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拯救过去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39959108
作者:梁漱溟
页数:218页

作者简介

《我们如何拯救过去:梁漱溟谈中国文化》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这些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我们如何拯救过去:梁漱溟谈中国文化》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如何拯救我们的过去。

书籍目录

中国文化问题
对《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之我见
中国文化问题略谈
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
孔子学说之重光
理性与宗教之相违
宗教在中国
理性与理智之分别
中国人则怎样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中国文化五大病
民主是什么——什么是民主
中国民主运动的障碍究在何处
政治上的民主和中国人
中国到宪政之路
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
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
中国以什么贡献给世界呢
附录直道行时自觉者
编后记

编辑推荐

《我们如何拯救过去:梁漱溟谈中国文化》编辑推荐:浮躁的年代,让我们一起重温大师历久弥新的教诲。继《中国文化的命运》热销10万册后,梁漱溟未曾发表过的遗作整理面世,全面讨论中国文化。精选其书法真迹,稀见家书、手录佛经等,身体力行践行文化。

内容概要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章节摘录

一 谁认识中国文化?谁认识中国文化?过去的中国人,大约不易于认识。因为他处在局中,又缺乏其他不同文化的对照。在当初那时,围绕着中国的一些邻邦外族,原没有我们的文化高明,我们当然就有一种自大的心理。因而中国人几千年来在被近代西洋文化严重打出之前,一直是为这自大心理所蔽的。到了近百年世界大交通以后,与近代西洋文化见面,有了比较对照,似乎可以引生自觉;但又被它严重打击,茫然无措,陷于过分自馁。直到今日,全国有知识的人,若问他中国文化的短处何在,都能说出许许多多;若问他中国文化的长处何在,则不免口嗫嚅而心踌躇了。他至多说中国文化过去的光荣,过去的价值,然而这有什么意义呢?凡为此自馁心理所蔽的人,一样地无法认识中国文化。想要认识中国文化,必须对于人类过去的历史,未来的前途,能有全盘观测,而寻出中国文化在那里面的位置,庶乎于其长短得失才有个分数。然而此岂易言呢!以我个人的阅历,似乎外国人(尤其西洋深醇的学者)倒比中国人能认得出中国文化的特异处,能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此其例甚多,且不枚举。至于中国人里面,既不自大,又不自馁,心里较得其平者,非无其人,但多未必能说明其自己所见。虽不能自明其所见,而同他讨论这个问题,是很好的——一定很通达的。这种人的年纪,总要在四十岁以上或其左右。因为他一面得见今日的世界;一面亦赶上看见一点老文化,赶上参加新旧剧烈变化的正好时候。并且在人生欣戚甘苦上多有一些嗜受咀嚼与反省。——这是认识文化所必需,而为年纪在三十以内的人所不容易有的。年纪在三十岁以内的人,虽不及有许多老当见识,然而如果他寿命长的话,还有好运气在后边。因为历史的演变,今日正好进于一新阶段。这新阶段即自中国抗战开始,而世界第二次大战亦于此发作。由抗战促进了中国人的自觉,并展开了新中国的前途。而世界二次大战则加紧了人类历史的转变与文化改造,可以从侧面助成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中国人今后一天一天将逐渐认出其固有文化的面目,不再“如堕五里雾中”,是没有疑问的;今后世界上人都将晓然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在人类文化中的意义,是没有疑问的。二 怎样认识中国文化?我们要认识中国文化,从何人手呢?我们不要搬出古书来讲,亦不要从远远历史说起,正不妨从眼前事实来看。眼前的事实,是抗战四年,而中国依然存在。谁都知道敌人是世界强国,其侵略中国,曾有效十年的准备;而我们呢,则有数十年的内乱,教育落后,经济落后,国防军备,几无可言,只在抗战前国家方才表现统一。以此而论,它征服中国,应当是很容易的。想不到四年之久,依然不能解决,这在我们一面,究竟靠着什么?说一句老实话,……这全靠我们的家业大,就是国家大。只为中国国家大,尽你敌人战必胜,攻必取,却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来,土地依然甚广,人口依然甚多,资源依然甚富。在敌人已感战线扯得太长,时间拖得过久,力竭精疲,而在我还是可以支撑。试以欧战相比较,大家数数看,欧战不久已亡了多少个国家。有的两三天便亡了,有的几个月便亡了。所有那些亡的国家,其经济政治都比我们进步,却为国小,没有后继,没有退路,便完了。……中国实在太大。平时我们的国大,自己亦不觉得,今天不能不引起注意,因为从这个条件救了我们的命。国家大,在今天固然救了我们的命,但过去亦曾害得我们甚苦。我们过去国家好多年不能统一,未尝不是吃亏国家太大。假若中国只像广西一省大,那不早就统一了吗?试想人多地大,就不易得到一个领袖;一个人在小局面里作领袖,未必即能为大局面的领袖。即令他是能行的,亦要待慢慢养成资望才行。一时没有领袖,便一时不能统一。还有人多地大,则感觉迟钝,知觉不灵。比如从前我在北平,广西内部打得不成样子,我同旁人说,旁人竟茫然不知。又如“九一八”我们失去东北四省,这是比敌国约近两倍大的大地方;除了东北人痛苦着急以外,好许多人对此很漠然或忽忘,仿佛不算是一回事。试问如此麻木不灵,国事如何能好?还有人少则责任分明,不容推诿,人太多其责任心便轻了。一大家人每每不如一小家庭人振作,就是这个缘故。像中国有几万万人则每人所负责任为几万万分之一,各人皆以为还有其他好多人负责,不必靠我。这样国事如何能好?还有一个人纵然热心大局,无奈局面太大,努力一番,不易生何影响,以致减少兴趣,或没有勇气,其结果亦是使国事不易弄好。“国大”这一桩事实,它给我们很大好处,也给我们很多坏处;能为祸,亦能为福。关系既深且大,所以很值得考虑和追问。中国为什么能这般大?我想这是中国文化结果之一面;要认识中国文化,便可从这里人手研究。在柳贻徵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化史》上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幅员之广,世无其匹,试问前人所以开拓这样大的局面,所以维持这个大局面者,果由何道?第二,中国开化甚早,绵延至今,历史最为悠久;即史籍之富,亦世界未有。试问这又由何道?第三,中国种族复杂,至可惊异,即以汉族言之.所吸收同化者,无虑百数,至今泯然皆相忘。试问其容纳沟通又由何道?我想柳先生指出的三大问题,我们若能求得明白满意的解答,则中国文化的内容要义,不难得到了。


 我们如何拯救过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纪念“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诞辰120周年1、 读过《我们如何拯救过去》 ★★★★★副标题叫“梁漱冥谈中国文化”,其实不止在谈中国文化,也在谈西方文化,还有印度文化,此三种文化被他称为世界三大文化。或者说这是一部在中西比较视域下关照中国文化的一本书,可列为比较文化范畴。主标题也大有深义,“我们如何拯救过去”:从内容上说,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学者,梁漱冥把视角回到了中国的过去,面对东学西渐的大背景,尤其是五四激进派全盘西化的救国主张,梁漱冥带着一副新的眼镜重视开始审视过去。我们的过去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们能否抛弃我们的传统迎来新的时代?梁漱冥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将中国文化定位到伦理本位文化,与西方个人本位判然有别。梁认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解释和解决中国的民主、宪政等问题。二是形式上,梁漱冥擅于用问答形式行文,可能与其未上大学未受学院文风束缚有关,反倒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http://url.cn/GiIuyP ——2013-8-202、 最近看了两本重量级的书,感觉不错,推荐给大家:1、[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梁漱冥《我们如何拯救过去——梁漱冥谈中国文化》。一西一中,前者侧重空间格局,后者侧重时间纬度,但都都贯注比较视野,重视文化因素。看罢让人豁然开朗,发现平时困惑的一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2013-8-203、 “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2013-8-294、 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它总是把家庭那种彼此亲密的味道,应用到社会上去,跟‘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它是互以对方为重,互相以对方为重。”——2013-8-295、 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我只指出两大古怪点:一是那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一是那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2013-8-296、 中国文化以什么贡献给世界:“‘人生向上,伦理情谊’便是我平素谈论民族精神所约举的八个字。除此之外,更无其他。这固然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其实原本是人类精神,不过一向郁而未发。但在不久之将来,时机一到,它便发出来了,世人希望之世界和平,亦即奠立于此。,” ——2013-8-297、 理智和理性的区别?“理智在人类心理上属于知的一面;而理性则属于情的一面。近代西洋人发达了理智,而中国人早早发达了理性。”——2013-8-298、 伦理与物理:“中国人读书明理之‘理’是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公平信实等类。而西洋书里面所讲多是数理论理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理,我们浑称之日物理。情理存于主观,而物理则属于客观。人类所以能明白许多情理,由于理性;人类所以能明白许多物理,由于理智。”——2013-8-299、 “一般人最大错误,是只看见中国不及西洋的一面,而不知中国尚有高过西洋的一面,以致充满了‘落后’‘不进步’的感想。须知若是单纯的不及不进步便是幼稚。然而中国文化实在是成熟的,不是幼稚的。——这凡是有学问的人都见得到的,请你切记。”——2013-8-2910、 “因为中国不是幼稚,不是单纯的不进步,所以不必害怕变成人家一样,失去一切固有。假如中国方幼稚,西洋已成熟,从幼稚段必到成熟段,即是中国必然进于西洋,那末却危险了。然而不是。”——2013-8-2911、 我今在佛前顶礼,披沥一心作忏悔。无始以来贪嗔痴,身语意业罪垢重。或有覆藏不覆藏,而今一切深惭愧。愿佛菩萨证知我,立志发愿更不造。愿佛菩萨加被我,清净心开三业净。佛道无上誓愿成,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心佛众生本一如,念念唯期显自性。梁漱溟先生发愿文 http://t3.qpic.cn/mblogpic/99ce4e91d8e5f472b26c/2000 ——2013-8-3012、 梁漱溟总结了七点中国文化的独有特征,其中第二点为:“各地文化均有多少差异,然未若中国自具特征(如文字之特殊,如法学上所谓法系之特殊,如是种种,有许多特征)与其他文化距离之大者(自具特征,独成系统堪与中国比肩者,唯西洋文化、印度文化,故世称文化三大系)。”——2013-8-3013、 中国文化的几件怪事:“中国缺乏宗教,为一极可怪之事……中国文化开发甚早,绵延至今。