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文集(共10卷)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020097166
作者:(英)D.H.劳伦斯
页数:3624页

作者简介

本文集共10卷,收入D.H.劳伦斯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论、画论的代表作,收入其长篇小说五部,成规模地展示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成果,为读者、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套参考文库。1、中短篇小说(上);2、中短篇小说(下);3、儿子与情人;4、虹(修订本);5、恋爱中的女人(修订本);6 、袋鼠(修订本);7、查泰莱夫人的情人;8、文论集;9、散文随笔集;10、绘画与画论集。

书籍目录

总序 奇文共丹青一色 -----劳伦斯的小说、散文与绘画 /毕冰宾
《劳伦斯文集》总书目
第一卷 中短篇小说(上) 毕冰宾 译
教堂彩窗碎片
鹅 市
受伤的矿工
施 洗
菊 香
牧师的女儿们
干草垛中的爱
白长筒袜
普鲁士军官
英格兰,我的英格兰
第二卷 中短篇小说(下)毕冰宾 等译
马贩子的女儿
你摸过我
公 主
二青鸟
太 阳
骑马出走的女人
爱岛的男人
木马赌徒
美丽贵妇
逃跑的公鸡
母女二人
第三卷 儿子与情人  陈良廷 刘文澜 译
第四卷 虹(修订本) 毕冰宾 石磊 译
第五卷 恋爱中的女人(修订本) 毕冰宾 译
第六卷 袋鼠 毕冰宾 译
第七卷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毕冰宾 译
第八卷 文论集 毕冰宾 译
a《美国经典文学论》
地之灵
富兰克林
克里夫库尔
库柏的白人小说
库柏的“皮袜子”小说
爱伦·坡
霍桑与《红字》
霍桑的《福谷传奇》
达纳的《两年水手生涯》
麦尔维尔的《泰比》和《奥穆》
麦尔维尔的《莫比·迪克》
惠特曼
b文学批评散论
乔治的复活
托马斯·曼
哈代与艺术家的偏爱
哈代小说与悲剧
陀思妥耶夫斯基
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与道德
乔万尼·维尔迦
小说之未来
书话
关于小说
道德与小说
小说何以重要
小说与感情
H.G..威尔斯
格拉齐娅·戴莱达
高尔斯华绥
第九卷 散文随笔集 毕冰宾 译
a散文杂文
鸟语啁啾

归乡愁思
陶斯
夜莺
还乡
说出人头地
我算哪个阶级
花季托斯卡纳
文明的日与夜
与音乐做爱
人生之梦
自画像一帧
我为何不爱生活在伦敦
新墨西哥
女丈夫与雌男儿
英国还是男人的国家吗?
性感
女人会改变吗?
为文明所奴役
妇道模式
恐惧状态
色情与淫秽
诺丁汉矿乡杂记
唇齿相依论男女
无人爱我
实质
b 自序/跋
书之孽--《劳伦斯书志》序言
《三色紫罗兰》自序
《儿子与情人》自序
《恋爱中的女人》自序
《美国经典文学论》前言
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
第十卷  绘画与画论集 毕冰宾 译
a劳伦斯画集序言(萨加)
b 劳伦斯画论
艺术与道德
直觉与绘画
作画
墙上的画

内容概要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劳伦斯文集(共10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D.H.劳伦斯(1885-1930),英国作家和诗人。出版过12部长篇小说,70多篇中短篇小说,多部诗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一些翻译作品,举办了画展,出版了绘画集,是英国现代文学艺术领域内罕见的文艺通才。身为作家,其小说创作风格跨越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阶段,均有建树,在后现代主义理论观照下,其作品亦彰显新意。本文集收入其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论、画论的代表作,收入其长篇小说五部,成规模地展示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成果,为读者、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套参考文库。总之,此文集全面系统。译文流畅通达。布面精装。值得收藏。
