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创造历史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119082011
作者:亚历山大•容,迪特马尔•皮坡,赖纳•特劳布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讲述经济发展史的书。书中描述了从11世纪所谓的金融业开端,一直到新近的经济衰退,金融业整个发展和起伏的过程。《明镜》周刊(Spiegel)的三位重量级人物,客观详实地记录了资本如何以它全部的运作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历史。从中世纪的王朝向银行世家筹措经费开发美洲大陆,到工业革命,到现代的股票交易暴跌,作者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和解释金融发展历程,同时深度剖析了每一次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对于当今的金融创新和发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正在努力地发展资本市场,每一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大潮的影响,了解金融发展历史,探究经济发展规律,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助益。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资本的崛起  /  001
我们需要新银行 / 003
1096年至1480年的编年史:中世纪的银行业 / 012
商业革命 / 014
罪恶的交易 / 023
美第奇家族的繁荣与没落 / 029
给皇帝的贿赂金 / 039
从黄金到记账货币 / 050
第二部分 第一次全球化 / 057
白银的诅咒 / 059
1480年至1800年的编年史:流向全球的货币 / 068
象征贪欲的佛洛拉 / 071
印钞机上的赌徒 / 078
借贷革命 / 088
货币狂想 / 096
第三部分 1800年后的辉煌和困顿 / 105
对铁路的狂热 / 107
1800年至1900年的编年史:货币的解放 / 116
可爱的货币之谜 / 119
国王们的股票经纪人 / 125
“我要杀了他们!” / 136
彻底破产的教训 / 145
忘记才会幸福 / 155
第四部分 双重打击 / 159
1929年的信号 / 161
1900年至1945年的编年史:世界大战和世界危机 / 176
鼓励挥霍 / 178
国家的创伤 / 187
剪断纸币 / 198
被欺骗的骗子 / 203
第五部分 繁荣之后的倾覆 / 209
从林间小屋到赌场 / 211
1945年至2009年的编年史:资本的波动 / 224
鸭子的终结 / 227
美元风暴 / 236
临渊却仍狂妄自大 / 249
命运之轮继续旋转 / 254
参考文献 / 264

编辑推荐

不到四百年的时间里,十多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下一次危机会影响到我们吗?    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由《明镜周刊》的三位作家亚历山大·容、迪特马尔·皮珀、赖纳·特劳布合力而成,主要讲述了资本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历史。从中世纪的银行家为君主提供资金援助到发现美洲大陆,从工业革命到当今社会的股市危机……所有的这些,对于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经济变革时期的我们探究经济发展规律,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前言

2008年9月,各大媒体在报道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时,不止一次贴出那些西装革履的银行业年轻人行色匆匆的照片。他们将事业上曾经的辉煌打包,装入纸箱,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了纽约摩天大楼中那个曾经属于自己的位子,落寞地穿行于曼哈顿街头。不过当时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嗅出了潜在的危机:那些原本拿着丰厚薪水的金融界青年才俊突然之间从高位跌下,尽管这一切如此不真实,但却悄无声息地预示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已经到来。    自此,全球范围内无以计数的人相继失去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地球上较为贫穷的那部分入和国家又一次遭到最为惨重的打击——即便是那些相对富裕的国家也不得不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比如欧盟成员国希腊,就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而濒临国家破产。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只能背负着沉重的国债,依靠巨额的援助和投资项目暂时躲避危机;人们至今还能清楚地记起上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延续数年的经济大萧条,希特勒和纳粹的上台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大战。    现实的发展似乎重复着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经济危机的轨迹,更通过一系列事实赋予了人们尽可能形象而全面地去探讨新时代资本角色的机会。《金钱创造历史》这本书的标题是如此贴近现实。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球是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经济和金融关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自出现开始,也就是自中世纪末起,便书写了一部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发展史,而也为人们提供了详实且丰富的历史研究资料。它不但富于变化,妙趣横生,而且与现实出奇的相似。    虽然资本控制的时代少不了战争、危机和灾难,但资本同时也推动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步;资本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总是如影随形。