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雄兵川军团:巴蜀争雄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13311793
作者:关河五十州
页数:402页

作者简介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也萌发了革命的火种。留日学生、革命人士熊克武的登场拉开了近代四川历史的大幕,组织起义、武装革命。随着满清政府的被推翻,各方军阀势力纷纷崛起,而素有“草鞋军团”之称的川军就在这个时期诞生了。
此后,四川受到全国政局的多次影响,主川者几易其人,熊克武、尹昌衡、蔡锷、刘文辉、刘湘等著名历史人物一一登场,为了争夺四川而内战连连,甚至还出现了大小诸侯群雄割据的场面,四川近代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春秋三国。
※※※※※
《一寸河山一寸血》作者 关河五十州 最新扛鼎力作
讲透天府之国的权力纷争 读懂草鞋军团的前世今生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 从振兴中华到血战救国
有史以来最全面、最详实、最深刻的中国近代局部史
解读川军历史第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燃烧的翅膀
第二章
乱世枭雄
第三章
鹿死谁手
第四章
这也是三国
第五章
步步相逼
第六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七章
垓下悲歌
第八章
统一之战
第九章
真命天子
第十章
战国风云
第十一章
谁主沉浮

编辑推荐

《铁血雄兵川军团:巴蜀争雄》编辑推荐:解读川军历史第一书,史上最全面、最详实、最深刻的中国近代局部史。作者关河五十州最新扛鼎力作,有史以来最全面、最详实、最深刻的中国近代局部史,解读川军历史第一书。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振兴中华到血战救国。讲透天府之国的权力纷争,读懂草鞋军团的前世今生。

内容概要

关河五十州,本名赵劲。精研中国近代史,多年来致力于正面抗日历史的研究,寻访抗战老兵,记录整理四百万余字笔记,因而熟知中国抗战历史。为还原真实可靠的抗日全史,痴心求证,三年前毅然重走正面抗日战场,在田间地头探查战时印迹,被称为“田野历史学家”。代表作有畅销书《一寸河山一寸血》等。

章节摘录

川军的历史,要从熊克武讲起。一个“武”字,无意中透露出的,是一个古老民族无比焦躁的情绪:它曾以文明著称,但在弱肉强食的冷酷现实下,也不得不走上以武自强的道路。辛丑条约签定后,民间出现了一幅著名漫画,画上豺狼虎豹全扑了过来,偌大的东方国度眼看就将被撕得四分五裂。就连最保守的人都意识到,不改变不行了。变革大潮汹涌而至,很快就将包括熊克武在内的无数年轻人卷入其中。熊家曾寄望于熊克武的是子承父业,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中医,但熊克武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医人不如医国,谈文不如论武,只有投笔从戎,用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武装自己,才能抵御入侵。志向已经决定,年轻人需要的就是一个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的机会。中日两国最早都是以欧美为师,只是两个学生在成绩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甲午战争,曾经不显眼的日本竟然后来居上,一举反超了曾经很辉煌的中国同学。伤你最深的人也许就是那个最有本事的人,中国人非常想知道的是,这个东瀛小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成功秘诀。当国家再次遭遇重大挫折,这一感受尤其强烈。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第二年,即1902年,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便被废除,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选派留日学生。至此,日本正式替代欧美,成为中国海外取经的第一标杆。和现在一样,当时留学日本也有公费和自费两种方式。公费当然好,可问题是设有门槛,非得在国内就是优等生不可。熊克武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留给他的只有第二种可能。自费拼的是钱,如果以此划线,经济状况一般的熊家就只好干瞪眼了。幸亏熊克武的叔父经商有道,每年都能赚取数百两银子,足够为侄子供学费。1903年冬天,熊克武启程赴日。樯帆已经扬起,带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美好理想,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它的轨迹却在中途发生了变化。