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第二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9
ISBN:9787300185408
作者:[美]罗伯特·J·希勒
页数:384页

作者简介

本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曾经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希勒教授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同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希勒教授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

书籍目录

第1章 股市价格水平的历史回顾
第2章 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第一篇 结构因素
第3章 诱发因素: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互联网以及其他事件
第4章 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蓬齐过程
第二篇 文化因素
第5章 新闻媒体
第6章 新时代的经济思想
第7章 新时代与全球泡沫
第三篇 心理因素
第8章 股市的心理定位
第9章 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
第四篇 理性繁荣的尝试
第10章 有效市场、随机游走和泡沫
第11章 投资者学习和忘却
第五篇 采取行动
第12章 自由市场中的投机风险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概要

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斯坦利•里索(Stanley B. Resor)经济学教授。他先后撰写了《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The New Financial Order: Risk in the 21st Century)、《市场波动》(Market Volatility)、《宏观市场》(Macro Markets)等著名经济学著作。其中《宏观市场》一书获1996年度保罗•萨缪尔森奖。


 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是一本关于金融方面的书,具体地说,是在分析解释股市为什么非理性繁荣的问题,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并应用了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些推论还用到了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虽然专业,但是也不难懂。因为股市交易是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是离不开人类的心理和情绪的影响的,所以在分析股市的非理性繁荣时,就不会有非常确定的解释或者理论。全书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作者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我觉得对学习金融学搞研究的人来说很有启发。推荐。
  •     摘自书中第12章,可能出现的因素。“当然,作为一系列的潜在问题,它们的风险不一定会立即显现,包括:消费需求的突然下降新发展机遇的缺乏重大技术革新的失败日渐白热化的国际竞争劳工运动的复兴石油危机公司税的增加新发现的由减员增效和对雇员实施刺激为主的酬金制度引发的长期问题雇员士气与生产率的降低战争(即便是外国战争也会影响本国交易、破坏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阻碍经济活动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暴力活动降低技术安全系数的工业事故过分的限制和反垄断行为提高外国关税进口配额限制国际经济萧条愈加严格的环境标准矛头指向企业的集体诉讼案摇摆不定的货币政策大型银行或金融机构破产导致的系统故障广泛传播的类似于千年虫的电脑系统故障一发不可收拾的电脑病毒或通信卫星故障大范围的恶劣气候自然灾害传染病等等。
  •     这是耶鲁大学教授、诺奖得主希勒的经典之作。 第一版预言美国股市会大跌,出版完,美股大跌;修订完成的第二版,增添了对美房地产的预言,出版完,房地产完蛋了。现已到了第三版,可见书很畅销。非理性繁荣,首先得有繁荣的基础,作者将其归结为结构性12个诱导因素,分别为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与业主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促进了商业的成功、新的信息技术、支持性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对策、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固定缴费养老金计划的推广、共同基金的增长、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交易额的增加:贴现经纪人、当天交易者及24小时交易、赌博机会的增加。当这些诱导因素的作用放大,就带来了繁荣的不理性,也就是加剧市场的波动,形成投机性泡沫,即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作用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这反应在股市K线中,一波快速拉升后,吸引了一群散户的跟进,而后缓慢上涨,随即快速下跌。此外,有足够的篇幅谈到市场是否有效,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在希勒看来, 决定证券价格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而决定供求关系的则是投资人,具体的说:投资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供求关系,最终由心理状态映射下的买入、卖出或是持有来决定供求状态,而基本面的好与坏只是从侧面影响投资人的心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各种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但其却忽略了投资者心理因素,忽略了投资者因为种种原因误读或曲解各种信息,而这样误读常常会被放大,从而引起整个市场的羊群效应。这就是希勒想要告诉我们的结论,市场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投资者最难战胜的是其内心。而他的这观点与索罗斯很相似,索罗斯在 《金融炼金术》一书中,就反复强调市场并非像教科书说的那样理性和有效,并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反身性理论”。 他认为,由于投资者认知的偏见和不完备性,会对市场预期产生不同的意见(即“投资偏见”),而投资偏见是金融市场的根本动力,当投资偏见在互动中不断强化并产生群体影响时就会推动市场朝单一方向发展,最终必然反转。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对投资者的一些心理分析很到位,书中有许多数据,调查结果的支持,比较有支撑,但描写过于宏观和宽泛,总体值得一读吧。
  •     怎么办 读完没有收获啊 好惶恐
  •     翻成这样....shiller要是懂中文大概会哭的...
  •     分析了股市繁荣的结构、文化和心理因素,对股市繁荣作出了比较靠谱的解释。
  •     很有启发,联系当今中国更有体会
  •     是一本通俗的经济学读物。对感性多于理性的人来说,也许它能拨云见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对本来就不迷茫的人来说,读完之后更加坚信自己,既要追随内心,也要认清现实。
  •     挺不错的一本书,内容丰富,针针见血。很有借鉴意义