法兰克福经济历史学家维尔纳·普鲁姆佩在其关于所谓“创建者崩溃”的历史教材中提及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普鲁姆佩指出,当时资本的崩溃是如何在一方面毁灭了很多人的梦想并导致大量企业和银行破产,而在另一方面却终结了毫无章法的自由经济主义,并引发新一轮的经济繁荣,进而奠定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富有美国乐观主义精神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他著作的序言中认可了金钱“在人类崛起中的重要意义”,这位哈佛大学教授将金钱视作“几乎所有历史进步的助产士”。但也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他们认为有鉴于最近的金融危机,弗格森的这一观点过于鲁莽。而弗格森打了一个比方来反驳他们的观点,这恰好也是他的著作《货币崛起》的理论基础:“我想,我们可以将货币制度的发展想象成连绵的山脉。山脉起伏不定,有的地方陡然升高,有的地方可能又急剧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总体向上的发展趋势。就好像在历经高通胀、紧缩和1948年的货币改革后,德国人迎来了相对20世纪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经济繁荣。”    如果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刚才提到的那个画面,那么货币的发展史也许是有学习价值的。比如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成功且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共识的,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方法,即各国通过中央银行采取低息政策以及国家施行投资计划——现在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考虑再次使用缩减开支的方法来应对危机。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对策曾在1929年经济危机时引发了农产品价格暴跌,甚至还加剧了原有的危机。    不过人类和货币能否长久、持续、共同地发展,这一期待是否现实,却是另一回事。这本书并没有对人们如此美好的期望给予太多支持;相反,它向人们指出,不论身处哪个时代,人们都无法逃避一种可怕的重复模式。1637年荷兰爆发“郁金香狂热”时,无数的荷兰人都做着妄图通过郁金香球茎一夜暴富的投机美梦,而当时的这场危机也已经昭示了金融投机活动以及金融泡沫产生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后来在不到百年的世界经济史中,同样出现了一个本想收拾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留下的烂摊子,以振兴法国经济,却最终失败的苏格兰赌徒、金融数学家、投机者约翰·劳。由于他贪婪的欲望,这个纸币和股票发烧友给法国经济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而他也因此被历史记住。    柏林经济理论学家米夏埃尔·C·布尔达在他的短评中分析了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走向,并从历史中得出了理性的结论。“几百年来,所有的金融危机都遵循相同的模式,但人类始终未曾从中学到什么。”“合理调控”虽然是必要的、可行的,但科学家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为这样的标题——命运之轮继续旋转,也不是偶然,因为作者对于人类的学习能力实在存有怀疑。

内容概要

亚历山大•容,生于1966年,在吉森和波士顿研读历史、新闻编辑学、公共权力和政治学。1997年起任《明镜》杂志社的经济版编辑。他的侧重点是:世界经济、总体经济形势和原材料。他还著有《新冷战》一书。
迪特马尔•皮珀(Dietmar Pieper),生于1963年,研读文学,1989年起供职于《明镜》杂志社。2001年至2008年间他是德国政治职能部门版面的负责人之一。他主掌政府职能部门的特别题材,并负责《明镜历史》和《明镜知识》的配列。
赖纳•特劳布(Rainer Traub),生于1949年,1987年起成为《明镜》的编辑。这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政治学家的侧重点在社会史、文化史、当代史,还有文学。

章节摘录

美元风暴    截至2010年,经济危机让全球损失了4万亿美元。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是一种源自美国的、臭名昭著的金融产品,它在不知不觉间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    1991年万圣节前夜,飓风席卷了美国东海岸,此前没有任何气象学家对此有所预见。风暴低压区转移至大西洋,并与高压区的冷空气相遇,由此演变成一股携带巨大湿热能量的致命风暴。其实,这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它引发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这真的是一场“完美的”风暴:高达30米的巨浪一波波袭来,最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2亿美元。    2003年6月25日,世界经济的“完美”风暴始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是45年来的最低水平,希望以此刺激已经瘫痪的美国经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金融界惊慌失措;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打响,道琼斯指数创历史最低。    通常,一旦货币贬值,通胀就要加速。但是2003年的美国却没有按照惯常轨迹向前发展,原因在与美国隔洋相望的另一个大洲上,1.5亿的中国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们生产廉价的T恤、电脑和玩具,美国人恰好是这些商品的消费者。    确切地说,这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埋下,它和华尔街上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源是从大学中途退学的刘易斯?