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530213407
作者:简媜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开学第一天,姚头丸收到老师送的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放着十二样礼物,提醒的是一些最简单,却最容易被遗忘的重要人生哲学——
第一件牙签。提醒你挑出别人的长处。
第二件橡皮筋。提醒你保持弹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绷。恢复别人以及自己受伤的感情。
第四件铅笔。写下你每天的愿望。
第五件橡皮擦。提醒你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关系的。
第六件口香糖。提醒你坚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当你尝试时,你会得到乐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这间教室充满和善的言语与温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当你沮丧时会让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纸。提醒你帮别人擦干眼泪。
第十件金线。记得用友情把我们的心绑在一起。
第十一件铜板。提醒你,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
第十二件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当你需要谈一谈时,你可以来找我。
散文家简媜以犀利幽默又优美灵动的笔调,记录了一趟旅美伴读游学之旅:写美国小学的快乐教育,写异乡生活的柴米油盐,写对孩子的祝福期许,写对人生的疑问省思……简媜的文字一直饱含深情,“将生活的漫天烟尘化为思想朝露”,写下这一部温暖、真挚的心灵“慢游”记。
《亚洲周刊》十大好书 《中国时报》十大好书
第三十二届金鼎奖最佳文学图书
散文家简媜的旅美游学志 两代人同读的心灵成长记
送给孩子、老师、全天下所有父母最好的礼物

书籍目录

旅行要开始了
给亲友团的e-mail
一所小学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姊妹校野餐
姚头丸掉到溪里
我们去酒家
二千公里长征,四座国家公园
旅行一定会吵嘴
伙夫头求生术
颜色像诗
美国小学西游记
颁奖
期中成绩单
小学里的选修课
音乐晚会
瞬间小石子 之一
拄拐杖的小男孩
有情绪问题的孩子
风中的白杨树
小径
“国旗”誓词
瞬间小石子 之二
请假授课备忘单
研讨会练习
万圣糖果夜
织一张阅读网
职业展览会与成长史
橄榄球迷
下雪
咖啡馆里的画展
巨人的肩膀
没有电视的日子
不想看到的事
中文热
留或不留
圣诞节灯饰
感谢信
暴风雪相送
一个野马迷的机场观球报告
妈妈送你九样礼
后记
附录一 亲友团的信
附录二 开学十二样礼物回响
附录三 一篇采访稿

内容概要

简媜,本名简敏媜,一九六一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联合文学》、远流出版公司、实学社,现专职写作。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类文艺奖章、梁实秋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散文奖首奖。自诩为“不可救药的散文爱好者”。
著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书》《下午茶》《梦游书》《胭脂盆地》《女儿红》《红婴仔》《天涯海角——福尔摩沙抒情诗》《好一座浮岛》《微晕的树林》等。
二〇〇六年的一趟旅美的伴学之旅,让她深受震动,由此生发的追问和思索,化成四十一篇散文,成为一位母亲深情且深刻的教育省思录。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作者:简媜出版社:背景出版集团公司讲述了一个台湾作者妈妈陪孩子到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学游学一学期的所见所闻,开始以为只是一本教育的书,其实不然。作者记录了在美国游学期间各方面的所见所闻,中国的教育和台湾有很多类似之处,重分数,赶场一样上培训班补习班,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可是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的修养。国内的孩子在国外都能考很高的分数,但一涉及到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档次一下子就拉了下来,国内的素质教育确实还实施的不是很好。同时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真的素质教育,那贫穷地方的孩子要赶上发达地方的孩子,岂不是难度更大了?除非中国整个教师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素质教育能在全国有效的实施下去。从书中的文字,我还看到了这位妈妈的睿智和对孩子满满的爱。若要评分,如果10分是满分的话,我会给9.5分左右。不看电视只看书的感觉真好。