  •     反馈环几乎与索罗斯的反身性就是一回事。换句话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是行为经济学的“人”,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既然不是“理性人”,那么有“非理性”繁荣与“非理性”萧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     重读第二遍。基本上是历史,对股市投机性泡沫复述的历史,厘清关于股市有效性的常见误区(新闻报道是重要论据),股市之所以失效是因为人性(贪婪及恐惧)及反馈环(研究非线性反馈环的数学分析称为混沌理论)。正好最近在想复习美国经济史与股市表现的关系,可以拿来当参考书了但仅限于大盘)。如果一个人回顾他在过去所铸成的一些最重大的错误,可能会发现这些过错往往是他未能关注细节问题而造成的。要理解过去犯下的错误,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你没有给予关注的东西。
  •     分析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过程,书中很多观点对当前国内情况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只是不知道天朝神创版80多倍的估值和一线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最后会以什么形式结束。在当前网络如此发达的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与以前纸媒时代不可同日,这两年各种创业企业也越来越会讲故事,一轮接着一轮融资,看着动辄几十亿的股权基金迅速募集,各类拆VIE项目越吹越大,心里慌慌的。
  •     历史如此的相似
  •     在听作者的《金融市场》这门课,作为课外读物扫过
  •     读不懂的书
  •     虽然感觉读了300多页的目录和绪论,但是观点还是很一针见血的,估计是被中信的排版坑的,中信就这么愈发堕落......
  •     MBA投资管理课的课外读物。经济学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理性人,而这本书的前提就是市场运作及其(主要介绍股票与房地产市场)繁荣和衰落都是建立在非理性之上的。写得比较宽泛,可能是为了普及作者的观点,感觉像是读了三百多业的绪论。对文化影响与心理结构的分析比较新颖且客观。
  •     市场更像是在做布朗运动,导致市场波动的因素太多,基本面消息面参与的人的心里影响,再加上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想要用数字模型来分析市场基本是不可能的。 最后得出结论是要学习控制风险,对冲! 四颗星送给那些统计数据图表以及诺贝尔奖的光环。
  •     20160827读过,书中的内容在之前被雪球上的人各种安利过,很熟悉,但是系统地看是第一次。不过这本书中的内容,有一些晦涩,数据引用太多,很容易就混淆了
  •     席勒指出经济制度的很多缺陷,对此他给了答案,方法,解释和更多的疑问。相比,有些人真是自信得可笑。
  •     读不大懂 可能有大门道
  •     读这本书时,正是15年6月股灾,清理场外配资,大股东减持等因素共同终结了杠杆牛市,恰逢此书,读来不胜唏嘘,作为一个屌丝到不能更屌丝的普通投资者,亲眼目睹了经济下行周期中股市非理性上涨带来的假象繁荣,见识了街头巷尾包括买菜大妈都在讨论的非理性盛况,那种疯狂至今令人心悸。
  •     反馈环理论 泡沫的产生 谴责卖空之可笑 人类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市场干预的无效
  •     看完了,刚开始100页左右的时候觉得写的挺易懂的,可是看到后面我发现我不懂了,看的心很累,我觉得可能是我的知识还是不够,等我在进步进步再看一遍可能会好一些吧。
  •     股市和房事
  •     写本书的目的绝对是因为爱情(他媳妇是不入流的心理学家)。书中大道理讲得很好,但对实操一点用都没有。非理性繁荣,试问又有哪一次不是呢
  •     艹....早10年看到那时候就去学行为金融了.........妈蛋..........
  •     观点鲜明的一本书,描述性研究,深受启发!
  •     市场的价格(股票、房地产等)并不一定是其真实价值的理性体现,市场价格受到环境和人的心里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大众相信价格能够持续上涨的倾向等非理性因素
  •     开始读的时候是5000点,读完的时候只剩2800点了
  •     看看
  •     只是对现象的白描和一些可能性解释。
  •     过誉
  •     传说了很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作品,还不错的!
  •     虽然都是文献研究,比较生涩,不过很有学术参考价值
  •     这本书除了书名还行(还是抄格林斯潘的创意),其他内容书生气太重,没有什么实践指导意见
  •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结论,唯一的亮点是席勒的问卷调查做得非常出色!
  •     投资警醒
  •     非常流畅易读,感觉可以买电子版就好。
  •     这本书极富盛名,通读一遍,虽然有收获,但并没有预期的震撼。可能是译本的缘故,书内容的排版,层次感并不强烈,重点也没有突出,整体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要自己认真梳理。其实本书主要是对股市、房地产等市场的投机性泡沫的产生和持续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尝试给出对策,包括影响泡沫的结构性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众传媒及流行的投资文化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心理因素方面,让我想起了《思考快与慢》里面的系统1的很多有趣现象,但最终作者也并没有找到影响泡沫的根本原因,它太复杂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综合效用,它的规律让人捉摸不定,因此最终作者给出的对策建议,其实是从降低风险,分散投资的角度给出的,这又和《漫步华尔街》的一些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     经济分析与人的本性
  •     1、投资是有限理性人群参与的货币活动,受群体心理影响; 2、社会基本结构的变化会导致投资偏好的变动,譬如401计划; 3、舆论的宣传也会导致投资偏好的变动,譬如近代对于债券与股票的对比; 4、普罗大众适度的贫困,也是一种控制的重要手段; 5、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生生死死,应作如是观。
  •     人云亦云现象在商业上的论述
  •     2016/6/8-6/19
  •     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师。繁荣的非理性,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悖论,因为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认识绝对理性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了更多的模型以及理论来描述经济学。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对这个基础进行了批判,并给出了自己的投资实践予以证明。席勒对非理性繁荣的描述进行了一次整合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对于房价和股市的非理性繁荣,虽然作者总结了一些根源,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的因素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不能简单的进行定论。新闻媒体和大众心理对这种趋势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甚至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因素。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复杂的宏观形势不得不说有点杯水车薪。行文脉络清晰,读起来还是非常流畅的,是大家入门思考经济和金融很好的一本书籍。
  •     观看此书使我想到了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 其对股市房地产的分析之细令人咋舌,大数据下出真因,但有些因素过于简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