  •     ——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爆得大名,很关键的因素是写下了毁誉参半的经典文学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为其最后一部小说,该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这是劳伦斯其他作品所不具备的。同时也凝结着其毕生对人生价值、两性关系、情爱关系以及母子、父女关系的全新探索和思考。但由于涉及大量的涉及性的直观描写,该书1928年在美国出版,旋即遭到了英国官方的封禁,直到1958年才允许该书重新在英国出版发行。30年的时间内,尽管该书未在市面上流通,然而却始终得到人们的争相传阅,无论是学者的学术研究,还是平民的日常阅读,人们对劳伦斯的这部作品仍然痴迷,仍然未能忘却。1958年劳伦斯作品解禁后,更是由该书领衔,掀起了西方社会长达数十年的劳伦斯阅读热,劳伦斯作品的阐释、译介随着风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成了劳伦斯的标志性符号。该书之所以被誉为西方文学久负盛名的作品,不仅因其主题探及人的内在本能本性,更因其叙事的笔调非常的简练老道,章节的安排层层递进,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生动深刻,融思想性与故事性于一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三角恋故事。年轻的查泰莱作为一座大型煤矿的继承人,是英国新一代典型工业家贵族的代表,也曾接受过著名大学的熏陶,也曾放荡不羁放浪形骸,并且在父亲去世后坐拥巨府豪宅、百万家产和万亩矿山良田,而出身士绅家庭的康妮,原本也在德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曾初尝自由热烈的爱情和愉悦的性爱,然而,查泰莱和康妮最终都在英国传统道德的驱使下回归到各自生活的按部就班的庸常轨道上,因为机缘巧合在英国的社会场合相识、相爱,并因学识、阶级地位相仿而相互倾心结为夫妻,成为符合社会伦理价值观念上的贵族夫妇、工业家伉俪。唯一不幸的是新婚不久查泰莱因为参加世界大战而伤及身体,丧失了行走能力和生殖能力,从此性情大变,身体必须依靠工业机械来运行,对自己的煤矿开采事业有着过度的偏执,对妻子有着一种有情无性、急于牢牢控制的变态爱恋。本来他们的爱情遭受战争的损害,我们应该对他们不幸的命运保持同情态度。然而因其处在资本家、有恒产者的地位,属于衣食无忧的阶级,康妮虽然未必对查泰莱保持有一份真情,但仍循着惯性陪伴在他左右,双方仍恪守着强大的伦理道德。只不过,劳伦斯看到了这种爱情实际上也暗含着虚伪的成分,看到了这种建立在物质联姻基础上的感情,必定要遭受精神、肉体双重现实危机的考验。一个只能住古宅一楼,一个永远住三楼,中间夹杂的二楼,就是他们精神与肉体的遥远距离和考验。毕竟,在劳伦斯看来,查泰莱、康妮首先应该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阶级。如此,当林场看守人梅勒斯以一个独立不羁、人格健全、体格健硕的人而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故事就从固守现实的腐朽的伦理秩序,转变到以不顾阶级与道德禁忌的肉体情爱关系来挑战和打碎这种秩序,建立健全的现代人的感情与肉体生存方式。劳伦斯的笔触往往都带着现代人的思维认知感受。