  •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作为八零后“独一代”,我们是在“素质教育”大旗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从小就学唱歌学跳舞学弹琴学画画学写字,对我们寄予厚望的父母生怕我们输在起跑线上,那时,最流行的一个成语是“望子成龙”。十多年过去了,昔年奔波在少年宫、培训班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那些琴棋书画文体音美,既没有变成我们的一技之长,也没有影响我们的人生道路,它们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是几张红底烫金的奖状,几张曾经鲜艳过骄傲过的照片,成为熙熙攘攘的拥挤童年里一抹浅淡的回忆,却早已忘却当初是如何开始、如何放弃。之后成长起来的九零后、零零后似乎并没比我们幸福多少。“减负”的口号年年喊,补习班的价格年年高,如今的孩子似乎比当年的我们活得更忙碌,他们背着更沉更大的书包,本就有限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奥数英语兴趣特长补习班挤占得满满当当。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无法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为什么我们背负了这么多压力,接受了这么多教育,长大后却依然鲜有创造力,迷惘而麻木地过一生?周而复始,何时“减负”才不是一句空谈?为什么孩子的负担越来越沉重,教育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总被人们提起,是因为我们至今仍无法改变现状。看到简媜的《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才发现原来两岸所面临的教育困境,有这么多的相似。升学的压力、激烈的竞争、老师的差别对待、整个社会对阅读的抵触……简媜在书中娓娓控诉的台湾教育之问题种种,无一不与我们的教育现状相吻合,就像照镜子,面面相觑,一览无余。简媜的文字,一向婉约唯美,细腻精致中见出绵密的情思,而在这本《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中,她却用最平实朴素的笔调,洋洋洒洒一发不可收拾般地记录着赴美游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不厌其烦地描述一所当地的普通小学如何布置校园、开设哪些课程、开展哪些课余活动、老师如何与孩子、家长交流;她事无巨细地记录美国社区的基础建设、小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日常居家的柴米油盐,甚至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路途上的一片风景、假日里的一场球赛……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这是一次深度的“慢游”旅行,这种浸泡于他人社会的“深度游”方式,才得以让她在比照中更深切地反观出我们生活着的社会。四个月的旅程,不长不短,时间刚刚好——时间太短,则无法领略一个陌生国度的社会氛围、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时间太长,则难免会接触到所有社会都必然存在的弊病和阴暗面。抛开作家的身份,这位絮絮琐言的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从个体家庭的视角观感出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一所校园氛围亲切温暖,老师和蔼负责、充满友善的小学里快乐健康地成长,思及旅程结束,回到台湾后,即将面临的又是无休止的升学作战、题海求生,她无能为力,只能大声疾呼,将自己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一切化成文字,这是她唯一的武器,祈求更多的人能看到她所看到的,从而获得一点启示。这不是对国外教育模式不加选择的全盘鼓吹,透过饱含深情和怨怼的文字,简媜希望我们感受到的,是借他山之石反观我们自身从而产生的借鉴与启迪——作为老师、父母,作为担当社会的成年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在快乐中收获教益的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书中最打动我的故事,即是《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一位老师煞费苦心准备二十三个纸袋,每个纸袋里装齐十二样小东西(牙签、橡皮筋、OK绷、铅笔、橡皮擦……),还写了信,提醒这些小礼物蕴含的深意——“记得帮别人擦干眼泪”,“记得这间教室充满了和善和友爱”,“你是特殊而有价值的”,“当你需要帮助时,记得来找我”……没有沉重的课本练习册,没有作业,没有提醒考试、成绩、升学压力,没有提醒安静、规矩、守秩序……想想我们的现状吧。