乃当初比较最先进者,今日比较则最落后;实为一极可怪之事。此中包含若干物质上之发明,而到底不产生自然科学之问题;亦包含极明确之民主思想(如孟子等),而到底不产生民主政治之问题。”——2013-8-3014、 梁认为“中国文化自古富于民主精神,但政治上则不足”,并举出古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视其民如草芥,则民视其君如寇仇。”“抚我则后,虐我则仇。”论证,认为这正好符合民主精神的前四点(承认旁人,平等,讲理,尊重多数),还认为西方反倒受中国民主思潮的影响。——2013-8-3015、 果仁的这个图文可以证明梁漱溟“中国文化自古富于民主精神”的观点,只是“政治上不足”,以至于今,步履蹒跚,积重难返。【子产不毁乡校】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http://t3.qpic.cn/mblogpic/9db77459a494dbfa154c/2000 ——2013-9-316、 “中国人是心理的民族,而西洋人则是身体的民族。”——2013-8-3017、 “何谓缺乏政治?就是缺乏国家生活;何谓国家生活?国家生活,是人类生活中最强大的团体生活。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最缺乏团体组织,尤其是强大的团体;特别在国家生活上是消极的。这一缺欠,这一消极,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2013-8-3018、 “而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都是什么东西,尚未说出,似不甚好。特地说了出来,就是:人类理性开发甚早——这是一大特征。缺乏团体组织的生活——这又是一大特征。”——2013-8-3019、 中国民族性最大缺点是“自私”:1、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私”字列为中国四大病(贫、愚、弱、私)之一;2、梁任公说中国人有私德而无公德。3、“中国人是一盘散沙”。4、“中国人没有三人以上的团体,没有五分钟以上的热气。”5、一个中国人是顶聪明的,而两个中国人就是愚笨的。——2013-8-3020、 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家”的地位大重特重,为任何地方社会所没有,尤与西洋人相反(西洋人的“家”是关系很轻的)。凡人有夫妇有父子,就有家;谁能没有家?家既是古今中外都要有的,何以中国人仿佛独有其“家”?自然,工商业社会打破家庭,农业社会维繁了家庭,亦事理所有。——2013-8-3021、 但马上梁又否定了这种自私:“自私性就是缺乏社会性,而人类则是社会的动物,他生活的发展,生命的维持,都要靠社会。如果中国民族当真缺乏社会性,他能生存到今天吗?他的历史能如此光荣而悠久吗?他能疆土日广,成为世界所少有的广土众民的国家吗?这明明是说不通的事。”——2013-8-3022、 “随便就骂中国人自私,全是未假思索之言,我深深痛恨。中国若自私,中国人早就完了,安得尚有今日?中国民族以其独创的文化,维持其相当独立的民族生命,维持到今天,试问世界上还有第二份吗?岂可这样糟蹋中国人!”——2013-8-3023、 然后梁把问题引入了纵深:一、中国人的“自私”是后天受社会结构的影响。二、这种特殊结构即与西方“个人本位”不同的“伦理本位”,与西洋“阶级对立”的“职业分途”;三、“自私”并不纯是一种不良习惯,看在何时何地。四、从一处看,中国人不如西洋公;反之,西方不如中国人公。——2013-8-3024、 中西社会生活比较:1、人和人的关系上,西硬性、机械,中软性、活动。2、西人之间常见相对之势,中人是相与之情。3、西洋讲法不讲情,中国讲情理情面,纪律不足。4、维持人群秩序的在西洋是国家法律;在中国是社会礼俗。5、西人讲争,中人讲让。6、西人是自己本位,中人是关系本位。——2013-9-325、 “所谓西洋人是自己本位,以自己作出发点,其显著之例,即宴客时自己居中,最贵之客居其左右,次者愈来愈远。中国人必请客人上座,而自己下面末座为陪。”——2013-9-326、 “西洋人权利观念发达。权利观念,就是从自己本位来的,以自己作出发点的。而中国人呢,权利这一观念在脑中几乎没有明确地位。心中尽管有许多要求(这些要求与权利内容或相当),却不许讲;只许讲义务。慈是父的义务,恭敬客人是东主的义务;一切一切所讲,皆义务也。”——2013-9-327、 中国人的生活重心靠家,而西洋人生活重心靠团体——一切一切由此来。我要再三复述这一句话。中国人的生活重心何以落到家上?我答:就是为缺乏团体给他依靠之故。中国人何以较之他方社会缺乏团体这样东西呢?我答:这足为他很早(文化史上很早)便缺乏宗教之故。——2013-9-328、 “家”是组成中国社会的单位。第一,财产是家的,不是个人的。父子共财,夫妇共财,不必说。乃至祖孙共财,兄弟共财,叔侄共财,——扩到很大的亦有。这与西洋人之父子异财,夫妇异财者,完全不同。西洋是以个人为单位,以组成社会,极明白。——2013-9-329、 “个人”到何时始见?个人要待团体映见出来。团体之与个人,个人之与团体,犹左与右,右与左。无左即说不上右,无右即说不上左。团体个人对待起义;中国不以个人为单位,就是缺乏团体之明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西人一方面是个人主义的,一方面又很重视团队协作精神。——2013-9-330、 “中国人的散漫,实原于以理性主义的孔子教化代替宗教而来。像在甘肃回汉杂处的地方,最能看见有宗教则有团体,无宗教则无团体的实情。因为从回民团结力之强,最反映汉人之散漫;而回民团结之所以强,全在宗教,亦彰露在事实上。”——这可以解释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重大区别。——2013-9-331、 “中国人生活重心靠家,而没有大于家的一物事可靠,于是不得不“身家念重”。身家念重就被人指为自私;其实你要他如何能不身家念重呢?大于家,而令他感觉亲切可靠的,在那里呢?”——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出了事不会找政府,而是找亲朋好友。他们觉得除了这些,什么都靠不住。——2013-9-332、 中国人有“天下”的概念——“天下”是什么?天下是天的下面。天的下面,有多宽多大呢?那是没有边涯的呀!……中国人头脑中总是这没边没涯没范围的观念,岂不就证明他生活上缺乏“大而有范围”的事实吗?大就大到没有边;小就小到身家上。——此之谓散漫。——2013-9-333、 “此时你可恍然而悟:人和人的关系,中国为什么是软性的,西洋为什么是硬性的,人和人之间,中国为什么处处寓有彼此相与之情,而西洋为什么恒出以彼此相对之势。还有,为什么一则讲法不讲情,一则喜欢斟酌情理情面而纪律不足,完全是一家人生活和大团体生活的对照。”——2013-9-334、 “法律是团体的产物,情谊则由家庭滋长出来。盖机械的办法,没有通融,整齐划一,免得争论,是团体对付众人所不得不然。然而在家庭间,却用不着,也行不通,受不了。家庭间情义斟酌,随宜应付,亦不能用之于团体。”——2013-9-335、 西洋是阶级社会,中国是职业分途“在西洋社会,中世纪时是农奴与贵族两阶级对立。到了近代,农奴因工商业兴起都市发达而渐解放;但又转入资本家与劳工两阶级对立。所以西洋始终是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国社会于此前后二者,一无所似。从其不同之处,揭出而表示之,就名为职业分途。”——2013-9-436、 为什么中国不是阶级社会?梁先定义了阶级:“其生产工具与生产工作有分属于两部分人的形势”。而在中国则相反: “ 一、土地之自由买卖颇早,人人得而有之。二、遗产均分,而非长子继承之制。 三、蒸汽机,电机未发明,工具皆甚简易。”当然,现在的局势远非如此了。——2013-9-437、 中国为什么叫职业分途社会:“中国向来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这就表见职业分途之意。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等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斯不谓之阶级耳。”不像西方贵族世袭,中国是半耕不读。“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秀才可以科举入仕,官员可以告老还乡。——2013-9-438、 旁证:“英国罗素曾列为中国文化三特点之一(三特点是:一以孔子的伦理代替宗教,二文字以符号构成而不用拼音,三官吏制度发明特早与贵族分为两事)。盖在从前西洋官吏和贵族殆为不可分的一个观念。中国官吏由读书人经过考试而来,读书的机会极容易,考试的机会更是公开。”——2013-9-439、 阶级对立的社会,造成一种逼人对外抗争的形势;职业分途的社会,开出你自己求前途的机会。因此第一个大影响又是助成中国人分散之势。社会的和平固由此得之,而人人各自奔前程,各自顾身家,亦由此确定。圣贤豪侠,表现其大功大德,也许可以有;但没有团体的活动,多数人共成的政治。——2013-9-440、 中国在民主上的欠缺:“第一,承认旁人之一点,充分的有。第二,平等之一点,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讲平等,又一面讲等差。第三,讲理之一点,表见极充分。”——2013-9-441、 中国在民主上的欠缺:“第四,尊重多数之一点,意识上有之,生活习惯上则缺乏。第五,尊重个人自由之一点,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有,又一面不然。同时,在生活习惯上是忽略的。”——2013-9-4 42、 “中国在民主上的缺欠,就是在第四第五两点上。何以缺欠不在旁处,而独在此?答:此两点是要从团体生活中培养出来;中国既缺乏团体生活,所以就于此见缺欠。这两点亦就是政治上的民主。所以我曾说:中国自古富于民主精神,但政治上则不足。”——2013-9-443、 “中国近百年来遭遇一种不同的西洋文化,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打击,让我们历久不变的文化发生变化,显出动摇。……(但)不怀疑不行;只有在怀疑之后,重新认识,重新找回来才行。我曾告大家说中国民族精神,必须在唾弃脱失之后,再慢慢重新认识,重新找回来;他必不能是传统的传下来!” ——2013-9-444、 “孔子认识了人,才讲出许多关于人的道理。他说了许多话都是关于人事的,或人类行为的;那些话,如果里面有道理,一定包含对于人类心理的认识。对于人类心理的认识,是他一切话与一切道理的最后根据。所以心理学的研究是重新认识孔子学说,重新发挥孔子思想,顶必要的一面工夫。”——2013-9-445、 “梁漱溟参观了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黄炎培在江苏昆山创办的乡村改进实验基地、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创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实验区、阎锡山在山西开展的村制改革实验等。他甚至向陶行知“借”了三个学生来帮忙做事。”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是可以大展伸手的。 || 腾讯文化(@qqwenhua) 【梁漱溟: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曾说:“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95岁人生,他的身份有:国学大师、社会活动家、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等等。今年是梁漱溟诞辰120周年。由其长子梁培宽编选的《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已经出版。http://url.cn/JHey8J http://t2.qpic.cn/mblogpic/cc3486109c4e5e534f94/2000——2013-9-446、 孔子毕生致力用心所在的学问是什么?梁举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句揣测,“他的学问就是要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对自己有办法……孔子毕生致力就在让他自己生活顺适通达,嘹亮清楚。”或可命名为“自己学”。