袍哥熊克武要学的是武,但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只有公费生才能被保送进入日本官办军校,也就是广为人知的振武学校。与之相比,自费生则像垃圾一样被扔了出去。想学不给机会,回国又不甘心,这滋味别提让人多憋屈了,早在熊克武到达日本之前,就发生了自费生包围和冲击中国驻日使馆的事件。熊克武的运气还不错,当他来到日本时,已经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加入日本私立军校——东斌学堂。不过在留日学生特别是自费生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愤怒和失望的情绪,而矛头所向,赫然正是当初将他们送出国的那些拖着“马尾辫”的高官。事实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选定日本为留学目的地,是完全打错了算盘,因为盯住这批留学生的,还有在国内尚无立足之地的革命党人。革命思潮很快在留日学生中得以蔓延,大家都变得不安分起来。某日,熊克武听到了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的消息: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到了东京。太好了。熊克武到处打听,找到了孙中山的临时住所。1905年7月25日,这是熊克武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天。这一天,他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孙中山一见面就问他:“熊君在此学什么?”得知熊克武在学习军事,孙中山又问:“为什么要学习军事,你认为学来有什么用?”答案几乎脱口而出:“当然是为了富国强兵。”这是标准答案。很多留日学生尽管在潜意识里早已离经叛道,但他们能用来答题的还是出国前记住的答案。得换换名堂了,要不然革命党到东京来干什么?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熊君错了!”这位未来的国父侃侃而谈:“当前国势如此微弱,并非仅仅因为军事不如列强,不如的地方多得去了,那么根本到底在哪呢,就在于清廷腐败。”“试想,有这样一个无能政府在那里,它会用你吗?退一步说,就算它会用你,也来不及了——等你好不容易学成回国,国家已经亡了。”对熊克武来说,这绝非空洞飘渺的大道理,而是触目可及的残酷现实:从先前国内政府对待他们这些自费生的态度来看,一腔热血换来的极可能是报国无门。曾经的踌躇满志,变成了眼前的一片茫然,我们的前途到底在哪里?孙中山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了他,那实际上也是革命党的基本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叫作醍醐灌顶。就在这一刻,它属于熊克武。此后的一切均顺理成章。1905年8月19日,熊克武加入了同盟会。履行完宣誓仪式,孙中山把他带到隔壁:“祝贺你,自今天起,你就不是清人了。”加入同盟会的川籍留日学生共有数十人,其中熊克武还参与了同盟会总部的机要工作。在他所要掌握的联络暗号中,被清晰地打上了民族革命的印记——问:你是哪里人?答:汉人。问:持何物?答:中国物。问:做何事?答:天下事。一把火刚刚点起,迎面却浇来一盆冷水。革命党人口诛笔伐的“腐败清廷”可不是木头,东京的热闹景象引来的是惶恐和吃惊:我们要培养的是接班人,可不是掘墓人。赶快动用外交牌,让作为东道主的日本人好好管管。此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日本要拓展自己在东三省的利益,就不能置中方的要求于不顾。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新规则,其中一条,就是不论你进入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一律都得由驻日公使出具担保。留给自费生学军事的唯一一条路也被堵死了。这些新规则毫不意外地引起了强烈反弹,在同盟会的领导下,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举行了罢课抗议,一部分人决定直接罢课回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鉴湖女侠”秋瑾,熊克武也名列其中。这些回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自费生。原因不言自明,公费生有担保有前途,“又吃纣王口粮,又说纣王无道”的人虽有,但总比不上自费生多。熊克武他们回国,可不是坐在家里歇着,有的是要兴办学堂,比如秋瑾,有的是要发展武装,比如熊克武,而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发动起义,政府即将为自己的连续失策付出代价。同盟会总部认为,长江流域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四川因位居长江上游,要第一个拿下来。