在工业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人的灵魂觉醒了,传统压制人性的阶级观念、价值观念就会遭受到勇于探索人生意义的人们的鞭挞和扬弃。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英国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剧烈的社会变革,传统的力量是循着渐进的步伐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许多伦理道德观念实际上是深深地刻在公民的心中,既造成阶层之间的显著的分离,又让贵族的保守贵族的那一套,让平民的走着平民的这条路,并对逾越这种阶级、道德禁忌的人们处于严重的伦理谴责和唾弃,多少曾经扼杀了许多人们美好的情感,尤其是对人的自然天性戕害至深。这一点,我们在哈代的系列小说中就可以看出来。但历史进步的力量总是阻挡不住的,这股力量涌动在现代英国社会中,就必须以一种“新人”的姿态出现,以新的生存标准、美学标准形式出现,以挑战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出现。于是,劳伦斯站在现代人生存伦理演进的最前端,一方面塑造查泰莱丧失性能力后痴迷于对工业的管理,殚精竭虑地致力于提高煤矿的开采能力,致力于建立发电厂重新建立新的工业体系,企图在自己管理的工业社会中继续保持着征服者的地位,以此弥补其身体缺陷,继续在社会的精神层面上获得主导地位,赢得人们的尊重,并在爱情中仍然保留着控制者的地位。作为工业家,他在攫取工业利润、推动工业发展方面,能力是突出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没有一个符合现代社会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于是,在另一方面,劳伦斯塑造了梅勒斯这个人物,他只是查泰莱雇佣的一名工人,按照传统的社会阶层观念,他仅仅是一个处在被奴役地位的人。然而恰恰是这个人,却是历经沧桑、彻悟人生、最后在皈依山林中找到人的自然本性和活力的人。他受过高等教育,在印度服过兵役,年轻的时候接受过风尘女子的引诱,原本就打算走正路,循着社会传统的上升路径迈进新的统治阶层。然而战争让他过早地对社会、对军队的实质有了透视,肉欲过早欺骗了他的满腔热情,最后他退伍回家,抛弃建功立业的事业、抛弃虚伪的爱情,寄情于山林间的行走,满足于简单的生活节奏,恢复了人的种种尊严和活力。这种人,是劳伦斯所要寄托理想的人物,循着自然的生活节奏,保持着人的自然本性,拥有健全的体格和能力,不为工业社会无所不至的魔力所席卷,颇有些遗世独立的味道。就在这一正一反之间,让我们看到了劳伦斯异于常人的现代主义情感感受。说道现代性,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书中对于性爱的充分描写。全书存在两种形态的性爱,一种是查泰莱和康妮之间的,他们是事实上的夫妻,然而他们之间的性爱,是通过语言之间的谈论、关怀完成的,自查泰莱失去生殖能力后,康妮保持着每天与其谈天说地,倾诉彼此的倾诉的习惯,身体之间的接触,也仅限于康妮为查泰莱擦洗身体。处于女性青壮年时期康妮,在作者看来,就是在这种貌似幸福的生活中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她每天回到自己居住的三楼时,精神松懈下来就变得空洞无物,她以前在德国享受的青春洋溢的性爱没有不在了,日子就是重复性地沉闷着,如同居住的老宅一样,几百年都是那么沉重。甚至于她的姐姐、父亲见到她,都觉得性生活的缺失,过早地让康妮衰老了,精神世界都枯萎了。而查泰莱却满足于此,甚至企图长期维持这样的两性关系,以求得心灵的满足。另一种是康妮和梅勒斯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互相的敌意开始,便显出了彼此都是有尊严的人,彼此都是精神独立的、精神饱满的生命。康妮在苦闷中寄情于山林,所采取的精神解脱路径与梅勒斯相似。然后在自家的山林中邂逅了梅勒斯,看到了退伍男人健硕的裸体,生命中潜藏的性欲被重新激发升腾。