——2013-9-647、 另一个例子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梁认为孔子最心爱的学生是颜回,而颜回最大的本领最值得孔子夸奖赞叹的就在“不迁怒,不贰过”,还是上面所说:研究他自己,了解他自己,对自己有办法。——2013-9-648、 梁得出结论:“孔子的学问是最大的学问,最根本的学问。——明白他自己,对他自己有办法,是最大最根本的学问,我们想认识人类,人是怎么回事,一定要从认识自己入手。凡对自己心理无所体认的人,一定不能体认旁人的心理;因为体认旁人心理无非以我度他,了解旁人必须先了解自己。”——2013-9-649、 “孔子学说的真价值,就在他自己对自己有办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亦就是自己不跟自己打架,自己不跟自己闹别扭。……愈了解自己便愈对自己有办法,愈对自己有办法便愈了解自己。”梁认为孔子的这种学问“是一种最亲切最有用的学问。”——2013-9-650、 讲完孔子的学问,梁话锋一转,直对西方:“现在的西洋人,我敢断定,将要失败。……就是因为西洋人对什么都了解都有办法:天上的电,地下的矿,山上的草木无不了解;上穷天际,下极地层,都有办法。……可是他就差了一点,少回来了解他自己,体认他自己,所以对自己没有办法。”——2013-9-651、 中国,印度与西方的智慧有何区别?“西洋人至近代以来,学术虽很发达,可是都系智慧向外用的结果。所谓智慧为役于生命,即系智慧单单成立了生命的工具。中国最高学问与印度的最高学问,是让智慧回到自己生命,使生命成立了智慧的生命。而普通人的智慧都向外用,生命仍是蠢生命。”——2013-9-652、 简单来说,“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人的智慧不单向外用,而回返到自家生命上来,使生命成了智慧的,而非智慧为役于生命。”从这个意义上,“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重光于世界!”季羡林恐受其影响。现在看来有些偏颇。——2013-9-653、 何为理性?梁认为,理性始于思想或说话。心理学家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说话,说话是出声的思想。”这大体是对的,所以二者不须多分别。理性可从人的思想上或说话上启发出来;而人之所以能思想或说话者,亦正源于他的理性。简而言之,所谓理性者,要亦不外吾人平静通达的心理而已。——2013-9-654、 与理性相违反者有二。一是愚蔽;其中有偏执的感情。又是一强暴;其中有冲动的感情。一切偏执或冲动的感情,皆足以妨碍理性。儒书上说,“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正”指理性而言,“不得其正”谓失其理性。——2013-9-655、 何谓宗教?一点,是人们恒在情感失去平衡之时,易于接受一种宗教。又一点,是宗教的根据地在超绝和神秘。梁认为,宗教遂有与理性相违的趋势。……宗教恒必示人以人们行为的价值标准,垂为轨范。这种教诫,——2013-9-656、 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人群秩序和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至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并且至今尚有以宗教包办一切的文化(西藏)……非有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此一大民族文化之统一,却每都有赖一大宗教。宗教的衰败,只是较近的事情而已。——2013-9-757、 “宗教在人类文化中失去其重要地位,乃由近人事有下列四点变动而来: 一、富于理智批评的精神,于不合理者渐难容认;二、科学发展,知识取迷信玄想而代之;三、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增进,意态转强;四、生活竞争激烈,物质文明之诱惑亦多,人生疲于对外,遂一切混过。”——2013-9-758、 “ 宗教这样东西饥不可为食,渴不可为饮,而人类偏喜欢他,果何所为呢?这就是因为人类的生活多是靠着希望来维持,而他是能维持希望的。人常是有所希望要求;就藉着希望的满足而慰安;对着面前希望的接近而鼓舞;因希望之不断而忍耐勉励。”藏在潘多拉盒子中最后一个儿子也叫希望。——2013-9-759、 宗教的两个功用,其一,有其统摄团结的功用。其二,有其统摄驯服的功用。此两种功用,皆从一个要点来,即趁其在惶怖疑惑种种幻想中,而建立一共同信仰目标。一共同信仰目标既立,涣散的人群自能收拢凝聚。过去中国农民造反,如黄巾如白莲教,如义和拳如红枪会皆是。还有太平天国。——2013-9-760、 虽然中国有本土的道教,外来的佛教,但梁认为整体上来说“中国缺乏宗教”,原因有三:第一,中国文化的发展不是托于宗教庇荫而来的。 第二,中国没有足以和全部文化相称相配的宗教。第三,中国文化不依宗教做中心。中国儒释道三分,而儒才是主流。佛道是宗教,而儒不是。——2013-9-761、 儒家非宗教。桑戴克: 孔子绝不自称为神所使,或得神启示。而且相反地,“子不语怪、力、乱、神”。故孔子没后,弟子亦未奉之为神也。孔子不似佛之忽然大觉,但“学而不厌”,“过则勿惮改”。孔子绝无避世之意,而周游列国求有所遇,以行其改革思想。(对于宗教出世说,他为世俗的) ——2013-9-762、 桑戴克:孔子之言,贯注人身有如光透过玻璃,使人立地省悟者。 此因其恰合人生之故,绝非以感情引人,或以宗教神秘动人,或以损己利人者示人。(宗教家恒牺牲一己以救世。)——2013-9-763、 桑戴克:孔子标“恕”字为格言,释之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对于以德报怨,则曰“何以报德”?对于“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以为宜者,则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是浅近平易,曲尽人情的理性,显然与宗教家感情激越陈义太高者不同。)——2013-9-764、 要知世间最动摇人感情的事,莫过所亲爱者之死,或自己的死亡。而在这里,恰又为人类知识所不及。一面人们最易于此接受宗教,一面宗教最易于此建立。所以宗教总脱不开生死鬼神这一套。孔子偏偏全副精神用在现有世界(就是我们知识中的世界),而不谈这一套。此为儒家非宗教的大证据。——2013-9-765、 罪福为超绝知识之另一世界所主宰,并且罪福之大者犹不在现世。于是祈祷禳祓及修道,乃为必不可少的宗教行为。而孔子对人之请祷,则曰,“丘之祷也久矣”。对人媚奥媚灶之问,则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又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试问:这如何算得宗教?——2013-9-766、 儒家独具之精神就在他相信人有理性,而完全信赖人类自己。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什么事该作,什么事不该作,从理性上原自明白。万一不明白,试想一想看,终可明白。因此孔子没有独断的标准给人,而要人自己反省。——但完全依赖人也不可靠,现在这种恶果已经全面暴露出来了。——2013-9-867、 “各大宗教亦莫不各有其礼,而往往因末节一点出入引起凶争惨祸;其固执不通,可骇亦复可笑。此无他,宗教上固是奉行神的教诫,不出于人的制作,其标准为外在的,呆定的,绝对的;而儒家之礼则是人行其自己应行之事,斟酌于人情之所宜,标准不在外而在内,不是呆定的而是活动的。”——2013-9-868、 他(孔子)总是指点人回头看自己,指点人去理会事情而在自家身上用力,唤起人的自省与自求。恰恰与宗教之教人舍其自信而信他,弃其自力而靠他力者相反。此在人类心理的发育开展上,明明有高下之分。既进于开明之后,要再退下来甚难。宗教在中国于是再无可能。这好比太阳底下不用灯。——2013-9-869、 冯友兰在其文《儒家对于婚丧祭礼之理论》认为儒家许多礼文仪式只是诗,只是艺术,而不是宗教。这些礼文一面既妙能慰安情感,极其曲尽深到;一面复极见其所为开明通达,不背理性。例子如下:——2013-9-870、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求得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2013-9-871、 “理性始于思想或说话”;但只从思想说话上启发理性,为效却甚有限。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礼乐直接作用于身体,作用于血气,使人的心理性情变化于不觉,而理性油然能现,其效乃最大最神。儒书(《礼记•乐记》)于此有说得极分明者,如:“清明在躬,志气如神。”——2013-9-872、 许多社会科学所昭示吾人者(利人即是利己,人己两利乃为真利)……总起来说,人祸之所由起及其所以烈实在是愚蔽与强暴两大问题;若离开它们,自私亦不足为祸。——2013-9-873、 古时儒家彻见及此,乃苦心孤诣努力一伟大的礼乐运动。不只宗教化为礼,直将人生公私生活,上自政治、法律、军事、外交,下至养生送死之一切,尤小礼乐化之。将这些生活行事里面愚蔽的成分,强暴的气息,阴为化除。所谓“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理性之开启,从这里收功最大。——2013-9-874、 所谓“理性时代”。康德Kant曾为下定义云:启蒙就是有自主独立之精神状态,征见于个人有勇气以自由使用其理性。……文艺复兴时代,当然以希腊文化为其思想之主潮;理性时代则以中国文化为其主潮。理性时代之欧狂热于中国文化,正不异于文艺复兴时代彼等之狂热于希腊古学也。——2013-9-875、 法国偏于以唯物论、无神论、自然主义来接受中国思想,百科全书派为其代表,而影响于政治则法国大革命。德国偏于以泛神论,自然神教来接受中国思想,来勃尼兹及吴尔夫等为其代表,卒产生于欧洲哲学正宗之康德黑格尔一派观念论。同时其影响于政治者,则为腓特烈大帝之开明专制。——2013-9-876、 伏尔泰浸染于中国思想之深,与倾服中国文化之至,亦无以复加。他以一种“有礼的无神论”来理解中国哲学。他认为“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更优良的政治组织”。他几乎是一“全盘中化论”者。他尝叹息:我们不能如中国人一样,真是太不幸!”——梁老如果通形象学就好了。——2013-9-1077、 有人说“法国革命判决了帝王贵族的死刑,而德国哲学却判决了上帝的死刑”。又说“思想界的伟大破坏者康德,在恐怖主义上是远离开罗伯斯比尔(Robespierre)所不及的”。此其成就,可谓一种精神界之革命,此种精神革命表见于哲学文学各方面,而直接间接莫不受中国之影响。——2013-9-1078、 中国民族是世界一切古文化民族中,唯一生长于温带而非生长于热带的民族。中国文化……起于比较贫瘠的黄河平原。……这里没有像尼罗河流域那样定期泛滥,亦没有像恒河平原那样丰富的产物。……他们需要终日胼手胝足,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因此没有余暇以骋身外之思。——2013-9-1079、 中国原始的宗教,大抵是于人事有关的神祇崇拜及巫术之类。这样,使中国老早就养成一种重实际而轻幻想的民族。中国民族老早已经接受了现代世界“人”的中国民族是第一个生在地上的民族;古代中国人的思想眼光,从未超过现实的地上生活,而梦想什么未来的天国。——2013-9-1080、 商民族或许是古代唯一最先崇拜大神的人。……(但)上帝观念的输入……而未能消灭或统治了原有的多神。并且受了原始中国人实际思想的同化,所谓上帝已与天地之“天”的观念合而为一。……后来墨子想替中国增设一个以上帝崇拜为中心的宗教,终归没有成功,似乎那时间已经太晚了。——2013-9-1081、 欧洲人总是走向两极端。这两极端恰为中国之所无,而他常常是一“中间性的”。这犹之乎他思想中充分有民主主义的气息,可能发展为民主主义;但毕竟不能就指为民主主义。专制主义和民主主义,全是欧洲人的玩艺。——2013-9-1082、 亦犹之乎他思想中亦有社会主义气息,可能发展为社会主义;但毕竟不能就指为社会主义。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全是欧洲人的玩艺。——2013-9-1083、 胡石青先生列世界宗教为三大系:希伯来一系,印度一系,而外中国亦为一系。他说,“大教无名,惟中国系之宗教足以当之”。其内容“合天人,包万有”;约举要义则有三: ——2013-9-1084、 一、尊天。“天之大德曰生”;“万物本乎天”;人之存在,不能自外于天地。二、敬祖。“人为万物之灵”,而“人本乎祖”;究本身之由来,不能自外于祖先。三、崇德报功。渔牧工农,宫室舟车,文物制度,凡吾人生活日用皆食古人创造之赐,要莫能外。