拉涅利所开发的一种名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特殊金融产品,它本质上是一种由不动产担保的证券。    这种证券的基本原理是,正常情况下,购房人向银行贷款,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向银行分期偿付利息,银行赚取贷款人的利息和接收储户存款所支付利息间的差额。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不同,银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聚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又称抵押贷款池),然后出售给大投资者。这样银行具备了发放新贷款的资金,潜在的购房者也更容易获得贷款,投资者则拥有了更有保障的投资。表面上看,这是一项多赢的政策,至少这项产品最初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2006年夏,金融风暴近在咫尺,在波士顿近郊罗克斯伯里,42岁的健身教练宝拉?泰勒以26.9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一栋公寓,其中很大一部分房款是通过从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获得的贷款来支付的。此前,她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不是住在父母家,就是和朋友们挤在一起;每个月为多赚1500美元,她还要兼职给别人当家庭厨师。泰勒说;“我出生在13个孩子的大家庭,现在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这种感觉太好了。”这就是“美国梦”。    现在她每月需要还贷2200美元,实际上高于她的收入。可是贷款合同上记录的收入却是实际数额的3倍——7300美元。泰勒说,这些都是中间人操作的,她甚至没有亲自看过贷款合同。她本以为,银行顾问“要审核合同,还要问你是否能承担得起。”    仅仅过了一年,宝拉就无法继续还贷。但她的债权人——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早就将她的贷款转售给了纽约银行。这样就产生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券,即抵押担保证券。连同很多与其相似的次级贷款,它们让美国的金融市场风雨飘摇,而这一切都因为缺少稳定、安全的客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称,“这种情况开始表现为部分次级市场非常有限的衰退,进而转移到美国的贷款和金融市场,直至全球。”次级贷款现在已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自危机爆发以来,损失高达1.5万亿美元。200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展望未来经济形势时称,至2010年底,“这个数字(危机造成的损失)将变成4万亿。”    但是,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很多人说,是人的贪欲,是毫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银行家的原罪造成的。但这些还远不足以造成如此后果。美联储前任主席、纽约经济学家赖尔?格莱姆雷说,“人们寻找危机的元凶时,走了很多弯路,犯了不少大错,元凶其实有很多。”    首先是向市场廉价倾倒货币的美联储主席;其次是原本无力承担却一心想实现美国梦的小人物和小家庭;当然,那些希望一夜致富的房地产投机者和几乎给每个“活人”都发放房屋贷款的信贷机构,即过去的贷款经纪人,他们从中捞到不少金钱,难逃其咎;很多机构从中收取费用,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这些债券早就迫不及待了;需要负责的还有给那些复杂的贷款群组盖章的信贷评级机构;最后是从美国银行手中抢走这些产品的投资者。想规避风险,就要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它类似于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向违约互换出售者索取现金,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风险表面上看起来消失了,因为贷款人和出资者相互并不了解,就像是养老基金的老板并不知道宝拉·泰勒负担不起她的房子。穆迪投资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说:“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应该对此负责,但最终没人真的负起责任。”没人驱车前往加利福利亚的橘色康迪或佛罗里达的棕榈滩,去亲眼看看开发商在那里建起的高楼;也没人亲自查看到底是谁拿到贷款。    2000年-2005年间,美国房地产价格平均增长了50%多。很多人认为,这种上涨的趋势不会停止,毕竟房子是钢筋水泥造出来的,是踏踏实实建在土地上的。不过还是有一些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一些忧心忡忡的经济学家曾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过类似的文章,但所有这些都被盲目乐观的美国人忽视了。    美国人热爱自己的房子:房子象征着家庭道德和富裕的生活。美国人用自己1/3的收入来供房。在美国购买自有住房几乎可以免税。当然,其中两大政府赞助的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功不可没。    比尔·克林顿就任总统时,64%的美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但同一时期,仅有43%的德国人有此幸运。然而克林顿并不满足,他要求房地美和房利美将其一半以上的贷款发放给穷人、黑人或美籍拉美人,这进一步鼓舞和推动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此后,克林顿的继任者小布什继续坚守这一政策。他在2002年说:“我们希望,每个身在美国的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房子”,他甚至为此颁布了一项法律,规定国家为贫困的公民,也就是未来的房主提供资金购房,作为其自有资本。    在此形势下,购房需求一路攀升。数百万已经拥有房产的美国人面对如此诱惑的条件和如此优惠的贷款不能自已,他们要再买一个更棒的房子。