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精选集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40238704
作者:阿城
页数:299页

作者简介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本书是阿城小说和散文精选集,收入了阿城著名的小说“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及其他短篇和散文代表作。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期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孩子王》则用下乡知青当乡村教师的故事见证教育的沦落,百废待此一举的艰难。《树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一群知青下乡砍树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阿城的散文,文字干净,笔锋冷隽,时而颠覆自己,时而挖苦别人,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悲喜的小故事。

书籍目录

小说编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会餐
节日
炊烟
峡谷
溜索
洗澡
雪山
湖底
成长
旧书
抻面
厕所
提琴
豆腐
扫盲
结婚
洁癖
大风
散文编
思乡与蛋白酶
爱情与化学
艺术与催眠
魂与魄与鬼及孔子
还是鬼与魂与魄,这回加上神
足球与世界大战
跟着感觉走?
艺术与情商
闲话闲说
创作要目 贺绍俊
(本书目由贺绍俊选定)

内容概要

阿城(1949-  ),原名钟阿城。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是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代表作有《棋王》《孩子王》《树王》《遍地风流》《闲话闲说》等。


 阿城精选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小说写棋这种文士风雅事,却先入俗为吃。关于吃,王一生有此见解:热量够了,便是饱,超越这个标准,是馋。根据个人经验,不吃饱,哪有力气挨饿呢?或曰,馋是饥饿的附着物,唾液使得食物得以润滑和消化,不馋,我们怎么知道自己饿了呢?王一生对食物有着一种虔诚地敬意,“吃完之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尽,然后就带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甚至有一次地,左手轻叩茶几,发现一粒干缩了饭粒儿也轻轻地跳着。王一生发现了,将那个饭粒儿迅速放进嘴里干嚼,嵌到了槽牙里,还用手指抠出来,咽下去,“喉结慢慢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之后行文中有几次关于吃的精彩描写,王一生最后都流下了眼泪。这几次的吃,也都是充饥的程度,还不能达到解馋。他一直没有越过这条线。但小说一到讲述棋道,却借用男女之事讲阴阳之气的比兴:怎样入势、导引、布局、铺排,又怎样运作、克损、容含和变化。但直到结尾,才出现这样的样文字:“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在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仿佛见了呆子的母亲,用一双弱手一张一张地折书页。”象棋是等级极森严的游戏,将帅的步伐虽然一如兵卒般一步一步,但他却只是威风八面的踱在皇宫之内。兵卒们攻过了河,都如同离弦了的箭,再也不能回头。谁见过一兵一卒过了楚河汉界,还能回到故乡的?王一生自然是棋王了,但他并非是冠军,他甚至连比赛的程序尚且无法进入。因为他得罪了一个直接管他的官,那个官轻易就把他精深的技艺抹掉了,也抹掉了他的前程——这样的世界,王一生还能去往何安身立命呢?许多次,我以为那些民间里几代人研磨传承的一些秘密技艺,要在王一生这里断掉了,从此失去。王一生这个只能吃饭不能解馋的知青,他的母亲曾是旧社会的一个娼妓。烟花柳巷里出没的女人,她的儿子长大了,她希望他能够有一身至少可以吃饭的本事,而不是顺了自己的秉赋去下棋。然而,传承了文明了并非那些枭雄与霸王,而是这黑脸的炮灰,以及烟花柳巷里出没的娼妓:是王一生的母亲,有生又弱手一张张地折书页,也还为呆子捡牙刷把儿,磨了一幅无字的棋。她甚至连象棋上有什么字符都不知道,但她却用自己的力量,传承着所谓文明和技艺,敷演出人的历史。不过,值得玩味的是,阿城在小说里怀疑了帝王将相,而对妓女兵士惊讶不已,他的目光已经投向原野里那些生生不已的贩夫走卒,那些草莽间坚韧人生的悲苦和乐趣,那些隐逸的名士高人,那些提供血液的工蜂与蚁族,但他的小说题目却是《棋王》。据说,阿城原来的写作计划中,要顺着《棋王》往下写,写出“八王”。我读过《棋王》至少二十遍,但可能年轻浮躁,无法读出字面以外的意思。这次一读,立即陷进去了,接着立即读了《树王》和《孩子王》。不知道其他几王有无写出,或者去哪里可以读到?