——2013-9-1085、 梁评:胡先生一面不把中国划出于宗教范围外,一面亦不曾歪曲了中国的特殊事实,贬损了中国的特殊精神。这是一种很通的说法,我们未尝不可以接受之。却是我愿点出:凡此所说,都是早经周孔转过一道手而来的,恐怕不是古初原物。——2013-9-1086、 如我推断,三千年前的中国不出一般之例,近三千年的中国,则当别论。胡先生似不免以近三千年的中国为准,而浑括三千年前的中国在内。——2013-9-1087、 “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为中国文化一大特征。……两千余年来中国之风教文化,孔子实为其中心。……有不少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然试问:这些宗教进来,谁曾影响到孔子的位置,非独夺取中心地位谈不到,——2013-9-1188、 而且差不多都要表示对孔子之尊重,表示彼此并无冲突,或且精神一致。结果,彼此大家相安,而他们都成了“帮腔”。这样,在确认周孔教化非宗教之时,我们当然就可以说中国缺乏宗教这句话了。——2013-9-1189、 孔子及其门徒非宗教论,桑戴克《世界文化史》:1、孔子绝不自称为神所使,或得神启示,而且“子不语怪、力、乱、神”。2、孔子没后,弟子亦未奉之为神。3、孔子不似佛之忽然大觉,但“学而不厌”,“过则勿惮改”。 ——2013-9-1190、 4、孔子绝无避世之意,而周游列国,求有所遇,以行其改革思想(这对于宗教出世而说,孔子是世俗的)。5、孔子尝答其弟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其自表甚明。——2013-9-1191、 在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中,曾说“惟有人的坟墓才是神的发祥地”;又说“若世上没有死这回事,那亦就没宗教了”。这是绝妙而又精确的话。——2013-9-1192、 世间最使人情志动摇不安之事,莫过于所亲爱者之死和自己的死。而同时生死之故,最渺茫难知。所以它恰合于产生宗教的两条件:情志方面正需要宗教,知识方面则方便于宗教之建立。然在宗教总脱不开生死鬼神这一套的,孔子偏不谈它。这就充分证明孔子不是宗教。——2013-9-1193、 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儒家和道家,皆怀疑一路之代表;惟墨家则代表信仰一路。道家老子庄子,显然具有无神论及唯物论机械论之论调。儒家孔子虽没有否定神之存在,而言语间模棱含糊,其神好像存于主观而止。所以墨子《非儒篇》讥评他们“无鬼而学祭礼”,是很切当的。——2013-9-1194、 假如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有分别的话,我以为就在中国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西洋长于理智而短于理性。……必须屏除感情而后其认识乃明切锐人者,我谓之理智;必须藉好恶之性以为判别者,我谓之理性。——2013-9-1195、 从前中国人常爱说“读书明理”……中国书所讲的,不外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若西洋书,则所谈的不是自然科学之理,便是社会科学之理,或纯抽象的数理与论理。前者为人情上的理,不妨简称“情理”;后者为物观上的理,不妨简称“物理”。——2013-9-1196、 【人类的两种错误】学校考试,学生将考题答错,是一种错误——知识上的错误。若舞弊行欺,则又另是一种错误——行为上的错误。前一错误,在学习上见出低能,应属智力问题;后一错误,便是品性问题。事后他如果觉察自己错误,前一觉察属理智,后一觉察属理性。——2013-9-1197、 日本学者五来欣造说:在儒家我们可以看见理性的胜利。儒家所尊崇的不是天,不是神,不是君主,不是国家权力,并且亦不是多数人民。只有将这一些(天、神、君、国、多数),当作理性之一个代名词用时,儒家才尊崇它。其言甚是。儒家假如亦有其主义的话,推想应当就是“理性主义”。——2013-9-1298、 口之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2013-9-1299、 其后继承孟子精神的,为王阳明;就说“只好恶便尽了是非”。他们径直以人生行为的准则,交托给人们的感情要求,真大胆之极!我说他“完全信赖人类自己”,就在此。这在古代,除了中国,除了儒家,没有谁敢公然言这样主张的。我说:在中国,人类理性开发的早;即指此。——2013-9-12100、 径直以人生行为的准则,交托于人们的感情要求,是不免危险的。在中国的西北如甘肃等地方,回民与汉民相处,恰可得一对照。回民没有吸鸦片的,生活上且有许多良好习惯。汉民或吸或不吸,而以吸者居多数。吸鸦片,就懒惰,就穷困,许多缺点因之而来。——2013-9-12101、 儒家没有教条;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的一条而已。他没有旁的,只是说:在你心里清明之时,好自想想吧!如:“己所不欲,施于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2013-9-1210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日,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己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013-9-12103、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矣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2013-9-12104、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子贡方入。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孔也。”——2013-9-12105、 以上皆摘自《论语》,可以想见距今两千五百年前孔门的学风。处处教人自己省察,自己去想,养成你自己的辨别力(对于情理之辨别力)。尤要有自己当心容易错误,而不甘心于错误。除了依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这是何等精神!人类便再进步一万年,怕亦不得超过吧!——2013-9-12106、 生物之生活方法,盖有如是三大脉络:植物定住于一所;动物则游走求食。显然一静一动,从两大方向而发展去。而动物之中,趋向本能者,即是生下来依其先天安排的方法以为生活。而要靠后天想办法和学习,方能生活,便是理智之路。前者,蜂若蚁是其代表;后者,唯有人类到达了此地步。——2013-9-12107、 三者比较,以植物生活最省事;依本能者次之;理智一路,则最费事。寄生动物,即动物之懒惰者,又回到最省事路上去。脊椎动物,自鱼类、鸟类、哺乳类、猿猴类以及人类,以次进于理智,亦即以次而远于本能。凡早图省事者,即早入歧途;只有始终不怕费事者,才得到达;——便是人类。——2013-9-12108、 解放始于自身生命与外物之间……这亦即是减弱身体感官器官之对于具体事物的作用,而扩大心思作用。心思作用,要在藉累次经验,化具体事物为抽象观念而运用之;其性质即是行为之前的犹豫作用。犹豫之延长为冷静,知识即于此产生,更凭藉知识以应付问题。这便是依理智以为生活的大概。——2013-9-13109、 一切生物都盘旋于生活问题(兼括个体生存及种族蕃衍),以得生活而止,无更越此一步者;而人类却悠然长往,突破此限了。我们如不能认识此人类生命本质的特殊,而只在其生活方法上看,实属轻重倒置。——2013-9-13110、 当人类向着理智前进,其生命超脱于本能,即是不落于方法手段,而得豁然开朗达于无所为之境地。他对于任何事物均可发生兴趣行为,而不必是为了生活。——2013-9-13111、 理性、理智为心思作用之两面:知的一面曰理智,情的一面曰理性,二者本来密切相联不离。譬如计算数目,计算之心是理智,而求正确之心便是理性。数目算错了,不容自昧,就是一极有力的感情,这一感情是无私的,不是为了什么生活问题。——2013-9-13112、 理智,理性,中西各有所偏。第一见出的是西洋详于物理,而中国详于人事。第二见出的是西洋有学有术,中国有术无学。第三见出的是西洋发展到认识论,而中国则产生“王学”,愉代表两个极端之趋向。第四见出的是学术成果在西洋为对自然之征服,在中国为其人事之优胜。——2013-9-13113、 “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厚”是中国人数千年表见的民族精神。——2013-9-13114、 西洋人短于理性:第一,中古以来的西洋人生,大体上知有罪福不知有是非,知有教诫不知有理义。第二,近代以来到现在,西洋人生乃转入一新风气“自我中心,欲望本位”。第三,讲理与斗力,为理性启发抑理性未启之分判。相尚以力,则理隐;相沿以理,则力隐。——2013-9-13115、 理与力:(一)中国讲理,耻于用暴,西洋人反是。(二)中国社会秩序自尔维持,恒若无假外力;西洋社会反是。旧日中国社会秩序之维持,第一不是靠教会的宗教,第二不是靠国家的法律,而主要在其社会自有之礼俗。——2013-9-13116、 往者罗素来中国后曾一再感叹说:世有不屑于战争之民族乎?中国人是也。中国人天然态度,宽容友爱,以礼待人,亦望人以礼答之。道德上之品性为中国所特长……如此品性之中,余以其“心平气和”最为可贵。中国人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历,与尼采之道相反而已。——2013-9-13117、 近年来,中国少年人口里或笔下不断地亦是“斗争”“斗争”,全从模仿外国来,在稍有中国夙养的人是感到刺耳刺目不安的。中国旧俗,彼此见面各自拱手相楫,是谦敬的意。今亦渐行相互握手之礼,则学于西洋。虽是有相亲之意,然实欧洲人沿其故俗相斗以后彼此和解的表示。——2013-9-13118、 往者陈独秀先生论东西民族性根本之差异,头一条便举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又总括地说,“欧罗巴之全部文明史无一字非鲜血所书”;自有其道者处。但这个血初时不过是欧罗巴人的血,后来则转而延及来大洲了。——2013-9-13119、 世称中国文明,印度文明,西洋文明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各有其特异之点。在印度,最使人诧异者为其宗教之偏畸发达,什么都笼罩在宗教之下。在西洋,最惊人的是其征服自然的科学技术。若中国,则其大可异处即此社会秩序自自然然能维持是已。反之,在西洋则出于强力所制。——2013-9-14120、 所以辜鸿鸣先生尝讥西洋社会不是靠僧侣拿上帝来威吓人,便是靠军警拿法律来拘管人,而西洋人自己亦说“中国国家就靠着这千千万万知足安分的人民维持,而西欧的国家没有不是靠武力来维持的。”——2013-9-14121、 孙中山先生晚年讲演,尝以王道霸道分别中西文化;我们同意这说法。更申言之,王道的内容就是理性;而霸道的内容则利与力也。中国人以其理性觉醒,故耻言利,耻言力。反之,西洋人尚利尚力,征见其理性还没有抬头。——2013-9-14122、 “基督教不以建立其自身之祭坛为满足,必进于破坏异教之祭坛”。教徒信一宗教为真,必以其余宗教为假。由此宗教上之妒忌致有遍于全欧历千余年之教祸。中国人因理性反省,便无此偏见,且因反省而抑制冲动,无此隘量与暴气。——2013-9-14123、 罗素常叹“中国之宽容,恐非未至中国之欧洲人所及料;吾人今自以为宽容,不过较之吾祖先为宽容耳”。——2013-9-14124、 中国因讲理而抽象理解力大进,不复沾滞于各宗教之特殊名象仪式关系等,而理会其道理。所以每有人想把各方宗教融人沟通的,如昔之光泽儒释道,近来之混一佛孔道耶回。他们每喜悦“教虽不同,其理同一”。此因不免笼统可笑,然正见其是直接地信理,间接地信教。正好与欧洲人相反。——2013-9-14125、 中国人则怎样?中国人与西洋人是大不同的!而有些人则以为中国人只是不及西洋人,不认为是“不同”。却是谁不知道这“不及”呢?但我则以为是因其“不同”,而后“不及”的;——如果让我更确切地说,则正因其“过”,而后“不及”的。——2013-9-14126、 当近世的西洋人在森林中度其野蛮生活之时,中国已有高明的学术美盛的文化开出来千余年了。四千年前,中国已有文化;其与并时而开放过文化之花的民族,无不零落消亡;只有他一条老命生活到今日,文化未曾中断……历史上只见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而没有谁从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2013-9-14127、 谁能说中国人没有迷信,然而中国人没有一大迷信——整个系统的宗教信仰。