当我们的家长煞费苦心地选礼物讨好老师,以求对自己的孩子多一点“关照”的时候,又有谁会想到,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会在开学第一天给全班同学送上开学见面礼?这些小小的创意,蕴含了一颗怎样的做老师的心?在书的结尾,身为妈妈的简媜受到十二样见面礼的启发,也给儿子姚头丸送上了九样涵义深远的礼物,通过一片叶子、一杆秤、一把钥匙、一本书、一个盒子……告诉孩子,“记得善用感性和理性的天平”,“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一生都不要失去阅读的兴趣”,“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礼物值得儿子一辈子细细品味和珍藏,是不是比价值不菲的书包文具,永远做不完的参考书练习册更珍贵、更有价值?——简媜这些经验,的确值得我们反思自省。惟愿我们的校园永远明亮纯净,不再有送礼、攀比、请客、拉关系;惟愿我们的老师永远亲切温和,不在给孩子系上红领巾绿领巾、穿上红校服蓝校服;惟愿我们的孩子永远健康快乐,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收到这样温暖而珍贵的开学见面礼,使他们从小就能明白,成绩、升学不再是唯一一把衡量他们三六九等的尺子,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特殊而有价值的。何以不读书?说到书中给我启示和震动最大的地方,就是简媜对美国小学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记录。简媜的儿子姚头丸就读的美国小学中,老师每天放学几乎不布置笔头作业,只有一个任务:阅读,每天二十分钟。别小看这短短二十分钟,这不是走形式,孩子要认认真真摊开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指定读物读书做笔记,家长要在固定的联络卡上签名,记录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页码,连续阅读二十三天,老师便发一个小奖励。学校图书馆不仅认真选择、定期更新阅读书目,还为每本读物作分级,标出每一本书的字数、难度,适合哪种程度的孩子阅读,还为每本读物特配自测题,以考察孩子是否真的读懂了故事内容。每天,老师都会留出时间给孩子做“阅读分享会”,小朋友们轮流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还热烈讨论。每天,简媜的家里听不到电视的声响,一家三口安然坐在桌旁,大人读大人的书,孩子读孩子的书,仿佛这样读下去,就是地老天荒。在这样的阅读氛围带动下,孩子渐渐养成了“阅读比天大”的习惯,也不怕看大书厚书,以读书分享为娱乐方式的一种。简媜把这样的培养方式称为“织一张阅读的网”。学校、老师、家长密切配合,层层监督,织就阅读的天罗地网,在这样的氛围鼓励下,孩子怎么会不读书?反观我们呢?当电视、网络、手机成为孩子填补了我们大部分休息时间,或许大多数人都早已忘记,自己有多久没坐在书桌旁、扭开台灯,摊开一本书安安静静地读下去。当短信、邮件、微博大行其道,我们或许也早已忘记,提笔写字是多久以前的事情。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如何幸免?当我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质问“孩子,你为什么不读书”的时候,往往忘了问问自己。——考出好成绩、升入名校读书,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将孩子培养为一个心理健全、心智成熟、自信乐观的人,而这些,不仅要靠父母、老师的口耳相授,更多地需要他们从书中、实践中亲身体会。读书明理,不仅孩子受到了教益,是不是我们成天挂在嘴边的“国民素质”也会相应地提高了?故土乐土,人归何处?书的结尾,简媜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留或不留?充斥着升学压力的故乡,还是教育环境宽松的异乡,在哪一块土地上生活会更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孩子送出去接受教育,可送出去,是否就意味着孩子会受到更好的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国外,接受西化教育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宽松的成长环境,更全面的通识能力,更开阔的视野,但是,他们也可能在完全陌生的异国社会里迷失自我,和原本根植于血液中的根性。诚然,作者在书中对美国社会的教育模式、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给予无限肯定,对台湾这片土地充满了责难与怨怼。然而,我们依旧能从这些饱含深情与怨怼,却难掩澎湃热情的文字中读到,作者其实是将它作为自身的一部分来爱来恨的。因为,简媜其实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亲情与根性同样重要。无论走到哪里,有根性的地方才是家。