四川起义的任务就此落到了川籍的熊克武等人身上。革命党人都是由学堂里读书的白面书生演化而来,要发动起义,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必须寻找同盟者,这些同盟者要天不怕地不怕,敢造反能造反。恰好巴蜀盆地最不缺的就是此类好汉,这就是哥老会,当地称为袍哥。早年的黑社会可不比如今,只知道为了收取保护费或一己私怨砍砍杀杀,人家除了吃饱饭外,还有政治上的理想追求,比如袍哥就是如此。这个秘密组织创立于明末清初,其宗旨是“反清复明”,两百多年过去,甚至连他们自己对辫子之类都习以为常了,但却从未放弃当初的誓愿。革命党要“驱逐鞑虏”,袍哥要“反清复明”,大家在这一点上结成了同志。在熊克武回国之前,袍哥中的舵把子佘英已受到革命党的格外关注。舵把子相当于黑社会大哥。佘英高大魁梧,义薄云天,在袍哥会党中拥有极大的号召力。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忧国忧民,对私下流传的“禁书”《革命军》和《警世钟》一见倾心,曾在群众中广为宣讲。据说当他在市井演讲时,“听者如堵”,没有不为之感动的。经川籍同盟会员相邀,佘英赴日本拜谒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熊克武在确定起义地点时,考虑泸州是佘英的家乡,袍哥力量又很强,遂将那里定为四川的首义之地。


 铁血雄兵川军团:巴蜀争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以前买过关河老师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十分喜欢他的写作风格,诙谐幽默但不浮夸戏说,史料详实,许多百度上都搜不到的历史资料都能完整还原。这本《铁血雄兵川军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这种写作风格,而且更加成熟,行文行云流水,阅读起来十分顺畅。川军的历史以前只是略有耳闻,并不熟悉,略知一二的人物大概也就是川中之主刘湘和能征善战的杨森了。而对川军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大概是抗日战争中最穷的军队了,穿草鞋扛破枪,和什么中央军晋绥军完全不能比,差不多就是骑自行车和开奔驰的区别了。但是,他们是群有血性的中国人,国难当头,再穷再苦行军千里走得双脚都烂了,饿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还是要拿起破枪冲锋陷阵,面对日军这种几乎是开着“凯迪拉克”的军队。为什么?因为这群四川人的骨髓里是无法磨灭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牺牲,而这也正是抗日战争中大部分国人的真实写照。《铁血雄兵川军团》这本书,小处是在写川军团的历史事迹,大处写的是我们这个国家面对侵略时不屈的无法磨灭的意志和灵魂。而这本书正是抓住了这种精神,中国人的精神。强烈推荐这本书,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这是一本中国意志的写照书。而且完全无关地域,因为川军如此,其他中国军队也是如此,他们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付出巨大牺牲的伟人们。谨以此书,缅怀那些先烈们,我想作者应该是这样想的吧。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抗战影片,曾经轰动一时,其中川军死守藤县的一段镜头,更是感人至深。有人说,正是这部电影,带动了人们对川军的关注。此后,川军果然一直是抗战史中的热门话题,直到近几年,川军将士已俨然成为了很多影视剧的绝对主角。以川军在抗战中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也确实有这个资格。抗战八年,川军经历了几乎所有的主要战役,官兵伤亡总计达到六十四万余人,为抗日军队伤亡数的十分之二,居全国之冠。这是一支值得尊重,同时也值得深入探究的庞大军团。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地希望了解其真实历史的时候,《铁血雄兵川军团》提供了一种可能。《铁血雄兵川军团》共分三卷,第一卷《巴蜀争雄》主要讲的是抗战爆发前,从辛亥革命到四川内战的往事。对于这段历史,一般读者可能并不熟悉,大概最多就听说过刘湘其人。而关于刘湘,也仅仅知道他是“四川王”,对他的为人及经历却讳莫如深。通过这部书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当年的四川其实就是一个小中国,从春秋战国到三国演义,几乎浓缩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和人性,各种人物都在这个舞台上演出,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刘湘的真实形象也随之浮出水面,他生活简朴,不嫖、不赌、不抽鸦片,在与四川其它大小军阀的争夺中,曾屡败屡战,最后以 “群雄并存,有德者王”为口号,终于得以初步统一四川。