谁能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行为;然而中国没有一大规模的宗教行为——国家制度团体组织的宗教活动。——2013-9-14128、 孔子对人之请祷,则曰,“丘之祷也久矣”!对人之问媚奥媚灶,则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又如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其全不想借着人类对另外一世界的希望与恐怖,来支配宰制人心。这样如何算得宗教?——2013-9-14129、 中国古人却正有见于人类生命之和谐社会。——人自身是和谐的(所谓“无礼之礼,无声之乐”指此);人与人是和谐的(所谓“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者在此);以人为中心的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所以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先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等等)。——2013-9-14130、 儒家对于宇宙人生,总不胜其赞叹;对于人总看得十分可贵;特别是他实际上对于人总是信赖,而从来不曾把人当成问题,而寻觅什么办法。——成也儒家,败也儒家。——2013-9-14131、 其实,人绝不是不成问题。说问题都出在人身上,这话并没有错。但要晓得,问题在人,问题之解决仍在人自己,不能外求;不信赖人,又怎样?信赖神吗?信赖国家吗?或信赖……吗?西洋人如此:中国人不如此。——虽然偏颇,但尚可自圆其说。——2013-9-20132、 于人生利害得失之外,更有向上一念者是;我们总称之曰“人生向上”。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不见其所失。在中国古人,即谓之“义”,谓之“理”。——中国人讲的“良心”一词,大概也可作此理解。——2013-9-20133、 在人生态度上,通常所见好像不外两边。譬如在印度,各种出世的宗教为一边,顺世外道为一边。又如在欧洲,中古宗教为一边,近代以至现代人生为一边。前者否定现世人生,要出世而禁欲;后者肯定现世人生,就以为人生不外乎种种欲望之满足。谁曾看见更有真正的第三条路?——2013-9-20134、 但中国人就特辟中间一路(这确乎很难),而殊非斟酌折中于两边(此须认清)。中国人肯定人生而一心于现世;这就与宗教出世而禁欲者,绝不相涉。然而他不看重现世幸福,尤其贬斥了欲望。他自有其全副精神倾注之所在: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013-9-20135、 理智把本能松开,松开的空隙愈大,愈能通风透气。这风就是人的感情,人的感情就是这风。而人心恰是一无往不通之窍。所以人的感情丰啬,视乎其生命中机械成分之轻重而为反比例(机械成分愈轻,感情愈丰厚),不同乎物类感情,仅随附于其求生机械之上。——2013-9-20136、 中国古语“孝弟为仁之本”,又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伦理关系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这是由近以及远。“举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这是更引远而入近,惟恐其情之不厚。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之形成,无疑地,是旨向于“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2013-9-20137、 中国之所尚,在圣贤;西洋之所尚,在伟人;印度之所尚,在仙佛。社会风尚民族精神各方不同,未尝不可于此识别。——2013-9-20138、 莫不有理性,而人心之振靡,人情之厚薄,则人人不同;同一人而时时不同。无见于理性之心理学家,其难为测验者在此。有见于理性之中国古人,其不能不兢兢勉励者在此。惟中国古人之有见于理性也,以为“是天之所予我者”,人生之意义价值在焉。——2013-9-20139、 一般都知道,世界各处,在各时代中,恒不免有其社会阶级之形成。其间或则起于宗教,或则起于强权,或则起于资产,或则起于革命。一时一地,各著色彩,纷然异趣,独中国以理性早得开发,不为成见之固执,不作势力之对抗,其形成阶级之机会最少。——亦未尝不可资比较文化者之一助。——2013-9-20140、 【中国文化五大病】(一)幼稚;(二)老衰;(三)不落实;(四)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途;(五)暧昧而不明爽。——2013-9-20141、 政治为力之事;然而不独为力之事;没有一点理性是不行的。经济为利之事;然而不独为利之事;亦恒必有理性在其间。总之,凡是人的事缺不了理性,只是理性多少问题。人类文化渐高,原是利、力、理三者循环并进——2013-9-21142、 【什么是民主?】民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精神,或倾向,其内容要点有五,即是:一、承认旁人;二、平等;三、讲理;四、尊重多数;五、尊重个人自由。——2013-9-21143、 中国在民主上的表现:第一,承认旁人之一点,充分的有。第二,平等,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讲平等,又一面讲等差。第三,讲理,表现极充分。第四,尊重多数,意识上有之,生活习惯上则缺乏。第五,尊重个人自由,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有,又一面不然。同时在生活习惯上是忽略的。——2013-9-21144、 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有家庭,有宗族,有亲戚,有乡党,有朋友等各种关系,在这种地方都有民主倾向。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最缺乏团体组织,尤其是强大的团体(如西洋宗教团体,或国家组织);特别在国家生活上是消极的,民主的习惯亦就未得建立。——2013-9-21145、 西洋人的民主精神多建筑在行动习惯上;中国人的民主精神则多表现在意识要求上。中国人的意境很高,理解力很高,在西洋社会上哪一点民主精神不值得人费力去理解。但却作不到。——2013-9-21146、 国家是社会中最强大的团体。团体虽个起于大家有意识的结合,而其进向于民主,则非出于大家的要求不可。大家的要求不外两个:一个要求是:团体公共之事人人有参与作主之权:——此即所谓参政权或公民权。一个要求是:各人自己的事,于公众无涉者,公家就不要管;——此即所谓自由权。——2013-9-21147、 这两种习惯,是要待这两种要求,从那种事实环境中,一点点伸张,一天天磨练,而后建立,非可一蹴而就。而要求既为事实环境之反应,环境压迫愈重,反应愈强,乃有从要求建立习惯之望。反之,少压迫即少反应,无压迫即无反应,便无建立习惯之可言了。——2013-9-21148、 孙中山先生讲的三民主义里面,曾说中国人以前不是没有自由,而是自由太多。这是一句奇而确的话。河北省乡间谚语有云:“交了粮,自在王”——县衙门的钱粮交了,再没有拘管到身上。按之昨天所说,少压迫则少反应,无压迫则无反应之理,像这样松散的社会当然不会发生有力的民主要求。——2013-9-21149、 中西吃饭的不同:中国人是三盘两碗摆在中间,五六个人或七八个人围拢来吃。西洋人是每一个人各有一份菜。西洋人这种吃法,就有几十人几百人,仍旧可以团聚在一起。中国便不行了,八个人用方桌,十个人用圆桌,再多非分开不可。这就为中国人吃的是家庭饭,而西洋人吃的则是团体饭。——2013-9-21150、 中西居住的不同:中国人住房子,常有一堂屋。堂屋正中上面供祖先神位,亦可以坐客。亦或为一家吃饭的地方。这是全部住房的中心。西洋房子,即没有这个中心。但他有另一个大中心,那就是一村一市的教堂。所以西洋人住房子,亦表见其为团体的。而中国人则散开为各家的。——2013-9-21151、 使我们数千年落于消极不扰为治的,是两大事实:一是自秦并天下以后,非复列国纷争之局,二千年来大体上说总缺乏国际竞争。——外围环境如此。二是有一个统治者而无统治阶级(郡县替代封建后为尤然)。——内部构造如此。——2013-9-21152、 从来中国社会秩序所赖以维持者,不在武力统治而宁在教化;小在国家法律而宁在社会礼俗。质言之,不在他力而宁在自力。贯乎其中者,盖有一种自反的精神,或曰向里用力的人生。请从两面分释之:一,从伦理本位的社会构造,让人人向里用力。二,从职分分立的社会构造,让人向里用力。——2013-9-21153、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其形势逼着人向外冲去以求解决,而职业分立的社会则相反。此以大体上人人机会均等,各有前途可求,无当前为碍者,力气乃无可向外用之处而前途运命全在自求,则惟有自立志,自努力,自鼓舞,自责怨,自得自叹……一切心思力气,转回来,转回去,只能在自家身上用。——2013-9-21154、 伦理关系期于合而不期于离。有时合之不能,离之不可,则相忍为国,以无办法为办法。事实上其真出于离,或真能行合之道者既不多,则归于两相忍隐耐受者,其在十之八九。故由此养成国民的妥协性和麻痹性。——2013-9-26155、 态度神情实为生活习惯的核心;而法律制度,不过是习惯的又进一步,更外一层。自其人之态度神情以迄其社会之习惯法律制度,原是一脉一套,不可分析。法律制度所以为活法律制度而有灵,全在有其相应之态度习惯;虽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其势力伟大关系重要固远在形著条文者之上。——2013-9-26156、 欧洲人以其各自都往外用力,向前争求的缘故,所以在他制度里面,到处都是一种彼此牵掣,彼此抵抗,互为监督,互为制裁,相防相范,而都不使过的用意;人与人之间,国家机关与机关之间,人民与国家机关之间,都是如此。名为‘箝制与均衡的原理’。所谓政治上三权分立,即这个意思。——2013-9-26157、 欧洲人以其各自都往外用力,向前争求的缘故,所以在他制度里面,到处都是一种彼此牵掣,彼此抵抗,互为监督,互为制裁,相防相范,而都不使过的用意;人与人之间,国家机关与机关之间,人民与国家机关之间,都是如此。名为‘箝制与均衡的原理’。所谓政治上三权分立,即这个意思。——2013-9-26158、 中国最大的事实是伦理;一切一切都纳于伦理关系中。对于个人主义说,其意义恰为非个人主义;对于权利观念说,恰为义务观念;对于向外用力说,恰为向里用力。由于伦理,而在中国人与人之间乃无由萌生相对抗衡的权利平等观念。(所以)在中国政府与人民之间乃无由形成相对抗衡的形势。——2013-9-26159、 【何为宪政?】 宪政是一个国家内,统治被统治两方面,在他们相互要约共同了解下,确定了国事如何处理,国权如何运行,而大家就信守奉行的那种政治。宪政之“宪”,便是指相互要约共同了解下所确定者而言。“立宪”之云,便是有所确定之意。有时是一种成文法,通常称为“宪法”。——2013-9-26160、 他们所必须确定者,是哪些事项呢?这大概有两项为最要——一项是国家和其组成分子相互间之权利义务关系。一项是代表国家行使国权的为那些机关,其彼此间如何相互关系,而职权又如何划分。例如元首没有内阁副署,便不能发号施令;内阁不得国会通过,便不能决定其施政方针和预算等。——2013-9-26161、 说“宪政”就等于说“法治”。立宪不立宪之分。立宪国家,不管它实质上能否免于此,但在形式上它总要做不如此。形式上有做到两点:(一)以国会为立法机关,非经一定程序,不能成为法律。(二)法为最高,国人于此定其从违,任何机关命令亦不过依法而发出的,绝不许以命令亦更法律。——2013-9-26162、 前一点,即表示国人公共意思为法,法为国人公共意思。后一天,即不承认任何个人或任何一个机关,可以其意思要国人遵从。这种原则之确认,非一般不立宪的国家之所有,所以空间大不相同。——2013-9-26163、 【英国之例】立宪就是有所确定。数世纪以来,英国不断地有所确定,以至于今。每一次它有所确定而共守,每一次它便是宪政。虽所确定者,不久又有改动,以致其内容总不一定;然其为宪政则未尝变,其每一次改动总是向着民主精神前则未尝变。——2013-9-26164、 【苏联之例】它所不适合于宪政者:第一,它是共产党独霸之局,或如它所云“无产阶级专政”;这种单方面的事,自无“相互要约,共同了解”可言。第二,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一切自由都谈不到。第三,大权集中一处(指苏维埃大会及执委会及其主席团),立法、行政,司法浑而不分。——2013-9-26165、 政治上之民主不外两面:一面是政权之公开;一面是自由之保障。——2013-9-26166、 自然就好,不自然必出毛病。