又据说《棋王》原稿,是说王一生因棋艺高超而入仕,只是后来遇到他时再问棋事,说“有吃有喝,还下什么棋?”这是小说艺术上的成功,却被编辑要求改成现在这个结局。原稿里,王一生的编制问题已经得到了组织上的解决。组织上还能解决许多问题,包括个人问题。组织是温暖的,不但帮你打出身,还帮你立户口,娶老婆,甚至帮你做广告,灭谣言,甚至死后为你的遗体上覆盖一面巨大的红旗。但组织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因为有那么多组织上的人,拿了好处,却转身就跑,客死异国他乡。组织实际上根本没有解决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问题。《棋王》被认为多处蕴含了老庄思想的部分,一直在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我似乎也得到了这些回答,但我说不出,无法说出。我知道这是一个秘密。
  •     笔记一直以为阿城是民国作家,却是1949年生人,以至于从郁达夫读到阿城有些精神恍惚,大概因着相隔半世纪。重点看了“三王”,公认的代表作。都是第一人称,讲的都是知青的故事,虽是小说,多少也映照些知青的实际生活,丰富对那个年代的了解。三王都是有执念的,试图在无力抵抗的大环境里不改初心甚至垂死挣扎,以维护王者尊严。棋王胜了,下棋是他自己的事;树王和孩子王输了,树和孩子们是集体的。不过,王一生的称王是打了折扣的,平添了朋友“脚卵”付出的古董字画的代价。投机的称王大概是算不得数的,因而三王皆是悲剧。然而在这些悲剧中,仍然点缀着喜乐和欣慰。捡烂纸的老头儿、“脚卵”、来娣、王福、三个“我”、三王都是希望。作者的文字着眼于悲剧,心里则是关注希望。他的其他作品,尤其散文随笔也是如此表现的,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读其散文随笔,俨然是位哲学家。作者批评电影《孩子王》台词照搬原著的书面话,我却觉得未尝不可,开口笑反而弥补些由文字质变到影音的某种缺失,口语化方言的丢失便在其次了。当然,谢园演得好。PS 据说阿城信道教。无量天尊。这人蛮有趣的,却跑国外去了。摘抄(《棋王》,我、“棋呆子”王一生、“脚卵”倪斌、光头老者)何以解忧?唯有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你不错,读了不少书。可是,归到底,解决什么呢?/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一辈子也没给你留下什么,只捡人家的牙刷把,给你磨了一副棋。/我第一次承认象棋也是运动,而且是马拉松,是多一倍的马拉松。/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和了吧。/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树王》,我、李立、“树王”肖疙瘩)为哪样要砍树呢?/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世界,暑气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孩子王》,我、老黑、来娣、老陈、王福、“稀屎”王七桶)队上离学校只十里山路,一个钟头便到了。(笔记:行而后知。)/一发批判材料就是多少,怎么会课本印不够?/大批判放松不得,是国家大事。课本印不够,总是国家有困难,我们抄一抄,克服一下。/稀屎一个人就够了嘛!/作文不能再抄社论。/教材倒真是统一,我都分不清语文课和政治课的区别。(《溜索》)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豆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最后关头赌博一样地参战。(《思乡与蛋白酶》)中国人在吃上,又可以挖空心思到残酷。/文化可能也有它的“蛋白酶”,比如母语,制约着我这个老盲流。(《爱情与化学》)追星族是初恋暗恋混在一起,迷狂得不得了。(《艺术与催眠》)神、鬼、怪,不可证明它们是否存在。/宗教是人类的精神活动,非关实证。/人类进步的一大动力就是怕苦。/艺术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再催眠阅读者。(《魂与魄与鬼及孔子》)怕鬼的人内心总有稚嫩之处,正是有救赎可能之处。中国的鬼故事,教化的功能很强且确实能够教化。/《聊斋志异》虽也写鬼怪,却少了天真。/孔子是因为社会稳定才实用性地“不语怪力乱神”。/说什么不要紧,而是为什么要这么说。(《还是鬼与魂与魄,这回加上神》)魂飞魄散之后,留下的是尸。魂飞了魄不散,这个尸就是僵尸。(《足球与世界大战》)足球不能解决国际争端,它只能煽起不可遏制的攻击冲动,只能使国际争端中仅有的理性丧失。(《跟着感觉走?》)寒带人多数有抑郁症,这与阳光少有关。/医生有时不给开药,只是说,到热带去度个假吧。/欧洲艺术史上有所谓浪漫主义时期,察检下来,与彼时的肺结核病有关。(《艺术与情商》)《香水》(德)实在是一本很绝的小说,绝在写的是嗅觉。/电影被称为“综合艺术”。但是就是没有味道。只有“脏”没有“臭”的艺术。/除衣是情境记忆,它会引发色情的情绪。裸体模特隐蔽除衣。/只有人才会向基因挑战,干这么累的活儿。