历史故事本身是很精彩的,但之所以很多历史书,特别是近代史,读起来总有些过于沉重或味同嚼蜡之感,原因除语言不接地气,无法驾驭宏大的历史场面外,恐怕也在于对史料掌握得不够深刻全面。《铁血雄兵川军团》的作者关河五十州有撰写正面抗日战史的功力和积累,同时又认真研读过关于川军的大量原始史料,在叙述时就显得非常游刃有余。比如在写到川军早期先驱熊克武时,既写到他作为革命党人,不惜献出生命也要推翻满清朝廷的那段热血经历,也没有回避他后来热衷于战争和“川中争霸”,乃至于成为混迹官场的政客历史。这些人物其实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时代标本,倘若有一方面予以割裂,都会导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失偏颇。关河以往的写作特点之一,是比较擅长于用看似轻松,但切中肯綮的文字来阐释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让人感到格外亲切。《铁血雄兵川军团》一方面延续了这一风格,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强化了写实性,很多对话都取材于原原本本的回忆录,有时连一个字都未更改,这样有助于通过更多的细节,把那个时代的整个面貌展现和传达给读者。书中写得最精彩的毫无疑问还是人物。人物千人千面,而且性格上都有其各自的发展逻辑和前因后果,比如处处效仿刘备的刘湘,鼎盛时期与曹操非常相似的刘文辉,经常打胜仗,却因失之鲁莽而被称为“川中吕布”的杨森,老是打败仗,但通过见风使舵亦能不断升官的“水晶猴子”邓锡侯……因为种种原因,过去这些人物形象大多很单薄,如今则丰富生动了起来。以上种种,都使得《铁血雄兵川军团》在同类书中显得与众不同,读者在相对轻松开阔的语言氛围中,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川军发展的来龙去脉,也能对中国近代史和抗战史增加更多的了解。
  •     经历了明、清长达四百余年的统一,进入二十世纪的中国再次陷入动荡格局。期间军阀割据,各省地方武装参差林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中勾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在诸多军阀派系中,川军无疑是最特殊的一支:民国时期,川军从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内部派系复杂、防区制盛行等均为其特点。因此研究川军的历史被众多史学爱好者视为“难于上青天”。如今,一部名为《铁血雄兵川军团》的著作为史学爱好者在意概的历史简介和冗繁的专题史学中找到了折中点。该书作者关河五十州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民间史学家代表。其专攻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抗战史,研究成果颇丰。2009年,其作品《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战有关的那些事》在网络一经连载,就因史料新颖,观点独到,引起极大反响,点击率近千万。2011年以此帖为基础,顺势推出《一寸河山一寸血》系列丛书。作者对拿捏历史作品可谓独树一帜。一方面,他有历史写作的认真和严谨,所有取材都经过反复甄别,有原始出处,甚至实地考查。另一方面,写作手法又极具“草根”特色,亦正亦谐,使作品被打上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烙印。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以时间为主轴,自川军创始人熊克武以降,众多历史人物如繁星点缀在长河中。然而,本书并未就此沦为流水帐。作者以极强的情节把控能力,以正面描述川军为主旨,从众多将星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重点介绍,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为辅,繁简兼备,相得益彰。令人己有读史的连贯性,又不乏读小说的紧凑感。人物刻画是作者的一大强项。关河五十州在旁征博引各类史籍后,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历史人物性格。他们或是张扬,或是阴险,既符合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让读者看到了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上册提及的川军代表人物熊克武。在他的人生中期用朱德的话是从“进步青年成了军阀”,人生后期则被周恩来形容为“识大体、顾大局”。在关河五十州笔下,熊克武的早期经历坎坷不平,他先是自费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继而被派回四川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其间虽屡遭挫折,但新川军的雏形却在他的率领下构筑完成。