假如生产力没有增进,文化水准没有提高,而早行普选,不是给少数人以盗窃民意之机会,便是决大计于人愚而误事。——梁先生这话说于1944年,如今70年已过,“自然”的时代也该到来了吧。——2013-9-26167、 冯友兰《新事论》:在旧日所谓五伦中,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关于家庭伦已占其三。其余二伦,虽不是关于家者,而其内容亦以关于家庭伦类推之。如拟君于父,拟朋友于兄弟。——2013-9-30168、 宗教问题实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中国古初与希腊罗马古代社会,彼此都不相远。但西洋继此而有之文化发展,则以伟大宗教若基督教者作中心;中国却以非宗教之周孔化作中心。此后两方种种不同,悉决于此;特别是社会构造的演化不同。——2013-9-30169、 周孔教化“极高明而道中庸”于古代家庭家族生活无所骤改,而润泽以礼文,提高其精神。西洋却由基督教转向大团体生活,而家庭以轻,家庭以裂。此其大较也。——2013-9-30170、 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基督教势力下,个人所负宗教底义务,是远超过家庭的要求。教会的凝结力,是以家族的凝结力为牺牲底……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悖之甚,耶苏说,“假若任何人到我这里来,而不憎恶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和姊妹,甚至一己的生命,他就不能做我门徒。”——2013-9-30171、 又一段记载耶苏说,“我并不是便世界安宁底,而是使它纷扰底;因为我来了将使儿子与他父亲不和,女儿与他母亲不和,媳妇与他婆婆不和”。——2013-9-30172、 日本人稻叶君山:“中国家庭制度之牢固,古今任何强劲之敌未能突破之。唐你受奈思特留斯派(景教)影响,明末清初受耶苏教士影响,鸦片战争后受基督教影响,依然不变。而且转有使基督教已降服于此家族制度,亦无不可。此真世界一大奇迹,于中西文化划一鸿沟。”——2013-9-30173、 梁启超《中国文化史》:“中国有乡自治而无市彼治”。此种乡治,除纳钱粮外,几与地方官府全无交涉(讼狱极少)。——2013-9-30174、 一切优劣长短必藉比较而见。中国民族性的缺点,与西洋人发生比较竞争以后,在为显露。在这些缺点中,最为人所严重指斥者,有如:(一)不讲公德、缺乏国家观念、自私心重;(二)缺乏纪律习惯、公共场所没有秩序;(三)缺乏组织能力,如一盘散沙;(四)好徇人情,缺乏法治精神。——2013-9-30175、 中国人的生活,既一向欹重于家庭家族,到现在方且转趋于超家庭家族底集团,“因亲及亲因友及友”其路仍熟,所以遇事总喜托人情。你若说“公事公办”,他便说你“打官话”。法治不立,各图侥幸,秩序紊乱,群情不安。——2013-9-30176、 有人说“中国人不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尊自大:他或者不要发言权不要监督权乃至不要自由权,作一个顺民亦可以,或者就是想要作皇帝底,乃至想给他皇帝不低底”,此种情形,到处可见。——2013-9-30177、 例如近几十年自有“有限责任股份公司”以来,往往都是极少底几个人把持其事,多数股东不闻不问,听受支配。能够分到股息,心满意啈;亏损干净,自认晦气。除非蓄意捣乱,鲜有考究内情查问帐目底。——2013-9-30178、 又如民国七八年以来各地的学生会,其中热心高兴底废寝忘食,真可牺牲一切;但事情必须由他作主。假如他的主张行不去,他的意见没人听,马上心灰意懒,好歹不问了。赌起气来,闹到分裂散伙亦可以;相持不下,将团体之事摆起来不进行亦可以。——2013-9-30179、 又如乡镇地方之事,由地方官以命令行之,大家听从没有话说;或一向由一二领袖作主,亦可行得通。若一旦地方官好意如今众人,将某问题付之公议解决,往往就议论纷纭意见歧出,商量不到一处,事情反而办不动。此时即再下命令,强制他们如体作,亦不愿听。——2013-9-30180、 总之,或者受人支配作一个顺民,或者就作皇帝,要众人都听他的;互相商量大家合作,他却不会。凡此种种,例证甚多。当其不耐烦商量合作,就暴露他对于团体没有牢韧底向心力,所谓“一盘散沙”,所谓“没有三人以上底团体,没有五分钟的热气”,即指此。——2013-9-30181、 所以,请关注,哈哈。 || 焦亚东(@jyd661266) 百余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传统文化终于被一拨拨前赴后继的文化人弄得声名狼藉了。现在,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甚至在很多中国人心中,中国文化就是灯笼挂起来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或者弄上几个蝙蝠便是五福临门。中国文化最本真的东西是什么?大家都在忙着谈文化,谁有时间关心这种可笑的问题啊~ http://t1.qpic.cn/mblogpic/660223208e551dcf10d0/2000 http://t.qq.com/p/t/248764082690189 ——2013-10-1182、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中国有“族民”而无西洋所谓“市民”,有族自治乡自治而无市自治;泰西之市自治为其政治能力之滥觞,中国之族自治乡自治则其政治能力之炀灶。虽于家庭生活和集团生活两条路之不同言之尚未深透,而所见正自不差了。——2013-10-1183、 西洋人之纪律习惯,不是出于它的文化,而宁出于它的武化;即仍为其自古以来集团间竞争斗争之所锻炼者。——2013-10-1184、 除了不讲公德、缺乏法治精神,缺乏组织能力,缺乏纪律习惯,梁认为中国人的缺点还包括“国家观念之缺乏,对于地方公益之不热心,对于公家事物不负不责任,不加爱惜,公私混淆,同情心薄弱,怕管闲事,身家之外漠不关心”等等。——2013-10-1185、 梁认为中国说到底是“伦理本位底社会”。何谓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父义当慈; 子义当孝。史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乃至一切相与之人,随其亲疏厚薄,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其相互间底一种义务关系。——2013-10-1186、 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而家人父子乃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底,再则有兄弟姊妹。既长,则有夫妇,有子女;而宗族戚党亦即由此而生。出来到社会上,于教学则有师徒,于经济则有东伙,于政治则有君臣官民,遇事相助则有乡邻朋友。——2013-10-1187、 随其年龄和生活之开展,而有其若近若远四面八方数不尽底关系。是关系,皆是伦理,皆有情与义。然为表示彼此亲切,加重其情与义,则于师,恒曰“师父”,而有“徒子徒孙”之说;于官,恒曰“父母官”,而有“子民”之说;于乡邻朋友,则互以伯叔兄弟相称谓。——2013-10-1188、 这种社会经济生活,却隐然有似一种共产。不过其相与为共底,视其伦理关系之亲疏厚薄为准:愈亲厚,愈要共,以次递减。同时,亦要看这财产之大小:财产愈大,将愈为多数人之所共。盖无力负担,人亦相谅;既有力量,义务随之放宽。——2013-10-1189、 此所以谚有“蛇大窟亦大”之语。又去“有三家穷亲戚,不算富;不三家阔亲戚,不算穷”。然则其财产不独非个人有,非社会有,抑亦非一家庭所有;而是看作凡是在伦理关系中都有份底了。——2013-10-1190、 《新青年》第一卷第四号陈独秀论《东西民族根本之差异》,有云:世或称中国民族安息于地上,犹太民族安息于天国,印度民族安息于涅槃。 http://t3.qpic.cn/mblogpic/a8bcf478f19b39bdfd90/2000 ——2013-10-1191、 鳏、寡、孤、独,自古看作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此“无告”二字,颇可玩味。无告,是无所告诉;何以无所告诉,便为最苦?固然有得不到援助之意,而要紧尚不在援助之有无。要紧在有与我情亲如一体底人,形骸上日夕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2013-10-1192、 一啼一笑,彼此相和答;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此即所谓“亲人”。互喜以所亲者之喜,其喜弥扬;人互悲以所亲者悲,悲而不伤。盖得心理共鸣,衷情发舒,合于生命交融活泼之理。所以疾苦一经诉说,不待解救,其苦已杀也。——2013-10-1193、 西洋亲子异居,几为定例;夫妇离合,视同寻常。直是不孤而孤之,不独而独之,不务于相守,而恒相离;我以为变,彼以为常。藉此不同底习俗,而中国人情之所尚,更可见。——2013-10-1194、 王鸿一:鸟兽但知有现在,人类则更有过去观念,未来观念;故人生不能以现前为止。宗教即为解决此三世问题者;是以有天堂净土地狱轮回之一类说法。中国人则以一家之三世——祖先、本身、子孙——为三世;过去信仰寄于祖先父母,现在安慰寄于家室和合,将来希望寄儿孙后代。明通切实。——2013-10-2195、 中国没有形成阶级的原因,其生产手段没有被垄断于一部分人底情势。此其所以然,盖有三点:第一是土地很早便解脱于封建束缚而自由买卖,人人得而有之。第二是遗产很早便是诸子均分制,而非长子继承制。第三是蒸汽机电机迄未发明出来,乃至较大机械亦没有,集中底大规模生产速无可能。——2013-10-2196、 由于前面两点,就使土地难于集中而垄断之,由于第后面点,就使工业上没有什么集中而可垄断底资本。农民很可能是自耕农,工人多半有他们自己底作坊。这就是:生产工作者恒自有其生产工具,而自行其生产。各人作各人的工,各人吃各人的饭,只有一行一行底职业,而缺乏两面对立底阶级。——2013-10-2197、 在中国处处见彼此相与之情,在西洋却处处见出人与人相对之势。……我由父子兄弟之情,推及社会之一切;彼则由团体而影响到家庭了。……西洋于此比较露骨,中国则比较隐约。这自然是为他们工商业社会,不免一切商业化;却亦为中国将一切关系都纳入伦理,而情谊化之了。——2013-10-2198、 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忘了自己。慈母每为儿女而忘身;孝子亦每为其亲而忘身。夫妇间、兄弟间、朋友间,凡感情厚底必处处替对方设想,念念以对方为重而放轻了自己。所谓“因情而有义”之义,正从对方演来,不是从自己立场出发。——2013-10-2199、 反之,人在欲望中,却只为我,时或不顾对方了。人以口腹之欲,不免置鱼肉于刀俎,狎妓者不复顾及妇女人格,即其显例。于是伦理本位社会中,一个人似不为其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反之,在个人本位底社会,则率直表见“自己本位”或“自我中心”。——2013-10-2200、 权利一词,是近数十年之舶来品,译取自英文Right。论其字之本义,为“正当应该”,与中国人生观念尚初不相远。其相异只在说话者之地位,是第一位,而不是出于第二位,或第三位。例如父母对儿女说“我应该养活你们到长大”,或“我应该予你们以相当教育”。这样就合于中国味道。——2013-10-2201、 因为这是自课以义务,亦即是承认对方之权利。又或之话由第三者来说,亦可以底。因系站在旁观地位来评论其理。但假如由作儿女自己来主张,那便感觉不合适了。虽前后事实一致未改,然其自我中心的态度不合吾人习惯。——2013-10-2202、 理义观念既兴,本不一定排斥欲望者,而欲望自然受排斥。欲望,是从自身起念反乎为对方设想;其受排斥者一。欲望又不免从躯壳起念,易使人生落于浅近狭小,于前论“伦理有宗教之用”不能发挥;其受排斥者二。——2013-10-2203、 任何一方针或主义,到末后总易有偏激之处。中国人生本不一定排斥欲望,而欲望卒受排斥,一部分亦即由这种末流偏激。——2013-10-2204、 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则相争;彼此互为对方要想则相让。一让一争,遂为中西两不同精神。有人说,中国礼让一词在西文中直无适当之字可译。此足见两方人生这异趣矣。“一争两丑,一让两有”;此我民间流行谚语。——2013-10-5205、 在西洋纵不说它是相尚以争,但此以争为丑之心理殆非他们所了解。至于让则两有之理,亦是我们就事实上慢慢体认得之。更有所谓“学吃亏”之说,饱经世故者每以此教年轻人;其中虽亦有道理,却难免流于乡愿了。——2013-10-5206、 (中国文化)流弊之最大者,是在个人将永不被发见,而自由竟亦为无主之物。个人为自由之主体:自由即个人之无形底领域,故亦曰“人权”。