(《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共)将北平改回旧称北京,想的却是“新中国”。/日本人在关外立满洲国,关内的满人并不蜂拥而去。满族本身的复辟欲望,比较下来,算得淡泊。/中国文化,基本是世俗文化吧。这是一种很早就成熟了的实用文化,并且实用出了性格,其性格之强顽,强顽到几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了个中国。/鲁迅“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道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世俗生活服务的。/儒教管理世俗的秩序,道教负责这秩序之间的生活质量。/主持和尚不念经是合理的,他要念经,一寺的和尚吃什么?/说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反动”“主任”“主席”“主观”“传统”等等等等,都是外来语,直接从日本搬来的词形。……如果我们将引进的所有汉字形日文词剔除干净,一个现代的中国读书人几乎就不能写文章或说话了。麻辣的一大功能就是遮坏。/如果将小说(《金瓶梅词话》)里所有的性*行为段落摘掉,小说竟毫发无伤。……《金瓶梅词话》只写人情世态,三姑六婆,争风吃醋,奸是小奸,坏亦不大,平和时期的世俗,正是这样。/统计重客观,对材料一视同仁,比较严格;归纳重主观,依主观对材料有取舍,或由于材料的限制而产生主观。
  •     我原本说阿城的短篇看多了没啥意思,于是跳过了那些个短篇看后面的散文。等整本书看完了,才回过味来,阿城的短篇看起来很舒服,就像闲话闲说里说的,没有腔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靠笔吃饭是需要天赋
  •     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中文作品了。
  •     震撼 精彩。当代文学的教科书级别!对个人而言小说部分基本都是环境年代差距很远,除了三王因为是中篇,描述得更细致些,短篇部分阅读起来很难代入。散文部分非常喜欢,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在这类海阔天空的题材里最见功力!看他聊些别的顺便赞美下自己喜欢的作家和黑下不喜欢的作家也是很有趣。
  •     几近平铺直叙加语言短促而节奏快(短平快?)可算作是正统中国文学的特点?
  •     博学的阿城,除了棋王树王孩子王,杂文随笔也很有意思。
  •     小说大部分好看,杂文小部分喜欢。
  •     我觉得中国写小说他写的最好
  •     朴实无华- -
  •     由三王的小说知晓得阿城,特意找来看,小说读来觉得有点戛然而止的尴尬,一段事、一个人就过了,不似那些想要表达一定主题的文章,只觉纳闷着呢,只好作记录一个时代作解释。之后读到散文编,才觉得阿城是个大才,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博古通今,然语言又是通俗可口的,读来真心畅快,有收获,他的小说可能像他自己在《闲话闲说》里解释的吧,是一种“诗化的小说”,强调的是一种意象。(P271)
  •     值得再读再仔细体会的作品。散文部分虽然是有点怪怪的(当然也有灵光乍现的时刻),但小说是真的写得好,某几篇简直是炫技。
  •     我倒是觉得三王比短篇有意思。棋王树王都写得太好了,以至于读后面的短篇觉得一般般。写上山下乡写知青,阿城写得最浪漫。
  •     平均一下 三星给三王 五星是短篇
  •     文笔绝佳,故事精彩,情感真挚,思想深刻。
  •     怎么能把字用得那么潇洒精彩
  •     棋王,想起外公,也算是個棋痴,(我竟然沒學到丁點⋯)一到下午就去大榕樹下和人家下棋,就算是病了的那段時間,就算是大榕樹被霸佔掉的時候,還是會坐在旁邊小凳子下棋,想他。《树王》是一篇让人崩泪的文章,“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最终空空的,想那句“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也是看不懂为什么那棵树对树王这么重要。由于前两篇实在太深刻,到后来反而不如预期,除了炊烟的食人和溜索画面感震惊了一下。散文系列,只能说自己的知识面太狭窄,很多都看不懂,历史渣也是惭愧。对了,接下来要看些民革时期历史的书籍。
  •     阿城的小说真是好看,散文也是满满的涨姿势,对中国传统世俗的解读也十分独到,对中文语言的运用可谓精湛,读起来非常过瘾。
  •     阿城真的是撑得起那么高的赞誉的,非常有自己风格的笔记小说,非常有独特见解的小说世俗观念。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尤其是现在还不甚理解的《雪山》和《大风》。。
  •     文字真是又朴实又精致,好喜欢
  •     阿城老师是讲故事的天才,寥寥数笔就有无限韵味。三王写的非常精彩。棋王写吃的片段简直是一绝,孩子王写未被时代裹挟的人性叫人感动。树王写退伍老兵对树神的守护可见新旧时代交替时的悲凉和无奈。其他的虽然篇幅很短却也不减精彩。闲话闲说句句精辟又坦诚。
  •     看完后面的杂文又翻到前面去读了三王 中间的小短篇没怎么看理解不了阿城要表达什么