毕竟,将孩子送出去读书、生活,这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条件做到的,作者将这短短四个月的宝贵见闻诉诸笔端,为的是让我们有机会借鉴另外一个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路,而非“人家的好,我们的不好”这样简单的否定和指责。若是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能在氛围轻松和悦的教育环境下快乐地成长,记得除了升学考试成绩名次,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去学习、领略,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再因“留或不留”的问题而困惑,我们也不会被“何去何从”的两难选择而折磨。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里,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色彩斑斓的童年。这大概是每一个成年人的愿望吧。期待那一天。这本《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其本意不是对现有教育制度的完全质疑和否定,也不是对美国教育模式的全盘肯定和照搬,简媜希望通过她个人的见闻感受,能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一些启迪和影响,哪怕,这些启迪只局限在个体家庭之中;哪怕,这种影响微不足道无以改变整个社会的教育现况;哪怕,它只是偶然被你翻开,偶然看到其中的几行字、几段话,像一颗投诸湖心的小小石子,激起你心中小小小小的震动和涟漪。
  •     最先吸引我的是本地报纸在学期初选登了“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断断续续地读完厚厚的一本书,我倒觉得妈妈写在最后的八样礼物,亦是人生至宝。这不仅是谈小学教育的书,也可以看作是人生随笔,以过客的眼光扫过域外的风情,也扫过心灵的角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喜欢的人孩子都那么大了,我知道我们都是要长大的,不忘初心。
  •     没想到简媜的手下可以出现这种文字,记得有一篇文章还是书的名字叫做“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这里面的文字顶多算得上是一个妈妈的育儿笔记,但是,看做了解那个地方的教育以及生活状况的一本书也是不错的。
  •     20140701-20140707
  •     也没什么力道了。
  •     一个碎碎念的、冷幽默的、不失情怀的简媜。
  •     关于反思,关于阅读,真值得学习。
  •     果然不擅長寫那些題材的作家還是不要看不同於她風格的作品比較好。她就不適合寫評論寫幽默,真是看得我難受啊。。。一改她其他散文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筆調,而轉以幽默又平易近人的方式去描寫她兒子在美國的小學經歷。也能從中看到美國兒童教育的方式,只是感覺這個不像是簡媜,感覺怪怪的。
  •     一边倒地批评台湾,表扬美国。
  •     一直都很喜欢简zhen的散文。这是最新的作品,看她散文,一贯都是词约义丰,文笔洗练优美,然因这本是教育游记,不见其文字美,再三拿起又再三放下。这是一本教育省思录,字里行间过度神话所谓的“神圣”教育,不能引起教育的共鸣,文字间也没有吸引力~
  •     算是断断续续看完啦。还是简媜既有的风格。惊觉自己已经好久没有沉静下来看书了=-= 黄买了动还没动啊。
  •     笔者对比台湾,美国教育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等,从孩子摇头丸开学接到老师的十二份特殊礼物,大力赞扬美国宽松,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文字之间也透露对孩子摇头丸的爱,对社会想象的思考。反思当下教育制度,唤醒人们的思想。喜欢作者嬉笑怒骂的文笔,读起来很轻松。
  •     简短的游学记。心生向往
  •     不仅仅关乎教育,还关乎社会
  •     只是想要自己保持读书习惯
  •     美国私立小学教育让人大开眼界,而美国教师所做到的令人汗颜。
  •     极棒的游学散记 尤其是最后妈妈给孩子的几样见面礼的思索
  •     教育最可惧之处就在于潜移默化
  •     关于教育的书,很喜欢。里面夹杂有一些作者的随笔类的无关痛痒的杂记,不喜欢。
  •     简姑娘的另一面
  •     很不错的游学故事。值得教师或者妈妈们读一读。
  •     其中提到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我要借鉴来。标记一下。
  •     完全会因为她的文字爱上这样一个温暖、充满爱心和有见地的母亲啊。
  •     关于一所普通美国小学的游学小记,有太多值得我们省思的地方。
  •     活泼、有趣、发人深省
  •     可爱
  •     简女士真是比咱家还要崇洋媚外100倍啊!