唯其无形,所以不遇到问题,不易发见。西洋以中世集团生活对个人干涉太强,到近世发生反抗争执,群己权界乃以确立。这是一条正常简便地发见之路。——2013-10-5207、 中国既以缺乏集团而干涉不强,以趋尚情谊而缓和压迫,以好为折衷而不致逼出问题,更重要者复有两点。一则在情感中产不出界域来,于一切为了对方之中掩藏了蔑视人权,又一则始终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主体隐没不得建立,所以“人权”“自由”皆三五十年来输入之新名词。——2013-10-5208、 当输入之初,一般反响则如我在廿年前所说:"他对于西方人之要求自由,总怀两种态度:一种是淡漠底很,不懂要这个作什么?一种是吃惊底很,以为这岂不乱天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2013-10-5209、 严几道先生更早亦说过,中国人闻西哲平等自由之说“常口呿舌矫骇然不悟其义之所终”。他并不像正感受不自由之苦者,那样欢喜踊跃于得解放,而却是诧讶不解和不感兴味。即此可见既不同于西洋中世,又不同于西洋近代。像西洋近代那一段“人的个性申展史”,诚为中国人所未经历。——2013-10-5210、 每一个中国人,统为其四面八方由近及远各种伦理关系所包围,大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之概。……例如不得于父母者,只有转回来看自家这里由何失爱,反省自责,倍加小心,倍加殷勤。莫问结果如何,唯知在我尽孝。此即为最确实有效可得父母之爱者;外此更无他道。——2013-10-5211、 若两眼唯知向外看父母的不是,或一味向父母顶撞,必致愈弄愈僵。其他关系亦不出此例。盖关系虽种种不同,事实上所发生问题更复杂万状;然所求者,却无非彼此感情之融和,他心与我心之相顺。此和与顺,强力求之则势益乖;巧思取之,则情益离;凡一切心思力气向外用者,皆非其道也。——2013-10-5212、 【中西人生异趣之总结】中国:从容,情感抬头,义务观念,尚让,个人人格隐没,向里用力,人生第二态度(人对“人”的态度)。西洋:紧张,欲望抬头,权利观念,多争,个人人格分明,向外用力,人生第一态度(人与“物”的态度)。——2013-10-5213、 何谓文化?文化就是吾人生活之所依靠。生活要依靠农业工业各种生产……法律、政治、道德、宗教……造成秩序,维持秩序的一切东西,皆文化一大重要部分……从农业工业到法律、宗教,都离不开教学,也就都离不开文字与书籍。……总起说来,文化应包括:经济、政治、教育学术三大部分。——2013-10-6214、 现在来比较中西文化之长短如何?我们可以答复一句:西洋长处在“人对物”;而中国长处则在“人对人”。——2013-10-6215、 有一个人说一句刻薄话说:“中国人不是作皇帝,就是作顺民。”其实中国人,都是皇帝,也都是顺民。当他在家里关起门来就是皇帝,出了门非常容易驯服妥协,岂不是一个顺民? ——2013-10-6216、 我把今天世界文化分为三大类型:1.个人本位文化——英美等国。2.社会本位文化——苏联等国。3.伦理本位文化——中国。——2013-10-6217、 中国何故无民主?西洋先有自己而后承认旁人,中国一直先承认旁人,而且看对方重于自己,由此而大不相同。西洋人由个人觉醒而要求人权,反抗强权,造成均势,乃不得不许人人以自由权,许国民以参政权。其承认旁人,其民主,原是抗争得来,其人皆各自向外用力,两方相遇之结果乃如此。——2013-10-6218、 中国伦理看重对方,不相争而相让,不向外用力而向内用力,实际强权遂未得铲除而留存,但思以伦理崇尚情义消化之。结果消化不了,只有掩饰之。故国民参政之制度,建立不起来,缺乏民主之第四点。(平等,讲理,“多数人,大过少数人”。此即召开会议,取决多数是也。)——2013-10-6219、 第五点个人自由之不得确立,则其故有二:一是个人与团体相待不见,既缺乏团体遂亦缺乏个人。二是伦理以对方为重,自己一面遂隐而不见。个人为自由之主体,自由为个人之无形领域,——2013-10-6220、 毁灭人类的并不是科学,而是只知相争不知相让之人生态度。——2013-10-6221、 中国民族精神更有一大特点,即是以是非观念代利害观念。所谓讲理即讲是非,以利害则隶属于是非,不以是非隶属于利害,此因中国自古以道德代宗教之故。宗教尚说祸福,祸福之含义在利害。西洋中古以前之人生,皆笼罩于宗教之中,不出祸福之念。——2013-10-6222、 譬如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西洋人也许感觉奇怪,不求饱求甚么?不求安求甚么?须知中国人所求者,就是那个“正”字。“正”即正当合理。苟非正常合理,则虽安饱,他也不要。安饱问题是次于合理问题的。——2013-10-6223、 又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一段话充分见出其所关心者,在此而不在彼。——2013-10-6224、 这种精神,并不只于读书人见之。不拘甚么人都喜欢讲理评理。俗语说:“不欠粮不怕官,不亏良心不怕天。”此可见其心中自信有理,而理为最高至上,虽天也不怕!与宗教徒是何等不同!此人生向上之精神非常伟大,为西洋人没有的。——2013-10-6225、 总起来说,中国人之所长在“人对人”,分析言之,就是这两大精神:“伦理情谊,人生向上”。——2013-10-6226、 中国之长处在有“伦理情谊,人生向上”两大精神;中国之短处在缺乏“科学技术,团体组织”。——这是我多年以来用心研究所得之结论。——2013-10-7227、 中国文化已走到改造途中,旧文化崩溃殆尽,新文化亟待改造。只是惜国人不自知其有不可磨灭之长,而妄想离开旧有一切,凭空建设新的,以致不能成功。以我研究所得,要建设新中国文化,第一在发挥固有精神引进团体组织,第二在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只如此使圆满无缺,更无其他。——2013-10-7228、 把西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自我中心,权利观念,都引进到中国来,而不知这些原为他们团体过强,干涉过甚之反动。在他们是对症下药,而在我们缺乏团体生活者恰好药不对症。更且加重其散漫之病,个人主义是团体生活之一种离心倾向,但我们却正需要团体生活之向心力。所以完全错误。——2013-10-7229、 近代西欧思潮于我不合用,最近东欧之集体主义是否合用呢,答,也不合用。抬高团体以压个人者,近乎是加强团体生活向心力。但要知道中国之病,一在散漫;二在被动。抬高团体之结果,便是专政和统制。专政和统制,更加重中国老百姓被动之病。所以这是药不对症,药与症相反。——2013-10-7230、 总起来说,英美之路,苏联之路,皆与我不合。我们今天必须有一付药,同时能治“散漫”“被动”二病,才可以有进步的团体生活实现。——2013-10-7231、 此药方即以固有伦理精神,适用于团体与个人之间。旧伦理皆是此一人对彼一人之关系,例如五伦皆如此。现在我们需要增加一伦,即“团体对个人”“个人对团体”之相互关系。伦理精神在尊重对方,在此,即是团体要尊重个人,个人要尊重团体。——2013-10-7232、 所以伦理关系互以对方为重之精神,适用到团体生活,实在是一仙方,既使中国人从散漫入组织,又使中国人从被动变主动。一个进步的团体生活,亦所谓民主的团体生活,于是成功。——2013-10-7233、 一百五六十年之经济思潮,不论是资本主义,是反资本主义,基本观念总不能出乎福利经济。唯若今日法西斯和纳粹,则不复属于这范畴。他们不求自由,不求安全,不求享受,而如尼采所说“志在权力”,亦如他们自己所说“要永久战争,永久革命”。因此不得不别名之曰武力经济。——2013-10-7234、 所谓哲学不必是一套理论,而是指人生最基本的取舍,一切因之而异。——2013-10-7235、 佛兰芒克说:纳粹主义不过是大日耳曼主义,社会革命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之结合。——2013-10-7236、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先生太独特了!他不依附任何势力,也不趋新媚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狷之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一个相信轮回的觉者。 http://t3.qpic.cn/mblogpic/b52bc33aa8f445b1b354/2000 ——2013-10-15237、 #余世存评梁漱溟#在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追求个性时,梁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绕过了梁先生。这不是梁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浮躁社会的悲剧。——2013-10-15238、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先生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他只读过中学,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他在北京城出生成长,却一度举意过农家生活,并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却也不排斥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2013-10-15239、 #余世存评梁漱溟#他一生不断追求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2013-10-15240、 #余世存评梁漱溟#他的趣事名言无数:“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我们要看特务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杀完!我在这里等着他!”“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2013-10-15241、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涑溟跟毛泽东同年,他的一生也跟毛泽东结缘。冯友兰在梁漱溟去世后写的挽联说:“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直言。”上联即述其德业,下联则涉及跟毛泽东的缘分。——2013-10-15242、 #余世存评梁漱溟#1918年,两人在北大教授杨昌济先生的家里初识,当时的梁漱溟已是名人,毛泽东则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20年后,梁漱溟到延安跟毛泽东谈中国的出路。半个月中两人长谈八次,有两次是通宵达旦。梁漱溟回忆说:“彼此交谈都很有兴趣。”毛泽东则称:“我同梁漱溟比较熟。” http://t3.qpic.cn/mblogpic/0244f80c7a83eba85a4c/2000——2013-10-15243、 #余世存评梁漱溟#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邀请下,梁漱溟从重庆到北京。毛泽东多次请他到自己家里吃饭,专门嘱咐:“梁先生吃素,我们也统统吃素,因为是统一战线嘛!”他还请梁到政府任职,被梁拒绝后,仍照顾他的生活。——2013-10-15244、 #余世存评梁漱溟#1953年,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指出,“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这一被称为“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农民生活在九地之下”、要求行“仁政”的发言,引起毛泽东的不满,毛认为中共比梁漱溟更懂农民,还说梁百无一用。——2013-10-15245、 #余世存评梁漱溟#毛泽东对梁漱溟一无是处:“你说梁漱溟有没有工商界那样的供给产品、纳所得税的好处呢?没有。他有没有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好处呢?没有。他起过义没有呢?没有。他什么时候反过蒋介石,反过帝国主义呢?没有。他什么时候跟中共配合,打倒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呢?没有……”——2013-10-15246、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漱溟劝诫毛泽东要有“雅量”,并要求发言,但会场上几乎一边倒。