当他们不伦理地在山林的木屋间开启了愉悦的性冒险的时候,彼此的生命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代,充满着四溢的激情。我们看到,劳伦斯对于性的描写,是非常克制而美好的,虽然有人批评其露骨,然而其语调都是充满柔情、充满对生命力的赞美,实际上是为了强化他对于爱情不变的价值观:独立、健全、有尊严。最终,查泰莱与康妮因伦理道德而维系的感情因缺乏性爱、无法孕育新一代而宣告终结,而康妮与梅勒斯因自然健全的性爱结合因此而孕育新的生命而宣告胜利。这是一种隐喻,能否孕育新的生命,代表了两种情爱模式谁者拥有未来,何者更加符合人类历史的演进,劳伦斯在这里用了一种隐喻的手法,无声中宣告了自己的新的伦理价值观。劳伦斯这种对性的艺术性地描述,刺激了社会的全体人群,撬动了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变动,开启了英国文学史新的领地,树立了英国现代文学新的风向标,也宣誓了文学作为人学的艺术观在现代社会得到确立。站在经历过后现代主义精神洗礼过的今天,我们回头去品味《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艺术价值和主题意义,少了许多猎奇的成分,而多了一份理性地思索。劳伦斯被西方社会誉为“爱的祭司”,其毕生对人的情感社会各种纠葛的探索抽丝剥茧、细致入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既是作者第一部作品《白孔雀》中对现代人情感世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遭遇的困境进行搏斗主题的延续,也是作者后期《袋鼠》、《羽蛇》等作品社会政治批判主题的深化,生存于现代更加复杂的社会,人的价值应该回归到人的本性来,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伦理的道德高位或者资本时代的大家、政治变革的旗手,让人拥有健全的人生,有正常的男女精神与肉体之爱,也许是他毕生不懈探索最终得出的答案。(2015/07/23)
  •     ——读《恋爱中的女人》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爱情的变幻莫测、多个侧面、多种走向无时无刻不在炙烤着人们的心灵。幸福的爱情有人去讴歌,不幸的爱情也需要博得同情,更何况,往往不幸的故事更加打动人们的内心,更会长久地激荡在人们的内心。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就是这样一种饱含着心灵撕裂与煎熬具有着强烈现代意识的爱情故事。  《爱的祭司——劳伦斯传》一书指出,英国现代爱情的意识、波折、心理在劳伦斯笔下得以精致地呈现,说劳伦斯是爱的祭司,是再恰当不过的评价。《恋爱中的女人》中对伯金与厄秀拉、杰拉德与戈珍两对恋人平淡而曲折、灵与肉矛盾交缠的爱情进行精细地描绘、洞察、分析、展现,借着对伯金与赫麦妮、杰拉德与米娜蒂、戈珍与德国艺术家之间私情的赤裸裸描绘,把爱情从传统道德伦理简单而粗暴的法则中解救出来,推向了现代社会语境下复杂却真实的审视平台,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心灵渴求与肉欲放纵、道德与非道德、理智与非理智展开了持续地对抗,让读者对现在爱情的拷问、评价不再显得简单容易。劳伦斯在文艺随笔中不断地批评传统文学作品对灵肉交织的爱情的压制与贬低,试图通过自己笔下人物充满理想与肉欲冲突的故事,揭示真实的爱情图景。于是从《白孔雀》开始,接着是《外遇》,并在随后的《虹》与《恋爱中的女人》,我们看到了人性觉醒、现代意识充盈、艺术手法饱满的爱情故事。  伯金与厄秀拉、杰拉德与戈珍之间的爱情之所以既是平淡的,也是悲壮的,根本的原因是在新的工业社会对人性的长期漠视、压制、摧残底下,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人格、灵魂开始涌动着独立自主的不安躁动,尤其是传统文化意识中一直屈居在男人权力之下的女性,开始有了抗争的意识,不再屈服世俗不言自明的女性的命运,而试图去掌握自己的未来,尽管这种追求显得多么艰难,却显得多么有意义。