而房地产和信贷中介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需求增加,价格必然随之上涨。2004年,格林斯潘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但是房地产金融公司还是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因为他们发明了“非传统”贷款。美国福来德曼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及分析师米歇尔?扬布拉德说:“这是形成抵押贷款泡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此前,美国的地产抵押贷款一点都不复杂:30年期限,固定利率,购房者需要预付20%房款。但是现在,新成立的信贷公司通过次级贷款为客户提供了更优惠的政策。这项政策原本是为客户考虑的,客户只要表明清偿诚意并对所交代全部财产情况宣誓就可获得贷款,但利息高很多,最高达16%。银行的这一理念为很多人节省了时间,帮助他们实现了“美国梦”。    宝拉·泰勒得到这种新的贷款,不过它像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着宝拉的生活:银行首先借给宝拉房产买入价的80%,利息是八个百分点;但两年后,利息要根据信贷市场的情况以及银行利率上浮,而作为计算贷款者是否具有承担能力的贷款计算基础却是最低利率。由于宝拉?泰勒没什么积蓄,所以她还要为余下的20%房款再次贷款,也就是“背驮式贷款”。遗憾的是,宝拉甚至完全不清楚自己都签下了怎样的协议。    根据美联储2006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次级贷款的贷款人根本不了解抵押贷款最最基本的信息。2006年,美联储消费者事务委员会主席爱德华·格拉姆利克困惑地问道:“为什么这些风险最大的贷款最终卖给了受教育最少的债务人呢?”    P236-241


 金钱创造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通向金光大道?——《金钱创造历史》读后苦茶先说一下本书的来历,这是德国《明镜周刊》对于金融历史报道的专题辑刊,换句话说是在报纸发表后,再次收集成书,属于发挥余热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由于发表在杂志报纸上,所以又称为报头学术。这样的学人,中国曾经有过不少,出名的有曹聚仁、马南邨等人,他们一方面学识惊人,另一方面文笔又好,所以是报头学术的不二人选。话归正题,这次《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也是这样一部通俗的金融简史,从中世纪后期的金融业开讲,直说到当下的金融危机,将金融问题与历史通俗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眼前我们所看到的这部书。一、中世纪最早进行金融业的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人们将掠夺来的财富,不便带在身边,就将这些财富通过金融机构汇入家中,形成了最早的金融汇兑服务。当然,由于十字军东征不过是历史上的偶然现象,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因此提到十字军不过是为了引起金融这个话题罢了。我们必须说,对于金钱的渴望,是人类历史上难以言喻的现实,无论正统历史如何遮掩这种可鄙的现象,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金钱在豪门中所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美蒂奇家族的故事,我们既可以通过马基雅维利的故事来了解,也可以通过最近播放的美剧《达•芬奇的魔鬼》中,美蒂奇家族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背景。这里,讲述的是美蒂奇家族作为金融世家的历史,也可以补充我们看美剧所需要的历史背景。债券问题更是一个可以聊很多的话题,比如书中提到了英法两国的金融问题,英国通过发行国债来谋取军费,而法国则是通过榨取来换取财富,所以英国顺利挺过了革命风暴,而法国国王则因收税送上了断头台。二、近代史我们必须说,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发展史基本上是同义词,也就是说金融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先说一下大航海时代,如果没有对于黄金白银的渴求,就没有一群疯子一般的航海者,他们舍生忘死去寻找新的航路。目的非常直接和明确,就是为了寻找新的财富之路。但是,当他们发现了南美的大量黄金白银之后,直接的后果确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过去便宜的食品和物资,因为白银黄金来得容易而升值了。所以,他们将这些多余的黄金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流向了东方,形成了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白银向东方流动。金银货币的大量出现,也形成了新的世界市场,大量的工厂为了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而建造起来,曼彻斯特的工厂到莱茵区的矿井,这一切都因为黄金白银而疯狂起来。同样,金融也因为市场的刺激,而愈加显得疯狂,书中举了荷兰的郁金香的疯狂炒作,这个故事还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不断创新的形态,从股票、房地产、蒜你狠、豆你玩,不断出现在人们眼前。三、当代史在本书开端,是弗格森的一段对话,结尾时提出公司不应仅仅聘请微观经济学家,而更应该聘请经济史专家为其解惑。这个观念本身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处理历史经验与当下时代的关系。在这部书的最后两个部分,即1900至1945年和1945至2009年这两部分,我们不断看到的是经济危机,金融应该为这些经济危机负什么样的责任呢?最近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在不断发行货币,企图输出通胀。金融战争在无声无息中打响。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与二次大战的关系,知道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会产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从而爆发重新划分经济利益的战争。结语如果,我们能够从书中的金融发展史中学到任何东西的话,我想最为重要的则在于如何使经济符合人自身的伦理发展诉求,而不是紧紧围绕着经济获利。一旦人类陷入到为了金钱无恶不作地步的话,那么人类就离真实的地狱不远了。最要紧的在于,我们如何面对一个不断由金钱左右的人类历史,这可能是这部书企图告诉我们的内容。