这场争吵惊心动魄。毛泽东给梁漱溟的结论是:虽“反动”,但不算反革命;要批判,但也要给“出路”。——2013-10-15247、 #余世存评梁漱溟#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文革”中,他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197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贺毛泽东的生日寿礼。这并不代表梁漱溟臣服了毛,他在人格上始终是平视对毛的。——2013-10-15248、 #余世存评梁漱溟#他就事论事,“文革”尚未结束,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说:“文革”搞糟了,“文革”的祸因是法治不靠法治靠人治。——2013-10-15249、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先生最大的贡献在于给我们示范了一种极为稀有的中国人格:我们的社会总是轻视人的思想、压抑人的个性,我们自身也会背叛曾经有过的多思多情、曾有过的自尊自强,转而依附,媚雅媚俗,随大流,与时迁移,梁先生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2013-10-16250、 #余世存评梁漱溟#1942年,梁漱溟从日军炮火下逃生之后给儿子写信说道:“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这些言论,也曾遭到包括熊十力在内的许多人的讥评。但考察梁先生行迹,我们可以肯定,他绝非出于狂妄,也非出于自恋,而是人格的自我期许,是对自我精进的要求。——2013-10-16251、 #余世存评梁漱溟#在东西文化观上,他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各取所长。他不是打倒“孔家店”,或把中国经典悬搁起来,而是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伯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他没有把人类文化的经典选择性利用,而是把它们都作为自己思考的基础。——2013-10-16252、 #余世存评梁漱溟#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要么对佛教文化想当然,甚至不少人以为只有科学或西方社会学科教授的,才称得上知识,其他不过是野狐禅、无用之物。——2013-10-16253、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漱溟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因此也“乐天知命”。抗战期间,他和著名中医袁鸿寿饭后在树下聊天,敌机在天上扔炸弹,袁大惊失色。而梁漱溟则镇定自若,聊天如常。——2013-10-16254、 #余世存评梁漱溟#毛泽东:“蒋介石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杀人有两种,一种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杆子杀人。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他说他美得很,……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2013-10-16255、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漱溟在众目睽睽之下向毛要雅量,这自然被人人狂妄,犯颜,但梁坚定地要求毛泽东表态:“如果有,我将一如既往地尊重您;如果没有,您将失去我对您的尊重。”毛说,我不给你这个雅量。结果,梁无生就被赶下台,从此靠边站。——2013-10-16256、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漱溟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的独特曾被视为迂腐,但他并非不近人情。相反他是一个胸怀极为宽广的人,从不遮蔽自己的天良,也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他一生从不坐人力车,因为年轻时碰见一个老人拉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他信佛,但从来不去寺庙烧香拜佛,而是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2013-10-16257、 #余世存评梁漱溟#这是一个完全了解自己的人,用我们今天的话,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梁漱溟耗时最长的志业,在于沟通中西文化鸿沟。“‘为往圣绝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这正是我一生的使命。”——2013-10-16258、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漱溟常对别人说,你看我最闲的时候,其实是我最忙的时候。你看我坐在那里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其实我的思想已经跑得很远很远了。行动是大事,德性也是大事。——2013-10-16259、 #余世存评梁漱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中,艾恺问梁漱溟:“您认为您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是什么?”梁漱溟回答道:“大事一个就是为社会奔走,做社会运动。乡村建设是一种社会运动,这种社会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2013-10-16260、 #余世存评梁漱溟#先生也明认自己的轮回:“人有今生、前生、来世,我前生是一个和尚。”——2013-10-16261、 #余世存评梁漱溟#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梁漱溟在反传统的浪潮中挺身而出,倡言中国文化经过调整还能继续存在并复兴,他相信中国本身拥有走向现代化的力量。——2013-10-16262、 #余世存评梁漱溟#是梁漱溟,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更足以与鲁迅构成表面对立、其实互补的两极。他们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批判者,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发扬者。——2013-10-16263、 #余世存评梁漱溟#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他做到了自己所说的。——2013-10-16264、 #余世存评梁漱溟#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去世,享年95岁。他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 ——2013-10-16——2013-10-16丽江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关于中国与西方的异同,可以更了解我们的性格,文化。书中的观点和论述都有很多重复
  •     一般
  •     随笔杂文演讲稿什么的,有些零散。关于中国文化启蒙欧洲这一块儿还是很震惊的。当年咬牙切齿的被语文老师逼着背下来大半本论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长大之后却很庆幸。老祖宗的东西,有一些,并不过时。
  •     读了这本书,让我内心变得强大,梁漱溟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的骄傲
  •     本书收录了梁漱溟的很多演讲、文章,着重探讨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即没有宗教的人生,职业分途的社会,也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异同,即理性与理智的分岔,对内用力与对外用力的区别,最后分析了未来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说对中国文化的概述非常全面,但唯一缺点是作为一本合集过于松散,读下来有一种零碎感。
  •     可能这本书是整理编成的,总体感觉体系很松散,也许本书偏散文性质,有些史料好像有差错,随想成分比较多。看梁先生的这本书,感受的更多的是佛学思维,而非国学。
  •     七八十年前的思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被完全无视了吗?
  •     第一次看梁漱溟的书,,,感觉还可以
  •     有些过时了,讲的中西对比还蛮有道理。
  •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周孔,以人为本,精于情理,输在科学。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
  •     副标题叫“梁漱冥谈中国文化”,其实不止在谈中国文化,也在谈西方文化,还有印度文化,此三种文化被他称为世界三大文化。或者说这是一部在中西比较视域下关照中国文化的一本书,可列为比较文化范畴。主标题也大有深义,“我们如何拯救过去”:从内容上说,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学者,梁漱冥把视角回到了中国的过去,面对东学西渐的大背景,尤其是五四激进派全盘西化的救国主张,梁漱冥带着一副新的眼镜重视开始审视过去。我们的过去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们能否抛弃我们的传统迎来新的时代?梁漱冥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将中国文化定位到伦理本位文化,与西方个人本位判然有别。梁认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解释和解决中国的民主、宪政等问题。二是形式上,梁漱冥擅于用问答形式行文,可能与其未上大学未受学院文风束缚有关,反倒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大师将问题分析的太透彻了,小做梳理: 1.西人善向外用力,国人善向内用力。2.西人善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国人重人与人。3.西人重团体,个人利益往往屈服于集体;国人重家庭,个人往往成为家庭的附庸。4.西人重理智,国人重理性。5.西人民主制度来源于个人对压迫的反抗,国人则少明确的阶级,多能安于安逸生活,从而几千年社会形态不变。6.西人遵守规则,却崇尚对抗;国人自由散漫,却追求和谐。
  •     全书充满了对于中国发展的忧思,真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的脊梁,中国的启蒙也许还没有开始,也许现在应该开始了
  •     是梁先生的一部文集,文章有点老,感觉还不错
  •     kindle.
  •     民国时期的大家梁漱溟为大家层层解开中国文化的奥秘,探讨未来之中国应该如何去,未来的世界应该如何。虽然是过去的一家之言,但听来总是颇受裨益,中国人散漫,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在家是皇帝在外是顺民,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伦理思想使大家以和为贵,不追逐过分的物质利益,在外界因为各自利益而你争我夺时,我们泰然处之。但是这样没有团体生活的世界,物质得不到进步,则会被别人欺负,我们在吸收了西方民权斗争后在坚持自己的谦让之心才能发展出可持续的社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