  •     喜欢小说多一些
  •     中文里的颓废,是先要有物质、文化的底子的,在这底子上沉溺,养成敏感乃至大废不起,精致到欲语无言,赏心悦目把玩终日却涕泪忽至,《红楼梦》的颓废就是由此发展起来的,最后是“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见原来并非是白茫茫大地。
  •     小说尚佳。后部分《闲话闲说》跨越时空,却依然是看不懂的,丧。/ 2017.2.18 10:30pm #贝塔书屋#
  •     光怪陆离的年代,确实催生出一批以此为基础的作家,阿城是其中一个。后面对当代文学的一个小小的梳理,不错。
  •     读阿城这一本就够了。
  •     三王不错 中间的短篇更是精悍 加入科学的散文不太喜欢 除了感兴趣的话题才愿意看科普解释 闲话闲说要再看一遍
  •     看了棋王。我还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不参赛,也许这就是他之所以为王的原因(就像不明白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携民渡江)
  •     棋王和孩子王写得特别好。
  •     三个中篇还是讲了一些道理,只不过讲的晦涩,得理解得想象。似是寻求一种莫可名状的答案。
  •     小事中见人性
  •     三王写的确实是好,文风轻快,一篇故事一贯到底,有说书的味道。 另外,阿城是我见过的写吃写的最生动的作家了,简直像一场仪式,一场战役,精彩万分。
  •     阿城功力深厚
  •     阿城讲故事的功力是一绝,同时他的散文读来也是同样的轻松,读他的散文似乎和读他的小说一般,觉得他就在你面前和你聊东聊西。
  •     之前一直对儒学,对孔子,对时下流行的国学热有抵触,认为那不过是统治者钳制大众思想的工具。现在,明白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     不愿意把它归结为寻根小说,因为阿城的文笔思想真的太妙,不能统一归类。看完他的小说和散文很后悔没有早点拜读,个人非常喜欢这位作家,会继续阅读他其他作品。
  •     在【不止读书】的公众号上知道的阿城,趁着双十一买了回来看。没想到是今年第一本读完的小说。里面收录了短篇小说和随笔。小说文字很平实但是又很有趣味。随笔的话从比较偏的角度去写了些生活日常。好有意思。
  •     第一次读到阿城是《80年代访谈录》,访谈合集,他是最有印象的几人之一。在那本书里他谈巫,有趣程度就比其他人高出几个段位。这本精选集也是不错,我想,若让我看阿城小说合集,是断不能看下去的,三王外的小说,都欠点儿那个意思,短篇真是考验作者,也考验读者的耐性。本书后面的散文,是妙笔之花,最后有关世俗的“闲话”,也是金句频频。
  •     文字朴实无华,人物形象饱满,跃然纸上!前面三篇太精彩,第四篇开始就没有那么酣畅淋漓的感觉了!有几篇散文不错,看了这么多,我觉得作者对文化大革命这一段时期心里充满了“恨意”和不满,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不敢妄自评论,只是这种感觉。他好像移民了吧?最后的闲话闲说里说荣闳移民还说别人。当然这是我的狭隘观点,不妨碍前三篇写的极好!这个版本真的是,错字漏字!!!垃圾
  •     烂尾,不能让我看完的小说最多2星。孩子王写得很好,但很多超短篇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完全理解不了。另外,毕竟燕山出版社的装订简直了,连续两本都是页码装订错误!
  •     2017第一本,读之前可能对阿城过于夸大了,读后就感觉到落差,不过慢慢读进去也算挺有味道的。
  •     三王不错,短篇看不进去几个~
  •     最爱三王。2016年7月4日
  •     通过窦文涛知道了阿城。阿城的文字干净,直接、朴实,不拖泥带水,且具有精准表达的能力,极好的还原生活本身,给人一种真实感。作者通过独到眼睛去发现。从中可以看出阿城对生活的热爱。在他对象棋,木匠,做菜的细致、专业的描写可以看的出来。后来听窦文涛说阿城可以自己拼装一台车,用木材可以做一套家具,也就不奇怪了。这也是他生活的一种认真态度。阿城的语文能力是顶尖级的,不过我觉得太过精干了读起来就有一点“刻意”的痕迹了,也就是读到写的好的地方不禁停下来感叹道:“写的真好! 写的真实!”。但我觉得最好的是:读的时候文字的精彩将人完全带入故事里面,丝毫察觉不到作者的写作手法,等到读完了才焕然大悟,感叹他的妙处。这点三王是做到了。
  •     喜欢《棋王》惊叹于一个人竟可以如此痴迷于一个项目,可以完全忽视躯壳的感受,像禅修一样。 喜欢《孩子王》喜欢那个孩子做的诗,思考教育体制。 阿城的文字真有魅力呀,感受到什么是俗与雅的结合。
  •     阿城的文字,朴实而又真实。想起了别人的评价: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一分侠气,带着一分古朴。
  •     会讲故事的作者
  •     喜欢小说,但更喜欢后面的散文,原来清朝那么多鬼故事笔记,好想看…
  •     对那段历史有了全面客观的理解。
  •     再看已非当年味
  •     用词诡异,散文清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