  •     钱对于人类社会来讲一点也不陌生,如果有人说金钱创造历史,也未尝不可。因此便有了《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这本书实际上是在述说金钱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当然,我认为这本书还带来了更多、更深刻的东西。钱最早产生的形式是实物,也就是说其本身就是有价的物品,甚至就是与其面值相等的金属货币,此时的钱还仅仅是一种服务于产品交换的介质。然而当纸币产生后,金钱就已经成为了更为复杂的经济手段。也由此金钱便产生了自己的荣耀和罪恶,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借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解决生活困难的方式,更成为一种扩大再生产的基本融资方式。当今社会的很多行业都已经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金钱创造的历史,也是一种金融业衍生出来的问题或者说是这个问题衍生出了金融业。融资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国家,目的只有一个即积累更多的资本,赚取更多的利润,对象还是金钱。当融资规模不断的扩大,那么融资后就可能不会仅仅满足于扩大再生产的实体经济,而进一步的走向以投资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其实金钱历史的闪光点主要就是在虚拟经济和金融投资领域,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一点金钱本身才会具有一种荣耀,当然它引导出的金融产业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东西,那就是投机。投资和投机仅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投资和投机都是想要赚取更多的金钱,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做投资是为了更好的再投资,而投机则是一种赌徒的心理,根本就不准备承担任何负面的后果。书中谈及的荷兰郁金香的历史中本身是一种早期的投资,却最终成为了赌徒的乐园,结果必然是惨痛的。美国之前的次贷危机也是这样,本身是一种好的投资途径,最终将整个信用体系摧垮,缺乏实体经济的金钱游戏最终只能成为南柯一梦。在我看来钱生钱的办法本身就是对经济生活的一种补充,或者说对实体经济的一种必要的调剂,然而现实的人的贪欲却将金融和虚拟经济放大成为一种产业升级的必要选择,这是一种对经济的无知和对金融产业的幻想。然而,换个角度思考金钱本身也必然影响到实体经济,这一点实际上说明了虚拟经济一旦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经济结构组成部分,就已经和实体经济直接联系到了一起,在社会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即使充分就业也不会对民众生活困难的现状起到丝毫的改变,在希特勒政府上台前的德国经济形势就是这样。金钱的荣耀总是与经济形势的正面发展相互辉映的,而罪恶也常常与经济发展的衰败相互映照。这也正是马克思发现的真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而也正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那么什么时候的经济或者说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政策才能更多的带来金钱的荣耀?历史不断的证明一些经济理论的正确性,而同时也在不断的打击着另外的一些理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上不断地被放大,这是有目共睹的,犹太人是有着对金钱天生敏感的民族,做起生意来几乎没有什么人能精明过他们,然而这也是历史悲剧的一个诱因。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有所发展,关键就在于德国人对于犹太人奸商的印象,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也由此变为了民族间的矛盾,最终使得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德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其实这也不是最为关键的,国家社会主义为什么有生命力不仅仅是对立面的强大,更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国家社会主义加大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度,加之发动侵略战争使得国家加大了对国防产业的投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大量的失业问题。这被认为是凯尔恩斯主义的典型模式,其实我却不这么认为,凯恩斯主义有几点鲜明的主张,而最为典型的几点主张就是扩大就业、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及增加富人的税收、强化社会的二次分配,最终要实现社会有效需求的实际增长。这一点很明确,在当前世界各国依然是解救经济、金融危机的方式、方法,但是《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确认为凯恩斯主义已经过时,这是认识上的局限性,总有人把战争、专制与凯恩斯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典型的误读。凯恩斯是典型的经济学者,他的理论甚至没有丝毫的道德伦理的影响,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左派的理念贯穿其中罢了。在我看来金钱的荣耀也就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成功而被显现出来,它也在发挥着自己应该具备的作用即不仅仅是富人聚敛财富的介质,更是穷人维持生机的基本条件。新自由主义者试图发挥其影响力,告诉社会大众凯恩斯主义是反对民主和市场的,甚至妖魔化这种经济理念,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政治意识对经济思想的控制,想要进一步的推进民主、自由却只能通过经济体制和模式上的选择来表现。