  •     美国游学漫游记
  •     作为一名教师,读完感触真的很多,如果教育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也许一切都好很多。一直喜欢简媜笔下那种细腻的情怀,这次又多了些俏皮。至于笔下那些对台湾反感的言论,去看看这两天选举的拉票新闻就知道简媜的感觉了。
  •     是凑单买的书,听闻简幀的文笔幽默。断断续续床头放了很久,幽默略见一些,但总有些小聪明之感。内容不算新鲜,也不具备关于游学的参考价值。书纸张印刷精良。不推荐。台湾作家中缺少特色的一本书。
  •      简媜文笔好,写得也很有感情,不过对美式教育夸得有点过了,有求学美国意向的家庭,还得参照薛涌的一些书,更加全面理解美国的游学生活。
  •     大陆土著看着台湾女作家猛火夸赞美国教育眼红得要滴血
  •     不错的散记,是作者记录自己一家的游学。不过很多是美国和台湾教育的对比,或者说中西方教育的对比。
  •     读起来很有趣,很轻松,但其中的教育理念也是很受用的。
  •     很向往很向往Dunn小学,也明 白在社会文明达到一定高度的大环境下才可能普及。在不能普及的情况下,一个老师能够做的就是葆有心底最纯真的热情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可能性。以及每个人必须尽自己的力量承担一份责任。 Dunn小学五星好评,本书的写作只得三星,以及不太喜欢作者对美国的一味赞扬和对本土的一味批判。
  •     还是喜欢简媜不知所云而奇彩瑰丽的意识流,煲鸡汤就算啦。
  •     好有趣的半年科罗拉多游学之旅,表面记录儿子姚头丸的成长,实则引发诸多教育反思。“孤独与寂寞是一种缓慢的学习,被拒绝与排斥更是常态,人生总会走到只有自己的时刻,习惯了这种气候比较能坦然。” 这12样礼物,提醒你被遗忘的人生哲学。
  •     中国教育如果能做到如此,你我将不是现在的你我
  •     in 26教 / 文字风趣 仿佛陪姚头丸走了一遍校园生活 / 文字中感受得到简老师对于国外教学方式的艳羡 对台湾本土教学的恨铁不成钢 很有意思的是 简老师也略有辛辣的批判了台湾当局政治 / 看到一个作者雌雄同体的文风 母亲的温柔 一个旁观者的冷眼 与一颗敏感发现生活亮点的心 / 简老师真是太喜欢你啦!
  •     纸质/语言幽默
  •     1.垒长城间隙看完这本书,让我对小孩教育问题认识更深刻,和国外相比,内地教学理念和方法太过于陈旧与落后;2.怎样做个好父亲也要从现在抓起…
  •     这是一本感叹中国教育的无奈,和展示美国教育先进性的书。女神的文笔很好,但也是有着缺乏理性和客观的视角。呐,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有很多问题,难道美国的就没有吗?我打一个问号。
  •     大陆这种东西更多,而且对美国的赞美现在我们更能用一种理智的眼光来看待。简媜写景的文字有时不够精练
  •     俏皮可爱我喜欢 还拿了小本本纪录下来要做什么
  •     買這本書的時候,是剛工作不久,想看看外國的老師怎麼教小朋友。是非常好玩又特別的教育方式。不是填鴨式的學習而是注重團結,讓孩子更加想學的教育方式。po封面圖的時候你還發現了 鉛筆的鉛是繁體字。
  •     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最喜欢那句,慢慢地,我们等你
  •     看过几本简媜老师的书,真的非常不错,是那种言之有物又接地气的不错!这本游学志看完也颇有感悟,大环境的教育体制和家庭环境的教养,值得深思。
  •     了解一下,有点有趣有点幽默
  •     收获不大
  •     想不来女作家会变成这样的,大惊喜。不过也不必那么赞美国和贬自己啦。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轻易可追赶上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