相反的是,这种爱情底下,是男性主宰意志的旁落、消沉,甚至是在固执中走向了生命的覆灭。因此,《恋爱中的女人》即使赞歌、也是悲剧。  伯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现实迷茫着。他有着高昂的爱情理想,却在现实找不到生根发芽的土地,从而不断地去否东传统的爱情观念,却陷入了无以复加的怀疑中无法自拔,沉迷在自我否定、自我摒弃中,缺少寻找新方向的思想和力量。他满足于赫麦妮的肉欲,成为赫麦妮贵族意志控制下的玩偶却毫无反抗之意;他热情追求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厄秀拉,希望通过她独立不羁的人格力量和爱情观念,走向新的爱情理想,但却总是无法认同厄秀拉的独立自主的爱情观,不停地互相争吵、互相讥讽、互相伤害,使得两个敏感的灵魂在爱情面前似乎得不到互相的温暖和希望。  “我的确觉得,”他(伯金)说:“世界是由人与人之间神秘的纽带——完美的和谐地连结在一起的。最直接的纽带就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纽带。”  “这时老调子了,”厄秀拉说,“为什么爱要是一条纽带呢?不,我不要它。”  “如果你向西走,”他说,“你就会失去北、东和南三个方向。如果你不承认和谐,就消除了一切混乱的可能性。”  “可爱的是自由啊。”她说。  “别说伪善的话,”他说,“爱是排除所有其他方向的一个方向,你可以说它是一种自由。”  “不,”她说,“爱包含了一切。”  “多愁善感的假话,”他说,“所谓自由的爱,所谓爱是自由,自由是爱之说纯属虚无主义。”  陷入了虚无主义这一现代病的伯金,于是失去生的意志,对于为何爱、怎么爱似乎缺少一种坚定的力量,随波逐流,在社会生存空间中,来回游移不定,既无法赞同厄秀拉、又沉湎在赫麦妮的纠缠中,既主动加入伦敦酒吧颓废的朋友圈中,有迫不及待地渴望逃离城市、心生倦怠,既要女性的激情澎湃的灵肉结合,又离不开男性的暴力激励。伯金一开始追求厄秀拉时对她说,“我在你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地方寻找你,我要寻找那个尘世的你,全然否定的你。我并不需要你的漂亮长相,我不需要你那番女人的情感,我不需要你的思想、意见,也不需要你的观念,这对我来说都不重要。”这种虚无,让具有现代独立爱情意识的厄秀拉难以忍受,既狠狠反击他的人生观、爱情观,同时也认真反思,第一次面对伯金冲动地求婚时,直接予以拒绝。“她(厄秀拉)需要知道他(伯金)需要什么样的爱,什么样的屈从。她还拿不准这是否就是她需要的那种爱。”“她相信,爱是超越个人的。而他却说,个人比爱和任何关系都更重要。”两个恋人不断互相质疑、辩驳、伤害,直到伯金虚无的爱情观到处碰壁,甚至因为寻找不到方向试图自我毁灭后,才把目光重新投向现实的爱情以及未来的爱情中。于是伯金说:“人不能靠欣赏过去的美过日子。”厄秀拉说:“我不想在夹缝中生存。”伯金说:“你从来没有为了填饱肚子工作过,否则你就会明白上帝是如何统治我们的了。”厄秀拉说:“我当然像世人一样工作。我现在就是为一日三餐工作着。”因此,两人达到了精神上的和解和共振。尽管最终厄秀拉答应了伯金二次求婚时对戈珍说:“我一点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我只知道我们将去某个地方。”但无疑,他们已经找到了新的灵与肉互相交流的方向。  杰拉德与戈珍的爱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译者黑马先生说:“杰拉德是个性的悲剧”,一个现代工业大亨,成功把现代工业科技和管理技术引进传统的煤矿企业,坐拥千万资产,控制着几千几百号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敬。“他们是一潭泥坑,而杰拉德则是泥中的出水芙蓉,他是他们的主人。”