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保护理论》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60850693
作者:[西]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尼亚斯
页数:232页

《当代保护理论》的笔记-第14页 - 什么是保护

一项措施能否被称为保护,是看其目标而非效果。
信息性保存:基于记录的生产,是数字化的虚拟体验。此类技术被称为“信息性保存”,它保存了对象的某方面信息(文字、形状、外观)但并未保存对象本身。
风险:p22 使用新技术和材料制作的复制品往往比原作还要耐久,以至于因为最为有趣的信息已经被记录,对有些人来说原作反倒是可有可无了。
它以非直接的方式参与到对象的保存当中。因此:[信息性保存更大程度上是一类保护相关活动,而非保护行业的分支。]

《当代保护理论》的笔记-第56页 - 保护的对象

小结:
一个对象,是否能作为保护对象得到保护或修复,而不是维修、翻新的关键,被米哈尔斯基以“保护要素的空间图示“加以呈现(米哈尔斯基,1994)
三个坐标轴代表保护对象的三种不同的意义类型(私人、社会、科学)
对象距离原点越远,就越可能成为一个保护对象。
当,这个三维图示并不能用来进行测量。
但这并不意味每种要素能轻易进行量化分析,也不代表我们能够找到保护对象,和非保护对象之间的精确边界。我们能用此图来表现保护对象背后的逻辑,但却不能用于”可保护性“的精确评估。

《当代保护理论》的笔记-第149页

保护决策中的文化间议题和文化内议题并无本质不同:对某些人具有人种学意义的对象可能对其他人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如宗教、情感、群体认同,等等。不管议题是文化间还是文化内的,保护师首先要考虑的不仅是画作本身需要如何、画作本身有何种权利;也不该是修复的部分如何与原来的部分可识别,或如何更好地控制展室地紫外线,保护师首先应搞清楚保护是为什么,为谁而做的。
保护对象是因其对某些人具有而存在。这些意义并非固定,也不普遍:同一个对象对某些人意义重大,对其他人可能轻如鸿毛。保护是为那些认为对象具有意义的人而做的,是为了他们才采取了精细的措施、付出了无数人的努力、消耗了如此多的资源来完成这件被称为保护的复杂任务。不管他们是否具有专业知识,他们的权利(其需求、喜好和优先权)在保护决策中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他们的特权不是来自其教育程度,而是因为他们与对象的相关性,任何针对对象的措施对其都是有意义的。


 当代保护理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