下来,把自己变成正常人,交更多朋友,读更多书,建立个人的底蕴;大学的后两年,到社会中做各种尝试,渐渐融入新的游戏规则。回过头看,如果当时有这本书,可能现在的我会少些迷茫。但另一方面,随着年龄渐长,现在对激励成功文,越来越无所谓。看起来不难看,但也总觉得有点空洞。书里说的都很有道理,似乎无法反驳。但也总觉得有点少了点什么:详细的场景还原,个人的心理想法。越到现在,越觉得这些真实,才更加难能可贵。这也是最近读传记、历史更多,而小说更少的缘故吧。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