其实谈论金钱,我就必须谈到对金钱本身的信用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让硬通货基本退出流通领域,也就是说在“一线工作”的就是作为主流货币的纸币。金钱如何能为自己带来荣耀,关键在于它是否真的能被社会大众所信赖,成为真正造福人类社会的介质。在我看来现代货币的信用排名第一位的还是作为硬通货的黄金和白银,硬通货的贬值与升值的差价总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它们有着自己固有的价值,并且十分稀缺。第二位就是我们现今所谓世界货币的美元,即使经历了多次经济和金融危机以及重大灾难,美国至今仍是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无人撼动,美元虽然没有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的风光,却也仍旧有着自己坚挺的地位。有些人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希望将欧元组为美元的替代品,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实际上是十分幼稚的。经济总是要与政治密切结合的,欧元的产生式建立在欧盟这个政治实体基础上的,它的存在本身就因为欧盟的性质显得没有什么坚实的基础。虽然德国前总理科尔非常“铁”的支持欧元、虽然《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也认为美元有衰败的趋势力挺欧元,但在我看来欧元的不稳定性是显而易见的,欧洲本身的不团结是有着明显传统的,法国、德国也因为自身国内政局的变化变的若即若离,作为欧元区旁观者的英国始终抨击欧元的存在和欧元区国家衰败的经济局势,意大利作为欧洲老牌国家经济形势始终暗淡无光,这样的欧洲如何能让人放心大胆的投资欧元?金钱与许多其他事物一样是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的,它也有着正反两个方面。它既能让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民众生活稳定富足,也能让世界混乱、民众生活窘迫。在有着金钱的人类历史中,它始终扮演着复杂的角色,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金钱就算再难以琢磨,它也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罢了,它也只能是经济关系中的一个要素罢了,因此金钱的荣与罪最终是要反映到人类智慧和伦理的领域中的,是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的。
  •     腰封上写着“德国《明镜周刊》三位重量级作家联袂力作”,“货币战争VS政治格局”。我看苦茶的评论对书的来源进行了解释:“先说一下本书的来历,这是德国《明镜周刊》对于金融历史报道的专题辑刊,换句话说是在报纸发表后,再次收集成书,属于发挥余热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由于发表在杂志报纸上,所以又称为报头学术。这样的学人,中国曾经有过不少,出名的有曹聚仁、马南邨等人,他们一方面学识惊人,另一方面文笔又好,所以是报头学术的不二人选。话归正题,这次《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也是这样一部通俗的金融简史,从中世纪后期的金融业开讲,直说到当下的金融危机,将金融问题与历史通俗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眼前我们所看到的这部书。 ”里面也有明镜周刊采访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的对话。全书按照历史的顺序把1096到2009年分五个部分,讲述资本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历史。也从各个政治人物和金融资本市场的关系,分析了金钱对历史的影响。每部分的第二小节都是资本发展的编年史,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一位经济学家与小节内容相关的评论作为开篇。比如在第二部分的《对铁路的狂热》中开篇是格奥尔格·伯内诗对工业革命的评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导致工厂、无产阶级和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且为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创造了先决条件”。在第五部分《美元风暴》的那一小节开篇是考尔杜拉·迈尔对经济危机的评论“截至2010年,经济危机让全球损失了4万亿美元。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是一种源自美国的、臭名昭著的金融产品,它在不知不觉间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对比较生僻的理论或者历史事件、人物做了注释,比如依赖理论、比如史高治的鸭子、比如小说《圣诞颂歌》。不过我在看的时候几乎每个开篇的经济学家我都要百度、谷歌,而且还有好几个没查到,这也是我扣一星的原因。其实如果能加上这些内容的注释的话,这本书会更好。从书上说,经济学家们以他们丰厚的知识和见解,从一个我们不能达到的高度讲述了资本起源和发展,以及未来的方向。看这本书对于了解金融发展史、了解很多经济原理都有帮助,甚至对于了解西方历史也有很大的帮助,很通俗易懂。读完书以后,吸取了书中的知识以后,对金融资本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就像前言的结尾处柏林经济学家米夏埃尔·C·布尔达(也是最后一部分,最后一节的评论的经济学家)在短评中分析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走向,并从历史中得出了理性的结论。几百年来,所以的金融危机都遵循相同的模式,但人类始终未曾学到什么,不过对危机的理性调控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命运之轮继续旋转,也不是偶然,因为作者对于人类的学习能力实在存有怀疑。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历史的另一面
  •     3星。外国历史学家、杂志编辑写出来的,没有经济学理论的东西,总体当杂志看看吧。1929年以后的部分,配合上经济学知识当材料分析,有可以思考的地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