然而,随着上册的进程,熊克武的悲剧命运也不可避免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第七章熊克武被蒋介石以“鸿门宴”废去一身“武功”,最终沦为被严重风湿病困扰的失势老人。作者评论到:“他曾是一个不惜献出生命也要推翻清廷的热血青年,后来却慢慢地蜕变成了热衷于战争的军阀,再后来,我们就只能在混迹官场的政客中寻找他的身影了。”莫大的悲伤,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历史人物,我们无一人不是屈从于历史的滚滚东流。与他同时期的四川英雄式人物佘英令读者既为之肃然起敬,又叹息其落后的思想。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的事迹更是可歌可泣。冯玉祥亦有别于《建国大业》中的陈凯歌所塑造的敦厚形象。在第三章名为“竹杠是敲出来的”的一节中,短短数千字即把冯玉祥的枭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至于尹昌衡,其狂放不羁的形象令人难以忘却。进入本书中册,国共第一次内战和抗战初期的四川局势继续朝错综复杂的方向发展。为便于读者理清思路,作者别出心裁地将川中局势比喻成“春秋”、“战国”。此举不仅令人一目了然,也形象地点出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的种种陋习、弊端,为他们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而川中领袖刘湘对“神仙军师”刘从云言听计从,委以重任,更令人啼笑皆非,可叹其愚昧无知。国之将衰,主政者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说中册的主角是刘湘,可一正一反两位配角的形象也极为饱满、丰富。其中之一就是我党著名军事家徐向前元帅。本册上半部,徐元帅在川北陕南一带呼风唤雨,不仅为我党在该地建立了根据地,更为红四方面军的扩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政治游戏永远无法代表人民的民族气节。拨开文章的浅表,深层次的民族抗日悲歌从中册后半悄然掀起。到了下册,政治斗争已沦为一出出丑剧,川军出川抗战的英勇诗篇才是主旋律。全文文末为此留下重笔,作者写到:“抗战八年,四川前后总计征兵额在三百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川军整建制部队、知识青年从军、‘中央军’直属部队调来四川整补兵员。全国同期实征壮丁是一千四百万,四川征兵数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还多,遂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参加过抗战的川军整建制部队有:六大集团军、刘雨卿第二十六师、李宗鉴独立第三十五旅等。这些部队经历了抗战中几乎所有的主要战役,官兵伤亡总计为六十四万余人,达到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数的十分之二,居全国之冠。”读罢全书,不免为之肃然起敬:让后来者记住川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作出的牺牲才是作者提笔撰文的主旨。必须承认,勇于梳理川军历史是作者勇气的体现;而还川军历史以原貌是作者作为史家的责任。作者既然肩负起这份使命,实是期待他的作品能真实还原川军原貌,使历史足以戒后人。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好书 写川军的好书
  •     本书的文笔太差劲了,罗里八索!
  •     川军团,近几年的热词。第一次看到如此溯源的书,四川百姓在民初真是饱受磨难。
  •     关河五十州的书都不错
  •     川军~~一般人不知道的历史
  •     以前对于“川军”这个词,只知道一个名儿,至于来龙去脉, 从没有接触过。追了很久关河老师的博客连载,实在不过瘾,书一出就赶紧拿下。生吞活剥的两天看完,突然发现……这只是第一部……期待后续尽快上市~~
  •     格局太小
  •     文章满篇白话文,像高考作文
  •     关河五十州的最新力作,很精彩的川军历史呈现
  •     四川打成一锅粥了,你方唱罢我登场
  •     很好的立意,就像2006年参观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川军馆一样,对川军又有一些新的理解。不过每次“作者”的书都让人郁闷,每次都要等,好像看连载一样,感觉不好。
  •     川军的历史
  •     一看完,本书只是第一部。城头变换大王旗。
  •     四川20年内战历史,乱的无从记起、无从说起。
  •     老兄的文笔我非常欣赏,更重要的是敢于评价历史人物,这需要勇气和胆识。国内需要这样的学者。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能自省,才能进步。希望尽快出续集。默默地期待。加油,老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