但是,在劳伦斯笔下,杰拉德是控制物质世界的强者,“他的意志就是要物质世界为他的目的服务,他的出发点就是要征服”,但却未必是控制情感世界的赢家。就是这样第一个大亨,却心灵空虚、毫无情感,假如一定要说有感情,那这种的感情就只剩下愤怒、嫉妒。他极度高傲,试图以赢得物质世界的成功方法来征服爱情的猎物。  杰拉德自然很乐意亲近伦敦近乎颓废的社交圈,在这里,长琴游戏人间、玩弄感情、为财富捕获心灵的米娜蒂激起了他的肉欲,然后他用金钱来亲近她、拥有她、抛弃她,满足他那一套用金钱收买感情的资本家的价值观。但不能说他就仅仅满足于这种纯粹满足肉欲的感情,他内心似乎也隐藏着、渴望着一种理想的爱情图景。  杰拉德:“你知道,我一直相信爱情——真正的爱情。可如今哪儿才有真正的爱?”  “我不知道,”伯金说。    可见,现代工业社会里创造财富的赢家,更加渴望爱情,心灵更加需要情感的滋养,以期平复焦躁不安的心灵。直到有一天,邀请作为雕塑家的戈珍到家里教授自己妹妹学习艺术,杰拉德爱上了桀骜不驯、宠辱不惊的戈珍。若果说戈珍有什么引起他的敬佩,那就是她精神世界的富足,以及她对物质财富大亨的不亢不卑,甚至有些疏远。他通过水上聚会、通过出游,来接近戈珍,试图又要用一贯的高傲、主宰的姿态来对付戈珍,试图把戈珍的独立控制住,却一次次受到了戈珍的冷落、回击。知道老杰拉德即将离世的夜晚,杰拉德带着真诚与高傲向戈珍坦陈自己的爱慕,终于微微打开了戈珍的心扉。杰拉德的爱情即使是真诚的,也不自觉地带着富贵阶层的先天的骄傲。    刚刚陷入情海的两人马上到欧洲旅行,也正是在这种旅行中,两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种阶层既是阶层、财富、地位之间的冲突,更是艺术、生活、感情观念的矛盾。戈珍热爱艺术,热爱自由,热爱放纵、热爱冒险,鄙视传统、鄙视高高在上的富人、鄙视繁文缛节的社交礼节,她自认为拥有了艺术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便占据了感情世界制高点。在瑞士阿尔卑斯山旅馆中,她遇到了同样自由奔放的德国艺术家,她主动接受了德国艺术家的挑逗,并一再表白:“我和我的艺术,两者之间毫无关系。我的艺术属于另一个世界,而我却属于这个世界。”试图把她与杰拉德的关系仅仅定位在世俗上的男女肉体之交,而非精神的、艺术世界的伴侣。戈珍认为杰拉德“天生是个正经严肃的人,不够欢快,不来玩世不恭的事”“他只能在旧磨房里推一辈子碾子。可碾子下面并没有粮食。碾呀一个劲地碾,却什么也没碾出来——都是说同样的话,相信同样的事,干同样的事,没有变化。”而她要自由,不要身份、地位和阶层,不要朋友圈子,视朋友圈子为精神负担,自然不会在杰拉德的爱情中找到心灵的滋养和满足。  于是两个人很快因爱而生敌意,在杰拉德、戈珍、德国艺术家之间,戈珍赤裸裸地对德国艺术家表示了爱慕,认为他懂得女人,不会愚蠢,冷漠杰拉德的满腔感情。在互相的进攻中,戈珍自认为“现在她绝不受伤害,让他把自己毁灭,于是她狠狠地向他关闭了自己的心扉。”而绝望的杰拉德,“精神又垮了,似乎他无法承受戈珍那热烈的目光。在他看来,她太外露了,令人无法忍受。”于是他试图要去用强力杀死德国艺术家,试图用他控制企业的方式来控制爱情的方向,最终却在绝望中选择了放过艺术家而把自己的生命疯狂地抛向了高山中的荒凉的皑皑雪山之间。杰拉德在阿尔卑斯山谷死去。这种自戕的方式,代表着物质在艺术面前的溃败,也代表着传统在现代面前的溃败,更代表着男性主宰世界在女性独立觉醒面前的溃败。充满着智慧的伯金有一次和厄秀拉谈论指出:“有人说,女人不是妻子就是情妇,戈珍就是情妇。”而杰拉德却是情夫。这正解释了杰拉德和戈珍爱情悲剧的起因。试图控制爱情、试图玩弄爱情,都只会让心灵在爱情中受到遍体鳞伤。爱情有亘古不变的内涵,更有与时代同质的品格。至少,当爱情到来时失去了谦卑、失去了严肃、失去了对等、失去了宽容,爱情最后只能走向毁灭生命。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原谅我忍不住用手刮了封面上的绒…
  •     只粗读了最后一本
  •     手感、质感都非常强!黑马老师的翻译权威,介绍精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